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朝阳市总体规划设计报告

到2030年朝阳市总体规划设计报告
到2030年朝阳市总体规划设计报告

朝阳市总体规划

进入新时期,在党和国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战略指导下,朝阳进入到全面转型与跨越发展的新阶段。而环渤海经济圈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京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四高速公路、锦赤高速公路、朝阳机场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朝阳与北京、沈阳等区域中心城市的时空关系,朝阳作为区域战略节点的属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辽宁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了“沿海经济带”与“突破辽西北”两大发展战略,更为朝阳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外部机遇。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把握新的战略机遇,为了健康有序发展,年省住建厅同意我市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进入成果阶段,根据《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要求,为了使城市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符合朝阳发展的实际,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特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内容予以公示,希望能够广泛地听取广大市民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一、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整体思路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整体思路概括为四个方面的转型:

第一,实现由“地方性城市”向“区域性城市”的职能角色转变。城市整体的发展目标定位应立足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视野,强化区域职能的战略培育,并依托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构筑更加开放、更具

承载能力的空间格局。

第二,实现由单一的“规模增长”向“规模”与“内涵”并重的发展方式转变。在谋求总量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与特色品质的塑造、强化资源与能源的集约与节约利用,强化生态与低碳的发展模式。

第三,实现由“重型化”主导向“多元化”培育的产业结构转变。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战略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职能的培育,规避发展中的风险,并逐步实现由原有的重型化、高能耗、粗放式的产业生产体系向多元化、低能耗、精深加工的产业创新体系转变。

第四,实现由低水平的“均衡”分散式发展向高端化“非均衡”集聚空间结构转变。进一步整合战略资源,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强化区域发展廊道地区的功能培育与要素聚集。

二、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内容

、明确城市发展定位与目标

基于对区域职能、内涵特色以及中心职能三个方面的充分认识与思考,本次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环渤海经济圈辽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著名的史前文化遗产地与历史文化名城、朝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围绕着“打造环渤海经济圈辽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与新兴文化旅游名城”的总体发展目标,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营造最佳的创业与生活环境,提升朝阳市的经济实力、城市魅力和幸福指数;加快产业结构

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技术创新对产业的贡献力,降低排放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式发展,促进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努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社会公益事业配套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与和谐发展;将朝阳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城市。

、制定总体发展策略

()区域协调策略:利用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主动接受北京、沈阳等特大城市的辐射;促进与北部内蒙古相邻县市在资源、市场方面的协调;促进与南部沿海港口城市在港口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促进与周边城市旅游发展的分工协调;促进与周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协调。

()经济发展策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低碳式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实现多元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活力;鼓励发展就业导向的产业类型;强化冶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四个主导产业,培育商贸流通和新型能源两个成长型产业,构筑在环渤海经济圈更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环境。

()社会发展策略:加强社区建设,营造和谐社会基础空间;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市与乡村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促进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贫困人口。

()生态建设与环保策略:坚持生态优先,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加

强生态林地的保护与建设,保护耕地;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

()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相统一原则;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力促水资源战略转变,提高用水效率;整合矿产资源的开发,实施战略性保护与控制性开采。

、确定合理的发展规模

近期(年)全市总人口规模控制在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为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左右;中期(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为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左右;远期(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为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左右。

中心城区近期(年)城镇人口将达到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中期(年)城镇人口将达到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远期(年)城镇人口将达到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

、统筹区域以及市域城乡空间发展结构

立足于“联动区域、集聚发展、生态保育”的总体战略,协同区域一体化建设,逐步完善城镇等级与职能体系,全面构筑市域“一带、三轴、双核、多点” 的开放式格局。“一带”指依托国道的城镇综合发展带。提升各主要城镇综合服务职能,强化发展带的产业集聚;“三轴”指锦赤高速公路发展主轴、国道发展副轴和国道发展副轴;“双核”指朝阳中心城区、朝阳县、北票市为主的中心城镇发展核心和以凌源市区、

