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

名词解释

1.跨文化交际

①所谓跨文化交际,即指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就是说,所谓跨

文化交际,实际上是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维面,如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同一主

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国际性的

跨文化交际等等。

②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者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这个概念界定是

明确的,它是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

要而定的,于是与普通的跨文化交际概念

是有区别的。

③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包括文化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

④跨文化交际对于有些人来似乎说是一个新词,可实际上,我们时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例如:我们给外国游客指路、和留学生交往、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电视等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跨文化交际。

2.文化定势

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者社团,这些群体或者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发展并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及与之相适应的交际文化。在跨文化交

际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倾向于把某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视为该文化定势的代表或者整体文化形象。这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通常被称为文化定势。

3.价值观

①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价值观是文化的底层,不理解其差异就不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②价值观对人类的活动起着规定性或者指令性的作用,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推理的模式、评价的依据、道德的标准。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交际习得这套价值系统,它变成为了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变成为了他们的信仰、心态、行为、生活等诸方面的可评价系统,变成为了

他们民族性格的基石。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系统,而价值观是它的核心。③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的,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舆论宣传,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4.体态语

体态语( body language )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

(二)简答题㈠中西文化中不同价值观的历史和文化根源

⒈历史:①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稍不计的。②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进

程中,儒家思想向来占领着根深蒂固的统治

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

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

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

为的基本准则。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

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

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③中国

延续了几千年孔、孟等古代哲学家的思想精

华及伦理道德观念,而西方人则将黑格尔、

康德等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发扬光大。这种传

统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中西方人民的世

界观、价值观和生活观。

⒉地理:①中华民族发源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西边是喜马拉雅山脉,东边是茫茫大海,南边在古代是尚未开辟的不毛之地,而

在北边,从秦始皇开始就修了长城。中华民

族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环境的封闭带

来了生活的稳定,农业生产促成为了小农

经济。经济小农化,国家家庭化,社会等级化,礼仪规范化,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民族性

格就在这个起点上演绎出来了。②希腊是欧

洲一个岛国,被茫茫大海包围。国小资源少,

惟一的选择就是征服大海,去发现新大陆,

拓展生存空间。老弱妇孺留在故土,家庭模

式被瓦解;出海者同舟共济,结成平等的契

约式关系。

⒊农工:在海洋国家中最早发展航海业,形

成为了商业经济。商人集居城里,发展了与

其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建立了较为民主、

平等的契约社会;他们活动在海上,形

成为了好“动”的取向,求变、好奇成为海

洋文化的特点。西方文化及民族性格、与

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及制约人们行为的社

会规范由此诞生。

2.非语言交际包括哪几个方面①一切

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

言交际(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

②非语言交际还包括副语言、对时间与空间

的利用。副语言亦称伴有语言,包括音质、

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

语言的声音

⒊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有什么不同①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在五个方面存在

区别:

首先,语言交际遵循语法规则,具有严谨的结构,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因此要正确地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周围的情况才干确定。例如:一个人用拳头打另一个人,既可以是表示愤怒,也可以表示亲昵的关系。

第二,语言交际使用特定的符号,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

英语使用个字母和用字母组成的词,字母和词是表达概念的符号。汉字是汉语的表意符号,同样具有明确的意义。在非语言交际中尽管也有许多类似符号的表意手段,但是,并非每一个动作都具有固定的意义。

第三,语言交际在讲话的时候进行,在住手讲话的时候中断。讲话普通总是时断时停的,因此,语言交际是非连续性的。非语言交际与此不同,它是连续不断的。

第四,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生而知之。

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一部份是人类的本能。

例如,哭笑以及一部份表情,有些手段则是

后天习得的。一些手势、姿式、副语言手段、

服饰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

第五,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在从事语言

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时使用的大脑“半球”不同。在从事语言交际时大脑的左半球在进行工作,负责处理语言刺激,作信息分析和推理。

而非语言刺激如空间的、画面的和完形的

信息则是由大脑的右半球处理。

附录: 1.①习惯用语( idioms)

,简称习语,是语言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

中诞生的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形式,从广

义上说,习语包括固定词组、俗语、谚语、引语、以及格言。②由于中西方国家地

域、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

汉习语承载着英汉两种文化不同的民族特

色及文化信息。③英语习语普通具有

三个明显的语义特征:语言整体性:a

Single Linguistic Unit)

结构凝固性:Structural institutionalization 不可替代性: irreplaceability

2.①敬语:含恭敬口吻的语言,就是指对听

话人表示恭敬的语言手段。从根本上讲,敬

语是古代等级制度的产物。现在多数情况下,复杂的敬语让人觉得费事。②敬语,特

别是常用敬语,主要在以下几个场景使用: 1.相见道好。 2.偏劳道谢。 3.托事道请。 4.

