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文化简介.doc

中国餐饮文化简介.doc
中国餐饮文化简介.doc

目录

一.中国餐饮文化简介二.中国快餐业发展现状三.公司简介

四.外部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

2.技术环境

3.文化环境

4.自然环境

五.产业环境分析

1.现有竞争强度分析

2.潜在进入者分析

3.供应商分析

4.买房分析

5.替代品分析

六.远景和使命

1.远景

企业的方向

2.使命

经营主线

经营目的

公共形象

自我评价

七.外部因素:

1.机会与威胁

2.机会与威胁评述

八.内部因素

九.SWOT分析

(一)SWOT综合分析

(二)战略评述

1.SO 战略:集中战略

2.WO 战略:降低弱势型战略

3.ST战略:回避或克服威胁型战略

4.WT战略:防卫型战略

十.结束语

一.中国饮食文化简介:

中国是文明之国,也是饮食文化悠久之地。以下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简短的陈述。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

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二.中国快餐业发展现状简介:

中国的快餐业起步较晚,以1987年4月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进入北京市场为契机,揭开了中国现代快餐快速发展的序幕。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快餐业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已占据餐饮市场45%份额。

2004年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486亿元,比上年净增1330亿元,同比增长21.6%,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其增长率比上年高出10个百分点;2005年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比上年净增1336亿元,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7.4%和2.3%。

2006年全年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餐饮企业营业额分别为3011.8亿元和7333.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9%和16.6%,占全国餐饮业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9.1%和70.9%;限额以上增幅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增速放缓但比重略有增加。2006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13.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8%,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营业税收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2007年1-11月份,全国住宿与餐饮业零售额累计实现11131.3亿元,同比增长18.9%,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5.7%。

中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将使快餐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更趋成熟,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中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并以年均增长7-8%的速度向人均GDP3000美元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不断改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日趋加快。快餐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机。

中式快餐行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

1.中式快餐发展由感性认识向理性积累阶段转化。

现代中式快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的发展历程中,广大企业勇于实践、不畏挫折、克服困难、奋发进取、付出了艰辛努力,在发展中也体现出了摸索性和冲动型的特点。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广大企业积累了经验,看到了不足,不断总结与反思,使中式快餐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的更加坚实,以理性积累为主的发展特征表现的更加明显:(1)发展思路更趋客观性,更加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减少了发展中的盲目与冲动;(2)资本投入更趋合理性,企业讲求实效,投入注重回报,发展注重基础,扩张注重生存;(3)市场连接更趋紧密性,企业定位更加贴近市场,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4)开店分布更趋区域性,大多企业先立足当地和区域扩展,采取步步为营,逐步推进的策略,取得实效;(5)内在积累更趋深层性,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和管理支撑体系建设,不断积累内在功力,追求和维系企业持久发展;(6)企业发展更趋稳定性,大起大落和过于炒作的现象明显减弱,讲求稳扎稳打、稳步发展和不断提升。

2.快餐的社会和行业地位得到确立,作用更加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外出就餐更趋经常化和理性化,选择性增强,对消费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更加追求品牌质量、品位特色、卫生安全、营养健康和简便快捷。快餐的社会需求随之不断扩大,市场消费大众性和基本需求性特点表现的更加充分。现代快餐的操作标准化、配送工厂化、连锁规模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理念,经过从探讨到实践的深化过程,目前已广为接受和认同,并从快餐业扩展到餐饮业,成为我国餐饮现代化的重要发展目标与方向。快餐作为我国餐饮行业的生力军和现代餐饮的先锋军,成为现代餐饮发展的重要代表力量,对全行业的推动与带动作用不断突出,为社会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行业与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04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国餐饮网点超过400万个,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万,行业发展速度持续地以较大幅度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据初步测算,全国快餐连锁经营网点100多万个,年营业额可达1500亿元,将分别占到餐饮业的22%和20%左右,快餐行业规模继续扩大。从餐饮业年度百强企业统计调查情况看,快餐企业在餐饮百强企业中占居三分天下: 2001年度的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企业入围12家,营业额占30.1%;2003年度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18家,营业额占33.29%;2004年度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20家,营业额占33%左右。快餐行业在网点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的同时,品牌企业的发展实力和运营能力更趋看好,内在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发展质量日趋提升,发展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4.西式快餐连锁企业迅速扩张,中西融合的趋势增强。

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国际快餐品牌企业在我国迅速扩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04年底,中国肯德基达到1200家连锁店,麦当劳超过600家,比2000年分别增加800家和300家左右,年均开店达到200家和80家,年营业规模分别超过110亿元和60亿元,单店年均营业额在800万元以上,成为中国快餐以及餐饮行业的领头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从其发展的特点看,由中国的一、二类城市向三、四类城市延伸,由东部城市向西部城市

拓展;企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体系建设和本土化理念基本完成,“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思想得到确立;品种开发调整力度加大,中式品种的引入和营养内涵增强,中西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等。

5.快餐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空间继续延伸拓展。

从近年我国快餐业的发展看,快餐需求走向多样化,快餐企业经营空间不断拓宽,外延日趋扩大,服务领域更加宽广:(1)快餐连锁店持续发展,店态风格更加丰富,连锁经营稳步推进。(2)团体供餐异军突起,专业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市场新的亮点。(3)各地早餐工程纷纷启动,一批快餐连锁企业担当主力,迅速崛起。(4)送餐和外卖发展势头强劲,市场需求不断增强,前景广阔。(5)快餐食品加工发展速度加快,积极开拓面向家庭的需求服务,受到欢迎。(6)快餐的休闲、便餐色彩有所强化,企业开拓创新与延伸经营力度加强,显示出我国快餐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6.相关行业间的联合更加深入,产业连接逐步形成。

随着行业规模扩大和企业实力的增强,快餐业的产业化进程迈出新的步伐,为快餐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保证。主要表现在:快餐企业的原料采购、种植养殖基地和配餐配送中心建设增多,连接农业生产、物流流通和工厂化生产加工与配送能力增强;与相关的设备开发和生产供应厂商的合作更加普遍,专项技术设备开发深入推进;企业与教育院校的联合已经启动,在院校定向委托与培养专业人才取得初步成效;专业咨询和培训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力度加强;企业通过资本运营为纽带,实施企业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开始起步;快餐的理论研究不断进步,书籍出版取得新的成果;行业组织的建立为行业服务平台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永和豆浆公司简介;

永和豆浆泛指台湾台北县永和市中正桥的桥头永和路二段一带以贩卖豆浆为主的早餐店,约1950年左右,由两位山东老兵首先开始经营,其中最著名的为中正桥头的“世界豆浆”。

永和豆浆的风潮始於中华少棒队在美国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锦标赛打出好成绩,带动观赏棒球比赛的风气後,由於时差,看完棒球赛往往已经接近清晨,而最早开门的早餐店为永和豆浆,人们渐渐开始习惯看完棒球比赛後去吃永和豆浆。

永和豆浆之商标权

1985年,当时从事仲介业的林炳生向经济部标准检验局申请商标注册,将永和豆浆注册为商标,并在台北市士林区创立「永和豆浆店」,成立弘奇食品公司,以机械化量产豆浆,提供浓缩豆浆销往早餐店、面包店、学校、超级市场等,只要加水稀释便可成为豆浆,大大减少熬煮豆浆的时间跟劳力。1999年由林炳生的弟弟林建雄,将“永和豆浆”推广到中国大陆,第一家永和豆浆店开在上海浦东地区。