建平县城、喀左县城、公营子镇为主的西南部城镇发展核心;“多点”指中心城市以外的高等级城镇和旅游服务中心等。

、明确中心城区的空间发展方向与布局结构

按照“带状沿河发展”的总体思路,中心城区将以老城为中心,沿大凌河向西南和东北两翼实施轴向延展,并形成“两带、三核、八组团”的结构格局。“两带”指东部大凌河沿岸精品生活服务带和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带。“三核”指铁路东部新华路与朝阳大街交会地区的市级公共服务中心、西部高铁站地区的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和什家河组团市级行政中心。“八组团”指双塔组团、龙城组团、凤凰组团、柳城组团、柳南组团、边杖子组团、什家河组团、燕都组团。

、塑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特色、完善生态城市格局

通过强化“治山、理水、营城”,构筑“一环一屏、两带六廊、多轴多点”的生态景观风貌格局,全面塑造“山水朝阳”的城市品牌。“一环”指环绕中心城区周边的山体连绵带;“一屏”指凤凰山,作为城市整体的景观屏障和背景;“两带”指大凌河和什家河滨水绿化带;“六廊”指中心城区内部六条主要的生态景观廊道;“多轴”指中心城区内部多条主要道路形成的景观轴线;“多点”指中心城区内部多个景观节点。

、构筑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构筑市级、区级、组团级和基层社区四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优先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益性设施的建设,重点完

善基本民生设施和基层社区设施,合理引导商业设施布局。

()规划在什家河组团设置市级行政中心;规划建设两个区级行政中心,分别为双塔区行政办公中心,位于燕都组团;龙城区行政办公中心,位于龙城组团。

()完善各级商业服务网络。规划市级商业中心处,分别为新华路朝阳大街商业中心、西部豪德广场地区城市商业中心、西部高铁站商业中心、燕都组团核心区商业中心;规划片区(组团)级商业中心处,分别为珠江广场商业中心、黄河路商业中心、凤凰组团商业中心、什家河组团商业中心、机场改造地区商业中心、柳城组团商业中心、边杖子组团商业中心、柳南组团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结合主要的居住片区进行布局。

()教育科研设施将重点建设朝阳大学、民航飞行学院,搬迁市卫校。结合高新区的建设,设置产业研发区,培育园区自主研发能力,强化其对产业升级的功能支撑。在龙城组团与燕都组团分别设置所职业教育学校。

()规划在燕都组团建设市级文化中心,包括大剧院、规划展览馆、科技馆等;分别在龙城组团、凤凰组团、柳城组团、边杖子组团建设规划片区(组团)级文化中心;结合居住区中心完善社区级文化设施。规划期末实现人均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平方米。

()逐步形成完善的医疗网络和专科医院体系,新建三级医院所、二级医院所,进一步强化社区医疗设施的建设。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各类医

院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达到张,人均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达到平方米。

()规划保留凤凰组团市级体育场、市体育馆,并在龙城组团、燕都组团新建区级体育中心各处,结合居住社区的建设完善社区级体育设施,规划期末实现人均体育设施用地平方米。

()完善老年服务和社会福利保障有关的各种设施,新建个功能齐全、设施良好、管理服务规范的公办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使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张以上。

、构筑高效的综合交通系统

第一,构筑立体化、开放式的对外交通体系。按照级机场标准对朝阳机场实施改造;加速推进京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以及锦承铁路的复线改造工程建设;完善铁路站场建设,实现客货分离;全面完善长途客运交通体系,加速推进近域城镇的公交一体化建设。

第二,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系统的网络化结构,并形成“七纵多横”的系统结构。重点强化龙泉大街、燕都大街、中山大街、友谊大街、朝阳大街、滨河西路、凌凤大街七条南北向结构性道路的建设,以保障城市远景发展结构得以实现。“多横”主要指东西向的主干路,包括狼山南路、滨河南路、黄河路、长江路、新华路、文化路、珠江路、文明路、文昌路、文渊路、文体路、凌钢北路、凌钢南路、燕山湖路等。

第三,大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逐步完善地区公交设施及服务网络。

第四,以大凌河、什家河滨水空间和凤凰山、麒麟山风景区为空间基础,积极推进特色休闲绿道系统和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

