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的信息隐藏分析技术研究

基于图像的信息隐藏分析技术研究
基于图像的信息隐藏分析技术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图像的信息隐藏分析技术研究

姓名:王剑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

指导教师:田玉敏

20070101

隐写术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隐写术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摘要:介绍了隐写术和反隐写术,说明了隐写术的原理及隐写术在文本、图像、音频中的应用。从隐写系统的绝对安全性、检测隐写消息的低效性和隐写算法的复杂多变性等方面阐明了反隐 写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指出反隐写术只能证明隐写信息的存在性而不能破译隐写信息的不足;同时简要阐明了反隐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隐写术;反隐写;隐写系统;隐写检验;隐写算法 application of steganography and its security wang yanyan, wu yafei (college of computer,dezhou university,dezhou, shandong china, 253023) abstract: the authors introduce in this paper steganography and anti-steganography and illustrates the principle of steganographic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text, images, and audio. it is illustrated that anti-steganography faces challenges from absolute safety of hidden writing system, inefficiency of detecting to complexity of steganographic algorithms.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he anti-steganography can only prove the existence of the steganographic information, but not crack it. this

最新图像信息隐藏技术与设计 大学毕业设计

1 前言 本章主要介绍信息隐藏技术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信息隐藏技术研究现状,列举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最后给出了全文的结构安排。 1.1 信息隐藏技术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它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通信和交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强大的多媒体通信功能,人们可以方便、快速地将数字信息(数字音乐、图像、影视等方面的作品)传到世界各地,一份电子邮件可以在瞬息问传遍全球。但同时计算机网络也成为犯罪集团、非法组织和有恶意的个人利用的工具。从恶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到非法入侵要害部门信息系统,窃取重要机密甚至使系统瘫痪;从计算机金融犯罪,到利用表面无害的多媒体资料传递隐蔽的有害信息等等,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恶意攻击的手段可谓层出不穷。 因此,在全球联网的形势下,网络信息安全非常重要,一个国家信息系统的失控和崩溃将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瘫痪,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各国政府和信息产业部门都非常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和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主要传统技术之一,是基于香农信息论及其密码学理论的技术,一般采用将明文加密成密文的秘密密钥系统或者公开密钥系统,其保护方式都是控制文件的存取,即将文件加密成密文,使非法用户不能解读。但加密技术主要适用于文本的加密,而对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数据类型来说,由于它们的数据量往往很大,如何对超大数据量的多媒体数据进行有效的加、解密仍是一个难题。而且信息加密是利用随机性来对抗密码攻击的,密文的随机性同时也暴露了消息的重要性,即使密码的强度足以使攻击者无法破解出明文,但他仍有足够的手段来对其进行破坏,使得合法的接收者也无法阅读信息内容。随着计算机性能的大幅度提高,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挑战。 由于加密技术的局限性,最近十几年以来,一种新的信息安全技术——信息隐藏技术(Information Hiding)迅速地发展起来。信息隐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

