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音乐的美学意义

浅析电影音乐的美学意义

经典时期电影本体论美学

经典时期电影本体论美学 "魏波#重庆邮电学院重庆$%%%&’( #摘要(论述了经典时期一系列电影理论家关于电影基本元素的理论)重点阐述了电影本体论美学从萌芽*发展到成熟)提出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是在实践创作与理论的拱卫下成为了艺术+ #关键词(影像,心理结构,蒙太奇,审美本体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0#文章编号(/%%.1/23.42%%/5%/1%%’$1%& 作为6第七艺术7的电影)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 的冲击和影响+从/3.’年/2月23日卢米埃尔的6活动电影7在巴黎卡普辛路/$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那一呼啸冲来的火车镜头开始)电影的魅力便永久地回旋在人们的脑海中+据美国8电视和录像年鉴9统计)美国家庭平均每天看:个小时电视)即是说用:个小时看活动在屏幕上的影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电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至心理结构*人生目标+因为有了电影)历史便得以亲切*可见地存在而将留芳百世+ 在研讨电影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常会碰上这样一些疑问;我们面对的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呢还是一种已越出艺术领域的表现方法<电影是不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或者)电影是其它六种艺术的综合< 在经典电影理论中)每一位电影理论家都谈到电影的一些基本元素)诸如运动*节奏*特写与蒙太奇表现手段)或者直指电影语言与影像镜头+笔者认为)理论大师们有关电影的这些认识)其最终是要通过影像与现实的关系的探讨)揭示电影自身的本体论+这与当代电影理论中揭示电影与观众之间的想象关系)也就是想象关系如何形成叙事策略和由此造成意识形态快感是不尽相同的+前者侧重影像与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后者融入主客体思想交融+在本文中拟重点探析经典时期的电影理论)以期为这一特定阶段梳理*构筑一个线性的历史框架)让影者和观众更深入地认识电影作为艺术的理论发展脉络+ 一*经典时期初期电影美学意识萌芽 纵观历史)电影从/3.’年正式诞生起)电影理论家们大都以最广泛的诗意表现来认识电影+他们认为)电影是一种幻想世界的诗意表现)一种比日常现实更真实的超越现实世界的表现4参阅法国亨=阿杰尔著8电影美学概述9第一章6梦幻的促进75+ 4一5*卡努杜6电影诗的传教士7 早在/.//年)人们对电影的认识还仅停留在只供中学生消遣的浅层次时)意大利作家里乔托=卡努杜就指出;电影是一种新的抒情诗的表现工具+他在8第七艺术宣言9和8第七艺术的美学9中断定;电影是适于表现而诞生的艺术)是用光的描写)以影像创作的视觉戏剧+电影总括了所有艺术)是动的造型艺术)既参与时间也侧身于空间艺术中+卡努杜宣称)电影6永远是新的生命意义7)是6灵魂和肉体的总表现7)电影应发挥它表现非物质世界的那种不同寻常的感染力+卡努杜已开始重视属于本质的原则和电影语汇)并把电影的节奏归为6平面的游戏7与6造型的音阶7* 6同一画面上同时出现的影像的表现总体7所具有的价值+可以说)卡努杜是6电影之诗的传道者7+ 4二5*路易=德吕克与上镜头性 2%世纪2%年代)法国电影工作者路易=德吕克与友人创立印象主义电影+在8上镜头性9一书中)他把6视觉表现7阐释为旨在显示人的精神状态和真实情绪的电影表现手法+他认为)布景*照明*节奏和化妆4亦 =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4社会科学版5 2%%/年第/期->?@A B C>D E F>A G H I A GJ A I K L@M I N O>D P>M N M B A QR L C L S>T T?A I S B N I>A M总第’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期 !收稿日期2%%%1%’1/: 作者简介魏波4/.&3V5)男)现为西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学方向的研究生+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讲课稿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 容

√绪论 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 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 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 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 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 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 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 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 2 心理学法 3 社会学法 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 √第一章 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一种艺术媒介] 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 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 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 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 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

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 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 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 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 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 琴对答 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 调变化表达 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 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 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1)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模仿即照某种现成的样子或现象学着做,音乐中的模仿主要指用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如,唢呐曲《百鸟朝凤》模仿鸟叫 2)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他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相同或相近的现象,音乐的声音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去表现某种客观现象或物质对象。 如,德彪西《大海》用定音鼓的弱奏象征大海的平静。 3)音乐感性材料的暗示性:即不去指明它而是靠人自己去理解,音乐声音的暗示主要是语义性的,往往从对现实对象的概括中而来的,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如,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引子通过声音所造成的惨淡的气氛暗示乐曲悲剧性内容

