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演变的总体态势及特征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演变的总体态势及特征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演变的总体态势及特征

2012年第3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开始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在速度上呈现出由缓慢到加速的态势,在空间上呈现由局部收入分配差距大到全面收入分配差距大的转变,在程度上呈现出由较为均等向极不均等即贫富悬殊的转变。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演变的

总体态势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国际上通常用它来衡量一个国家居民收入的总体差距。根据基尼的测算,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差距越小,收入越平均,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5~0.6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超过0.6表明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按此标准看,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大大超出合理范围,而且其变化的趋势是持续扩大的。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一个居民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但改革开放以后,“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打破了分配领域长期平衡的局面,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收入差距也在改革与发展中不断扩大。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80年代中期以后,基尼系数超过了0.3,1989年基尼系数达

0.36;90年代中期,基尼系数达0.37左右。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进入了收入分配不公平区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65,

2005年逼近0.47。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2006年上半年的调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96的水平。李实和罗楚亮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估计》一文中认为,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剧,贫富差距拉大。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实际已超过0.5。

我国已从平均主义走向贫富悬殊,成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银行测算,2009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攀至0.47,这意味着财富已经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在中国,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

距高达20多倍。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财富快速增加。但与之相伴的是收入分配差距、财富差距短时期内急剧拉大。在这个曾经盛行平均主义的国家如今却“不患寡而患不均”,收入分配严重失衡已挑战社会容忍底线。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演变的特征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开始扩大,出现了一些截然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鲜明特点。

1.城乡收入分配严重失衡,差距日益悬殊

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最显著的特征是城乡收入分配严重失衡,差距日益悬殊,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仅以2009年为例,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 3.31:1扩大到3.33:1,绝对收入差距由2008年的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演变的

总体态势及特征

■黑龙江大庆/宋桂霞

杨晓玉

长沙/杨硕

聚焦J U J

IAO

18

第三章 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第三章改变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 §1.金属塑性变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一.塑性变形过程及组织、性能的变化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形式有 以下两种: ①滑移变形:即在一定的切应 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 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 面(称滑移面,是晶体中原 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上的一 定的晶向(称滑移方向,是 晶体中原子密度排列最大 的晶向)发生滑移。 ②孪生变形:即在切应力作 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另 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称孪 生面)和一定的晶向(称孪 生方向)产生切变。 (2)滑移变形与位错 滑移变形并不是滑移面两侧晶体的整体移动的刚性滑移,而是通过晶内的位错运动来实现的, 当一个位错移动到晶体表面时,就产生一个位移量。 常把单晶体中所含位错线的总长度称作位错密度(ρ),即 式中:V——晶体总体积(cm3); S——位错线总长度(cm)。

