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重合闸

自动重合闸
自动重合闸

第六章自动重合闸

第一节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及要求

一、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架空线路故障大都是“瞬时性”的故障,在线路被继电保护迅速动作控制断路器断开后,故障点的绝缘水平可自行恢复,故障随即消失。此时,如果把断开的线路断路器重新合上,就能够恢复正常的供电。

此外,也有“永久性故障”,“永久性故障”在线路被断开之后,它们仍然是存在的,即使合上电源,也不能恢复正常供电。

因此,在电力系统中采用了自动重合闸装置,即是当断路器由继电保护动作或其它非人工操作而跳闸后,能够自动控制断路器重新合上的一种装置。

二、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l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线路停电的次数。

l

在高压输电线路上采用重合闸,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l在架空线路上采用重合闸,可以暂缓架设双回线路,以节约投资。

l对断路器本身由于机构不良或继电保护误动作而引起的误跳闸,也能起纠正的作用。

但是,当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上时,它也将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如:

(1)使电力系统又一次受到故障的冲击;

(2)由于断路器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切断两次短路电流,而使其工作条件变得更加恶劣。

三、对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要求

l正常运行时,当断路器由继电保护动作或其它原因而跳闸后,自动重合闸装置均应动作。

l由运行人员手动操作或通过遥控装置将断路器断开时,自动重合闸不应起动。

l继电保护动作切除故障后,自动重合闸装置应尽快发出重合闸脉冲。

l自动重合闸装置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规定。

l自动重合闸装置应有可能在重合闸以前或重合闸以后加速继电保护的动作,以便加速故障的切除。

l在双侧电源的线路上实现重合闸时,重合闸应满足同期合闸条件。

l

当断路器处于不正常状态而不允许实现重合闸时,应将自动重合闸装置闭锁。

第二节单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

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就是在输电线路上发生任何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将三相断路器断开时,自动重合闸起动,经0.5~1s的延时,发出重合脉冲,将三相断路器一起合上。若为瞬时性故障,则重合成功,线路继续运行;若为永久性故障,则继电保护再次动作将三相断路器断开,不再重合。

一、电磁式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的工作原理和构成

正常情况

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QF1断开→2KM失电→2KM

1

断开。而SA处在合后位置,其触点SA21-23接通,触点SA2-4断开→重合闸投入,指示灯HL亮。重合闸继电器的电容C经4R充电,经 10~ 15s后,电容器 C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此电压可使中间继电器KM起动。

线路发生故障时:

断路器跳开后,QF

1闭合→2KM得电→2KM

1

闭合→起动KT→KT经过约0.5~1s的延时→KT

1

闭合→电容器C放电→KM起动→闭合其常开触点KM

1

、KM

2

、KM

3

。→发出合闸脉冲。

若为瞬时性故障

断路器合闸后,KM因电流自保持线圈失去电流而返回。同时,2KM失电→2KM

1断开→KT失电,触点KT

1

断开→电容器C经4R重新充电,经10~15s又使电容C两端建立电压。整

个回路复归,准备再次动作。

若为永久性故障

断路器合闸后,继电保护动作再次将断路器断开→QF1闭合→2KM 得电→2KM 1闭合,KT 起动→KT 1经过约0.5~1s 的延时闭合→电容器C 放电。

思考:KM 会不会起动?

手动跳闸

SA 发出预跳命令→其触点SA 2-4接通→将C 上的电荷瞬时放掉。SA 发出跳闸命令→其触点SA 6-7接通→断路器跳闸→ 2KM 1闭合→KT 起动,经过约0.5~1s 的延时→KT 1闭合。这时,储能电容器C 两端早已没有电压,KM 不能起动→ 重合闸不能重合。

手动合闸

SA 发出跳闸命令→ SA 5-8触点闭合,接通合闸回路,QF 合闸。SA 25-28触点闭合,起动加速继电器3KM 。当合于故障线路时,保护动作,经3KM 的常开触点使QF 加速跳闸。

C 尚未充满电,不能使KM 起动,所以断路器不能自动重合。 说明:防跳继电器1KPJL 的功用:

在手动合闸及自动重合闸过程中防止断路器跳跃。如:当KM 1、KM 2、KM 3接点卡住或粘住时,可以由1KM 来防止将断路器多次重合到永久性故障上。

二、单侧电源线路晶体管型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的工作原理

当线路正常运行时

断路器在合闸位置,QF 1接点接通,三极管VT 1截止,电容器C 3两端经R 5和R 6充满至电源电压,1点电位为+E ,2点电位为0V ,充满此电压所需的时间为15~ 25s 。由于2点电位为0V ,因此,稳压管VS 2(其击穿电压选为10V )截止,VT 2由R 7供给基流而导通,VT 2的导通使VT 3截止,因此信号继电器KS 和重合闸执行继电器1KM 均不动作。

当线路发生故障时

断路器跳闸,QF 1接点打开→ C 1经R 1充电,经预定的延时后,C 1两端充电电压达稳压管W 1的击穿电压→VT 1经R 1和VS 1供给基流而导通,故VD l 也正向导通→ 1点电位突变为0V ,2点电位被迫变为-E →VS 2被击穿,使负电压加于VT 2的基极→ VT 2截止,随之VT 3导通,1KM 和KS 动作,向断路器发出合闸脉冲,同时给出重合闸动作的信号。

若线路发生的是永久性故障时

则在重合闸以后,继电保护将再次动作跳闸→此时QF 1接点又将打开→”重合闸起动与时间元件”动作同前→使VT 1导通,但是由于C 3尚来得及充满电压→ VT 2并不截止,“一次合闸脉冲元件”就不会再发出宽度为0.1秒的脉冲,这就保证了只进行一次重合。

控制开关手动跳闸时

当控制开关在预跳位置, SA 2接点接通→一方面接通了C 3经R 4和D2的放电回路,使C 3放电→另一方面又使VT 2的集电极输出经VD 4接通0V ,实现手动闭锁就保证了手动跳闸以后不致重合。在手动跳闸以后。QF 1接点打开,则C 3一直处于放电状态。

用控制开关手动合闸时

合闸后QF 1接点接通→VT 1截止,C 3开始充电→经 15~25s 时间后,C 3充满电压。如果线路上存在故障→继电保护动作跳闸后→ C 3两端的充电电压尚不足以使V 2截止→不会发生断路器自动重合。

第三节 双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重合闸

一、 双侧电源线路重合闸的特点

(1)当线路上发生故障时,两侧的保护装置可能以不同的时限动作于跳闸,例如一侧为第I 段动作,而另一侧为第II 段动作,此时为了保证故障点电弧的熄灭和绝缘强度的恢复,以使重合闸有可能成功,线路两侧的重合闸必须保证在两侧的断路器都跳闸以后,再进行重合;

(2)当线路上发生故障跳闸以后,常常存在着重合闸时两侧电源是否同步,以及是否允许非同步合闸的问题。 二、快速自动重合闸方式 采用快速重合闸的条件如下:

l 必须装设全线速动保护,如高频保护。 l

线路两侧装设可以

进行快速重合闸的断路器,如快速空气断路器。

l 在两侧断路器非同期重新合闸瞬间,输电线路上出现的冲击电流,不能超过电力系各元件的冲击电流的允许值。 如对于变压器

三、具有同步检定和无电压检定的重合闸

线路发生故障: 两侧断路器跳闸以后,检定线路无电压的M 侧重合闸首先动作,使断路器投入。 若重合不成功:断路器再次跳闸。N 侧同步检定继电器不动作,该侧重合闸不起动。 若重合成功:N 侧在检定同步之后,再投入断路器,线路即恢复正常工作。

e

B

I

X

I 1≤

思考:在检定线路无电压一侧的断路器,如重合不成功,就要连续两次切断短路电流,因此,该断路器的工作条件就要比同步检定一侧断路器的工作条件恶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解决方法:通常在每一侧都装设无电压检定和同步检定的继电器,利用联接片进行切换,使两侧断路器轮换使用每种检定方式的重合闸,因而使两侧断路器工作的条件接近相同。