《音乐美学基础》练习题

《音乐美学基础》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2、物质材料在构成艺术作品时被称为它是沟通人与艺术作品的媒介。 3、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音色。 4、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包括和,前者一般包括。 5、从音乐存在方式的角度来看,音乐通过自身的特性创造出一种时间的、空间、运动。 6、音乐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两种含义,一种是直觉的/非想象的的内容因素,另一种是非直觉的想象的可以称之为的内容因素。 7、在音乐声音的表现性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8、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一般包括等。 9、音乐表演的本质是。 二、简答(每题5分,共40分) 1、音乐材料的表现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2、音乐美的范畴一般包括哪些? 3、音乐一般来说包含哪些内容?它们分别包括哪些要素? 4、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有哪些? 5、如何看待美的本质这一问题的? 6、如何理解音乐创作的本质? 7、如何认识音乐功能的三个层次? 8、音乐欣赏过程中涉及哪些心理因素?如何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三、论述(共20分) 1、你认为学习音乐美学有哪些意义?

《音乐美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美学规律 2、感性材料 3、力度(音强)速度节奏音程(音高)音色 4、传统作曲技法现代作曲技法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 5、表象虚幻想象中 6、音乐性非音乐性的 7、表情性 8、过程冲突(戏剧性)抒情 9、二度创造 二、简答 1、音乐材料的表现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音乐的声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声音,它是一种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它建立在创造性的基础上,而这种创造性的因素又蕴涵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等表现手段之中。因此,从总体上说,音乐的声音是一种表现性的声音,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都没有离开这个原则。即使是现代音乐中的噪音,也没有摆脱这个基本的原则。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在弦乐曲《祭广岛受难者的哀歌》中,采用弓根和指尖敲击乐器的面部,在琴马和系弦柱上拉奏等手段,由这种新的演奏法所造的噪音,也同样是一种表现性声音。那些尖锐刺耳而又十分奇特的噪音,无疑能造成一种紧张和恐怖的气氛,同时,在这种气氛中又蕴涵着一种极度痛苦的感情。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音乐性就是声音的表现性,没有表现就没有音乐,音乐作品的成功与否也完全取决于它的表现性程度如何。表现性是衡量是否作为音乐的声音的最高标准。 2、音乐美的范畴一般包括哪些? 优美壮美崇高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 3、音乐一般来说包含哪些内容?它们分别包括哪些要素?

悲剧的审美意义

悲剧的审美意义 悲剧,作为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矛盾所造成极其悲惨的结局,构成戏剧主要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代表着一些人的愿望及理想,而这种愿望却具有着极其困难的实现方式。悲剧往往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悲剧是西方发展得最早也是发展最为完善的艺术类别之一,因此西方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理论也发展得比较早和比较完善,我们现在所发展和研究的美学上的悲剧都是在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悲剧的起源 悲剧作为传统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它渊源于古希腊酒神颂和山羊之歌。尼采写过一本《悲剧的诞生》,这是他的第一步著作,被学者们看作他的哲学的诞生地。尼采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个概念来说明悲剧的本质。尼采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归根到底,是它呼唤整个现象世界进入人生。” 对于同一个概念,亚里斯多德是这样认为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有特定的

对象,特定的人物。作用是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但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之中对悲剧作了经典性规定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悲剧理论就逗留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之内,也就是在一种“神力”的命运观点之内逗留、徘徊,直到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悲剧的“冲突论”才改变了这种悲剧命运观的传统。那么,是谁最早提出了“冲突论”?在中西方美学研究界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西方美学史上悲剧“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黑格尔。而黑格尔则认为: 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样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 悲剧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和一种戏剧形式最早起源与古希腊。一直以来,古希腊在丰富多彩的古希腊神话与传说里都具有着悲剧性的英雄形象,如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为民造福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杀死斯芬克斯为民解难的俄底浦斯等等,他们都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为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所吞没;或虽然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取得胜利,却命运多舛,最终遭受强大的自然的残害而死亡。这些故事虽然反映的是古希腊人与自然的抗争、博斗和相互的矛盾冲突,但这些神话

