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师要求

新课改教师要求
新课改教师要求

新课改教师要求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新课改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导航,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有

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的国际化特点,其“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人格和智力的协调

发展,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和科学生活有机结

合起来,知识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过程目标。

2.大大增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使用,专题学

习也受到重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新课程还强调基础学科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

掌握。

3.增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动了课程的综

合化,努力克服传统教育重智轻德,重知识传输轻人文关怀的弊病。

“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已经成为国民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缺失的

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新课改增强了对学生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注重提升学生的文明水准与文化修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4.灵活协调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学生与社会现

实的联系,把日常社会生活知识引入教学,使课程更加生活化、社会化。“世界具有整体性,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是具有整体性的,文化的

不同构成也是彼此交融的。”而过去的教学却界限分明,忽视了世界的

整体性,把原本内在统一的各个学科割裂开来,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

本上和禁锢在屋子里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水平的

形成。

5.增强了课程的选择性,确立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允许学生对

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新课改尊

重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贯彻了“在学校学习的过

程中还存有着一个先前已有的学习经验,而学生这些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思想。

6.重视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正在影响着整个世界,它以无法预测的速度改变着整个世界,也改

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新课改倡导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当前,高中、初中、小学各层次的信息技术教材已有200多个版本。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正式成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二、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扮演的新要求

1.学生学习的促动者

教师作为促动者,指教师不再仅仅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并提升他学习的水平。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

个角色中解放出来,把重心转移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上。当然,知识

传输者的角色也是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之一,这种角色本身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有所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或常规的角色。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动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输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

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准确价值观的

过程。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平。新课改要求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准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水平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动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

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三,教师要为学生的人生引路。这个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准确的道路前进,并

且持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持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观点中解放出来,教师不是要控制学生、强制学生,更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

加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2.多方面的合作者

教师作为合作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从表面上,教师整日和学生在一起,是不可能

孤独的。但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中,因为教师在课堂里的位

置和身份,使得他们与学生之间有隔膜,产生孤独感。教师之间也相对

隔离,这种现象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有很多东西需要从彼此身上汲取和

获得。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但能够摆脱彼此孤立的感觉,而且能够满足新

课程所提出的课程综合化的要求。只有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合作,才有

可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

(2)与家长合作。新旧教育理念之间存有的差异或缺乏充足的信息造

成家长对新课程可能不理解,这时教师应注意与家长密切合作,同时争

取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他们解释新的教育教

学理念以及自己的改革意图,以便学生在一个新的氛围中学习时,家长

不至于感到困惑和生疏。教师必须与学生的家长或代理人建立密切的

关系,和他们共商教育问题。教师需要向他们说明,教育是一项专门的

工作,要求教师具有绝大多数家长不具备的资格。它又是一项学校和家

庭的共同事业,家长在其中也应发挥积极作用。

(3)与教育管理者合作。改革的进程在一所学校里也不是整齐划一的。新旧观点、评价标准都会同时存有,必然有一个冲突与统一的过程。这

个过程需要在讨论和合作中完成,需要教师有耐力和抗干扰的水平。在

新课程实施中学校教育管理者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常会处于两难

的境地。但是他们对新课程的执行至关重要,他们应该走在改革的前面,对新课程中产生的问题不是武断的下结论,而是要实行协商。为了使管

理者支持改革,教师要勇于向管理者阐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计划。

3.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也是相对脱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仅仅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

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

部门编写和提供的,而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

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

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课程

的消极接收者,而是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

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点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了解和

掌握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等各

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提升和增强课程建设水平,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及课堂实施中持续完善;锻炼并形成

课程开发的水平,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

本化课程的水平;培养课程评价的水平,学会对各种教材实行评鉴,对课

程实施的状况实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实行评定。

4.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逐步不再仅仅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与社区生

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

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新课程改革肯定了这种趋势对教育教学的积极

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应相对应变革。教师的教育工作不

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但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

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所以,教师

的角色必须从单纯的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三、新课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全方位重塑自我。仅

从师德的角度看,这次改革必将引起教育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深

刻变化,从而要求教师在发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上,更新教师职业道德观点,培养适合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师德品质。

1.教师不但要教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

传递知识是教师的使命,但不能把教师的使命仅仅定位于此,关键还是

教学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使教育在学习材料和教育教学方法两

个层面首先出现变革。这将使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生活的顾问。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指标,也是教师的

责任。教会学生学习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内在要求。终身教育是世界教

育发展的大趋势,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观,提出人的一生都要持续

地学习,才能适合动态的今天和把握不定的未来。面对知识爆炸的现实,教师单纯地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是不明智的,因为从某种水准上来讲,在学校学的知识不大可能让学生受用一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

