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概述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概述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概述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迄今为止,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较为权威的定义来自建设部1998年颁布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将城市基础设施定义为“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其中,“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供应、给水排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环境保护、防灾安全等工程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城市基础设施包含设施、产品(服务)和产业三种形态。设施一般指城市基础设施自身的物质形态,既不是产品,也不是产业。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又称城市工程规划,一般包括如下具体内容:(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城市给排水规划(3)城市能源供应系统规划(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5)城市绿化系统规划(6)城市通信工程规划(7)城市防灾工程规划(8)除上述几种专业规划外,还包括各种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下图是与人体生理系统相比,来说明城市基础设施对

表1 城市基础设施与人体生理系统的类比

资料来源:郭功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7.

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方式、车辆数、线路网、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用地等,并应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高峰客流的需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提

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城市交通需要考虑的要素有城镇布局与交通走廊、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网络、有效连接各类服务区、轨道交通布置、交通枢纽和换乘中心、合理规划公共停车场,多层立体车库、人行交通以及城市交通环保。

面临国民经济的增长、城镇人口的增长和机动车拥有量的增长,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目前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重要环节。从2000年开始,国家公安部、建设部就推出城市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2 城市给排水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主要对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给水范围和规模、给水水质和水压、水源、给水系统、水厂和输配水作出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主要对城市排水规划范围和排水体制、排水量和规模、排水系统布局、排水泵站、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与利用等方面作出规定。

城市给排水系统是城市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 是区域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既要满足城市高质量、可靠供水的需要, 又要根据区域水资源的现有条件, 对城市的发展提出调整和制约的要求。

3 城市能源供应系统规划

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的生产、输配和供应设施;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和暖气的生产输配和供应设施等。

3.1 城市电力规划

编制城市电力总体规划内容包括:预测市域和市区(或市中心区)规划用电负荷;确保电力平衡;确定城市供电电源种类和布局;确定城网供电电压等级和层次;确定城网中的主网布局及其变电所容量、数量;确定35KV及以上高压送配电线路走向及其防护范围;提出城市规划区内的重大电力设施近期建设项目及进度安排。

城市电力规划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地区动力资源分布、储量、开采程度资料;城市电源、电网资料;城市用电负荷资料;其它资料,包括:城市水文、地质、气象、自然地理资料和城市地形图,总体规划图及城市分区土地利用图等。

3.2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应从分析现状开始,研究目前城市的气源种类和可能取得的气源途径,以及现有燃气设施存在的问题,根据近远期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合理的参数指标,预测燃气负荷,选择合适的气源和相应的供应方式,按照城市用地布局情况布置各项设施和管网。

城市燃气工程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预测城市燃气负荷;选择气源,确定气源结构和供气规模;确定气源厂、储配站、储灌站等主要工程设施的规模、数量、用地及位置;确定输配系统供气方式,管线压力级制,调峰方式;布置城市燃气管网系统(区域调压站的设置,

主干管系统布局)。

3.3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的内容包括:预测城市热负荷;选择供热热源和供热方式;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布局及相应的供热范围;布置城市供热工程的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3.4 作用与意义

城市能源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问题。城市能源结构具有时代特征,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要素。城市能源的合理规划与优化配置是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与能源短缺矛盾,协调城市化进程与能源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

4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中应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式,给出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及数量,并给出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原则、类型、标准、数量、布局和用地范围。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置必须从整体上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功能,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分类处置。

城市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和精神享受的同时, 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中国作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环境问题首先在城市中显示出来,同时也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我国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使城市的发展潜力日益减小,城市环境规划显得格外重要。

5 城市绿化系统规划

城市绿化系统指的是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具体内容如下:调查与分析评价城市绿化现状、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研究确定城市绿化系统的发展目标与主要指标;参与综合研究城市的布局结构,确定城市绿化系统的用地布局;确定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指G1、G2、G3)的位置、范围、性质及主要功能;划定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城郊绿地(指“生态景观控制区”G5);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提出实施管理建议。

城市绿化系统可以改善气候,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减少地表径流,减缓暴雨积水,涵养水源,蓄水防洪、防灾功能;显著改善城市景观,城市节能。通过攀缘绿化,屋顶绿化和庭荫栽植等,冬季挡风、夏季庇荫,城市绿化可以减少城市热辐射,降低采暖和制冷的能耗。

