感染管理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检查方法

感染管理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检查方法
感染管理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检查方法

AAAA院感染管理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GB15979-200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等规定,特制定AAAA院环境卫生学采样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

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1.1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1.2 采样方法:

A:非层流房间

(1)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布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 处。

(2) 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m 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

B:层流房间

层流房间根据房间不同净化级别进行布点,操作按照GB50333-2002,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30min后送检培养。层流房间应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采样。

1.3 检测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将已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在6h内送进实验室,置于37度温箱内培养48h…。培养皿培养48h后,计算菌落总数,

1.4 计算结果:

非层流房间:按照公式计算:细菌总数(cfu/m3)=50000N/(A ×T)

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层流房间直接以个/30min.90皿为单位计算结果

1.5 结果判定

非层流房间: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层流房间:按照GB50333-2002要求判定

二、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2.1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消毒后的采样一定要采用中和剂,不同消毒剂所用中和剂则不同。

2.2 采样面积及采样方法:用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 4 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 5 次,并随之转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2.3 检测方法

(1) 细菌总数检测: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 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 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

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

细菌总数(cfu/cm2)=────────────────

采样面积(cm2)

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2.4 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Ⅳ类区域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

三、医护人员手及皮肤黏膜采样及检查方法

3.1 采样时间:在消毒后立即采样或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3.2 采样方法

(1) 手的采样: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2) 皮肤粘膜采样:用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 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立即送检。不规则的粘膜皮肤处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3.3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 次,用无菌吸管吸取 1.0ml 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

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3.4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2) 致病菌检测:按九的原则执行

3.5结果判定: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四、消毒液的监测

4.1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1) 检测方法:

1)涂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0ml,加入9.0ml 含有相应中和剂的采样管内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溶液0.2ml,滴于干燥普通琼脂平板,每份样品同时做2个平行样,一平板置20℃培养7d,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5℃温箱培养72h记数菌落数,

同时按八的原则检测致病菌。

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 50

2)倾注法: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0ml,加入到9.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采样管中混匀,分别取0.5ml 放入 2 只灭菌平皿内,加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一平板置20℃培养7d,观察霉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6℃±1℃培养72h,计数菌落数,同时按九的原则检测致病菌。

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 20

(2) 结果判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3) 注意事项:采样后1h 内检测。

五、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6.1 采样时间: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6.2 采样量及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稀释液中混均,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A6.3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按A2.5规定执行。

A6.3.1结果分析

平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检样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处理(但不能用于灭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再用。

六、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5.1 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5.2 采样方法: 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5.3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5.4 结果判定: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产品细菌和真菌污染的检测

7.1 细菌或真菌污染总菌数的检测

7.2 目的

检测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后残存细菌或真菌状况,存放一定时间后是否被细菌或真菌污染及其污染的程。

7.3 适用范围

临床用于病人检查、治疗、护理用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中单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7.4试验器材

(1)营养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

(2)沙堡琼脂培养基(真菌培养用):见附录A。

(3)无菌检查用洗脱液:见附录A。

(4)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pH7.2):见附录A。

(5)100级洁净室或100级层流超净工作台(下简称超净台)。

(6)安全操作箱(用于防止真菌孢子污染周围环境)

(7)刻度吸管(1.0mol、5.0mol)

7.5 抽样要求

(1)抽样方法

为使样品具有良好的代表性,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不同3个批号的产品。根据检验要求,从每个批号产品中随机抽取同等数量的样品,尽量选自多个大包装。不得在同一批号内的同一包装内邻近部位集中选取所需全部样品。

(2)抽样数量

①对单一品牌、型别(或规格)产品鉴定取样:随机选取不同3个批号的产品。从每个批号产品中随机抽取3个大包装。从每个大包装中随机抽取20个最小销售包装产品(每个最小销售包装产品重量应达到10g以上;棉签等每个包装内数量达到5支以上,以满足检验最低需要量。如果重量低于10g或数量少于5支时,适当增加抽取产品的最小销售包装数量。)作为该品牌、批号产品抽检样品。其中1/4样品用于首次检测,1/4样品用于留样,2/4样品用于必要时的复测。样品最小销售包装应完整无破损(包装破损即可视为不合格产品、禁止出售),检测前不得开启。

②对同一品牌、不同型别(或规格)产品鉴定取样:分别对不同型别(或规格)产品进行随机抽检。对每个型别(或规格)产品随机选取不同3个批号产品。从每个批号产品中随机抽取3个大包装。以下步骤同2.1.9.1.4(2)①。

③对不同一品牌、不同一型别(或规格)产品鉴定取样:分别对不同品牌、型别(或规格)产品进行随机抽检。对每个品牌的每一个型别(或规格)产品随机选取不同3个批号的产品。从每个批号产品中随机抽取3个大包装。以下步骤同2.1.9.1.4(2)①。

7.6 检测样本的制作

(1)检测数量

①每批样品首次检测时,检测5个样本,分别在所选的5个最小销售包装内抽取。

②必要时进行复测。复测时,检测10个样本,分别在所选的10个最小销售包装内抽取。

③以下的样本制作均按首次检测设计,复测时样本量加倍。

(2)样本制作

①垫单、手套等产品的样本制作:分别在所选5个最小销售包装内样品的不同部位剪取10g重样片。共5份。分别剪碎后,各放入一含100ml洗脱液试管中,震荡20s或振打80次。待样本碎片沉淀后,取各管洗液分别进行检测。

②指套等小件物品的样本制作:在所选5个最小销售包装内样品中各选一个样本,共5份。分别剪碎后,各投入含10ml洗脱液试管中,每管一个样本。震荡20s或振打80次,取各管洗液分别进行检测。

③棉签.在所选5个最小销售包装内样品中,各选5支为一个样本,共5份。分别直接投入含10ml洗脱液试管中,每管一个样本。震荡20s或振打8 0次,取各管洗脱液分别进行检测。

④对不能用上述方法采样的物品,在所选5个小包装中各选一个样本。共5份。分别用无菌棉拭子涂抹法采样。每样本涂抹采样面积25cm2。采样后,按无菌操作原则剪下棉拭采样端置于10ml采样液试管中,每管一份样本。震荡20s或振打8 0次,取各管采样液分别进行检测。

7.7 细菌检测操作程序

(1)样本制备后,应立即进行检测。

(2)每一样本洗脱液或采样液接种2个平皿,每个平皿接种1.0ml。当估计含菌量过高时(每平板生长菌落数超过300个),应用PBS对洗脱液或采样液作适当稀释后再接种。为取得适宜的菌落数,应接种2个~3个不同稀释度样液。每吸取一个稀释度样液,换一支无菌吸管。