、构筑有力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

()在中山、扣北水厂和凤凰水厂的基础上,新建阎王鼻子地表水厂、燕都水厂,使中心城区供水能力达到万立方米日。

()建设雨污分流的城市排水系统。新建柳城污水处理厂、什家河污水处理厂、长宝污水处理厂、扩建静源污水处理厂,使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污泥处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新建静源再生水厂、柳城再生水厂、什家河再生水厂,完善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使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再生水水量达到万立方米日。

()建设完善的初期雨水处理系统,收集后排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水质不得低于受纳自然水体水质。

()完善中心城区电力系统,新建座千伏变电站、座千伏变电站,使中心城区供电能力达到亿千瓦时、最大负荷达到兆瓦。

()至年,中心城区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以上,电话用户数万户,交换机容量达万门;移动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万户;有线电视网络的入户率达到;保留朝阳火车站站前支局,新建京沈高铁朝阳站邮政通信枢纽,形成双火车站双分拣中心的格局。新建座邮政局所。

()构筑以天然气为主体,以液化石油气为补充的气源结构,实现气

化率。新建座天然气分输站,座门站、座燃气储配站以及处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使中心城区供气能力达到万立方米年。

()完善中心城区多热源联网运行的供热体系,使供热普及率达到。国电朝阳电厂新建热电联产项目、燕山湖电厂作为朝阳市的基础热源,并新建柳北工业区、燕都组团、凤凰组团座区域锅炉房,使中心城区供热能力达到兆瓦。

()改善中心城区垃圾处理能力,逐步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新建大型转运站个,中型转运站达到个,小型转运站达到个,使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吨日;狼山生活垃圾处理厂逐步退出使用,并在召都巴镇以北地区新建座垃圾处理厂;中心城区新建座公共厕所。

、构筑稳健的城市公共安全设施系统

建立和健全城市防洪、抗震、消防、人防等专项工程的规划建设,形成全市协调统一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灾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

三、近期建设的重点

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近期将积极推进六大专项行动,全面实现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能力与品质提升。

行动一:建设新城、拉开骨架、奠定长远发展格局

全面启动燕都新城的建设,沿大凌河向东北方向实施战略性的跨越;扎实推进西部产业新城的各项建设,以新能源电器(超级电容器)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农业园区等专业园区的

空间优化和资源整合;以鞍凌钢建设为带动推进南拓战略,加快柳城组团的开发;合理引导东部凤凰组团的开发建设。

行动二:对接区域、理顺结构、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启动京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站场的建设,改造朝阳机场,构筑立体化、高效的对外交通网络建设;启动龙泉大街、中山大街、新城大街、文体路、滨河路、燕都大街等城市结构性道路的建设,拉开城市骨架,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完成南北大街新华路接口、文体路与龙泉大街互通立交、龙泉大街什家河跨河桥、文体路跨铁路立交、文体路朝阳大街交叉口互通立交、珠江路广场、豪德广场环岛、黄河路铁路交叉口、文化路铁路交叉口等一批重要交通节点的改造工程,理顺城市交通网络。

行动三:明确主导、整合园区、优化产业发展格局

明确主导产业发展结构,加快产业园区的战略整合。依托新能源电器(超级电容器)产业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整合高新区、龙城工业园的产业类型,完善相关设施的建设;依托鞍凌钢建设,启动柳城冶金及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建设;适时启动燕都新城产业园区建设;完善物流组织体系,重点建设柳城物流中心、长江路物流中心。

行动四:强化基础、优化服务、提高综合服务效能

完善各级、各类城市公共中心的建设;全面启动市级行政中心、朝阳高铁商贸中心、朝阳西部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加速推进开发区综合性医院、中国北方民航飞行学院、朝阳大学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扎实推进燕山湖电厂、朝阳电厂热电联产项目、龙城组团污水处理厂等一系

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

行动五:改造村庄、更新旧城、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加速推进旧城地区更新以及“退二进三”工作,加快推进孟克村、八里堡、吴家洼、西大营子、七道泉子等地区的城中村的改造工程;完善中心城区的绿化景观系统,加速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