思考:在使用检查线路无电压方式的重合闸的M 侧,当其断路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而跳闸时,由于对侧并未动作,因此,线路上有电压,因而就不能实现重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解决方法:通常都是在检定无电压的一侧也同时投入同步检定继电器,两者的触点并联工作。此时如遇有上述情况,则同步检定继电器就能够起作用,当符合同步条件时,即可将误跳闸的断路器重新投入。

无电压检定继电器:就是一般的低电压继电器,其整定值的选择应保证只当对侧断路器确实跳闸之后,才允许重合闸动作。根据经验,通常都是整定为0.5倍额定电压。

电磁型同步检定继电器内部接线: 由铁芯、两个电压线圈、反作用弹簧及触点等构成。两个电压线圈,分别从母线侧和线路侧的电压互感器上接入同名相的电压U M 和U N ,

差有关。当U M =U N 时,

结论:

?U 的大小与断路器两侧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差δ有关,如δ=0°时,?U=0,ΦΣ=0,δ增加,ΦΣ也增大,则作用于活动舌片上的电磁力矩增大。当δ大到一定数值后,电磁吸力吸动舌片,即把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打开,将重合闸闭锁,使之不能动作。当U M =U N 时、≤δ20°时,同步检定继电器KVV 常闭触点闭合,起动重合闸继电器,重合闸继电器经0.5~1s 后,

第四节 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

一、自动重合闸前加速

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加速电流保护的第III 段,造成无选择性瞬时切除故障,然后重合闸进行一次重合。若重合于瞬时性故障,则线路就恢复了供电。若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则保护带时限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

系统的每条线路都装设过电流保护,1QF 处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变电站B 和C 没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当d 1点或d2点短路时,1QF 的过电流保护动作,通过加速继电器3KM 的常闭触点瞬时跳闸。1QF 跳开后,起动重合闸继电器进行重新合闸,与此同时,起动加速继电器3KM ,加速继电器3KM 的常闭触点断开。若重合不成功,过电流保护再次动作,这时通过KT 的延时接点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

应用 :用于35kV 以下由发电厂或重要变电所引出的直配线路上。 采用前加速保护的优点:

2

sin

2δM

U

U =?

(1)能快速地切除瞬时性故障。

(2)使瞬时性故障不至于发展成永久性故障.从而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

(3)使用设备少,只需装设一套重合闸装置,简单、经济。

采用前加速保护的缺点:

(1)断路器1QF的工作条件恶劣,动作次数增多。

(2)对永久性故障,故障切除时间可能很长。

(3)如果重合闸或断路器1QF拒绝合闸,将扩大停电范围。

二、自动重合闸后加速

就是当线路发生故障时,首先保护有选择性动作切除故障,重合闸进行一次重合。若重合于瞬时性故障,则线路恢复供电:如果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上,则保护装置加速动作,瞬时切除故障。

,即继电保护有选择性地动作。

当输电线路上发生故障时,KA动作→KT得电→ KT触点延时闭合→起动K

OM

重合闸进行重新合闸,与此同时,将加速继电器3KM起动→其常开触点瞬时闭合而延时返回。若发生的是永久性故障,则过电流保护再次起动,这时通过3KM的常开触点瞬时起动K

,切除故障。

OM

应用:应用于35KV以上的网络及对重要负荷供电的送电线路上。

后加速保护的的优点:

(1)第一次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不会扩大停电范围。

(2)保证永久性故障能瞬时切除,并仍然是有选择性的。

(3)和前加速保护相比,使用中不受网络结构和负荷条件的限制。

后加速保护的的缺点:

(1)每个断路器上都需要装设一套重合闸,与前加速相比较为复杂。

(2)第一次切除故障可能带有延时。

第五节重合器与分段器

一、线路自动重合器的功能与特点

自动重合器是一种具有保护、检测、控制功能的自动化设备,具有不同时限的安秒曲线和多次重合闸功能,是一种集断路器、继电保护、操动机构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新型电器。

它可自动检测通过重合器主回路的电流,当确认是故障电流后,持续一定时间按反时限保护自动开断故障电流,并根据要求多次自动地重合,向线路恢复送电。如果故障是瞬时性的,重合器重合后线路恢复正常供电;如果故障是永久性故障,重合器将完成预先整定的重合闸次数(通常为三次)后,确认线路故障为永久性故障,则自动闭锁,不再对故障线路送电,直至人为排除故障后,重新将重合器合闸闭锁解除,恢复正常状态。

重合器的功能与特点:

(1)重合器在开断性能上具有开断短路电流、多次重合闸操作、保护特性操作的顺序、保护系统的复位功能。

(2)重合器的结构由灭弧室、操动机构、控制系统合闸线圈等部分组成。

(3)重合器是本体控制设备,在保护控制特性方面,具有自身故障检测、判断电流性质、执行开合功能,并能恢复初始状态,记忆动作次数,完成合闸闭锁等操作顺序选择。用于线路上的重合器,无附加操作装置。

(4)重合器适用于户外柱上各种安装方式。

(5)不同类型重合器的闭锁操作次数、分闸快慢动作特性、重合间隔等特性一般都不同,其典型的四次分断三次重合的操作顺序为:,其中t1、t2可调,且随不同产品而异,它可以根据运行中的需要调整重合次数及重合闸间隔时间。

(6)重合器的相间故障开断都采用反时限特性,以便与熔断器的安—秒特性相配合。重合器有快慢两种安—秒特性曲线。通常它的第一次开断都整定在快速曲线,使其在0. 03~0.04 s内即可切断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以后各次开断,可根据保护配合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安—秒曲线。

二、线路自动分段器的功能与特点

分段器是配电系统中用来隔离故障线路区段的自动保护装置,通常与自动重合器或断路器配合使用。分段器不能开断故障电流。当分段线路发生故障时,分段器的后备保护重合器或断路器动作,分段器的计数功能开始累计重合器的跳闸次数。当分段器达到预定的记录次数后,在后备装置跳开的瞬间自动跳闸分断故障线路段。重合器再次重合,恢

复其它线路供电。若重合器跳闸次数未达到分段器预定的记录次数已消除了故障,分段器的累计计数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动消失,恢复初始状态。

自动分段器的功能与特点:

(1)分段器具有自动对上一级保护装置跳闸次数的计数功能。

(2)分段器不能切除故障电流,但是与重合器配合可分断线路永久性故障。可作为手动操作的负荷开关使用。

(3)分段器可进行自动和手动跳闸,但合闸必须是手动的。分段器跳闸后呈闭锁状态,只能通过手动合闸恢复供电。

(4)分段器有串接于主电路的跳闸线圈,更换线圈即可改变最小动作电流。

(5)分段器与重合器之间无机械和电气的联系,其安装地点不受限制。

(6)分段器没有安一秒特性,故在使用上有特殊的优点。从而弥补了在多级保护系统中有时增加步骤也无法实现配合的缺点。

三、重合器与分段器的配合

自动重合器和自动分段设备的配合动作可实现排除瞬时故障,隔离永久性故障区域,保证非故障线段的正常供电。由于重合器与分段器的功能不同,首先应根据系统运行条件合理确定线路的分段布局,以提高配电线路自动化程度和供电可靠性。

重合器、分段器配合的原则:

