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参考Word)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参考Word)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参考Word)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和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的余地。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1.0.4 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1.0.4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表1.0.4

1.0.5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

2.0.1 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2.0.3 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

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的平台。

2.0.4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 Special area for passenger station

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

2.0.5 公交站点 Bus stop

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

2.0.6 线侧下式站房 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

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

2.0.7 高架跨线候车室 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

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的建筑物。

2.0.8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 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

设计年度内最高月的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

2.0.9 站场客运建筑 Buildings for passenger traffic in station yard

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棚、地道、天桥、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建筑物。

第三章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3.1选址

3.1.1 铁路旅客车站的选址除应符合铁路站场与枢纽总体布局和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1 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特大型、大型站)宜设于市区方便旅客乘降的地点;中、小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中、小型站)宜设于主要居民点的同侧。

3.1.1.2 宜减少拆迁或填挖方工程量较少。

3.1.1.3 宜具备必要的场地面积。

3.1.1.4 应符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

3.1.2 铁路旅客车站站址不应选择在低洼易淹和有山洪、断层、滑坡、流砂等地段。

3.2总平面布置

3.2.1 铁路旅客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与站前广场、站房和站场客运建筑统一规划,整体设计。

3.2.2 铁路旅客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2.2.1 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用地。

3.2.2.2 分区明确,联系便捷。

3.2.2.3 合理利用地形,节约占地。

3.2.2.4 特大型、大型站根据客流方向,宜分区布置公交站点。

3.2.2.5 城市干道不应平面穿越站前广场。

3.2.2.6 当站前广场有地下铁道车站或地下商业服务设施时,宜设置与旅客地道相连的通道;当分期建设时,宜预留接口。

3.2.2.7 通过式站型的站房,其中心线宜与基本站台长度的中心线接近。

3.2.3 铁路旅客车站总平面布置的流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3.2.3.1 旅客、车辆、行包和邮件的流线避免交叉。

3.2.3.2 进、出站旅客流线在平面或立体上分开。

3.2.3.3 缩短旅客的步行距离。

3.2.4 特大型站的站场两侧均为城市人口密集区时,宜采用双向进出的站房布局型式。

3.2.5 特大型、大型站应设置从站前广场直接通向基本站台的环行式车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4m,车道通过建筑物部分的净高度不应小于4m.

3.2.6 特大型、大型站应设垃圾存放及转运设施,其位置应隐蔽,符合卫生要求。

3.2.7 特大型、大型站的各种室外管线宜集中、暗敷。

第四章站前广场

4.0.1 站前广场应由站房平台、旅客车站专用场地及公交站点三部分组成。

4.0.2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最小用地面积指标,按最高聚集人数每人不宜小于4.5㎡.

4.0.3 前广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0.3.1 站前广场应与站房布置密切结合,并符合城镇规划要求。

4.0.3.2 站前广场应分区布置。旅客、车辆、行包三种流线应短捷,避免交叉。

4.0.3.3 人行通道、车行道应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4.0.3.4 站前广场的地面、路面宜采用刚性地面,并符合排水要求。

4.0.3.5 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宜设立体站前广场。

4.0.4 站房平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0.4.1 平台长度不应小于站房主体建筑(含室外进、出站口)的总长。

4.0.4.2 平台宽度:特大型站不宜小于30m;大型站不宜小于20m;中型站不宜小于10m;小型站不宜小于6m.

4.0.5 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0.

5.1 旅客活动地带应与站房平台相连。

4.0.

5.2 人行通道应与公交站点及周围服务性建筑相通。

4.0.

5.3 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的地面应高出车行道,并不应小于

0.12m,且人行通道应与站房平台贯通。

4.0.6 特大型、大型站的行包托取厅附近宜设停放行包车辆的场地。

4.0.7 绿化与建筑小品的设计应按功能分区布置;特大型站、省会所在地的大型站、重点旅游地及国境(口岸)旅客车站应设旗杆。

4.0.8 公交站点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0.8.1 公交站点可设临时停车场地。

4.0.8.2 公交站点宜设于方便旅客乘降的部位,且不得干扰客流、车流组织。

4.0.8.3 公交站点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4.0.9 大型独立广告牌与列车时刻表等揭示牌的构造与安装应安全、牢固。

第五章站房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 站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1 功能分区应合理,流线应简捷,建筑平面宜适应改、扩建的要求。

5.1.1.2 当基本站台面高于站房首层室内地面、其高差大于3.3m时,宜设计为线侧下式站房。

5.1.1.3 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可设计高架跨线候车室。

5.1.1.4 特大型、大型站的进站广厅、售票厅及行包托取厅的出入口宜分别设置。

5.1.2 线侧平式站房设置楼层候车室时,应设有与候车室直接连通的高架跨线通道。

5.1.3 站房内旅客用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m.

