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里的神秘武器

科幻小说里的神秘武器
科幻小说里的神秘武器

科幻小说里的神秘武器

科幻作家要全面设想人类的未来,就不能回避军事领域。读者和观众也喜欢看到未来的战争场面,所以,军事从来都是重点的科幻题材。事实上,如今出现在战场上的军事技术,几乎都没有逃过科幻作家的想象力。

坦克、飞机与潜艇:已经实现的幻想

十九世纪,科幻先驱已经闻到二十世纪“钢铁战争”的硝烟。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在《机器房子》里最早提出“坦克”的构想。不过它没有履带,更像是一只钢铁怪兽。1903年,英国作家威尔斯的小说《铁甲世界》提到了大型金属坦克,这已经是凭履带运行的坦克了。现实中,坦克于1916年首度出现在法国弗勒尔科索莱特战役中。为此,威尔斯甚至认真地打了一场专利权官司,声称他是坦克的发明者。

坦克之外,飞机的出现频率似乎更高。

在《征服者罗比尔》中,凡尔纳预言了空中轰炸和空战:工程师罗比尔驾驶自己发明的飞行器周游世界,并从飞机上扫射、炮轰,投下甘油炸药,驱散非洲土王的军队。后来,他还和死对头普吕当驾驶飞艇进行空中格斗。今天看来毫不稀奇的空战场面,第一次出现在科幻小说里却引起了震动。

威尔斯创作盛年之际恰逢战争阴云密布,所以他幻想了大量的战争武器。他在科幻小说《空战》中所预言的全面立体空战,一战时就变为现实。1936年,由威尔斯编剧的影片《未来事物形态》,第一次描写了“大规模空袭”。影片中,成群结队的轰炸机越过英吉利海峡去轰炸英国,这距离后来的“不列颠空战”只有2年时间。

晚清时期,中国的科幻先驱也看到了空战的前景。在《空中战争未来记》中,笔名为“笑”的作者甚至预言了空降兵。1917年7月,为了驱赶张勋的“辫子兵”,段琪瑞派飞机轰炸故宫,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使用空军作战,比它出现在中国科幻小说里只晚了10年。

1902年,被称为“日本科幻之父”的押川春浪创作了《海底舰队》。这篇小说不仅描写了潜艇战,也预言了两年后发生的日俄战争。后来的现实进程竟如此逼真,绝对令作者一鸣惊人。

光线武器:击落无人机

在威尔斯的名著《两个世界的战争》中,第一次出现了光线武器,那时距红宝石激光器的诞生还有60年。

上个世纪30年代,前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在《加林工程师的双曲面体》中

浅析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浅析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喜爱科幻小说的读者不难看出,在西方通俗文学的舞台上,此类小说一直经久不衰,饱受大众喜爱,并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阿瑟克拉克等优秀的科幻小说家,且越来越多的科幻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被更多的观众所熟知,在中国,科幻小说自新时期以来的蓬勃发展,既有老作家的努力,也有新作家的接力,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但与西方科幻小说对比,我国的科幻小说创作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也不具备一个科幻小说成长的良好温床,为了探索其中之原因,以为中国科幻小说谋求更好的未来为宗旨,本论文试图在阐述世界科幻小说的发展经过,分析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创作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科幻小说的前景与趋势。 关键字:科幻小说通俗文学科普化大众文学 引言 自小喜爱郑渊洁老师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丛书,其中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各式各样的新奇事物让人流连忘返,加上初识儒勒·凡尔纳大师的科幻作品,让科幻小说在我心中萌发种子,时至今日,对科幻小说的兴趣不减反增,自认为阅读了不少科幻文学作品,也不难发现,近些年来,像皮皮鲁和鲁西西那样耳熟能详的科幻小说已寥寥无几,在感叹外国科幻小说作家惊人的想象力与科学思想的同时,对现在中国科幻小说的惨淡现状,甚是惋惜。但作为科幻小说的一个门类的奇幻小说(如“我吃西红柿”的《星辰变》,出版发行成书且改编成网游)却借助网络发家,聚拢了相当高的人气,传统科学小说前景令人堪忧,于是想借此机会,研究一下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9月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的,我们在呼吁这一理论的同时,不能忘记科幻文学作品对社会风气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科幻小说也是科学发展的一种良好体现,科幻小说理所当然有它的科学预见性,就像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中所描绘的潜艇、电视、飞机都给后世的科学家很多的启发,这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科学的发展。它对社会的科学启蒙以及文明传播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理应成为通俗文学中的一枚旗帜被发扬光大,但是在中国,科幻小说界即便涌现出了如刘慈欣这种大红大紫的科幻小说家并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却没有像在西方文学界的地位,其发展程度甚至不及其他几个亚洲国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中国,作为科学发展的“翅膀”,科幻小说在中国的黯淡地位让科幻小说爱好者百思不得其解,是这种文学本身就存在着什么奇异的特性?抑或是我们的文化无法接受这种舶来品?面对目前中国科幻小说发展过程中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部编版七至九年级重点文学常识》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重点文学常识分册默写 七年级上册 1.《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国籍)作家、诗人__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荷叶·母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世说新语〉二则》选自《____________》,由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咏雪》出自《____________》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____________》篇。7.《朝花夕拾》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浙江绍兴人。其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再塑生命的人》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籍)作家。9.《论语》,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书”。 1