(3)位错增殖:在滑移变形过程中造成位错数量增多的现象称为位错增殖。 (4)滑移系: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是滑移变形,但在滑移过程中,不是沿着任何晶面和晶向发生的,而是沿着晶格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进行的,不同的晶格类型的晶体,滑移面与滑移方向的数目是不同的,常将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称为一 个滑移系。 一般金属滑移系愈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就愈大,则金属的塑性变形愈容易,特别是滑移方向对塑性变形的作用比滑移面作用更大,故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塑性。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1)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是每个晶粒变形的总和 (2)多晶体金属的晶界是位错运动的辟垒 (3)冷变形纤维组织 (4)变形织构 二.塑性变形金属的再结晶 1.再结晶过程 (1)回复:工业上常利用回复过程对变形金属进行去应力退火,以降低残余内应力,保持加工硬化效果。 时,原子扩散能力增大,(2)再结晶:当将加工硬化的金属继续加热到(0.35~0.4)T 熔 在位错密度较高的晶界上,一些未变形的亚晶粒和回复时形成的多边化亚晶粒转变成再结晶晶粒,并进一步长大。此时被拉长的晶粒和碎晶转变为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但晶格类型不变,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3)晶粒长大:当将加工硬化的金属继续加热到(0.35~0.4)T 时,原子扩散能力增大, 熔 在位错密度较高的晶界上,一些未变形的亚晶粒和回复时形成的多边化亚晶粒转变成再结晶晶粒,并进一步长大。此时被拉长的晶粒和碎晶转变为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但晶格类型不变,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晶粒长大,实质上是一个晶界位移的过程。 2.再结晶后的晶粒度 (1)加热温度:加热温度一定时,而保温时间延长,同样也 会使晶粒长大。加热温度一定时,而保温时间延长,同样也会 使晶粒长大。加热温度与晶粒度的关系。图3-3. ( 2)预先变形: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粒度还与预先变形度有关, 变形度很小时,再结晶退火后,因不足以引起再结晶,晶粒大 小基本不变。预先变形度与晶粒度的关系,如图3-13所示。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走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综合考虑了当时具体国情与国际复杂环境之后,确立了沿海地区先发展,内陆地区后发展,先富带后富的发展策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硕果,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繁华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咱们面前:收入分配差距严重扩大化。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分析探讨引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1.1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据王亚娟[1]报道,截至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达3.23倍,如果将各种社会福利补贴因素考虑在内的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可能超过6倍。而来自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5倍,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势极其严峻。 1.2 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目前,国内不同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水平也较大(见表1),东南沿海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呈显著的阶梯式分布。 表1 2009年不同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 地区上 海北 京 浙 江 广 东 天 津 江 苏 福 建 山 东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8 83 7.7 8 26 73 8.4 8 24 61 0.8 1 21 57 4.7 2 21 40 2.0 1 20 55 1.7 2 19 57 6.8 3 17 81 1.0 4 地区内 蒙 古辽 宁 重 庆 广 西 湖 南 河 北 云 南 河 南 湖 北 陕 西 安 徽 宁 夏 江 西 吉 林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 84 9.1 9 15 76 1.3 8 15 74 8.6 7 15 45 1.4 8 15 08 4.3 1 14 71 8.2 5 14 42 3.9 3 14 37 1.5 6 143 67. 48 14 12 8.7 6 14 08 5.7 4 14 02 4.7 14 02 1.5 4 14 00 6.2 7 地区山 西四 川 海 南 西 藏 贵 州 青 海 黑 龙 江 新 疆 甘 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 99 6.5 5 13 83 9.4 13 75 0.8 5 13 54 4.4 1 12 86 2.5 3 12 69 1.8 5 12 56 5.9 8 12 25 7.5 2 119 29. 78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是》

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一)以劳动者报酬为代表的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的功能性分配方面看,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迅速的下降过程,由此导致在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方面,我们又或多或少向改革初期的原点回归。 在近期的相关研究中,住户部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在以收入法核算的GDP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其所占比重在1995-2006年期间下降了将近10个百分点,②即便是进行了某种调整的计算,也有5个百分点的下降(张车伟,2009)。而从再分配收入的分配格局出发,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达到9个百分点(常兴华等)。由于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的分类由原来的劳动者报酬转变为营业盈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数据的不可比性,使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估计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对1996-2007年的劳动者报酬进行了一个较为简单初步的估算,总体判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了大约9.3个百分点,其中3.3个百分点是由于就业非正规化造成原属于劳动者报酬的自雇者营业盈余被纳入企业营业盈余之中,而其他6个百分点则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劳动者报酬下降。③ 从收入法GDP出发,在劳动者报酬下降的同时,政府的生产税收入上升了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折旧占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营业盈余上升了5.7个百分点。其中,2.4个百分点的上升来自正规企业的营业盈余,而其余3.3个百分点的上升则来自于自雇者营业盈

余的变动。 受其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多数年份中,居民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这一现象也间接证实了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下降的趋势。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将自我雇佣者的营业盈余扣除之后,OECD国家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大约为45%,而拉丁美洲国家占比大约为35%。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约为40%,但考虑到我国劳动者报酬中已经包括了企业社会保障缴款,因而与对方可比的我国劳动者净报酬所占比重应与拉美国家的情况相对更为接近。 从历史的视角看,英美两国在1860-1940年间,包括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和资本家的劳动收入的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分别为77.5%和66.5%。而我国当前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水平估计大体在46%左右,则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同样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在改革前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出现缩小的趋势,而且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都曾出现过缩小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而随后的差距扩大过程则持续时间更长。总体而言,城乡内部以及全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则几乎一直处于扩大的过程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 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伍湘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收入分配政策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政策演变收入差距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连年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善了居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广大居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31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及完成“没收官僚资本”和“土地改革”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基础上,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低工资、多就业”和“劳动致富”的收入分配政策。1953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开始向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底,我国就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城市,建立了以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包括少量个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绝大多数就业居民变成了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或集体企业职工,其收入完全被纳入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体系和级别中。当然,还有大量的隐性收入和福利,并且毫无失业的后顾之忧。在农村,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个体农民,经过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的成员,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兼顾平等的分配体制。社员在集体经济内部,实行大体平均的分配和有限的社会保障。 1、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政策。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是在改革旧中国极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基础上形成的。1949年9月,政协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以及相关法规规定: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高利贷,但是允许雇工和借贷自由;在城市,除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外,对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如厂方不得随意解雇工人、克扣工资),工人的工资应由劳资双方协商解决。1952年8月政务院批准的《关

