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法课堂讨论安排及参考文献

工伤保险法课堂讨论安排及参考文献
工伤保险法课堂讨论安排及参考文献

工伤保险法课堂讨论安排及参考文献

1、工伤与工伤保险的含义、特征、基本原则

2、中西方工伤保险法的历史

3、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非法用工单位、罪犯、在校学生、非全日制工、退休劳动者)

4、工伤保险法律关系

5、工伤认定

6、劳动能力鉴定

7、工伤保险费率、基金管理

8、工伤保险补偿

参考文献

一、工伤与工伤保险的含义、特征、基本原则

[1] 郑尚元:《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孙树菡:《工伤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北京社会保险干部培训中心编译:《国际劳工局与劳动部社会保险培训班外国专家讲稿:失业、医疗、工伤保险》,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年版。

[4] 李满奎:“工伤保险体系中的‘诉讼禁止条款’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4期

[5] 吕琳:《劳工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 赵廉慧:“工伤保险制度强制性问题研究”,载林嘉主编:《社会法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二、工伤保险法律关系

[1] 董保华:《社会保险的法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林海权:“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理论分析”,载林嘉主编:《社会法评论》(第四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三、工伤保险法的历史

[1]郭晓宏:《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孙树菡、朱丽敏:“中国工伤保险制度30年:制度变迁与绩效分析”,载《甘

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3]孙树菡.朱丽敏.现代工伤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及动力机制.湖南师范大学学

报,2010(1)

[4]冯英.康蕊.外国的工伤保险.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5]约翰·法比安·维特.事故共和国:残疾的工人、贫穷的寡妇与美国法的重

构.田雷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版

[6]李坤刚.工伤补偿制度:起源、问题与解决.法律科学,2007年第6期

四、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1] 周宝妹:《社会保障法主体研究——以利益平衡理论为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向春华:《社会保险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

五、工伤认定

[1] 李响、裴媛媛:“既往病史是否影响突发疾病工伤”,载《中国社会保障》2010年第1期。

[2] 李维雨、张如凤:“上下班途中机动车事故伤害工伤的确定与存废”,载《中

国社会保障》2009年第12期。

[3] 黄涧秋:“谈工伤认定中行政调查职权的法定性”,载《中国劳动》2010年第1期。

[4] 王建军:“工伤认定:行政与司法的冲突及消除”,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2期。

[5] 林嘉、魏丽:“工伤认定一般条款之立法思考”,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1期。

[6] 向春华:工伤理论与案例研究.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

六、劳动能力鉴定

[1] 向春华、刘伟:《劳动能力鉴定理论与实务》,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

七、工伤保险待遇

[1] 翟玉娟:《职业灾害救济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 吕琳:“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3期。

[3] 周开畅:“理顺‘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关系应澄清几个问题”,载《中国劳动》2006年第11期。

八、工伤保险费率与基金管理

[1]周慧文.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评介.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5)

[2]周慧文.工伤保险风险分类及风险分类表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7)周慧文.欧洲国家工伤保险费率管理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4)

九、英文资料

[1]C. Arthur William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Workers’

Compensation, Ki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1.

[2]Joseph w. Little, Case and Materials on Worker’s Compensation, West

Publishing Co, 1998.

[3]Donald T. DeCarlo, Workers Compensation Insurance and Law Practice:

The Next Generation, LRP Publications, 1989.

[4]Eduard J. Priz, Ultimate Guide to Workers’ Compensation Insurance,

Ep Enterpreneur Press, 2007.

[5]E.F.D.Engelhard, Shifts of Work-related Injury Compensation,

Springer Wien New York, 2007.