行动六:挖掘历史、完善风貌、重塑历史文化名城

积极推进中心城区文物勘察、明确各类文保单位的保护要求,拆迁文保单位核心控制区、建设控制地带内的违章建筑,逐步恢复街道空间风貌,明确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勘察和定界。加快大凌河精品带、什家河、凤凰山、狼山等重要山水景观的恢复与塑造,加快推进朝阳大街、中山大街、新城大街等重要城市景观道路的改造和建设,构筑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格局,重塑历史文化名城。

四、如何保障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

第一,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尽快编制和完善近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相关专项规划,为城市建设提供实施层面的依据。分步制定村庄规划,指导村庄地区有序发展。

第二,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落实《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以实现覆盖城乡的规划管理为目标,健全规划管理队伍,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实现对规划区的统一有序管理。

第三,完善实施配套政策。完善相关发展调控政策,科学安排发展时序,促进市域空间发展的优化。适时调整行政建制,实现发展资源的

统筹。合理实施镇改街道、村改居,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四,健全区域协调机制。加强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逐步建立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旅游合作等全方位的联合决策机制和对话制度。

第五,健全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发挥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的作用,严格查处和纠正各种违反总体规划的行为,保障规划的严肃性。

朝阳市人民政府

年日

欢迎市民积极参与认真听取群众意见

《朝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公示文件已经刊登,为集思广益,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您的看法、想法可以通过以下任意方式,转达至朝阳市城市规划局。由衷的感谢您对于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任志鹏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邮件地址:朝阳大街二段号朝阳市城市规划局

电子邮箱:

邮编: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要求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文案大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文案大全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文案大全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国务院批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各省(区、市)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目前,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大部分规划已批准实施。从2012年4月1日起,土地管理各项相关工作以经批准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数据库为依据。为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事关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安排,确保各类规划在土地利用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管控作用。 二、严格依据规划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 (一)及时划定基本农田。各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护区布局及管制规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后3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基本农田划定后,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列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定的交通廊道内,或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民生、环保等特殊项目,在不突破多划基本农田面积额度的前提下,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中规划多划的基本农田时,按一般耕地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不需另外补划基本农田,但用地单位必须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按

关于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

关于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26T10:17:21.3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叶礼斌 [导读] 摘要:当前,调整完善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大朗分局 523770 摘要:当前,调整完善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势在必行。本文结合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三轮土地规划回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对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 引言 随着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二次土地调查查明的耕地、建设用地等状况与规划修编时对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土地规划与客观实际、发展需求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适应,影响到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不同程度影响到了地方的发展,迫切需要调整完善。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从提高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角度重新优化配置资源,仅仅按照自身的土地资源条件进行配置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经济全球化将改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土地供需关系,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土地是惟一不可移动而又不可缺少的资源要素。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资本的流向总是向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在注重比较利益的原则下,根据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从区域、国家甚至全球的角度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效益。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应该改变“一刀切”的土地利用政策,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根据区域发展条件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对于建设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在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下,给予更多的建设用地发展空间,重点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对于建设发展条件较差的地区,重点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 二、三轮土地规划回顾 1.应宏观管理要求而生 我国经济建设蓬勃发展、耕地大量减少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规划编制的初步探索,但由于缺乏配套的土地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第一轮规划的意义是初步建立了我国土地规划体系框架,为后来土地规划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五级规划实现国土全覆盖 由于过于强调耕地保护,对建设用地指标安排明显不足,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太适应。第二轮规划的意义是实现了五级土地规划全覆盖,建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辅之以配套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等实施制度,规划得到较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土地规划的法律地位。 3.保护与保障的双重使命 规划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确立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方针,采取了“试点探索、上下结合、充分论证”的工作模式,针对前两轮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了规划指标设置,区分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划定了“三界四区”,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探索基本农田多划后占,提高了规划弹性;建立层层汇交的规划数据库,实现了全国“一张图”监管。 三、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问题 1.土地资源家底不清,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由于土地利用还未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节约型的真正转变,实际耕地保护面临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一方面,虽然我国实施了“占一补一”的土地政策,但近年来建设占用的耕地,近1/2是水田和菜地,补充耕地中水田和菜地不足1/5,造成实际耕地总体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查明的耕地面积中有部分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需要根据国家生态退耕工作总体部署逐步调整,这样一来,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还会有所减少。 2.规划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规划只有具有科学性,才能具有权威性,才能有效实施。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专门的章节对规划编制作了明确的规定,使规划的编制有了充分的法律依据。然而,主要由于规划理论体系不完善、规划专业队伍不健全以及地方政府决策者规划意识不强,致使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在科学性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 3.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间协调衔接不紧密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在规划编制指导思想、技术路线和具体操作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甚至矛盾。在指导思想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自上而下逐级分解且数量不得突破,城市规划则强调根据预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确定城市用地规模,保证城市的建设用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在具体操作上,二者在用地分类及划分标准、人口及用地统计口径和范围等方面也有明显差别。由于指导思想、技术方法及具体操作上的差异,使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等预测上都有明显不同,也使规划编制审批完成后的实施在相关管理部门之间争执不休。 四、完善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除了要对土地利用变更情况进行认真的、实事求是的调查,还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国家尽快出台新的技术细则和验收方法。统一方法、统一口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可比性。②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由各个单位组织学习,进行培训,针对本轮土地现状更新调查的针对性,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③测量手段的先进性。在目前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先进的测量手段才能高标准、高效率的完成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任务。 2.预测弹性区间 新一轮规划应引入弹性化的理念,对有些指标的预测不是一个数据而是一个区间。早在20世纪60年代波兰、法国等国家就开始探讨弹性规划的方法,并且编制出了许多不同特色的弹性规划方案。实践证明,弹性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说明【模板】