科幻小说写作指南

科幻小说写作指南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寓言●科幻●故事一般说来,寓言的体积还是比较小的。但是一些有广阔胸怀、志向远大的人,出于对广阔世界和远大未来的关心,为了方便时间不多而喜欢动脑筋的读者,却要设法把许多东西装进小小的寓言里面,收到一针见血的效果,这真是一种智能。(严文井《略谈寓言》《向狮子挑战的青蛙》第5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现实主义的小说或戏剧总是要求形象具有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但是,短小精悍的寓言不可能具体细致地去描写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相反,它要求形象一出现,就让读者了解它所扮演的角色。这就如京剧的脸谱,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刚正,白色表示奸诈,金色表示神怪,等等,都是固定了的,演员一上场,观众就可以从他的脸谱知道他的性格。(《寓言:哲理的诗篇》,顾建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不是每个人都渴望冒险,但科幻作家肯定是冒险家中出色的一群。能够走遍宇宙的每个角落,是他们共同的梦想。在科幻作家的笔下,探索未知世界从来就是永恒的主题。(《科幻小说:预言与真相》,郑军编着,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在科技文化严重缺席的当下中国,科普仍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如果人为地把科幻中的科普成分全面剔除,那就既会削减中国科幻的历史承袭感和使命感,也会减低它在读者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2002年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前言》,韩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科幻小说最大的意义不是要教给读者什幺理论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阿西莫夫(转引自《科幻世界》2004年第5期)写短篇科幻小说的十个步骤 1、从一个有价值的点子开始。这个点子最好是新奇的。至少是还有挖掘潜力的。 2、创造能够理想地使你的点子戏剧化的人物。让他们受磨难;让他们在受磨难的过程中走进情节。 3、定一个关于情节的规划,设计一个情节,使其能展现所有对于表现人物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所必须的场景。 4、忽略所有对于情节发展没有影响的东西--不必要的场景,漫不经心的对话,无关痛痒的人物。所有的都必须与情节发展有关。问一下自己:如果我去掉这些对情节有没有影响如果回答是“不”,那幺就去掉它。一个雕刻家在从一块石头上创作他的雕像的时候,他会从石头上去掉所有不属于雕像的部分。你也得这样,去掉所有不属于故事的部分。 5、荷马写《伊利亚得》一样,从事件的中间开始你的故事。这个时刻应该是你故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出现的时刻,而你的人物则正处于紧急关头。然后,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回头来说明。不过说明的东西是已经死去的材料,它最好跟情节的发展结合起来。

中国科幻小说的科学观建构和发展

中国科幻小说的科学观建构和发展 发表时间:2019-07-19T09:20:37.5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作者:李馥伊陈辰梁爽 [导读] 我国的科幻小说的构建从最初的舶来主义,到期刊杂志上人类的上古神话,浪漫主义文学到恐怖、冒险、奇幻、推理的奇幻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观构建开始对低龄儿童的启蒙阶段科普性认知。大学生好奇心驱动下,科幻小说的科学构建在逐步迈向更多领域探索幻想:科技、宇宙、社会、人类及虚构未知世界探索的求知欲望,透露出对未来科学发展的一种思考。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037) 摘要:我国的科幻小说的构建从最初的舶来主义,到期刊杂志上人类的上古神话,浪漫主义文学到恐怖、冒险、奇幻、推理的奇幻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观构建开始对低龄儿童的启蒙阶段科普性认知。大学生好奇心驱动下,科幻小说的科学构建在逐步迈向更多领域探索幻想:科技、宇宙、社会、人类及虚构未知世界探索的求知欲望,透露出对未来科学发展的一种思考。 关键词:探索;幻想;科技;社会;思考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fiction in our country ranges from the original theory of shipping to the ancient myth of human beings in periodicals and magazines,romanticism to the science of horror,adventure,fantasy and reasoning.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began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early children.Driven by the curiosity of college students,th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fiction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 more areas to explore fantasy: the desire to seek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universe,society,humans,and the fictional unknown world,revealing a reflection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Key words: exploring fantasy technology and thinking about society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中国科幻小说的构建,在故事情节的构建经历了翻译时期,反映社会现实的写实,受到我国上古文化鬼神之说的影响,我国的科幻小说主要源于浪漫文学和幻想主义。主要来源于人类与社会自然之间的矛盾,对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推理,对宇宙、自然生物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我国对科学的认知普及性比较小众,创作手法整体还比较单一。 通过对刘慈欣作品的分析,引出我国科幻小说构建有社会学、科学、星际战争、超能力等各种创新的创作手法,从而呼吁国家对科幻小说构建的关注,科学基础支持的普及,实现科幻小说构建的多元化和经济效益化。 1.2文献研究综述 中国科幻小说的构建及发展属于学术性论文,借助期刊中的整理归纳,更加快速有效,专业、全面、深入、系统,精炼明确,更具有逻辑层次。本文主要引用了孔庆东《中国科幻小说概说》,吴岩和方晓庆《中国早期科幻小说的科学观》等期刊杂志为主。通过对前人的智慧,归纳、整理、分析成文,增加写作信息量,将文献精髓借用,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和概括提炼文字的能力。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中国科幻小说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通过引用文中的构建手法。有理有据,概括出我国从科幻小说引入中国以来赋予的写作手法和特点。同时将科幻小说中的社会矛盾、自然科学、未知领域幻想等创作手法的提炼,从而剖析出中国科幻小说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第二章中国科幻小说科学观构建起源 中国的科幻小说起步比西方整晚了一个世纪,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发展起起落落。针对科幻小说的构建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科幻小说的构建就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有的人觉得科幻小说就是一种幻想,一种超脱欲望的心理补给。有人科幻小说的构建要基于科学理论为依据硬科学。目前对于科幻小说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认证,科幻小说的构建在我国大概经历了三个时期。 2.1上古文化启蒙 我国对科幻小说记载基本上是从清朝末年开始,但根据史书记载,我国科幻小说从古代鬼神之说起,就有了相关科幻小说痕迹。早期的科幻小说与其他小说不同,以幻想依靠神话在虚拟空间为叙事基础,参照西方的模式,研创出独具特色的科幻小说。以乌托邦系列和浪漫主义为学为基础,激发文学的想象力,成为我国早期科幻小说构建的内核。科幻小说寻找神话为原型,超脱现实,打通人们想摆脱束缚心灵的钥匙。 上古文化对科幻小说的影响主要从神话的想象中构建出来的。从盘古开天辟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再到民间故事《西游记》、《封神演义》也是中国科幻小说中极具鲜明特色的代表。例如《山海经》、《聊斋》……这些神话小说都包含了超越现实的幻想。 西方科幻小说来源于工业革命和希腊文明,我国的科幻小说其实和上古文化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我国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起源也比较早,医学、农学、造纸和印刷等我国的四大发明也对科幻小说构建培育肥沃的土壤。 《列子?汤问》中《偃师造人》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也被中国的科幻界公认为中国古代较早的“科幻小说”。主要构建以一个现代机器人为题材的科幻小说,在当时属于超前于时代,以当时的科学为基础幻想,看似神仙法术的色彩,与现代科幻小说中的飞碟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时代的局限,上古文化对科幻小说的构建处于初级,没有西方影响力那么深远。主要以叙事为主,是一些惯用词汇例如明珠、火球、神仙、天宫、傀儡等巫术。普遍存在人类的无意识中,一些古怪的想法,在上古时期停留在鬼怪妖神之间。 2.2舶来主义的翻译时期 我国引进科幻小说最初是知识份子的觉醒,为了改变国家命运,带着很强烈的政治色彩,在清朝末期,一批想打开国门,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份子想通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改变国家落后的经济,推崇对科学的向往和憧憬,从而实现救国愿望。但由于太多社会乌托邦憧憬,梁启超用文言文翻译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是中国第一个引进科幻小说的领军人物,后面鲁迅翻译了凡尔纳