(3)将45℃左右融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倾注于已加入样液的平皿中。每平皿约15 ml~20ml。盖好、与样液混均、平放。待培养基凝固后,翻转平板使底向上,置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h后,计数菌落数。

(4)菌落数计算:接种洗脱液或采样液原液进行培养者,即使生长的菌落数<15cfu/平板时,仍按实际生长菌落数计算;接种不同稀释度洗脱液或采样液进行培养时、应选择生长的菌落数在15cfu/平板~300cfu/平板之间的稀释度进行菌落数计算。

(5)检测时应设阴性、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①用同批营养琼脂培养基倾注平板直接培养;②分别吸取1.0ml同批洗脱液与PBS各2份,分别接种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阳性对照组: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18h新鲜肉汤培养物1.0ml 于平皿内,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37℃恒温培养培养48h后观察结果。若阴性对照组有菌生长,说明其中培养基、洗脱液、PBS灭菌不合格或被污染;若阳性对照组无菌生长或生长的菌落不正常,说明其中使用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可能存在问题或均存在问题。以上两种情况均需更换培养基重新进行试验。

7.8 真菌检测操作程序

(1)真菌的检测操作程序与细菌检测操作程序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所用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不同。真菌培养使用沙堡琼脂培养基。倾注法接种。20℃~25℃恒温培养72h,计数菌落数。为防止真菌孢子飞扬污染环境,真菌菌落计数应在安全操作箱内进行。

(2)检测时设阴性、阳性对照组。方法与2.1.9.1.6(5)相同。阳性对照组接种白色念珠菌(A TCC10231)。20℃~25℃恒温培养72h观察结果。

7.9 结果计算

将2个平板计数所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洗脱液或采样液中每毫升所含菌量(cfu/mL)。根据每毫升所含菌量推算出每个样本的菌量。其表达单位可根据情况使用

cfu/cm2、cfu/g、cfu/样本。

2.1.9.1.9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2)同批样品检验洗脱振敲次数要保持一致。振敲轻重尽量保持一致。

(3)吸量管取液量应准确,减少使用中误差。

(4)样液接种后应尽快倾注培养基,避免样液干燥于平皿上,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5)计算结果时,注意核对接种样液稀释倍数,以免发生计算错误。

八、无菌检验

无菌检验是指检查经灭菌的敷料、缝线、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无菌器械以及适合于无菌间查的其它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对单向流空气区域及工作台面,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1)无菌检验前准备

1)洗脱液与培养基无菌性试验:无菌试验前3d,于需-厌养培养基与霉菌培养基内各接种1ml 洗脱液,分别置30℃~35℃与20℃~25℃培养72h,应无菌生长。

2)阳性对照管菌液制备:

①在试验前一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普通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接种1环至需-厌氧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h~18h 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

10 cfu/ml~100cfu/ml;

②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1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30℃~35℃培养18h~24h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 cfu/ml~

100cfu/ml;

③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20℃~25℃培养24h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cfu/ml~100cfu/ml。

(2)无菌操作: 取缝合针、针头、刀片等小件医疗器械5件直接浸入 6 管需-厌氧培养管(其中一管作阳性对照)与4 管霉菌培养管。培养基用量为15ml/管。

1)取5付注射器,在5ml 洗脱液中反复抽吸5 次,洗下管内细菌,混和后接种需-厌养菌培养管(共6 管,其中1 管作阳性对照)与霉菌培养管(共4 管)。接种量:1ml注射器为0.5ml,2ml注射器为1ml,5ml~10ml 注射器为2ml,20ml~50ml注射器为5ml,培养基用量:接种量为2ml 以下为15ml/管,接种量5ml为40ml/管。

2)手术钳、镊子等大件医疗器械取2 件用沾有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反复涂抹采样,将棉拭子投入5ml 无菌洗脱液中,将采样液混匀,接种于需-厌氧培养管(共 6 管,其中 1 管作阳性对照)与霉菌培养基(共 4 管)。接种量为1ml/管,培养基用量为15ml/管。

(3)培养:在待检样品的需-厌氧培养管中,接种预先准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对照管液1:1000 稀释1ml,将需-厌氧培养管以及阳性与阴性对照管均于30℃~35℃培养5d,霉菌培养管与阴性对照管于20℃~25℃培养7d,培养期间逐日检查是否有菌生长,如加入供试品后培养基出现混浊或沉淀,经培养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时,可取培养液转种入另一支相同的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培养48h~72h 后,观察是否再现混浊或在斜面上有无菌落生长,并在转种的同时,取培养液少量,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生长。

(4)结果判定:阳性对照在24h 内应有菌生长,阴性对照在培养期间应无菌生长,如

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内均为澄清或虽显混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判为灭菌合格;如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中任何1管显混浊并证实有菌生长,应重新取样,分别同法复试 2 次,除阳性对照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长,否则判为灭菌不合格。

注意事项

(1)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则不得超过24h。

(2)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100cm2。

(3)若消毒因子为化学消毒剂,采样液中应加入相应中和剂。

九、致病菌的检测

3.17.15.1 检测原则:致病菌的检测依据污染情况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3.17.15.2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1)增菌、分离

取采样液1ml,接种于5ml SCDLP 液体培养基中,于36℃±1℃增菌24h。取1 白金耳上述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24h。

(2)观察菌落特征: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为金黄色、圆形凸起、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

(3)镜检:挑取典型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镜下为革兰阳性、成葡萄状排列的球菌。

(4)生化反应:取可疑菌落作触酶、葡萄糖发酵、血浆凝固酶、甘露醇发酵、新生霉素敏感试验,均为阳性者即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甘露醇发酵试验:取上述可疑菌落接种于甘露醇培养基,于36℃±1℃培养24 h,发酵甘露醇产酸者为阳性。

2)血浆凝固试验:①玻片法:洁净玻片一端滴一滴灭菌生理盐水,另一端滴一滴血浆,用白金耳挑取菌落分别与生理盐水和血浆混匀,5min 内观察有无固体颗粒状物,若血浆出现凝块,生理盐水均匀混浊为阳性,两者均混浊为阴性。②试管法:吸取1:4新鲜血0.5ml,放在灭菌小试管中,再加入等量待检菌24h 肉汤培养物,混匀后放入36℃±1℃孵箱中,同时以已知血浆凝固酶阳性和阴性菌肉汤培养物作对照,每30s.观察一次,6h 内出现凝块者为阳性。

3.17.15.3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测

(1)增菌、分离:取样品1ml,接种于1%葡萄糖肉汤,37℃增菌24h。取1 白金耳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24h。

(2)观察菌落特征:菌落形态为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针尖状突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周围有β溶血圈。