6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内容是结合城市通信实况和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内城市通信的发展目标,预测通信需求;合理确定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通信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类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制定通信设施综合利用对策与措施,以及通信设施的保护措施。

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工作的主体程序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至确定城市通信系统规划目标,后阶段又分成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三部分主体程序。

7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为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地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科学布局各项防灾设施;充分考虑防灾设施与城市常用设施的有初结合,制定防灾设施的统筹建设、综合利用、防护管理等对策与措施。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对城市主要致灾因素进行识别,开展灾害风险基本评估、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防灾安全利用的布局方案和对策措施(土地利用防灾规划)、

分析居民区灾害风险以及减灾方案和对策措施(居民区防灾规划)、研究城市救灾避灾场地、场所、设施的需求以及布局方案和建设要求(避灾场地场所规划)、制定城市应急救灾避灾保障设施系统建设方案并提出技术要求(应急保障设施系统规划)、提出专项防灾规划编制指引原则。

编制和实施综合防灾规划是保障城市安全和提高城市综合抗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该规划的落实,实现城市抗灾基本防御目标,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细化。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侵占了大量的农田、水面、绿地和森林,大量的垃圾、废水、污水和废气等造成各种病毒滋生、大气和水体污染、土质酸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最终导致城市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受到严重破坏,城市防灾形势十分严峻。只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系,才能将防灾专业的研究成果与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克服目前城市防灾能力脆弱的局面,全面提高城市的安全性。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地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能够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能够使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快速。 标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基础。随着城市规模大增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本文将重点探讨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一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巨大的财政资金压力 在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由国家负责的,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资金额数量大,一般的社会企业不会加入,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长,很难在短时间内运营,所以资金的回笼比较晚,资金的效益成本不容易分摊,这些都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2、艰难的日常维护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发展中充当的是生命线的角色,如果基础设施发生瘫痪,必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基础设施建成之后,必须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日常围护和管理中也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进行修补和完善,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是少之又少,根本不能满足资金的支出要求,所以导致许多地方基础设施不修不补,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3、缺乏深度的项目前期准备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首先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提出项目的建议书,编制可行的研究报告,进行设计,编制项目的概算,向有关单位申请审批等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的投资项目往往没有做深入的前期准备,导致有时工程已经竣工了,项目的前期准备还没有完成,项目的资金概算已经失去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实际意义,所以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盲目上马,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此外,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投资计划超过财政负担、没有建立良性的资金“借用管还”机制、征地和拆迁行为不规范、“代建制”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存在很多不足、对代建项目的各方主体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政府有必要加强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 二加强我国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措施 1、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资金难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加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来。其次,可以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各相关单位的力量。还可以结合土地的收储和代建项目,做大强融资平台。 2、解决拆迁制约因素

城市规划结课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现代城市规划概述 学院(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专业109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目录 (1) 1 摘要 (2) 1.关键词 (2) 2正文 (2) 参考文献 (6)

摘要 城市发展不仅要顾及经济利益,而且更要注意环境的保护。本文针对城市发展的历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总体的论述,寻求城市发展的最优化。 关键词:经济效益,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遗址保护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城市规划是关于一个城市较长时期内的战略性发展指导,其任务一是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和城市的发展规模;二是综合部署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用地,对工业、交通、住宅、商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布局。 既然有了城市,那么我们就需要它很好的为人民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城市规划具有多功能性。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他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 1981年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通过的《华沙宣言》确立了建筑—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并以此来使人们关注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密切的相互关系,把建设和发展与社会整体统一起来考虑。《华沙宣言》强调一切的发展和建设都应考虑人的发展,“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共同目标,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这种需求包括了生理的,智能的,精神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既是同等重要的,又是必须同时得到满足的。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将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从此可持续发展风靡全球。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逐渐完善发展下来是为了人们服务的,“以人为本”是主旨。城市规划可以协调城市各领域部门共同发展,例如经济,商业,文化,娱乐,会所共同