四.外部环境分析:

永和豆浆作为中式快餐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在传统文化以及饮食习惯上中国人的优先选择。但比起其他快餐业的竞争者,永和豆浆在标准化作业,在产品知名度,在服务,就餐环境,以及企业内部培训等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

(一)中式快餐行业发展概况

1.2004年行业总体状况

2004年,在餐饮业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的发展保持平稳增长。在餐饮业百强企业中,中式快餐连锁经营企业营业额的增长是23.53 %,略高于餐饮业21.6%的增长速度。

2. 2004年市场及消费需求特点

在经历了2003年上半年的“SARS”影响和下半年的恢复调整之后,2004年国内中式快餐行业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

·市场竞争格局未出现大的改变;

·中式快餐品牌企业的连锁扩张步伐在总体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局部进行调整;

·快餐经营的品牌化、规模化更加明显;

·个性化特色经营和营养、健康消费逐渐成为行业主流;

·消费市场的细分化、消费主题的多元化、消费顾客的理性化趋势明显;

·旅游市场对快餐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2004年与快餐行业密切相关的水、电、煤、汽及米、面、蔬菜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3.业态发展变化

中式快餐的业态在逐步增加,新的业态不断涌现。目前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专业性快餐店。这是中式快餐连锁店的主要业态,也是发展最快的业态。其特征是店铺有一定的规模,一般在100-500平面之间,产品结构简单化,专业化,以某一种或为数不多的几种产品为主打产品,辅以几大类数十种产品。其经营方式以自主服务为主。其代表品牌比如新亚大包、永和豆浆、马兰拉面,大娘水饺、和合谷、老家快餐等。由于此类项目加工、操作和管理都比较简单,其连锁经营往往跨区域,特许经营比例高,连锁店数量多。

(2)综合性快餐店。这是中式快餐连锁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餐厅的特点是店铺有一定规模,面积在100-1000平米,有的甚至大于1000平米。其经营品种较多,往往超过100种,并且主打产品不明显,产品具有明显的小吃特点,加工过程简单,或者可以适度标准化和工业化。其代表品牌比如面点王,桂林人,嘉旺等。由于其品种繁杂,对产品加工和质量的控制难度大,此类品牌连锁经营多采用区域集中化策略,直营为主,集中加工配送比例高。

(3)小吃店。此类餐厅的特点是面积小,一般不超过100平米,店铺多,位置多在居民社区和商业中心。产品单一,特色突出,比如包子、馄饨、烧饼、米线、面条等。其加工生产简单,产品价格便宜。有的以外卖为主。其代表品牌比如吉祥馄饨、三品王、99鸭等。

(4)美食广场。此类餐厅从事连锁经营的较少。其特点是餐厅多集中在写字楼、大型百货商场和车站内,以档口出租方式招商经营。档口以特色风味小吃为主,品种简单,不超过10种,加工简便。档口以定额票单为收费依据,餐厅统一结算。代表品牌比如大时代(新加坡品牌)

(5)送餐。此类企业以提供送餐服务为主要经营方式,其加工生产在若干个中央厨房,品种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较高,采购高度集中。其在一个城市设立数十个网点,在许多城市设立区域公司。其代表品牌比如丽华快餐。

(6)团膳。此类企业以受托经营企事业单位、写字楼的食堂和餐厅为主,经营区域在一个城市的诸多单位,甚至在多个城市。其代表品牌比如金白领、千喜鹤、武钢快餐。

(7)早餐工程。此类项目往往由地方政府倡导和支持,企业主导,以为市民提供早餐服务为主要内容。国内许多城市都有开展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以手推早餐车为销售方式的,有以开设10平米左右早餐销售亭的,有利用现有餐饮企业店铺开展早餐业务的。此类项目提供的产品多以传统早餐为主,比如油条、豆浆、包子、粥等。

(二)行业的发展变化特点

中式快餐行业的发展已进入盘整阶段。其基本特征是:行业总体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平稳,增长指标低于以往和餐饮业其他行业,个别指标、个别代表性企业甚至持平或负增长;骨干企业的品牌效应继续保持,品牌企业在发展中进行调整;行业新秀脱颖而出,大起大落的成长模式很少出现。中式快餐业自1997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状态。近年的发展速度相对减缓,以致于有人担忧中式快餐的发展是否遇到障碍和困难,中式快餐是否会进入新的低谷。调查显示,中式快餐的发展速度的确减缓,在连锁餐饮业中其增长速度最低。但是,这并非说中式快餐的发展进入低谷。一些前几年发展较快的企业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其管理体系、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等面临调整和升级。其建立的连锁店也面临升级和淘汰,部分加盟店面临特许经营合同和铺面租约到期,连锁店总数不仅增长缓慢,可能还会出现负增长。其它骨干企业发展也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理性的发展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中式快餐业的发展将再次提速。

1. 中式快餐行业的增长保持平稳。

统计数据显示,中式快餐行业中部分开展连锁经营的企业其直营店增长超过15%,加盟店增长超过17%。其销售额增长直营店为23.32%,加盟店为15.21%。连锁店铺数和连锁店营业额的增长均低于餐饮业其他行业的增长;上述中式快餐企业统一配送增长明显,培训人数也有较大增长,由此,反映出企业调整已取得积极的结果。

2.连锁店数量分布

调查显示, 1/3强的企业连锁店在30家以内;约同样比例的企业连锁店数量在30-100之间;不到30%的企业连锁店数量超过100家。50%左右的受调查企业连锁店分布在6个省份以内,其中约35%的企业不超过3个省份。连锁店分布超过20个省份的企业不到10%。

根据连锁店数量和分布情况,可以将中式快餐业大致分三个阵营:连锁店在30家以内,连锁店分布不超过3个省份的为第一阵营;连锁店在30-100家之间,连锁店分布在3-6个省份的为第二阵营;连锁店超过100家,连锁店分布超过6个省份的为第三阵营。

在上述阵营中,连锁店数量少、分布集中的阵营往往集中了该行业的新兴品牌,连锁店数量多、分布省份广泛的阵营往往集中了该行业的著名品牌或主要企业。

3. 品牌企业有发展,有调整

2004年,在中式快餐连锁著名品牌和知名连锁企业中,“送餐大王”丽华快餐在华东的南京、上海、苏州、无锡和华南的广州、深圳等城市规模克隆丽华“北京模式”,在河南和湖南初试特许经营。其还制定的中国快餐业的首个“快餐企业标准”,于2004年11月初通过了北京质检局的审查批准,获得01的号标准登记证书。其通过快捷的全国订餐电脑化互联接线传输系统,各地订餐响应时间仅需5秒,并可实时完成异地订餐功能。

著名品牌深圳的面点王在深圳座拥近50家直营店,成为深圳利税大户,被当地消费者视为与麦当劳和KFC齐名的品牌。

大娘水饺在标准化和工业化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建立了自己的冷冻食品加工企业,在国内已有150多家连锁店,2004年在印尼开店2家,年底在澳大利亚开店1家,其国际化的步伐领先其他兄弟企业。