(3)镜检:挑取典型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镜下为革兰阳性、呈链状排列的球菌。

(4)生化反应:取可疑菌落作如下生化试验,如触酶阴性、链激酶试验阳性、对杆菌肽敏感者,即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链激酶试验:吸取草酸钾血浆0.2ml(0.02g 草酸钾加5ml 人血浆混匀,经离心沉淀,吸取上清),加入0.8ml 灭菌生理盐水混匀后再加入待检菌24h 肉汤培养物0.5ml和

0.25% 氯化钙0.25ml,混匀,放入36℃±1℃水浴中,每2min 观察一次(一般10min内可凝固),待血浆凝固后继续观察并记录溶化的时间,如2h 内不溶化,移入孵箱观察24h 的结果,如全部溶化为阳性;24h 仍不溶解者为阴性。

杆菌肽敏感试验:将被检菌浓菌液涂于血平板上,用灭菌镊子取含菌0.04 单位杆菌肽

纸片放在平板表面上。同时以已知阳性菌株作对照,于36℃±1℃18h~24h,有抑菌带者为阳性。

3.17.15.4 沙门菌检测:参照GB4789.4 (食品中沙门菌检测方法)。

3.17.16 试剂与培养基的配制:按附录A 进行。

附录A 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1.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pH7.2)

无水磷酸氢二钠 2.83g

磷酸二氢钾 1.36g

蒸馏水加至1000ml

将各成分加入到1000ml 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调pH 至7.2~7.4,于121℃压力蒸气灭菌20min备用。

2.革兰染色液

第1液:结晶紫溶液

结晶紫乙醇饱和溶液100ml

结晶紫4g~8g

95%乙醇100ml

1%草酸胺溶液

第2液:卢戈碘液

碘化钾2g

碘1g

蒸馏水200ml

第3液:脱色剂

(1)95%乙醇

(2)丙酮乙醇溶液100ml

95%乙醇70ml

丙酮30ml

第4液:稀释石炭酸复红液

碱性复红乙醇饱和溶液10ml

碱性复红5g~10g

5%石炭酸溶液90ml

蒸馏水900ml

3.孔雀绿与沙黄芽孢染色液

第1液 5.0%孔雀绿水溶液

第2液0.5%沙黄水溶液

4.无菌检验用洗脱液

吐温-80 1g

蛋白胨10g

氯化钠8.5g

蒸馏水1000ml

将各成分加入到1000ml 0.03mol/L PBS液中,加热溶解后调pH至7.2~7.4,于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备用。

5.标准硬水(硬度342mg/L)

氯化钙(CaCl2) 0.034g

氯化镁(MgCl2·6H2O) 0.139g

蒸馏水加至1000ml。

6.有机干扰物

牛血清白蛋白30g

蒸馏水1000ml

溶解后用微孔滤膜(孔径为0.45μm)滤过除菌,冰葙保存备用。

7.营养琼脂培养基

蛋白胨10g

牛肉膏5g

氯化钠5g

琼脂15g

蒸馏水1000ml

除琼脂外其他成份溶解于蒸馏水中,调pH 至7.2~7.4,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分装,于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备用。

8.营养肉汤培养基

蛋白胨10g

牛肉膏5g

氯化钠5g

蒸馏水1000ml

将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调pH 至7.2~7.4,分装,于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 备用。

9.稀释液: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

胰蛋白胨 1.0g

氯化钠8.5g

先用900ml以上蒸馏水溶解,并调节pH值在7.0±0.2,最终用蒸馏水加至1000ml,分装后,经121℃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10.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

胰蛋白胨 1.5%

大豆蛋白胨0.5%

氯化钠0.5%

用蒸馏水配制而成,调节pH为7.2±0.2,经121℃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11.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

胰蛋白胨 1.5%

大豆蛋白胨0.5%

氯化钠0.5%

琼脂 1.6%

用蒸馏水配制而成,调节pH为7.2±0.2,经121℃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12.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

蛋白胨10g

酵母浸膏5g

牛肉膏5g

乳糖10g

琼脂15g~20g

磷酸氢二钾 3.5g

无水亚硫酸钠5g

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20ml

蒸馏水1000mg

以上各成分蒸馏水溶解,调pH 至7.2~7.4,装瓶,经121℃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13.溴甲酚紫蛋白胨培养液

蛋白胨10g

葡萄糖5g

可溶性淀粉1g

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0ml

蒸馏水1000ml

将蛋白胨、葡萄糖溶解于蒸馏水中,调pH 至7.0~7.2,加入2% 溴甲酚紫酒精溶液,摇匀后,分装(每管5ml),并放入一个小倒管,于115℃压力蒸汽灭菌30min。置4℃冰箱备用。

14.嗜热脂肪杆菌恢复琼脂培养基

蛋白胨10g

牛肉膏3g

可溶性淀粉1g

葡萄糖1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以上各成分蒸馏水溶解,调pH 至7.0~7.2,装瓶,经115℃压力蒸汽灭菌30min后使用。

15.需氧-厌氧菌琼脂培养基

酪胨(胰酶水解) 15g

牛肉膏3g

葡萄糖5g

氯化钠 2.5g

L-胱氨酸0.5g

硫乙醇酸钠0.5g

酵母浸出粉5g

新鲜配制的0.1% 刃天青溶液 1.0ml

(或新配制的0.2% 亚甲蓝溶液0.5ml

琼脂0.5g~0.7g

蒸馏水1000ml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份加入蒸馏水中,微温溶解后,调pH 至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pH 至 6.9~7.3,分装于115℃压力蒸汽灭菌30min。

16.沙堡琼脂培养基

葡萄糖40g

蛋白胨10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将上述成分混合后,加热至完全溶解,调pH 至5.6±0.2,于115℃压力蒸汽灭菌30min 备用。

17.沙堡液体培养基

葡萄糖40g

蛋白胨10g

蒸馏水1000ml

将上述成分混合后,加热至完全溶解,调pH 至5.6±0.2,于115℃压力蒸汽灭菌30min 备用。

18.无菌试验用真菌培养基

磷酸二氢钾(KH2PO4) 1g

硫酸镁(MgSO4·7H2O) 0.5g

蛋白胨5g

葡萄糖10g

蒸馏水1000ml

除葡萄糖外,上述各成分加入蒸馏水内,微温溶解后,调节pH 约6.8,煮沸,加葡萄糖溶解后,摇匀滤清,调pH 使灭菌后为6.4±0.2,分装,115℃压力蒸汽灭菌20min备用。

19.人淋巴细胞维持培养基

1640干粉培养基10×10.4g

L谷氨酰胺 2.93g

丙酮酸钠 1.004g

青霉素80万单位

链霉素100万单位

碳酸氢钠20.0g

Hepes 23.9g

去离子水加至10000ml 除青霉素、链霉素外,其余各成分溶于蒸馏水中,调pH至7.0~7.2,115℃压力蒸汽灭菌20min备用。临用前加入无菌青霉素、链霉素溶液。