00292-7第六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复习过程

第六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1.[识记]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是什么? 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 2.[识记]城市基础设施的类型有哪些? 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下列种类: (1)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暖气等; (2)供、排水设施,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 (3)交通设施,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两部分。对外交通没施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对内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轮渡和交通安全设备等; (4)邮电通信设施,包括邮政、电报、市内电话、长途电话、移动电话、无线电寻呼、互联网、电视和广播等; (5)环保设施,包括绿化、园林、垃圾收集和处理、环境卫生、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等; (6)防灾设施,包括消防、防汛,抗震、防台风、防风沙、防雪、防地面沉降和防空等。 3.[简单应用]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有哪些?[201104简答] 城市基础设施有下列基本作用: 一、城市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1、首先,基础设施为各单位提供能源; 2、其次,基础设施为各单位提供水资源; 3、再次,基础设施为各单位提供交通运输条件; 4、最后,基础设施为各单位提供通信条件等。 二、城市基础设施是市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1、城市基础设施是市民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 2、城市基础设施又为市民提高生活水平创造了条件。 三、城市基础设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环境。 1、环境污染增加生产的成本,损害市民的健康。 2、城市的环保设施等是环境污染的屏障、生产和生活的卫士。 四、城市基础设施避免和减轻各种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危害。 1、城市的各种防灾设施在抵御和减少各种灾害给城市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损失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如果没有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就会下降。 五、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新建或扩大一个城市,总是基础设施先行,基础设施是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发挥作用的前提。 2、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3、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容量大,现代化程度高,预示着它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综合应用]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是什么?[参考样卷单选、201107单选] 一、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生产性 1、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生产性,这一性质决定了城市基础没施必须有偿使用。 2、城市基础设施之所以具有生产性,首先是因为它的建设和运营本身是一个生产过程,既有物化劳动即资产的投入,又有活劳动即人力的投入。 二、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 1、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的含义之一,即是指每家企业的生产、每户居民的生活都离不开基础设施,又称之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性是城市基础设施具有服务性的出发点。 2、城市基础设施所具有的公共性和服务性,决定了它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3、城市基础设施所具有的公益性,导致基础设施中的大部分由隶属于政府的部门和单位提供,而小部分由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或私营经济单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受到市政府比较严格的管制。 4、城市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决定了基础设施领域的企业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主要以赢利为目标,而只能以微利、保本或亏损但有利于社会效益为目标。 5、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部门和单位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必须兼顾经济效益。 三、城市基础设施具有承载性 1、城市基础设施具有承载性,指的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是为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而城市基础设施又是由物资设备及其服务所构成的,因此,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的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之间存在比例关系。 2、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性,既要考虑生产和生活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量,也要考虑基础设施的负荷能力。 四、城市基础没施具有自然垄断性 1、城市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性,指的是由于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和规模经济效益,在基础设施的每个领域,城市政府只允许少数几家企业进入,开展必要的竞争。 2、必须强化市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部门和单位的管制。 五、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超前性 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超前性,从建设的时间上看,指的是根据“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基础设施比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提前进行建设,从而使基础设施与生产设施或生活设施同时交付使用;从建设的空间上看,指的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留有余地,以适应今后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的发展。 六、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系统性 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系统性,指的是它们的各部门以及一个部门内部各方面,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时,相互之间存在着依存性,必须相互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能。 5.[领会]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方式有哪些?[201104单选、201104多选、201107简答]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它的部门和单位不能像一般的企业那样,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只能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在此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虽然它们有生产性,受投入产出的经济规律制约,但其中多数的部门和单位通过市场与财政的复合补偿,来实现投入产出的资金循环。这种区别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方式以及经营与管理,具有下列不同于一般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特点: 一、根据城市基础设施部门和单位在公益性与市场化程度上的区别,实行不同类型的供给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1、少数完全靠市场补偿实现投入产出循环的部门和单位,如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的出租汽车单位,实行与一般企业一样的企业化经营管理。 2、少数完全靠财政补偿实现投入产出循环的部门和单位,如路灯养护部门,实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概况及发展策略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概况及发展策略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概况及发展策略 城市基础设施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燃气、集中供热,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以及园林、绿化等方面。