[6]C.D.Moore, Understanding Workers’ Compensation Insurance, DELMAR

CENGAGE Learning, 2009

Neal R. Bevans, Workers’Compensation Law, DELMAR CENGAGE Learning, 2009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7]

[8]Jack B. Hood, Benjamin A. Hardy, Harold S. Lewis, Workers’

Compensation and Employee Protection Laws, Thomoson West, 2005

课题申报模板:3122-“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1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促动传统的师生角色转变,以“微课”、“翻转课堂”、MOOC为代表的新型授课模式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催生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微课(Microlecture)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和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胡铁生, 2014[1])。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教师提供的视频,课堂中开展讨论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实现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的翻转,达到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革新的教学设计方法(王鉴,2016[2])。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国内外教育界纷纷探索与应用这些新型教学模式,从理念内涵到具体设计实施等方面进行研究。 1.2课题界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可以预见,“互联网+教育”模式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微课和翻转课堂的运用研究也会从最初的理论探讨到技术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创新方向发展。本课题抓住教育改革的热点,围绕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进行研究。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微课、翻转课堂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微课教学雏形可追溯到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微课的概念[3]。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微课是目前应用和推广最成功的案例,已收藏了3500多部教学视频,向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类似的微课网络资源还有TED-Ed、Udacity、edX、Coursera等。国内微课教学研究始于胡铁生(2011)发表的《“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一文[4]。2012、2015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两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掀起了微课建设热潮。各类网站相继建立,如SEEWO学院、中国微课网、CN微课、微课之家等以发布中小学微课为主,百度传课、微课慕课、微课中国等设有高校微课栏目,还有黄浦微课网、浙江微课网等地方性微课网站。 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乔纳森?柏格曼和艾伦?山姆把自己的讲解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在课前让学生观看,课中则用于理解度的检测与个别辅导。随后,各大学逐步尝试翻转课堂改革。如:在迈阿密大学的经济学、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科学,西雅图大学机械工程系控制系统课程(Mason,et.al,2013[5]),波多黎哥大学的“工程静力学”课程中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的J.F. Strayer 在“统计学导论”课堂中进行了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对比实验(何朝阳等人, 2014[6])。真正引起国内教育研究者关注翻转课堂则是2011年可汗学院发起人萨尔曼?可汗在TED上的一个题为“用视频重塑教育”的演讲。受此启发,许多教师尝试改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问卷、访谈、学习成绩对比等方法验证翻转课堂模式的有效性(汪晓东等人,2013[7];杨九民等人,2013[8])。 (2)微课、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点 一个完整的微课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微课的特点是:(1)教学内容少,浓缩性高,力求花最短时间用最精华的语言将核心点讲解清楚。(2)时间短,微课视频以5~10分钟为宜;(3)形式多

翻转课堂教学案例二

[转载]王水丽的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2015-03-17 18:08:35) 转载▼ 分类: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王水丽的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作者:金陵叙事王水丽老师2014年5月走上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之路。去年6月,她在青岛首次异地执教诺贝尔》(翻转之后的课堂教学),反响良好。此后,在成都、南京、武汉等地,每一次“翻转”都好评如潮。《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以下简称《第八次》)就是她翻转课堂心路的写照。 一、教材分析 《第八次》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是一篇含意深刻的外国历史故事:古代苏格兰王子英勇抗击侵略军却屡战屡败。在他几乎丧失信心时,偶然看到蜘蛛在风中结网的场景,从中深受启发,再次振作,终于取得了第八次战斗的胜利,赶跑了侵略军。 全文脉络清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个部分:七战七败,几乎丧失了信心;看见蜘蛛结网,屡败屡战,受到启发;重拾信心,奋起抗战,取得第八次战斗的胜利。 从写作方法来看,故事脉络清晰,语言简练,浅显易懂,注重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表述和完整性,呈现给学生规范化的文本表达。 二、达成目标发掘 达成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材料之后应该到达的认知程度,是微课程教学法贯彻让学生学习得以目标管理的理念的产物。达成目标发掘的重要性在于有效提升学习者体验,从而提升学习绩效。 《第八次》教学课时为两课时。语文学习既要得“意”(内容)又得“言”(表达)。第一课时定位在得“意”,也就是课文写了什么,指向文本的内容。学生应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故事情节展开的三个阶段,即“七战七败,几乎丧失了信心;看见蜘蛛结网,屡败屡战,受到启发;重拾信心,奋起抗战,取得第八次战斗的胜利”,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第一课时是为第二课时深入学习打基础,指向学生的能力发展——得“言”。本课的故事内容浅显、脉络清晰,表达规范,这样的文本材料适合让学习练习讲故事。因此我把课文作为一个例子,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据此,第二课时的达成目标为: 通过观看微视频、朗读课文,凭借“流程图”、“QQ表情”,讲好《蜘蛛结网》故事,掌握“八次”结网不同的写作方法;有条理地写动员令,演讲《动员令》,领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达成目标设计的作用如下: 首先,与新课标中“讲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乐于书面表达,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要求保持一致。

