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光电有限公司国家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建议书(资金申请报告)

某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国家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申报单位:某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河南省某某市工业路

邮政编码:

联系人:

编制单位:某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上报日期:

目录

一、中心名称 (1)

二、依托单位 (1)

三、主管部门 (1)

四、申报日期 (1)

五、组建背景和意义 (2)

(一)本技术领域的确切含义 (2)

(二)重要性 (3)

1、“中心”所在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3)

2、“中心”所处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

(三)必要性 (9)

(四)可行性 (11)

1、组建“中心”的时机和条件成熟 (11)

2、已组建的同类省部级中心的情况 (17)

(五)预期经济效益及对行业进步的带动作用 (19)

1、预期经济效益 (19)

2、对行业进步的带动作用 (20)

六、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开发、产业化发展现状 (21)

(一)技术发展趋势 (21)

(二)国外情况; (23)

(三)国内情况及与国外的差距; (25)

(四)相关知识产权情况; (27)

(五)市场需求及效益分析 (29)

七、依托单位情况 (36)

(一)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包括科研带头人情况) (36)

(二)相关机构设置 (39)

(三)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基础设施和设备 (40)

(四)研究开发活动状况及效益 (41)

(五)科研成果、专利发明及获奖 (42)

(六)与其他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 (45)

(七)国家、部门、省市地方的具体支持方式等外部环境状况 (46)

(八)已组建的省部级同领域中心运行情况 (47)

八、组建内容及实施方案概述 (49)

(一)组建目标 (49)

1、总体目标 (49)

2、近期目标 (50)

3、远期目标 (54)

(二)工程技术开发的主要内容 (56)

(三)中心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57)

1、组织建设 (57)

2、研发机制 (58)

3、财务运作机制 (59)

4、管理制度 (59)

5、人员配备情况 (60)

(四)组建经费预算(经费来源及使用) (62)

(五)年度计划内容 (63)

九、结论 (64)

十、附件 (66)

一、中心名称

光学薄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依托单位

某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三、主管部门

河南省科技厅

四、申报日期

二〇〇九年四月

五、组建背景和意义

(一)本技术领域的确切含义

薄膜科学与技术涉及的范围极广,它包括以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为代表的成膜技术,以离子束刻蚀为代表的微细加工技术,成膜、刻蚀过程的监控技术、薄膜分析、评价与检测技术,薄膜材料的应用、开发及科学研究等。薄膜技术既是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又涉及到许多跨学科的理论基础,近年来正日益发展成门类齐全的薄膜产业。

光学薄膜技术是以Maxwell电磁理论为基础,利用光的干涉现象,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把材料(金属、非金属等)沉积在基板表面形成薄膜的成膜技术。它是一种基于超精密加工的先进制造技术。对于其他先进制造技术而言,正如数学对于其他诸多学科,是一种对其他诸多行业起支持作用的、基础性的先进制造技术。它涵盖成膜技术、成膜装备技术、成膜材料技术、检测技术四大技术领域。

图:光学薄膜产业体系

能源、材料、信息科学是新技术革命的先导和支柱。作为特殊形态材料的薄膜,已成为微电子、信息、传感器、光学、太阳能利用等

技术的基础,并广泛渗透到当代科技的各个领域,而且特殊功能、特殊用途的光学薄膜材料的开发本身就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材料发展最活跃的一些领域,如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研究,低维材料的开发等无一不和光学薄膜技术有关。由于真空技术、薄膜材料与技术和表面物理相结合,促进了光学薄膜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光学薄膜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当今世界光学薄膜产业飞速崛起。一些发达国家在卷镀光学薄膜产品、建筑玻璃镀膜制品、集成电路薄膜、太阳能用薄膜、液晶显示膜等都已具有相当大的生产规模。这充分表明国际上光学薄膜产业方兴未艾,前景光明。

(二)重要性

1、“中心”所在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1)可以提升国家光学薄膜行业整体水平,突破国外关键技术的壁垒。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后,通过对光学薄膜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工程化研究以及成果的推广和服务,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的整体水平,打破国外关键技术的壁垒,对带动光电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强民族光学工业、光学薄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意义深远。