图像增强研究现状

在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理论体系与技术应用体系的条件下,国内的增强技术与应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总体来说,图像增强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普及期与应用期4个阶段。初创期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图像采用像素型光栅进行扫描显示,大多采用中、大型机对其进行处理。在这一时期由于图像存储成本高,处理设备造价高,因而其应用面很窄。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发展期,开始大量采用中、大型机进行处理,图像处理也逐渐改用光栅扫描显示方式,特别就是出现了CT与卫星遥感图像,对图像增强处理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到了20世纪80年代,图像增强技术进入普及期,此时的计算机已经能够承担起图形图像处理的任务。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应用期,人们运用数字图像增强技术处理与分析遥感图像,以有效地进行资源与矿藏的勘探、调查、农业与城市的土地规划、作物估产、气象预报、灾害及军事目标的监视等。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运用图像增强技术对X射线图像、超声图像与生物切片显微图像等进行处理,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与分辨率。在工业与工程方面,主要应用于无损探伤、质量检测与过程自动控制等方面。在公共安全方面,人像、指纹及其她痕迹的处理与识别,以及交通监控、事故分析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图像增强技术。图像增强就是图像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图像增强方法对于改善图像质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图像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新的图像增强方法不断出现。例如一些学者将模糊映射理论引入到图像增强算法中,提出了包括模糊松弛、模糊熵、模糊类等增强算法来解决增强算法中映射函数选择问题,并且随着交互式图像增强技术的应用,可以主观控制图像增强效果。同时利用直方图均衡技术的图像增强也有许多新的进展:例如提出了多层直方图结合亮度保持的均衡算法、动态分层直方图均衡算法。这些算法通过分割图像,然后在子层图像内做均衡处理,较好地解决了直方图均衡过程中的对比度过拉伸问题,并且可以控制子层灰度映射范围,增强效果较好。 20世纪20年代图片第一次通过海底电缆从伦敦传往纽约。当时人们通过字符模拟得到中间色调的方法来还原图像。早期的图像增强技术往往涉及硬件参数的设置,如打印过程的选择与亮度等级的分布等问题。在1921年年底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还原的新技术。在这一时期由于引入了一种用编码图像纸带去调制光束达到调节底片感光程度的方法,使灰度等级从5个灰度级增加到15个灰度等级,这种方法明显改善了图像复原的效果。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第一台可以执行数字图像处理任务的大型计算机制造出来了,这标志着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字图像时代的到来。1964年,研究人员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里使用计算机以及其它硬件设备,采用几何校正、灰度变换、去噪声、傅里叶变换以及二维线性滤波等增强方法对航天探测器“徘徊者7号”发回的几千张月球照片进行处理,同时她们也考虑太阳位置与月球环境的影响,最终成功地绘制出了月球表面地图。随后她们又对1965年“徘徊者8号”发回地球的几万张照片进行了较为复杂的数字图像处理,使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这些成绩不仅引起世界许多有关方面的注意而且JPL本身也更加重视对数字图像处理地研究与设备的改进,并专门成立了图像处理实验室IPL。在IPL里成功的对后来探测飞船发回的几十万张照片进行了更为复杂的图像处理,最终获得了月球的地形图、彩色图以及全景镶嵌图。从此数字图像增强技术走进了航空航天领域。 20世纪60年代末与20世纪70年代初有学者开始将图像增强技术用于医学图像、地球遥感监测与天文学等领域。X射线就是最早用于成像的电磁辐射源之一,在1895年X射线由伦琴发现。20世纪70年代Godfrey N、Hounsfield先生与Allan M、Cormack教授共同发明计算机轴向断层技术:一个检测器围绕病人,并用X射线源绕着物体旋转。X射线穿过身体并由位于对面环中的相应检测器收集起来。其原理就是用感知的数据去重建切片图像。当物体沿垂直于检测器的方向运动时就产生一系列的切片,这些切片组成了物体内部的再现图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种硬件的发展使得人们不仅能够处理二维图像,而且开始处理三维图像。许多能获得三维图像的设备与分析处理三维图像的系统已经研制成功了,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增强方法的研究

图像增强方法的研究 摘要 数字图像处理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格式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在图像处理中,图像增强技术对于提高图像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先对图像增强的原理以及各种增强方法进行概述,然后着重对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平滑和锐化等几种常用的增强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学习数字图像的基本表示与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图像增强的普遍性问题,研究和实现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及其算法,通过Matlab实验得出的实际处理效果来对比各种算法的优缺点,讨论不同的增强算法的适用场合,并对其图像增强方法进行性能评价。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是本文的主要工作,为了突出每种增强方法的差异,本文在Matlab的GUI图形操作界面中集合了四种常用算法的程序,以达到对各种算法的对比更直观和鲜明的效果。 关键词:图像增强直方图均衡化灰度变换平滑锐化

目录 1 图像增强的基本理论 (3)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3) 1.2 课题的主要内容 (4) 1.3 数字图像基本概念 (5) 1.3.1数字图像的表示 (5) 1.3.2 图像的灰度 (5) 1.3.3灰度直方图 (5) 1.4 图像增强概述 (6) 1.5图像增强概述 (8) 1.5.1图像增强的定义 (8) 1.5.2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 (8) 1.5.3图像增强的现状与应用 (9) 2 图像增强方法与原理 (10) 2.1 图像变换 (10) 2.1.1 离散图像变换的一般表达式 (10) 2.1.2 离散沃尔什变换 (11) 2.2 灰度变换 (12) 2.2.1 线性变换 (12) 2.2.2 分段线性变换 (13) 2.2.3 非线性变换 (13) 2.3 直方图变换 (14) 2.3.1 直方图修正基础 (14) 2.3.2 直方图均衡化 (16) 2.3.3 直方图规定化 (17) 2.4 图像平滑与锐化 (18) 2.4.1 平滑 (18) 2.4.2 锐化 (19)