20.人淋巴细胞完全培养基

在人淋巴细胞维持培养基中加入10%无菌小牛血清。

21.血琼脂培养基

营养琼脂100 ml

脱纤维羊血(或兔血) 10 ml

将营养琼脂加热熔化待冷至50℃左右,以无菌操作将10ml 脱纤维血加入后摇匀,倒平皿置冰箱备用。

22.霉菌培养基

胨5g

葡萄糖10g

磷酸二氢钾1g

氯化钠 5.0g

硫酸镁0.5g

蒸馏水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份加入蒸馏水中,微温溶解后,调pH 至6.0 ,煮沸,加入葡萄糖溶液后,摇匀,滤清,调pH 至 5.6~6.0,分装于115 ℃压力蒸汽灭菌30min。

23. SCDLP液体培养基

酪蛋白胨17g

大豆蛋白胨3g

葡萄糖 2.5g

氯化钠5g

磷酸氢二钾 2.5g

卵磷脂1g

吐温80 7g

蒸馏水1000ml 将各种成份混合(如无酪蛋白胨和大豆蛋白胨可用日本多胨代替),加热溶解后,调pH

至7.2~7.3,分装于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摇匀,冷至25℃使用。

24.伊红亚甲蓝培养基

蛋白胨10g

乳糖10g

磷酸二氢钾2g

2%伊红溶液2ml

0.65%亚甲蓝溶液1ml

琼脂17g

蒸馏水1000ml 将蛋白胨、磷酸盐和琼脂溶解于蒸馏水中,调pH 至7.1,分装于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临用时,以无菌操作加入乳糖并加热溶化琼脂,冷至50℃时,加入伊红和亚甲蓝溶液摇匀,倒平皿置4℃冰箱备用。

25. 0.5% 葡萄糖肉汤培养基

胨10g

氯化钠5g

葡萄糖5g

肉浸液1000ml 取胨与氯化钠加入肉浸液内,微温溶解后,调pH 至弱碱性,煮沸、加入葡萄糖溶解后,摇匀,滤清,调pH 至7.0~7.4,分装,于115℃压力蒸汽灭菌30min。

26. 甘露醇培养基

蛋白胨10g

牛肉膏5g

氯化钠5g

甘露醇10g

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2ml

蒸馏水1000ml 将蛋白胨、氯化钠、牛肉膏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pH 至7.4,加入甘露醇和溴麝香草酚蓝混匀后,分装,于115℃压力蒸汽灭菌20min。

27. 乳糖胆盐发酵管

蛋白胨20g

猪胆盐(或牛,羊胆盐) 5g

乳糖10g

0.04%溴甲酚紫水溶液25ml

蒸馏水1000ml 将蛋白胨、胆盐及乳糖溶解于蒸馏水中,调pH 至7.4,加入0.04% 溴甲酚紫水溶液,分装(每管10ml),并放入一个小倒管,于115℃压力蒸汽灭菌15min。

28. 乳糖发酵管

蛋白胨20g

乳糖10g

0.04%溴甲酚紫水溶液25ml

蒸馏水1000ml 将蛋白胨及乳糖溶解于蒸馏水中,调pH 至7.4,加入0.04% 溴甲酚紫水溶液,分装(每管10ml),并放入一个小倒管,于115℃压力蒸汽灭菌15min。

29.1%苋菜红

苋菜红1%

西曲溴胺0.05%

30.MEA培养基

麦芽浸膏30g

大豆蛋白胨3g

琼脂15g

双蒸水加至1000ml 将上述成份制成溶液于121℃下灭菌15mln,灭菌后无菌调pH至5.6±0.2备用。

31.MEB肉汤

麦芽浸膏20g

双蒸水加至1000ml 将上述成份制成溶液于121℃下灭菌15mln,灭菌后无菌调pH至6.9±0.2备用。

32.注意事项

(1) 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除蒸馏水外,其它成分为乳糖胆盐发酵管的2 倍;3 倍浓缩乳糖胆盐发酵管除蒸馏水外,其它成分为乳糖胆盐发酵管的3倍。

(2) 配制培养基的容器不宜用铜锅或铁锅,以免影响细菌生长。

(3) 培养基用的试管口和三角烧瓶口应用普通棉花制成的棉塞,再用牛皮纸包好。

(4) 试剂与培养基配制好后应置清洁处保存,常温下不超过1 个月。

2017年最新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等监测方案及质量持续改进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及其他相关规范及行业标准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根据我院实际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二、监测范围 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物品、污水等的监测。 三、监测要求 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1、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 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 2、消化内镜室各项指标监测频次 每季度进行监测。(必要时适当增加频次)项目包括:使用中的消毒剂染菌量、消毒胃镜、消毒肠镜、手卫生、诊疗室及洗消室的空气、物体表面。 3、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消毒物品的监测频次 每月监测的科室有:手术室、人流室、急诊科。 轮流循环(或必要时)监测的科室有:门诊、各病区、后勤。 4、污水监测: 微生物指标:粪大肠菌群每月1次,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每季度1次。 理化指标:PH值、余氯每日两次。 五、监测标准 1、紫外线灯管强度

新领紫外线灯管强度≥90μw/cm2,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70μw/cm2。 2、消毒内镜,细菌菌落数应≤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3、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监测 使用中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4、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标准: (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 cm2。 (2)空气、物体表面: 5、污水处理指标: 粪大肠菌群≤500MPN/L,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 PH值6-9、余氯3-10mb/L。 六、监测项目质量持续改进 1、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不合格时,应及时更换。 2、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如有超标,应及时查找分析超标的原因,改进各环节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再次监测,直到合格为止。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〇一七年五月十日 第二次修订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与要求内容

为了合理规范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可比性,特作如下规定及要求: 一、各科室(部门)对此项监测工作,按规定的要求开展监测项目,严格遵守规定的监测时限,真实规范采样,完整填写申请单。按时(每月底前)做好报表工作。 二、各科室(部门)对每月监测结果要进行效果评价并将资料妥善保管。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达到不断持续性改进的目的。 三、各科室(部门)对此项监测工作,要务真求实,对不合格项目应如实上报。避免单纯追求合格率,而虚报、闹假、走形式。经核实将按奖罚条例进行重奖、重罚。 四、检验科(细菌室)保证对全院各科室(部门),监测所需合格采样试管、培养皿的供应,并每月做无菌试验。按要求做到培养时限准确、中和剂添加正确、报告结果规范。 五、检验科(细菌室)对各科室(部门)送检的采样标本有不合格,采样不规范,申请单填写不符合要求的,有权拒绝出示报告结果。 六、感染控制科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的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并开展随机抽查采样监测。各科室应积极主动配合,对在随机抽查采样中态度不端正、找借口、推诿等影响工作正常进行的,将按奖罚条例进行扣罚。 七、各科室(部门)监测时间具体安排 ㈠重点科室(部门): ⑴Ⅰ、Ⅱ类科室及相关科室