学会学习,协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协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他

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其次,不但要协助学生掌握各种水平,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相关情

商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学习水平、协作

水平、组织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水平等。很多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21世纪的公民需要获得以下技能:信息处理技能、问题解决水平、批判性思维、学习水平、与他人合作与协作的

水平、创新水平。所以,教师应在培养学生水平上下功夫。不但如此,

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做人,注重学生的个体成长,给学生以价值引导,引导

学生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的追求。

再次,不但教会学生学会基本理论,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学会积极参与社

会实践。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

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教师应改变当前教学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协助

学生从其生活的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

受和体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和亲自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

中持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持续成熟,在理解自我中持续完善。

2.协助学生理解自我、建立自信

首先,教师应协助学生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让他们了解相关知识,

接纳自己。因为受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要协助学生承认并尊重现实,接受和善待现实中的自己,协助学

生体验内心的情感,培养坚强的意志等。其次,教师应协助学生建立自

我统一性,形成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要做到这些,教师一方面要重视

班级交际的功能,另一方面要提升专业技能,掌握学生内化的规律,重视

学生体验的过程。

3.教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准定位

教师首先应协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是非标准,使学生对真、善、美,假、恶、丑等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道理,并落实在他

们的实际行为之中,成为一种自觉自愿。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一种

开放的心态对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学生的心中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围墙。也就是把大教育观使用于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让社会教育、家

庭教育、学校教育互相渗透。第三,教师要协助学生准确看待社会问题。教师应协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来看待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及他

人的责任感。

4.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

首先,教师应准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教师要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提

供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体现教育的公平。其次,重视和尊重学生

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见解。青少年学生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会拥有

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见解,而这些生活经验和文化见解往往具有其独

特的价值,在一定水准上会影响到他对学校教育的接受。作为教师不但

要了解而且应该尊重这些经验和见解,这是教育民主化的体现。第三,

要使我们的教育为学生的自我表现和自我证明提供机会,并为此去创造

条件。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公正的形象。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力求一视同仁,使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公正的代表。

新课改教师要求

最新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以新课标为标志,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

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阐述了“三个发展,六个理念”,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六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它对我们英语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责任以及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要认识到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希望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荣誉感。 外语教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的人格,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我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橡皮泥,可由老师任意捏成什么形状。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此教师应全面掌握各种常用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以及运用它们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充分增加教育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新世纪的教师要会利用计算机制作常用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所以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一方面可利用现实的CAI教学课件和下载网上的优秀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动手制作。如利用常用的应用软件Powerpont、Flash、Authorware等制作切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课件,增加教学中的互动性、挑战性、趣味性、可控性、可操作性;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备课,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四、提高教师素质是用好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关键。 在当前新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多数教师能较快领悟到新教材的基本思路,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语言实践作为教师活动的重点,恰当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辅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益。然而,仍有少数教师迟迟不得要领,其中有的教师英语功底太弱,无法驾驭新教材的教学;还有的教师则认为: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要"讲明白"。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忽视,语言实践机会被剥夺,情感得不到激励,

谈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谈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作者:张志中 (高中生物甘肃武威生物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3 / 2033 发表日期: 2010-07-31 10:01:09 谈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这一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告诉我们,改革要构建的是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绝不仅是教材内容的增删,也不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修修补补,它是从课程观念、课程结构到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面临一次大洗脑,要更新观念,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这场挑战。 一、必须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改实施以来,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制约新课改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而实验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要反复抓、抓反复的贯穿于课改始终的工作。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必须具备以下观念: 第一,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也是很多年以来就倡导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就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