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体现一个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基础设施建设在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能源、基础原材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任务仍然艰巨。 一、近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 我国政府重视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不管加大投资力度,有利的促进了市政公用及设施的发展。据统计2000-2009年全国城市公用市政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从1891亿元,增加到9039亿元,十年间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平均为5.86%,近年来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成就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得到了较好贯彻。但总体而言,投资总量仍然偏少。他介绍说,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最好占固定资产投资10% 15%的比例,占GDP 国内生产总值的3% 5%。但是,1994年2006年,我国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比重为6%,最高为8%;占GDP的比重平均为2.6%,最高为3.8%,均未达到合理水平。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跟不上,城市很多应有的好功能无法得以充分体现,城市交通拥堵、内涝等情况比较明显。各地已经意识到,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必须重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十二五”期间,从国家和各地的“十二五”规划看,今后5年,仍然是市政公用事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无论是调整经济结构,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都会促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宏观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传递的强烈信号、各地普遍没有偿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都让人们可以看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孕育无限商机。 二、“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规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规划内容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总额预计在7万亿元左右。继续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污水垃圾处理效率,力争到2015年,36个大中城市的管网覆盖率达到100%,设市城市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区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平均达到85%;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3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加大对市政设施建设和服务的指导监管,全面提高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镇人居生态环境改善,力争到2015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全国铁路、公路、机场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在“十二五”期间也将继续加大。国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读书笔记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内容摘要 本书以时间为轨迹,全面地阐述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脉络,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发展、成熟和演变的过程;同时,对于现代西方不同类型的城市规划体系和类型做了完整的介绍和评论;分析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认识城市规划本质和定位方面的提升和发展轨迹;总结并评述了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运用,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实践和实施成效的评价方面的重要启示。 第二部分核心内容 第一章为引论,主要阐述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未来的不确定性,并讲述可Friend(2001)所提出的规划过程中解决不确定性的战略方法,同时,分析了“程序规划理论”和“实体规划理论”及“规划效能理论”的产生。 作者指出城乡规划的定义为:是一种在社会多元群体和成员之间为实现其追求社会、经济或环境效益所达成的共识和目标的框架,是一种可以在各种矛盾和利益之间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或和解的机制,是能够针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具有灵活性的政策行动程序及实施方案或建议。 第二章,论述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背景和过程。 政治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技术背景——工业革命;思想文化背景——启蒙运动;在这些社会背景下,城市呈现出人口增长急剧、环境卫生恶化、城市布局结构失调、土地开发使用失措、交通堵塞失控等一系列“城市病”,出于自己利益,统治阶级开始对城市进行改造和管理,城市规划就就进入到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阶段。其中,伦敦、巴黎、纽约、华盛顿的几次改建和英国公园运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建设与城市美化运动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社区建设、公司城的建设等尤具代表性。 伴随着对城市时间和深入思考,产生了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潮。解决城市问题有两种取向——城市分散与城市集中。城市分散思想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为代表,城市集中思想以柯布西耶的理论为代表。主要人物及著作有以下几个:英国霍华德“田园城市”《明天:走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西班牙工程师索利亚玛塔“带形城市”;法国建筑师加尼埃“工业城市”《工业城市》;西谛的城市形态学说《建筑艺术》;格迪斯的区域规划理论《进化中的城市》;法国建筑师亨纳德的城市改建思想。 第三章讲了现代西方主要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历史演进。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功能主义规划思想,以《雅典宪章》和柯布西耶1950年为印度昌迪加尔做的城市规划方案为代表;城市分散主义,以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为代表;城市集中主义,以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和“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的城市规划方案为代表;美籍建筑师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其著作为《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对空间理论的批判;系统规划理论;过程规划理论;区域规划理论;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 20世纪70年代:以《马丘比丘宪章》为代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开始转变,体现在城市环境保护的新内容、人文关怀的城市规划倾向、对大规模城市改造的反思和城市复兴思想。此时,主要理论流派有(1)系统规划理论及其应用(2)理性过程规划理论及其应用(3)关于城市规划实施成效的评估和解释。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第8章城市基础设施管理8.1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2、城市基础设施的范畴 (1)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的生产、输配和供应设施;燃气和暖气的生产、输配和供应设施等;(2)供、排水设施。包括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设施;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系统;污水、废水和雨水的接纳、输送、净化及排放系统;中水供应系统等; (3)交通设施。包括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和内部交通设施两部分; (4)邮电通信设施。包括邮政设施、电信设施、电视和广播等; (5)环保设施。包括绿化、园林、垃圾收集和处理、环境卫生、环境监测和治理环境污染等;(6)防灾设施。包括城市防洪设施、公共消防设施、防地震设施、防止地面沉降设施、人民防空设施以及防风、防潮设施等。 3、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1)城市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 的空间,其开发利用形式主要为地下铁道、人行通道、地下商业街、城市共同沟、各 种地下库房和人防设施等。