浅析音乐美育的作用

浅析音乐美育的作用 摘要:音乐美育有很多作用,其中培养人类的秩序感、协调感和合作精神是很重要的方面。只有在音乐审美教育下,人类的人格得到了完善,审美理想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一、培养人类的秩序感、协调感和合作精神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眼于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就可能有什么样的社会。培养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就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我们培养的人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集体的关系,就会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 音乐美育的价值就在于为人们的心理成长和精神发展提供一种内在的精神营养和文化价值,进而提高人的精神性,培养人的文明性。音乐美育有很多作用,其中培养人类的秩序感、协调感和合作精神是很重要的方面。 除了节奏节拍外,音乐中的曲式结构同样也培养人类的秩序感和协调感,曲式是旋律乃至整个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音乐是听觉的、时间的艺术,是音响运动的艺术,人需要通过听觉、记忆和思维,使连续出现的音乐瞬间,在脑子里统合而最终成为曲式结构感知。曲式的规律和逻辑使人从心理上产生趋向“完形”的追求。常见的音乐曲式结构中有重复、对比、再现、层递、变奏、回旋等与大自然、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相关。基本的音乐曲式结构是多样统一、和谐、对比、均衡、匀称等美的形式原理的体现,而且与人感受事物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相吻合。 二、完善人类和谐人格的发展 我们提倡培养和谐人格,所谓和谐人格是人的身心和谐统一和全面发展的人格,和谐人格能够完整的体现人的身心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在改造自然、社会的同时,按美的规律来改造和完善人的身心,在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中,达到美的境界,实现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人类的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人类的学习与发展是这两种因素的综合效益,人格因素在能力发展中起着动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只有在逐渐完善学兴趣、动机、世界观、信念、意志、性格等人格因素的基础上,科学的培养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因素,促使二者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才会得以实现。对人格进行调适的根本途径是音乐审美教育,音乐美育对培养一个人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音乐本身是有节奏性、平衡性、协调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它含有表达、交流、创造的意义,它积淀了人类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作用于人类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能力,它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与和谐的状态。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可以获得表达、交流、创造的经验,丰富自我表达的内涵,满足自我表现的的需要,并增强情感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另外,音乐美育对各种非智力因素,如自制力、毅力、细心、专注、适度的培养,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从人的精神与人的价值方面提升。也就是说,和

浅谈电影《的泰坦尼克号》的美学意义

浅谈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美学意义 被誉为二十世纪电影艺术“终结者”的《泰坦尼克号》,在人们心中无疑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不管是影片中再现的浓烈的海难氛围,还是表现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浪漫爱情预言,都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最终衍化为观众心中强烈的美感,可以说,《泰坦尼克号》是卡梅隆大师送给全球观众的一场视觉盛宴。 一、社会美中内容与形式之美的有机结合 社会美是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形式之一,主要包括人物、事件、场景等等,所谓“事件”、“场景”也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社会美是人的自由创造的体现,倡导的是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围绕社会美的实质,我们就需要结合影片中的人物加以分析。在《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中,社会美的一个方面——形式美在故事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泰坦尼克号上的男士都是穿着优雅、干净的礼服,女士都穿着坠地长裙,紧身的胸衣,还带着蝴蝶结、领带、帽子等,无不透露出电影人物的外表特点:气质高雅、身份尊贵、有着良好的教养。 这些二十年代欧洲古典服饰,给大众化休闲服饰流行的二十世纪末的观众带来强烈的美感。除去人物服饰,影片中的主人公是青春靓丽的俊男美女,男主角莱昂纳多&iddot;迪卡普尼奥年轻英俊、充满朝气,女主角凯特·温丝莱特容貌美丽、气质优雅都令观众为之深深迷恋,“明星的体貌、气质、性格,无不与观众心目中早已潜在希求的美好形象异质同构”[1]。 除去人物所带给观众的形式上的美感,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品质等等内在特质也给观众带来独特的内容美。人的美不能只以外表来看,是和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珍贵特性在于自由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体现出人的聪明、质朴、勇敢、诚实等,因此人的美不等于长相漂亮,说某人长相漂亮只是从形式方面来看的,一个人的美应该是和人的内在品质紧密联系的。[2]影片中的男主角是一名流浪艺术家,虽然穷困,但是活泼聪明而乐观向上,对待爱情也坚贞不渝,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可以舍弃一切哪怕是生命。女主角是一名贵族小姐,有美丽的容貌和良好的教养,但却是一个具有反叛思想的贵族小姐,她勇敢、坚强而执着地看待自己这段跨越阶级局限的爱情。影片中的主人公内心美好的特质为主人公赢得了更多观众的喜爱,在观众看来,他们就好像美丽的化身,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散发无尽的魅力。重视影片中社会美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当时乃至今天观众的审美要求。 二、爱情与死亡冲撞之下的悲剧之美 《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的结局是在爱情和死亡冲撞融合之后的升华。一直以来,死亡与爱情都是人类表现的两大主题,也是艺术创作反复演绎的永恒主题。[3]《泰坦尼克号》所讲述的灾难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导演卡梅隆在这个真实的历史悲剧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使虚构的爱情故事与那艘梦幻之船的死亡之通过一个极其浪漫的爱情故事来展示历史真实。 旅巧妙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爱情获得了合理的根据与真实性内涵。”[4]这艘号称永不沉没之船的“TITANIC”豪华巨轮,从它载着欢乐的人们开 始航行的那一刻起,也就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灾难为浪漫爱情悲剧结局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升华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爱情获得了永恒。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冲突了传统灾难片的模式,演绎出感人至深的不朽的爱情传奇。 美学中对悲剧这样表述:“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5]影片中,在生存或是死亡面前,人性的本真得以充分暴露,深沉复杂的人性内涵得以充分显现,影片的结尾部分在批判人类劣根性的同时,更表现了人类美好的本性及崇高的牺牲精神。从男主角那句著名的“You jump,I jump!(你跳,我也跳!)”,到水满船舱时依然躺在床上相互依偎着的老夫妇,以及誓死捍卫“只许妇女儿童下船逃生”这一道德律令的水手……这一些小小的细节,触及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令观众在为灾难哀叹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魅力。 悲剧能够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就是在审美愉悦中产生一种痛苦之感,并使心灵受