手术室、新生儿里间、监测时间:每周一次(周二)。 内镜室1w、供应室3w、产一科1w、产二科1w、母婴同室1w、分娩室2w、人流室1w等。 监测时间:每月一次。(第1w、2w、3w)、(3*、9*) ㈡普通科室(部门): Ⅱ、Ⅲ、Ⅳ类科室及相关科室 外科(换药室)3w、五官科1w、儿一科3w、儿二科3w、儿三科3w、新生儿科3w、妇一科2w、妇二科2w、、检验科3w、血库3w、医疗废物储存室2w、放射科2w、病理室1w、外科3w、注射室2w、换药室2w、泳吧1w、妇科门诊1w、儿童乐园3w、儿科门诊治疗室3w、手足口病诊室2w 监测时间:每月一次。(第1w、2w、3w)、(3*、9*) 注:有*号的月份加紫外线强度监测。 八、各科室(部门)监测项目、监测时限、采样方法、评价(合格)标准,详见附件。 附件:1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1) 采样方法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C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I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lm处。 2)平板暴露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 3) 检测方法:将送检的平板置37℃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2017年最新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等监测方案及质量持续改进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及其他相关规范及行业标准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根据我院实际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二、监测范围 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物品、污水等的监测。 三、监测要求 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1、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 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 2、消化内镜室各项指标监测频次 每季度进行监测。(必要时适当增加频次)项目包括:使用中的消毒剂染菌量、消毒胃镜、消毒肠镜、手卫生、诊疗室及洗消室的空气、物体表面。 3、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消毒物品的监测频次 每月监测的科室有:手术室、人流室、急诊科。 轮流循环(或必要时)监测的科室有:门诊、各病区、后勤。 4、污水监测: 微生物指标:粪大肠菌群每月1次,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每季度1次。 理化指标:PH值、余氯每日两次。 五、监测标准

1、紫外线灯管强度 新领紫外线灯管强度≥90μw/cm2,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70μw/cm2。 2、消毒内镜,细菌菌落数应≤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3、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监测 使用中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4、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标准: (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 cm2。 (2)空气、物体表面: 5、污水处理指标: 粪大肠菌群≤500MPN/L,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 PH值6-9、余氯3-10mb/L。 六、监测项目质量持续改进 1、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不合格时,应及时更换。 2、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如有超标,应及时查找分析超标的原因,改进各环节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再次监测,直到合格为止。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〇一七年五月十日 第二次修订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厦门市第三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严格按照卫生部2012年8月1日实施《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执行。 1、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监测部门和监测频度: 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每季度进行监测;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2、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清洁和消毒方法,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 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2)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 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 洁和消毒。 (3)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 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 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 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物体表面、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2、医务人员手的消毒效果监测 监测部门和监测频度 医院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护人 员手每季度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附:卫生标准: 3、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见表 类别范围空气平均菌落数物体表医务人员手

14.医院环境卫生学采样操作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采样操作制度 1目的 1.1规范操作,避免污染。 2范围 2.1医院环境空气、物体表面、手、消毒器械、消毒液不同样品的采样。 3标准 3.1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h,若样品保存 0-4℃(禁止放入速冻柜)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2空气采样方法、时间、判别标准: 3.2.1时间: 选择消毒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采样高度: 洁净手术室静态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米的任意高度上, 非洁净区域采样点布置在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后的布点与时间: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 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 各5点,其中东、南、西、北点均距墙1m。尽量避开门、窗, 空气采样注意事项:消毒处理后进行,静态时采集;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 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培养皿从冰箱取出需复至 常温。 判别标准: 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2h内进行采样。 采样面积被采面积 < 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 cm2,取100 cm2。

采样方法: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表面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采样。 判别标准:Ⅰ类、Ⅱ类环境物表平均菌落数≤cm2,、Ⅲ类、Ⅳ类环境物表平均菌落 数≤ fu/cm2 手采样方法: 采样时间:洗手消毒后。 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棉拭子一支 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 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 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30x2平方厘米(cm2)计算。 判别标准:卫生手消毒后手表面的菌落总数≦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手表面的菌 落总数≦5cfu/cm2 使用中消毒剂: 有效成分含量依据《消毒技术规范》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也可使用经国家卫生 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浓度试纸(卡)在有效期内进行监测。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ml备检样液,加入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试 管中混匀。 判别标准: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 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1.紫外线悬挂不合理、未检测灯管强度:紫外线消毒灯正确的安装位置和照射距离对杀菌效果至关重要,吊装即将紫外线灯吊装在天花板距离地面2米的高度,进行垂直正向照射;要求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紫外线辐射强度(使用中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每三到六个月监测一次强度(强度卡上须注明检测地点、检测时间、检测人姓名)。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止血带未做到一人一带一消毒:应准备两个带盖方盘或一个84液浸泡桶带盖和一个干净的布袋或带盖方盘存放。 3.手卫生设施不合格:应有七部洗手图、干净干燥的肥皂盒或洗手液及干手设施如手纸或干手毛巾,没有条件的可备有速干手消液。洗手池不可用于刷洗器械或涮拖把等避免污染。 4.体温计和血压计、听诊器的处理:体温计应备有两个盒子(一个干燥保存用的,一个放有75%的酒精用来浸泡消毒的)血压计和听诊器应每周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注:体温计、止血带、氧气湿化瓶、管芯、雾化杯(管)一人一用一清洗和消毒;连续使用的湿化瓶24小时更换一次,清洗消毒后,干燥保存;瓶内用凉开水。血压计袖带无污染,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5.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①索证包括生产企业许可证/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医疗器械注册证、授权书、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无菌器械