图像增强研究现状

在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理论体系和技术应用体系的条件下,国内的增强技术和应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总体来说,图像增强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普及期和应用期4个阶段。初创期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图像采用像素型光栅进行扫描显示,大多采用中、大型机对其进行处理。在这一时期由于图像存储成本高,处理设备造价高,因而其应用面很窄。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发展期,开始大量采用中、大型机进行处理,图像处理也逐渐改用光栅扫描显示方式,特别是出现了CT和卫星遥感图像,对图像增强处理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到了20世纪80年代,图像增强技术进入普及期,此时的计算机已经能够承担起图形图像处理的任务。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应用期,人们运用数字图像增强技术处理和分析遥感图像,以有效地进行资源和矿藏的勘探、调查、农业和城市的土地规划、作物估产、气象预报、灾害及军事目标的监视等。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运用图像增强技术对X 射线图像、超声图像和生物切片显微图像等进行处理,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在工业和工程方面,主要应用于无损探伤、质量检测和过程自动控制等方面。在公共安全方面,人像、指纹及其他痕迹的处理和识别,以及交通监控、事故分析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图像增强技术。图像增强是图像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图像增强方法对于改善图像质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图像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的图像增强方法不断出现。例如一些学者将模糊映射理论引入到图像增强算法中,提出了包括模糊松弛、模糊熵、模糊类等增强算法来解决增强算法中映射函数选择问题,并且随着交互式图像增强技术的应用,可以主观控制图像增强效果。同时利用直方图均衡技术的图像增强也有许多新的进展:例如提出了多层直方图结合亮度保持的均衡算法、动态分层直方图均衡算法。这些算法通过分割图像,然后在子层图像内做均衡处理,较好地解决了直方图均衡过程中的对比度过拉伸问题,并且可以控制子层灰度映射范围,增强效果较好。 20世纪20年代图片第一次通过海底电缆从伦敦传往纽约。当时人们通过字符模拟得到中间色调的方法来还原图像。早期的图像增强技术往往涉及硬件参数的设置,如打印过程的选择和亮度等级的分布等问题。在1921年年底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还原的新技术。在这一时期由于引入了一种用编码图像纸带去调制光束达到调节底片感光程度的方法,使灰度等级从5个灰度级增加到15个灰度等级,这种方法明显改善了图像复原的效果。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第一台可以执行数字图像处理任务的大型计算机制造出来了,这标志着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字图像时代的到来。1964年,研究人员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里使用计算机以及其它硬件设备,采用几何校正、灰度变换、去噪声、傅里叶变换以及二维线性滤波等增强方法对航天探测器“徘徊者7号”发回的几千张月球照片进行处理,同时他们也考虑太阳位置和月球环境的影响,最终成功地绘制出了月球表面地图。随后他们又对1965年“徘徊者8号”发回地球的几万张照片进行了较为复杂的数字图像处理,使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这些成绩不仅引起世界许多有关方面的注意而且JPL本身也更加重视对数字图像处理地研究和设备的改进,并专门成立了图像处理实验室IPL。在IPL里成功的对后来探测飞船发回的几十万张照片进行了更为复杂的图像处理,最终获得了月球的地形图、彩色图以及全景镶嵌图。从此数字图像增强技术走进了航空航天领域。 20世纪60年代末和20世纪70年代初有学者开始将图像增强技术用于医学图像、地球遥感监测和天文学等领域。X射线是最早用于成像的电磁辐射源之一,在1895年X射线由伦琴发现。20世纪70年代Godfrey N. Hounsfield先生和Allan M. Cormack教授共同发明计算机轴向断层技术:一个检测器围绕病人,并用X射线源绕着物体旋转。X射线穿过身体并由位于对面环中的相应检测器收集起来。其原理是用感知的数据去重建切片图像。当物体沿垂直于检测器的方向运动时就产生一系列的切片,这些切片组成了物体内部的再现图像。到了20

信息隐藏技术(中文版)