浅析悲剧的美学特征

浅析悲剧的美学特征 摘要: 中西方拥有各自的民族意识和审美观念,使中西方的悲剧有着巨大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美学特征。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主人公,悲剧结局以及悲剧的价值来浅析悲剧的美学特征,中西方的悲剧都有着各自的民族特色,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西方文化里的悲剧体现了现实的悲剧性和文化的悲剧意识。东方文化里的悲剧以惨绝悲极的苦戏吸引人的眼球。中西悲剧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巨大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悲剧主人公;悲剧价值;中国悲剧;西方悲剧 引言: 悲剧是美学审美对象的范畴,有着重要的美学地位,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恐惧和怜悯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这种净化作用也就是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崇高是悲剧的基础,本文将从中国的悲剧《窦娥冤》,以及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悲剧主人公祥子,西方的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悲剧来看悲剧的美学特征,并简要陈述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悲剧价值。 正文: 一、中国式的悲剧主人公 悲剧人物是指在全剧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悲剧主人公,不包含剧里的其他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整部剧大局,决定悲剧的属性。中国古典悲剧的主要人物形象源自于民间,多为弱小善良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形象,重视写悲剧人物的的无辜性,让观众产生怜悯和同情感,富有人情味。中国悲剧美感的显现,主要是由于其力量弱小,但本性善良,但善良的本性却和悲苦的结局所产生的巨大反差正是悲剧美感的具体显现,不尽的怜悯和同情油然而生。由此使剧外的观众对悲剧主人公的命运不由自主的思索。在思索中去省视社会、思考人生,具有实质性的价值。 备受摧残的娇小柔弱女子悲剧形象 《窦娥冤》正名为《感动天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是元杂剧悲剧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窦娥冤》写的是窦娥被无赖张驴儿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故事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用窦娥冤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的极端黑暗、残酷混乱的悲剧年代。窦娥只是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弱小者形象,自幼丧母,父亲窦天章为考官名无钱还债,把自己的女儿送到蔡家当童养媳,窦娥长大成人后把家事料理的很好。深受蔡婆喜爱,与丈夫结婚后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勤俭持家,体现出了中国最质朴、传统的妇女形象。悲剧的开始是从窦娥丈夫的去世开始的,蔡婆的身上表现出胆小怕事的社会底层人物形象,所有事情能妥协的就妥协。在面临重大的家庭变故时,窦娥表面看似柔弱,娇小,但内心却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在面对不公正时,敢于据理力争,但力量太过弱小,无济于事,无法与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相抗衡,酿成了最后的悲剧。窦娥善良的心灵感动周围的百姓,对婆婆百般照顾,遵规守纪,在自己即将被处死时仍然顾及婆婆,但时代,社会并没有让她躲过命运的捉弄,最后含冤而死。窦娥的悲剧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的,社会的悲剧,作品在艺术上,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超现实的情节,六月晴天骤变,大雪纷纷,接着又是大旱三年,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一出悲剧让观众对窦娥产生无限的同情和怜悯,以悲剧主人公窦娥去窥探黑暗的社会现实,使观众对腐朽的统治产生恐惧、厌恶的心理。窦娥的外柔内刚,代表着当时黑暗社会现实下众多的贫民女子形象,她们外柔内刚,