(1)分段器必须与重合器串联,并装在重合器的负荷侧。

(2)后备重合器必须能检测到并能动作于分段器保护范围内的最小故障电流。

(3)分段器的启动电流必须小于其保护范围内的最小故障电流。

(4)分段器的热稳定额定值和动稳定额定值必须满足要求。

(5)分段器的启动电流必须小于8O%后备保护的最小分闸电流,大于预期最大负荷电流的峰值。

(6)分段器的记录次数必须比后备保护闭锁前的分闸次数少一次以上。

(7)分段器的记忆时间必须大于后备保护的累积故障开断时间。

返回

重合闸说明及图

-KM 二、动作原理 图25-1是采用DH-2AG 型重合闸继电器的三相一次式电气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展开图(图中仅绘出了与ZCH 有关的部分)。这种ZCH 属于一次式电气自动重合闸。 1. 正常运行是时电容C 的充电回路 线路正常运行时,断路器在合闸状态,其DL 3常闭接点断开;控制开关KK 在合闸后位置时,接点KK 21-23接通,ZCH 中的电容C 处在充电状态。如图25-2(A )所示,其充电通路为+K M →KK 21-23→4R →C →-KM ;此时,信号灯XD 亮,指示控制母线KM 的电压正常,电容C 已处在充电状态。 2.ZCH 装置的起动 当断路器DL 事故跳闸,面控制开关KK 仍处在合闸位置时,接点KK 21-23但断路器事故跳闸时,其辅助常闭接点DL 闭合,接通了ZCH 的起动回路,于是ZCH 中的时间继电器SJ 经它本身的瞬时常闭接点SJ 2而动作。SJ 动作后,其常闭接点SJ 2瞬时断开,使电阻5R 串入 SJ 的线圈电路中,这时SJ 继续保持在动作状态,串入5R 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流过SJ 线圈的电流,免使线圈受热(图中SJ 的线圈不是按长期接上额定电压来设计的)。ZCH 的起动如图25-2(B )所示。时间继电器SJ 动作后,其通路为+KM →KK 21-23→SJ →5R →DL 3→-KM 经一定时间其延时闭合的常开接点SJ 1接通。此时,电容器C 就对ZCH 中的中间继电器ZJ 的电压器ZJ 的电压线圈放电,使ZJ 动作,并起动ZCH 装置,如图25-2(C )所示,其通路为C →SJ 1→ZJ →C 。 3.ZCH 动作使断路器重合闸 中间继电器ZJ 动作后,其常闭接点ZJ 4打开,使XD 熄灭,指示ZCH 已经动作,其出口回路接点ZJ 2,ZJ 1已经接通。此时,断路器控制回路中的合闸接触器HC 被接通而动作,使断路器重新合闸,如图25-2(D )所示,其通路为+KM →KK 21-23→ZJ 2→ZJ 1→ZJ →→1QP →TBJ 2→DL 2→HC →-KM 。中间继电器ZJ 是由电容器C 放电而动作的,由于放电时间短,为了使ZJ 能够自保持,所以在ZCH 的出口回路中串入了ZJ 的电流线圈,使ZJ 本身的常开接点ZJ 1,ZJ 2闭合,接通ZJ 的电流线圈,以保持ZJ 处于动作状态。在断路器合闸后,断路器的辅助接点DL 2断开,而使ZJ 的自保持解除。在ZCH 的出口回路中串联信号继电器XJ 的目的,是为了记录ZCH 的动作,并给出ZCH 动作的信号。 断路器重合成功以后,所有继电器自动复归到原来位置,而电容器又恢复充电,要使ZCH 退出工作时,将出口回路的切换片1QP 断开。 三,DH-2型继电器如何满足ZCH 的基本要求 1、ZCH 只重合一次 如果故障为永久性的,则断路器在ZCH 的作用下重合后,继电保护器将使断路器再次跳闸。断路器在第二次跳闸后,ZCH 又要起动,使其时间继电器SJ 动作。但由于电容器C 还来不及充满电(充电时间表需15~25秒),所以电容C 的放电电压很低,起动不了中间继电器ZJ,因而ZCH 的出口回路不会接通,这就保证了ZCH 只能重合一次。 2. 用控制开关断开断路器时,ZCH 不应动作 如图25-1所示,在停电操作时,控制开KK 的手柄放在“预备跳闸”及“跳闸后”位置,此时KK 21-23断开,ZCH 失去合闸电源。而KK 2-4闭合,使电容C 先对电阻6R 放电,而使中间继电器ZJ 失去动作条件。 3. 当ZCH 出口回路的中间继电器ZJ 接点ZJ 2与ZJ 1被卡住时,防止断路器多次重合于故障线路上(即所谓“防跳”) 的措施 图25-1所示的电路中,采用了两套“防跳”措施: (1) 在中间继电器ZJ 电流线圈回路(即其保持回路)中,串接了它自己的两对常开接点ZJ 1和ZJ 2,万一其中一对常开接点 被卡住时,另一对常开接点仍能正常断开,不致发生断路器“跳跃”的现象。 (2) 为了进一步防止在ZJ 的两对接点被卡住时,断路器仍然可能发生“跳跃”的情况,则在断路器的跳闸线圈TQ 回路 中,又串接了防跳继电器TBJ 的电流线圈。当断路器事故跳闸时,TBJ 动作。当ZJ 的两个串联的常开接点被粘住时,TBJ 的电压线圈经过自身的常开接点TBJ1→XJ →ZJ 电流线圈→ZJ 1→ZJ 2→KK 21-23→+KM 而带电自保持,它在合闸接触器 HC 回路中的常闭接点TBJ 3也同时保持断开,使合闸接触器HC 不会接通,从而达到了“防跳”的目的。 4. 用控制开关手动合闸到故障线路上时,ZCH 不应动作 当运行人员操作控制开关,断路器合闸到故障线路上时,线路保护动作使断路器跳开,这时由于电容器C 还来不及充电到所需的电压,ZJ 不会动作,断路器不再重合。

自动重合闸装置设计要点

目录 1 选题背景 (1) 1.1 指导思想 (1) 1.2 设计目的及内容 (1) 2 方案论证 (1) 2.1 自动重合闸的概念 (1) 2.1.1 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概念 (1) 2.1.1 重合闸装置的分类 (2) 2.2 自动重合闸的基本要求 (3) 2.3 自动重合闸的分类 (3) 2.4 自动重合闸的选择原则 (4) 2.4.1 三相普通一次重合闸方式 (4) 2.4.2 单相重合闸及综合重合闸方式 (4) 2.5 三相自动重合闸保护原理 (4) 2.6 三相自动重合闸保护的意义 (5) 3 过程论述 (5) 3.1 原始资料的分析 (5) 3.2 重合闸时限的整定 (6) 3.2.1 重合闸时限的整定原则 (6) 3.2.2 HP线路重合闸启动时间的整定 (7) 3.2.3 N、H母线侧重合闸启动时间的整定 (7) 3.2.4 MN线路的M侧、N侧重合闸启动时间的整定 (8) 4 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 (9) 4.1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 (9) 4.2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 (10) 5 结果分析 (11) 6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 选题背景 1.1 指导思想 系统事故的发生除了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如遭受雷击等]以外,一般都是由于设备制造上的缺陷,设计和安装上的错误。检修质量不高或运行维护不当而引起的。因此,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正常地掌握客观规律,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就可以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把事故发生消灭在发生之前。 1.2 设计目的及内容 1.2.1 设计目的 在完成了继电保护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此次线路保护自动重合闸保护的设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 设计内容 (1)分析三相自动重合闸保护原理,重合闸的意义; (2)进行HP线路重合闸启动时间计算; (3)进行N、H母线侧重合闸启动时间计算; (4)进行MN线路的M侧、N侧重合闸启动时间计算; 2 方案论证 2.1 自动重合闸的概念 当输电线路上发生故障后继电保护装置将断路器跳开,经过预定的延时后,能够自动地将跳开的断路器重新合闸。若线路发生瞬时性故障跳闸时,当瞬时性故障消失后,自动重合闸装置能在极短的时限内重新合上线路断路器,恢复线路的正常供电。若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时,则自动重合闸不成功,故障线路再次跳闸,迅速切除故障线路,保证其他运行线路的供电。 2.1.1 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概念 自动重合闸装置(ZCH)又称自动重合器,是用于配电网自动化的一种智能化开关设