(2)把光学薄膜提升到产业的高度,开拓一个全新的技术行业领域,能极大地提高其它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精度光电仪器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对实现我国产业升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会提高全行业的工程化技术研究水平,形成系统、规范

的工程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验证环境,使光学薄膜成为为其他相关产业提供基础性支持的产业,突破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光电产业、信息产业等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

(3)有利于加快光学薄膜领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速度,通过产业化推广,迅速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任何一种技术产业化的道路是:实验室试制——工业化研究——大规模生产。光学薄膜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系统集成的工业化生产。国家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后,将在工业化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技术上形成优势,迅速形成光学薄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光学薄膜产品的整体质量,而且可以全面降低成本,用规模经济效益形成的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中心”将会使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国产光电产品,如大功率激光器、液晶投影机、投影电视、数码相机、激光打印机、扫描仪、太阳能薄膜电池等提高其核心零部件的自制能力,零部件国产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使整机产品成本下降,从而降低进入日常生活的门槛;在先进制造领域,可以发展激光加工设备,提高激光加工设备的性能;在光纤通讯领域,可以改善通讯效果;在科学研究领域,可以改善检测仪器的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可以增强探测仪器的探测能力;在能源建设领域,可以为激光核聚变研究以及核聚变电站的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持。

(5)“中心”建成后,可以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国防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高科技是今日国防所急需,而光学薄膜是此中

不可或缺的一环。抗反射膜、滤光膜、抗强激光薄膜、光网等在军事上的运用,可以极大增强武器的性能,特别是在探测、观察、精确制导、揭露伪装物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2、“中心”所处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超精密加工的光学薄膜技术是对诸多行业(如光显示、光存储、光输出入、光功能高分子材料、光触媒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交通系统、航天航空等领域)起支持作用的、基础性的先进制造技术,其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光电信息、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

光学薄膜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技术、文化教育、卫生医疗、航空航天、国防军用和人民生活中所有要用到光学系统的领域,而光学系统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学薄膜。日本科学家曾挑选31项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技术领域做了预测报告。其中属于光电子技术,或者直接取决于光电子技术进步的有16个领域:半导体器件、光技术、平板显示、智能计算机、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家电、存储技术、微机械、机器人技术、生产系统加工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光功能高分子材料、光触媒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宇宙技术。光电子技术在其它15个领域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光学薄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能源

近年来,光学薄膜在能源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在国家战略性能源工程——惯性约束核聚变工程中,大功率激光系统是整

个装臵的核心,其光学系统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是整套装臵成功与否的关键,而高精度无损耗抗高强度激光的硬膜(多层介质膜)则是光学元件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但由于目前光学薄膜技术水平较低等原因,已经影响了核心光学零部件性能,进而制约了系统和整机的性能和水平。

——先进制造

现代科学仪器设备及测控装臵的精密光学系统、精密高效激光加工技术及设备中激光系统的光学零部件、半导体制造领域光刻及检测设备的光学系统都与光学薄膜密切相关。

——通讯

网络或电信应用方面,薄膜用作滤光膜、反射镜薄膜或减反射透镜薄膜。应用于光源、放大器、有线电视分布网、互联网络、光学调制器、转换开关、光纤、波分复用器、连接器、发送和接收模块等光通讯、光开关技术领域。

——电子及仪器

在光显示领域,应用于所有面板和显示屏的表面,如:计算机,手机,掌上电脑(PDAs)和其它日常电子仪器。防炫膜(减反射或AR膜)使屏幕更加明亮、更易读取,保护膜使屏幕寿命延长、不易被划伤。

在光存储领域,应用于DVD、CD-ROM光读取头等。

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卫星空间探测器,遥感遥测仪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分光棱镜等关键元件;成像光谱仪中的光学元件;

家用电子方面如:数码相机、背投电视、视频照相机、CD、VCD、

DVD机、显示屏、报警器等。背投影电视和液晶投影仪等高档图像处理设备中的二向色性分光板和合色棱镜(X-CUBE)等光学薄膜器件;