论北野武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特点

论北野武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特点 北野武在日本有“日本暴力宗师”之称,他的作品,有着许多独到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所谓暴力美学,它是以美学的方式,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的暴力面和暴力行为。北野武的电影,其中的暴力大多数是突如其来的,让人意料不到,同时他的电影中,暴力往往包涵着温情,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迅速,突发,迅雷不及掩耳的暴力动作,是北野武构思和设计中最迷恋,最精心的段落。”在他的电影中,暴力已经成为了一种正义,一种惩恶扬善的象征,反而不是变的那么可怕。无论是《花火》中的山田,还是《兄弟》中的大佬,他们都给人一种感动,给人一种正义感。其中,影片中暴力的的特点是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揣摩的。 一、硬汉——北野武电影中暴力美学的核心人物 纵观北野武的电影,可以感受到他的影片中所蕴含的日本民族的本土特色。日本是一个很奇特的民族,他们的生死观不同于其它任何一个民族,他们认为:“生命是短暂的,像樱花一样骤然开放,凄然凋零,才够悲壮、够洒脱,他们欣赏樱花不单单是赞美其花开时的绚丽,同时还赞叹它短暂的生命。“生如樱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就是日本人对于生命的认知。”因此正是由于这种民族特色的影响,所以在北野武的影片中,都会存在一个让人肃然起敬,够悲壮、够洒脱的硬汉形象。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暴力的出现往往配合上一个暴力的人物。就像《花火》中沉默寡言的山田一样,在北野武的电影中,往往都会有一个硬汉形象的出现。如果没有了硬汉形象的存在,那么北野武的电影也就缺少了其本身的意义,其电影也就缺少了其独有的特色。硬汉的出现,增加了电影的很多可看性及戏剧性。在北野武的暴力电影中,暴力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硬汉形象的存在。 剧中的硬汉往往是暴力产生的引发者。“他塑造的硬汉绝无英雄的造型和魅力,像是在穷街陋巷中混迹发家的帮哥,有一种浓郁的下层生活气息。是一个执着而决不妥协的小人物。”他们或者是郁郁不得志的小警察,或者是帮派中的小头目,凶暴是他们的特征,但是其内心却是温柔的。 影片《凶暴的男人》中,北野武所饰演的警察凉介,是一个不得志的警察,在警所干了很多年,但是依旧是一个小警员,而且由于其暴躁,不冷静的性格,常常受到上司的批评。与此同时,他还要照顾家里有病的妹妹。虽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却莫名其妙的被人暗杀,为了给朋友报仇,凉介独自走上了他的人生之路。凉介的形象可谓是成为了硬汉形象的一个很好的写照。 二、沉默——北野武电影中暴力美学的核心特征 与其他的导演所不同的是,北野武的暴力电影具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沉默暴力的展现。在电影中,男主角的暴力往往是瞬间产生,再瞬间的结束。他们虽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摘要: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研究音乐审美意识的感性特征对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人们的音乐鉴赏水平、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判断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与理论价值。 关键词:情感艺术、时间艺术、想象艺术、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也是人类最美的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音乐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抒发着人们的情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陶冶着人们的惰性,美化着人们的心灵。聆听美妙的音乐,你会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你会感到怡然自得,如痴如醉。列宁曾无限感慨地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

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为什么音乐会有如此诱人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这是因为美妙的音乐中蕴涵着一种与人类息息相通的审美 特质。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多姿多彩的变化,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内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使人赏心悦目,它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 的享受,而且对改造人们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任何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反映时代气息,无论它表现什么,只要能在作者和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就能起到审美作用。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音乐形象及其审美特征,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实施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 一、情感的艺术 音乐擅长表现情感,没有情感的音乐也就没有了它的灵魂。黑格尔说过“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