传感器的种类及特性分析

一、传感器地特性 ()传感器地动态性.动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地输入量地响应特性.动态特性输入 信号变化时,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而相应地变化,这个过程称为响应.传感器地动态特性是 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地输入量地响应特性.动态特性好地传感器,当输入信号是随时间变 化地动态信号时,传感器能及时精确地跟踪输入信号,按照输入信号地变化规律输出信号. 当传感器输入信号地变化缓慢时,是容易跟踪地,但随着输入信号地变化加快,传感器地及时跟踪性能会逐渐下降.通常要求传感器不仅能精确地显示被测量地大小,而且还能复现被测量随时间变化地规律,这也是传感器地重要特性之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线性度.通常情况下,传感器地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在实际 工作中,为使仪表具有均匀刻度地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地特性曲线、线性度(非线性误差)就是这个近似程度地一个性能指标.拟合直线地选取有多种方法.如将零输 入和满量程输出点相连地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或将与特性曲线上各点偏差地平方和为最小地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此拟合直线称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 对输入量变化△ 地比值.它是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地斜率.如果传感器地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关系,则灵敏度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地变化而变化.灵敏度地量纲是输出、输入量地量纲之比.例如,某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变化时,输出电压变化为,则其灵敏度应表示为.当传感器地输 出、输入量地量纲相同时,灵敏度可理解为放大倍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稳定性.稳定性表示传感器在一个较长地时间内保持其性能参数地能力.理想地情况是不论什么时候,传感器地特性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但实际上,随着时间地推移, 大多数传感器地特性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敏感器件或构成传感器地部件,其特性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传感器地稳定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分辨力.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可能感受到地被测量地最小变化地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输入量从某一非零值缓慢地变化.当输入变化值未超过某一数值时,传感器地输出 不会发生变化,即传感器对此输入量地变化是分辨不出来地.只有当输入量地变化超过分辨 力时,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通常传感器在满量程范围内各点地分辨力并不相同,因此常用满量程中能使输出量产生阶跃变化地输入量中地最大变化值作为衡量分辨力地指标.上述指 标若用满量程地百分比表示,则称为分辨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迟滞性.迟滞特性表征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一致地程度,通常用这两条曲线之间地最大差值△与满量程输出地百 分比表示.迟滞可由传感器内部元件存在能量地吸收造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重复性.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地程度.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说明重复性越好,随机误差就越小.如图所 示为输出特性曲线地重复特性,正行程地最大重复性偏差为.反行程地最大重复性偏差为.取 这两个最大偏差中地较大者为,再以其占满量程输出地百分数表示,就是重复误差,即一士X ()重复性是反映传感器精密程度地重要指标.同时,重复性地好坏也与许多随机因素有关,它 属于随机误差,要用统计规律来确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常见地传感器种类 .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度、湿度、温度等这些物理量转换式成电阻值这样地一种器件.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敏、气敏、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变频功率传感器 变频功率传感器通过对输入地电压、电流信号进行交流采样,再将采样值通过电缆、光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居民收入在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的扩大。某种程度上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中国,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也有社保和税收方面的因素。发展经济学先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混乱动荡的方面。没有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变化会发生,以及它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就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和原因这几个方面,从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进而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其差距不仅反映在基尼系数这个总量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城乡、地区、行业、阶层等各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 (一)我国基尼系数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国际公认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衡量指标为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时,收入分配差距较为合理;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0.5以上说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过大;0.6被认为是两极分化的标志。据世界银行的①林秋玲:“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若干思考”,《泉州学林》,2004年第5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研究 组长: 小组成员: 班级: 院系单位: 完成时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论文评阅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同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不断扩大,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收入分配改革开放生活水平 1.前言 在经济发展的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不断扩大。2004年全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387,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0.4的警戒线水平。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仍有大量的城镇、农村居民处于贫困之中,其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并且,收入是居民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由于收入不平等已经导致居民在医疗、教育等其他方面的不平等。久而久之,将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形成社会分层,引发社会阶层间的对立,有损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危害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因此,必须对收入分配问题高度重视。