农村社会学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王玲 青岛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2012级 摘要:社会保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安全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对于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概述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在现实发展之中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 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依法对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各种原因遭遇生活困难的农村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物质帮助或服务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层次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包含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和农村优抚安置四个内容。其中,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农村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维持农村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农村社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水平。农村社会福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其主要功能是

为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提供方便、减轻负担,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农村优抚安置是指在军人牺牲、病故、伤残、复原退伍或离退休后,为其遗嘱或者本人的生活提供保障的制度,主要包括优待、抚恤和安置三种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形式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包括资源型保障与服务型保障。资源型保障是指政府或社会为社会成员提供的经济保障或实物援助,主要是指社会保险,也包括一部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服务型保障是指社会为保障或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体系,主要是指社会福利服务,也包括一部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 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1、农村养老保障现状。 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期探索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阶段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大试点阶段。最终,国务院于2009年9月1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相对于“旧农保”而言,“新农保”的制度统一性程度更高,资金来源更广泛,保障层次更高,基金统筹层次也更高。当然,作为一项新制度,“新农保”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尽管“新农保”设立了农民个人缴费每年100-500元的5个档次,但是对于中西部的贫困地区来说,很多农民由于收入过低,100元的缴费也可能成为负担,从而无法将其

2021年学校足球训练计划

2021年学校足球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备战“市长杯”中学生足球比赛。在对七、八、九年级的足球队员进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争取在比 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同时为校初建的足球队打好基础。 二、训练指导思想 科学进行训练,贯彻从小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原则,抓好身体素质、球技。三、奋斗目标 力争市比赛踢出好成绩,让更多人喜欢上足球运动! 四、训练的基本任务,内容要求及手段 (一)提高队员的训练比赛作风。 训练作风方面:1、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2、严格的训练自觉性 比赛作风方面:1、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2、培养勇猛顽强的踢球作风 3、严格的比赛纪律 (二)全面提高队员的基本技术 1、提高队员的传接球的速度。 2、提高队员的防守能力。 3、提高队员运控球的保险系数。 4、提高队员战术,重点是个人与局部的战术配合。 5、明确个人的攻守职能,进攻防守原则。 6、提高个人战术意识和局部二打一,三打二结合射门能力。 (三)主要训练手段: 身体训练手段:克服自身体重的各种跳跃、后退跑、曲线跑等。 技术训练手段:各种个人垫、运、控练习,各种一对一攻守,二三人跑动中传接球配合。(四)训练主要技术: 踢球:以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为主,脚背外侧踢球、脚尖踢球为辅。

停球:以脚内侧停球、脚底停球为主,脚背外侧、脚背正面、胸部大腿停球为辅。头顶球:以前额正面、前额侧面顶球为主,介绍鱼跃头顶球。运球:以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运球为主,脚背外侧、脚内侧为辅。 (五)战术: 二过一配合:横传直插二过一、横传斜插二过一、踢墙式二过一、回传反切二过一等。 备战期(4-7月; 8-11月) 第1:认真挖掘有潜力的新队员,建设好球队,壮大球队,保证球队的持续发展。 第2:加强思想工作,让其明白锻炼的必要性以及为校争光的荣誉感,使之有意主动投入。第3:注重球队作风建设,严抓纪律,认真做好考勤工作,建立奖罚机制,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第4:本学期的训练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培养足球技术,基本功,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足球的整体水平。 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提高足球氛围,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更希望这支队伍在比赛中不 断提高,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社会培养更多的足球人才。 比赛期(9-11月份): 选择合适的对手进行各类比赛。 参加“市长杯”中小学生足球比赛,打出好的成绩。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训练水平,改进技战术上存在的主要弱点。 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训练,保证充分发挥身体、技战术训练水平。 休整期 积极性休息,消除疲劳,积蓄力量更好地迎接下一年的训练。 1、进行积极性休息。 2、保持一定的训练水平,安排强度不大的技术练习。 3、总结经验,准备好队伍调整工作,做好新的训练准备工作。 组长:崔老师

