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钻工作原理【详解】

多轴钻工作原理【详解】
多轴钻工作原理【详解】

多轴钻原理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多轴钻床

多轴钻床俗称多轴器、多孔钻或多轴钻孔器。是一种运用于机械领域钻孔、攻牙的机床设备。

简述

主轴竖直布置且中心位置固定的钻床,简称立钻。而有多个钻轴的立钻,叫做多轴钻床。常用于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加工中、小型工件的孔。

加工前,须先调整工件在工作台上的位置,使被加工孔中心线对准刀具轴线。加工时,工件固定不动,主轴在套筒中旋转并与套筒一起作轴向进给。工作台和主轴箱可沿立柱导轨调整位置,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件。

立钻有方柱立钻和圆柱立钻两种,还有排式、多轴坐标和转塔等多种变型。①排式钻床:一般由2~6个立柱和主轴箱排列在一个公用底座上,各主轴顺次加工同一工件上的不同孔或分别进行各种孔加工工序,可节省更换刀具的时间,用于中小批量生产。②多轴立式钻床:机床的多个主轴可根据加工需要调整轴心位置,由主轴箱带动全部主轴转动,进行多孔同时加工,用于成批生产。③坐标立式钻床:在方柱立钻上加可纵、横移动的十字工作台而成,可按坐标尺寸进行钻削。④转塔立式钻床:多采用程序控制或数字控制,使装有不同刀具的转塔头自动转位、主轴自动改变转速和进给量,工件自动调整位置,实现多工序加工的自动化循环。

定义

多轴钻床最早出现在日本地区,后经台湾传入大陆。距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由于进入国内时间不长,所以很多企业都未曾耳闻。其实它是装在钻、攻机床上的夹刀头子,并且是两轴以上同时加工钻孔件或攻牙件,故称多轴钻床。一台普通的多轴钻床一次能把几个乃至十几二十个孔或螺纹加工出来。如配上气(液)压装置,可自动进行快进、工进(工退)、快退、停止。多轴钻床也称群钻床,可用来钻孔或攻牙,一般型号可同时钻2-16孔,提升效率,固定机种轴数不拘,钻轴形式,尺寸大小可依客户之需进行设计加工。

原理

机器启动后,夹紧油缸对工件进行夹紧,按下工作按扭,电器控制主电机工作,主电机经皮带轮带动齿轮箱,齿轮箱将传动力均匀分配到各个轴,每根轴经万向节将扭力传动到钻杆,再由钻杆带动钻头旋转。主电机工作的同时,电信号同时控制液压系统,使升降油缸向下运动,在钻头未到达工件时,油缸快速向下运动,以减少工作时间,当钻头即将和工作接触时,由行程调速阀控制升降油缸速度,以达到钻孔速度。钻孔速度可以根据工件进行无极调整,当钻孔达到所需深度后,机床行程开关给电信号控制液压系统使升降油缸向上运动,并停止主电机旋转。上升到所需高度后经行程开关控制油缸停止。并给电信号让夹紧油缸松开。整个工作完成。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全面教你认识内存参数

全面教你认识内存参数 内存热点 Jany 2010-4-28

内存这样小小的一个硬件,却是PC系统中最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之一。而对于入门用户来说,可能从内存的类型、工作频率、接口类型这些简单的参数的印象都可能很模糊的,而对更深入的各项内存时序小参数就更摸不着头脑了。而对于进阶玩家来说,内存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参数设置则足以影响到整套系统的超频效果和最终性能表现。如果不想当菜鸟的话,虽然不一定要把各种参数规格一一背熟,但起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等真正需要用到的时候,查起来也不会毫无概念。 内存种类 目前,桌面平台所采用的内存主要为DDR 1、DDR 2和DDR 3三种,其中DDR1内存已经基本上被淘汰,而DDR2和DDR3是目前的主流。 DDR1内存 第一代DDR内存 DDR SDRAM 是 Double Data Rate SDRAM的缩写,是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的意思。DDR内存是在SDRAM内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仍然沿用SDRAM生产体系,因此对于内存厂商而言,只需对制造普通SDRAM 的设备稍加改进,即可实现DDR内存的生产,可有效的降低成本。 DDR2内存 第二代DDR内存

DDR2 是 DDR SDRAM 内存的第二代产品。它在 DDR 内存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其传输速度更快(可达800MHZ ),耗电量更低,散热性能更优良。 DDR3内存 第三代DDR内存 DDR3相比起DDR2有更低的工作电压,从DDR2的1.8V降落到1.5V,性能更好更为省电;DDR2的4bit 预读升级为8bit预读。DDR3目前最高能够1600Mhz的速度,由于目前最为快速的DDR2内存速度已经提升到800Mhz/1066Mhz的速度,因而首批DDR3内存模组将会从1333Mhz的起跳。 三种类型DDR内存之间,从内存控制器到内存插槽都互不兼容。即使是一些在同时支持两种类型内存的Combo主板上,两种规格的内存也不能同时工作,只能使用其中一种内存。 内存SPD芯片 内存SPD芯片

gcms的工作原理详解

GC-MS工作原理 GC气相色谱MS 质谱 GC 把化合物分离开然后用质谱把分子打碎成碎片来测定该分子的分子量 一、气相色谱的简要介绍 气相色谱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这是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气固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固”字指固定相是固体物质。例如活性炭、硅胶等。气液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液”字指固定相是液体。例如在惰性材料硅藻土涂上一层角鲨烷,可以分离、测定纯乙烯中的微量甲烷、乙炔、丙烯、丙烷等杂质。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气相色谱法是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由于样品在气相中传递速度快,因此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可以瞬间地达到平衡。另外加上可选作固定相的物质很多,因此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分析方法。近年来采用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器,使得它又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三、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大部分的原料和产品都可采用气相色谱法来分析;在电力部门中可用来检查变压器的潜伏性故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可用来监测城市大气和水的质量;在农业上可用来监测农作物中残留的农药;在商业部门可和来检验及鉴定食品质量的好坏;在医学上可用来研究人体新陈代谢、生理机能;在临床上用于鉴别药物中毒或疾病类型;在宇宙舴中可用来自动监测飞船密封仓内的气体等等。 四、气相色谱专业知识 1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根据所用固定相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气-固色谱(GSC)和气-液色谱(GLC)。 2 气相色谱原理 气相色谱的流动向为惰性气体,气-固色谱法中以表面积大且具有一定活性的吸