其他“老”品牌厉兵秣马,在调整中发展。马兰拉面加盟店在调整中总数有所减少,加盟店总数为274家,年总营业额48299万元。老家快餐加盟店总数165家,仅增长3.8%,年总营业额17900万元。

4. 后起之秀令人注目

后起之秀不断涌现。上海世好的吉祥馄炖等快餐企业发展势头迅速,加盟店以40% 的发展速度增加到70家,销售额达1.2亿元,增长率为41.18%,企业首度进入餐饮业百强行列。深圳嘉旺城市快餐连锁店也达50家,成为深圳中式快餐的名牌企业。

令人关注的是河南两家冷冻食品加工企业三全和思念已宣布进入中式快餐领域。食品工业企业的进入,对中式快餐行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中式快餐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工业化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作为连锁经营的配送体系也将为其快速发展做出贡献,其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也较普通中式快餐企业有优势。这些都是其发展中式快餐业务的积极因素。发展中式快餐连锁店并非其盲目扩张,而源自于其主导业务营销模式的调整。速冻食品的销售以往依靠超市,现实情况是超市要向制造商索取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几乎所有的制造商都苦不堪言。开发新的销售通路已成为制造商的新课题。建立连锁店,控制终端,既把握了产品销售的主动权,又可以在另一个领域实现新的利润增长,当然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三全和思念以速冻水平快餐连锁店为主要产品,连锁店不再进行复杂加工的经营模式,也是中式快餐的理想模式,但是由于大多数的中式快餐企业缺乏相关资源,理念的局限,理想尚未实现。三全和思念既有条件,又有实力。据悉上海的一江两岸即采用这一模式,而一江两岸70%的产品是思念提供的。

5.新业态发展有喜有忧

团膳作为中式快餐新的业态,几年来已有长足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半径不断延伸。2004年,河北“千喜鹤”、北京“金白领”、武汉的“武钢快餐”、昆山“好妈妈”、大连的“亚惠”等团膳著名品牌企业以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和连锁化的发展,改变着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传统的自办食堂的格局,由过去单位福利型、简单零散型向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商务餐、院校餐、和企业餐成为当前团体供餐的热点,午餐成为团体送餐消费主体。许多写字楼也引进团膳企业,提高餐饮服务的专业化和满意度。

引起政府重视早餐工程发展速度参差不齐。北京、济南等地的早餐工程几乎全行业亏损;南方城市情况稍好,但距企业目标尚有明显距离。早餐项目市场容量大,但是需求十分分散,单一网点的效益低下,经营管理的成本高。政府倡导的模式与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难以对接。要改变过去“一个炉子一口锅”的路边小摊模式,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就难免提高产品成本。而老百姓对早餐的价格敏感度很高。现有早餐销售网点模式也不符合市场需求。

6.采用特许经营比较普遍

在特许经营方面,大多数中式快餐企业坚持直营连锁和特许连锁同时并重,比如马兰拉面和老家快餐。广东东莞的“蒙自源”过桥米线在多年经营的基础上,2004年底,总结20多家直营店成功经验后,尝试特许经营并取得初步成功。类似情况在“后起之秀”中比较普遍。但是,也有不少品牌坚持直营路线。其中既有担心特许经营会对品牌产生负面影响的,比如广西南宁的“三品王”米粉;

也有目前模式和均匀品种尚不适合开展特许经营的,比如深圳面点王、嘉旺等;还有认为自己尚不成熟,成熟以后将积极发展特许经营的。

中式快餐特许经营的模式依然是以单店特许为主,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单店+区域或单店+二级特许或三种模式并用。

在特许经营收费方面,近60%的被调查企业采用定额方式收取包括商标许可使用费和经营指导费等在内的特许费,有的甚至一次收取3-5年的费用。这说明中式快餐行业开展特许经营在收费方面存在困难。一是由于总部无法了解加盟店销售额而无法按照加盟店销售额的比例收取特许费;二是按月或按年收费的收到率较低,不得不在加盟时一次性收取几年的费用。出现这一困难的原因可能与社会诚信机制的不完善,总部对加盟店的控制乏力,项目本身是否成熟等因素有关。

近60%的被调查企业在特许经营时收取保证金,保证金的额度在2-20万元之间。加盟中式快餐行业,投资额约在4-150万元之间。

7.与资本市场的融合继续进行。

中式快餐品牌企业的发展正初步实现从产业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跃迁,出现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联合的趋势以及资本运营性的连锁经营模式。继2003年香港大家乐收购上海新亚大包部分股权后,2004年在菲律宾“打败”洋快餐的菲律宾品牌中式快餐快乐蜂控股永和大王。类似的合作项目有的还在继续中,几年之内将陆续浮出水面。

(三)中式快餐行业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问题

中式快餐行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规模日趋扩大,而且为繁荣市场、方便群众、安置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综观2004年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而且正是这些问题将制约和影响该行业的发展:

1. 企业的软件投入和基础条件不足,成为提升企业水平的关键和重点。目前许多企业缺乏系统的管理手册,需引起重视和加强;

2.是连锁经营的支撑能力亟待提高,特别是在特许加盟连锁快速扩张中,管理模式和支撑体系的问题比较突出;

3.专业人才仍较缺乏,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共性要求,职业经理人和店长的后备队伍不足,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

4.企业的品牌创新能力、科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竞争情况

中式快餐行业面临的竞争没有明显变化。

中式快餐与洋快餐之间的竞争。作为中国快餐市场的经营主体,目前中式快餐仍以其价格和口味方面的优势,占据大部分国内快餐市场。2004年,洋快餐明显加快了其本土化的步伐。肯德基郑重提出“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长城承诺,并结合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传统以及不同地域的不同口味,推出许多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产品。与此同时,麦当劳也主动调整了其菜单,并在中国推出连锁加盟的模式等。这说明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中式快餐已经开始动摇洋快餐业已形成的市场霸主地位。尽管如此,中式快餐与洋快餐之间的竞争目前仍然是战略层面的竞争,特别是在青少年这个重要消费群体的竞争上,双方的竞争实力还不在同一档次,中式快餐仍然处于成长和学习阶段。

中式快餐与中式快餐之间的竞争。鉴于目前中式快餐整体上还处在由市场导入逐步向规范发展过度,加之市场庞大,而企业数量及规模都还很小,因此,中式快餐与中式快餐之间的竞争尽管已经开始,但总体而言还不够激烈。当然这也得益于一些较有实力的中式快餐企业从一开始就比较注重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另外,目前中式快餐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区域特点,跨区域甚至是全国性的品牌还很少,加之中国幅员辽阔,中餐品种及消费习惯地区之间差别很大,所以很难马上形成一个能调众口的快餐品种。

中式快餐与中式正餐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主要表现在中式快餐与“大排挡”、“家常菜”等中小餐馆的竞争方面。但由于两者在消费主体以及就餐时间、环境等方面定位不同,因此尽管存在竞争,但更多的是一种补充和相互促进,而且通过这种错位竞争,两者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中式快餐因为洋快餐的示范效应而在追求标准化、快捷而又人性化的服务以及较为舒适的就餐环境等方面的进步又带动了中式正餐的变革,这一点在2004年已逐渐开始显现。