生,教师要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还要建立教学民主的策略和规则,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可以说还远远没有形成。 第二,教师要建立现代课程观。 要弄清课程、教材、教科书三者的关系,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教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包括大量的教学辅导用书、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由自然或生活事件转化来的现实教材,以及传承人类文明的各种物化形态和非物化形态的等等都可视为教材;课程不再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也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在本质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一刀切的内容,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积极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外在于课程的,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都是课程实施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课程不是“死”的,而是动态的、创生的。很显然,上述三者的关系是依次包容的关系,即课程[教材(教科书)]。不难发现,如果我们的教学还囿于教科书的范围内,甚至不敢越雷池半步,是很难实现课程功能转变这一课改重要目标的。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和体系上、结构上的把握。这是前提、是基础。这种理解和把握表现在两个维度:一个是学科知识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明了知识的内涵及发展变化,且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另一个是学科知识与现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XX (XXXX系XXX班,学号,指导教师:XX)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课程改革的紧迫性越来越突现在教育工作者们面前,他们一方面面临着改造旧人的痛苦,另一方面面临着新课程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和迷茫。何去何从,怎样抉择,教育教学实践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该怎样想,怎样做的问题。怎样给自己做一个明确的定位,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的。新课程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标准。这就对今天的教师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在新课程下,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变,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老师们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把握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实质。教师们懂得了自己不应该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而用该是与学生一起共同研究道、探讨业、解决惑的主动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不再把自己定位在知识、人格等诸多方面的绝对权威上,而是与学生完完全全的平等。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单纯的“传授知识”,单项的进行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和培养。而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师生关系平等化,教育评价多元化,学生发展个性化,教学语言幽默化,课堂管理艺术化。”已经成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倡导教学创新,鼓励教学有个性,有创新,使之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多接受新事物,大胆尝试新教法,欢迎教师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每节课都要力求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型教师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哪些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哪些要求? 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如同医生的临床和律师的辩护活动一样,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教师专业化表现的特点。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树立新形象,必须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除了前面提到的尊重、引导、反思、合作之外,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一、学会关爱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热爱学生是教师爱心的集中体现。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爱首先要尊重。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个性特点、抱负志向,尊重学生的选择判断和个人意愿。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关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开始走向成功。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而当教师对学生随意品头论足时,学生的内心正在对教师做出相应的评判;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自己的人格必然会在学生的视线中失落。师爱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爱好学生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容易做到的,难能可贵的是对差生的爱心: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而要想激发对差生的感情,就要换下有色眼睛,睁大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闪光的因素,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暗示、肯定。一量这片良苦用心、趋势的感情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就可能产生出巨大的力量,甚至创造出奇迹。爱要有度。溺爱当然不行,要做到爱得有节、严得有度。爱到恨的程度更不行。我是为了学生好,而这样的好心却常常办出一些损害学生人各,甚至危害孩子健康和生命的事情。恨铁不成钢,不打不成材等陈腐观念,导致家庭和学校时常演绎出一些教育的悲剧。实际上棍棒只能造就奴隶,棍棒威慑之下造就出来的人,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应对未来。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贵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应有好心,但更要有一个好结果。 二、学会理解学会理解,才能学会关爱。理解不仅是认识手段,而且是人的存在方式。误角是教学失败的重要原因,理解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当前充满误解的教学是扭曲学生心灵的教学。教师的言行,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考虑学生们的想法和感受。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而不能把我们的认识和想法强加给孩子。学会理解,特别要理解哪些学生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他们往往被戴上坏帽子: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实,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 三、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教育艺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会宽容,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咱声音,尤其是对学生缺点错误的宽容性。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期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有麦克劳德的幸运。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宽容的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学会宽容,教师要学会期待。期待,就是不能奢望学生一口吃个胖子。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个人都有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学会了期待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阐述了“三个发展,六个理念”,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六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它对我们英语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责任以及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要认识到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希望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荣誉感。 外语教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的人格,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我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橡皮泥,可由老师任意捏成什么形状。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

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这远比简单的“授之于鱼”要重要的多,对学生也有用的多。 二.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树立“现代学生观”,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可以促进他们成长,但不能代替他们成长。教师在学生生活中的职责和功能,要从领导着转变为引导者,从教育者转变为鼓动者,从组织者转变为策划者,从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要变“演员”为“导演”。学校教育是一出生动的“活剧”,学生在剧中应该是“演员”,而不是“观众”,教师在剧中应该是“导演”,而不是“演员”。导演的责任是:创设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提供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担任具体的角色:设计者-——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任务的框架,设计出适应不同目的的任务;组织者——通过有效的组织来实现任务的目的,对任务要求明确具体,对任务的完成方式,时间,完成形式与人员分组详细周到;指导者——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包括话题的导入,讲清任务要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点拨;语言资源的提供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必要的语言材料,回答学生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修订版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 求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1——2门选修课或活动课程,在待遇上将予以倾斜。这学期,每位教师要写出自己走进新课程、感悟新课程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富有特色的案例描述、精彩的课堂片断和深刻的教学反思。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要求写教学后记,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 倡导教学创新,鼓励教学有个性,有创新,使之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多接受新事物,大胆尝试新教法,欢迎教师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每节课都要力求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型教师 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 (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初中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初中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能力的新要求_数学论文_希望可以帮到您 以新课标为标志,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图等。新增了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几何方面也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了。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摘要: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水平,是整个教育体系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大力提高专业素质,才会符合新课改的实质需求。本文就新课改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论述了当前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并深入探讨了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革新进步提供有效见解。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 近十几年,我国的教育事业 再革新,特别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这十年的教育水平 提升已经初具规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跟上新课改的需求。所以,必须在深刻理解新课改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当前造成教师专业素质不够好的一些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手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特别是高中教师,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实现真正的伟大复兴。 一、新课改的简要介绍 所谓新课改,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落实新课改的意义就是要建构一个适合我国素质教育发展