DDR系列内存详解及硬件设计规范-Michael

D D R 系列系列内存内存内存详解及硬件详解及硬件 设计规范 By: Michael Oct 12, 2010 haolei@https://www.360docs.net/doc/8412071036.html,

目录 1.概述 (3) 2.DDR的基本原理 (3) 3.DDR SDRAM与SDRAM的不同 (5) 3.1差分时钟 (6) 3.2数据选取脉冲(DQS) (7) 3.3写入延迟 (9) 3.4突发长度与写入掩码 (10) 3.5延迟锁定回路(DLL) (10) 4.DDR-Ⅱ (12) 4.1DDR-Ⅱ内存结构 (13) 4.2DDR-Ⅱ的操作与时序设计 (15) 4.3DDR-Ⅱ封装技术 (19) 5.DDR-Ⅲ (21) 5.1DDR-Ⅲ技术概论 (21) 5.2DDR-Ⅲ内存的技术改进 (23) 6.内存模组 (26) 6.1内存模组的分类 (26) 6.2内存模组的技术分析 (28) 7.DDR 硬件设计规范 (34) 7.1电源设计 (34) 7.2时钟 (37) 7.3数据和DQS (38) 7.4地址和控制 (39) 7.5PCB布局注意事项 (40) 7.6PCB布线注意事项 (41) 7.7EMI问题 (42) 7.8测试方法 (42)

摘要: 本文介绍了DDR 系列SDRAM 的一些概念和难点,并分别对DDR-I/Ⅱ/Ⅲ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论述,最后结合硬件设计提出一些参考设计规范。 关键字关键字::DDR, DDR, SDRAM SDRAM SDRAM, , , 内存模组内存模组内存模组, , , DQS DQS DQS, DLL, MRS, ODT , DLL, MRS, ODT , DLL, MRS, ODT Notes : Aug 30, 2010 – Added DDR III and the PCB layout specification - by Michael.Hao

GC-MS工作原理

GC-MS工作原理 GC 气相色谱 MS 质谱 GC 把化合物分离开然后用质谱把分子打碎成碎片来测定该分子的分子量 一、气相色谱的简要介绍 气相色谱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这是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气固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固”字指固定相是固体物质。例如活性炭、硅胶等。气液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液”字指固定相是液体。例如在惰性材料硅藻土涂上一层角鲨烷,可以分离、测定纯乙烯中的微量甲烷、乙炔、丙烯、丙烷等杂质。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气相色谱法是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由于样品在气相中传递速度快,因此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可以瞬间地达到平衡。另外加上可选作固定相的物质很多,因此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分析方法。近年来采用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器,使得它又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三、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大部分的原料和产品都可采用气相色谱法来分析;在电力部门中可用来检查变压器的潜伏性故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可用来监测城市大气和水的质量;在农业上可用来监测农作物中残留的农药;在商业部门可和来检验及鉴定食品质量的好坏;在医学上可用来研究人体新陈代谢、生理机能;在临床上用于鉴别药物中毒或疾病类型;在宇宙舴中可用来自动监测飞船密封仓内的气体等等。 气相色谱专业知识 1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根据所用固定相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气-固色谱(GSC)和气-液色谱(GLC)。 2 气相色谱原理

详解内存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

详解内存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是每个PC 用户都非常清楚的,所以很多朋友趁着现在的内存价格很低纷纷扩容了内存,希望借此来得到更高的性能。不过现在市场是多种内存类型并存的,SDRAM、DDR SDRAM、RDRAM等等,如果你使用的还是非常古老的系统,可能还需要EDO DRAM、FP DRAM(块页)等现在不是很常见的内存。 虽然RAM的类型非常的多,但是这些内存在实现的机理方面还是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本文的将会分为几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SRAM 和异步DRAM(asynchronous DRAM),在以后的章节中会对于实现机理更加复杂的FP、EDO和SDRAM进行介绍,当然还会包括RDRAM和SGRAM等等。对于其中同你的观点相悖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进行技术方面的探讨。 存储原理: 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基本的理解本文,所以我先来介绍一下很多用户都知道的东西。RAM主要的作用就是存储代码和数据供CPU在需要的时候调用。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像用袋子盛米那么简单,更像是图书馆中用有格子的书架存放书籍一样,不但要放进去还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准确的调用出来,虽然都是书但是每本书是不同的。对于RAM等存储器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存储的都是代表0和1的代码,但是不同的组合就是不同的数据。 让我们重新回到书和书架上来,如果有一个书架上有10行和10列格子(每行和每列都有0-9的编号),有100本书要存放在里面,那么我们使用一个行的编号+一个列的编号就能确定某一本书的位置。如果已知这本书的编号87,

