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案例研究分析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案例研究分析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案例研究分析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案例分析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网络游戏”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可

以多人同时参与的电脑游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达到交流、娱乐

和休闲的目的。作为伴随互联网迅速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是网络社

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沉溺其中,而青少年群体更是对网络游戏有极大地热情。为此,网络游戏成为家长、学校、社会大众心中的魔兽” 关键词:网络游戏原因防治对策

安徽省庐江县。2005年11月14日,年仅16岁的少年胡彬在服用了农药之后,被紧急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抢救, 到达医院时,胡彬已经生命垂危,两天后,胡彬离开了这个世界。对于胡彬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胡彬的家人、老师和同

学之所以一致认为网络游戏是胡彬自杀的罪魁祸首,是因为在胡彬自杀前,曾经在当地一家名叫飞宇的网吧里疯狂地玩了11天的网络游戏, 随后就发生了自杀的悲剧。然而,对于他们的这种说法,有一个人提

出了强烈的反对,那就是飞宇网吧的老板。这位网吧老板声称,他承认胡彬在自杀的前几天的确是在他的网吧里度过的,但是时间不是

11天,而是4天,而且胡彬在到他的网吧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异常。

网吧老板还指出,胡彬不是第一个到他网吧玩网络游戏的孩子,其他孩子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由此说明胡彬的自杀与玩网络游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对于一个16岁的初三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过大, 缺少家庭关爱以及违法犯罪之后的畏惧心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他走上绝路的动因。应该说这位网吧老板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胡彬之

死是否真的如这位网吧老板所说另有原因呢?事实是,在老师、同学和邻居们的眼里,胡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之中,经济状况较好, 拥有父母的关爱,而且还没有升学的压力,由此可以判断胡彬根本不可能由于学习和家庭的原因而走上绝路。既然如此,那么胡彬自身的品行又如何呢?是否存在一些违法犯罪的现象呢?记者通过走访当地的公安部门,了解到胡彬没有任何劣迹。通过深入调查胡彬的方方面面,记者发现,除了网络游戏,还真找不到能够解释胡彬自杀的其他理由。在抢救的过程中,胡彬向父母讲述了自己11天的出走经历。

原来,为了好好打网络游戏而不被父母找到,胡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县城里的网吧,而是去了一个乡镇里的网吧。开始他一天吃一袋方便面,后来,三天才吃一袋方便面,晚上,三个椅子拼起来往上一躺就睡了。这期间没有人过问这个少年的冷暖饥饱。对于胡彬喝农药的原因,胡彬的父亲说:胡彬在医院讲,爸爸我喝的这农药有剧毒。

我问他,有毒你为什么还喝?他说,我喝就是想让你们救不活我。他说我已经玩够了。”胡彬的母亲说:儿子老对我说,妈,我管不住自己,我就是想玩,他说管不住自己的腿,他说也不想气妈妈,不想对不起妈妈,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想要玩。他说,夜里心里老是想着游戏,老是睡不着,就是想玩。2005年11月6日,胡彬在死前说的最后几句话是:有妖怪过来了。杀光!杀光!”在病床上,孩子的手还在动,似乎还在打着游戏。

:原因剖析

1 “学习太枯燥了,我很烦,玩游戏轻松一下!”

现在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而网络游戏则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虚拟世界,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下滑的青少年,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就从网络游戏中获取虚拟奖励,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

2 “学习、做其他我不是很好,网络游戏我在行!”

如果青少年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总是感觉处于落后、不如人

的情况下,对父母、老师的严加管教比较抵触,寻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丧失信心,就会到网络游戏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自由地发挥才智”、

体验成功,在虚拟的世界里“攻城拔寨”、称王称霸”、升级到(修炼成)拥有绝对的主宰力量,进而挥洒自己的快乐、释放对现实的不满。

3“没什么朋友,通过网游去交友”

青少年有交流感情、思想、疑惑的心理需求,当父母忙于工作,

疏于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时;当孩子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良,缺少有共同语言的伙伴沟通时,青少年就通过网络游戏广交朋友、寻找友情、逃避现实,弥补孤独感、抑郁和自卑等。

4“在网络游戏中干什么都行……”

在形式多样的网络游戏中可以如身临其境地到冰山大漠各种险

恶境地、可以遨游外太空、可以“偷别人的菜”、可以结婚、恋爱, 可以随意地杀人、放火,而这一切都不必承担任何后果,没有责备、压力和约束。青少年在玩网游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5“网络游戏真刺激、真好玩!”

网络游戏的设计精美,游戏效果视听感觉逼真、花样繁多,情

节精彩刺激、富有悬念,并且变化无穷、引人入胜,这对于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的青少年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感官刺激和诱惑。

从游戏内容看,网络游戏中的“杀敌”和攻打“关卡、城池”等情境包含了大量的攻击性行为刺激。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精力旺盛, 充满挑战欲望,大量攻击性内容的游戏使其更容易发泄自己过剩的精力。此外,网络游戏中的一些虚拟财产,如游戏的账号、点数、积分等,演化成了青少年眼中的物质财物,这种暗示对青少年的心理是一种满足。

6“玩时尚、最新游戏,我最个性!” 网络游戏的设计极具个性,游戏的种类繁多,有角色扮演类、技巧类、格斗类、战略类等等。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种类的游戏。另外,游戏中的角色人物的外貌、能力和性格都不尽相同,甚至所持的武器、所养的宠物千奇百怪,这也给青少年提供了展示个性、标新立异的舞台。

二:防治对策

1在家庭中,家长的应多与孩子沟通,并且注意沟通方式,应多从孩

子的思想出发。要注意避免大摆架子居高临下、空谈泛泛的理论或教条、没有以身作则,这些都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2善于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学习上有“成就感”

3多培养子女新的爱好、兴趣,把孩子的其它方面的潜能挖掘出来, 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不要一味限制子女上网。

4多参加体育运动、社会集体活动,增强体质,增强现实责任感。5家长应该加强与学校的沟通,相互理解和支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