最新作业2我的个性研修计划整理

作业题目: 请提交一篇“我的个性研修计划” 提示:通过研修学习和教学实践,反思个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针对已确定的拟解决的问题,结合工作坊、校本、教研组研修规划,制定并提交一份个人研 修计划。研修计划重点侧重于教学改进构想。 作业要求: 1.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2.请参考附件中的模板来完成研修计划; 3.研修计划要结合个人实际,设计合理、可行;字数不少于200字。 我的个性研修计划模板 我的个性研修计划 姓名李端玉教龄7 学校珠晖区酃湖中学任教年级学科七年级语文 此次培训过程中您想要解决的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学会教师语言的艺术,提高自己组织课堂的能力,尤其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做到收放自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 研修目标1、通过培训,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研究意识。 2、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3、深入理解初中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掌握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 4、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课堂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能够钻研新版教材,用好新教材。

研修内容 1、珍惜这次国培机,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思想上重视,每天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按时学习,保证学习的时间和质量。 2、遵循学习的要求和纪律,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完成学 习作业。利用平台积极更各位教授、老师、各位同仁学习交流。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更新自己教学理 念,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掌握投影,录播等运用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4、积极参与研讨,积极发言,加强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写研 修日志,在反思中完善自己。 预期研修成果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紧跟学前教育步伐,使学前教育更具有效力、学校更具有活力,教师更具有能力。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资料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龙源期刊网.cn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作者:郭鹏飞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时代呼唤课堂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自从被引入国内以来,翻转课堂就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大批教育工作者围绕翻转课堂进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随着翻转课堂概念的兴起,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也掀起了学习翻转课堂的热潮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尚不能给出有力的证明为此,我们联合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期从中获取一定的答案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甲班和乙班学生,两个班级的基本情况相似甲班作为实验班,共45人;乙班作为对照班,共45人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为教师特质、学习内容、教学时间和评价工具等,保证以上项目相同;自变量为教学方法,即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本研究选取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整个单元作为实验教学内容,该单元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学习成效前测然后开

始进行教学,实验班通过对整个单元内容的分析、知识点的梳理、教学微视频制作、课前和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班则严格按照同年级平行班的要求进行实验研究四周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的后测,并进行访谈辅助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显著增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促使该学习活动朝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本研究指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数学领域所表现出努力和投入的内在趋力对于学习动机的测量,主要参考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数学学习动机量表修订而成,每道题有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学习者根据每题题意描述,选出最符合自我感受的选项,对应得分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者在数学领域学习动机越强下页表1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数学学习动机前、后测结果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在肥城实验小学的实现的一点思考本周六在泰安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名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观摩课”,让我颇受启发几位名师的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老师都在提问:“为什么呢”,注重学生的启发诱导,从提问自己的年龄、身高等入手,不断向学生发问,启发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让数学联系的生活,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尽量让