失礼致歉。 3.暗语:俗称暗语,

是人与人交流的此外一种方式,暗语是指用

心来交流,闭着嘴即可以和别人沟通。不把

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 而借用别的词句来表示;一种隐晦的语言。暗语主要有三个特征:密语、测智和谲谏 4.行话暗语,又称“秘密语”“市话”“切口”是某些社团或者群体出于维护内部

利益、协调内部关系的需要而创制使用的

一种业内交际语言,是一种特定的民俗语言

现象。行话大多通过口头,也有通过手势或

者动作 5.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

创造才干的总和。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

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

部份,因此也称之为硬文化。相对来说,精神文

化就是

软文化,而软文化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6.非语

言交际作用: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

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

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者强调的作用。 7.德国人也很注重过生日,特别小孩子十岁时,叫做“圆生日”,要隆重庆祝。礼物如果来不及送,可以过后

补送,但提前送是不允许的。在和德国人交谈时,有关纳粹、排外、东西差距的话题是不会受欢迎的。人家是很敏感。比较好的话

题是足球,环境保护,旅游以及德国的产品

质量。德国男人爱喝啤酒,德国女人也爱喝啤酒,慕尼黑的啤酒节世界闻名,这是地球

人都知道的秘密!但是德国人还非常爱吃面包,而且大多面包中夹一些肉,这就是著名的汉堡包。如果你是第一次去德国人的家里拜访,时间最好控制在 15— 30 分钟内,你无

需礼物。你可以迟到一刻,但绝不能提前,

因为你可能打乱主人的计划。这是德国人一

贯严谨认真的风格。矢车菊是德国的国花,

是不错的选择。在德国

有两种花是轻易不送人的:玫瑰和蔷薇。玫

瑰表示求爱,蔷薇则表示悼亡。固然,你也

可以送其它礼物,但要注意同样也不能送刀、剑、剪刀这样的利器。也不能是褐色、

白色和黑色包装礼物。 8.法国 (或者

其他法语区),菊花代表哀伤,只有在葬礼上

才送菊花。其他黄色的花,象征夫妻间的不忠贞,千万别送。此外也忌摆菊花、牡丹花及纸花,在法国,康乃馨被视为不祥的花朵。鸢尾花是法国的国花,但是同时法国人也同

样钟情于百合花和樱花。其次马蹄莲和兰花

以及郁金香也是很受欢迎。在法国,男人送

香水给女人,会被人认为有过份亲密和“不

轨企图之嫌”。和俄罗斯一样,也别送刀、剑、刀叉、餐具之类,若送了,意味着双方会

割断关系。送花通常要送单数,但别送不

吉利的“13”。像乌龟、猫头鹰在我们这边很

忌讳的动物,在法国人看来却是不错的礼物。

9.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在加拿大,白色的

百合花惟独在葬礼上才用。 10.你在

美国人面前抽烟,他们会非常介意。

和美国人交谈,疾病,死亡永远是不受欢迎

的话题。女人之间的话题中美容和减肥最受

欢迎,男人的话题则永远是篮球,棒球,美

式足球和冰球。美国人通常很尊重别人的隐私,美国人相当崇尚个人主义 11.在欧美,如果你不是个“同志”的话,请不要和同

性来上一段双人舞。西方世界中的 dragon 是“悍妇”、“恶魔“ “凶暴的人”“凶神恶煞”的代名词。圣经中, The great dragon 指“恶魔撒旦”