商业用电子方面如:投影机、复印机、传真等信息光学设备。

——交通

光学薄膜在交通方面的应用主要在高级汽车光学感应器方面。如:车窗膜、反射镜膜、仪表板膜、反射膜、电致变色膜。

车窗和反射镜同时镀有减反射膜和反射膜;镀膜平板显示器等仪表板膜;自动调光镜的电致变色膜;检测路障的热成像系统,摄像机镜头系统,防撞监测器的红外光学元件、交通控制系统、光导航设备、驾驶舱显示系统、激光雷达测干扰系统等。

——医疗

目前,医用光学薄膜包括透镜薄膜(如眼镜、内窥镜),激光系统的光学元件薄膜。光学薄膜的用途大多数是大型传感系统的组成部分。微创伤外科手术医疗器件也离不开光学薄膜。

——建筑

薄膜在建筑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控制光线。例如:镀了防辐射膜的玻璃可以消除紫外线的辐射;变色膜玻璃,如电致变色膜可用来节约能源;建筑玻璃用的光触媒自净技术,也是光学薄膜的作用。

——国防

光学薄膜首先是由于它在军事上的急切需要才被发展起来的,已经深入到战场监视,观察,定位和导弹制导、红外光谱的热成像等诸多方面。据美国高级军事专家调查,以光子技术(包括光电混合技术)为支撑的高技术武器系统,在美国关键军事技术计划中的比例约占

91%,在常规武器系统中约占50%。统计数字表明,用光子技术(包括光电技术)实现制导和探测功能的高技术武器,将在现代战争中占主导地位。美国商务部预言:谁在光子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优势,谁就将在21世纪的尖端技术较量中夺魁。而光学薄膜则是实现其功能和提高其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总之,光学薄膜的载体是光电子元器件,集中表现形式为光电子产业。

表:光电子工业主要分类组成

(数据来源:美国光电子工业发展协会(OIDA) 光学薄膜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光电信息、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涉及光学薄膜的领域占了相当大一部分,主要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中广播电视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交通技术等;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中的医疗仪器技术、设备医学检验技术等;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中的卫星通信应用系统;新材料技术领域中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功能玻璃

制造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领域中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技术、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等,全部需要光学薄膜技术的支撑。

除此之外,光学薄膜正在突破传统的范畴,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从空间探测器、集成电路、生物芯片、液晶显示到集成光学等各学科领域中。

(三)必要性

为了使我国光学薄膜理论研究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水平与先进国家同步,满足国内外高新技术行业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对光学薄膜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系统研究和开发,要有较大的投入,建立起光学薄膜科技成果的研究、转化平台和灵活的运行机制,使强势企业和优势科研单位有机结合,形成产、学、研开发基地。因此,建设一个以光学薄膜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膜系开发、镀膜装备、镀膜材料等系统集成、工程化技术研究和推广为主要目标的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1、可以提升国家光学薄膜行业整体水平,突破国外关键技术的壁垒。光学薄膜工程技术中心建成后,通过对光学薄膜的工程化研究以及成果的推广和服务,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的整体水平,打破国外关键技术的壁垒,对带动光电子行业的发展,增强民族光学工业、光学薄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意义深远。

2、把光学薄膜提升到产业的高度,开拓一个全新的技术行业领域,能极大地提高其它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精度光电仪器的核心技术开

发能力,对实现我国产业升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会提高全行业的工程化研究水平,形成系统、规范的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化验证环境,使光学薄膜成为为其他相关产业提供基础性支持的产业,突破我国光电产业、信息产业等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

3、有利于加快光学薄膜领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速度,通过产业化推广,迅速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任何一种技术产业化的道路是:实验室试制——工业化研究——大规模生产。光学薄膜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系统集成的工业化生产。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后,将在工业化研究和系统集成上形成优势,迅速形成光学薄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光学薄膜产品的整体质量,而且可以全面降低成本,用规模经济效益形成的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中心”将会使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国产光电产品,如液晶投影机、投影电视、数码相机、激光打印机、扫描仪等提高其核心零部件的自制能力,零部件国产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使整机产品成本下降,从而降低进入日常生活的门槛;在医疗卫生领域,可以发展激光治疗设备,提高激光治疗设备的性能;在光纤通讯领域,可以改善通讯效果;在科学研究领域,可以改善检测仪器的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可以增强探测仪器的探测能力。