中式快餐与不规范的小店小摊之间的竞争。小店小摊以其方便、快捷、无处不在及低廉的价格长期以来一直是中餐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国人经济收入的提高和就餐需求的改进,大部分缺乏必要的卫生安全保障的小店小摊必将让位于更加规范卫生的快餐连锁店,但短期内这两种餐饮业态之间的竞争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尤其在早餐这一业态环节上。受网点数量、经营品种以及消费习惯等的局限,“早餐工程”的推进仍然任重而道远。

(五)政府政策对中式快餐连锁经营的影响

1. 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对餐饮业店铺的面积有一定的要求。北京市的要求是餐饮业店铺面积不得小于100平米,并且餐厅营业面积比厨房的面积不得小于1:0.8。这项规定对于非连锁经营的普通餐馆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开展连锁经营的快餐行业就不尽合理。一是前后堂面积比对连锁餐饮企业要求过高。比如连锁快餐的许多加工是在中心厨房完成的,店铺不需要也不允许有大量的加工;二是许多连锁快餐项目按市场需求进行的设计就是面积小于100平米的小店,比如某些快餐是对小吃的快餐化,其品种简单,适合开在居民社区,50平米即可。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对连锁餐饮就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细分行业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既规范了市场,又促进了行业发展。

2.快餐连锁经营统一纳税的问题。这个问题国家早有规定,但是,各地执行情况差异很大。

(六)重点连锁企业经营状况

永和豆浆

永和豆浆的渊源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一群祖籍大陆远离家乡的退役老兵迫于生计,聚集在台北与永和间的永和中正桥畔,搭起经营快餐早点的小棚,磨豆浆、烤烧饼、炸油条,渐渐形成了一片供应早点的摊铺。因为这些老兵手艺地道,磨出的豆浆新鲜营养香浓可口、做出的烧饼油条色泽金黄松软蔬脆,以致以豆浆为代表的永和地区的各种小吃店盛名远播,传遍全岛。至今,在台湾还有四海豆浆、世界豆浆等源自永和老兵的豆浆店。

然而,由于这些传统小吃全部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随着老兵们的相继离去,后来的产品常常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虽然岛内各地自称源自永和地区的早餐店越开越多,但永和豆浆的影响已日渐势微。

当时年轻的林炳生(“永和豆浆”创始人,董事长)是从小喝着永和老兵的豆浆、吃着永和老兵的烧饼油条长大的,对于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感情深厚,对它们的日益消褪尤为惋惜。“一定要重振永和豆浆的盛名、让祖国的传统美食发扬光大!” “要以工厂化作业方式让豆浆的质量有保证!”“要用品牌来经营这一产品!”

为区别于市面上五花八门打着各种招牌的豆浆产品,真正重焕永和老兵豆浆的声名,林炳生决定以“永和”为品牌来经营他的豆浆事业。因为,“永和”两个字不仅是他重振永和老兵豆浆、发扬传统小吃的初衷,也代表着中国人向往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朴素心愿。于是,1985年,他在台湾取得“永和”豆浆类

商品的注册商标,同年设立食品厂成立弘奇公司,开始机械化批量生产各种浓缩的、袋装的、罐装的“永和”豆浆。渐渐地,由半自动化生产到全自动化生产,生产数量逐日上升。永和豆浆在台湾家喻户晓,恢复了他往日的神采。林炳生又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在随后的几年里,永和豆浆陆续打入日本、美国、加拿大、泰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广受欢迎,发展成为国际品牌。至此,永和豆浆作为弘奇公司的品牌事业,已逐渐超脱当初永和老兵的街头小店,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食的代名词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1999年,林炳生考察大陆市场,预备成立弘奇永和豆浆直营店。同年,成立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第一家直营店“乔丰店”及开业。2000年,扩大连锁加盟市场的发展,山东区域的加盟店开业,人潮汹涌。同年授权加盟店近50家。

2004年,“永和豆浆”在黑龙江投资600万与民营企业合资建设占地面积约20-30亩的豆浆粉制造厂。截止2004年底,永和豆浆在全国共计开张连锁加盟店140多家店面.

(七)当年出台的与本行业相关的政策、规定和地方法规

1. 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六部门协商,将以“奉献放心食品、共筑安全长城”为主题筑造全国食品安全网络。

2. 从2004年9月起,北京市将实行新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新办法对中式快餐企业纳税有一定的影响。

3. 商务部《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于2004年5月正式实施,从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商业企业。

4. 卫生部发出关于推广铁强化酱油、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通知,要求5年内使铁强化酱油在全国的覆盖人群达到3.6亿,并使其中1.29亿高危人群中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下降30%。

5. 根据2004年中国烹饪协会快餐专业委员会年会的决议,《快餐委员会会员管理办法》于2004年4月20日正式公布实施。

(八)本行业发展热点及核心问题

1. 产业化问题。产业化和标准化是中式快餐行业必须坚持的发展道路。快餐业明天的竞争不但是点对点的竞争,更是链条对链条的竞争。中式快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在各地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但整个行业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化程度较低,主要原因还在于对快餐自身规律的认识和对中国传统餐饮的创新和变革意识不够,同时缺乏对现代快餐发展有着深刻认识的复合性人才和产业化队伍,这一点对于中式快餐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

2. 标准化问题。与产业化一样,标准化也是目前制约中式快餐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很多企业已经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正在积极寻求突破口。标准化最主要的包括产品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三大方面,其难点在于操作和管理的标准化。目前,中式快餐行业内的一些较有实力的企业,如“新亚大包”、“马兰拉面”、“面点王”等虽然在产品标准化方面有了突破,但在操作和管理的标准化方面与洋快餐仍有不小的差距。

3. 营销策划问题。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洋快餐在进入中国之初将目标消费群体锁定在儿童和年轻人身上,这种明确的营销定位和随之而来的文化上的渗透是所有中式快餐都难以望及的。目前,这些洋快餐又将更加流行与时尚的元素加入进来,将其引领饮食文化时尚潮流的概念深入人心,这一点更值得中式快餐学习和借鉴。因此,尽快提高营销定位的能力和力度已是中式快餐迫在眉睫的事。中式快餐要做的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基本就餐需求,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培养人们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和特点的新的消费习惯和方式。

4. 管理体系问题。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将决定企业可以在多长时间、多大范围内发展到怎样的规模,无论是单店日常管理还是整个连锁企业的运行都需要这一体系的支撑。目前,中式快餐的管理更多的还是依靠借鉴洋快餐和中式正餐的经验。中式快餐行业系统管理体系的建立,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将是该行业一次根本性的飞跃。特别是作为快餐行业运营核心的物流中心的建立和打造,既是目前中式快餐行业的管理“短板”,而且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5. 造血功能问题。目前大多数中式快餐还停留在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阶段,缺少大量外部金融资本的介入。没有金融资本的介入,中式快餐企业在产品研发、信息化、广告营销及设施更新等方面将会遇到很大的难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还需要资金需求双方尽快在经营理念、游戏规则等方面找到结合点。令人欣喜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无论是国外资本与中式快餐的结合,还是洋快餐的本土化进程以及国有资本的输血,都为中式快餐自身造血的增强提供了动力。