2.1三大改造时期的收入分配 要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问题,首先我们要追溯到三大改造时期。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生产资料所有制只存在单一的公有制,其存在形式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样的制度,表面上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是实际上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分配制度不论在国营经济中还是集体经济中,理论上都要实行按劳分配,但时间中常常背离,带有平均主义色彩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重视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问题。他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立即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于此同时,邓小平也认为,在实践中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 2.2改革开放后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 改革开放后,我国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了经济制度的改革上面,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富裕起来。”。按照时间的先后,这一阶段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分为农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城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两个阶段:(1)农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我国农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坚持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同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全面改革。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之后,我国再次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广到城市。城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职工工资制度的改革为重点。1984年中共十

关于焊接中金属组织变化特性的研究

关于焊接中金属组织变化特性的研究 【摘要】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材料等方面的金属会发生组织变化,这将影响到焊接的品质。另一方面,铝合金、钛合金轻质金属与不锈钢金属的组织变化特性也并不相同,因而有必要分别加以分析。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焊接中轻金属组织变化特性,进而探讨了焊接中不锈钢金属组织变化特性。通过分析,以期为更好的了解焊接中金属组织变化特性,并进而指导焊接工作的合理开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焊接;金属;组织变化;特性 1.焊接中轻金属组织变化特性 从轻金属方面来看,铝合金与钛合金是较为常见的焊接金属,其组织与性能通常对焊接热力具有显著的依赖性,不同的焊接热处理流程都会引起轻金属组织特性的变化。就工业生产方面来看,所应用的钛合金通常是α相与β相的混合型组织。所谓的α相,其具有典型密排六方结构,而β相则呈现的是体心立方结构。目前,对通过熔化焊和固相焊方法焊接的轻金属焊接接头力学行为的研究较多。在不同焊接方法焊接的接头中,除组织特征改变外,接头的力学性能常常与母材不相同,表现为局部的高梯度力学不均匀性。硬度和断裂性能的变化是力学不均匀性的重要方面。 1420A1-Li合金Nd:YAG激光焊后,在焊缝处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软化状况,显微硬度(HV)下降25以上。Al-Li-Cu2095合金变极性钨极气体电弧焊接接头区应变分布也有类似的软化现象。然而,Al-Mg异质材料激光焊接接头的硬度却却与前述两者相反,呈现出硬化现象。大厚度Ti-6A1-4V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焊缝区也反映出硬化现象,焊接热影响区和焊缝的硬度升高了34HV~37HV。从过往的研究结果来看,Tl-6A1-4V钛合金薄板CO2激光焊对接接头和搭接接头硬度的测试结果也具有类似的硬化现象。根据这些结果,可以看出轻金属焊接接头硬度的变化与焊接工艺的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当前还尚未能形成对于这一硬度变化规律的系统认识。 就轻金属焊接的接头区域而言,除了在硬度变化上具有不统一的状况外,在焊接接头的断裂部位也会受到焊接工艺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着不均衡性。对两种焊接方法焊接的接头,断裂时近缝区存在明显的应变集中。很多轻金属结构为薄板焊接结构,这类结构焊接接头断裂韧度的测试和评价目前仍无可以遵循的标准。对1420A1-Li合金Nd:YAG激光焊接接头和BT20钛合金CO2激光焊接接头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的断裂韧度分别参照ASIMB871-O1和BS7448标准进行测试。从断裂韧度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1420A1-Li合金和BT20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断裂韧度有较大差别,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断裂韧度低于母材,焊缝金属断裂韧度最低,热处理状态对断裂韧度有一定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就轻金属焊接而言,其接头的焊缝、热影响区域及材料的断裂具有不同的机制,断裂的韧度也受到焊接技术、材料表面的具体状态及焊接之后的热处理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策分析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策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在扩大,适度的收入差距有益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但是,超过一定的界限就会引起负面的影响,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加走市场调节力度, 标签: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数;原因;对策 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1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在经济学家看来,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有多个指标,而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公认的判断收入平均程度的最基本标准。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发明的洛伦兹曲线而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根据基尼的测算,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1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状态越趋于平均。按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处于0.2以下为收入高度均等;0.2~0.3之间为收入相对均等;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基尼系数超过0.4时,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比例超过40%时,收入差距偏大;基尼系数超过0.5时,表明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它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基尼系数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78年我国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6,这说明当时我国属于个人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国家。而1990年基尼系数已达0.343,2000年为0.417,2002年为0.458,2004年达0.465,2005年逼近0.47,可见从2000年起,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不但高于所有的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表明虽然经济有了发展,但社会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1.2城乡差距是中国贫富差距的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迅速缩小到逐渐扩大,然后逐渐缩小,再到加速扩大的过程。二元的经济结构是我国特有的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80%以上是农民。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封闭制约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别是流向城镇就业无疑会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的行政管理制度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和排斥性,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面临着艰难和风险。