5.1.4 特大型、大型站应设检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设施。

5.2进站广厅

5.2.1 特大型、大型站可设进站广厅,按最高聚集人数每人使用面积不宜小于0.2㎡.

5.2.2 进站广厅人口处应至少设一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坡道。

5.2.3 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及以上的旅客车站,且站房楼层高差6m及以上时,宜设自动扶梯和电梯,其数量各不宜少于两台,其中应至少有一台能满足残疾人使用的电梯。

5.2.4 进站广厅内宜设问询、导向及服务等设施。

5.3候车室

5.3.1 根据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站房可设普通、母婴、软席、贵宾、军人(团体)和老弱残等候车室。各类候车室计算人数占最高聚集人数的百分率宜符合表5.3.1的规定。

各类候车室计算人数占最高聚集人数的百分率(%)表5.3.1

5.3.2 候车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3.2.1 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候车室室内净高度宜根据高跨比确定,并不宜小于3.6m.

5.3.2.2 采光通风良好,窗地比不应小于1:6;上下窗宜设开启扇,并应有开闭设施。

5.3.2.3 候车室座椅的排列方向应有利于旅客通向进站检票口。普通候车室的座椅间净距不得小于1.3m.

5.3.3 普通候车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3.3.1 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1㎡;小型站的综合候车室的使用面积宜增加15%.

5.3.3.2 候车室内宜设进站检票口。

5.3.3.3 地面和墙裙采用的建筑材料应便于清洗。

5.3.3.4 候车室附近应设饮水处。

5.3.3.5 平面不宜设计成袋形。

5.3.4 母婴候车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3.4.1 每人使用面积不宜小于2㎡.

5.3.4.2 位置宜邻近站台,并单设检票口。

5.3.4.3 饮水处、厕所及盥洗间宜单独设置。

汽车客运站设计

汽车客运站设计建筑设计(二)A -2

第一部分任务书解读

设计要求 ?初步理解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掌握场地设计知识; ?掌握交通建筑设计特点,学习通过处理复杂的流线关系进行功能分区和平面布局, 处理好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结合 建筑的空间要求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和构 造形式,掌握车辆停放的相关技术指标;?认识建筑的相关技术性问题,包括建筑覆盖率、绿化率、容积率等以及消防疏散等 要求; ?学习根据相关规范及技术资料拟定建筑设计任务书。

建筑规模及设计内容 ?总用地面积20430 m2总建筑面积3500m2。车站年平均日发送旅客量为6000人次。按15个有效车位计,其中长途发车位10个,到车位3个,短途班车发车位2个;停车场停车数量不少于50辆。 ?站前广场面积自定,要求布局合理适用,便于人流集散。 ?旅客站房按二级站设置,包括: 候车厅1000 售票厅100 售票房25 票据室10 行包房(托运、提取)100-150小件寄存处15 站台问讯处15 广播室25 调度室30 医务室15 站务员室30 值班站长室30 司助休息室30 电话亭厕所其它用房 ?行政办公用房包括:(500m2)包括: 党政办公室财务办公室会议室门卫值班室厕所 ?辅助用房:洗车台浴室、厕所(男、女比例2:1) ?其它服务设施:(300m2)快餐厅小卖部出租店面若干

设计要点 ?注意交通建筑的城市象征形象;?应在设计中同时考虑洗车、检修、停车场、车辆进出口等; ?站前应考虑出租车停车点; ?建筑密度不超过40%,绿地率不小于30%; ?所有面积均以轴线计,总建筑面积误差应小于5%。 ?注意站房部分的无障碍设计。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统一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标准,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得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1、0、3 旅客车站布局应符合城镇发展与铁路运输要求,并根据当地经济、交通发展条件,合理确定建筑形式. 1、0、4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节能与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得先进技术。 1、0、5客货共线与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得建筑规模,应分别根据最高聚集人数与高峰小时发送量按表1、0、5—1与表1、0、5—2确定。 表1、0、5-1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 表1、0、5-2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 1、0、6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旅客车

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与《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得有关规定。 1、0、7 铁路旅客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得有关规定。 1、0、8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得规定. 2 术语 2、0、1铁路旅客车站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乘降设施,并由车站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部分组成整体得车站. 2、0、2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 mixed traffic railway linestation 设在客货共线运行得铁路沿线,主要办理客运业务得车站。 2、0、3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line station 设在客运专线铁路沿线,专门办理客运业务得车站. 2、0、4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 aximum passengers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得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得平均值。 2、0、5高峰小时发送量peak hour departing quan tum 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日均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 2、0、6站房平台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 g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 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的设计 1. 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 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工等因素。按教育部规定,中学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22。每人使用面积为40人,1.04m;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1)课桌椅的尺寸: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2)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的布置 ①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 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①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形式。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9000mm×6900mm、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8100mm×6600mm、8100mm×6300mm、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方形教室:教室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用7200mm×7200mm、7500mm×7500mm、7800mm×7800mm及7500mm×7800mm等。该形式教室的有效面积系数 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③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六边形等,这种形式在采光、通风和座位排列上有其优越性, 但经济性较上述形式要差一些。 (4)教室的层高:取决于空气容量、采光均匀度,房间的比例及经济等因素。一般来说,3.6~3.9m层高才能满足空气容量的要求;其次从房间的比例和空间的视觉效果看,以层高为房间跨度的1/2~2/3为好;最后,还必须考虑经济,不适当的增加层高,就会增加造价,应予避免。 3.教室门窗设计 (1)教室门的设计:门主要作为交通疏散,并兼通风用。根据我国的实践,一般在教。在 平面组合中,若设两个门有困难,也可只设一个门,1000mm室前后各设一门,门洞宽 但其宽度应为1200~1500mm。门洞高一般为2400~2700mm,门内开,以免影响走道中行人的通行。

