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三从四德 (1)

1.1三从四德 (1)

1.2三从 (2)

1.3四德 (5)

1.4七出 (8)

2三纲五常 (13)

3三纲五常 (16)

1三从四德

1.1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一生道德、行为、修养的行为规范。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是古代为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稳定社会及家庭关系,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修养。

拼音:sān cóng sì dé

解释:封建社会为维护社会和谐而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

出处:《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英文解释:the three obediences obey her father before marriage,her husband when married,and her sons in widowhood and the four virtues(morality,proper speech,modest manner and diligent work)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spiritual fetters of 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 imposed on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古代中国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历史渊源:‘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1)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2)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

(3)若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子夏传》。

四德:德、容、言、工。

(1)品德:能正身立本;

(2)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

(3)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

(4)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1.2三从

1.1.1按男女内外有别位置和分工

‘内外有别’是传统社会对两性最重要的规范。表现在:

1、地位与分工

是以‘家(户)门’为界的‘男外女内’男人在外面从政、打仗、服役、种地、打猎、经商等,女人在家内‘主中馈(主持饭食酒浆等家务)’、务蚕织,生儿育女、孝敬公婆等。在上层阶级,‘外’事是指主持、参与政事军事(也叫‘公事、大事’),这是

男性贵族官僚的特权,妇女不许涉猎,违反了就是‘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母鸡打鸣,是家国的不祥之兆)。在下层,农耕社会小农的典型劳动分工就是男耕女织(如牛郎织女的传说)。这种对男女位置和分工的划分,就形成了在居处、活动、交往、行为等日常生活中的内外障隔‘男主外,女主内’,‘男女授受不亲’,‘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等‘男女大防’的礼教。

2、家庭与组织

家庭组织的内外区分正好与位置、分工的分别相反男内女外,男主女从等。婚姻、家庭的‘内’与‘外’。家庭是两性关系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婚姻是组成家庭的手段和过程。婚姻家庭组建的原则是男为内、女为外:以‘利内’为目的,就是要利于男方家庭的传宗接代、和睦兴旺。女方的亲属叫‘外戚’,又说生个闺女是‘外人’,就由此而来。

旧时婚姻家庭制度的习俗是‘男主、女从’:实行男婚女嫁、从夫而居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其做法是男子成年后娶妻生子(特别是必由己出的儿子)以继世传宗;已婚妇女必须住在夫家,家庭亲属的身份是按照丈夫的名分、辈分决定的。夫妇人数不均衡,规定上层男子除了一名正(嫡)妻(俗称‘大老婆’)还可以娶若干个妾(如周代礼制规定天子一次娶12女;诸侯9女;大夫以下递减)。秦朝开始规定了后妃的等级人数,后代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定制,但历代帝王往往突破。官僚也有纳妾的特权。平民限制纳妾,明代规定40岁无子才可娶妾。

1.1.2内外有别的源流和影响

有明文规定的‘内外有别’始于西周。周灭商,建立了第一个血缘贵族统治的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等的制度文明,史称‘周公制礼’。权位和分配和继承需要确定贵族男子本位的婚姻、家庭制度作为组织上的保证,划分男女分工位置以排除妇女在政治和军事活动的参与(而在商朝还有商王的妻妇如妇好等率兵作战、主持祭祀和农政大事的记录),叫妇女退回家庭。男女内外有别的制度习俗形成了。

内外有别的意义不在于‘分’与‘别’,而在于男性外部空间和职分是无限的、开放的、重要的和有发展潜力的,而妇女的内部空间是有限的、封闭的、循环的和被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