一个基于“刚刚-明显-失真”测量的视觉感知调整子带图像编码器的概要文件 摘要:为了表示一幅具有最低可能比特率的高感知质量图像,一种有效的图像压缩算法不仅要消除统计相关性的冗余,还从消除图像信信息里无关紧要的感知成分,在这篇文章里,将要提出一个视觉感知调整部分波段图像编码器的方案,其中一个公正、明显显示失真(JND)或微创明显的失真(MND)配置文件是采用量化感知冗余。该JND配置文件提供了每个被编码信号的失真可见性阈值,低于该阈值重建误差被渲染不易察觉。在由于背景亮度和纹理屏蔽效应而集成阈值敏感度的感知模型基础上,JND文件从分析图像信号的局部属性来估计。根据人体对空间频率的视觉感知敏感度,全频带JND/ MND信息被分解不同的频率子带的JNDMND成分。有了这些部分的配置文件,无关紧要的感知信号在每个子波段都可以被筛选出来,并正确编码我们有用的信息以满足可见度阈值。新的量化保真措施,被称作峰值信号-感知噪声比(PSPNR),拟通过采取评估图像的质量包括考虑明显变形的部分在内。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近乎透明的图像编码可在不到0.4像素内实现。相比于ISO-JPEG标准,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消除原始图像更多的感性冗余,并且重构图像的视觉质量以低比特率更能被我们所接受。 1. 介绍 我们通常认为当前图像编码技术的表现是不足够接近基本比特率。为了支撑未来要求低限制使图像维持高质量接收,为了支持未来低比特率高图像质量的设备,更高效的算法被人们所期待。在众多达到这个最优性的方法中,感知编码将压缩算法和人类感知机制相连接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解决方案,并在最近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这是众所周知的,图像信号的统计是比较非平稳的,重建图像的保真度被人眼所要求的不同是从像素到像素的。通常来说,感知编码的重要任务是有效地使编码算法适应人体人眼的敏感度。各种方法已经被提出将人类视觉系统的某些确定的心理视觉特性(HVS)合并到图像编码算法中。已经作出一些努力来开发HVS的灵敏度到空间频率为适应量化步长频域。其他的努力试图有效地利用空间掩蔽效应来在空间域隐藏失真。然而,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定量测量评估图像质量和HVS非线性的措施,无图像编码方案尚未充分整合这些心理视觉效果提供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于消除静止图像的视觉冗余。在最近的图像编码技术评论中,贾扬,提出了感知编码

图像去雾技术研究

编号 图像去雾技术研究 The research on image defogging technology 学生姓名XX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XXXXXXX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云雾等环境对图像成像的影响,接着从图像增强的角度研究图像去雾技术的基本方法,介绍了去雾算法的原理和算法实现步骤,并对去雾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总结。 基于图像增强的去雾原理,本文提出了联合使用同态滤波和全局直方图均衡的改进去雾算法。先进行同态滤波使有雾图像的细节充分暴露,然后采用全局直方图均衡扩展图像的灰度动态范围。去雾效果具有对比度高,亮度均匀,视觉效果好的特点,不足的是图像的颜色过于饱和。 关键字:图像增强图像去雾同态滤波全局直方图均衡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cloud environment of image formation, then from the enhanced image perspective of image to fog technology basic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fog algorithm principle and algorithm steps, and has carried on the summary to fog algorithm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As for the defogging theory based on the image enhanceme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d defogging algorithm which requires combining homomorphic filtering and global histogram equalization. We should use homomorphic filtering to get details of the fogging images clearly exposed and then use global histogram equalization to spread the images’ gray scale dynamic range. Defogging has features of high contrast ratio, uniform brightness and good visual effect. But its drawback is that the image color is too saturated. Key words: image enhancement; image defogging; homomorphic filtering; global histogram equalization;

信息隐藏技术及其应用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信息隐藏技术及其应用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 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 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 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rtyuiopas

信息隐藏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信息隐藏技术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信息隐藏技术的背景、概念与特征,总结了较为成熟与常见的信息隐藏方法,描述了信息隐藏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分析了信息隐藏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信息隐藏;信息安全;隐秘通信;数字水印;应用; 一、信息隐藏技术的背景 信息隐藏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隐写术。隐写术是通过某种方式将隐秘信息隐藏在其他信息中,从而保证隐秘信息的安全性。隐写术的应用实例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被人们誉为历史学之父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在其著作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名为Histaieus的人计划与他人合伙叛乱,里应外合,以便推翻波斯人的统治。为了传递信息,他给一位忠诚的奴隶剃光头发并把消息刺在头皮上,等到头发长起来后,派奴隶出去送“信”,最终叛乱成功。隐写术在历史上有过广泛的应用,例如战争、谍报等方面。 进入现代以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递,人们通过邮件、文件和网页等进行交流,传递信息。然而在信息传递的快捷与高效的同时,信息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考验。例如网络上的病毒、木马、泄密软件等,还有非法组织以某种目的窃取信息等,都对信息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对于政治、军事和商业等领域,敌对势力之间互相的监控、窃密等都普遍存在,信息传递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传统的密码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的安全,但它仅仅隐藏了信息的内容。为隐藏信息所生成的密文通常是杂乱无章的代码或者逻辑混乱的语言,反而更会引起追踪人员和破译人员的注意,增加暴露风险。这成为密码的致命弱点。 另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字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多,基于数字媒体的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通过扫描仪等也可以方便的将纸质材料转换为数字材料。与此同时,数字媒体的复制、传播也越来越方便,这为盗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网上盗版软件、盗版电子版图书等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知识产权。因此如何保护数字媒体的知识产权,防止知识产品被非法地复制传播,保证信息的安全,也成为了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信息隐藏技术应运而生。 二、信息隐藏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信息隐藏技术研究与总结