一文详解SRAM特点和原理

一文详解SRAM特点和原理 基本简介SRAM不需要刷新电路即能保存它内部存储的数据。而DRAM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每隔一段时间,要刷新充电一次,否则内部的数据即会消失,因此SRAM具有较高的性能,但是SRAM也有它的缺点,即它的集成度较低,相同容量的DRAM内存可以设计为较小的体积,但是SRAM却需要很大的体积,且功耗较大。所以在主板上SRAM存储器要占用一部分面积。 主要规格一种是置于CPU与主存间的高速缓存,它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固定在主板上的高速缓存(Cache Memory );另一种是插在卡槽上的COAST(Cache On A STIck)扩充用的高速缓存,另外在CMOS芯片1468l8的电路里,它的内部也有较小容量的128字节SRAM,存储我们所设置的配置数据。还有为了加速CPU内部数据的传送,自80486CPU 起,在CPU的内部也设计有高速缓存,故在PenTIum CPU就有所谓的L1 Cache(一级高速缓存)和L2Cache(二级高速缓存)的名词,一般L1 Cache是内建在CPU的内部,L2 Cache是设计在CPU的外部,但是PenTIum Pro把L1和L2 Cache同时设计在CPU的内部,故PenTIum Pro的体积较大。最新的Pentium II又把L2 Cache移至CPU内核之外的黑盒子里。SRAM显然速度快,不需要刷新的操作,但是也有另外的缺点,就是价格高,体积大,所以在主板上还不能作为用量较大的主存。 基本特点现将它的特点归纳如下: ◎优点,速度快,不必配合内存刷新电路,可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缺点,集成度低,功耗较大,相同的容量体积较大,而且价格较高,少量用于关键性系统以提高效率。 ◎SRAM使用的系统: ○CPU与主存之间的高速缓存。 ○CPU内部的L1/L2或外部的L2高速缓存。 ○CPU外部扩充用的COAST高速缓存。 ○CMOS 146818芯片(RTCMOS SRAM)。

GCMS的主要构造及基本原理

GC/MS的主要构造及基本原理&维护保养 了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主要构造及基本原理 1.1 整体概述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以分成两大部分GC&MS.简单的说GC是把混合物分离成单一物质,而MS就是对着单一物质经行检测。GC中主要包括气路系统,进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分离系统;MS中主要包括就是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下面这幅就是一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主要组成部件。 1.2.GC部分 1.2.1 概述 气相色谱仪是气相色谱法为基础而设计的仪器,气相色谱是以气相色谱柱为分离基础,样品进入进样器后载气传送,到达色谱柱的分离,分离后样品由柱中流出后到达检测器,然后排空。气相色谱仪整体系统由以下方面组成:

1).载气供输系统(A) 2).进样系统(B) 3).柱分离系统(C) 整个GC中最重要的一个 4).控温系统(D) 1.2.2.载气供输系统 1.2.2.1 概述 参考下图,我们能够大致了解下载气供输系统的构造. a -压缩气体, 纯度>99.999%(这一点绝对重要,如果不纯将影响到仪器维护以及日常测试中多个方面建), 常用的气体有He Ar N2 H2; b -减压阀, GC/MS输出压力0.5~0.7MPa; c -开关; d -气体纯化管, 可去除少量O2、CO2、CxHy、卤代烃等.在这一块维护保养中,我们也一直米人去动过它,上次整机维护的时候厂商说我们这个还能用也就米换,个人建议一年换一次纯化管为好。 1.2.2.2载气的选择 在一个方法开发的时候,其中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选择使用何种气体作为我们仪器运行的一个载气。在选择在载气的时候我们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硬盘内部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详解

硬盘内部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详解 一般硬盘正面贴有产品标签,主要包括厂家信息和产品信息,如商标、型号、序列号、生产日期、容量、参数和主从设置方法等。这些信息是正确使用硬盘的基本依据,下面将逐步介绍它们的含义。 硬盘主要由盘体、控制电路板和接口部件等组成,如图1-1所示。盘体是一个密封的腔体。硬盘的内部结构通常是指盘体的内部结构;控制电路板上主要有硬盘BIOS、硬盘缓存(即CACHE)和主控制芯片等单元,如图1-2所示;硬盘接口包括电源插座、数据接口和主、从跳线,如图1-3所示。 图1-1 硬盘的外观 图1-2 控制电路板 图1-3 硬盘接口 电源插座连接电源,为硬盘工作提供电力保证。数据接口是硬盘与主板、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通道,使用一根40针40线(早期)或40针80线(当前)的IDE接口电缆进行连接。新增加的40线是信号屏蔽线,用于屏蔽高速高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串扰。中间的主、从盘跳线插座,用以设置主、从硬盘,即设置硬盘驱动器的访问顺序。其设置方法一般标注在盘体外的标签上,也有一些标注在接口处,早期的硬盘还可能印在电路板上。 此外,在硬盘表面有一个透气孔(见图1-1),它的作用是使硬盘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保持一致。由于盘体是密封的,所以,这个透气孔不直接和内部相通,而是经由一个高效过滤器和盘体相通,用以保证盘体内部的洁净无尘,使用中注意不要将它盖住。