集散厅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集散厅细部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集散厅包含进站集散厅、出站集散厅。 4.1.2 进站集散厅应考虑安检及实名制验证设备空间位置。 4.1.3 出站集散厅检票口附近应设检补票室。 4.2 设计要点 4.2.1 墙地面 集散厅楼地面装饰材料尺寸应根据空间大小确定,墙地面材料应统筹规划模数,对缝布置。 4.2.2 吊顶 1吊顶形式应简洁,大方,层次不应超过三层,颜色与整体协调,宜采用亚光浅色调。 2出站厅吊顶高度大站不宜小于5米,中小站不宜小于4.0米。 3出站厅条形吊顶的方向宜与人流方向垂直。 4 吊顶细部处理要求同候车厅。 4.2.3门斗 1车站宜设置外门斗,严寒、寒冷地区主要出入口均应设置门斗。 2 门斗形式与站房形式相协调,门斗除正面设门外,两侧也应设门。特大型、大型和重要车站站房门斗居中设置电动平开门,其他站采用平开门。 3 门斗不宜设置验证设施。

4 门斗净深不宜小于4200mm。 4.2.4 内部构筑设施 1安检设备设于进站广厅的入口处,不设专门的安检操作室。 2公共区主要出入口均应设置空气幕。严寒和寒冷地区宜采用热空气幕。空气幕明装应通长布置,选型应美观,长度与门宽度相近,尽量减少间隙,色彩及材质应与室内装修协调一致;空气幕暗装时,外部装饰材料应与整体风格相协调,并便于设备检修。 3 安全出口标识的大小、材质应与室内装修相协调,宜镶嵌在墙面上。 4 问询处按问询服务台设置,不设独立的房间。问询服务台可按高度1000mm、宽度700 mm控制,其长度可根据室内空间要求确定,形式与室内风格相协调。 5 出站厅检补票室应设补票窗口,补票窗口形式应与售票窗口一致。 6 出站厅检票口栏板应与检票闸机结合布置。 4.3 质量控制要点 4.3.1 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样板制作工作,应明确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铁路客站装饰、安装工程样板制作与施工工作。 4.3.2 施工单位应依据已审核的装饰、安装施工图,在拟装饰、安装工程实施部位按1:1比例制作实样,样板应将拟采用的材料、安装与涂装工艺、连接节点、整体效果体现清楚。 4.3.3 样板制作完成后,对样板及其所设计的材料进行封样,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对照样板确认依据予以确认。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2007

1 总则 1.0.1 为统一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标准,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1.0.3 旅客车站布局应符合城镇发展和铁路运输要求,并根据当地经济、交通发展条件,合理确定建筑形式。 1.0.4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节能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先进技术。 1.0.5客货共线和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分别根据最高聚集人数和高峰小时发送量按表1.0.5-1和表1.0.5-2确定。 表 1.0.5-1 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 表 1.0.5-2 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

1.0.6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1.0.7 铁路旅客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的有关规定。 1.0.8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乘降设施,并由车站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部分组成整体的车站。 2.0.2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mixed traffic railway line station 设在客货共线运行的铁路沿线,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2.0.3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line station 设在客运专线铁路沿线,专门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 2.0.4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 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2.0.5高峰小时发送量peak hour departing quantum 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日均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 2.0.6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 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口的平台。 2.0.7旅客车站专用场地s pecial area for passenger station 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的区域,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 2.0.8集散厅c oncourse 用于旅客站房内疏导旅客,并设有安检、问询等服务设施的大厅。