浅析张爱玲小说人物的悲剧美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人物的悲剧美学姓名:宋楠 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2016/04/30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浅析张爱玲小说人物的悲剧美学 论点: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直面残酷的生活,将目光投注于在痛苦和困难中挣扎的人们,讲述这些苦难灵魂的悲剧生活,展示出一幕幕震撼的人生悲剧。张爱玲对时代、文明、人生的悲观认识,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荒凉感和虚无感。从而散发出浓厚的悲剧意识,呈现出一种苍凉的美学风格。 本论: 一、在张爱玲看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不仅是悲哀的,无奈的,而且是冷酷的,充满着人性的厮杀。 二、张爱玲写得最多的就是一个“情”字,但是她偏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父亲为了钱竟逼自己的女儿为妾,姐姐为了讨丈夫的欢心竟把自己的妹妹送给他玩弄。 三、张爱玲的小说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悲剧,这为她的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结论:总之,张爱玲自觉地以情欲、以非理性来解释悲剧,解释人的行为动机,解释人性。她认为人性是盲目的,人生因而也是盲目而残酷的。所以在她的小说中,这一切表现为现实的肮脏,复杂。不可理喻,假如不是被情欲或是虚荣心所欺瞒,人对现实的了解仅限于这一点:生活即痛苦,人生就是永恒的悲剧,这就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的、也是最真的认识。

目录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无意识的错误所导致的悲剧 有意识的错误所导致的悲剧 以伤感基调为主的悲剧性语言 字样和正文二至三级标题,后接页码号。“目录”二字中间要有一定间距,使用小2号宋体字。“目录”下方可空1行,下面的内容为3号宋体字。页面行距及页边距可根据文面美观程度进行调整,不可全居上方而下方空余太大。

《音乐美学 》 音乐的本质、功能、价值

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一) 作者:宋瑾来源: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首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 人创造音乐,是因为有听觉方面的特殊需要。从世界范围的历史看,这种需要经历了许多变化。原始时期,萌芽状态的音乐是和劳动、宗教、礼仪、交际、娱乐等活动混杂在一起的。后来,音乐艺术逐渐从综合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成了社会分工之一。在分工的情况下,音乐除了作为专业艺术的一个种类存在外,也依然在各种综合活动中存在着。这样,它就在多种功用中具有多种功能。在当代社会,人们将音乐用于更多的领域。这样,音乐就具有了比过去更多的功能。可以预见,音乐除了现有的功能外,还将不断增加新的功能。 音乐能满足人对它的多种需要,因此音乐具有多种价值。对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价值进行比较,将发现音乐作为审美对象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根据本质的经典定义,音乐的审美功能便是“本质功能”,音乐的本质就体现在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此外,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中,可以进一步看清音乐的特殊性。而在音乐艺术内部对各种音乐现象进行比较,则有助于搞清音乐在艺术范围内的分化情况。 本章的任务是通过对音乐各种功能、价值的考察和相互比较,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比较,以及不同样式的音乐的比较,认识音乐的审美本质及其具体体现。 第一节音乐的功能与价值 一、音乐的功能 1. 实用功能。 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具有各种实用功能。中国自古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法。这是孔子说的,又为后世沿袭儒家思想者所认同。为什么说改变风尚习俗或道德教化最擅长者是音乐呢?因为音乐对人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古至今,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等等,都把音乐当作教化的手段。也就是说,他们看到了音乐对人产生作用的特殊性,并且认为音乐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这种特殊功用,希望利用它来“寓教于乐”,达到教化的目的。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人持相似的

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

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 范问题 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2007-02-10 16:48:30 作者:王志敏 本文为向“面向世纪的电影美学理论研讨会”提交的会议发言论文,后收入即将出版的《电影理论:面向世纪》一书) 对于电影美学研究来说,“电影美学”本身还是一个问题,就更不必说“中国电影美学”了。尽管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一系列麻烦的理论问题,但是,只有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和学术规范的问题才能恰当地提出来并且得到确定。很显然,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

决,不管我们已经有了多么丰富的电影美学思想,电影美学的研究都不大可能卓有成效地展开(因为电影美学研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提出这一问题的初衷,不是为了限制电影美学研究的创造性,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和发挥这种创造性。这一点,从学术研究的群体性(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合作与协作,而不是单干)和机构性(即有组织地进行)运作的角度,更容易理解。其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文化资源(包括财力与智力的投入)。在国内有关高校正在积极申请国家影视学术基地之时,这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便具有更为紧迫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电影美学的研究对象亟待明确。 电影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电影审美现象。如果我们接受这个界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界定电影审美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电影审美现象是一种效果现象(当然同时它也是