自动重合闸

自动重合闸 一.基本概念 (1)瞬时性故障:在线路被继电保护迅速断开后,电弧即行熄灭,故障点的绝缘强度重新恢复,外界物体也被电弧烧掉而消失,此时,如果把断开的线路断路器再合上,就能恢复正常的供电,因此称这类故障为“瞬时性故障”。 (2)永久性故障:在线路被断开以后,故障仍然存在,这时即使再合上电源,由于故障仍然存在,线路还要被继电保护再次断开,因而就不能恢复正常的供电。此类故障称为“永久性故障”。 二.基本要求 1,在下列情况下,重合闸不应动作: 1)由值班人员手动操作或通过遥控装置将断路器断开时; 2)手动投入断路器,由于线路上有故障,而随即被继电保护将其断开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故障是属于永久性的,它可能是由于检修质量不合格、隐患未消除或者保安的接地线忘记拆除等原因所产生,因此再重合一次也不可能成功。 2,除上述条件外,当断路器由继电保护动作或其它原因而跳闸后,重合闸均应动作,使断路器重新合闸。 3,为了能够满足第1、2项所提出的要求,应优先采用由控制开关的位置与断路器位置不对应的原则来起动重合闸,即当控制开关在合闸位置而断路器实际上在断开位置的情况下,使重合闸起动,这样就可以保证不论是任何原因使断路器跳闸以后,都可以进行一次重合。当用手动操作控制开关使断路器跳闸以后,控制开关与断路器的位置仍然是对应的。因此,重合闸就不会起动。 4,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规定。如一次式重合闸就应该只动作一次,当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再次跳闸以后,就不应该在动作;对二次式重合闸就应该能够动作两次,当第二次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跳闸以后,它不应该再动作。 5,自动重合闸在动作以后,一般应能自动复归,准备好下一次再动作。但对10KV及以下电压的线路,如当地有值班人员时,为简化重合闸的实现,也可采用手动复归的方式。 采用手动复归的缺点是:当重合闸动作后,在值班人员未及时复归以前,而又一次发生故障时,重合闸将拒绝动作,这在雷雨季节,雷害活动较多的地方尤其可能发生。

重合闸的介绍

1)瞬时性故障:在线路被继电保护迅速断开后,电弧即行熄灭,故障点的绝缘强度重新恢复,外界物体也被电弧烧掉而消失,此时,如果把断开的线路断路器再合上,就能恢复正常的供电,因此称这类故障为“瞬时性故障”。 (2)永久性故障:在线路被断开以后,故障仍然存在,这时即使再合上电源,由于故障仍然存在,线路还要被继电保护再次断开,因而就不能恢复正常的供电。此类故障称为“永久性故障”。 二.基本要求 1,在下列情况下,重合闸不应动作: 1)由值班人员手动操作或通过遥控装置将断路器断开时; 2)手动投入断路器,由于线路上有故障,而随即被继电保护将其断开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故障是属于永久性的,它可能是由于检修质量不合格、隐患未消除或者保安的接地线忘记拆除等原因所产生,因此再重合一次也不可能成功。 2,除上述条件外,当断路器由继电保护动作或其它原因而跳闸后,重合闸均应动作,使断路器重新合闸。 3,为了能够满足第1、2项所提出的要求,应优先采用由控制开关的位置与断路器位置不对应的原则来起动重合闸,即当控制开关在合闸位置而断路器实际上在断开位置的情况下,使重合闸起动,这样就可以保证不论是任何原因使断路器跳闸以后,都可以进行一次重合。当用手动操作控制开关使断路器跳闸以后,控制开关与断路器的位置仍然是对应的。因此,重合闸就不会起动。 4,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规定。如一次式重合闸就应该只动作一次,当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再次跳闸以后,就不应该在动作;对二次式重合闸就应该能够动作两次,当第二次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跳闸以后,它不应该再动作。 5,自动重合闸在动作以后,一般应能自动复归,准备好下一次再动作。但对10KV及以下电压的线路,如当地有值班人员时,为简化重合闸的实现,也可采用手动复归的方式。采用手动复归的缺点是:当重合闸动作后,在值班人员未及时复归以前,而又一次发生故障时,重合闸将拒绝动作,这在雷雨季节,雷害活动较多的地方尤其可能发生。 6,自动重合闸装置应有可能在重合闸以前或重合闸以后加速继电保护的动作,以便更好地与继电保护相配合加速故障的切除。 7,在双侧电源的线路上实现重合闸时,应考虑合闸时两侧电源的同步问题,并满足所提出的要求。 8,当断路器处于不正常状态(如操作机构中使用的气压、液压降低等)而不允许实现重合闸时,应将自动重合闸装置锁闭。

自动重合闸前加速保护实验

实验十七 自动重合闸前加速保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自动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原理接线。 2.理解自动重合闸前加速的组成形式,技术特性,掌握其实验操作方法。 二.预习和思考 1.图12-2中各个继电器的功用是什么? 2.在重合闸动作前是由哪几个继电器及其触点共同作用,实现前加速保护。 3.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保护再次起动,此时由哪几个继电器及其触点共同作用,恢复有选择地再次切除故障的? 4.为什么加速继电器要具有延时返回的特点? 5.在前加速保护电路中,重合闸装置动作后,为什么KM2继电器要通过KA1的常开触点,KM2自身延时返回常开触点进行自保持? 6.在输电线路重合闸电路中,采用前加速时,KM2是由于什么触点起动的? 7.请分析自动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优缺点。 8.分析自动重合闸合闸前加速度保护实验的原理和判断动作过程,并完成预习报告。 三.实验原理 如图12-1所示的网络接线,假定在每条线路上均装设过电流保护,其动作时限按阶梯型原则来配合。因而,在靠近电源端保护3处的时限就很长。为了能加速故障的切除,可在保护3处采用前加速的方式,即当任何一条线路上发生故障时,第一次都由保护3瞬时动作予以切除。如果故障是在线路A-B 以外(如d 1点),则保护3的动作都是无选择性的。但断路器3跳闸后,即起动重合闸重新恢复供电,从而纠正了上述无选择性的 动作。如果此时的故障是瞬时性的,则在重合闸以后就恢复了供电。如果故障是永久性的,则故障由保护1或2切除,当保护2拒动时,则保护3第二次就按有选择性的时限t 3动作和跳闸。为了使无选择性的动作范围不扩展的太长,一般规定当变压器低压侧短路时保护3不应动作。因此,其起动电流还应按照躲开相邻变压器低压侧的短路(d 2点)来整定。 图12-1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网络接线图t bh t 3 t t 2 t 1 t d 2 ARD 3 2 1 d 1