1.2 硬盘的内部结构 硬盘的内部结构通常专指盘体的内部结构。盘体是一个密封的腔体,里面密封着磁头、盘片(磁片、碟片)等部件,如图1-4所示。 图1-4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的盘片是硬质磁性合金盘片,片厚一般在0.5mm左右,直径主要有1.8in (1in=25.4mm)、2.5in、3.5in和5.25in 4种,其中2.5in和3.5in盘片应用最广。盘片的转速与盘片大小有关,考虑到惯性及盘片的稳定性,盘片越大转速越低。一般来讲,2.5in硬盘的转速在5 400 r/min~7 200 r/ min之间;3.5in 硬盘的转速在4 500 r/min~5 400 r/min之间;而5.25in硬盘转速则在3 600 r/min~4 500 r/min之间。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2.5in硬盘的转速最高已达15 000 r/min,3.5in硬盘的转速最高已达12 000 r/min。 有的硬盘只装一张盘片,有的硬盘则有多张盘片。这些盘片安装在主轴电机的转轴上,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每张盘片的容量称为单碟容量,而硬盘的容量就是所有盘片容量的总和。早期硬盘由于单碟容量低,所以,盘片较多,有的甚至多达10余片,现代硬盘的盘片一般只有少数几片。一块硬盘内的所有盘片都是完全一样的,不然控制部分就太复杂了。一个牌子的一个系列一般都用同一种盘片,使用不同数量的盘片,就出现了一个系列不同容量的硬盘产品。 盘体的完整构造如图1-5所示。

硬盘内部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详解概论

图1-1 硬盘的外观 图1-2 控制电路板 图1-3 硬盘接口 电源插座连接电源,为硬盘工作提供电力保证。数据接口是硬盘与主板、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通道,使用一根40针40线(早期)或40针80线(当前)的IDE 接口电缆进行连接。新增加的40线是信号屏蔽线,用于屏蔽高速高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串扰。中间的主、从盘跳线插座,用以设置主、从硬盘,即设置硬盘驱动器的访问顺序。其设置方法一般标注在盘体外的标签上,也有一些标注在接口处,早期的硬盘还可能印在电路板上。 此外,在硬盘表面有一个透气孔(见图1-1),它的作用是使硬盘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保持一致。由于盘体是密封的,所以,这个透气孔不直接和内部相通,而是经由一个高效过滤器和盘体相通,用以保证盘体内部的洁净无尘,使用中注意不要将它盖住。 1.2 硬盘的内部结构 硬盘的内部结构通常专指盘体的内部结构。盘体是一个密封的腔体,里面密封着磁头、盘片(磁片、碟片)等部件,如图1-4所示。

图1-4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的盘片是硬质磁性合金盘片,片厚一般在0.5mm左右,直径主要有1.8in (1in=25.4mm)、2.5in、3.5in和5.25in 4种,其中2.5in和3.5in盘片应用最广。盘片的转速与盘片大小有关,考虑到惯性及盘片的稳定性,盘片越大转速越低。一般来讲,2.5in硬盘的转速在5 400 r/min~7 200 r/ min之间;3.5in硬盘的转速在4 500 r/min~5 400 r/min之间;而5.25in硬盘转速则在3 600 r/min~4 500 r/min之间。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2.5in硬盘的转速最高已达15 000 r/min,3.5in硬盘的转速最高已达12 000 r/min。 有的硬盘只装一张盘片,有的硬盘则有多张盘片。这些盘片安装在主轴电机的转轴上,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每张盘片的容量称为单碟容量,而硬盘的容量就是所有盘片容量的总和。早期硬盘由于单碟容量低,所以,盘片较多,有的甚至多达10余片,现代硬盘的盘片一般只有少数几片。一块硬盘内的所有盘片都是完全一样的,不然控制部分就太复杂了。一个牌子的一个系列一般都用同一种盘片,使用不同数量的盘片,就出现了一个系列不同容量的硬盘产品。 盘体的完整构造如图1-5所示。

详解内存

详解内存(RAM,SRAM,SDRAM)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是每个PC用户都非常清楚的,所以很多朋友趁着现在的内存价格很低纷纷扩容了内存,希望借此来得到更高的性能。不过现在市场是多种内存类型并存的,SDRAM、DDR SDRAM、RDRAM等等,如果你使用的还是非常古老的系统,可能还需要EDO DRAM、FP DRAM(块页)等现在不是很常见的内存。 虽然RAM的类型非常的多,但是这些内存在实现的机理方面还是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本文的将会分为几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SRAM和异步DRAM(asynchronous DRAM),在以后的章节中会对于实现机理更加复杂的FP、EDO和SDRAM进行介绍等等。 存储原理: RAM主要的作用就是存储代码和数据供CPU在需要的时候调用。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像用袋子盛米那么简单,更像是图书馆中用有格子的书架存放书籍一样,不但要放进去还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准确的调用出来,虽然都是书但是每本书是不同的。对于RAM等存储器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存储的都是代表0和1的代码,但是不同的组合就是不同的数据。 让我们重新回到书和书架上来,如果有一个书架上有10行和10列格子(每行和每列都有0-9的编号),有100本书要存放在里面,那么我们使用一个行的编号+一个列的编号就能确定某一本书的位置。如果已知这本书的编号87,那么我们首先锁定第8行,然后找到第7列就能准确的找到这本书了。在RAM存储器中也是利用了相似的原理。 现在让我们回到RAM存储器上,对于RAM存储器而言数据总线是用来传入数据或者传出数据的。因为存储器中的存储空间是如同前面提到的存放图书的书架一样通过一定的规则定义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规则来把数据存放到存储器上相应的位置,而进行这种定位的工作就要依靠地址总线来实现了。对于CPU来说,RAM就象是一条长长的有很多空格的细线,每个空格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与之相对应。如果CPU想要从RAM中调用数据,它首先需要给地址总线发送地址数据定位要存取的数据,然后等待若干个时钟周期之后,数据总线就会把数据传输给CPU。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你很好的理解这个过程。