信息隐藏技术作业 班级:Y130701 姓名: 学号:

基于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信息隐藏技术,一类区别于信息加密技术而广泛被研究的隐蔽通信技术。传统的加密技术是通过对秘密信息进行加密,使得得到秘密信息的非法用户,在有限的计算条件下,没有指定的密阴,其根本无法识别秘密信息,而信息隐藏技术的重点不在于无法识别,而在于信息的不可见性。当秘密信息通过隐藏算法处理以后,人们获得的信息只能是普通的图像,并不能确定其中是否隐藏了秘密信息。只有通过一定的计算能力将其中的隐蔽信息提取,从而得到想要的秘密信息,仅仅通过人眼是无法看出是否其所得内容中隐藏了秘密信息。信息隐藏技术被人们熟知的有隐写术、数字水印、信息分存。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当数分存中的秘密共享技术以及其与隐写术结合。秘密共享技术有其必然的缺陷,通过和其他隐藏技术的结合使得隐蔽通信更加安全。 关键词:秘密共享;信息隐藏;多项式;视觉密码; 中图法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些年,当加密技术日趋成熟,人们所关心的重点不再是加密算法的复杂性,多变性。人们希望能够通过一种技术使得秘密信息在不可见的情况下秘密传输,对于非法参与者,其秘密信息是不可见的,人眼无法识别所传输的载体中是否隐藏了秘密信息。直接传输隐密载体图像,实质上已经将秘密信息同时传输。传统的信息隐蔽技术常见的有LSB嵌入、MLSB 替换隐写、+K与随机调制隐写、JSteg 隐写、F5隐写等。但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改变原载体图像的统计特性,通过计算机参与的统计图像特征,这些隐写技术并不是十分安全的。于是人们想到了分存技术,将秘密信息按一定的规律分割成多个部分,分别存储在多个不同的地方,即使非法参与者得到了少量的共享信息,也无法恢复出秘密信息。 最早的共享方案是由Shamir在1979年提出基于多项式的门限共享方案[1],同年由Blakley提出基于矢量的共享方案。但此方案仅限于数字,对于图像的话不太适用(产生的共享尺寸太大,如果我们于隐写技术结合要去隐藏这些共享的话),所以Thien and Lin[2]提出了改进方案,其出发点是为了减少所产生共享的尺寸大小。由于图像在网络中传输和人们生活中的多用性,在1995年Shamir和Naor两人将这种共享理念推广到图像领域并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提出了可视化秘密共享方案VCS[3]。对于方案中的两大缺陷像素扩展和可视化质量差,大量的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部分学者还提出多秘密共享、灰度图像的共享、彩色图像的共享、图像纵横比不变的方案等。对一些方案所产生的共享为类噪声的无用共享,人们与原有的隐写技术结合,使得共享成为更加不易被检测者发现的普通图像。基于可视化秘密共享的方案和基于多项式的秘密共享方案,都有自身的特色和缺陷,人们根据生活需要,提出了合二为一的混合秘密共享方案,两种方案的合理结合达到人们预想的效果,虽然目前基于二者混合方案的研究内容还不算多,但其效果明显,可见其研究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论文的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基于多项式秘密共享方案;第三部分主要说明了基于可视化秘密共享方案;第四部分简要说明混合秘密共享方案;第五部分为论文总结。 2基于多项式秘密图像共享

常见信息隐藏技术..

编号:10013210439 南阳师范学院2014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目:常见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完成人:刘豪一 班级:2010-04 学制:4年 专业: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李争艳 完成日期:2014-03-15