6. 人才问题。中式快餐行业目前无论是厨师还是管理者都缺乏高学历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才。这一方面是受传统因素的制约,更重要的还是行业本身人才培训机制上存在问题。如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管理岗位和关键操作岗位的人才是中式快餐行业目前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7. 制度问题。中式快餐行业现有从也人员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加之国人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各种侵权行为屡屡发生。目前中式快餐行业还没有一整套的关于连锁经营和特许加盟方面的法律法规,所以常常发生品牌所有方和加盟方权利义务不对等或者各自义务不能按约履行以及冒牌、伪造、抄袭等方面的问题。中式快餐要想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坚持走诚和法制之路。

(九)2004年主要活动暨行业大事记

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2. 第九届中国快餐发展论坛于2004年9月14—16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餐和餐饮连锁企业100多名参加了论坛活动。论坛围绕“探索快餐新未来,开创连锁新局面”的主题,多方位交流研讨了当前我国快餐连锁事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思路,就一些共性方面的问题达成了共识。

3. 2004年,全国餐饮行业营业额突破7500亿元,增幅达16%,其中,快餐企业的年营业额已经突破了1000亿元,连锁网点超过100万个,营业额年均增长幅度达20%以上。

4. 第二届全国团体供餐送餐发展论坛于2004年12月9—12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主要围绕我国团膳市场的发展态势与趋势分析、团体供餐送餐品牌企业经验实务推广、团膳经营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模式、如何建立和完善团膳的采购配送与管理系统以及高校团膳的市场化与社会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5. 2004年9月9日,中国快餐业的第一个企业标准在丽华诞生,标志中国快餐业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6. 与快餐行业密切相关的水、电、煤、汽及米、面、蔬菜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使行业内企业普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成为了影响快餐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又一决定性因素。

7. 7月26日肯德基首次在广东的200家餐厅同时推出极具地方特色的饮品—广东凉茶“王老吉”,洋快餐“本土化”提速。

8. 菲律宾规模最大的连锁快餐公司—快乐蜂食品集团2月6日在香港与永和集团控股公司—贝尔蒙特经营企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收购永和85%的股份,正式进军中国快餐市场。

五,产业环境分析:

目前,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尚处于借鉴、模仿和积累阶段,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但快餐的消费市场与供应市场已基本形成,在沿海与内陆的一些大中型城市、旅游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快餐已成为出差、旅游、商务往来等流动人口和工薪阶层、学生以及人们在外活动就餐不可缺少的一种需求。

中国餐饮行业持续发展,营业额和就业人数都有所增长;我国餐饮企业开始重视品牌优势的塑造,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注重利用连锁经营和特许经营的方式进行扩张,市场的需求中体现出科学饮食的的时尚。我国的餐饮市场中,正餐以中式正餐为主,西式正餐逐渐兴起,但目前规模尚小;快餐以西式快餐为主,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是市场中的主力,中式快餐已经蓬勃发展,但当前尚无法与“洋快餐”相抗衡。随着我国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餐饮行业的前景看好,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餐饮业经营模式将多元化发展,国际化进程将加快,而且绿色餐饮必将成为时尚。

另外,一半以上的快餐企业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并实行适量工厂化生产;其次,完全手工操作的占21%,多数中式快餐企业属于这种以手工操作、现场加工和单店经营为主的传统式快餐企业。而26%的快餐企业采用完全工厂化或以工厂化为主、手工操作为辅的经营操作方式,其中多数西式快餐企业属于这种以工业化、标准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快餐企业。

六.远景和使命:

“永和豆浆”的林建雄总经理认为:连锁加盟最主要的是要有统一的CIS(企业形象系统),要有共同的理念,并贯彻到行动中去。如果只有相同的店名、店貌,而没有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那就是“连而不锁”,“形似而不能神似”。他还深有感触地说:“加盟连锁就象放风筝,放得越高越远越好,但它要有一条线,我们就是用标准化维系这条线。”

“永和豆浆”在推广标准化的时候,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洋快餐的做法,更不是机械地模仿而忽视了中式餐饮自身的特殊性。

一方面,将所有能够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的工序都标准化;能标准化机械化制作的产品一律由标准化工厂化制作。另一方面,还十分重视中国餐饮文化以“味”取胜。五味齐全的优势,在标准化中注意个性化操作,由厨师“因地制宜作调整”。在进入连锁加盟的新市场、新区域时,还要充分了解当地的习俗,如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口味特点等,以便有效地设计和生产适合当地消费的产品。

就拿豆浆来说,台湾人喝的咸豆浆中必须要加醋才对味,而上海人喝咸豆浆则完全不能加醋,加了醋,会认为豆浆变质了。所以,“永和豆浆”当时在祖国大陆开店时,即针对导入大陆市场的食品进行改进和制作,然后再委请祖国大陆的台商在当地的亲戚朋友试吃,然后根据他们的反映加以调整产品的口味,终于较快地做到了适合当地市场的需要。

七.外部因素:

八.内部因素:

SWOT优劣势评分表机会等

3.25 级

威胁等

2.15 级

优势等

3.35 级

劣势等

2.55 级

中国饮食文化史简谈

中国饮食文化史 (2009-12-19 14:19:10) 转载▼ 标签: 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饮食文化大国,饮食一直是其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很早就牢固地树立了“ 礼乐文化始于食”、“民以食为天”等观念,食是人之大欲。鉴于此,中国自古就十分注重饮食文化的研究。 一、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诗句反映当时黄河中下游的人们饮食习俗和饮食文化。周公旦所著的早期礼制全书《周礼》,对周代初期的官制进行全面描述。据该书记载,为王室服务的天官大冢宰中,与制作和供奉饮食有关的人员就达2332人,分为22种官职,并且书中还出现了“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等饮食的名称。稍后的《礼记》在其《月令篇》、《礼运篇》、《内则篇》等中又有许多有关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的记叙,其中提到周代“八珍”及周代的风味小吃饵(点心),成为中国有关方面的最早记录。 与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相对应,人们也开始研究和记录长江中下游的饮食文化,如屈原及其弟子的作品总集——《楚辞》中,就有许多作品是歌颂当时楚国的酒与食品,特别是宋玉的《招魂》中提到许多食品和饮料名称,被誉为中国最古的菜谱。在战国末期又出现了专门的烹饪著作——《吕氏春秋·本味篇》,篇中记叙了商汤以厨技擢用伊尹的故事及伊尹说汤的烹饪要诀:“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机,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该烹调理论成为中国以后几千年饮食烹调的理论依据。 二、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便促进国内各地各民族的饮食文化的交流,相应地饮食文化研究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追求长寿等道术的流行更进一步促进食疗理论的发展。 在秦汉时期的许多词赋中都大量记叙当时的饮食物品,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枚乘的《七发》、杨雄的《蜀都赋》等。在王褒的《憧约》、史游的《急就篇》及一些字典(杨雄的《方言》、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中也提及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内容。其中王褒的《憧约》中有“烹荼”、“买茶”的文字,是“荼”发展为“茶”字的最早由来。并且出现了研究食疗的专著,主要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山海经》等,为以后食疗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为世人假托“黄帝”所作。全书24卷,共81篇,是中国较早的医学典籍。该书在《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医学的目的是“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生气通天论》中提出要维持健康,保持长寿就必须调和五味;《汤液醪体论》中提到酒在治疗疾病中的效用;《藏气法事论》中论述了饮食和养生的关系,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配,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的养生理论,成为后来的中医“三分治疗七分养”的理论依据。此外,《内经》还提供了治疗颜面神经障碍、孕妇胃膈闷胀、消渴病人的口感不适、妇女血枯等病若干具体方剂。