需求的基础教育课程系统。新课改做出六大改变, 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由于这些改变,新课改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这种理念需要教师具备全面性、高素质及创新能力和意识才可以实现,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大大提高,以符合这种需求。 二、当前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的因素 (一)现代教学理念比较淡薄 部分教师在思想道德素质这方面比较欠缺,特别是高中部分教师,主要是由于其缺少现代社会所必备的价值观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和精神修养都不够。部分教师由于各方面原因,对工作极为敷衍,或者教学激情严重缺失,以至于教学过程中,没有实现新课改的实质意义。甚至部分高中教师还对新课改的内涵和意义不太清楚,致使其不能有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教学实践及教育研究能力都比较差 教学的实践能力应该是高中教师的必备能力,其中包含教学的相关设计能力,针对教学的评价能力,以及结合反思后指引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虽然应该是高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但部分被忽视,一些高中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忽略掉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另外,新课改要求高中教

新课程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 (淞欣学校教师业务培训学习资料) 主讲人朱木林 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因此,此次课改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不仅在于能否全面更新广大教师的教学(课程)观念(包括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结构观、课程资源观、课程实施观、课程评价观等),而且在于能否真正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使广大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行为(包括角色扮演、策略谋划、操作落实、工作模式等)完全适应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一、角色扮演上的新要求——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赏识者;教师要做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做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极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表现为课程内容的施予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表现为教师单独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实质上是片面地学习,如听课、练习、记忆、应试和接受评定等)。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尽管强化了知识掌握,突出了技能训练,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却是极不利的。 此次理念新颖、力度空前的课程改革,旨在消除或减少以往应试课程教学过于浓重的指令性色彩,解放课程实施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促进师生创造力的充分释放。这就必然引发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换,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用新的理念来活化、创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其具体要求是: (一)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和赏识者。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现代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学以外的各种途径获得知识信息,教师稍不留神其知识面就可能不如学生,这也要求教师要做到“学无止境”。教师既要向书本学、网络学、社会学、名师学,更要向自己的学生学;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是一种观念,更需要行动。教育是教育人、影响人、改变人、提升人的素质的事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与赏识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醒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二)教师要做开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这里的“开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开发学生的潜能”。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二是指“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是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因此,它不仅是指教科书,还包括由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新课程已经不只是“文本课程”(计划、课标、课本),还是“体验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这就意味着,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己的解读,使给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我们应该把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热衷于做管理者,制订了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这样不准做,那样搞不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扮演着“教育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一,应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 首先,浯文教师应该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林斯基亦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精工巧匠。”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要具有合理知识结构。不仅要熟知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学习,研究文学名著,追踪语文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从研究语文的高度,丰富专业知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其次,语文教师要具有广博的语文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成为“通才”“全才”。随着教材改革,“社会科”教材的出现,语文学科与邻近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因此,语文学科应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沟通,形成“大语文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语言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拓宽知识视野,博学而多才,尤其要加强文科知识的学习,并加强对经济,艺术及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再次,语文教师应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理论修养。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内部因素,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个性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第二,要具备适应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给学生,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做到:准确清晰,具有科学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改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要求 21世纪,新的教学观念正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体系,从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师生互动;从单纯的讲解谱为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共存。社会给学生的是挑战,要求他们有自信、能创新,有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善于思考,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社会有一个清晰实质的认识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理解。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知识的配剂师转变为催化剂,教育者和向导。社会对教师似乎变得挑剔起来,而教师这个“铁饭碗”也失去了它原有的牢固性和依赖性。 面对如此巨大的形式转变,面对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行,什么样的老师才能适应社会,成为新一代优秀教师呢? 一、具备人格魅力,全身心投入,能够吸引学生的老师。 一个真正热爱地理教育的老师会对周围的环境非常关心,在平时注意收集地理素材、地理信息,利用假期外出旅游,亲身经历各种地理情境,拍摄多种民俗风景,丰富课堂教学。这样做不仅调动了