关于铁路站场的枢纽设计分析

关于铁路站场的枢纽设计分析 摘要: 本文结合铁路站场设计、规程规范编制和技术管理的实践, 从宏观角度总结新形势下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规划建设理念和特点。 关键词: 铁路; 站场; 枢纽; 1、概述 由于运营便利与工程节省有一定的对立性,在以往站场设计中,过多关注工程节省, 因此造成不能满足新时期运输要求, 为此付出很大改扩建工程代价。铁路站场设计理念在铁路现行各层次规程、规范、部颁各类文件中均有涉及, 有关论文浩如烟海, 大多着眼于具体工点的运用, 归纳和总结不足。 2、车站设计 铁路沿线分布越行(会让)站、中间站或技术作业站,构成铁路分界点。除为列车提供交会、越行的基本功能外, 尚需为吸引区(辐射区)地方经济提供运输服务。项目前期研究的核心是合理确定对运输有重大意义的客货运站、接轨站(点), 应贯彻以下理念: 2.1、客、货运站 线路经过较大经济区域时,以往设计是客货功能集中的一站横列式设计。从近年的地方运输需求和建设实践看,一站横列式已凸显出客货功能相互制约、作业交叉干扰、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低的弊端。今后此类车站宜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因地制宜地灵活采用客货分站、客货纵列或客货并列等布置方式。 为充分发挥铁路大能力、安全、节能、环保、全天候的优势和公益性, 客运站应结合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和工程条件合理选址, 尽量邻近城镇,利于站区形成综合交通枢纽, 便捷居民出行,此亦适用于客运专线。 货运站直接为所在地对外货物运输服务,应摒弃传统的按行政区域设站理念, 因紧密结合地方产业规划,吸纳货流,集中办理,全面推进装、卸车基地站建设。 2.2、技术作业站 技术作业站的布局和建设应结合路网规划、生产力布局等因素统筹考虑,以实现长交路、直达运输为目的, 要少而壮。既有线改扩建中, 必须研究既有技术作业站归并、整合、变更作业性质的问题。 2.3、开站设计 应满足点线能力相协调, 合理辐射(覆盖)范围设站。并按照规模化、集中化、

候车区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

候车区细部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候车厅空间应通透、开敞、明亮,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 5.1.2 候车厅内装材料应符合环保、节能、消防要求。 5.1.3 候车厅内装应整洁、美观,可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风格设计。 5.1.4 站房公共区空调系统采用侧送风时,送风距离不宜大于20m,当超过20m时应按照风口形式和设计参数校核送风射程以确定送风距离。 5.2 设计要点 5.2.1地面 1宜采用耐磨石材,石材静摩擦系数COF不小于0.50。 2地面石材尺寸应根据尺寸应根据空间大小确定,铺贴应考虑与墙面材料及柱子对缝。 3 进站口地面正中央不应设缝。 4地面变形缝盖板宜选用铝合金盖板,盖板与周边地面高度一致。 5.2.2墙面 1 候车厅横梁截面大小、高度应保持一致,整体协调美观。 2候车室同一墙面门洞口应在同一高度,与候车厅相连的门洞宜采用石材、铝板做门套或阳角收边设计,其色彩、样式要与整体协调,不宜采用不锈钢门套。

3 墙面上设置的各类控制面板和风口应与墙面分格一致;安装控制面板时,其下边线高度距地面1300mm;控制面板尽可能不要设在公共区域。 4 回风口设置在墙面时,回风口材质应选用与墙面相同或相近材料,有一定刚度,色彩与墙面材料色彩一致,洞口尺寸应与墙面材料分缝协调。 5 墙面门眉正中不应出现拼缝。 6 墙面严禁采用倒挂石材、面砖等做法。旅客通道上方及两侧的装饰面层、悬挂设施及细部节点、构造应牢固耐久。 7消火栓箱(柜) 宜采用暗装消火栓箱,尽可能靠近卫生间、设备用房、商业用房以及“设备集中单元”等处暗装,采用钢制箱体,箱门的材质、颜色与室内装饰材料表面一致;当墙体装饰材料为涂料时,宜采用磨砂玻璃,消防标识简洁,门锁便于开启,不设凸出把手。消火栓箱门开启角度不应小于120度。 8 墙面设变形缝时,装饰面层及基层应在变形缝处断开。 9 公共空间内部的方形柱子和实体墙面阳角均应做弧形处理。墙、柱采用干挂石材外装饰时,石材应采用R15-R20圆弧阳角收头。 10室内金属板及其它块材之间的拼接缝,不应现场打胶处理,宜采用离缝或压扣条的形式进行构造处理,根据块材大小设置合适缝宽比例,且不宜过宽。 5.2.3吊顶 1候车厅宜设置吊顶。吊顶形式应简洁,大方,层次不应超过三层,颜色与整体协调,宜采用亚光浅色调。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57-88 第1章总则 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3章前厅部分 第4章观众厅 4.1视线设计 4.2座席 4.3走道 4.4其它 第5章舞台 5.1主台、侧台 5.2乐池 5.3舞台机械设备 5.4演出技术用房和设施 第6章后台 第7章防火与疏散 7.1防火 7.2疏散 7.3消防给水 7.4火灾报警 第8章声学 8.1观众厅体型设计 8.2观众厅混响设计 8.3扩声系统设计 8.4噪声控制 8.5其它声学要求 第9章建筑设备 9.1给水排水 9.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9.3电气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