每批次合格证。②台账:每次进货的数量、批号、有效日期及合格证。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消毒液(碘伏或安尔碘、酒精)使用一次性包装,每周更换1次,注明开启时间和开启人姓名。没有条件的使用玻璃瓶的应每周更换2次,瓶外有灭菌指示胶带标识。 7.无菌包内应有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信息至少包括(名称、包装人姓名、灭菌和失效日期)。 8. 医疗废物管理:①医疗废物和生活废物分类收集,医废暂存室外应有警示标识,室内应配有暂存带盖的桶和消毒设施如固定的紫外线灯或84消毒液喷壶。有条件的室内应有上下水设施和灭蝇、灭鼠设施。医废应用黄色专用垃圾袋装2/3满,密封扎口。②) 9.液体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离地面≥20cm,距离墙面≥5cm。 10.开口器。舌钳:尽量采用塑封灭菌(可保持有效期半年),没有条件的可使用一次性包装的。如自己进行高压灭菌的每周灭菌1次。 11.口腔和外科:①无菌镊子缸建议避免使用戊二醛,如使用戊二醛需进行检测浓度并有登记记录,使用前需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后方可进行夹取物品或其他操作。②无菌柜只存放无菌物品(按有效期顺序摆放),不得放其他物品。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为了合理规范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可比性,特作如下规定及要求: 一、各科室(部门)对此项监测工作,按规定的要求开展监测项目,严格遵守规定的监测时限,真实规范采样,完整填写申请单。按时(每月底前)做好报表工作。 二、各科室(部门)对每月监测结果要进行效果评价并将资料妥善保管。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达到不断持续性改进的目的。 三、各科室(部门)对此项监测工作,要务真求实,对不合格项目应如实上报。避免单纯追求合格率,而虚报、闹假、走形式。经核实将按奖罚条例进行重奖、重罚。 四、检验科(细菌室)保证对全院各科室(部门),监测所需合格采样试管、培养皿的供应,并每月做无菌试验。按要求做到培养时限准确、中和剂添加正确、报告结果规范。 五、检验科(细菌室)对各科室(部门)送检的采样标本有不合格,采样不规范,申请单填写不符合要求的,有权拒绝出示报告结果。 六、感染控制科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的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并开展随机抽查采样监测。各科室应积极主动配合,对在随机抽查采样中态度不端正、找借口、推诿等影响工作正常进行的,将按奖罚条例进行扣罚。 七、各科室(部门)监测时间具体安排 ㈠重点科室(部门):⑴I、U类科室及相关科室手术室、新生儿里间、监测时间:每周一次(周二)。 内镜室1w、供应室3w、产一科1w、产二科1w、母婴同室1w、分娩室2w、人流室1w 等。 监测时间:每月一次。(第1w、2w、3w)、(3*、9*) ㈡普通科室(部门): 类科室及相关科室 外科(换药室)3w、五官科1w、儿一科3w、儿二科3w、儿三科3w、新生儿科3w、妇一科2w、妇二科2w、、检验科3w、血库3w、医疗废物储存室2w、放射科2w、病理室 1w、外科3w、注射室2w、换药室2w、泳吧1w、妇科门诊1w、儿童乐园3w、儿科门诊治疗室3w、手足口病诊室2w 监测时间:每月一次。(第1w、2w、3w)、(3*、9*)注:有*号的月份加紫外线强度监测。 八、各科室(部门)监测项目、监测时限、采样方法、评价(合格)标准,详见附件。 附件:1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1)采样方法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w 30C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I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Im 处。 2)平板暴露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 3)检测方法:将送检的平板置37C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2)结果判定 I类区域:细菌总数w 10cfu/m3,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U类区域:细菌总数w 200 cfu/m3,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川类区域:细菌总数w 500 cfu/m3,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注意事项: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 分钟后进行采样。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 一、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 医院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为不均匀性污染,检测时如采取标本不当,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采样时间 根据采样目的选择采样时间,如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若是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 常规检测时被采面积<100平方厘米,取全部表面;>=100平方厘米,取100平方厘米。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 3、采样方法 棉拭子法 (1)对于平面的物体,用5cm*5cm大小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酸冲液或0.9%氯化钠采样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五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对于门把手、金属、玻璃等曲面的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涂抹采样。

2.压印法采用以直径为5.6cm(面积约为25平法厘米)的消毒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使培养基高出平皿口1~2mm,凝固后置4摄氏度冰箱保存待用。检测时将平板上的培养基表面压贴在物体上10~20秒,送检。 4、结果判定 5、注意事项 1、.采取的标本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且具有代表性。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每个房间每种(如手术台、桌、灯等)表面不少于2点。 2.、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

去除。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3.、棉拭子采样时,培养皿在接种前于37摄氏度温箱中烤30分钟。 4.、层流洁净手术室的采样时间:消毒后10分钟之内(各类洁净用房作为静态实测数据),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和各类洁净用房的上午10时。 5、.层流洁净手术室地面、墙面与物体表面动、静态染菌密度应符合环境污染控制指标的要求。 二、手卫生监测 大量文献表明,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医务人员每日坚持高质量的洗手消毒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减低25%~50%;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流行爆发的重要措施,是具有很高效益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1、采样时间 常规监测在采样手卫生后、接触病人或进行诊断操作前;特殊监测随时采样。 2、监测部门 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部门,包括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透室、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 3、监测频度 一般情况下每季度监测一次。当发生医院感染流行,高度怀疑或确定于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情况

2015年11月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情况 本月通过对全院院感工作检查,全院环境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基本良好,抗生素使用合理。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现将检查结果汇总如下: 综合病区四楼: 一、发现问题 1.利器盒内医疗垃圾已满未及时更换,医疗垃圾登记本未及时登记。 2.地面与物表清洁不到位,病房床头柜未及时清洁。 3.外科处置室冲洗槽未清洁,清洁用具摆放凌乱。 4.医疗垃圾登记本护士一览未签名。 5.外科处置室治疗车发现有9包已开启未写启用日期纱布。 二、整改措施 科室护士长积极配合院感科工作,对以上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整改 1.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规范执行。利器盒内废物超过3/4时应及时更换。 2.加强管理,督促清洁工做好地面与物表卫生后并按标识摆放好清洁用具。 3.加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无菌意识,纱布棉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综合病区五楼:

一、发现问题 1.处置室无菌柜清洁尔灭已启用未写启用时间。 2.处置室医疗垃圾桶未归位。 3.污物处置间清洁用具未设标识,用具摆放凌乱。 4.被服推车存放在走廊,不符合院感要求。 二、整改措施 科室护士长积极配合院感科工作,对以上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整改 1.加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无菌意识,打开无菌物品要注明启用时间。 2.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范执行。 3.督促清洁工工作,严格按照院感要求做好清洁卫生并按标识摆放好用具。 综合门急诊: 一、发现问题 1.输液室方盘有灰尘,未及时清洁。 2.内科诊室检查床枕头套已破,未及时更换。 3.壮医科洗手池未贴有七步洗手图。 二、整改措施 科室护士长积极配合院感科工作,对以上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整改 1.护理人员院感意识不强,使用后物品未及时清洁,已经督促护士做好清洁卫生。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报告 按照上级关于开展医院感染专项检查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查找医疗机构在院内感染管理、报告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增强医院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院领导高度重视,院长亲自组织,抓好落实,有重点,有部位,有措施的开展了院内感染管理,自查自纠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自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各临床科室专人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组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医院感染监测得到有效落实,我院的监测制度有: 1.因医院无条件对空气、物表、手表进行监测故无院感监控报告。 2.对使用中的消毒剂(酒精、碘伏、戌二醛等)每月监测一次。 3.对紫外线灯的强度每月监测一次。 4.压力蒸气炉(每个灭菌包有化学指示卡)每月监测。 5.一次性物品(注射器、输液器等)用后即在作初步浸泡处理,然后统一回收作严重毁形及焚烧等一系列无害化处理。