通常将地下空间竖向层次划分为:地下30m以上浅层,地下30—100m中层和地下 100m以下深层三个层次。 不同层次的地下空间有不同的用途:浅层 设置共同沟敷设地下管网;中层修建地下 街、停车场等;深层建地铁等。 一个城市的可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量一般是城市总面积乘以开发深度的百分之 四十。 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发 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 率,对于扩大城市生存发展空间也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在 国内外已经形成了共识——21世纪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 (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效益 ①有利于节约土地,促进城市土地的高效 利用。 ②有利于改善环境,促进城市的美化。 ③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④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能源。 ⑤保持良好的气候条件。

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1城市规划原理(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李 明 (博士、副教授) 2009~2010第2学期 2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内涵解析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作用 ·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规划学科知识结构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与方向(注重公众参与,例) ·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3 1 什么是城市规划? ·不同国家由于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同,对于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理解也各有差异 ·城市规划在不同国家及其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同 4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中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1)定义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特点 界定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3)局限: 仅明确出城市规划是“做什么”,缺乏对城市规划性质的解析。

5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 (1)定义 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涉及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2)特点 从方法论和规划的目的与作用的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了定义,揭示出城市规划的主要属性,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核心目的。 6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1)定义 为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共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作的安排。 是为塑造和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一项政府职能,或一门专业技术,或者是这三者的融合。 7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2)特点 A.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内容集中在物质环境方面; B.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目标; C. 通过对社会活动、政府职能和专门技术的明确,揭示出城市规划属性及其在社会领域的地位。 8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引导 城市规划更偏向于文科,需要对认识论和方法论有较高的把握,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多个知识领域方法的能力,这与理科的深厚理论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显著不同。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城市的复杂性,缺少相关体验难以深入理解抽象问题;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能激发学习热情。将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9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续) ·注重联系社会发展动态和前沿热点 城市规划涉及的因素太广,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人文、政治等,城市规划需要动态应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使之与城市发展趋势相吻合。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成功的城市规划师需要较长时期的认识过程和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哲学、方法论的自觉锻炼。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第8章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8.1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1.1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和 范畴 1、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 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 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 城市基础设施包含设施、产品(服务)和 产业三种形态。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 件。 3 城市公用事业一一自来水、电力、煤气、公共交通、通讯 —市政 工程设施一一道路、桥梁、隧道和下水道等 城市基础设施 (生产性基础设施) - 城市事业设施 公共的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 — V (非生产性基础设施) 2、 城市基础设施的范畴 城市公共设施

(1)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的生产、输配和供应设施;燃气和暖气的生产、输配和供应设施等; (2)供、排水设施。包括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设施;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系统;污水、废水和雨水的接纳、输送、净化及排放系统;中水供应系统等; (3)交通设施。包括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和内部交通设施两部分; (4)邮电通信设施。包括邮政设施、电信设施、电视和广播等; (5)环保设施。包括绿化、园林、垃圾收集和处理、环境卫生、环境监测和治理环境污染等; (6)防灾设施。包括城市防洪设施、公共消防设施、防地震设施、防止地面沉降设施、人民防空设施以及防风、防潮设施等。 3、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1)城市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的空间,其开发利用形式主要为地下铁道、人行通道、地下商业街、城市共同沟、各种地下库房和人防设施等。 通常将地下空间竖向层次划分为:地下30 m以上浅层,地下30—100m中层和地下100m以下深层三个层次。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继而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论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张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后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而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术、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 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因此,我国景观的生态建设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 就可操作性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现代景观环境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要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概念