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 [1]屈智芳.社会保障与女性职业发展[D].郑州大学2021 [2]朱力等着.社会学原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3]刘少杰主编.国外社会学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4]美戴维·迈尔斯DavidG.Myers着,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5]刘杰,徐祥运编着.社会学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 [6]李春凤.不同组织高学历女性职业生涯阻隔差异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21 [7]程慧.我国女性职业结构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21 [8]耿飞.社交网络中趣缘群体互动模式转换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1 [9]洪睿旋.微博环境下女性话语权的现阶段提升与再提升困局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1 [10]张廷成.社会角色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退役运动员再社会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 大学2021 [11]赵雯雯.选秀类电视节目作为新型向上流动途径的社会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21 [12]冉娟.公共部门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1 [13]美孙隆基着.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14]刘梦主编.小组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15]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1]刘泉红,刘健.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2119 [2]赵玲玲.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2108 [3]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2021 [4]李红艳.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J].数据.202108 [5]赵德余.广东积分落户管理政策的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202108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五个关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414263661.html,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五个关键 作者:焦建利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07期 随着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的迅速发展,在国内不少地方,有一些中小学校在积极推动颠倒教室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不少不错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对于微课和基于微课的颠倒教室教学模式,一些校长、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如获至宝,但也有不少地方的学校校长、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实践,感到非常沮丧。 其实,翻转课堂之实际效果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包括执教教师的水平、学生的基础和条件、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学习者的自觉自主自控能力,等等。而要真正使翻转课堂取得预期效果,至少应涉及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 第一,微课或相应教学资源 在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在一些人的思想中存在两大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微课是必不可少的,二是只要有微课就万事大吉了。在很多场合,和一线教师讨论颠倒教室的时候,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没有足够多的微课资源怎么办?微课导致的知识的碎片化和学习的系统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学生家里没有办法接入网络或没有电脑怎么办? 的确,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客观问题,但是并非不可逾越的问题。其实,对于翻转课堂而言,微课也许并非必须。设想一下,家里没有条件上网的学生,当然也可以借助纸质材料学习。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十多年前美国学者提出的WebQuest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有不少相似之处。教师为学生提供微课或相关课程资源,并辅以学习任务单来引导学生基于网络在课前自主学习,实现昔日在教室中完成的“知识传授”。 ● 第二,学习任务单 颠倒教室不是把微课或相关学习资源发放给学生就万事大吉了。只有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给学生课前学习,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自然难以预料和把握。因此,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和应用便成了翻转课堂的有一个关键。 关于学习任务单,一线教师给它起了很多别称,如“学习任务单”、“学案”、“学习指南”、“学力单”,等等。它应该是教师教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学案和教案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当对整个课程进行全局设计,对教和学的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宏观布局,然后分出课前学的目标和课内教的目标,再结合这些具体目标,结合媒体特性来设计或选择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及测试(评价反思)。 学习指南(学案)的设计非常重要。学习任务应当是适合自主学习的任务;学习任务应当是和微课(或相应学习资源)紧密结合的;学习任务应当是可检测的可评价的(以方便教师及

个人研修计划5篇

个人研修计划5篇【精选】主动学习身边的教学能手。以我校先进教师和教学能手为榜样,虚心向他们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提升自己教学驾驭能力。坚持相互听课,相互评课,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推荐的个人研修计划,欢迎参考。 篇一:个人研修计划 按照教育发展《纲要》及师德规范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终生学习”的要求,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依据校教科室教师培训计划,结合本人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个人研修计划: 一、在学习中充实自己 1、加强教改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广泛阅读教改方面的文章,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前卫性的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综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参加“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读有关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荆门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等,尤其要认真学习有关高效课堂理论,做好业务学习笔记,并用高效课堂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及时更新教育理

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主动学习身边的教学能手。以我校先进教师和教学能手为榜样,虚心向他们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提升自己教学驾驭能力。坚持相互听课,相互评课,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 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1、本学期精心设计一节公开课,作好教学反思,并与同学科教师们课后进行互评,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2、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写好听课记录,及时记录听课体会和修改意见,每学期听课达到学校规定的节次。 3、利用课余时间制作课件以利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努力尝试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积极用高效课堂理论指导课堂教学,不断加强经验积累,做创新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尝试运用“先学后讲”、“学生自主、教师引导”的课堂模式,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一个学期至少写一篇高质量教学论文,并有多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个人博客发表。

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课题及其反思

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 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 一、教材分析 《数字与信息》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容。主要结合、门牌、等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用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提出问题”“比较分析”“设计方案”“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安排活动。“提出问题”环节,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比较分析”环节,主要结合,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设计方案”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以全校同学为主体,讨论并设计为全校同学编号的方案;“拓展延伸”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一些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表达了什么信息。 最后,教材引导学生讨论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通过上面的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具有准确、简洁、便于检索等特点,并进一步梳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感受数字编码的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分析数字编码现象,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的含义及方法,探索发现等编码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和获取其编码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本课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数字编码的方法,发现等编码信息及基本编码方法,正确、合理、灵活和科学地自主编制一些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 二、达成目标发掘 《数字与信息》教学课时为一课时,遵循先“读”(码)后“编”(码)的编写体例,读和编在同一课时完成,体现出读编并重的特点。但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若以先读后编的路径展开教学,邮政编码、的复杂性可能只会让学生关注到编码的含义,而忽视蕴含其中的编码方法。如果无法通过编码方法架起桥梁,那么读和编必然是脱节的,是无法达成培养学生编码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的。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本课时达成目标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自主学习两个部分。课前自主学习达成目标设定为:

社会学课程论文 2

社会学课程论文 姓名:胡启蓉班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2012444239 题目: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农村社区的发展情况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经历了两次大的行政区划调整,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国民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过全市人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我市GDP迅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关键词:农村社区变化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社区概述 农村社区是随着农业的形成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社会结构比较简单、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域性共同体。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不仅包括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业人口,而且还包括各种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如家庭、邻里、农会等,人们通过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交流感情、共同解决生活和生产方面的问题。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我国的农村社区划分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有不同的结构、功能和生活方式。按所从事的主要产业可以将农村社区划分为农业村、林业村、牧村、渔村和矿业村等;按照农村社区是否为一个行政单位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自然村和行政村两类;根据居民点分布状况和社区演变过程可以将农村社区划分为散村社区、集村社区、集镇社区。散村是指居民点一般在贫困落后的山区、边区、库区等地散布的村落,居民聚居的程度低,或七八家或十几家聚居在一起。集村是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居民居住集中、一般几十户甚至上百户聚居在一起的大型村落。集村一般在平原比较常见,社会分工比较发达,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集镇是指人口规模较大、拥有一定的工商服务业设施和集市的乡镇。 传统的(典型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比具有许多显著的差别。虽然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伴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重庆农村社区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农村社区的一些根本特征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总体上说,重庆典

足球训练年度训练计划

足球训练年度训练计划 1.确定大周期的基本任务: 在去年结束的市运会足球比赛中,永嘉足球队发挥欠佳,排名垫底。从中总结出很多的不足状况,如体能不足,进攻方式过于单调等等.导致这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校园踢球的孩子少了,缺乏真正热爱足球的青少年,比赛中过多依靠个人能力等。足球是整体项目必须得均衡发展,所以制定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训练尤为重要,通过一年时间的训练调整,希望我们今年6月的市分龄赛中取得前四的成绩。 2.确定大周期中的训练时数: 训练时数为一年,除去节假日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无法训练。我们把训练周数设为40周。每周6次每次2。5个小时。共计:40×6×2.5=600小时.3.确定重大比赛日程: 市足球分龄赛5—6月。 4.划分时期并分配各时期的时数比例 足球训练全年分期及时数分配比例 5.划分各时期的阶段,并确定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工作重点内容、各项工作的合理比例、以及各阶段时数和各项工作时数的分配。 (一)准备期大致可以划分2个阶段,第1阶段3到4个月左右,第2阶段1.5到2.5个月左右。

性、重复性为主,不用间歇训练法. 量的比赛法、游戏法。 (二)竞赛期任务是创造优异成绩,应当加强适应比赛的心理训练训练手段以高强度、强制间歇为主,另外可采用较多非专项手段、方法来促进恢复、调节训练过程。 (三)过渡期的训练以消除疲劳促进恢复为主要目的,在理论学习这块可以总结整个阶段的得失和不足,积蓄力量,准备下一阶段的训练。在比赛任务结束后最好不要原地解散,在集中训练一到两周,练习总时数为90小时左右,这样能更好的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足球教练:李浩

什么是翻转课堂

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很快就吸引了多方的关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让处于课程教学改革胶着状态的人们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希望。 一、“翻转课堂”为何受关注?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来,萨尔曼·汗将这个副业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主业,目前已经在网站上放置了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 如果说萨尔曼·汗主要还是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的话,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则进行了颠覆传统课堂的尝试。从2007年春开始,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 “翻转课堂”的这一尝试,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首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学习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其次,通过网络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所在,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其三,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提醒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其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两位老师所做的“翻转课堂”的探索,引起了美国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关注,他们纷纷在自己的学校里进行实践,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于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来、 二、“翻转课堂”的几大特点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不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个人研修计划2018余勇