13.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

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

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

指上面,表示希翼事情能办成功。把手伸出来,微微展开手指表示等一等,别着急。美

国人伸出手臂,手掌向上,手指先后挪移,中国人伸出手臂,手掌向下,手指上下挪移

都是招呼人走过来。中国招呼人过来的手势

类似美国人叫人走开的手势。在穆斯林国家,摆布手有严格的分工:右手清洁,用以

待客;左手肮脏,不能拿东西给人。在泰国

这样的佛教国家,孩子的头是绝对不能抚摸

的。在理发店理发之前,理发师通常先说“对

不起”,然后才干开始理发。在英国和北美,

正式的约会必须准时到达,最多不能超过预

定时间 5 分钟,而在阿拉伯国家迟到 15 分

钟仍属正常范围。如果是家庭宴请活动,在

美国比规定时间晚到五分钟或者七八分钟

是合乎礼仪的,在英国可以晚到5-15 分钟,在乎大利可以晚到一两小时,在埃塞俄比亚

甚至可以更晚。 14.从跨文化交际的现实情况来看,影响交际的制约因素集中

体现在三个方面:价值观念——文化特质的

深层结构。民族性格——文化特质的外化表现。自然环境——文化特质的历史原由。15.民族性格就是指一个民族在对人、对事的

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一种总体的价值取向。性格的表现是心理

特征,性格的根由来自态度取向。 16.态度可以被理解为对人、对事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决定人们积极地、肯定地或者消极地、否定地对待某人、某事或者某种行为。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态度由认知、情感

和意动三个范畴构成。认知成份指人们对人或者物的信念或者真实知识。情感成份指人们对人或者物的评价、爱好和情绪反应。意动成份指人们对某种现象的行为意向。

17.人们选择自己的态度,这彻底是心理需求的结果,也就是说人的态度是为心理功能服务的。态度具有四种功能:功利实现:人们持有某种态度是因为可以得到某种利益。 ( 2 自我谨防:人们通过某种态度来保护自身利益和自我形象。价值表现:人们用态度来表示自尊,并肯定自我形象。客体认知:人们持有某种态度来证明拥有支配世界的知识。

18.地理环境包括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温和候条件。多数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都认为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经济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特别如此。文化和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进而决定人们的行为模式、社会规范。

19. “弥达斯一碰”( Midas touch) 表示“发财的运气或者技能”。“潘多拉魔盒”或者“潘

多拉的盒子”用来代指惹事的根源,也指罪

恶的来源。 20.①文化差异是

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习惯养

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者统一

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会引

起误解,习语恰是反映这种文化差异的极精

练的方式之一。②就英汉习语而言,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环境--

英汉语中有不少反映其地理环境特点的习语。英国是个岛国,航海业和渔业在英国经济生

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则是陆地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与此相关的习语有不少。如“瓜熟蒂落”、“斩草除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

2 宗教信仰--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习

语中与宗教有关的习语反映了宗教对语言

的影响。而我国是个多神教国家,其中尤以

佛教的影响最大,因此汉语中的习语主要来

自于佛教,与佛、庙、和尚等有关,如:“借

花献佛”、“立地成佛”等。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4)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 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 (5)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6)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 (7)文化深层结构 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 “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第一篇:跨文化交际 中西日常生活的差异 1、跨文化交际概念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2、中西服饰差异 中西服饰受其各自不同哲学和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儒家思想和大陆文明使中国服饰呈现出繁冗,宽博的特征。它不注重外表的装饰,以宽松的衣服遮掩身体的曲线,在思想上追求人格的完美,以“谦谦君子”的风范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西方属于海洋文明,强调主观与客观的分离,理性看待服饰,主张释放个性,利用各种剪裁,色彩搭配等手段来完美身体曲线。 说起东方服饰文化,人们一定会想起雍荣华贵的唐装,含蓄隽永的旗袍,而对于西方服饰文化我们却知之甚少,能想到的除了近代的西装,便是中世纪欧洲隆重华丽的贵族服饰。其实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并不如此简单,一个民族的服饰特点渗透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西服饰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 (1)图案 中西服饰在对图案的选择上也呈现五花八门之势。中式服装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从古到今,从高贵绸缎到民间印花布,吉祥图样运用极为广泛。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等图样,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象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等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希望。 西欧服装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古代多流行花草放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华丽的花卉图案,法国路易十五时期,

跨文化交际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本学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会了一下三点:一、如何正确的审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二、如何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三、如何提高跨文化的交流技能。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对于我们加深对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陌生的国家和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这时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学到的东西便起了大用! 我总结了一下中西方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在客观主体方面,西方人向外探索客观世界,强调真善美、爱智,注重理性科学,注重求异,科学和逻辑发现。中国人向内探索个人世界,强调真善美、崇善,注重情感、伦理,注重求同,经验、感情。 二、在处理问题方面,西方人采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态度,中国人采取不可中直取,只可曲终求的态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