这也是中国城乡差距没有出现一种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所在。除显性的收入差距外,城乡居民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隐性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享有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比如医疗、教育、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等等,而农民除少量救济优抚外,基本不享受国家补贴,却还要承受各种额外负担。 1.3我国的开放策略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一、收入分配差距度量指标 1912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图1.1)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即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可以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国际上普遍采用基尼系数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 从理论上说,基尼系数为“1”表示社会最极端的不公平状态,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基尼系数为“0”,则代表完美的公平状态,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现实中基尼系数在0.3 以下为社会公平状态,在0.3—0.4 之间为社会公平基本合理状态,而0.4 以上则属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 就是差距悬殊。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从2000年开始, 我国基尼系数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截至2013 年,我国基尼系数的官方数据为0.473,而民间统计的数据则已达到0.61。这表明我国的总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已十分严峻,在向着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长此以往下去,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下图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03年至2013年基尼系数的走势图。由该图可以看出,我国基尼系数曾在2008 年达到峰值0.491,而后虽逐年回落,但数十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在0.47 以上,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标准。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且仍有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地区、行业之间。 三、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1.经济上,挫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理论也表明,收入越高的群体,他们的消费需求是递减的,所以我们不能全指望洋葱型阶层结构中的那个小尖尖上的人拉动中国的内需。他们是有钱,但是却没有拉动内需。我们要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拉动。当贫富差距较小时,而且财富分配比较合理时,社会成员久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集中在如何创造财富上。相反,当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且得不到有效控制时,财富分配变得不那么合理,社会成员也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使既有财富的分配对自己有利上,从而对财富的创造失去兴趣,使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2.社会上,收入差距拉大趋势不利于共同富裕。 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我们提出的目标就是要让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不是要让先富起来的遥遥领先,让贫穷的人继续贫穷。最终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不是说通过各种不法的手段富起来,甚至通过贪污、受贿富起来。在实行这个大政策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各种法律的、政策的、制度的手段进行有效的调控。到一定时候要把共同富裕的问题作为中心课题提到突出地位加以解决。 3.政治上,这种收入趋势影响社会稳定。 差距要是再继续扩大对社会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引发仇富仇官心理。中国有个传统叫“不患寡,而患不均”,那么,现在这个时代我认为不仅仅是“患寡”,也“患不均”,更“患不公”。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未有效解决,使部分底层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这种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关系到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如果在公平上出了问题,人们心里就会产生恐慌,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个不平可能成为社会危险的火种。 我国2003—2013年

浅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认识和解决策略

浅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认识和解决策略 摘要:立足于改革,用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办法解决收入分配方面深层次的问题,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本文就此问题略作浅析。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改开放革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我们的收入分配体制和格局总体上来说是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向发展的。这种变化和发展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升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 (1)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拉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比较悬殊的情况。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例,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11倍,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达3.33倍,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加大。(2)收入分配中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不规范、不合理、不合法的分配方式还大量地存在:一是腐败收入、灰色收入等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产生非常大的社会影响;二是收入流动性明显降低,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收入流动性较高,即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高于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不同阶层的变动性较大,但此后,收入的流动性明显下降;三是父辈的背景、收入水平等对子女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同收入阶层的稳定性越来越强。(3)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部分城镇下岗职工和贫困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据中华网和《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目前仍有3597万绝对贫困人口。(4)在国有经济内部,“平均主义”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 2、客观看待收入分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010年2月28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的改革形势分析会。与会专家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客观认为,要正确认识收入分配矛盾,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1)收入分配差距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演变与转轨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历史上任何一个有活力的国家,基本做法都是激发个人活力。改革开放之初,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这种活力也带来了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2)随着发展的进程,这种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并且还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既有市场的因素,