第1章总则 第 1.0.1 条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 订本规范。 第 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其舞台部分的技术 标准,主要适用于镜框式台口、箱型舞台剧场,其它类型剧场,可参照执行。 第 1.0.3 条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主要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剧场 为多用途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第 1.0.4 条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 1601 座以上 大型 1201~1600 座 中型 801~1200 座 小型 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 1200 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 1800 座。 第 1.0.5 条剧场建筑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 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 100 年以上,乙等 50~100 年,丙等 25~50 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剧场不应低于二级,丙等剧场不应低于三级; 三、室内环境标准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第 1.0.6 条观众厅面积不超过 200m2 或观众容量不足 300 座者,可按一般建筑规定执行,不受本规范限制。 第 1.0.7 条剧场建筑设计除应按本规范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现行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1总则 为贯彻国家有关得法规与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得技术标准,使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得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 得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车站及枢纽得设计。本规范中凡与行车速度与铁路等级无直接关系得规定,也适用于其她客货列车共线运行得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 铁路车站及枢纽得设计年度应分为近、远两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20年。近、远期均采用预测运量。对于不易改、扩建得建筑物与基础设施,应按远期运量与运输性质设计;对于易改、扩建得建筑物与基础设施,可按近期运量与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对于可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得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3年或第5年得运量设计。枢纽总布置图尚应根据20年以上得远景规划,预留长远发展条件。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按规定配置保障人身与行车安全,方便旅客旅行得设施设备。 铁路车站及枢纽建设应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互配合与协调,并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灾减灾、文物保护、节约能源与土地。 编组站、区段站应按照减少车流改编次数,实现车流快速移动得原则设置。货运站得设置应有利于实现货运组织集中化与专业化,客、货运量较小时不应设置中间站。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根据运输需要,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站段布局及规模。 铁路枢纽与复杂车站得设计方案,必须经过经济比较确定。在满足设计年度要求能力得前提下,铁路车站及枢纽得改、扩建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与设备。复杂得车站改、扩建工程应有指导性施工过渡设计。 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得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满足有关规定得要求。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得有关标准、规范得规定。2术语 会让站、越行站:为满足区间通过能力,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得车站。在单线上称会让站,在双线上称越行站。 中间站:办理列车通过、交会、越行与客货运业务得车站。 区段站:为货物列车本务机车牵引交路与办理区段、摘挂列车解编作业而设置得车站。 编组站:在枢纽内,办理大量货物列车解编作业得车站。 客运站:主要办理客运业务得车站。 货运站:主要办理货运业务得车站。 工业站、港湾站:主要为厂、矿企业或港口外部运输服务得车站。前者称工业站,后者称港湾站。 铁路枢纽:在铁路网结点或网端,由客运站、编组站与其她车站,以及各种为运输服务得设施与连接线等所组成得整体。 进出站线路:进出枢纽或车站得单独线路得统称。 进出站线路疏解:为消除或减少进出站线路上列车或机车运行得进路交叉所采取得措施。 疏解线路:对进出站线路进行疏解布置而修建得线路得简称。 3车站设计得基本规定 3.1.1在铁路车站线路得直线地段上,主要建筑物与设备至线路中心线得距离应符合表3、 1、1得规定。 3.1.2在车站线路得曲线地段上,各类建筑物与设备至线路中心线得距离及线间距应按现

精品工程策划方案

精品工程策划方案 【篇一:精品工程策划方案】 精品工程策划 编制: 审核: 审批: 编制日期:2011年3月 前言 昌图西站工程即将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为全面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到站房精品,建造百年工程,我项目相应公司要求,编制精品工 程策划方案,为后序的装饰工程质量保证提供施工依据。 本方案主要从精装修方面插手,集思广益进行精品策划,严格控制 施工质量,以保证精品工程目标得以实现。 第一章工程概述 哈大客专zh-2标段昌图西站工程是哈尔滨到大连高速铁路站房项目 之一,地处辽宁省铁岭市昌图镇。建筑面积,站房4456m2 ;雨棚21683 m2。主体结构为砼框架、钢桁架混合结构。 目前工程主体结构已经结束,已经开始精装修施工。 第二章工程目标 哈大客专zh-2标段昌图西站工程质量目标: 达到省级优质工程标准 哈大客专zh-2标段昌图西站工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达到省级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第三章精品策划 本工程在进行精品策划过程中,除严格按照本公司执行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策划,实行目标管理、过程控制、持续 改进的管理机制外,同时执行公司的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gb/t1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使本工程的质量 目标、环境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均得以实现,使本工程成为名 副其实的精品工程。 一、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总工为首,项目部各部室参与,项目有关人员参 加的质量管控小组,着重进行对分包方的工程质量管理。其组织机 构如下:

二、标准策划 总的控制原则是: ⑴、满足铁道部《铁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的要求。 ⑵、满足规范要求,尤其是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⑶、各处力求对称、均衡; ⑷、各处力求“平、齐归一”,横平竖直; ⑸、各种标识齐全、整齐、美观; ⑹、力求建筑与艺术相结合; ⑺、各处施工力求精细; ⑻、满足使用功能; ⑼、力求绿色环保; ⑽、经久耐用。 各个分项控制原则: 1、建筑工程部分 按照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装饰装修实物质量检查: ⑴、所有装饰装修工程由各专业施工单位根据建筑立面效果进行二 次深化设计,其设计方案需经过铁道部、哈大公司、设计单位、及 总包单位的认可,工序样板必须严格按照铁岭西站已确认单的样板 施工。 ⑵、外幕墙使用的各种材料、构件质量必须符合规范及质量标准, 幕墙与主体连接的各种预埋件、连接件、紧固件必须安装牢固,后 置埋件的拉拔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幕墙必须防火、防雷、防潮、 防腐、保温、无渗漏,结构胶与密封胶的打注必须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宽度和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装饰色泽一致、拼缝合理、平整挺拔,石材严禁有花脸、泛碱、渗潮迹象。 ⑶、室内装饰工程由中铁建设装饰公司根据工程使用功能进行二次 深化设计,其设计方案需经过铁道部、哈大公司、设计单位、及总 包单位的认可,并在施工过程中接受各级管理单位及总包单位的监 督和管理。 ①室内装饰线角必须均匀、一致、平直,墙面与顶棚必须平整。 ②细木工程的制作与安装必须细腻,涂料色泽均匀,块体饰材或饰 面砖在镶贴之前要进行拍列设计,保证墙面美观、精致。 ③门窗安装必须牢固,缝隙严密,小五金件安装要细腻,油漆目测 及手感质量良好,打胶质量要达到防水与美观要求。

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办公楼设计规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 3.1.1 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第 3.1.2 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 3.1.3 条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 75m 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第 3.1.4 条窗 一、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措施。 二、高层办公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时应设擦窗设施。 三、设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面积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全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设部分可开启窗扇。 第 3.1.5 条门 一、办公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 1m,高度不应小于 2m。 二、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和贵重仪表间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第 3.1.6 条门厅 一、门厅一般可设传达室、收发室、会客室。根据使用需要也可设门

廊、警卫室、衣帽间和间等。 二、门厅应与楼梯、过厅、电梯厅邻近。 三、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它防寒设施。 第 3.1.7 条走道 一、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 3.1.7 的规定。 二、走道地面有高差,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 1∶8。 第 3.1.8 条采光 一、办公室、研究工作室、接待室、打字室、列室和复印机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 1∶6。 二、设计绘图室、阅览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 1∶5。 注:窗地比为该房间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第 3.1.9 条隔声 一、办公用房、会议室、接待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 55dBA 声级总机房、计算机房、打字室、图书阅览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 50dBA 声级。 二、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办公用房、会议室贴邻,

铁路车站及枢纽

第 1 讲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线间距 在车站、相邻两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简称线间距离) 2.机车车辆限界 .机车车辆限界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无论是新造的机车车辆还是各种部件具有最大限度公差或磨耗的空重车,停在水平直线上时,沿车身所有一切突出部分和悬挂部分,除升起的集电弓外,都必须容纳在限界轮廓之内,严禁超出。 3.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也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面轮廓。在此轮廓内,除机车车辆及与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外,其他设备及建筑物均不得侵入。 二、填空题 1.车站站线包括到发线、调车线、货物线、其他各种作业的线路。 2. 为确保行车安全,铁路指定了各种专门限界,最基本的是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限界。 3正线间、正线与其相邻线路间距为_5_______米。

4.在铁路车站内,除与区间直接连通的正线外,还有站线、段管线、岔线、特别用途线。 5. 特别用途线是指为保证安全而设置的安全线和避难线_ 。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 1.线间距要保证行车安全及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作业的安全及便利。(v ) 2.牵出线与其相邻线路间距为6. 5米。(v ) 3.设在到发线之间所有设备的宽度,都对线间距有影响。( x) 4. 机车入段线在平面图上的标识是。(x ) 四、简答题 1. 车站线路的种类? 站线包括以下几类: 接发旅客列车或货物列车用的到发线; 供解体或编组货物列车用的调车线; 办理装卸作业的货物线; 办理其他各种作业的线路、如机车走行线、存车线、检修线等。 2.线间距离的影响因素? 线间距离决定于下列各项因素: 机车车辆限界; 建筑限界; 超限货物装载限界; 设置在相邻线路间有关设备计算宽度; 在相邻线路间办理作业的性质。