中国饮食文化英文介绍

Chinese Food Culture 1.Characteristics of cuisines in southern part of China Chinese cuisine has a number of different genres, but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typical known by the public are the 'Eight Cuisines'. These are as follows: Shandong Cuisine, Guangdong Cuisine, Sichuan Cuisine, Hunan Cuisine, Jiangsu Cuisine, Zhejiang Cuisine, Fujian Cuisine and Anhui Cuisine. We have roughly separated Chinese cuisine into two genres. They are Cuisines of the north part and the southern part. Cuisines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are really featured. They have various differences with northern cuisine. Firstly, abundant rain drops and sunlight in South China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millet and rice. Compared with people in North China who have to spend much time in cold weather, people in South China are less preferable to meat diet, which contains lots of fat and protein. Southern Chinese prefer plant diet quite a lot. Many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drink soup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meal. Guangdong Soup(老火靓汤) Secondly, South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It welcomes people from the entire world. As a result, Southern Cuisine, especially Guangdong Cuisine, emphasizes a flavor which is clear but not light, refreshing but not common, tender but not crude. Thirdly,People in South China tend to be more careful and sensitive than northern people. As a result, their dishes as well as appearance are really cute and attractive. Just like dim sum(点心), which means “touch the hear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antonese meal. It consists of a variety of delicacies and is usually served for breakfast or dinner. Spicy-hot Fish麻辣鱼Mapo Tofu (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麻婆豆腐Pork Rips排骨)Penaeus orientalis对虾 2.Characteristics of cuisines in northern part of China Cuisines of the north part of China hav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people in the north tend to eat cooked wheaten food. Or in other words, people eat more food made of flour. This is because the climate here is temperate continental climate, which means there are less rain drops and sunlight. And this climate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wheat. First,When it comes to cooked wheaten food, there is a place many people are familiar with. That is Shanxi(山西). As the saying goes, “east or west, Shanxi cooked wheaten food is best”. Shanxi is famous for its diverse and delicious cooked wheaten food. With a history of 2000years, Shanxi cooked wheaten food is gain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ity at home and even abroad. Cooked wheaten food in Shanxi,there are round 280 kinds of cooked wheaten food, among which the sliced noodles is the most renowned one. Apart from the sliced noodles刀削面, boiled food also includes hand-pulled noodles拉面, He lao饸饹)Tijian,剔尖Maoerduo猫耳朵, Jiupian(揪片) ,which are all delicious and tasty. As for the cooked food, it includes fried cake(炸糕)、Yi wo su(一窝酥)、fried dough twist (麻花),Shuai bing(甩饼) and so on. Other steamed wheaten food includes steamed bun、You mian kao lao(莜面栲栳)、Gao liang mian yu(高粱面鱼). Second, food in the north is often more salty and greasy than that in the south.

法语介绍中国饮食文化

La cuisine chinoise est très réputée dans le monde. Elle comporte beaucoup de variations,dont huit sont traditionnellement reconnues comme "les grandes cuisines régionales" : LuCai, la cuisine du Shandong; Yuecai, la cuisine du Guangdong etc. Les go?ts diffèrent selon ces régions en fonction des ressources naturelles, des conditions climatiques etc. Ainsi la cuisine du Sichuan est très piquante, alors que celle du Jiangsu est sucrée. Les techniques de la cuisine chinoise sont nombreuses parce que les températures et modes de cuisson sont aussi importantes que les ingrédients qui entrent dans le plat. En tenant compte de la nature des ingrédients, on les cuit dans la friture, à la vapeur, ou les grille, mijote, braise ou simplement saute. Un bon plat chinois harmonise non seulement les saveurs (sucré, salé, acide, amer et pimenté), mais aussi trouver un équilibre entre les couleurs et les odeurs. Un repas chinois, même celui quotidien, respecte bien les bonnes portions de protéines, légumes et féculents. Différents aux repas fran?ais, les repas chinois ne distinguent pas l'entrée, le plat et le dessert. Tous les plats, sucrés et salés, sont servis en même temps et partagés par tout le monde. Les chinois ne prennent pas vraiment un dessert à la fin du repas. En revanche, ils mangent des fruits frais au bout d'une demi-heure de digestion.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 论文题目:中国传统饮食文 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他在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历史阶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阶段。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

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继承与发展 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法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又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进步,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饮食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它至少包括饮食资源、烹调技术、食品制造、食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物质层次,包括饮食结构和饮食器具;行为层次,包括烹调技艺、器具制作工艺、食物保藏运输方法等;精神层次,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饮食文化出现了这么四个高峰:大约1万年前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逐渐掌握了新的谋生手段,告别了单纯依赖自然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大约50个世纪,创造出相当灿烂的原始饮食文化。约在4000多年前,在中原地区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一夏朝,经历商朝和周朝,统称“三代”,约延续了16个世纪,成为古代东方鼎盛的奴隶制国家。三代在原始社会丰厚的食料生活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进行国土开发,在黄土高原、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片片以犁耕农业和沟渠工程相结合的井田,那时大抵能亩产一石,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批稳产高产田,初步奠定了大农业的基础。三代出现了较系统的烹调理论,反映了认识食料的一定深度和广度,以及膳食制造业的成熟;对饮食卫生、保鲜与食疗等,都已积累了成套经验,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从战国到南北朝,约经历了10个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向上发展时期。在这段历史最繁盛的汉代,除了保持黄河流域的垦区外,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茶与酒文化 一、选择题 1.茶的故乡在(B) A日本B中国C印度D巴西 2. 《茶经》的作者是(A) A陆羽B神农氏C有巢氏D共工氏 3.《茶经》中记载茶的名子除了“茶”以外还称为(ABCD) A槚B蔎C茗D荈 4.茶在我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饮品(D)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 5.中国传统认为开门七件事中不包括什么(D) A柴米B油盐C酱醋D茶酒 6.传说中,茶被发现是基于它的哪种功效(B) A贡品B药用C食用D饮用 7.从制茶工艺角度看,红茶区别与其他茶的最主要特征是(A) A深度发酵B萎凋C揉捻、D干燥 8.红茶与绿茶的区别有哪些(ABCD) A制作工艺B茶叶形态C茶汤颜色D饮用口感 9.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种类是(D) A红茶B黑茶C花茶D绿茶 10.下列选项属于中国的红茶是(A) A祁门红茶B大吉岭红茶C锡兰高地红茶D阿萨姆红茶 11.绿茶具有的特点有(ABCD) A香高B味醇C形美D耐冲泡 12.绿茶制作工艺经过的过程(A) A杀青-揉捻-干燥B发酵-揉捻-干燥C杀青-发酵-干燥D杀青-干燥-压缩 13.从茶叶干燥工艺看绿茶可分为(ABCD) A炒青绿茶B烘青绿茶C蒸青绿茶D晒清绿茶 14.炒青特点:香气清高,滋味浓,收敛性较强,炒制杀青主要包括(ABCD)