6.手术室、产房、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并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设施、工作流程、医疗器械、器具、人员着装符合《规范》要求。 医疗废物管理方面: 1.医疗废物产生地分类收集、运送暂储存地、去向管理规范,有登记。一次性医疗用品储存、使用及残骸去向管理规范。 2.有相关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及知识培训。手卫生管理方面: 1.有医院的手卫生制度,并有具体落实措施。 2.抽查5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均熟悉手卫生知识。 3.洗手设施符合要求。通过自查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 1.职工院内感染知识与控制意识浅薄,个别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执行不够严格。 2.部分科室消毒硬件配备不全,消毒、灭菌观念有待加强。 3.手术室、产房建筑设计不够合理。 4.院内感染控制细节做得不够。 5.院内感染登记不全,有个别科室对院内感染登记表填写工作不重视。 6.对传染病卡的填报工作欠缺认真。 针对我院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想办法,找措施,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1.建立组织,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健全完善制度约束人。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标准及要求

分值扣分标准 (一)无菌技术 1.护士进行各种无菌操作前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操 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进入病房的治疗车、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3.各种注射执行一人一针一管。 4.静脉注射执行一人一止血带。 5.止血带用后浸泡消毒并干式存放,盛放止血带的容器1周消毒一次。 6.进行2人以上连续操作时,执行一人一洗手或手消毒。5分 1.不执行无菌操作1项扣 1分。 2.用后物品数量不符扣1 分。 3.浸泡液浓度及浸泡物品 不符合要求各扣1分。 4.缺少物品1项扣1分。 存放不符合要求1项扣1 分。 5.手处理不符合要求1人 次扣1分。 (二)无菌物品 1.专柜放置,层次清楚,定期检查,无过期物品,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灭菌后物品包标识明确,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上写物品的名称、有效期、打包人、锅次、批次。 3.各种医疗器械根据物品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首选高压灭菌。 4.未开启使用的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应符合要求。 5.无菌物品开启时注明开启日期、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24小时。5分 1.无菌物品存放不符合要 求1处扣1分。 2.无菌物品超过有效期1 件扣2分。

6.无菌敷料筒(干纱布、棉球、油纱等)每天更换并灭菌。7.持物筒、钳干存放,有灭菌标识和日期,每4小时更换一次。(原标准是每班更换) 8.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三)使用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要求 1.严格掌握各种消毒液的浓度与配制方法。 2.浸泡、擦拭一般物品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的消毒液作用30分钟以上。 3.浸泡、擦拭被肝炎病毒、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毫克/升消毒液作用60分钟以上。 4.对一般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擦拭或均匀喷洒。2分 1.消毒液的浓度不符合要 求1处扣1分。 2.消毒时间不符合要求1 处扣1分。 3.护理人员不了解有效浓 度及消毒时间1处扣2分。 (四)治疗室及换药室(参考附件1) 1.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区符合要求,标识清楚。 2.各班操作前后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工作台及物体表面。3.治疗车、换药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4.治疗车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5.治疗盘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6.所有浸泡物品,均不应超出液面。 7.擦拭抹布专用,用后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 8.重复使用的物品,用后立即浸泡消毒,送供应室高压灭菌。9.静脉注射用药抽吸后放入盘布或包布内(存放不得超过210分 1. 治疗室、换药室区域划 分不符合要求扣2分,标 示不清或无标识扣1分。 2.治疗车、换药车分层使用 不当扣1分,不清洁扣1 分。 3.药品使用超过开启时间、 物品使用超过消毒灭菌有 效期扣1分。 4.各种物品使用后消毒处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及要求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及要求 为了合理规范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可比性,特作如下规定及要求: 一、各科室(部门)对此项监测工作,按规定的要求开展监测项目,严格遵守规定的监测时限,真实规范采样,完整填写申请单。按时(每月底前)做好报表工作。二、各科室(部门)对每月监测结果要进行效果评价并将资料妥善保管。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达到不断持续性改进的目的。 三、各科室(部门)对此项监测工作,要务真求实,对不合格项目应如实上报。避免单纯追求合格率,而虚报、闹假、走形式。经核实将按奖罚条例进行重奖、重罚。 四、检验科(细菌室)保证对全院各科室(部门),监测所需合格采样试管、培养皿的供应,并每月做无菌试验。按要求做到培养时限准确、中和剂添加正确、 报告结果规范。 五、检验科(细菌室)对各科室(部门)送检的采样标本有不合格,采样不规范,申请单填写不符合要求的,有权拒绝出示报告结果。 六、感染控制科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的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并开展随机抽查采样监测。各科室应积极主动配合,对在随机抽查采样中态度不端正、找借口、推诿等影响工作正常进行的,将按奖罚条例进行扣罚。 七、各科室(部门)监测时间具体安排 ㈠重点科室(部门): ⑴I、U类科室及相关科室 手术室、新生儿里间、监测时间:每周一次(周二)。 内镜室1w、供应室3w、产一科1w、产二科1w、母婴同室1w、分娩室2w、人流室1w 等。 监测时间:每月一次。(第1w、2w、3w)、(3*、9*) ㈡普通科室(部门): 类科室及相关科室 外科(换药室)3w、五官科1w、儿一科3w、儿二科3w、儿三科3w、新生儿科3w、妇一科2w、妇二科2w、、检验科3w、血库3w、医疗废物储存室2w、放射科2w、病理室1w、外科3w、注射室2w、换药室2w、泳吧1w、妇科门诊1w、儿童乐园3w、儿科门诊治疗室3w、手足口病诊室2w 监测时间:每月一次。(第1w、2w、3w)、(3*、9*) 注:有*号的月份加紫外线强度监测。 八、各科室(部门)监测项目、监测时限、采样方法、评价(合格)标准,详见附件。 附件:1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1)米样方法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w 30C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I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Im 处。 2)平板暴露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 送检。