自动重合闸简介

自动重合闸装置 所谓自动重合闸装置,是将因故障跳开后的断路器按需要自动投入的一种自动装置。电力系统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极大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减少了停电损失,而且还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水平,增强了线路的送电容量,厂家红申电气。 简介 就是将跳闸后的断路器按照要求自动投入的装置。 分类 1 重合闸的分类 1.1 按重合闸的动作来分,可分为电气式和机械式。 1.2 按重合闸作用于断路器的方式,可分为三相普通重合闸、单相重合闸和综合重合闸三种。 1.3 按重合闸的构成原理来分,可分为电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数字(微机)式。 1.4 按动作次数来分,可分为一次式和多次式。 1.5 按使用条件来分,可分为单电源重合闸和双侧电源重合闸。双侧电源重合闸又可分为检定无压重合闸、检定同期和不检定三种。 基本要求 2.1 在下列情况下,重合闸不应动作:由运行值班员手动跳闸或无人值班变电站通过远方遥控装置跳闸时;当按频率自动减负荷装置动作时或负荷控制装置动作跳闸时;当手动合闸送电到故障线路上而保护动作跳闸时;母差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时;当备用电源自投(或互投)装置动作跳闸时或断路器处于不正常状态而不允许实现重合闸时。 2.2 除上述情况外,断路器由于继电保护动作或其他原因跳闸后,重合闸装置应动作,使断路器重新合上。 2.3 重合闸装置在动作后,均应能够自动复归,准备好下一次再动作,但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设定。 2.4 重合闸装置应能够和继电保护配合实现重合闸前加速或后加速功能。 2.5 在双侧电源的线路上,重合闸启动条件应受到同期检定或无压检定的限制,且不可造成非同期重合并网。 2.6 重合闸的启动方式一般采用不对应启动,对于微机、集成电路保护还可采用保护启动方式。 2.7 重合闸动作应具备延时功能,对于220 kV以上电网应有两种以上时间可供选择。

重合闸如何闭锁

重合闸如何闭锁 1、KKJ的由来 2、KK把手的“合后位置” “分后位置”接点的含义就是用来判断该开关是人 为操作合上或分开的。“合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合上的;同样的“分后位置” 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分开的。 3、 4、“合后位置”接点在传统二次控制回路里主要有两个作用: 5、一是启动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告警; 6、二是启动保护重合闸。 这两个作用都是通过位置不对应来实现的。 所谓位置不对应,就是KK把手位置和开关实际位置对应不起来,开关的TWJ(跳闸位置)接点同“合后位置”接点串联就构成了不对应回路。开关人为合上后,“合后位置”接点会一直闭合。保护跳闸或开关偷跳,KK把手位置不会有任何变化,自然“合后位置”接点也不会变化,当开关跳开TWJ接点闭合,位置不对应回路导通,启动重合闸和接通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回路。事故发生后,需要值班员去复归对位,即把KK把手扳到“分后位置”。不对应回路断开,事故音响停止,掉牌复归。 2、KKJ 南瑞公司产品的操作回路里通过增加KKJ继电器,巧妙的解决了不对应启动的问题。 KKJ继电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双圈磁保持的双位置继电器。 该继电器有一动作线圈和复归线圈,当动作线圈加上一个“触发”动作电压后,接点闭合。此时如果线圈失电,接点也会维持原闭合状态,直至复归线圈上加上一个动作电压,接点才会返回。 当然这时如果线圈失电,接点也会维持原打开状态。手动/遥控合闸时同时启动KKJ的动作线圈,手动/遥控分闸时同时启动KKJ的复归线圈,而保护跳闸则不启动复归线圈 这样KKJ继电器(其常开接点的含义即我们传统的合后位置)就完全模拟了传统KK把手的功能,这样既延续了电力系统的传统习惯,同时也满足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需要。 3、KKJ的应用 a、开关位置不对应启动重合闸。 (通过TWJ节点和KKJ节点串联去启动重合闸) b、手跳闭锁重合闸。保护跳闸分后接点不会闭合,只有手动跳闸后,分后接点才会闭合,给重合闸电容放电,从而实现对重合闸的闭锁。 c、手跳闭锁备自投。原理同手跳闭锁重合闸一样。

自动重合闸

自动重合闸 一、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自动重合闸(ZCH )装置是将因故障跳开后的断路器按需要自动投入的一种自动装置。 运行经验表明,架空线路大多数故障是瞬时性的,如: (1)雷击过电压引起绝缘子表面闪络。 (2)大风时的短时碰线。 (3)通过鸟类身体(或树枝)放电。 此时,若保护动——>熄弧——>故障消除——>合断路器——>恢复供电。 手动(停电时间长)效果不显著,自动重合(1”)效果明显。 作用:(P153) (1)对暂时性故障,可迅速恢复供电,从而能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对两侧电源线路,可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 (3)可以纠正由于断路器或继电保护误动作引起的误跳闸。 应用:1KV 及以上电压的架空线路或电缆与架空线路的混合线路上,只要装有断路器,一般应装设ZCH (P153,最后一段)。 但是,ZCH 本身不能判断故障是瞬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所以若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时,其不利影响: (1)使电力系统又一次受到故障的冲击; (2)使断路器的工作条件恶化(因为在短时间内连续两次切断短路电流)。 据运行资料统计,ZCH 成功率60~90%,经济效益很高——>广泛应用。 二、对自动重合闸的基本要求: (1)动作迅速。z u t t t +>,一般0.5”~1.5”。 tu ——故障点去游离,tz ——断路器消弧室及传动机构准备好再次动作。 (2)不允许任意多次重合,即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规定,如一次或两次。 (3)动作后应能自动复归,准备好再次动作。 (4)手动跳闸时不应重合(手动操作或遥控操作)。 (5)手动合闸于故障线路不重合(多属于永久性故障)。 三、三相自动重合闸: (一)单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重合闸: 对于华东地区来说,当线路上故障(单相接地短路)——>保护动作跳开三相——>重合闸起动——>合三相:故障是瞬时性的,重合成功;故障是永久性的,保护再次跳开三相,不再重合。相间短路——>保护动作跳开三相不重合 通常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装置由起动元件、延时元件、一次合闸脉冲元件和执行元件四部分组成。

继电保护第二章

单选题 1.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所接的负荷阻抗越大,为满足误差的要求,则允许的()。 A. 一次电流倍数越大 B. 一次电流倍数越小 C. 一次电流倍数不变 D. 一次电流倍数等于1 2.两个单相式电压互感器构成的V-V接线可以在二次侧获得的电压量为()。 A. 零序电压 B.负序电压 C.线电压 D.相电压 3.对电流互感器进行10%误差校验的目的是满足( )时,互感器具有规定的精确性。 A. 系统发生短路故障 B. 系统正常运行 C. 系统发生短路或正常运行 D. 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故障 4.测量电流互感器极性的目的是为了()。 A.满足负载的要求 B.保证外部接线正确 C.提高保护装置动作的灵敏度 D.保证内部接线正确 5.下图为取得零序电压的电压互感器接线图,试回答下图采用的是( )电压互感器。 A.两相三柱电压互感器构成零序电压过滤器; B.三相三柱电压互感器构成零序电压过滤器; C.三相两柱电压互感器构成零序电压过滤器; D.三相五柱电压互感器构成零序电压过滤器 6.电流互感器极性对()没有影响。 A、差动保护 B、方向保护 C、电流速断保护 D、距离保护 7.电流互感器最大允许角误差()。 A.5°

B.7° C.10° D.12° 8.电抗变压器用于将一次电流变换成装置所需要的二次()。 A. 电流 B. 电压 C. 阻抗 D. 功率 9.当通过电流继电器的电流大于动作电流时,继电器动作,其动合触点()。 A.打开 B.闭合 C.任意位置 D.不动 10.继电器按其结构形式分类,目前主要有()。 A.测量继电器和辅助继电器 B.电流型和电压型继电器 C.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和静态型 D.阻抗型继电器 11.低电压继电器与过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系数相比,()。 A. 两者相同 B. 过电压继电器返回系数小于低电压继电器 C. 大小相等 D. 低电压继电器返回系数小于过电压继电器 12.时间继电器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的作用是( )。 A. 计算动作时间 B. 建立动作延时 C. 计算保护停电时间 D. 计算断路器停电时间 13.微机保护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电压形成、模拟滤波器、采样保持、多路转换、()等功能模块。 A.人机接口 B.软件算法 C.逻辑判断 D.模数转换 14.输入到微机保护装置中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信号,可通过()变换为满足模数转换器输入范围要求的电压信号。 A.电抗变换器 B.电流变换器 C.电压变换器 D.电压互感器 15.微机保护装置的功能特性主要是由()决定的。 A.软件 B.硬件 C.CPU