目录 摘要 (1) 0引言 (1) 1信息隐藏技术的概念及特征 (1) 1.1信息隐藏技术的概念 (1) 1.2信息隐藏技术的特征 (2) 1.3信息隐藏的分类 (3) 2常见信息隐藏技术介绍 (3) 2.1隐写术 (3) 2.2数字水印技术 (4) 2.3可视密码技术 (5) 3常见信息隐藏技术算法实现 (5) 3.1隐写术算法概述 (5) 3.1.1时空域算法 (6) 3.1.2变换域算法 (6) 3.1.3压缩域算法 (7) 3.2数字水印技术算法介绍 (8) 3.2.1空域算法 (8) 3.2.2 Patchwork算法 (8) 3.2.3变换域算法 (8) 3.2.4压缩域算法 (9) 3.2.5 NEC算法 (10) 3.2.6生理模型算法 (10) 3.3可视密码技术实现方法 (10) 3.3.1(k,k)可视密码基本矩阵的构造 (10) 3.3.2(k,n)可视密码基本矩阵的构造 (11)

4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 (11) 4.1数字知识产权保护 (11) 4.2数据完整性鉴定 (12) 4.3数据保密 (12) 4.4资料不可抵赖性的确认 (13) 5信息隐藏技术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13) 6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Abstract (15)

常见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作者:刘豪一 指导老师:李争艳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面临着动态变化的新形势和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隐藏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研究方法,技术分类等;研究了各种信息隐藏技术的算法实现;对信息隐藏技术的发展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关键字:信息隐藏技术;数字水印;可视密码技术;隐写术 0引言 信息是人类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内容正在向数字化转变。数据的交换与传输也变得更加快捷。但随之而来的日益严重的知识产权侵犯行为和基于加密的安全措施面临的严峻挑战,使得信息隐藏技术重新焕发活力。信息隐藏是与数学、密码学、信息论、计算机视觉以及其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各国研究者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1]。在信息隐藏研究中,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理论研究是建立图像信息隐藏的理论框架和若干理论模型,解决安全性度量、通信量分析等基本理论问题,以揭示信息隐藏中若干基本矛盾。信息隐藏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针对典型应用需求,研究各种信息隐藏算法和评估体系。信息隐藏的应用研究以图像信息隐藏技术的实用化为目的,研究针对各种应用的实用系统。本文通过对信息隐藏的理论研究学习,浅谈下常见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 1 信息隐藏技术的概念及特征 1.1 信息隐藏技术的概念 信息隐藏主要研究如何将某一机密信息秘密隐藏于另一公开的信息(载体)中,然后通过公开信息的传输来传递机密信息。第三方则难以从公开信息中判断机密信息是否存在,难以截获机密信息,从而

数字图像增强技术项目应用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数字图像增强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 分析报告

摘要 图像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载体,是人类获取和交换信息的主要来源。人类感知的外界信息80%以上是通过视觉得到的。因此,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必然涉及到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图像增强是指按特定的需要采用特定方法突出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同时削弱或去除无关信息,或将原图转换成一种更适合人或机器进行分析处理的形式的图像处理方法。 本文围绕图像增强算法而展开,在阐明图像增强处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就几种有代表性的图像增强算法, 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指明了其最佳适用场景,以期从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图像增强算法的应用指导规则。 关键词:图像;图像增强;算法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图像增强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3) 1.3 论文工作内容 (4) 本章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图像增强的基本理论.. (5) 2.1 数字图像的基本理论 (5) 2.1.1数字图像的表示 (5) 2.1.2图像的灰度 (6) 2.1.3灰度直方图 (6) 2.2 数字图像增强概述 (7) 2.3 图像增强概述 (9) 2.3.1图像增强的定义 (9) 2.3.2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 (10) 2.4 图像增强流程图 (12)

基于matlab的图像增强方法研究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matlab的图像增强方法研究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2年4月26日”或“2002-04-2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图像作为自然界景物的客观反映,是人类感知世界的视觉基础,也是人类获取信息、表达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据统计,人类获得的信息大约75%是以图像的形式,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图像时人类重要的信息源,“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即时图像对于人类重要性的简明概括。[1] 图像是物体透射或反射的光信息,通过人的视觉系统接受后,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或认识,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反映。一般来说,凡是能为人类视觉系统所感知的有形信息,或人们心目中的有形想象都统称为图像。图像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载体,是人类获取和交换信息的主要来源。实践表明,人类感知的外界信息,80%以上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然而,在一般情况下,经过图像的传送和转换,如成像、复制、扫描、传输和显示等,经常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即图像失真。在摄影时由于光照条件不足或过度,会使图像过暗或过亮;光学系统的失真、相对运动、大气流动等都会使图像模糊,传输过程中会引入各种类型的噪声。总之输入的图像在视觉效果和识别方便性等方面可能存在诸多问题,这类问题不妨统称为质量问题。因此,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必然涉及到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所谓图像处理,就是通过某些数学运算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以满足人的视觉心理和实际应用需求[2]。图像增强是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图像处理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随着图像处理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图像数字化和图像显示设备的普及化和低价化,人们对图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图像质量的含义[3]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图像的保真度(Fidelity)和理解度(Intelligibility)。保真度是指被评价图像与标准图像的偏离程度,两者属于同一个映像,只是由于传输和处理等原因造成了偏差,因此保真度往往指的是图像细节方面的差异。理解度表示图像能向人或机器提供信息的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清晰度和美感等,因此,理解度通常指的是图像整体和细节的总体概念。