2016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及计划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2016年修订)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卫计委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监测目的 定期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液、消毒后物品、透析液、紫外线灯管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和灭菌质量,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 全院重点科室的空气、物表及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紫外线灯等消毒灭菌器材,高效消毒后物品,透析液及反渗水、内毒素,医用织物等。 三、监测要求 空气监测: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其他监测:对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医用织物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各科室院感小组成员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院感科及细菌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负责采样,采样后及时送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培养。院感科负责督导与协调工作,以保证监测效率。 四、监测时间 一般安排在每个季度中间那个月的中旬,具体时间由院感科与微生物实验室商榷后通知临床科室。 以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应符合相应规范标准,若结果超标或出现异常结果时,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与相关科室共同调查分析原因,必要时写出书面调查报告并提出整改措施或建议,相关科室应认真参照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复查,直至合格为止。 五、监测计划(见附表)。医院感染管理科2016年1月5日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培训试题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培训试题 姓名分数考试时间 一、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每空3分) 1、采样时间:选择后与进行之前采样。 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米(洁净手术室等除外)。 3、布点方法(洁净手术室除外) (1)室内面积,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 (2)室内面积,设两条对角线,于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 米。 4、采样方法及培养时间:用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放置各采样点,打开后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 样点准确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培养时间:平皿置℃±1℃恒温箱培养(洁净手术室除外),计数菌落数。 5、要求标准:(1)洁净手术部、洁净集中配药中心等,新建与改建验收时、更换高效过滤器后、日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等相关要求。 (2)门诊手术室、美容科手术室、宫腔镜室、介入科、新生儿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 数。 6、注意事项 (1)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 后采样。 (2)检测时必须做和。:不打开平皿。:打开平皿立即合上。与其 他平皿一起送培养。 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 1、采样时间:在后或有关时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规则物体表面:用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缓冲液的棉拭 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2)不规则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则采用棉拭子涂抹。 规则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表示。 不规则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表示。 3、要求标准 (1)洁净手术部、洁净集中配药中心、介入科、门诊小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2)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及要求

为了合理规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可比性,特作如下规定及要求: 一、各科室(部门)对此项监测工作,按规定的要求开展监测项目,严格遵守规定的监测时限,真实规采样,完整填写申请单。按时(每月底前)做好报表工作。 二、各科室(部门)对每月监测结果要进行效果评价并将资料妥善保管。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达到不断持续性改进的目的。 三、各科室(部门)对此项监测工作,要务真,对不合格项目应如实上报。避免单纯追求合格率,而虚报、闹假、走形式。经核实将按奖罚条例进行重奖、重罚。 四、检验科(细菌室)保证对全院各科室(部门),监测所需合格采样试管、培养皿的供应,并每月做无菌试验。按要求做到培养时限准确、中和剂添加正确、报告结果规。 五、检验科(细菌室)对各科室(部门)送检的采样标本有不合格,采样不规,申请单填写不符合要求的,有权拒绝出示报告结果。 六、感染控制科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的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负责监督、并开展随机抽查采样监测。各科室应积极主动配合,对在随机抽查采样中态度不端正、找借口、推诿等影响工作正常进行的,将按奖罚条例进行扣罚。 七、各科室(部门)监测时间具体安排 ㈠重点科室(部门): ⑴Ⅰ、Ⅱ类科室及相关科室 手术室、新生儿里间、监测时间:每周一次(周二)。 镜室1w、供应室3w、产一科1w、产二科1w、母婴同室1w、分娩室2w、人流

室1w等。 监测时间:每月一次。(第1w、2w、3w)、(3*、9*) ㈡普通科室(部门): Ⅱ、Ⅲ、Ⅳ类科室及相关科室 外科(换药室)3w、五官科1w、儿一科3w、儿二科3w、儿三科3w、新生儿科3w、妇一科2w、妇二科2w、、检验科3w、血库3w、医疗废物储存室2w、放射科2w、病理室1w、外科3w、注射室2w、换药室2w、泳吧1w、妇科门诊1w、儿童乐园3w、儿科门诊治疗室3w、手足口病诊室2w 监测时间:每月一次。(第1w、2w、3w)、(3*、9*) 注:有*号的月份加紫外线强度监测。 八、各科室(部门)监测项目、监测时限、采样方法、评价(合格)标准,详见附件。 附件:1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1) 采样方法 1)布点方法;室面积≤30Cm2,设、中、外对角线3点,、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IM处;室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lm处。 2)平板暴露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CM)放在室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 3) 检测方法:将送检的平板置37℃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2)结果判定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 cfu/m3,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 cfu/m3,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遵照郑州市卫生计委关于转发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河南省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工作方案的通 知要求,现将我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院长领导下,组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染管理小组,保证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消毒药械的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检查标准等),并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以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院感科定期和不定期下科室督促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一年来,医院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三、加强对重点科室的院感管理工作: 医院非常重视重点科室的建设,对重点科室请专家规划设计,如供应室的建设,做到“三区”“三分开”“三通道”, 高压蒸汽灭菌时,坚持在无菌包外使用指示胶带、无菌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和日常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有效地

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四﹑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设立手术室、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工作流程,清洁消毒流程。 治疗处置病人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病床采用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抹布一消毒,病人出院后床单位按终末消毒处理。治疗室无菌物品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开启后记录开启时间,每日紫外线消毒空气。 五、有较完善的监测制度: 定期对各科室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各一次。对使用中的消毒剂(酒精、碘洒等)定期监测一次,含氯消毒剂每天监测。对紫外线灯的强度每月监测一次。医疗垃圾分类处理,一次性物品(注射器、输液器等)按要求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六、一次性物品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使用后处理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采取毁形、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措施,并有记录可查。 七、医疗废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了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设立医疗废物用后毁形、回收登记本,与处置单位人员交接、双签名制度。 八、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通过自查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记录本17551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记录本 (临床科室部分) 科室: 二一三年度

目录 一、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织管理 1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名单 (2) 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质量控制要求 (2) 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3) 4 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护士职责 (3) 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科室自查记录 1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自查记录(医疗部分) (5) 2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自查记录(护理部分) (29) 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考核计划 1 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53) 2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成绩表 (55) 5 多重耐药菌的控制措施 (68) 6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登记 (71) 7科室监控小组会议 (73) 8 医院感染事件记录 (76) 9 职业暴露锐器伤登记表 (79) 10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8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质量控制要求 一、各科室应按照医院相关要求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主要成员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二、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要求,制定本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培训考核计划并落实;每月组织本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感染病例监测报告、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多重耐药菌管理、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进行自查;及时组织感染病例讨论,控制医院感染暴发,降低医院感染率。 三、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自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记录、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并能追溯,制定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名单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建立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科主任—— 副组长:护士长—— 成员:监控医师—— 监控护士——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计划的实施,监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 二、协助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医院感染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三、制定本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计划,落实本科室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