DRAM原理详解

内存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是每个PC用户都非常清楚的,所以很多朋友趁着现在的内存价格很低纷纷扩容了内存,希望借此来得到更高的性能。不过现在市场是多种内存类型并存的,SDRAM、DDR SDRAM、RDRAM等等,如果你使用的还是非常古老的系统,可能还需要EDO DRAM、FP DRAM(块页)等现在不是很常见的内存。 虽然RAM的类型非常的多,但是这些内存在实现的机理方面还是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本文的将会分为几个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主要介绍SRAM和异步DRAM (asynchronous DRAM),在以后的章节中会对于实现机理更加复杂的FP、EDO和SDRAM 进行介绍,当然还会包括RDRAM和SGRAM等等。对于其中同你的观点相悖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进行技术方面的探讨。 存储原理: 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基本的理解本文,所以我先来介绍一下很多用户都知道的东西。RAM主要的作用就是存储代码和数据供CPU在需要的时候调用。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像用袋子盛米那么简单,更像是图书馆中用有格子的书架存放书籍一样,不但要放进去还要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准确的调用出来,虽然都是书但是每本书是不同的。对于RAM等存储器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存储的都是代表0和1的代码,但是不同的组合就是不同的数据。 让我们重新回到书和书架上来,如果有一个书架上有10行和10列格子(每行和每列都有0-9的编号),有100本书要存放在里面,那么我们使用一个行的编号+一个列的编号就能确定某一本书的位置。如果已知这本书的编号87,那么我们首先锁定第8行,然后找到第7列就能准确的找到这本书了。在RAM存储器中也是利用了相似的原理。 现在让我们回到RAM存储器上,对于RAM存储器而言数据总线是用来传入数据或者传出数据的。因为存储器中的存储空间是如果前面提到的存放图书的书架一样通过一定的规则定义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规则来把数据存放到存储器上相应的位置,而进行这种定位的工作就要依靠地址总线来实现了。对于CPU来说,RAM就象是一条长长的有很多空格的细线,每个空格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与之相对应。如果CPU想要从RAM中调用数据,它首先需要给地址总线发送地址数据定位要存取的数据,然后等待若干个时钟周期之后,数据总线就会把数据传输给CPU。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你很好的理解这个过程。

GCMS原理介绍及其操作说明

GC/MS原理介紹及其操作說明中文名稱: 氣相層析質譜儀 英文名稱: Gas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 氣相層析質譜儀是氣相色譜與質譜儀的聯用技術,聯用技術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分析技術在線結合起來,重新組合成一種以實現更快速﹑更有效地分離和分析技術.最常用的聯用技術是將分離能力最強地色譜技術與質譜或光譜檢測技術相結合.色譜法雖然具有高分離能力﹑高靈敏度和高分析速度等優點,但只憑色譜保留值難以對復雜物質中各未知物作出可靠的定性鑒定,一些光譜技術,如質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波譜等對未知化合物的結構有很強的鑒別能力.因此可以將再兩者的優越性結合起來,使每種聯用技術成為分析復雜混合物的有效方法,聯用技術在當今儀器領域中已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在這種聯用系統中,色譜儀相當於將純物質輸入各種譜學儀器的進樣裝置,如我們所用的質譜儀,由於質譜法的靈敏度高,掃描速度快,因此極適合與氣相色譜聯用,為柱後流出組份的結構鑒定提供確證的信息,而且使對含量處於ng級,在數秒鐘內流出的物質也可以鑒別.采用氣相色譜填充柱時,載氣流量達每分鐘十毫升,因此與高真空離子源極不匹配,為了解決此問題,必頇采用接口,即分子分離器,其基本原理是依據樣品分子與載氣分子的大小與性質不同,當柱後流出物進入分子分離器時,質量的小載氣分子擴散迅速,被大量抽除殆盡,爾質量大的組份分子絕大部分仍向前移動進入質譜儀,同時達到濃集組分的目的.采用開管柱後,流量降至1~2ml.min-1,因此可將開管柱出口直接插入質譜儀的離子源中. 從原理上講,幾乎任何質譜儀都可與氣相色譜儀聯用,四極質譜儀的掃描速度高,但分辨率及靈敏度要差一些,在這裡首先我將本中心使用的氣相層析質譜儀(Clarus 500)所用到的一些硬件在這裡作一介紹: 質量分析器帶予過濾四極桿的鉬金屬四極桿濾質器 質量范圍 1.0~1200 導爾頓(amu) 質量穩定性±0.1 m/z ,超過48 h 離子化模式EI電子轟擊離子化(Standard) 電子離子化電壓10~100 eV ,可調 真空泵系統250 L/Sec 空氣冷卻的分子渦輪泵,標配帶兩個真空計 抽真空時間< 3 min 達到空氣/水本底值

详解网卡的工作原理

网卡工作原理 网卡的主要工作原理:发送数据时,计算机把要传输的数据并行写到网卡的缓存,网卡对要传输的数据进编码(10M以太网使用曼切斯特码,100M以太网使用差分曼切斯特码),串行发到传输介质上.接收数据时,则相反。对于网卡而言,每块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网络节点地址,它是网卡生产厂家在生产时烧入ROM(只读存储芯片)中的,我们把它叫做MAC地址(物理地址),且保证绝对不会重复。MAC为48bit,前24比特由IEEE分配,是需要钱买的,后24bit由网卡生产厂家自行分配.