自动重合闸

自动重合闸 一.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在电力系统的故障中,大多数是送电线路(特别是架空线路)的故障,因此,如何提高送电线路工作的可靠性,就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电力系统的运行经验表明,架空线路故障大都是“瞬时性”的,例如,由雷电引起的绝缘子表面闪络,大风引起的碰线,通过鸟类以及树枝等物掉落在导线上引起的短路等,而这些引起故障的原因很快就消失了。此时如果把断开的线路断路器再合上,就能够恢复正常的供电,因此,称这类故障是“瞬时性故障”。除此之外,也有“永久性故障”,例如由于线路倒杆、断线、绝缘子击穿或损坏等引起的故障,在线路被断开之后,它们依然是存在的。这时,即使再合上电源,由于故障依然存在,线路还要被继电保护再次断开,因而就不能恢复正常的供电。 2.自动重合闸的定义 由于送电线路上的故障具有上面的性质,因此,在线路被断开以后再进行一次合闸,就有可能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由运行人员手动进行合闸,固然也能实现上述作用,但由于停电时间过长,用户电动机多数已经停转,因此,其效果就不明显。为此在电力系统中采用了一种自动重合闸(缩写为ZCH),即当断路器跳闸之后,能够自动地将断路器重新合闸的装置。应该说明,自动重合闸不是线路保护,而是一种自动装置,但是自动重合闸一定要和线路保护配合才有意义。 3.重合闸的成功率 在线路上装设重合闸以后,由于它并不能判断是瞬时性故障还是永久性故障,因此,在重合以后可能成功(指瞬时性故障时),也可能不成功(指永久性故障时)。在继电保护统计中用重合成功的次数与总动作次数之比来表示重合闸的成功率,根据运行资料的统计,成功率一般在60%~90%之间。 4.采用重合闸的技术经济效果 (1)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线路停电的次数,特别是对单侧电源的单回线路更为显著; (2)在高压输电线路上采用重合闸,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

重合闸

这是重合闸闭锁的一个原因,在装有重合闸的线路、变压器,当它们的断路器跳闸后,在下列9种情况下不允许或不能重合闸: (1)手动跳闸。 (2)断路器失灵保护动作跳闸。 (3)远方跳闸。 (4)断路器操作气压下降到允许值以下时跳闸。 (5)重合闸停用时跳闸; (6)重合闸在投运单相重合闸位置,三相跳闸时。 (?)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又跳闸。 (8)母线保护动作跳闸不允许使用母线重合闸时。 (9)变压器差动、瓦斯保护动作跳阐对。 重合闸的相关知识: 重合闸装置(ARE):当输供电线因瞬时故障而保护分闸后,能够自动地将该断路器重新合闸的一种装置. ARE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动作时间应尽量快,以缩短线路的停电时间,有利于电动机的自起动,一般取0.8~1.5s;2)线路正常时,ARE应投入,值班人员手动操作SA分闸时,ARE不应起动; 3)值班人员手动操作SA合闸在故障线路上,而由继电保护断开时,ARE不应起动;4)ARE应按规定次数重合,一般只重合一次,不允许将断路器错误地多次重合到永久故障上去; 5)ARE动作后应能自动复归,准备下次动作. 按照重合闸作用于断路器的方式,可分为三相重合闸、单相重合闸和综合重合闸。 按照与继电保护装置的配合方式:有前加速、后加速和不加速保护的重合闸。、、、、、、、、、、、、、、、、、、、、、、、、、、、、、、、、、、、、、、、、、、、、、 在35KV变电站图纸(是设计图,没有竣工图)上看到,35KV进线柜、35KV出线柜,10KV 出线柜标有“手跳闭锁重合闸”,而变压器高压侧开关柜、35KV分段柜、变压器底压侧开关柜、10KV分段柜、10KV电容柜都未设“手跳闭锁重合闸”,就是因为上述原因。、、、、、、、、、、、、、、、、、、、、、、、、、、、、、、、、、、、、、、、、、、、 手合闭锁主要是为了防止送电于故障线路,因为在手动合闸于故障线路时由于操作回路的辅助触点未返回,致使操作及合闸回路仍然带电,此时如重合闸回路未退出的话就可能重合闸动作将故障设备再次送电,加重了事故带电时间,扩大事故范围。 重合闸的前加速是指线路故障时先无选择跳开断路器,然后再重合的方式予以纠正可能出现的瞬时故障;如果重合于永久故障回路则保护动作后闭锁再次重合。 后加速是指线路故障时待保护出口后跳开断路器,然后有选择性重合。如果重合于永久故障回路则无延时跳开并不再重合。 不加速的多用于低压配电线路。前加速现在几乎不用了,高压输电线路均用后加速。

自动重合闸基本概念知识分享

一.基本概念 (1)瞬时性故障:在线路被继电保护迅速断开后,电弧即行熄灭,故障点的绝缘强度重新恢复,外界物体也被电弧烧掉而消失,此时,如果把断开的线路断路器再合上,就能恢复正常的供电,因此称这类故障为“瞬时性故障”。(2)永久性故障:在线路被断开以后,故障仍然存在,这时即使再合上电源,由于故障仍然存在,线路还要被继电保护再次断开,因而就不能恢复正常的供电。此类故障称为“永久性故障”。二.基本要求 1 在下列情况下,重合闸不应动作:1)由值班人员手动操作或通过遥控装置将断路器断开时;2)手动投入断路器,由于线路上有故障,而随即被继电保护将其断开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故障是属于永久性的,它可能是由于检修质量不合格、隐患未消除或者保安的接地线忘记拆除等原因所产生,因此再重合一次也不可能成功。 2 除上述条件外,当断路器由继电保护动作或其它原因而跳闸后,重合闸均应动作,使断路器重新合闸。3 为了能够满足第1、2项所提出的要求,应优先采用由控制开关的位置与断路器位置不对应的原则来起动重合闸,即当控制开关在合闸位置而断路器实际上在断开位置的情况下,使重合闸起动,这样就可以保证不论是任何原因使断路器跳闸以后,都可以进行一次重合。当用手动操作控制开关使断路器跳闸以后,控制开关与断路器的位置仍然是对应的。因此,重合闸就不会起动。 4 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规定。如一次式重合闸就应该只动作一次,当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再次跳闸以后,就不应该在动作;对二次式重合闸就应该能够动作两次,当第二次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跳闸以

后,它不应该再动作。5 自动重合闸在动作以后,一般应能自动复归,准备好下一次再动作。但对10KV及以下电压的线路,如当地有值班人员时,为简化重合闸的实现,也可采用手动复归的方式。采用手动复归的缺点是:当重合闸动作后,在值班人员未及时复归以前,而又一次发生故障时,重合闸将拒绝动作,这在雷雨季节,雷害活动较多的地方尤其可能发生。 6 自动重合闸装置应有可能在重合闸以前或重合闸以后加速继电保护的动作,以便更好地与继电保护相配合加速故障的切除。 7 在双侧电源的线路上实现重合闸时,应考虑合闸时两侧电源的同步问题,并满足所提出的要求。8 当断路器处于不正常状态(如操作机构中使用的气压、液压降低等)而不允许实现重合闸时,应将自动重合闸装置锁闭。三.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 1 前加速保护重合闸前加速保护一般又简称为“前加速保护”。假定在每条线路上均装设过电流保护,其动作时限按阶梯型原则来配合。因而在靠近电源端保护3处的时限就很长。为了能加速故障的切除,可在保护3处采用前加速的方式,即当任何一条线路上发生故障时,第一次都由保护3瞬时动作予以切除。如果故障是在线路A-B以外(如d点),则保护3的动作都是无选择性的。但断路器3跳闸后,即起动重合闸重新恢复供电,从而纠正了上述无选择性动作。如果此时的故障是瞬时性的,则在重合闸以后就恢复了供电。如果故障是永久性的,则由保护1或2切除,当保护2拒动时则保护3第二次就按有选择性的时限t3动作于跳闸。为了使无选择性的动作范围不扩展的太长,一般规定当变压器低压侧短路时,保护3不应动作。因此,其起动电流还应按照躲开相邻变压器低压侧的短路(d2)