目录 第一章现行规划实施简要评价 (1) 第一节行政区划调整说明 (1) 第二节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 (1) 第三节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1) 第四节现行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 第五节规划实施评估结论 (3) 第二章规划修改工作概述 (4) 第一节规划修改的目的 (4) 第二节规划修改的任务 (4) 第三节规划修改的依据 (4) 第四节规划修改工作过程 (6) 第五节规划修改基础数据 (7) 第三章土地利用重大影响因素及修改必要性 (10) 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影响因素 (10) 第二节规划修改必要性 (10) 第四章规划控制指标修改 (12) 第一节总量指标 (12) 第二节增量指标 (12) 第三节弹性目标 (13) 第四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13) 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 (14) 第一节农用地 (14) 第二节建设用地 (15) 第三节其他土地 (16) 第六章土地利用规模与布局调整方案 (17) 第一节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调整方案 (17) 第二节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案 (18) 第七章其他修改 (19)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19) 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19) 第三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压覆矿产查询 (19) 第四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20) 第八章规划修改方案的衔接与协调 (21) 第一节与规委会实施评估报告审查意见的衔接 (21) 第二节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 (21) 第三节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21) 第四节与易地扶贫规划的协调 (22) 第五节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协调 (22) 第六节与生态保护规划的协调 (22)

第七节与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衔接 (22) 第八节与行政区划调整的协调 (22) 第九节公众参与机制的落实 (22) 第九章规划修改方案风险评估 (24) 第一节风险识别与评估 (24) 第二节风险管理 (25) 第十章规划修改方案基本评价 (27) 第一节规划修改重点内容的基本情况 (27) 第二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27) 第三节规划修改方案的保障措施 (28) 第十一章规划框架及内容修改情况说明 (29) 第十二章规划修改成果说明 (31) 第一节文字成果 (31) 第二节图件成果 (31) 第三节数据库成果 (31) 附表 附表1XX县规划基数转换确认表 附表2玉溪镇2006-2020年地类调整平衡表 附表3玉溪镇调入区域规划调整前后对比表 附表4玉溪镇调出区域规划调整前后对比表 附表5玉溪镇主要规划控制指标修改前后对比表 附表6玉溪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附表7玉溪镇土地用途分区修改情况表 附表8玉溪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修改情况表附图 1、玉溪镇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示意图 2、玉溪镇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示意图 3、玉溪镇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图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2016.12 一、填空题 1、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2、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规划强调自上而下、因地制宜,逐级控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3、耕地利用单元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耕地利用单元自身要素、田间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二是耕地利用单元内的规划设计。 4、山区土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有修梯田、修地坝水坝。 5、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说明,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具有一定的折衷性 ;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 5、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 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8、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上能够饲养的家畜头数,称为载畜量。要 使其合理,必须将放牧强度控制在草地可承受的范围内。 9、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及种稻改良。 10、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植物生产功能、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土地的生态功能。 11、气温的日变化对植物有机质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12、按照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质地类别分为砂土类、壤土类和黏土类。 13、土地类型的形成,不但受大区域的水热条件的影响,还受地方性 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 14、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15、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应优先安排农用地。 16、土壤是指能够支持植物生长的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 17、地表面或其他植被表面,不时地有辐射能收入,也有辐射能支出,这些表面上的辐射能的收支差值,叫做辐射差额或辐射平衡。 18、我国植被、土壤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遵循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根据社会所有生产部门的用地需求和土地自身的特性,经过土地适宜性评价,合理统筹协调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 20、耕地的规划要考虑“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 21、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包括:政策性、整体性、兼容性、折中性、动态性。 22、植物的需水量,系指植物蒸腾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即农田总蒸发量。 23、土壤肥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土壤中养分的丰缺程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结构性的好坏。 24、规划经由批准后,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该级土地管理部门为规划实施主管部门。 25、山地与丘陵的区别在于相对高度的大小,一般相对高差大于500米者为山