我们日常使用的网卡都是以太网网卡。目前网卡按其传输速度来分可分为10M网卡、10/100M自适应网卡以及千兆(1000M)网卡。如果只是作为一般用途,如日常办公等,比较适合使用10M网卡和10/100M自适应网卡两种。如果应用于服务器等产品领域,就要选择千兆级的网卡。 一、网卡的主要特点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简称NIC),也称网络适配器,是电脑与局域网相互连接的设备。无论是普通电脑还是高端服务器,只要连接到局域网,就都需要安装一块网 卡。如果有必要,一台电脑也可以同时安装两块或多块网卡。

电脑之间在进行相互通讯时,数据不是以流而是以帧的方式进行传输的。我们可以把帧看做是一种数据包,在数据包中不仅包含有数据信息,而且还包含有数据的发送地、接收地信息和数据的校验信息。一块网卡包括OSI模型的两个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数据链路层则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Echo 应答协议

气-质联用GCMS原理

气-质联用(GC/MS)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组分的分离与鉴定,其具有GC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是生物样品中药物与代谢物定性定量的有效工具。 质谱仪的基本部件有:离子源、滤质器、检测器三部分组成,它们被安放在真空总管道内。接口:由GC出来的样品通过接口进入到质谱仪,接口是色质联用系统的关键。 接口作用: 1、压力匹配——质谱离子源的真空度在10-3Pa,而GC色谱柱出口压力高达105Pa,接口的作用就是要使两者压力匹配。 2、组分浓缩——从GC色谱柱流出的气体中有大量载气,接口的作用是排除载气,使被测物浓缩后进入离子源。 常见接口技术有: 1、分子分离器连接(主要用于填充柱) 扩散型——扩散速率与物质分子量的平方成反比,与其分压成正比。当色谱流出物经过分离器时,小分子的载气易从微孔中扩散出去,被真空泵抽除,而被测物分子量大,不易扩散则得到浓缩。 2、直接连接法(主要用于毛细管柱) 在色谱柱和离子源之间用长约50cm,内径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连接,色谱流出物经过毛细管全部进入离子源,这种接口技术样品利用率高。 3、开口分流连接 该接口是放空一部分色谱流出物,让另一部分进入质谱仪,通过不断流入清洗氦气,将多余流出物带走。此法样品利用率低。 离子源: 离子源的作用是接受样品产生离子,常用的离子化方式有: 1、电子轰击离子化(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EI)EI是最常用的一种离子源,有机分子被一束电子流(能量一般为70eV)轰击,失去一个外层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M+),M+进一步碎裂成各种碎片离子、中性离子或游离基,在电场作用下,正离子被加速、聚焦、进入质量分析器分析。

第3章内存储器详解

第三章内存储器 教学提示: 本章主要介绍了内存的概念和发展,了解内存的性能指标和结构,学会识别区分各种内存,掌握内存条的选购和测试。 教学目标: A级:(基本要求) 1. 了解内存的基本知识和性能指标。 2. 掌握内存的安装和基本设置。 B级:(较高要求) 1. 了解识别内存条的基本方法。 2. 掌握条据需要选购内存条的方法。 3. 对内存进行测试和维护。 历史回顾: 计算机内存的诞生。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 年代宋到40 年代初,约翰阿塔纳索夫和他的学生贝瑞在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组装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该计算机具备了许多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包括使用二进制数字、可再生存储器、并行计算以及将计算单元和存储单元分离开来等。约翰阿塔纳索夫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使用的是一个大的磁鼓,这也是计算机内存储器的雏形。

图3-1 早期的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使用的是一个大的磁鼓内存储器(内存)是微型计算机主机的组成部分,用来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或随时要使用的程序。 在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中内存储器直接决定CPU的工作效率,它是CPU与其它部件进行数据传输的纽带。内存储器是计算机中仅次于CPU的重要部件,内存的容量及性能是影响计算机性能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配置和维护计算机就要了解和掌握内存储器的基本知识。 知识补充: 内部存储器按存储信息的功能可分为只读存储器(ROM )、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EPROM和随机存储器RAM三大类。存放在RAM上的数据既可以快速写入,也能快速读出。“中转仓库”一般就是用RAM来搭建的。因此,如果不是特别说明,内存一般指的就是RAM。 3.1 基础知识:认识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有很多种类,通常所说的内存就是指内存条,下面就逐步介绍内存条。 3.1.1 认识内存条 1.内存的工作原理 当CPU 在工作时,需要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上读取数据,但由于硬盘这个“仓库”太大,加上离CPU 也很“远”,运输“原料”数据的速度就比较慢,会使CPU 的生产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CPU 与外部存储器之间,建了一个“小仓库”:内存。内存虽然容量不大,一般只有几十MB 到几百MB ,但中转速度非常快,当CPU 需要数据时,事先可以将部分数据存放在内存中,这样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硬盘的负担。由于内存只是一个“中转仓库”,因此它并不能用来长时间存储数据,当突然断电时,内存中的所有数据都会丢失。内存的工作如图3-2所示。