自动重合闸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1)瞬时性故障:在线路被继电保护迅速断开后,电弧即行熄灭,故障点的绝缘强度重新恢复,外界物体也被电弧烧掉而消失,此时,如果把断开的线路断路器再合上,就能恢复正常的供电,因此称这类故障为“瞬时性故障雹(2)永久性故障:在线路被断开以后,故障仍然存在, 这时即使再合上电源,由于故障仍然存在,线路还要被继电保护再次断开,因而就不能恢复正常的供电。此类故障称为“永久性故障”。二?基本要求1在下列情况下,重合闸不应动作:1)由值班人员手动操作或通过遥控装置将断路器断开时;2)手动投入断路器,由于线路上有故障,而随即被继电保护将其断开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故障是属于永久性的,它可能是由于检修质量不合格、隐患未消除或者保安的接地线忘记拆除等原因所产生,因此再重合一次也不可能成功。2除上述条件外,当断路器由继电保护动作或其它原因而跳闸后,重合闸均应动作,使断路器重新合闸。3为了能够满足第1、2项所提出的要求,庙?朮矢釆用电控制开关的位置与断路器位置不对应的原则来蒸茹童合闸,即当控制开关在合闸位置而断路器实际上在断开位置的情况下,使重合闸起动,这样就可以保证不论是任何原因使断路器跳闸以后,都可以进行一次重合。当用手动操作控制开关使断路器跳闸以后,控制开关与断路器的位置仍然是对应的。因此,重合闸就不会起动。4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规定。如-次式寳侖闸就应该只动作一次,当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再次跳闸以后,就不应该在动作;对:次武卫合闸就应该能够动作两次,当第二次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跳闸以后,它不应该再动作。5自动重合闸在动作以后,一般应能自动复归,准备好下一次再动作。但对10KV及以下电

地铁直流系统线路测试及自动重合闸原理

线路测试及自动重合闸原理 丁光发 (武汉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武汉 430030) 摘要:阐述了直流馈线开关柜的线路测试与自动重合闸原理 关键词:线路测试;自动重合闸 在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牵引所的直流馈线开关柜一般均带有线路测试及自动重合闸装置。有此装置:当每日晚间仃止运营将直流快速断路器(下面简称HSCB)跳闸后,在次日凌晨HSCB合闸送电前,可以对接触网线路正常与否先作一番测试,若有异常情况早发现可及时处理;由于车辆牵引电气设备的偶发故障及户外接触网因意外原因接地造成短路,致使HSCB 跳闸,为防止在接触网存在短路情况下,因盲目性合闸有可能造成故障扩大,或HSCB主触头烧损,或整流器元件损坏等情况的发生,在HSCB跳闸后能通过先自动判别故障性质,再确定是否自动重合——是过载或瞬时性的短路故障己消失允许重合,若短路故障未消除则不重合。 我公司一号线一期工程,牵引所的直流开关柜手车部份,即HSCB装置(含SEPCOS微机控制和保护系统)係成套从瑞士赛

习龙公司引进,对其线路测试及自动重合闸装置,仅拫据制造商提供的简单说明书,弄清原理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本着弄清原理,筆者拫椐调试中的实践摸索及自己过去曾从事过这方面工作的研制经验,绘制了“接入线路测试旁路装置的等效电路”及“线路测试与自动重合闸的配合示意图”等5幅图,下面将对“线路测试与自动重合闸原理”的个人理解写成文章供从事城市电气交通供电专业的同行们参考。 1 判别牵引网线路短路与否的原理 接入线路测试“旁路装置”的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 图中: K c ——测试接触器;R c ——测试电阻,1K Ω可变电阻:R q ——电压取样电阻,100Ω可变电阻;B u ——电压变送器; R re ——线路剩余电阻(接触网与走行轨之间的电阻)。 判别牵引网是否短路,在HSCB 跳闸后由Rq 取样测得U f <U f residue (整定值为150V ,当U f >150V 表示此双边供电线路带电)时,SEPCOS 输出命令线路测试“旁路装置”接入→Kc 接通。当Kc 接通时,由等效电路可以看出,750V 流经测试电阻 Ω 走行轨 Rq Ω Kc接通时的等效电路图1:接入线路测试旁路装置的等效电路

自动重合闸

DH-3型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装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三相一次重合闸装置的电气结构和工作原理。 2、理解三相一次重合闸装置内部器件的功能和特性,掌握其实验操作及调整方法。 二、预习与思考 1、电容式重合闸装置主要组成元件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 2、电容式的重合闸装置为什么只能重合一次? 3、重合闸装置ZJ两个触点为什么串联使用? 4、重合闸装置中充电电阻能否任意更换?为什么? 5、重合闸装置不动作的内部原因是什么? 6、电秒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三、原理说明 DH-3型三相一次重合闸装置用于输电线路上实现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它是重要的保护设备。重合闸装置内部结线见图18-1。装置由一只DS-22时间继电器(作为时间元件)、一只电码继电器(作为中间元件)及一些电阻、电容元件组成。装置内部的元件及其主要功用如下: 1、时间元件SJ:该元件由DS-22时间继电器构成,其延时调整范围为1.2-5S,用以调整从重合闸装置起动到接通断路器合闸线圈实现断路器重合的延时,时间元件有一对延时常开触点和一对延时滑动触点及两对瞬时切换触点。 2、中间元件ZJ:该元件由电码继电器构成,是装置的出口元件,用以

接通断路器的合闸线圈。继电器线圈由两个绕组组成:电压绕组ZJ(V),用 于中间元件的起动;电流绕组ZJ(I),用于在中间元件起动后使衔铁继续保 持在合闸位置。 3、电容器C:用于保证装置只动作一次。 4、充电电阻4R:用于限制电容器的充电速度。 5、附加电阻5R:用于保证时间元件SJ的线圈热稳定性。 6、放电电阻6R:在需要实现分闸,但不允许重合闸动作(禁止重合闸) 7、信号灯XD:在装置的接 线中,监视中间元件的触点ZJ1、 ZJ2、和控制按钮的辅助触点是 否正常。故障发生时信号灯应 熄灭,当直流电源发生中断时, 信号灯也应熄灭。 8、附加电阻17R:用于 降低信号灯XD上的电压。 在输电线路正常工作的 情况下,重合闸装置中的电 容器C经电阻4R已经充足 电,整个装置处于准备动作 状态。当断路器由于保护动 作或其它原因而跳闸时,断图18-1 自动重合闸装置内部接线图 路器的辅助接点起动重合闸装置的时间元件SJ,经过延时后触点SJ2闭合,