铁路旅客车站装修设计审查指导原则

铁路旅客车站装修设计审查指导原则 为适应大规模铁路客站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客站装修设计的可控性,统一各阶段设计文件内容和文件组成,规范客站设计审查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特下发《铁路旅客车站装修设计审查指导原则》,供参考使用。 一、审查范围 (一)站房室内装修设计 (二)幕墙、屋面系统设计 (三)静、动态标识系统设计 (四)站台、雨棚及跨线设施装修设计 二、审查程序 1.省级、副省级、地市级、重点客站由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简称鉴定中心)项目负责人组织审查,报主管主任审定。 2.普通中间站由鉴定中心专职工程师进行预审后报分管部长审查,报主管主任审定。 三、审查内容、文件组成 (一)控制性装修方案阶段 1.审查要点 (1)研究室内装修设计的主要风格和基调 (2)研究装修相关各专业主要技术原则。 (3)根据方案特点,提出拟开展的专项设计。

(4)主要装修材料表及投资估算表。 2.设计文件组成 配合站房初步设计文件,完成主要空间的效果图鸟瞰图、立面效果、候车厅、售票厅、雨棚等及必要的设计说明。 (1)文化概念提炼分析:反映地方特色、与建筑形态的关系。 (2)鸟瞰图、立面效果图:分析屋面形式、外墙材料、色彩。 (3)候车厅、售票厅等主要空间效果图:能清晰表达每个公共空间的设计风格、尺度、色调。 (4)站台及雨棚——表达雨棚结构形式、高度及外挑长度等内容、表现站台面铺装形式。 (5)同一条线路中沿线诸多中、小型客站,可根据具体站型分类,开展内装修标准化设计,提供室内效果图样板、装修标准。 (6)主要内部空间的平、立、剖面图,主要节点示意图。 (二)装修深化方案阶段 1.审查要点 (1)落实控制性方案阶段确定的原则及调整意见。 (2)审查控制性装修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3)审查各专项研究成果:照明专项设计,空调专项设计,静、动态标志专项设计,幕墙专项设计,屋面专项设计,部品专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和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的余地。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1.0.4 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1.0.4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 表1.0.4 第二章术语 2.0.1 铁路旅客车站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2.0.3 站房平台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 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的平台。2.0.4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2.0.5 公交站点Bus stop 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2.0.6 线侧下式站房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 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2.0.7 高架跨线候车室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 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的建筑物。2.0.8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 设计年度内最高月的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2.0.9 站场客运建筑Buildings for passenger traffic in station yard 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棚、地道、天桥、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建筑物。 第三章选址和总平面布置3.1选址 3.1.1 铁路旅客车站的选址除应符合铁路站场与枢纽总体布局和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3.1.1.1 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特大型、大型站)宜设于市区方便旅客乘降的地点;中、小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中、小型站)宜设于主要居民点的同侧。3.1.1.2 宜减少拆迁或填挖方工程量较少。 3.1.1.3 宜具备必要的场地面积。3.1.1.4 应符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 3.1.2 铁路旅客车站站址不应选择在低洼易淹和有山洪、断层、滑坡、流砂等地段。 3.2总平面布置 3.2.1 铁路旅客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与站前广场、站房和站场客运建筑统一规划,整体设计。3.2.2 铁路旅客车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2.2.1 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用地。3.2.2.2 分区明确,联系便捷。3.2.2.3 合理利用地形,节约占地。3.2.2.4 特大型、大型站根据客流方向,宜分区布置公交站点。 3.2.2.5 城市干道不应平面穿越站前广场。3.2.2.6 当站前广场有地下铁道车站或地下商业服务设施时,宜设置与旅客地道相连的通道;当分期建设时,宜预留接口。3.2.2.7 通过式站型的站房,其中心线宜与基本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GBJ96-86)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87年7月1日 关于发布《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6〕1771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要求,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负责主编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为国家标准,自1987年7月1日起实行。 本标准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6年9月22日 1 总则 1.0.1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1.0.4 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用关规定。 1.0.5 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1.0.6 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 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1.0.8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 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 套型 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 居住空间 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 卧室 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 起居室(厅) 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 厨房 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 卫生间 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 使用面积 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9 标准层 typical floor

铁路车站与枢纽课后复习标准答案

铁路车站与枢纽作业 第一篇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1.什么是线路有效长?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有效长是指在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而不妨碍邻线行车的部分。 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的计算公式为:L效=L机+Q-q守/w+L守+L附 2. 常见的道岔配列形式有哪几种?相邻岔心的距离如何计算? 答:常见的道岔配列形式有: (1)在基线异侧,同侧布置两个对向道岔 L=a1+f+a2+Δ (2)在基线异侧布置两个顺向道岔或在基线的支分线路上又顺向布置一个道岔。 L=a2+f+b1+Δ (3)在基线同侧布置两个顺向道岔,这种布置的两相邻岔心间的最小距离L决定于相邻线路的最小容许间距S。 L=S/sinα (4)在基线异侧布置两个辙叉尾部相对的道岔,这种布置的两相邻岔心间的最小距离L也决定于相邻线路的最小容许间距S L=S/sinαmin 3.车站线路有效长起止范围由哪几项因素来决定? 答: (1)警冲标; (2)道岔的尖轨始端(无轨道电路时)或道岔基本轨接头处的钢轨绝缘(有轨道电路时); (3)出站信号机(或调车信号机); (4)车档(为尽头式线路时); (5)车辆减速器。 4.为什么道岔辙叉号码大小,影响列车侧向通过速度? 答:辙叉号码越大,辙叉角越小,导曲线半径越大,侧向过岔允许速度越高, 5.道岔与曲线间插入直线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1)满足线间距离的要求 (2)满足道岔前后曲线轨距加宽的要求。 6.为什么有轨道电路时,要考虑警冲标和信号机的相互位置? 答:(1)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节位置,原则上应与信号机设在同一坐标处,。为了避免在