迄今为止最好的科幻短篇小说

迄今为止最好的科幻短篇小说 移民美国的申请再一次被驳回,而且这事儿还让父亲知道了。 父亲是个老愤青,盲目的爱国者,从小教育我忠党、爱国,在他眼里我向往美国的想法,就是不折不扣的叛国。这也许是他的职业病,多年从事国家保密工作的父亲,需要这种极端的爱国素质。 “叛徒!”一回到家,就听到父亲刺耳的吼叫。 “我有选择国籍的权力!”我的声音中透着倔强。 “叛徒。”父亲的声音降低了几个分贝,但依然刺耳。 “我说中国有什么好?”我大声与父亲叫板,要知道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我就是要离开这个狗屁国家。房价高,社会福利差,贪官遍地抓,我就不知道这个国家有什么理由让你如此爱它?” “放屁,一派胡言,你知道什么?” “我怎么不知道?我什么都知道,你以为我还是小孩子吗?我已经二十六岁了,我有选择权!这个国家已经烂到根了,我就是要去美国!” “放屁!根本就没有美国!”父亲突然站了起来,但又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猛然坐下,整个人陷入一种沉思状。 “你说什么?”我没太听明白父亲的意思。 “我说,根——本——就——没——有——美——国!”父亲一字一顿地说道,吐字清晰。随即父亲深深地叹了口气,又缓慢地坐下,眉头紧锁,表情也变得凝重,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根中华牌香烟,点上,

放在嘴边深吸一口,几秒钟后烟雾弥漫了房间,熏得我咳嗽,整个世界只剩下客厅里电视机的声音。经历了这样一段时间的沉默后,父亲平静地说道:“是时候让你知道真相了。”父亲的声音缓和了许多,脸上也露出义正言辞般的神情。 “真相?”我糊涂了,但看父亲样子并没有开玩笑的意思,而且 父亲是党员,党员从不儿戏。我等待着父亲接下来的说词。 “你已经二十六岁了,有些事情是时候让你知道了。这个世界上 根本就没有美国这个国家,事实上不光美国,包括但不限于,日本、韩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所有你知道的这些国家都不存在。一切都是编造出来的!” 我没有做声,虽然我知道身为党员的父亲从不儿戏,但我也一时 间无法接受并相信父亲的这番言论,只是呆呆地看着他继续把话说完。 “我知道你无法一时间相信这个事实,当年你爷爷告诉我真相的 时候,我也如你现在的表情一样。”父亲深吸一口气,仿佛需要足够的勇气才能继续把下面的话说完,我就这么看着父亲,心跳都听得见。“是的,美国,不,是所有的中国以外的国家都是政府编造的谎言,目的是,激励起中国人的进取之心,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幻想竞争对手,中华民族才能实现真正的伟大复兴!” “可——可我有朋友真得去过美国啊,美国是存在的!” “傻孩子,那都是中国建造的。中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 造了美国还有其他国家!就是为了让全国人民都相信这是真的!”父亲说着,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科幻小说“雨果奖”历届获奖作品名单(1946-2015)