重合闸装置配置原理及整定原则

重合闸装置配置原理及整定原则 作者:宣城供电公司朱建宁来源:赛尔电力自动化总第81期 摘要:作者通过实际工作中对重合闸装置的理解,结合重合闸在高电压电网和超高压电网中的具体运用,分析了重合闸的作用、重合闸运行要求、以及重合闸与其它自动装置配合过程,阐明了重合闸在各级电网中的整定原则,对运行管理中正确运用重合闸装置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重合闸;要求;闭锁;加速 1重合闸的作用 重合闸是为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设置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 电力系统特别是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大多数是瞬时性故障,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可以使系统故障跳闸后很快恢复正常运行,即重合成功。这不仅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而且对暂态稳定也是有利的。重合闸愈快对稳定愈有利,但是重合闸的动作时间受到短路处去游离时间和超高压线路潜供电流的影响,一般短路点往往会出现电弧,如果重合过快,则产生电弧的短路点可能因去游离不够而造成电弧重燃,使重合闸不成功甚至故障扩大。 2 重合闸的基本要求 重合闸的基本要求是(在重合闸正常投入的常况下)除手动操作断开断路器或手投入故障线路保护跳闸两种情况,其他的重合闸都应动作。 3 重合闸的启动条件 重合闸的启动方式:保护启动和不对应启动两种。 保护启动方式在保护动作跳开开关后启动重合闸,开关偷跳不启动(保护启动开放时间为:2*延时+1秒);主保护和后备保护本身都可以启动重合闸,后备保护的各段是否启动重合闸,是通过控制字来选择的。重合闸的时间必须和保护动作时间的配合,一般三段的动作时间都远远长于重合闸的动作时间,所以三段一般也不会选择重合闸。 不对应启动是开关由合变跳进行重合(逻辑不对应启动优先)。所谓不对应关系就是,控制开关的位置与断路器的位置不对应(是启动重合闸的重要条件),当不对应时使重合闸回路接通。 运行中开关误碰或偷跳(即对开关机构不良引起自动掉闸)时也能产生“不对应”状态而启动。此时不应加速保护,如果气(液)压机构存在问题,重合后,特别是当偷跳相又发生故障时,有可能导致开关损坏,并危及系统安全。这对500kV系统更为重要。因此,不对应启动重合闸前也应先检查是否有低气(液)压开入,若无,再重合。不对应启动重合闸时,重合闸装置发重合闸令后不应加速保护。随着开关制造工艺的改进以及技术的发展,现在现场不采用“不对应”方式启动重合闸,而采取保护跳闸出口重动接点启动重合闸。ZG电力自动化不仅为电力在现在的大多微机保护中保护跳闸出口重动接点启动重合闸的同时作为启动开关失灵保护的逻辑输入,在运行过程中这些跳闸出口接点压板一般不需要操作,以免误操作。 4重合闸与沟通三跳

自动重合闸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1)瞬时性故障:在线路被继电保护迅速断开后,电弧即行熄灭,故障点的绝缘强度重新恢复,外界物体也被电弧烧掉而消失,此时,如果把断开的线路断路器再合上,就能恢复正常的供电,因此称这类故障为“瞬时性故障”。(2)永久性故障:在线路被断开以后,故障仍然存在,这时即使再合上电源,由于故障仍然存在,线路还要被继电保护再次断开,因而就不能恢复正常的供电。此类故障称为“永久性故障”。二.基本要求1在下列情况下,重合闸不应动作:1)由值班人员手动操作或通过遥控装置将断路器断开时; 2)手动投入断路器,由于线路上有故障,而随即被继电保护将其断开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故障是属于永久性的,它可能是由于检修质量不合格、隐患未消除或者保安的接地线忘记拆除等原因所产生,因此再重合一次也不可能成功。2 除上述条件外,当断路器由继电保护动作或其它原因而跳闸后,重合闸均应动作,使断路器重新合闸。3 为了能够满足第1、2项所提出的要求,应优先采用由控制开关的位置与断路器位置不对应的原则来起动重合闸,即当控制开关在合闸位置而断路器实际上在断开位置的情况下,使重合闸起动,这样就可以保证不论是任何原因使断路器跳闸以后,都可以进行一次重合。当用手动操作控制开关使断路器跳闸以后,控制开关与断路器的位置仍然是对应的。因此,重合闸就不会起动。4 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规定。如一次式重合闸就应该只动作一次,当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再次跳闸以后,就不应该在动作;对二次式重合闸就应该能够动作两次,当第二次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跳闸以后,它不应该再动作。5自动

重合闸在动作以后,一般应能自动复归,准备好下一次再动作。但对10KV及以下电压的线路,如当地有值班人员时,为简化重合闸的实现,也可采用手动复归的方式。采用手动复归的缺点是:当重合闸动作后,在值班人员未及时复归以前,而又一次发生故障时,重合闸将拒绝动作,这在雷雨季节,雷害活动较多的地方尤其可能发生。6自动重合闸装置应有可能在重合闸以前或重合闸以后加速继电保护的动作,以便更好地与继电保护相配合加速故障的切除。7 在双侧电源的线路上实现重合闸时,应考虑合闸时两侧电源的同步问题,并满足所提出的要求。8 当断路器处于不正常状态(如操作机构中使用的气压、液压降低等)而不允许实现重合闸时,应将自动重合闸装置锁闭。三.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 1 前加速保护重合闸前加速保护一般又简称为“前加速保护”。假定在每条线路上均装设过电流保护,其动作时限按阶梯型原则来配合。因而在靠近电源端保护3处的时限就很长。为了能加速故障的切除,可在保护3处采用前加速的方式,即当任何一条线路上发生故障时,第一次都由保护3瞬时动作予以切除。如果故障是在线路A-B以外(如d点),则保护3的动作都是无选择性的。但断路器3跳闸后,即起动重合闸重新恢复供电,从而纠正了上述无选择性动作。如果此时的故障是瞬时性的,则在重合闸以后就恢复了供电。如果故障是永久性的,则由保护1或2切除,当保护2拒动时则保护3第二次就按有选择性的时限t3动作于跳闸。为了使无选择性的动作范围不扩展的太长,一般规定当变压器低压侧短路时,保护3不应动作。因此,其起动电流还应按照躲开相邻变压器低压侧的短路(d2)来整定。采用前加速的优点是: a.

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及要求

第六章自动重合闸 第一节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及要求 一、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架空线路故障大都是“瞬时性”的故障,在线路被继电保护迅速动作控制断路器断开后,故障点的绝缘水平可自行恢复,故障随即消失。此时,如果把断开的线路断路器重新合上,就能够恢复正常的供电。 此外,也有“永久性故障”,“永久性故障”在线路被断开之后,它们仍然是存在的,即使合上电源,也不能恢复正常供电。 因此,在电力系统中采用了自动重合闸装置,即是当断路器由继电保护动作或其它非人工操作而跳闸后,能够自动控制断路器重新合上的一种装置。 二、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线路停电的次数。 ?在高压输电线路上采用重合闸,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在架空线路上采用重合闸,可以暂缓架设双回线路,以节约投资。 ?对断路器本身由于机构不良或继电保护误动作而引起的误跳闸,也能起纠正的作用。 但是,当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上时,它也将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如: (1)使电力系统又一次受到故障的冲击; (2)由于断路器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切断两次短路电流,而使其工作条件变得更加恶劣。 三、对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要求 ?正常运行时,当断路器由继电保护动作或其它原因而跳闸后,自动重合闸装置均应动作。 ?由运行人员手动操作或通过遥控装置将断路器断开时,自动重合闸不应起动。 ?继电保护动作切除故障后,自动重合闸装置应尽快发出重合闸脉冲。 ?自动重合闸装置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规定。 ?自动重合闸装置应有可能在重合闸以前或重合闸以后加速继电保护的动作,以便加速故障的切除。 ?在双侧电源的线路上实现重合闸时,重合闸应满足同期合闸条件。 ?当断路器处于不正常状态而不允许实现重合闸时,应将自动重合闸装置闭锁。 第二节单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 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就是在输电线路上发生任何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将三相断路器断开时,自动重合闸起动,经0.5~1s的延时,发出重合脉冲,将三相断路器一起合上。若为瞬时性故障,则重合成功,线路继续运行;若为永久性故障,则继电保护再次动作将三相断路器断开,不再重合。 一、电磁式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的工作原理和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