安装信号机时造成串轨,换轨和锯轨等,钢轨绝缘允许设置在出站信号机前方1m或后方6.5m 的范围内。 (2)警冲标与钢轨绝缘的距离,取为3~4m,这样可以保证车轮停在该钢轨绝缘节内方时,车钩不致越过警冲标。 7.什么是线路全长?计算线路全长的目的是什么? 答:线路全长是指车站线路一端的道岔基本轨接头至另一端道岔基本轨接头的长度。 确定线路全长,主要是为了设计时便于估算工程造价,比较设计方案。 8.直线梯线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答:优点:扳道员扳道时不需跨越线路,比较安全,瞭望条件好,便于作业上的联系。 缺点:当线路较多时,梯线较长,各线经过的道岔数也不相同,影响调车作业效率。 内外侧两条线路长度相差很大。 9.缩短梯线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答:优点:缩短了梯线的连接长度,使内外线路长度相差不大。线路间距较大时,还能提 高土地有效使用面积,扳道员扳道时不需跨越线路。 缺点:连接曲线较多,对调车不利,同时由于倾斜角受到一定限制,连接线路较多时,缩短梯线连接长度的优点不显著。 10.复式梯线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答:优点:缩短了梯线的连接长度,使进入各条线路的车辆经过的道岔数目相等或相差不 多,可根据需要适当变化梯线结构,以调整各条线路有效长等。 缺点:曲线多且长,道岔布置分散,当道岔非集中操纵时,扳道员扳道需跨越线路,安全性较差。 11.车站站坪与区间纵断面的配合,常见有哪些形式,各有何优缺点? 答: (1)站坪和两端线路均为平道或缓和坡道,有利于利用区间正线调车作业。 (2)站坪位于凸形断面上。出站有利于加速,进站有利于制动,上下行列车同时进站时也比较安全。但如果进站上坡较陡,列车因故在进站信号机外方停车 后,起动困难。 (3)站坪位于凹形断面上。出站不利于加速,进站不利于制动。优点是当站线上停留车辆时,尤其是车辆采用滚珠轴承后,偶有外力推动后不会溜入区间。 (4)站坪位于阶梯形纵断面上。 (5)站坪位于半凹形断面上。 (6)站坪位于半凸形断面上。 12.站坪设在曲线上的缺点是什么? 答: (1)司机暸望条件不好; (2)增加了曲线附加阻力,列车起动困难;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 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1.0.1 为保证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符合安全、适用和卫生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国家铁路旅客车站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铁路旅客车站站房(以下简称站房)除应按设计年度远期的客运量确定规模外,宜预留扩建的余地。易扩建的站场客运建筑可分期建设。 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应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以下简称最高聚集人数),按表划分为四级。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的划分 表 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 铁路旅客车站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为旅客办理客运业务,设有旅客候车和安全乘降设施,并由站前广场、站房、站场客运建筑三者组成整体的车站。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Maximum passengers in waiting room 旅客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1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 站房平台 Platform for station building

由站房外墙向城市方向延伸一定宽度,连接站房各个部位及进出站口的平台。 旅客车站专用场地 自站房平台外缘至相邻城市道路内缘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缘范围内,包括旅客活动地带与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使用的场地。 公交站点 Bus stop 设于站前广场内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首末站或中途站。 线侧下式站房 Low—lying station building 旅客车站站场线路的高程高于站前广场地面高程,站房首层地面低于站台面,且高差较大,分层布置的站房。 高架跨线候车室 Elevated overcrossing waiting room 位于旅客站台与线路上方,且与站房相连,主要为候车使用的建筑物。 设计行包库存件数 Designed of luggage office 设计年度内最高月的日平均行包库存件数。 站场客运建筑 Buildings for passenger traffic in station yard 在站场范围内为客运服务的站台、雨棚、地道、天桥、检票口、站台售货亭、站名牌等建筑物。 第三章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选址?? 铁路旅客车站的选址除应符合铁路站场与枢纽总体布局和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特大型、大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特大型、大型站)宜设于市区方便旅客乘降的地点;中、小型旅客车站(以下简称中、小型站)宜设于主要居民点的同侧。 宜减少拆迁或填挖方工程量较少。 宜具备必要的场地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