科幻小说“雨果奖”历届获奖作品名单 (1946-2015) 2015年8月23日,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西雅图附近的斯波坎市颁出。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作为一个最忠实的科幻迷和三体迷,真心为大刘骄傲,为中国科幻骄傲。无限福利的大部分读者都是男生,我相信宅男中很多都会对科幻感兴趣,更不乏资深科幻迷,今天整理出了这份从1946年到2015年的历届雨果奖获奖科幻小说书单,希望诸位在找科幻小说看的时候不用再那么费劲了。唯一的遗憾就是由于客观原因,很多经典科幻小说并没有在中国翻译出版。 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协会”(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简称WSFS)所颁发的奖项,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年会(World SF Convention)上颁发,只有1954年度停办。正式名称为“科幻成就奖”(The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为纪念“科幻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命名为雨果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

2015年:三体 简介: 《三体》是作家刘慈欣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且对人类充满愤恨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2006年至2010年连载、出版的硬科幻小说系列,作者是刘慈欣。该系列由《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说组成。 《三体》三部曲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第一部小说的英文版在美国上市,反响热烈,并于2015年获得美国科幻奇幻协会“星云奖”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 作者:(中)刘慈欣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2008年 2014年:Ancillary Justice

优秀科幻小说推荐

优秀科幻小说推荐 《安德的游戏》(美)奥森?斯科特?卡德著李毅译 在不久的未来,人将与强大的外星人对抗。由于这种外星人具有纯熟的战争技巧,地球人无法匹敌。为此,地球人寻找并训练出一个具有敏锐感觉和战争决策能力的指挥员,成了战斗成功的关键。小说的主人公安德和一群不足十岁的少年,被集中到地球外层空间的一个小小空间站,进行军事训练。他们每天在战争模拟室中紧张应对各种可能的战争场景,并一次次地考验相互的合作能力。安德通过了这些考验。许多比他大的孩子有的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有的成了他的合作伙伴。安德参加了最后一场模拟战斗并取得了胜利。当模拟游戏结束时,全体工作人员、部队的将军都给他鼓掌。原来,安德参加的根本不是模拟的战争,因为,在银河系之外,真正的部队就是由他从模拟室发出的命令指挥的。人类终于打败了外星人的进攻。《安德的游戏》获得了多项科幻大奖,是喜爱科幻的读者必看的小说。 《接触》(美)卡尔?萨根著王义豹译 这是已故著名科普作家、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学教授卡

尔?萨根先生唯一的一部科幻小说。该作品已经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并由著名影星朱迪?福丝特主演。故事讲述了人类用20年时间寻找地球外的生命信息,终于收到了来自织女星的信号。根据信号制作的飞行器,载着包括美国、中国等五个国家的科学家在一瞬间到达了宇宙中的某地。在那里,他们与智慧生物的影像遭遇,询问了有关宇宙中各种智慧生物存在的问题。然而,当这些科学家回到地球时却发现,他们的飞行器其实在发射之前已经从发射架上掉入大海。因此,在电视屏幕上观看他们发射实况的人都认为,他们根本没有到达过深层宇宙。然而,五位科学家却感到,这个地球上下落的瞬间在他们看来已经过了20多个小时。到底谁更可信?小说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容,如果对照电影观看,则收获更多。 《时间景象》(美)格里高里?本福德著高继海毛宁媛译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20世纪90年代,人口过剩和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许多人想出了各种办法去控制生育,包括采用战争。在美国某大学的实验室中,一批粒子物理学家设想,能否把当前的一切转化成带着信息的粒子束发送到过去的年代,让30年前的人类得到这一信息,并在那个时代开始控制人口和改善环境?遵循这样的思路,他们开始了设计。他们发现,要想

2021福建公务员行测备考常识:科幻小说考点.doc

2021福建公务员行测备考常识:科幻小说考 点 近几年,《三体》等科幻小说被频频搬上荧幕,2019年郭帆导演的电影《流浪地球》也大火,关于地球、人类未来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本篇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科幻小说。 什么是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直译应为科学虚构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美国著名科幻杂志《新奇科幻》1941年7月号科幻史一般公认,约翰坎贝尔是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领导者。科幻小说正是探索未来各种可能的最好形式,它既可以使人们为未来作思想准备,也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创造未来。 中国较著名的科幻小说? 1.《三体》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9年9月23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白垩纪往事》 作者刘慈欣,该书收录其作品《白垩纪往事》《流浪地球》

《梦之海》等。 3.《生死平衡》 王晋康的长篇科幻新著,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中国民间医生皇甫林在出游异域期间,奇迹般扑灭当地大面积流行的早已绝迹的天花病毒疫情,勇敢地向现代西方医学理论挑战的故事,写来波诡云谲,引人入胜。 4.《北京折叠》 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中篇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孤独深处》中。首次发表于2012年12月。《北京折叠》中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5.《六道众生》 作者何夕(原名何宏伟),其创作以软科幻为主,主题专注于对宏观科学未来及人性善恶的探讨。从1992年至今先后12次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与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并称为中国科幻界四大天王。 6.《医院》三部曲 作者韩松,最新长篇作品《医院》三部曲被称作新时代反乌托邦的里程碑。曾获得科幻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京东文学奖。