上要强调整体设计观,这样的现代景观环境才不至于成为东拼西凑的杂乱无章之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局限在当前的规划,服务于当代的人类,而且应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维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1.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1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虼搴透鸢洞甯挥形幕?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

浅谈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措施

浅谈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措施 文章首先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简要介绍,并在分析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以此来更好地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标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被城建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效果,首要任务就是提高该项工作的管理水平。但是,由于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导致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城建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科学、完善的措施,将现有问题有效解决,以此来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1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1.1 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 所谓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城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和工程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其中,社会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文化教育、金融保险、行政管理、医疗卫生等;工程性基础设施则包括给排水系统、环境系统、能源系统和交通系统等。通常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1.2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 目前,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特性和效益特性。其中,基本特性又可細分为基础性和自然垄断性。而主要介绍的应该是基础设施的效益特性,基础设施的效益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隶属于政府部门,所以工作的性质比较倾向于社会性,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是长期效益重于短期效益,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项工作的效益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显现出来,因此,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注重长期性。 1.3 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 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而言,基础设施不仅是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和保障,而且也是城市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目标的主要途径。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是极为注重工业化的国家,而工业化的基础条件就是具备可靠、充足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城市作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象征,不仅是社会发展中各个要素的聚集体,而且也是区域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的充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 《雅典宪章》(1933年) 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主题“功能城市”—发表《雅典宪章》—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的反映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 核心内容是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 。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1977年在秘鲁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所签署的文件。认为《雅典宪章》的一些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A、《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B、《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C、《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 ——城市规划是一个巨系统,仅凭感性认识是不适宜的,要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科学地预测城市的未来发展,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城市规划理 论涉及内容 功能理论——城市形态和结构 决策理论——系统分析(自然、经济社会、历史)方法论、科学决策 规范理论——规划价值目标及和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城市的集中发展——城市现象;大城市发展——世界城市 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世界城市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 世界城市指标: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地、商业部门的

城乡规划概论论文

城乡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浅析城乡规划及其发展前景 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 班级:20131032 学生姓名:许诗睿 学号:2013103225 摘要:城乡规划专业今年从建筑学内独立出来,由原来的城市规划更名为城乡规划,由原来的建筑学下的一级学科正式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这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城乡规划学要学习的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区域规划,市政工程等多项内容。因为适应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国情,所以是一门具有活力且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 关键字:城市城乡规划 基本概念 《在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制定好城市规划,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所称的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乡规划是城市政府关于城市发展目标的决策,因此尽管各国由于社会经济体制、城市发展水平、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经验的不同,城市规划的工作步骤、阶段划分与编制方法也就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按照由抽象到具体,从战略到战术的层次决策原则进行。一般都将城乡规划工作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是制定后一阶段详细规划的依据。后一阶段的规划对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制定方案,也可以反馈到对前一阶段工作的调整及补充。 我国《城乡规划法》也规定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在正式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规划纲要,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目标、方向和内容提出原则性的意见,作为总体规划的依据。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的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详细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种类型。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为一体管理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为一体管理分析 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为一体化的管理是一项具有思维性、整合性、综合性、全面性的重要工作。要制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为一体的管理措施,就必须要按照现在科技化建设的大方向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现在,憧憬好未来。近年我们的城市基础建设管理有了很大进步,这样并不够,我国还需把城市基础设施更好的融为一体。 标签: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开拓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中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基础设施维护的问题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管理的推进,相应的也带来着大量的问题。我国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中,由于基础设施在建设完成后却缺少相应的维护,导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上存在着漏洞,没有加强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良好维护管理,造成大量的经济上的损失,无法将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融为一体,影响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进程。 1.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资金管理的问题 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资金都是来自于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而这些贷款最后都是要省财政以及市财政直接对国家发展银行的进行扣款和偿债的,对于财政来说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导致这个风险出现的原因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资金来源渠道太过单一,造成资金管理存在风险问题,影响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管理的进程。 1.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出现的项目管理问题 对于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力度不够,导致现在的费力建设放松了管理、投入较多而得到的却少之又少等现象;由于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没有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如有些项目在审批程序中,就开始施工,还有些工程在基础建设前没有做好前期的空间布局,就一边实施一边策划方案,还有些项目在建设前只有个笼统的想象,并没有用现代的科学来论证该项目是否科学,就开始实施。现有的思路等等诸多的项目管理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造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步伐缓慢。 2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管理措施 2.1加强现代城市化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 在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方面,考虑到存在的管理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实施细则1