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性也能够提高,无形中产生的一种新和力,让师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切身感受地理带来的乐趣,课堂的效果不言而喻,许多对地理不感兴趣的同学也能参与其中。 二、对学生了解到位,能“因材施教”的教师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益,就是检验一个教师的标准。重点学校和普通校的难题一定不一样;同亲,在普通学校得到大家认可的讲课方式到了重点学校也许无用武之地。比如排到地形图判读时,重在学校教师选择的等高线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要求在难度上大许有一个档次,而普通学校则在基础图形上以兴趣作为着眼点。这种大的基础环境差异上,教师就需要透彻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给自己学生一个适当的情境,使学生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解决问题,让学生变得有效率、有效果。 三、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教师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其知识的容量大,同时也是训练思维的良好载体,尤其在综合思维的形成和训练过程中其作用格外突出。实际在教学过程中

浅谈“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浅谈“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样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我们贯彻“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尝试用崭新教法来进行教学时,我们感到异常欣喜——终于盼到中学语文教学的春天了;但是,在为时不长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无论从那个角度看,新课改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下面试从三个方面谈谈笔者一孔之见。 一、崭新的现代教材观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从新教材的内容来看。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上有了比较的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的时代性较强的内容;新教材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教材结构具有学际性和开放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不仅要做本学科的专家,而且要做大致通晓相关学科的“杂家”。其次,从对教材的运用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第一,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做合理的取舍: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对教材中简要的或没有的内容有时需要展开或补充,对某些内容还要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这和以前“唯教材是上”的教材观有着根本的区别。第二,教师应多方面组织素材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实现教学再创造。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照本宣科”的时代将彻底结束。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由此看来,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做到博览群书、与时俱进,否则,教师就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灵活机动地运用教材、科学灵动地使用教材,更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对知识的渴望,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更强 新课标强调,学生旧的学习方式必须转变,取而代之以主动、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由接受性学习模式中的“忠实的听众”变成了与老师地位平等的探索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富有生气的课堂活而不乱、收放自如?用以前那套使课堂教学“秩序良好”的老办法是不能完全奏效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自己在新形势下的课堂驾驭能力,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学会分工、学会协作,从而营造一种崭新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教师在新形势下的课堂驾驭能力。 三、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师有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教学机智 传统的教学方式,十分注重教师对课堂的设计。语文教学尤其如此,从课堂引入到中间进程到结语安排,甚至哪个问题由哪个学生来回答,哪一段由哪个学生来朗读都设计得天衣无缝。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只是侧重于教者的

新课标环境下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新课标环境下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胜任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研究者,已经成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中小学教师本人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就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言是多方面的。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具体由下述几种能力构成:(1)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2)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3)传播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4)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组织管理自己的活动的

能力等;(5)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前,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熟悉教材、默记讲稿,是远远不够的,一次成功的教学首先依赖于教学设计,没有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绝不可能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好”的课堂教学。 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的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的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 1、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的技能。 教学设计中强调的是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在本质上就是教师课前的备课。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即教师、教材和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将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为了使教学过程高效和优化,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这就是备课。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

1、每位老师写一篇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论文(时间2013.1 ) 2、看完下面的学习内容每位教师写心得体会 下面是两篇学习内容 以上的过完2013年10月8日交到教务处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时间定于2013年.1月 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重新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应成为一个多面手。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还应有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教师广博的学识是培养教师威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拉近师生之间感情距离的桥梁。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从网络上随时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将使学生对教师很失望,所以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应多注意学习,多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动态。现在

暑假的时间很长,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黄金时节提高业务素质。教师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多方涉猎,积极探索,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从观念陈旧、死板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学生的活动潜能和生命价值上来。准确把握国家新课程标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材的过分依赖,积极主动的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疏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参与和平等的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传统权威变成“平等的首席”。 三、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方法和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各学科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造就出大批创造性人才。创新教育具有: ①前瞻性。②全面性。③层次性。 ④创新性。 四、教师应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此次“课改”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2)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强调课程目标、实施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标准》和《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4)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新课程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必须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之中进一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观念,认真落实本次“课改”的精神实质,以真正实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真正把以前的以考试为唯一目的的应试教育学习向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转轨。我认为,首先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通过继续教育,认真学习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逐步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武装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认真实践,以力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逐步改变以往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现状,大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主构建,努力培养学生善于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置于重要位置,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这种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教学,健康快乐全面地发展,以真正化以前应试教育学习为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素质教育学习,以真正化以前应试教育体制下出现学生“厌学”、“恐学”、甚至“逃学”的现象为素质教育体制下学生那种主动的“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的良好学习风气。 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教师不肯“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不愿与学生打成一片。许多教师甚至在教学上还常带着一种“家长制”的作风,不尊重学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