一种等级现象)。也就是说,电影审美现象只能根据电影观众的审美接受状况来确定。 而电影审美接受只有在与电影艺术接受的区分中才能更明确地加以确定。这又涉及到对于审美与艺术的理解问题。我认为,电影审美接受可以界定为对广大观众接受起来比较顺利、而且一般来说也比较高尚的因素的接受。电影艺术接受可以界定为广大观众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专业工作者却特别敏感的因素的带有探索性的职业性接受。在这个意义上,电影审美接受不同于电影艺术接受。但必须说明的是,电影艺术接受可以转化为电影审美接受。也就是说,电影艺术现象有可能(但不是必然)转化为电影审美现象,而电影审美现象则必定曾经是电影艺术现象。从这样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所谓的“娱乐片”,还是“艺术探索片”,都是既有审美因素,又有非审美因素,只是,这两者的两种因素的分布有很大不同。娱乐片以审美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

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 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C)。 A、没有表现性 B、没有概念性 C、没有语义性 D、没有形象性 2 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D)。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 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 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 3 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音乐何需“懂” 1 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D)。

A、视觉感受 B、想象能力 C、语言能力 D、情绪体验 2 《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A)的情绪。 A、悲伤 B、热情 C、快乐 D、激昂 3 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 美术何需“懂” 1 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C)。 A、对现代派不熟悉 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 C、理性思维受阻 D、缺少审美能力 2

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C)。 A、对称 B、层次丰富 C、平衡 D、色彩和谐 3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文学何需“懂” 1 “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D)。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 B、“黄昏”更押韵 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 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2 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A)。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3 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 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1 (C)是最感性的艺术。 A、文学 B、美术 C、音乐 D、舞蹈 2 下面思维方式不属于艺术审美的是(D)。 A、好不好听 B、好不好看 C、美不美 D、像不像 3 五粮液大楼、福禄寿大楼等都是缺乏感性思维与审美的建筑。(√)

音乐美学

1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最初提出的,知、情、意!2《论音乐美学的思想》的书是舒巴特写的沿用了音乐美学这个概念。 3 《论音乐的美》是汉斯立克写的。 4音乐美学的这种双重属性,说明它是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特点在于美学与音乐学的结合。 5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奠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熟于荀子,成熟的标志是提出“中和”、“礼乐”。 6《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 ①对音乐本源问题的深入探讨; ②对音乐特征问题的深入探讨; ③提出成熟形态的“天人合一”音乐美学思想; 7《声无哀乐论》的作者是嵇康。 8.18世纪的欧洲音乐论坛,以法国为中心,曾发生过三起重大的争论:①马泰松是“旋律派与和声派之争”; 9黑格尔的音乐美学观念在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斯特那里得到进一步的诠释。 10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有哪些主要特征? ①强调实证,重视逻辑思辨, ②注重音乐本体研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③由古至今,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④积极抛弃传统,不断开拓创新; ⑤崇尚理性,忽视感性。 10音乐的功能 ①艺术功能:音乐被用于非实用性的审美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时,具有艺术功能。 ②实用功能: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 11音乐的价值 ①音乐自身的独有价值: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感性需要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②音乐作为特殊工具的价值:音乐在实用中所具有的价值是特殊工具的使用价值。由于所有的实用目的都在音乐之外,因此音乐作品是作为工具发挥实用功能的。 ③音乐多种价值的混合:音乐的审美价值往往跟其他价值混合在一起。 12为什么要回唤音乐的美? ①音乐的美是人的本质需要,只要是美的音乐,就必须满足感性、有序性、丰富性、这三个基本条件,所以审美在将来一定要提高。 ②音乐艺术发展的生态观,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它需要优化文化生态才有利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⑴其一,音乐作品个性特点的合理张扬;⑵其二,音乐各种功能功用的并存并举。 13何为雅乐,以及分类。“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 雅乐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①国风歌舞,为历代宫中举行最高祭殿仪式时所采用;②外来乐舞,主要有唐乐和高丽乐。唐乐有管弦合奏曲和舞乐伴奏曲。高丽乐的所有节目,都是作为舞乐的伴奏曲而存在,没有单独演奏的曲目。③日式歌舞,专为贵族演奏的声乐曲。形式多样,既有在歌词中吸收了古日本的民歌的“催马乐”,也有以汉诗为歌词进行歌唱的“朗咏”等。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一、悲剧的概述 悲剧属于美学范畴,它与一般的文学理论、写作理论、艺术理论所描述的悲剧的含义是不同的,不能把它当做一种文学体裁或喜剧类型来看。“它和壮美、优美一样,是美存在的一种具体形态,是美学的一个专门范畴,而不是指一种文艺体裁或喜剧类型而言的。”①一般我们认为的悲剧只是一种广义上的悲剧,含义很广泛,只要是日常生活中能让人痛苦,或让人内心感到痛苦的人或事,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管是什么形态的人或事,都可以称之为广义上的悲剧。 而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并不局限于此,它包括现实生活中和艺术领域里的一切悲剧现象,并且它不是指生活中一般的悲痛、悲惨、不幸、死亡、悲观等词的同义语。比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不具有悲剧性的冲突,没有现实的意义,都不是美学悲剧的范畴。别林斯基说:“偶然的事件,例如一个人出其不意的死亡,或者其他没预料到的与作品主要思想没有直接关系的情况,都不能在悲剧中占有地位。”②“美学范畴的悲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给人一种强烈的道德震撼,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前进,而不是悲观失望。”③换句话说,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悲剧现象、事件和人物,他的本质的是崇高的,它能给人以哀伤和悲痛,但又使人们化悲伤为力量,振奋精神,激起斗志,净化思想,给人以审美的悲壮感。为了区别于广义上的悲剧与美学范畴的悲剧,有的著作称后者为悲剧美。 二、悲剧的美学特征 从某种意义来说,悲剧是美和丑,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且以丑压倒美,以非正义战胜正义而产生的。所以鲁迅先生在谈到悲剧艺术时,深刻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④正是如此,美和正义所代表的是悲剧人物所拥有的美好的理想、崇高的品行,或是一种社会公德、社会需求,而这些美和正义一旦遭到丑和非正义的攻击以至于毁灭,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悲痛、愤怒、同情,使人们产生精神上的动力,与非正义的邪恶势力斗争,这就是悲剧所带来的美学效应。 鲁迅先生话中的“有价值的东西”指的也就是悲剧人物与非正义势力斗争中所产生的美好的愿望和追求。这些美好的东西一旦“毁灭给人看”,就会体现出真正的悲剧性美学的审美意义。比如说《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表现了他们与封