信息隐藏结课论文

《信息隐藏原理及应用》结课论文 《信息隐藏原理概述》 2013——2014第一学年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班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信息隐藏原理概述 摘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安全给予了更多关注。因为每个Web站点以及网络通信都依赖于多媒体,如音频、视频和图像等。随着数字隐藏技术的发展,在特定的应用方面对其技术性能又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在一般的信息隐藏方法中,这些特性都是相互冲突、互相矛盾的而信息隐藏这项技术将秘密信息嵌入到多媒体中,并且不损坏原有的载体。在没有专门检测工具的情况下,第三方既觉察不到秘密信息的存在,也不知道存在秘密信息。因此密钥、数字签名和私密信息都可以在Internet上安全的传送。因此信息隐藏领域已经成为信息安全的焦点。 【关键词】:信息隐藏,网络,信息,稳私,算法

目录 引言 (4) 一、信息隐藏技术的现实意义 (5) 1.1 隐写术(Steganography) (5) 1.2 数字水印技术(Digital Watermark) (6) 1.3 可视密码技术 (6) 二、基本原理 (6) 三、信息隐藏的特点 (7) 3.1 隐蔽性 (7) 3.2 不可测性 (7) 3.3 不可见性 (7) 3.4 不可感知性 (8) 3.5 鲁棒性 (8) 3.6自恢复性 (9) 四、信息隐藏的计算和技术实施策略 (9) 五、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 (10) 5.1 数据保密通信 (11) 5.2 身份认证 (11) 5.3 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与盗版追踪 (11) 5.4 完整性、真实性鉴定与内容恢复 (11) 六、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图像增强技术的总结与仿真解析

图像增强技术的总结与仿真 王茗倩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12030058) 1 引言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图像处理近年来得到飞跃的发展,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几乎所有与成像有关的领域,并正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系列操作,从而获得某种预期的结果。对图像进行处理时,经常运用图像增强技术以改善图像的质量。 在一般情况下,经过图像的传送和转换,如成像、复制、扫描、传输和显示等,经常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在摄影时由于光照条件不足或过度,会使图像过暗或过亮;光学系统的失真、相对运动、大气流动等都会使图像模糊,传输过程中会引入各种类型的噪声。总之输入的图像在视觉效果和识别方便性等方面可能存在诸多问题,这类问题不妨统称为质量问题。尽管由于目的、观点、爱好等的不同,图像质量很难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但是根据应用要求改善图像质量却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图像增强是指根据特定的需要突出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同时减弱或去除不需要的信息。从不同的途径获取的图像,通过进行适当的增强处理,可以将原本模糊不清甚至根本无法分辨的原始图像处理成清晰的富含大量有用信息的可使用图像,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增强图像中的边缘或其他感兴趣的区域,从而更加容易对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进行检测和测量。处理后的图像是否保持原状已经是无关紧要的了,不会因为考虑到图像的一些理想形式而去有意识的努力重现图像的真实度。图像增强的目的是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将原图像转换成一种更适合于人眼观察和计算机分析处理的形式。它一般要借助人眼的视觉特性,以取得看起来较好地视觉效果,很少涉及客观和统一的评价标准。增强的效果通常都与具体的图像有关系,靠人的主观感觉加以评价。 2 图像增强概述 2.1 图像增强的定义 在图像获取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的不完善及光照等条件的影响,不可避免地