我国收入分配方式的演变及启示

我国收入分配方式的演变及启示 石涛 2012-02-17 14:03:12 来源:《求实》 一般认为,按劳分配理论成立的假设条件主要包括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计划经济和发达的生产力这三个条件;其基本观点主要有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经过“有折有扣”的社会总产品,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按同一尺度”即按劳动进行分配,按劳分配并没有否定劳动者个体差异等,上述假设条件和基本观点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收入分配理论体系。在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收入分配一般原则应用于我国国情的过程中,不管是在理论认识还是实践中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管是前30年的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收入分配方式改革,还是后30年的“非平均主义”收入分配方式及其具体形式演变,都表明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的收入分配理论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实践也不断丰富着收入分配理论。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其著作中都是以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虽然我们也一再强调正确区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但在实践中,对于这两者关系往往认识不足,区分不深,对两者赖以存在的条件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和实践的失误。我国收入分配方式的演变表明,能否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一般规律的认识和社会主义实践持续结合关系到能否继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 一、我国收入分配方式的演变 建国以后,毛泽东指出:“中国经济还处在落后状态,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

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发展。”“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经济上是必要的。”[1](P1431)在此,毛泽东指出了多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必然性。但在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后,实现收入分配从“供给制”向“工资制”转变,由于片面强调向“一大二公”的所有制过渡,工资收入具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分配倾向。 改革开放以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共产主义两阶段论的启发,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我们认识到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生产 力发展水平上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探索与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形式。1978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拉开帷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先富带后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则将收入分配方式改革深入发展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并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998年,党的十五大在确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确定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2007年,党的十七大则对这些年的收入分配实践进行了总结,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方式的演变过程实质上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 应的收入分配体系的过程。应该看到,这些理论认识在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并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成因及对策