A长炒青B圆炒青C细嫩炒青D扁炒青 15.白茶我国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精品。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的种类有(ABCD)A银针B白牡丹C贡眉D寿眉 16.青茶也称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属“半发酵”茶。下列哪个省不是乌龙茶主要产地(B) A福建B浙江C广东D台湾 17.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其鲜叶制成青茶质量最佳。铁观音是乌龙茶中之珍品,品质最好的产于(A) A福建安溪县B福建福鼎C福建崇安D福建政和 18.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芽茶和黄大芽茶。黄茶属于部分发酵类,制作方法与绿茶相似,具有绿茶的特点。黄茶与绿茶加工相比,多了一道什么过程,是区别于绿茶的重要标志。(B)A发酵B闷黄C杀青D干燥 19.君山银针是黄茶中的极品,君山银针冲泡有“三起三落”之称,产于(A) A湖南B江苏C江西D安徽 20. 黑茶的加工过程与黄茶大致相似,但其原料多采用粗老的茶叶,发酵时间往往较长,因而制成的茶叶色泽乌黑或呈褐色,故称之为黑。。主要品种有(ABCD) A云南普洱茶(黑茶中的名品)B广西的六堡茶C湖南黑毛茶D湖北老青茶和四川边茶 21.茶叶种类上属于再加工茶是(C) A红茶B青茶C花茶D绿茶 22.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其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属于(A) A萌芽阶段B现成阶段C盛行阶段D高度发展阶段 23.自<<茶经>>问世后,茶文化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可谓“比屋皆饮”,家家饮茶。茶道盛行于(A)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4.民间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寻常百姓的礼仪美德。开始于(D) A唐朝末年B宋朝末年C明朝末年D清朝末年 25.名山产名茶一说主要是因为茶树生长的条件需要(ABC)

谈中国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的融合发展

谈中国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的融合发展 内容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是关于饮食生产与消费的文化综合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魅力。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饮食文化与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提出饮食文化是发展饮食产业必不可少的媒介。挖掘饮食文化价值,将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有机融合,促进饮食产业发展,可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关键词:饮食文化文化营销饮食产业 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食物生产与消费活动中所体现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受社会物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极大。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的关系反映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商品经济活动相结合,在食品的生产、营销和消费领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的关系的重点是,在饮食消费日益商业化的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与揭示现代食品文化和食品消费服务文化,让饮食文化在商业中发挥精神旗帜作用、价值支撑和对未来发展的牵引作用,并成为发展商业的有效促进因素(李志刚,1997)。 饮食文化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是关于饮食生产与消费的科学、技术、习俗和艺术等的文化综合体。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饮食文化就是以食品为物质基础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精神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标志。因为饮食的重要性,饮食文化往往居于文化的核心地位。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内容可以国家、地域、民族、宗教、食源、生产工艺、炊饮器皿、消费层次、文化品位等进行分类。从饮食文化的内部结构可分为:饮食物态文化、饮食制度文化、饮食行为文化、饮食心态文化等。广义的饮食文化是指人类在饮食生活中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狭义的饮食文化是指人类在饮食生活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如饮食风俗、饮食思想、饮食行为、饮食技术等。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随着原料的几经变化、烹调技术的完善以及外部物质条件的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逐步地形成独有的特征(冯玉珠,2009)。 一是生存性。以“民以食为天”为例,可见对于饮食文化的生存性这一特征是没有疑义的。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世界上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而所有的生命都需要营养。 二是传承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区位文化的长久迟滞及内循环机制下的代代相传,使得区域内的饮食文化保持着传承。诸如食物原料品种及其生产、加工,基本食品的烹制方法,饮食习惯与风俗等等。 三是地域性。由于食物原料分布地域性强,各地发展程度不一,在文化悠久和封闭程度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许多风格不尽相同的饮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地。人类为了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努力观察、利用和改造环境,以便进行有效的文化活动,从而直接获取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即形成因地域不同而千差万别的饮食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形成与特点 (一)饮食文化的历史大致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初始阶段。当时人们已学会种植谷子、水稻等农作物与饲养猪、犬、羊等家畜,这时便已奠定中国饮食的以农产品为主,肉类为辅的杂食胜饮食结构的基础。随后燧人氏教“砖木取火”,人类进入了石烹熟食的时代,把植物的种子放在石片上炒,把动物放在火上烧。神农氏发明耒耜,教人类稼穑。皇帝是最早的灶神,发明了蒸锅,使食物速熟。 2、夏商西周 先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进入真正形成时期。经过夏商周的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已基本形成。在商周时期人们根据五行学说提出五昧,五味调和之说”成为后世烹调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动力之 一。"主副食搭配平衡膳食的理论的确立及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配”的“五谷为养”之学说的确立,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千古不变的理论。以“色、香、味、形”为核心的美食标准初步建立。中国品食的首要标准为“至味”,同时兼及“色、香、形”在饮食礼仪方面也开始走向完善,周代在饮食内容、使用餐具、座次、入席、上菜、待客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台礼法,当事人可以拒绝用餐。同时夏商西周时期谷物已备,粮食作物已作为日常的食源。夏朝非常重视帝王的饮食保健,在宫中首设食官、配置御厨,迈出了食医结合的第一步。 3、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相当发达,不仅家畜野味共登盘餐,而且蔬果五谷俱列食谱。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儒家的饮食思想也备受推崇儒家的讲究营养.注重卫生,以饮食涵养人性.完善人性等饮食观开始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的饮食简朴而平凡,认为茶淡饭一样美味。 4、秦汉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茶文化 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茶文化 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酒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1]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