中国近现代科幻小说中反映的中国社会发展

中国近现代科幻小说中反映的中国社会发展 摘要:科幻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具有许多独特的社会价值,然而长期不受重视,不被大众所理解。近代以来,我国作家创作了许多科幻作品,中国科幻也从最初的模仿,逐渐走向成熟,走向世界。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基本相契合,科幻文学大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其发展历程能间接或直接地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科幻文学近现代文学 一、历史背景 中国近现代的科幻小说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是纯粹的舶来品。不过,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并非全无科幻的影子。如《山海经》、《列子·汤问》中的《偃师》等。中国并不缺乏幻想的传统,但是缺乏构建在科学理性上的想象力。 清朝末年,我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撬开,中国内忧外患,面临亡国的危险。有识之士开始睁开眼看西方,引进西方优秀的东西,西方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企图以吸取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实现“自强”“求富”。“洋务运动”失败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但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在戊戌维新思想启蒙的推动下,科幻小说也自然而然地传入中国。这些作品引发了中国文化先行者们种种改造国家的幻想,丰富了当时读者的心灵,启发了中国的科幻创作。鲁迅曾在《月界旅行·辩言》中写道“盖胪陈科学,常人厌之,阅不终篇,辄欲睡去,强人所难,势必然矣。惟假小说之能力,被优孟之衣冠,则虽析理谭玄,亦能浸淫脑筋,不生厌倦。……故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1鲁迅的看法代表了当时的普遍态度。又如《空中飞艇<弁言>》中说“小说之益于国家、社会者有二:一政治小说,一工艺实业小说。人人能读之,亦人人喜读之。……使一科学书,强执人研究之,必不济矣。此小说所以长也。我国今日,输入西欧之学潮,新书新籍,翻译印刷者,汗牛充栋。苟欲其事半功倍,全国普及乎?请自科学小说始。”2这说明中国当时引进科幻小说,或称“科学小说”,是作为救国救民的一种工具,承担了科学普及的历史使命。这些文字清楚地反映出当时国难当头的历史背景,和当时人们科 1《鲁迅全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第257页。(此注释是引文位置,未查到原文)

Nature与科幻百年

Nature与科幻百年 神话里的童话 英国的《自然》(Nature)杂志创刊于一八六九年,百余年来,它成为一个科学神话,被视为“世界顶级科学杂志”。它在中国科学界更是高居神坛,甚至流传着“在《自然》上发表一篇文章,当院士就是时间问题了”之类的说法。据二零零六年《自然》杂志上题为《现金行赏,发表奖励》(Cash for papers:putting a premium on publication)的文章说,当年中国科学院对一篇《自然》杂志上的文章给出的奖金是二十五万元人民币,而中国农业大学的类似奖赏高达三十万元人民币以上,这样的“赏格”让《自然》杂志自己都感到有点受宠若惊。而在风靡全球的“刊物影响因子”游戏中,《自然》遥遥领先于世界上绝大部分科学杂志—二零一三年它的影响因子升到四十之上。 然而,在这样一个科学神话中,也有不少常人意想不到甚至匪夷所思的事情,不妨称之为“童话”,下面就是这类童话中的一个:二零零五年,“欧洲科幻学会”将“最佳科幻出版刊物”(Best Science Fiction Publisher)奖项颁给了《自然》杂志!一本“世界顶级科学杂志”,怎会获颁“科幻出版刊物”奖项?在那些对《自然》顶礼膜拜的人看来,这难道不是对《自然》杂志的蓄意侮辱吗?《自然》杂志难道会去领取这样荒谬的奖项吗? 但事实是,《自然》杂志坦然领取了上述奖项。不过《自然》科幻专栏的主持人亨利·吉(Hey Gee)事后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颁奖现场“没有一个人敢当面对我们讲,《自然》出版的东西是科幻”。 等一下!有没有搞错—《自然》杂志上会有科幻专栏吗? 真的有,而且是科幻小说专栏! 从一九九九年起,《自然》新辟了一个名为“未来”(Futures)的栏目,专门刊登“完全原创”、“长度在八百五十至九百五十个单词之间的优秀科幻作品”,该栏目持续至今。专栏开设一周年的时候,就有七