5、“中心”建成后,可以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国防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高科技是今日国防所急需,而光学薄膜是此中不

可或缺的一环。抗反射膜、滤光膜、光网等在军事上的运用,可以极大增强武器的性能,特别是在探测、观察、精确制导、揭露伪装物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四)可行性

1、组建“中心”的时机和条件成熟

光学薄膜属于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方向,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可以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某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已大规模从事现代光电技术制造并成功的进入国际市场的光学研产企业,作为工程中心的企业主体,以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北京理工大学为技术依托,组建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以下可行性:

(1)研发实力、人员条件

以某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开发研究局面,组建单位参与工程中心的主要专家有:

长春光机所:宣明研究员、宋志义研究员等

北京理工大学:安连生教授、林永昌教授等

某某光电:张建国、李智超、夏兆华

工程中心各技术支撑单位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对光学薄膜领域各方面进行工程化系统研究,有效解决光学薄膜领域在系统研究和产业化推广上的不足。

(2)企业主体现有研产优势

某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研发、产业化、市场开拓能力较强

的大型企业,已走在国内光学薄膜产业前列。

——绿色企业、与时俱进

某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础设施完善,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水、电、暖、气、消防等设施满足现有研发的要求,并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多年的军民品生产经营使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光电产品生产经验,在光学零部件加工和光学镀膜工艺技术研究方面成绩尤为突出。

在80年代初即利用普通的光学镀膜设备攻克了防霜透明导电膜、介质膜、介质分光膜等难度较大的军用和民用光学薄膜;

90年代初又在全国率先用真空镀膜全部淘汰了化学镀膜;

近年来,在完成高精度截止滤光片等特殊膜系的设计和镀制的基础上,又在图像信息处理设备中高精度光学薄膜产品的研发上取得较大的突破,先后研制成功合色棱镜(X-CUBE)、楔形膜二向色性板、UV-IR CUT滤光片、色轮(COLOUR WHEEL)、TIR空气隙棱镜、DVD系统中的无偏振分束棱镜、恒定相位差双波段高反射板和分光板、光纤通讯用自聚焦透镜低插入损耗光学薄膜等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学薄膜产品,特别是合色棱镜的膜系设计和镀制工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组织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利用大口径宽束高能量离子源低温蒸镀无漂移光学薄膜工艺技术与产业化研究》、《光触媒TIO2纳米薄膜》、《CIGS薄膜型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研究》以及《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系统光学薄膜研究》等课题正在实施,并已经取得

阶段性成果。

——生产规模国内最大,装备水平国际一流,检测设施国际领先公司拥有以多腔溅射镀膜设备和CNC非球面加工设备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光学加工、镀膜设备和检测仪器等1480余台,拥有光学元件生产线8条,工模具、光学辅料生产线各一条,形成年产各类高精度光学元件5000万件的生产能力。其中,进口、国产真空镀膜及检测设备仪器60余台套,包括溅射式镀膜机在内的国际一流的高真空镀膜机及检测设备占三分之一,每年可产膜面9500万面,多层膜面占60%左右。八槽、十二槽超声波清洗机14台,年清洗各类零件5500万件。引自日本的全自动化柔性磨边生产线,可实现无人化操作。

公司拥有美国PEKINλ900、日本HITACHI U-4100分光光度计等检测设备可测量波长分辨精度0.1nm,760倍数码显微镜在线检测精度为0.1μm。

根据市场对光学薄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借鉴发达国家光学薄膜产业的发展道路,公司在国内率首先提出了将光学薄膜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和发展的思路。自2000年以来,公司不仅在光学薄膜产品的研发、工艺研究、生产装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且,为了更加适应光学薄膜的产业化发展,公司整合了优势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引进高精尖设备,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引入新的管理机制,于2007年组建了河南省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得到省科技厅的批准(证明见附件),极大的促进了光学薄膜事业的发展,在新产品开

发、工艺研究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成果显著,经济运行质量良好。目前在镀膜工艺、设备研制和膜料研发方面已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0余人,从业人员近500人,并积极寻求国内外的技术支持。