丰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北京市丰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丰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丰台区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第1条指导思想 2 第2条规划原则 2 第3条规划依据 2 第4条规划期限 3 第5条规划范围 4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5 第一节区域概况 5 第6条区位与自然概况 5 第7条社会经济概况 6 第二节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6 第8条主要指标实施情况 6 第9条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8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 8 第10条土地利用现状 8 第11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9 第四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土地利用形势 9 第12条丰台区的功能定位 9 第13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 第14条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0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 12 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12 第15条统筹区域与城乡土地利用战略 12 第16条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战略 12 第17条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战略 13 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 13 第18条土地利用总体目标 13 第19条土地利用具体目标和主要调控指标 14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5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方向 15 第20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 15 第21条土地利用布局调整方向 15 第二节农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16 第22条农用地结构调整 16 第23条农用地布局优化 16 第三节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17 第24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7 第25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18

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 20 第26条基本农田保护区 20 第27条一般农地区 21 第28条城镇建设用地区 22 第29条村镇建设用地区 23 第30条独立工矿区 23 第31条风景旅游用地区 24 第32条林业用地区 25 第33条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25 第34条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复区) 26 第35条中心城绿化隔离地区(复区) 26 第六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28 第一节耕地保护 28 第36条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28 第37条落实耕地补充义务 28 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 29 第38条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29 第39条基本农田布局调整 29 第七章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空间管制 31 第一节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31 第40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1 第41条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31 第42条科学安排城镇工矿发展用地 32 第43条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 33 第44条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33 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4 第45条空间管制边界划定 34 第46条允许建设区 34 第47条有条件建设区 35 第48条限制建设区 35 第49条禁止建设区 36 第八章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37 第50条开展永定河流域环境整治 37 第51条加强河西地区土地生态保护 38 第52条加强河东地区绿化建设 38 第53条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 第九章土地综合整治 40 第54条基本原则 40 第55条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40 第56条农用地整理 41 第57条农村居民点整理 41 第58条土地复垦 42 第59条土地开发 42 第十章乡镇土地规划控制 43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3 总则 3.1 空间参照系统 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 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分带。 3.2 图件比例尺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1997-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编制和实施北京市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配置本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首都的发展建设,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需要,以及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要求,大力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保障了首都的发展建设和人民生活及各项生产的用地需要。但是,由于我市人多地少、特别是人均耕地较少、后备土地资源匮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为此,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士她利用的方针政策,以《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北京市生态建设规划》及有关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按照中央提出的对土地资源实行严而又严的保护与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科学地编制《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全市各项土地利用活动。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走节约用地和内涵挖潜的路子,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坚持占用耕地和开发整理复垦耕地相平衡。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大兴区安定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大兴区安定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大兴区安定镇人民政府 二零一一年八月