“中国科幻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

材料一: 科幻文学通常是建立在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幻想的外衣,表达作者对未来人类社会的一种认知和思考。一直以来,科幻文学在我国并不受重视,发展也十分缓慢。 科幻写作费时费力,投入巨大,对作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极高,也因此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而读者的分布不均且数量不多,也导致出版机构不敢或不愿涉足这一领域。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在成都创刊,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科幻杂志。1998年创办于天津的科幻杂志《科幻时空》定位于“大科幻”,先后发表了当时国内一线的科幻小说作者星河、叶永烈、韩松等人的作品,还翻译引进了日本科幻小说家星新一的作品。不过,好景不长,虽然新杂志定价并不太高,但出版发行两辑后,由于发行渠道的不畅,编辑出版投入巨大等原因而遗憾停刊。科幻文学发表阵地的严重匮乏,也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一大痛点。 不过近年来,我国科幻文学的创作与出版赶上前所未有的机遇。2015年,刘慈欣凭借科幻长篇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三体》三部曲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8年11月9日,刘慈欣又获得克拉克基金会颁发的2018年想象力服务社会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据去年11月召开的“2018中国科幻大会”公布的数字,2017年全国新出版和重版的科幻图书共232种,其中新书占比约23.6%。根据刘慈欣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于2018年底的贺岁档上映,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票房有望达到47亿人民币,并且围绕这部电影形成诸多热点话题。而随着更多的科幻小说被改变为电影、网络剧、网络电影,更多的科幻发表平台的问世,可以预料,2019年将是中国科幻的发展“大年”,科幻文学将迎来黄金时代。(取材于赵强等文章) 材料二: 《流浪地球》体现了好莱坞电影所代表的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许多差别。《流浪地球》将中华文化元素和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注入电影,既让观众体验到浓浓的人情味,也让中国文化元素有了新表达。 在好莱坞电影中,当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时,情节设定可能是英雄人物登上太空飞船远离地球去寻找新的避难所。但是《流浪地球》却反其套路,人类带上地球一起去“流浪”。中国人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论距离多远,遭遇怎样的挑战,都愿朝着家的方向努力前行。正是这份“乡土情怀”,让人们有了“带着地球一起流浪”的念头,奠定了整个电影故事的发展基石。 《流浪地球》中有句著名的台词“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是的,只有敢于“与天抗争”,才有生的希望。“与天抗争”的豪情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与面对末世求生的电影主题不谋而合。即便2500年、100代人的“流浪之旅”未必定能成功,人类依然选择离开太阳系;即便科学家已经测算没有可能,人类依然用空间站的燃料以死相搏。中国人始终坚信“人定胜天”,甘于奉献、不惧牺牲,用坚持和努力点燃希望,走向美好。甚至《流浪地球》电影的拍摄过程,也是郭帆、吴京等电影人不退缩、不放弃的结果。 与西方科幻片不同,《流浪地球》并没有采用超级英雄拯救地球的惯用叙事套路,而是以40余万人、5 000台发动机、7万个火石,以及剧情最后各国救援队调转车头,驶向背离家园的方向等宏大场景,讲述了全人类集中力量成功拯救自我的故事,成为了科幻片中的“一股清流”。而这就是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清晰理解,对“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理念的深刻阐述。现实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立足于此。 《流浪地球》的走红,对于本土科幻作品的未来发展更具意义。在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成功实践基础上,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取材于《〈流浪地球〉:中国文化元素的新表达》,有删改)材料三: 科幻电影有“硬”和“软”之分,区分“硬科幻”与“软科幻”的标准在于科技含量的多少。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饶骏认为,“硬科幻”应该是以某一科学原理和技术为主题(或故事背景),主要的情节推进、场景表现、道具细节等等要比较严格地遵循物理法则,符合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各项技术之间的平衡配套展示,这一点是绝大部分科幻电影最易产生bug(漏洞或缺陷)的地方,达到了以上要求和条件的科幻电影,才称得上“硬科幻”。“软科幻”并不是非常注重技术和科学原理,甚至与

二十本最应该看的科幻小说

二十本最应该看的科幻小说 1.《2001太空漫游》 这本小说是英国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为1968年的同名电影剧本所做,这个故事是根据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凑的。 故事的开始都由一块石板导致,这直立的石板,无论你用何种精密仪器去测量,尺寸分毫不差地是1:4:9。为了解开谜题,就有了2001年的太空任务,而故事就发生在飞船上。

这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后世的一些小说或多或少都会有着它的影子。连《三体》作者刘慈欣都说自己的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2.《基地》系列 其实在这应该分成《基地》系列与《银河帝国》系列,但是阿西莫夫在晚期把《银河帝国》系列也归类到了《基地》系列。基地系列的灵感最初来自《罗马帝国衰亡史》,因此在故事架构中,气数已尽的银河帝国占有很重的份量。这一类的时空背景,如今早已成为科幻小说的重要原型。 《基地三部曲》篇幅巨大,在阿西莫夫之前尚无人敢问津这样的宏篇巨著。整个系列包括四、五○年代的“基地三部曲”,以及艾氏晚年撰写的两本前传与两本续集,长达七巨册!

3.《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可能大家对这个名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银翼杀手》这个名字,想必知道的人更为多一点。里面描写地球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为了鼓励残存的人口移民,政府承诺,只要移民到外星球,就可以为每个人自动配备一个仿生人,而仿生人不满足于被人类奴役的现状,想方设法逃回地球。 主人公里克·德卡德是一名专门追捕逃亡仿生人的赏金猎人。在与仿生人的接触和较量中,里克发现自己对仿生人的看法和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小说的最后才揭露了鬼才菲利普·迪克的中心思想:什么才是人? 4.《星船伞兵》