内存名称详解

PC-66 这种内存使用66MHz的频率,而这也是第一代的SDR SDRAM内存。电+脑*维+修-知.识_网(w_ww*dnw_xzs*co_m) PC-100 同样的,这种内存只是将工作频率提升到了100MHz,工作在CAS3模式下。电+脑*维+修-知.识_网(w_ww*dnw_xzs*co_m) PC-133 这次改变还是只是将频率提升到133MHz,同样工作在CAS3模式下。电+脑*维+修-知.识_网(w_ww*dnw_xzs*co_m) PC-150 这种内存并非官方发布的一个版本,而PC-150实际上就是一个超频版的内存。通常这种内存可以运行在150MHz频率CAS3模式或者是133MHz频率CAS2模式下,但是据说Corsair的PC-150内存可以在150MHz 的频率下以CAS2的模式工作。电+脑*维+修-知.识_网(w_ww*dnw_xzs*co_m) PC-166 另外一类超频内存,只是单纯的超频使得频率达到了一个新高点而已,仍然运行在CAS3之下。电+脑*维+修-知.识_网(w_ww*dnw_xzs*co_m) PC-180 可以算作是另类的超频内存了,它简单的将频率提升到了180MHz,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内存没有实际使用的意义,因为毕竟现在DDR内存的价格已经是非常便宜了。电+脑*维+修-知.识_网(w_ww*dnw_xzs*co_m) DDR SDRAM DDR内存按照速度分类就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分类了。第一种就是以DDRXXX 这种方式命名。后边的“XXX”就表示了这个内存是以两倍于XXX的速度运行的内存。另外一种就是以PCXXXX进行命名。后边的“XXXX”就是内存的带宽。电+脑*维+修-知.识_网(w_ww*dnw_xzs*co_m) PC1600 此类DDR内存就是最早的一代DDR内存了。它的工作频率为200MH(由于是DDR内存,所以频率增加一倍,就是100MHz x2所以实际上这类内存是工作在200MHz的频率下的),而工作模式为CAS2.5。电+脑*维+修-知.识_网(w_ww*dnw_xzs*co_m) DDR266/PC2100 现在最普遍见到的DDR内存,工作频率为266MHz,工作模式为CAS2.5。电+脑*维+修-知.识_网(w_ww*dnw_xzs*co_m) PC2400 又是一个非官方版本的DDR内存。实际上就是通过对内存颗粒的筛选、改造而制造成质量上乘的超频DDR内存。这样,让它们可以在150MHz(实际使用中双倍变为300MHz)的频率下工作在CAS2的模式下。Corsair就是其中的一个厂商。电+脑*维+修-知.识_网(w_ww*dnw_xzs*co_m) DDR333/PC2700 官方发布的一个DDR内存版本,通过将内存频率增加到166MHz DDR(实际工作中双倍变为333MHz)的CAS2.5模式,来提升系统性能。电+脑*维+修-知.识_网(w_ww*dnw_xzs*co_m) PC3000 DDR内存的一个超频版,将内存超频到183 x 2的366MHz,并且工作在CAS2的模式下。同样的,这些内存还是由比如象Corsair这样的一些大内存生产商提供。电+脑*维+修-知.识_

深入Java核心 Java内存分配原理精讲(完整版)

深入Java核心Java内存分配原理精讲 引言:栈、堆、常量池虽同属Java内存分配时操作的区域,但其适用范围和功用却大不相同。本文将深入Java核心,详细讲解Java内存分配方面的知识。 Java内存分配与管理是Java的核心技术之一,之前我们曾介绍过Java的内存管理与内存泄露以及Java垃圾回收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再次深入Java核心,详细介绍一下Java 在内存分配方面的知识。一般Java在内存分配时会涉及到以下区域: ◆寄存器:我们在程序中无法控制 ◆栈:存放基本类型的数据和对象的引用,但对象本身不存放在栈中,而是存放在堆中 ◆堆:存放用new产生的数据 ◆静态域:存放在对象中用static定义的静态成员 ◆常量池:存放常量 ◆非RAM存储:硬盘等永久存储空间 Java内存分配中的栈 在函数中定义的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数据和对象的引用变量都在函数的栈内存中分配。 当在一段代码块定义一个变量时,Java就在栈中为这个变量分配内存空间,当该变量退出该作用域后,Java会自动释放掉为该变量所分配的内存空间,该内存空间可以立即被另作他用。 Java内存分配中的堆 堆内存用来存放由new创建的对象和数组。在堆中分配的内存,由Java虚拟机的自动垃圾回收器来管理。 在堆中产生了一个数组或对象后,还可以在栈中定义一个特殊的变量,让栈中这个变量的取值等于数组或对象在堆内存中的首地址,栈中的这个变量就成了数组或对象的引用变量。引用变量就相当于是为数组或对象起的一个名称,以后就可以在程序中使用栈中的引用变量来访问堆中的数组或对象。引用变量就相当于是为数组或者对象起的一个名称。 引用变量是普通的变量,定义时在栈中分配,引用变量在程序运行到其作用域之外后被释放。而数组和对象本身在堆中分配,即使程序运行到使用 new 产生数组或者对象的语句所在的代码块之外,数组和对象本身占据的内存不会被释放,数组和对象在没有引用变量指向它的

内存条详细讲解

内存条详细讲解 内存条是连接CPU 和其他设备的通道!起到缓冲和数据交换作用!!!! 内存的作用与分类 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我们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XP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的,但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须把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们平时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通常我们把要永久保存的、大量的数据存储在外存上,而把一些临时的或少量的数据和程序放在内存上。 内存分为DRAM和ROM两种,前者又叫动态随机存储器,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断电后数据会丢失,我们平时说的内存就是指这一种;后者又叫只读存储器,我们平时开机首先启动的是存于主板上ROM中的BIOS程序,然后再由它去调用硬盘中的Windows,ROM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根据内存条上的引脚多少,我们可以把内存条分为30线、72线、168线等几种。30线与72线的内存条又称为单列存储器模块SIMM,168线的内存条又称为双列存储器模块DIMM。目前30线内存条已经没有了;前两年的流行品种是72线的内存条,其容量一般有4兆、8兆、16兆和32兆等几种;目前市场的主流品种是168线内存条,168线内存条的容量一般有16兆、32兆、64兆、128兆等几种,一般的电脑插一条就OK了,不过,只有基于VX、TX、BX芯片组的主板才支持168线的内存条。 内存发展简史 起初,电脑所使用的内存是一块块的IC,我们必须把它们焊接到主机板上才能正常使用,一旦某一块内存IC坏了,必须焊下来才能更换,这实在是太费劲了。后来,电脑设计人员发明了模块化的条装内存,每一条上集成了多块内存IC,相应地,在主板上设计了内存插槽,这样,内存条就可随意拆卸了,从此,内存的维修和扩充都变得非常方便。 根据内存条上的引脚多少,我们可以把内存条分为30线、72线、168线等几种。30线与72线的内存条又称为单列存储器模块SIMM,168线的内存条又称为双列存储器模块DIMM。目前30线内存条已经没有了;前两年的流行品种是72线的内存条,其容量一般有4兆、8兆、16兆和32兆等几种;目前市场的主流品种是168线内存条,168线内存条的容量一般有16兆、32兆、64兆、128兆等几种,一般的电脑插一条就OK了,不过,只有基于VX、TX、BX芯片组的主板才支持168线的内存条。现如今,最流行的应属184线的内存条了。 内存的性能指标 评价内存条的性能指标一共有四个: (1) 存储容量:即一根内存条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如目前常用的168线内存条的存储容量一般多为32兆、64兆和128兆。而DDRII3普遍为1GB到2GB。 (2) 存取速度(存储周期):即两次独立的存取操作之间所需的最短时间,又称为存储周期,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取周期一般为60纳秒至100纳秒。 (3) 存储器的可靠性:存储器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来衡量,可以理解为两次故障之间 的平均时间间隔。 (4) 性能价格比:性能主要包括存储器容量、存储周期和可靠性三项内容,性能价格比是