前言 安定镇位于大兴区东南部,北距北京城区30公里,西到大兴新城18公里,东距河北廊坊市区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资源充足。京台高速公路、京沪铁路穿过境内,四通八达的地方公路分别与京开高速、104国道和京津塘高速公路连通。 近年来,安定镇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原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安定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即将到期,亟需进行修编。依据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对本轮规划工作及成果的要求,开展《大兴区安定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工作。本规划将《大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分解给安定镇的各项用地指标落实到具体地块,并对安定镇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优化,为安定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土地资源保障。 本规划是指导规划期内安定镇土地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镇、村发展建设,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

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以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促进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科学指导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等土地利用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二、规划原则 妥善处理保障建设用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实现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利用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障生态建设用地规模,严格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为未来发展留有弹性;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管理办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国土资源部 ?【发文字号】国土资源部部令第72号 ?【颁布时间】 -5-8 ( 5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经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和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严格保护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保护土地资源,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城乡建设、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实施、修改和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及其相关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五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级。 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原则。 第七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基础调查、土地调查成果资料收集、重大问题研究等前期工作。 第八条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现状,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规划、国家发展战略为基础,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包括: (一)规划背景; (二)土地利用现状与评价; (三)指导思想和原则; (四)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首先涉及土地利用类别划分及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目前我国采用统一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获取是一项复杂庞大且 重要的工作,需要集技术、专业人才、物力的配合进行全面调查。 2.1.1土地利用分类 1984年9月,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对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作了比较详尽的分类。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 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将全国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为全国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供了分类依据。为进一步摸清城镇土地的状况,原国家土地 管理局于1989年实施,又于1993年6月修改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将城镇土 地划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城镇土地的分类是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中“城镇”的进一步划分,从而形成一套我国土地利用的分类体系。这套分类体 系为完成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土地管理部门掌握各类土地的面积、土地利用状况提供了依据。但是,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分类和城镇土地分类标准自成体系和交叉重叠的 现象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要求,根据《土地管理法》 的要求,结合我国基本国情,2001年8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试行《土地分类》 的通知,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采用新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办法,原来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城镇土地分类同时废止。新的土地分类体系采用三 级分类方法:一级类设3个,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二级类设15个,三级类设71个fail。为适应新的形式与全省乃至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仙桃市土地利用分类采用三级分类。见表1(三级地类略)。 2.2.1土地利用现状总体结构 2002年仙桃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表明:全市土地总面积为251983.27 公顷,其中农用地187625.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47%,建设用地29119.3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55%,未利用地35238.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3.98%。 2.2.2农用地结构 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占农用地面积的71.77%,园地、林地面积都比较小, 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1.33%和2.36%,其他农用地占24.54%,牧草地面积仅有11.59公顷。 1)耕地 耕地面积134649.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44%,分布在各乡镇。耕地 中灌溉水田面积最大为70995.2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2.73%;其次是早田, 面积为56690.64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2.10%;菜地面积为6834.10公顷, 占耕地总面积的5.08%;望天田和水浇地面积极少,分别为28.91公顷和100.08 公顷,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02%和0.07% o 2)园地 园地面积为2487.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9%,主要分布在陈场、三 伏潭、沙湖和西流河等镇。其中果园2274.98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91.46%; 其它果园面积为201.49公顷,占园地面积的8.10%;桑园面积仅为10.97公顷, 占园地面积的0.44% o 3)林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朝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年) 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及成效......................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方针........................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五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加强耕地保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六章保障科学发展和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统筹城乡建设用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节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构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大力加强土地生态整治....................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中心城区控制围、发展格局及规模..........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中心城区边界划定及空间管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九章土地利用分区与调控...............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市开发边界和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标准 2016年6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数据内容 (2) 4定位基础 (2) 5数据质量与制图规定 (2) 5.1数据要求 (2) 5.2图示符号 (5) 6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6) 6.1成果数据提交内容和格式 (6) 6.2成果数据存储方式 (6) 附录A 控制线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B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C1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8) 附录C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9 附录D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1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市(县城)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与数据交换。 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4)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08) (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10)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CJJ/T 199-2014) (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 (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13)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1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5)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 (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 (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稿) (20) 《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数据库规定》(2015) (21) 《关于统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问题的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