学习音乐美学的现实意义

学习音乐美学的现实意义 音乐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虽然它只是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是音乐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它涉及的面非常宽广,因此有很多音乐家们把它称为音乐哲学。音乐美学是我们音乐专业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我们是否能充分的掌握自己所从学习的那门乐器或者是演唱等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像音乐美学等各类与专业知识互补的音乐素质,不仅是从形式上把握他们,更重要的是掌握本质内容,尤其在音乐教育的领域中更为重要。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的发展。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个基本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培养地提高学生地音乐审美能力。然而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就牵连到音乐美学这一门学科。 音乐美学寓于哲学当中,我认为这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因为事物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人的审美也是多种多样化的,对什么是美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因此,学习音乐美学对于我们音乐教育的专业生是十分必要的,毕竟我们以后都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走上教师的平台。那么如果你作为一个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连一段音乐美在哪儿?好听过在哪儿?都分析不出来给自己的学生听,怎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呢?又怎么能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从何挖掘音乐的美?更不用说以美育人了。所以作为一个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自身也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如何朝正确的审美方向前进。

音乐美学试题

1、音乐的审美功能:当处于沟通阶段的音乐知觉将音乐中的美感因素与人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沟通时,音乐中的审美因素被人体验到,人对于音乐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这时音乐的审美功能就实现了。这种功能一方面建立在天然生物需要满足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是与社会功利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所牵制的一种精神满足。是倾向性功能和非倾向性功能之间的中介。 2、审美经验,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反美音乐,虽然在感性直观上也可能很丰富,却具有无序的特征。“反美”特指后现代主义音乐的特征,即无序或多元的特征。“反美”的“反”,有两个含义,一是反对,即反对从传统到现代主义对有序的追求,一是反面,即从形式的反面探寻音乐创作新的可能性。 4、非音乐性的内容,所谓非音乐性的内容主要指那些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的内容成份,亦即接受者不是从音响中直接感觉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份。这种内容成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绘画性的内容,另一个是文学性的内容。 简述音乐表演需要遵循的美学原则。 (1)针对忠实原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的关系处理; (2)针对技巧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处理 (3)针对个人审美体验与表达或传递之间的关系处理 前者主要适用于以乐谱为依据的表演;后者适用范围几乎囊括所有表演类型。简述音乐审美能力形成的途径。 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类型: 通过在生活中长期接触音乐而形成,典型如对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或大众音乐的审美能力; 通过专门教育形成,如对音乐家创作的艺术音乐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音乐的声音和语言的声音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音乐的声音善于表现情感,但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