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创作发展史论

!" 在欧美、日本的科幻小说凭借着影视剧风靡全球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对中国科幻小说羸弱的现状提出疑问和作出思考。为什么科幻小说在欧美、日本等国发展得那么蓬勃,而在中国却如此地举步维艰呢?人们常常将原因归咎为中国的重人文、轻科学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注重于形象的思维习惯。这些观点当然都自有道理。但是,本人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科幻小说价值观念的模糊性,以及带来的创作主体和创作视角的偏颇。 ! #$世纪的中国科幻小说曾经有过令人兴奋的时期。晚清小说界革命提出了 “新小说”的口号,促使着中国小说创作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在各种变革之中,科幻小说体现了中国小说之“新”,并对中国小说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域外引进的小说文类,科幻小说使得中国读者耳目一新,被作为“导中国人群”"的有效工具受到作家们的高度重视和推崇。%&$$年薛绍徽翻译了房朱 力士(即凡尔纳)的《八十日环游记》,这是中国第一部外国科幻小说翻译作品,’年之后荒江钓叟就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从翻译到创作,科幻小说在中国的演变之快,是域外引进的其它小说文类无法比拟的。如果说《月球殖民地小说》还仅仅是借用了凡尔纳小说中的一些科学道具而演绎故事,%&$(年徐念慈创作的灵魂出窍、上天入地的《新法螺先生谭》就显得相当成熟了。从简单地模仿到得心应手地创作,科幻小说在中国的成熟之快,同样是域外引进的其它小说文类无法比拟的。#%&$)年吴趼人的《新石头记》出版,%&$&年陆士谔的《新野叟曝言》等小说的出版将中国的科幻小说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科幻小说不再是单纯地叙述科学故事,而是将科学幻想与中国的社 会现实和社会的思想情绪结合了起来。以科学为经,以中国社会现实为纬,中国作家创作科幻小说已得心应手了。 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得益于西方科幻小说的翻译,但是科幻小说能够如此迅速地在中国本土上立足,内在动力来自于中国本土的需要。中国的文 学传统并不缺乏想象力,《封神演义》、《西游记》、《镜花缘》等幻想小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中国文学中的幻想常常缺乏学理的依据,它将读者引向玄虚和神秘,而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科幻小说所展 示的科学技术、工艺技术的想象,以其合理性和实用性显示出现实意义。晚清社会是中国人谋求改变 现实的时期,而“科学”作为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而为中国社会所接受。科幻小说可说是正逢其时,既满足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又满足了晚清国富民强的现实愿望,这是科幻小说能在晚清如此繁盛的根本原因。 这类畅想型的科幻小说进入#$年代以后并没有结束,但社会效果却大不如以前了。%&#"年叶劲 风的《十年后的中国》写%&"%年中国人如何利用先进的发光器战胜来犯的入侵者。小说写得斗志昂扬,读者的反应却很平平。感情出现了如此的落差,道理也很简单,中国社会在经过世纪初那段“激动期”之后,显得更加困顿,那些曾经激动人心的“强国梦”与中国社会现实相比较,显得太虚无飘渺了。根据现实生活作为善恶的评判标准,中国科幻小说出现了逆向型的转折,从“畅想科技”转向了“邪恶科技”。代表着这一时期科幻小说创作特色的是%&#’年徐卓呆发表的《万能术》和%&’$年顾均 正出版的科幻小说集《和平的梦》。他们的小说将科学与富国强兵分离开来,将科学发明者与道德完善 者分离开来,科学头上的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万能术》中的特异功能者陈通光在“吃饭总长”的指挥 #$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创作发展史论 "汤哲声

中国科幻小说的历史

中国科幻小说的历史 (Ⅰ)背负起普及科学的重任 与玛丽·雪莱夫人的《弗兰肯斯坦》相比,中国的科幻小说创作起步是比较晚的。据有史可考的文献纪录,中国第一个关注科幻小说的人是被尊为"一代文豪"的鲁迅先生。 1902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民族危亡与大变革的前夜,青年鲁迅远渡东瀛,在日本的弘文书院补习日文期间,鲁迅根据日文译本转译了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的名篇《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可以说是开中国翻译科幻小说之先河。至于他的那句"导中国人之前行必自科学小说始",也早已广为流传。只可惜鲁迅先生,自己并没有一部原创的科幻小说作品流传后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至于各中缘由,还有待遇进一步考证。 一般认为中国的第一部原创的科幻小说是1904年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关于作者具体的其他资料便没有寻找到。不过同时期的还有一位鲜为人知先驱式的人物是值得一提的,他就是徐念慈先生。 徐念慈(1875年-1908年),今江苏常熟人,别署东海觉我。通晓日文和英文,擅长数学和写作。思想进步,受西方启蒙及科学思想影响颇深。1904年前后,与友人曾朴在沪创设小说林社和《小说林》杂志,并曾任译述编辑。 本世纪初,徐念慈开始关注科幻小说。它先是翻译了美国的西蒙钮加武(我怀疑这是传统译法,但由于没有找到通译,所以只好采用原译法)创作的《黑行星》,之后又参与审校了另外八部类似作品。1905年小说林社出版的《新法螺》一书中,收入了徐先生自创的一部随笔性质的中篇小说《新法螺先生谭》(需要说明的是《新法螺》共收录了三篇科幻小说,其余两篇是包笑天从日文本转译的德国科幻小说《法螺先生谭》和《法螺先生续谭》,这是两篇文章都是谈话体小说,"谭"通"谈",原作者不详)。在这篇文章中,徐先生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主人公纵横于多姿多彩的月球、金星、火星等组成的外太空世界之间,并将诸如"卫星"、"磁极"、"离心力"、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乃至"造人术"、"脑电"、"循环系统"等这些即使是现在看来也并不落伍的概念运用自如,巧妙的穿插于文章之中,可见其功力不俗。我提醒需要大家注意,1905年的中国还处在晚清末期,在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能够创作出这样的文章确实是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科幻小说写作指南