中国饮食文化英文版

China covers a large territory and has many nationalities, hence a variety of Chinese food with different but fantastic and mouthwatering flavor. Since China's local dishes have their own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rally, Chinese food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eight regional cuisines, which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round. Certainly, there are many other local cuisines that are famous, such as Beijing Cuisine and Shanghai Cuisine.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此各种中国饮食口味不同,却都味美,令人垂涎。因为中国地方菜肴各具特色,总体来讲,中国饮食可以大致分为八大地方菜系,这种分类已被广为接受。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着名的地方菜系,例如北京菜和上海菜。 Shandong Cuisine 山东菜系 Consisting of Jinan cuisine and Jiaodong cuisine, Shandong cuisine, clear, pure and not greasy,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emphasis on aroma, freshness, crispness and tenderness. Shallot and garlic are usually used as seasonings so Shangdong dishes tastes pungent usually. Soups are given much emphasis in Shangdong dishes. Thin soup features clear and fresh while creamy soup looks thick and tastes strong. Jinan cuisine is adept at deep-frying, grilling, frying and stir-frying while Jiaodong division is famous for cooking seafood with fresh and light taste. 山东菜系,由济南菜系和胶东菜系组成,清淡,不油腻,以其香,鲜,酥,软而闻名。因为使用青葱和大蒜做为调料,山东菜系通常很辣。山东菜系注重汤品。清汤清澈新鲜,而油汤外观厚重,味道浓重。济南菜系擅长炸,烤,煎,炒,而胶东菜系则以其烹饪海鲜的鲜淡而闻名。Shandong is the birthplace of many famous ancient scholars such as Confucious and Mencius. And much of Shandong cuisine's history is as old as Confucious himself, making it the oldest existing major cuisine in China. But don't expect to gain more wisdom from a fortune cookie at a Shandong restaurant in the West since fortune cookies aren't even indigenous to China. 山东是许多着名学者的故乡,例如孔夫子和孟子。许多山东菜的历史和孔夫子一样悠久,使得山东菜系成为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主要菜系之一。但是不要期望在西方国家的山东菜馆里从签饼(中国餐馆的折叠形小饼,内藏有预测运气话语的纸条)获得更多的好运气,因为签饼在中国也不是本土的。 Shandong is a large peninsula surrounded by the sea to the East and the Yellow River meandering through the center. As a result, seafood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Shandong cuisine. Shandong's most famous dish is the Sweat and Sour Carp. A truly authentic Sweet and Sour Carp must come from the Yellow River. But with the current amount of pollu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you would be better off if the carp was from elsewhere. Shandong dishes are mainly quick-fried, roasted, stir-fried or deep-fried. The dishes are mainly clear, fresh and fatty, perfect with Shandong's own famous beer, Qingdao Beer 山东是个巨大的被向东流去的大海环绕的半岛,黄河曲折的流经其中部。因此海鲜是山东菜系的主要构成。山东最着名的菜肴是糖醋鲤鱼。正宗的糖醋鲤鱼必须打捞自黄河。但是因为现在黄河的众多污染,其他地方的鲤鱼更好一些。山东菜主要是速炸,烧烤,炒或深炸。菜肴清新肥美,搭配山东本地的着名啤酒——青岛啤酒就完美了。 Sichuan Cuisine 四川菜系 Sichuan Cuisine, known often in the West as Szechuan Cuisin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hinese cuisines in the world. Characterized by its spicy and pungent flavor, Sichuan cuisine, prolific of tastes, emphasizes on the use of chili. Pepper and prickly ash also never fail to accompany, producing typical exciting tastes. Besides, garlic, ginger and fermented soybean are also used in the cooking process. Wild vegetables and animals are usually chosen as ingredients, while frying, frying without oil,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一)设计意图: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文化,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凡来了客人,请客吃饭的饮食礼仪必不可少。从小让学生受到饮食文化的熏陶,体会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好处。 让学生分小组走出校园,了解有关饮食礼仪、饮食习惯、八大菜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背景分析: 每个人都离不开一日三餐,因此学生对饮食还是有感性认识,并且非常感兴趣的。 我校大部分学生家里的电脑都可以上网,中国人比较注重吃,有的家长就是烹饪高手、美食家,社会上的饭店林林总总也很多,学生去观察、调查、体验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实际烹饪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三、实施策略 1、唤醒主体意识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参与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活动课程,而且让活动包含许多学生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课程的积极性,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同时,学生生活于群体之中,相互之间不断地影响,这种影响力远远超过教师的说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为学习的资源。 2、开放活动时空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开展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都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活动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内容具有开放性。 3、激发问题意识 学生能自己独立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其关键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科教学入手,并合理迁移,在适宜的生活,学习情景下巧妙点拨,触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 4、培养动手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教授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性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改变“只说不做”的旧状,要求学生在“查找”“考察”“烹饪”等操作实践中,切实提高动手能力。 四、活动过程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复习过程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重庆交通大学 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论文题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目: 授课老 师: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目录摘要 Abstract 关键字 一、前言 二、饮食文化 1、特点 1.1中国饮食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1.2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 1.3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宗教性 1.4 中国饮食文化的开放性 2、现状 3、快餐文化 4、发展趋势 5、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小结 四、参考文献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摘要: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有的发展离不开饮 食。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从商周开始,钟鸣鼎食,到满、清的满汉全席,每一样经典菜式,都是从生活中不断的研究而来。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长久发展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而如今步入二十一世纪,由于世界饮食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的快餐文化,使得我国的饮食文化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融合创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Abstract : Living in the world,just food and clothing the two things . Review of the 5000 years, all the development can not do without food. So in total all kinds of dazzling delicacy is born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last a long time . From the Sha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it’s luxurious, and every classic dishes are from life in the continuous research.The catering industry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360 industry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while the catering industry has formed its own unique culture, in other word,it is a kind of "eat" culture.And now into twenty-first Century,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world's food culture, especially the western fast food culture, so that our country's food culture need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constantly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form food culture.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关键字:饮食文化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快餐文化融合与创新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在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食物制作、器皿、营养保健、饮食审美观、饮食礼仪等各个方面均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特色,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将从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食物传统制作方法、中国饮食审美观以及饮食礼仪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国传统饮食结构 我国的饮食结构是由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饮食经验积淀而成。我国传统饮食结构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讲究主副食分明。中国人认为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中国传统饮食以谷物为主,副食主要是新鲜的天然食物。其次,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蔬菜的作用。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吃青,俩眼冒金星。”从秦汉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植物性食料为基础,比如粮、豆、蔬、果、谷类等。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正如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实际上是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理论最早的文字记载,即指日常饮食应当以食谷为主,即使肉多时,也不可超过食谷。此外,我们几乎所有饮食都是低温烹饪。蒸馒头,下面条,煮饺子全是在水中,都是100度以下。 二、食物传统制作方法 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不仅注重烹,更注重调,常见的方法有:蒸、煮、烧、炖、烤、烹、炒、炸、拌、扒、酥、焖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方风味,如鲁菜、川菜、苏菜、闽菜、粤菜、京菜、湘菜、徽菜等。 中国饮食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美。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同时,追求色、香、味、形的有机统一。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形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柔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和谐悦目。在口味的配合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辅佐调料,使之增香增味。在形的配制上,注重造型艺术,运用点缀、嵌酿等手法,融雕刻和菜肴于一体,形成和谐美观的造型。中国饮食将色,形,香,味,滋,养六者融于一体,使人们得到了视觉,触觉,味觉的全方位享受,构成了以美味为核心,以养身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特色。 三、中国饮食审美观 中国饮食在发展中形成了“十美风格”,讲究味、色、香、质、形、序、器、适、境、趣的和谐统一。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饮食文化本来属于形而下的活动领域,但要对此深入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就必须从形而上的哲学角度入手。中国传统旨学重视阴阳相配,强调宇宙大化的和谐统一,它是中国人看待万事万物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作为生存之本的饮食活动,中国人也讲究“配菜之道,需所配备物融洽调合,如夫妻、如兄弟,斯可配合。” 孔子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言论,尽管是基于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但也有相当高的科学价值。同时,这一观点又蕴含着一种朴素的审美要求。 “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中国饮食文化特点的极好概括,即其精神实质在于以饮食为媒介,寻求一种更高的精神领域的满足。从美食、美味、美器,美境的和谐统一所给人的愉悦,进入自由、充实、审美的理想境界,从中体会人生的乐趣和美妙。 四、中国饮食礼仪 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礼俗和风俗习惯的文明古国,这在人们的饮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中国饮食礼俗和习俗已成为中国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无论从古代的“饮和食德”,还是到如今的现代饮食文明,都充分体现了文化古国的文明饮食风貌。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包括了宴饮之礼、待客之礼、进食之礼、餐桌礼仪等诸方面,是较发达、完善的,并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之说。在中国,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中国传统饮食礼仪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对现代社会仍产生着深远影响,成为文明时代重要的行为规范。 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整个世界都是享有盛誉的,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为我们积累下的属于我们炎黄子孙的宝贵物质及精神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