图像增强理论简述

图像增强方法研究 一、图像增强研究现状 图像增强是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之一,图像增强是指按特定的需要突出一幅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同时削弱或去除某些不需要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目的是使得处理后的图像对某种特定的应用,比原始图像更合适。处理的结果使图像更适应于人的视觉特性或机器的识别系统。 二、图像增强所要借助的软件MATLAB MATLAB 是MATrix LABoratory(“矩阵实验室”)的缩写,是由美国MathWorks 公司开发的集数值计算、符号计算和图形可视化三大基本功能于一体的,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语言。是国际公认的优秀数学应用软件之一。 三、图像增强方法分类 1、频域图像增强方法 2、小波域图像增强方法 3、空域图像增强方法 (一)频域图像增强方法 频域图像增强是对图像经傅立叶变换后的频谱成分进行操作,然后逆傅立叶变换获得所需结果。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频域图像增强原理图 1、平滑噪声 有些图像是通过扫描仪扫描输入、或传输通道传输过来的。图像中往往包含有各种各样的噪声。这些噪声一般是随机产生的,因此具有分布和大小不规则性的特点。这些噪声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处理过程,使图像失真。图像平滑就是针对图像噪声的操作,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消除噪声,图像平滑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均值滤波或中值滤波,均值滤波是一种线性空间滤波,它用一个有奇数点的掩模在图像上滑动,将掩模中心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用掩模内所有像素点灰度的平均值代替,如果规定了在取均值过程中掩模内各像素点所占的权重,即各像素点所乘系数,这时就称为加权均值滤波;中值滤波是一种非线性空间滤波,其与均值滤波的区别是掩模中心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用掩模内所有像素点灰度值的中间值代替。 2、锐化 平滑噪声时经常会使图像的边缘变的模糊,针对平均和积分运算使图像模糊,可对其进行反运算采取微分算子使用模板和统计差值的方法,使图像增强锐化。图像边缘与高频分量相对应,高通滤波器可以让高频分量畅通无阻,而对低频分量则充分限制,通过高通滤波器去除低频分量,也可以达到图像锐化的目的。 (二)小波域图像增强方法 小波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频分析工具,它同时具有时频局部化能力和多分辨率分析的能力,因此它更适用于信号处理领域。 之前的图像降噪大多采用低通滤波器直接滤除高频信息,因此使得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也去掉了一些有用的高频信息,损失了图像的细节。而采用小波进行去噪,由于其多分辨率特性,它用不同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把主要反映噪声频率的尺度系数去掉,再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2012年 12月 第 4期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孔大力崔洋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 山东日照 276826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优点、数字图像处理的传统领域及热门领域及其未来的发展等进行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 特征提取 ; 分割 ; 检索 引言 图像是指物体的描述信息 , 数字图像是一个物体的数字表示 , 图像处理则是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工以满足人的视觉心理和应用需求的行为。数字图像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数字设备对图像信息进行各种加工和处理 , 它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 , 其发展速度异常迅速 , 应用领域极为广泛。 数字图像处理的早期应用是对宇宙飞船发回的图像所进行的各种处理。到了70年代 , 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迅速从宇航领域扩展到生物医学、信息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工业、农业、国防、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与行业 , 对经济、军事、文化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发展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最初由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庞大 , 而计算机运行处理速度相对较慢 , 这就限制了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现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迅速提高 , 运行速度大大提高 , 价格迅速下降 , 图像处理设备从中、小型计算机迅速过渡到个人计算机 , 为图像处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准备了条件。第二个原因是由于视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最重要的手段。据统计 , 在人类获取的信息中 , 视觉信息占 60%, 而图像正是人类获取

信息的主要途径 , 因此 , 和视觉紧密相关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潜在应用范围自然十分广阔。 1数字图像处理的目的 一般而言 , 对图像进行加工和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目的 [1]: (1提高图像的视感质量 , 以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如去除图像中的噪声 , 改变图像中的亮度和颜色 , 增强图像中的某些成分与抑制某些成分 , 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等 , 从而改善图像的质量 , 以达到或真实的、或清晰的、或色彩丰富的、或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2提取图像中所包含的某些特征或特殊信息 , 以便于计算机进行分析 , 例如 , 常用做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的预处理等。这些特征包含很多方面 , 如频域特性、灰度 /颜色特性、边界 /区域特性、纹理特性、形状 /拓扑特性以及关系结构等。 (3对图像数据进行变换、编码和压缩 , 以便于图像的存储和传输。 2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按处理方法分 , 主要有以下三类 , 即图像到图像的处理、图像到数据的处理和数据到图像的处理 [2]。 (1 图像到图像。图像到图像的处理 , 其输入和输出均为图像。这种处理技术主要有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和图像编码。 首先 , 各类图像系统中图像的传送和转换中 , 总要造成图像的某些降质。第一类解决方法不考虑图像降质的原因 , 只将图像中感兴趣的特征有选择地突出 , 衰减次要信息 , 提高图像的可读性 , 增强图像中某些特征 , 使处理后的图像更适合人眼观察和机器分析。这类方法就是图像增强。例如 , 对图像的灰度值进行修正 , 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 对图像进行平滑 , 可以抑制混入图像的噪声 ; 利用锐化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