寓言●科幻●故事一般说来,寓言的体积还是比较小的。但是一些有广阔胸怀、志向远大的人,出于对广阔世界和远大未来的关心,为了方便时间不多而喜欢动脑筋的读者,却要设法把许多东西装进小小的寓言里面,收到一针见血的效果,这真是一种智能。(严文井《略谈寓言》《向狮子挑战的青蛙》第5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现实主义的小说或戏剧总是要求形象具有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但是,短小精悍的寓言不可能具体细致地去描写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相反,它要求形象一出现,就让读者了解它所扮演的角色。这就如京剧的脸谱,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刚正,白色表示奸诈,金色表示神怪,等等,都是固定了的,演员一上场,观众就可以从他的脸谱知道他的性格。(《寓言:哲理的诗篇》,顾建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不是每个人都渴望冒险,但科幻作家肯定是冒险家中出色的一群。能够走遍宇宙的每个角落,是他们共同的梦想。在科幻作家的笔下,探索未知世界从来就是永恒的主题。(《科幻小说:预言与真相》,郑军编着,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在科技文化严重缺席的当下中国,科普仍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如果人为地把科幻中的科普成分全面剔除,那就既会削减中国科幻的历史承袭感和使命感,也会减低它在读者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2002年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前言》,韩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科幻小说最大的意义不是要教给读者什幺理论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阿西莫夫(转引自《科幻世界》2004年第5期)写短篇科幻小说的十个步骤 1、从一个有价值的点子开始。这个点子最好是新奇的。至少是还有挖掘潜力的。 2、创造能够理想地使你的点子戏剧化的人物。让他们受磨难;让他们在受磨难的过程中走进情节。 3、定一个关于情节的规划,设计一个情节,使其能展现所有对于表现人物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所必须的场景。 4、忽略所有对于情节发展没有影响的东西--不必要的场景,漫不经心的对话,无关痛痒的人物。所有的都必须与情节发展有关。问一下自己:如果我去掉这些对情节有没有影响?如果回答是“不”,那幺就去掉它。一个雕刻家在从一块石头上创作他的雕像的时候,他会从石

中国现代科幻小说作家

1、王晋康 王晋康作品风格苍凉沉郁,冷峻峭拔,富有浓厚的哲理意蕴,善于追踪20世纪最新的科学发现尤其是生物学发现。语言典雅流畅,结构精致,构思奇巧,善于设置悬念,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很好的结合。他的作品常表现人类被更高级形式生命取代的主题。代表作有:《西奈噩梦》,《七重外壳》,《最后的爱情》,《解读生命》,《生死平衡》,《养蜂人》,《水星播种》,《最后的爱情》,长篇小说《类人》等。王晋康近年并未停止创作,于2005年6月在《科幻世界》推出《一生的故事》,并于2006年在《科幻世界》分两期推出新作《终极爆炸》。迄今为止,共获得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9次,获奖篇目分别是:《亚当的回归》(1993),《天火》(1994),《生命之歌》(1995),《西奈噩梦》(1996),《七重外壳》(1997),《豹》(1998),《替天行道》(2001),《水星播种》(2002),《终极爆炸》(2006)。出版有《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4卷本。 短篇小说 (未统计完全) 亚当回归(科幻世界1993、5期,以下凡不注明的都指在科幻世界发表)银河奖获奖科学狂人之死(94、2)黑匣子里的爱情(94、5)魔鬼梦幻(94、9)天火(94、11)美容陷阱(94、不详)星期日病毒(95、5)追杀(95、6)生命之歌(95、10)义犬(96、7)斯芬克斯之谜(96、7)天河相会(96、8)西奈噩梦(96、10)拉格朗日墓场(97、1)生死平衡(97、4,97、5) 七重外壳(97、7)三色世界(97、10)秘密投票(97增加刊)魔环(98、1)克隆人与人类未来(论文)(98、2)太空清道夫(98、4)豹(98、6 98、7)解读生命(99、1)告别老父(我们爱科学、不详)四重紧身衣(我们爱科学、不详)完美的地球标准(科幻大王、不详以后简称大王)牺牲者(大王、期号不详)最后的爱情(海洋出版社选集)养蜂人(99、9)失去它的日子(科幻世界、不详)可爱的机器犬(99、12)侏儒英雄(大王、不详)黄金的魔力(大王2000、2)替天行道(2001、10)新安魂曲(2002、5)水星播种(2002、5)母亲(大王2002年3、4、5)步云履(大王2002、8)他就是我(科幻世界、不详)50万年后的超级男人(2001、2)龙的传说(大王2001、11)盗火(大王2001、8)三人行(大王2002、10)临界(2002、10) 善恶女神(大王,2003期号不详) 生存实验(2002、12) 时空旅行三则(大王2003 期号不详) 替身(大王2002、11) 数学的诅咒(2003、4) 夏天的焦虑(2003、6) 灵童(大王2003、6) 间谍斗智(大王2003、8) 一生的故事(科幻世界2005.6)泡泡(07年1月至2月连载于科幻世界)高尚的代价(07,08 载于科幻世界) 沙漠蚯蚓(07,10 载于科幻世界) 透明脑(08.01科幻大王)我证(08《少年闪耀》)拉克是条狗(08,03 载于科幻世界)活着(08.10科幻世界)决战美杜莎(08.12月载于科幻世界) 长篇小说 (共17本,含大陆和台湾分别出版的):生死平衡(江苏少儿出版社97、8)生死平衡(台湾版)(97、12)生命之歌(新华出版社98、1) 追杀K星人(四川少儿出版社99、8)七重外壳(湖南教育出版社99、8)天火(广西科技出版社2001、8)少年闪电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拉格朗日墓场(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1)死亡大奖(福建少儿出版社2002、9)类人(作家出版社2003、1)类人(台湾狮鹫出版社2003、5) 生命之歌(同上,2003、7) 生死之约(湖北少儿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