宏观经济Macroscopic economy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公布的几组数据显示, 1997年至2007年在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中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报酬从53.4%降至39.74%;2008年208家企业高管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从2006年6.72倍扩大至2008年17.95倍;2008年全国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工资1423元,其中尤以农民工居多。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一是收入分配持续扩大导致内需不足。一般情况是最高收入阶层收入增长速度显著快于中低收入者,而高收入者本身收入增长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低,即消费边际倾向低的群体占有了更多的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而低收入者收入增长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高,但消费边际倾向高的群体收入增长慢,其结果就会形成 “有钱的人不想消费,想消费的人没钱”的局面,严重制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收入分配持续扩大会使经济的激励机制失效。收入分配失衡会使部分低收入者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的激情,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结构调整。 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提高消费水平,扩大消费需 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 需要始终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由于消 费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在经济运行 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由于收 入分配失衡,形成“内需不足——依赖出口 ——低价竞销——利润低下——工资增长 缓慢——内需不足” 的发展模式,使低收入 劳动者难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不 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稳 定、进步。一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使部 分经济困难的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 感,易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二 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使部分低收入者长 期得不到基本的生活、教育、卫生、社会 保障的支撑,透支他们的未来,他们的生存 和发展能力将会越来越差,整个社会就可 能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 环。同时还会造成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 的扭曲,导致社会道德水准下滑。 4、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加快我 国城镇化的进程。我国低收入群体中有相 当一部份是农民进城的“打工仔”,实现工 业化、现代化必须同时加快实现城镇化, 加速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不 仅取决于政府的良好愿望,更多的取决于 农民在城镇是否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获 得能够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费用。在我 们社会中存在一种奇特现象:尽管经济发 展在地区和行业间差异很大,但农民“打 工仔”的工资基本上在全国差别不大,既 没有行业差别也没有地区差别,直接制约 我国城镇化进程。 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成因 (一)初次分配领域的竞争机会、条件不均 等,体制不完善 1、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不均等、起点不 公平是初次分配扩大的前提。一是城乡二 元体制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改革 开放后,虽然农村经济获得蓬勃发展,但由 于长期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发展起点的不 平等,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又进一步拉大。 二是不同地区居民之间发展的机会不平 等。实施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政策,在 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 差距,造成了事实上地区之间发展机会的 不平等。近年来,虽然对中西部欠发达地 区社会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但不 同地区居民发展机会事实上的不平等在短 期内将会扩大。 2、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工资福利 待遇偏低是初次分配扩大的重要原因。一 是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歧视,直接导致同 工不同酬。具有相同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 工作能力、工作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劳 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受户籍、性别、年 龄、家庭背景等因素影响,使他们在就业 机会、职业选择、工资待遇等方面受到的 不公正待遇较为突出。二是我国劳动力市 场供过于求,导致用工方长期压低劳动者 工资、福利待遇。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市 场的供求矛盾十分严重,就业岗位缺口一 直较大,这种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状况,导致 一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执 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建立正常工资增 长机制,甚至随意压低、拖欠工人工资,侵 犯劳动报酬权益。据全国总工会调查, 2009年14.4%的职工被拖欠工资,比2007 年高10.3个百分点,有近60.2%的职工有 超时劳动现象。 3、行业垄断性经营者的年薪、职工工 资福利待遇水平过高是初次分配扩大的关 键。一是近几年来的部分经营者年薪高到 不道德程度。不少企业尤其是一些特殊行 业,动辄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与国际接轨” 为借口,制定出令人瞠目结舌所谓薪酬制 度和激励机制,他们的年薪少则几十万多 则数百万、数千万,远远超出他们的能力、 价值和贡献,严重脱离中国国情。二是有 些行业职工的工资与福利待遇远远超过职 工的实际贡献。特别是电信、金融保险、电 力、石油开采与冶炼等垄断性行业的工资 和福利待遇远远高出其他竞争性行业。在 这些企业工作的员工的收入是一般企业员 工收入一倍至数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 原因,不是由于这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和 社会贡献率高于其他行业,而是因为这些 行业能获得巨额垄断经营利润。收入大幅 度向垄断企业职工倾斜,走的是一种贫富 差距不断拉大的道路。 (二)再分配机制不完善,调节分配力度在 弱化 1、政府主导的二次分配在一定程度 上存在着“逆向调节”的现象。二次分配 本来的作用是要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 在公平方面的不足,但在我国二次分配在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逆向调节”的现象。在 通常情况下,少数高收入者缴纳税收应占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成因及对策 【文章摘要】 由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受到体制结 构、各地经济发展程度、行业特点、不 完善的分配政策以及公权力异化等因素 影响,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并 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在初次分配 领域需要构筑市场经济公平的起点条 件、道德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国民收入 再分配应完善分配机制,坚持公平原则, 使最普通劳动者能够获得均等的发展机 会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关键词】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公平竞争;参与权  叶显友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 安徽铜陵 244000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208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的GDP增长率排在世界首位,2007年的GDP总量排在世界第四位。但我们在充分肯定已有成就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它是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不相符的,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背离的。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是由许多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共同造成,其中,与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密切相关。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收入分配政策因素分析 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改革收入分配政策,以满足社会各因素分享经济发展利益的要求,并提高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劳动者的积极性受挫、社会需求不足等。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在初次分配领域 1.以效率为先的政策 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每人都可以分到“蛋糕”,但由于份量太小,使得大家都吃不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适当调整所有制形式,允许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与此相适应,在收入分配上允许先富,先富带动后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分配,这一系列体现效率优先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的积极性,使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人们的个人能力、勤劳程度、对社会生产要素占有量以及地区、行业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又由于积累优势,产生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使得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2.工资性收入较低,工资增长较慢 我国的初次分配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工资收入占GDP比重较低,工资增长较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但我国居民的工资增长却没有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如表1所示,我国1978年的分配率为15.6%,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06年分配率为10.9,而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率普遍在54%-65%之间。 (1)在我国,工资性收入在收入构成中占60%以上的比例,工资报酬的多少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我国现在的工资收入水平比较低,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发展速度,使国民无法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以低工资去追求高经济发展的模式,会加剧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低工资意味着低劳动力成本,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劳动力的剩余价值更大量地转化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