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的 实施细则 根据国务院《城市照明管理规定》、《陕西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和《陕西省城镇绿化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县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凡我县城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工程建设,需在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进行登记备案。 第二条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的绿地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和省市规定的用地指标。县城规划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配套的绿化工程应该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三条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配套的亮化、绿化、市政工程设计图纸需经县公用事业管理局审查后方能进行建设,建设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设计方案。 第四条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配套的绿化、亮化、市政工程实施过程中,县公用事业管理局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行业标准、规范,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中,对每道工序的施工情况进检查及确认,无公用局现场监管人员的签字不得进行下一步工序的施工。 第五条(一)亮化、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同步拍摄施工档案资料,每个环节需做到真实有效,在拍摄过程

中要有工程监理人员及县公用事业管理局监督人员在场,并选好参照物。所有档案资料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地下及地上位置、施工工艺,并现场签写验收资料,装入工程竣工资料中,规范入册。 (二)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按设计标准和景观要求进行地形地貌设置,种植土的处理、苗木规格以及树穴开挖等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工程竣工资料按标准编撰后,交一份到县公用事业管理局进行归档备案。 第六条(一)凡我县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配套的工程经验收完毕后,路灯工程自验收使用开始,地下部分保修期为五年,所有电器材料保修期为二年; (二)绿化工程包栽成活养护期为二年,质量验收符合下列规定: 1、地形地貌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2、乔、灌木的成活率应达到95%以上,珍贵树种和孤植树木应保证成活; 3、花卉种植应无杂草、无枯黄,各种花卉生长茂盛,种植成活率达到95%以上; 4、草坪、绿地整洁、表面平整,无杂草、无枯黄,覆盖率应达到95%; 5、种植的植物材料规格符合设计要求,修建整齐美观。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 课 程 论 文 2013 级土木工程学院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成绩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摘要】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实践。本文简单介绍了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定义、特点和功能,以及基于北京区位条件下的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的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了其应用的情况及价值,最后对部分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字】 地理信息系统北京智慧城市城市规划三维地理信息 【Abstract】 Currently, the "smart city" building has become a new trend and a new practice of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finition, features and functions, based on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t Beijing location conditions Process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alyzes the situation and the value of its application last part of the question to summarize.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Beijing Smart City City planning Three-dimens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1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提出背景,意义,特点 目前,国家经济及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便利的同时,出现许多问题。与此同时,三维地信息技术出现了而且显示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优势,城市规划全过程中都可以体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该技术方便了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三维地理信息技术拥有工具箱的功能,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也具有数据库的意义。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中用xyz三个坐标轴定义目标对象,同二维技术的目标定义性质完全不相同。三维地理信息技术核心在于三维空间数据库建设,其具有三维空间分析的独有能力,真实的三维输出能力,而不是假三维,2.5维的处理方式,其系统建设工作和理论研究更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保康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规范建设行为,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区范围内实施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政公用建设项目),是指政府财政投资以及财政担保的国内外金融组织的贷款等方式兴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二章前期工作 第三条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保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实际需要,组织项目,及时报县计划、财政部门,并积极推进项目的前期工作。 第四条各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落实专人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审批、规划、资金渠道、土地计划等方面的问题。 第五条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或设计单位编制。 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立项前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意见。 重点工程项目和技术复杂工程项目,要做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对确有必要的项目,还应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以达到最佳技术及经济效果。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按国家规定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工程勘察和施工图设计。 第三章基本建设程序 第七条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开工。 第八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相关行业的验收条件和 执行规定的验收程序。 第九条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向城建档案机构或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 第四章工程建设管理 第十条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做到程序管理到位、合同管理到位、计划管理到位、投资管理到位,并认真督促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及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批准的总投资和总工期,合理安排分年实施的内容和投资,搞好项目建设计划的编制和调整工作,保证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十二条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合理划分标段,严禁肢解工程;必须遵守国家、省有关建设工程总包、分包的管理规定,严禁违法分包、非法转包和挂靠。 第十三条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必须按规定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 位实行监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