——系统集成具有基础

公司认识到,要振兴我国的光学薄膜工业,决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光学薄膜产品的研发上,而应该具备对与光学镀膜相关的膜系设计、生产工艺、成膜装备、检测仪器、成膜材料等技术进行综合性研究、对各种技术进行系统集成、为光学薄膜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提供先进的系统配套的解决方案和各方面技术支持的能力。近年来,公司下力气致力于光学薄膜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膜系设计、工艺研究、成膜装备、成膜材料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系统配套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某某光电借助于自己熟悉光学薄膜工艺,认真消化、吸收国外成膜装备设计制造的先进技术,借鉴国内设备的教训,根据薄膜技术的需要,与美国TELEMARK公司合作,已成功的开发了800和1000两个型号的镀膜机,并已批量化生产,整机性能优于其它国产设备,尤其是1000型镀膜机设备性能已经超过韩国同类设备,而价格不足韩国同类设备的三分之二。在装备研发的同时,加强了对成膜材料的开发力度,特别是近几年来,对TiO2、ZrO2 、MgF2、LaTiO3、Ta2O5等多个品种的成膜材料及溅射靶材进行了研究和试制,性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快速的科研成果转化

企业以特有的企业文化和实干精神,在光电产品的研究开发、市

场开拓、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发展壮大。2000以后,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以超过40%的速度快速稳步增长。进入新的世纪,企业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了在光学零件冷加工、光学薄膜的膜系设计和镀制以及与光学产品有关的设备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力度,光学及其相关产品的规模和质量均据国内领先水平。

——拥有国际一流的客户,成功进入国际市场

企业坚持发展外向型经济,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公司在日本光电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包括日本佐野富士、索尼、夏普、佳能、NEC 、PENTAX、智能泰克和韩国三洋等在内的多家知名公司已成为其固定客户。光学零件70%出口到日本,并逐步打入欧美市场。

——广泛的国际交流,密切的国际合作

从2000年至今,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港台地区知名公司的客人到中光学集团参观、访问、交流、工作和洽谈业务每年超过1000人次。

通过技贸合作,公司与日本著名的专业光学薄膜公司佐野富士、GMT、CHINOTEC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得到其专业技术人员在光学薄膜研发生产方面的帮助;聘请若干名国内外专家作为公司的科技委委员。公司已经具备了增透膜、反光膜、导电膜、滤光膜、PBS偏振膜、强激光膜、自净薄膜等复杂膜系的设计开发和一定的生产能力。

——持续的员工培训

光学薄膜是一个技术和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近年来公司注重引进和培养各方面高层次人才。每年招聘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近百名;开办了MBA工商管理硕士研修班、光电工程硕士班、光电工程全日制本科班等各层次各专业培训班。从2000年至今,到国外著名公司访问、学习、培训超过100人次。还聘请了十多位国内外知名的业内专家为专职或兼职科技委委员,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鼓励成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用人机制,使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更趋合理、人员综合素质日益提高,为工程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才环境。

——具有产学研合作的经验

公司曾与国内外知名占企业、大学、研究院所展开过多方面的合作。

——可喜的研发成果

公司近年来引进先进的成膜装备、检测仪器和设计软件,在膜系设计和大批量生产工艺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高难度的合色棱镜、二

向色性板、DLP色轮、空心导光管、TIR棱镜、DVD分光棱镜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指标已得到日本富士光机、夏普、NEC、佳能、先锋等国际一流企业认可,其中,合色棱镜和高精度无漂移楔形膜二向色性板、空心导光管、TIR棱镜等均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认为产品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在参与我国惯性约束核聚变工程,对该工程光学系统零部件,特别是对强激光膜、功能性薄膜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证明文件见附件)

公司目前具备建立光学薄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条件,一旦光学薄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这里建成,以上这些综合研发和系统集成的能力将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工程中心成为光学薄膜行业名符其实的研发、集成、配套和推广中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光学薄膜在光电子产业战略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快光学薄膜产业化的步伐,提升我国光学薄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实力,使我国光学薄膜产业形成自主开发、能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的规模产业,从而推动光电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已组建的同类省部级中心的情况

某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省光学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7年6月经省科技厅验收组建成立,目前“中心”总体运行良好,各项工作正按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度考核目标任务书顺利开展并卓有成效。“中心”以某某光电股份有限为发展依托,根据企业产业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