JVM内存分配过程与原理详解(雷惊风)

JVM内存分配过程与原理解析 之前对java虚拟机对于内存的分配与管理不是很了解,这段时间工作不是很忙,想借此机会深入的了解一下,在网上看了很多文章,对其详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只是看看肯定是不行的,为了加深印象同时使自己能够理解的更深刻,我决定写这篇文章,同时希望对大家也有一定的帮助。文章里引用了其他前辈的一些资源,在这里表示感谢,那么我们就先从内存区域说起吧! 一.内存分区。 首先Java程序运行Java代码是发生在JVM上的,JMV相当于是java程序与操作系统的桥梁,JVM具有平台无关特性,所以java程序便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Java的内存分配就是发生在JVM上的。对于java的内存回收我们并不用像其他有些语言一样手动回收,虚拟机就帮我们解决了,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写代码的时候不注意,很容易出现内存泄漏或者内存溢出(OOM),一旦出现问题,排查也不是很容易,所以只有了解了java的内存机制,才能更好的处理代码,优化代码。下边我们看一下java内存的几个部分,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java内存共由java堆区(Heap)、java栈区(Stack)、方法区(Method Area)、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程序计数器五部分组成,下面我们一一简单的讲解一下每一个区间的不同作用。 1.java堆区 首先要讲的就是我们的java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堆栈堆栈里边的堆,通过上图可知堆区是JVM中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当运行一个应用程序的时候就会初始化一个相应的堆区,堆区可以动态扩展,如果我们需要的内存不够了,并且内存不能扩展了,那么就会报OOM了。引用java虚拟机规范中的一段话:所有的对象实例和数据都要在堆上进行分配。比如我们通过new来创建一个对象,创建出来的对象只包含属于各自的成员变量,并不包括成员方法。因为同一个类型的不同对象拥有各自的成员变量,存储在各自的堆中,但是他们共享该类的方法,并不是每创建一个对象就把成员方法复制一次。给对象分配内存就是把一块确定大小的从堆内存中划分出来,一般有两种方式: ①指针碰撞法:假设堆中内存是完整的,已分配的内存和空闲内存分别在不同的一侧, 通过一个指针作为分界点,需要分配内存时,仅仅需要把指针往空闲的一端移动与对象大小相等的距离。②空闲列表法:事实上,Java堆的内存并不是完整的,已分配的内存和空闲内存相互交错,JVM通过维护一个列表,记录可用的内存块信息,当需要分配内存时,从列表中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内存块分配给对象实例,并更新列表上的记录。然而

GCMS培训手册完整版剖析

1.开机 2.关机 3.7890A配置 4.自动调谐及查看真空5.编辑完整的方法6.建立序列及运行序列7.添加图库 8.查看图库及定性9.建立标准曲线10.计算及打印报告11.G CMS原理 12.仪器日常维护

1.打开载气(He)瓶,并把减压阀出口压力调到0.5MPa 2.打开电脑电源,并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 3.打开GC电源.再打开MS电源(第一次开机或已放空的情况下,要在推压侧板况态下打开MS电源) 如果是MS部分不漏气的话,分子涡轮泵的速度会很快升上去的.不然就说明是漏气.要关MS再重新再开. 4.双击电脑桌面上的图标.打开GCMS工作站. 5.调出用户户建立的方法: 6. 方法调出后,仪器会进入用户方法所设定的参数状态.待仪器稳定后就可以建立序列,并进行样品检测.

1.首先回到工作站主介面: 2.“视图”--->“调谐和真空控制”--->“真空”--->“放空” 此时仪器将会把MS中的分子涡轮泵速度降下来.并把所有的加热源停止加热.令其温度降下来. 当分子涡轮泵速度<50% ,所有加热部分温度<100度时.就说明仪器达到关机状态。

4.关闭MS电源,关闭GC电源。

7890A配置 我们要对仪器进行正确的配置。因为仪器是不可能正确识别我们用的气是什么气体,还有就是毛细管柱里的气体流量和气压是通过计算得出来的。如果不正确的配置会令到仪器得不到正确的参数,以致于仪器会认为仪器自已有问题。

毛细管的配置: 我们要正确配置毛细管柱的参数。毛细管柱里是没有流量计和压力计的,它里面的压力和流量半不是测出来的,而是通过进样口中其它的几个参数计算出毛细管柱中的压力和流量的。所以毛细管柱的参数必须要正确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