【个人研修计划】——余勇/初中语文5坊/郾城区裴城镇中心小学我参加了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

翻转课堂十大精彩案例

山西电教SHAN XI DIAN JIAO 案例一:石桥小学的数学翻转课堂 2011年秋天,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开始了数学翻转课堂试点计划。五六年级的学生们回家看教师的教学影片,回到课堂上可以在教师和同伴帮助下完成作业。因此,他们不再有和父母一起做作业时因不会做题而出现的挣扎和挫折感。学生可以按自己学习进度在家里观看10~15分钟讲课视频;之后会接受三到五个问题的测验,看他们是否理解教学内容,测验结果会即时反馈给他们。教师在学校使用Moodle跟踪学生在家学习的过程,看到谁看了影片并完成测验,这样更容易锁定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决定实施翻转课堂尝试,因为他们相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翻转课堂能帮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案例二:“星巴克教室” 当谈到帮助青少年学习时,美国高地村小学正在尝试的东西会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在二年级,许多教师就在尝试翻转课堂;各年级都鼓励学生带技术入课堂,包括电子书、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那么去看看他们的“星巴克教室”:传统教室中的一排排整齐课桌不见了,空间充满的是圆桌、舒适的沙发和软垫椅子,以及一排电脑终端。好一个非正式的舒适环境,“翻转”得够彻底!校长肖纳·米勒说,这样的想法来自学生,他们希望在教室中更加放松,有类似咖啡馆的氛围。这种新风格的课堂是德州路易斯维尔学区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以科技为中心的战略似乎得到了回报,学生们更喜欢在这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这所学校给我们最大启示是:不要害怕尝试新的东西,你可能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 案例三:翻转课堂的发源地 林地公园高中是翻转课堂的起源地,大部分翻转课堂的“粉丝”们都感谢这所高中的开创性的实践。该校两名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想出的方法,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起初,只是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而准备的讲解,但教师很快就意识到,用视频来复习和加强他们的课堂教学能让所有孩子受益。之后,两人意识到,也许他们已经“迷迷糊糊”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并创造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中,师生双方都认为,是综合的翻转课堂的学习方法而非单独的视频在起作用。伯格曼和萨姆斯觉得这套方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个别关注,建立更好、更紧密的师生关系,而这往往可以促进更大的学习动机。自他们率先开始翻转课堂后,这种方法不胫而走,现在全球数以千计的学校在使用。 案例四:全校实现翻转模式 如果有一所学校能展示翻转课堂真正的成功的话,柯林顿戴尔高中算一个。在用两个班经历了两年的翻转课堂试验后,校长格雷格·格林大胆地在全校实现了翻转模式。学生在家看教师录制的5~7分钟的讲解视频,做笔记并写下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会重讲多数学生有疑惑的概念,并用大部分时间来辅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学校还解决了部分学生在家上不了网这个问题,课前课后分别提供校园电脑一个小时的访问,或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他们使用智能手机观看视频。在实施翻转课堂一年后,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大幅度提高。165名新生中,只有19%的英语不及格,而原来一直在50%以上;数学课上也看到了类似的结果,不及格率从44%降至13%;科学和社会研究的不及格率也下降了。另外学生们的挫败感减少、自信心增强,违纪 翻转课堂十大精彩案例 FZKTZT·翻转课堂专题 15·SXDJ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赵德利.民俗:民众生活方式的模式化——民俗定义、性质新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 陈正平.与时俱进:发展先进的民俗文化[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 [3] 万健中.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J].新视野,2011(5). [4] 洪勇.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J].南方文物,2004(3). [5] 陶立璠.民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6] 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 Alan Dundes. Sacred Narrative [M].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8] 王海霞.发挥民俗文化建设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的作用[J].美术观察,2004(3). [9] 张巨成,刘荣.中国民俗文化的特色与整合[J].云南学术探索,1994(4). [10] 陈正平.当代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借鉴[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11] 邵长波.新民俗文化现象解析[J].中国电视,2011(10). [12] 刁统菊,曲洪,刘爱昕.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1). [13] 尘灰.该如何对待民俗文化[N].中山日报,2011424. [14] 明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重在创新——贵州民院民族文化学院院长龙耀宏一席谈[N].文艺报,201145. [15] 何薇.把握乡村旅游文化特性深挖民俗文化内涵——以成都三圣乡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 [16] 姜军锋.开发民俗文化资源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民进山东省委会的提案得到落实[J].民主,2011(6). [17] 常峻.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最新小学足球训练计划精编版

2020年小学足球训练计划精编版

小学足球队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备战小学生足球比赛。在对五、六年级的足球队员进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争取在上述比 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同时为校初建的足球队打好基础。 二、训练指导思想 科学进行训练,贯彻从小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原则,抓好身体素质、球技。 三、奋斗目标 力争市比赛踢出好成绩,让更多人喜欢上足球运动! 四、训练的基本任务,内容要求及手段 (一)提高队员的训练比赛作风。 训练作风方面:1、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2、严格的训练自觉性 比赛作风方面:1、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2、培养勇猛顽强的踢球作风

3、严格的比赛纪律 (二)全面提高队员的基本技术 六年级:为迎接比赛加强训练,重点:体力方面的训练,提高射门的准确性,熟悉战术的运用,队友之间的配合。培养团结,坚强的意志。 五、六年级: 1、提高队员的传接球的速度。 2、提高队员的防守能力。 3、提高队员运控球的保险系数。 4、提高队员战术,重点是个人与局部的战术配合。 5、明确个人的攻守职能,进攻防守原则。 6、提高个人战术意识和局部二打一,三打二结合射门能力。 (三)主要训练手段: 身体训练手段:克服自身体重的各种跳跃、后退跑、曲线跑等。 技术训练手段:各种个人垫、运、控练习,各种一对一攻守,二三人跑动中传接球配合。 (四)训练主要技术:

踢球:以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内侧踢球为主,脚背外侧踢球、脚尖踢球为辅。停球:以脚内侧停球、脚底停球为主,脚背外侧、脚背正面、胸部大腿停球为辅。头顶球:以前额正面、前额侧面顶球为主,介绍鱼跃头顶球。运球:以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运球为主,脚背外侧、脚内侧为辅。 (五)战术: 二过一配合:横传直插二过一、横传斜插二过一、踢墙式二过一、回传反切二过一等。 备战期: 第1:认真挖掘有潜力的新队员,建设好球队,壮大球队,保证球队的持续发展。 第2:加强思想工作,让其明白锻炼的必要性以及为校争光的荣誉感,使之有意主动投入。 第3:注重球队作风建设,严抓纪律,认真做好考勤工作,建立奖罚机制,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第4:本学期的训练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培养足球技术,基本功,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足球的整体水平。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提高足球氛围,增强学生的

微课与“翻转课堂”教改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科研课题 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思考课题主持人:廖雪霞 所在单位:五华县大都中学 填报日期:2016年9月18日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6年9月15日 地点:大都中学会议室 评议专家: 古添裕(大都中学校长、数学一级教师,曾主持多项市、县级课 题研究并结题) 廖保群(大都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中学地理高级教师) 廖新良(大都中学教导处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陈国龙(大都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中学数学二级教师) 廖勇如(大都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廖小丽(中学英语一级教师、英语教研组组长) 参与人员:廖雪霞(课题主持人)、廖伟霞、廖素娜、赖柳燕、廖小丽等课 题研究成员。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 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名称:”翻转课堂”与微课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二、选题背景 课题背景: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科研水平已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的标准之一,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开展本课题研究理由如下: 1)源于时代挑战的需要: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急剧转型给教育带来了新 的挑战。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新的一代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 存。为使我们的学生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 2)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发展依赖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 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其成效在于课堂教学。为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赶上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现实性。 3)源于教师角色转变的需要: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新时期下的教师 的角色、地位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相应地转变: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还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习的鼓励者。 4)源于语言教学的目标的需要: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交际与运用。通 过研究和改革创新课堂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的实际应用为 目标,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用英语与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告别“哑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 5)源于学生自身的需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创新和实践探究能力是知 识经济时代下的教育关键。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决定于受教育的程度、方式。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