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三、在发表个人看法时,西方人直言、直去,中国人谨言、拐弯。 四、在民族性格方面,西方人偏重功利,好走极端,与其他民族存在斗争,强调以力争天下。中国人偏重道义,以“中庸和谐”为贵,强调协和万邦。 五、在建筑物方面,西方建筑物主要为高大、雄伟、外展的建筑风格,而中国建筑物主要是小巧、玲珑、精致。 六、在个人观点问题上,西方人以个人为单位,注重人个,以个体为本体,性格外向,亲情观淡漠,对待友情重视实际情况,强调人人平等,积极面对现实。中国人以集体、组织为重,性格内向,对待亲情非常重视,对朋友两肋插刀,强调孩子所属是于家长,处理事物通常全盘考虑。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就像是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

跨文化交际学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 1、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美国 原因: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外交政策有紧密的联系;P8 美国有重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化是它突出的特点; 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国际交流非常频繁; 2、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 1959年,霍尔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6)价值观研究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晚,历史比较短,研究范围还比较窄,重要集中在外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成果是跨文化语用学;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一般性探讨比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 一、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1、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2、建立更敏锐的跨文化意识 3、提高文化适应的能力 4、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 5、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掌握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5、刘新身边周围的跨文化交际的事件和现象;

第一节文化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和住一起的人们所分享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世代相传的而且为人们提供对日常行为的指导; 二、文化的要素 1、第一种分类:与跨文化交际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宗教、社会组织、语言核心 2、第二种分类: 二、交际的要素 1、传送者;信息的来源和发送者; 2、信息;交际的内容; 3、编码;指信息传送者在发出信息之前,在内心考虑要怎么样表达的过程; 4、解码;指在信息发出后,接收信息的人对信息进行解读并赋予意义; 5、媒介; 6、反馈;接收信息的人在解读信息后,做出的反应; 7、噪音;可能阻碍交际进行的因素;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汇总

一、跨文化交际概论 1.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一个层面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另一个层面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2.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是什么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面对面的交际;跨文化 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绪上的强烈反响;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 3.国际汉语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跨文化交际学国际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表达在: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建立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提升文化适应能力;建立 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提升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水平;掌握 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方法和策略. 4.跨文化交际主要学习内容有哪些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水平;跨文化交际练习. 二、交际与文化 1.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定论.而作为跨文化交际的 学习者,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哪位学者提出的文化定义最全面、最精确,而是哪个文化定义与跨文化交际最相关,最能表达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教材推荐跨文化交际学者Brislin(2000)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和住在一起的人们所分享的价值和观念,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世代相传的而且为人们提供对日常行为的指导. 2.什么是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包罗万象.其中与跨文化交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历史、 宗教、社会组织、语言.理解这些文化要素,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和作用. 3.G. Hofstede与G.J.Hofstede(2004) 提出的文化要素包括几个层次包括象征符 号、英雄人物、礼仪、价值观4个层次. 4.在跨文化交际领域,常用的文化分类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有两种文化分类的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学 1.交际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语言学能力 2.人际关系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4.时间语 :用时间表达的信息符号,它研究的是人们对准时、及时、延时等概念的理解。 5.人体语:用人体发送出的非言语信息符号称为人体语,它是非言语行为中内容最丰 富的一种。 6.语用迁移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常常理所当然的以本文化的准则和社会规范作为 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就是语用迁移。 7.文化休克 :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一般分为蜜月阶段、沮丧阶段、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 四个阶段。 8.面子 :是交际事件中的参加者所相互给予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象。 9.非言语语:即在交际环境中除去语言刺激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 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和意义。 10.定型观念:是指一个群体成员对另一群体成员的简单化的看法,又叫刻板印象。定 型观念可以分为自定型和他定型。在大多数情况下,定型观念指他定型。 交流的要素有哪些? 交流的要素有:信息、发送者、编码、渠道、接受者、解码、接受者的反应、反馈。有效交际 有效交际即指成功的交际,指听话人能够理解说话人意图的交际。 有效交际的要素:1)向对方表示尊重和对其持积极态度的能力。2)采取描述性、非评价性和非判断性态度。3)最大限度的了解对方的个性的能力。4)移情能力。5)应 付不同情景的灵活机动能力。6)轮流交谈的相互交往能力。7)能容忍新的和含糊不清的 情景,并能从容不迫对其做出反应的能力。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相互接触和融合,这其中充满了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丝绸之路使我国古代人民通过商业往来与中亚,西亚,非洲,欧洲的人民进行了交流,这是我国早期在国际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的一个突出例证。印度佛教的传入,唐朝鉴真高僧的东渡,明朝郑和下西洋,19世纪中叶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以及历经数百年的西学东渐包括了十分复杂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在我国如此,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跨文化交际存在已久的例子)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原因: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 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对跨文化交际的部同理解: 曾经提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但是,对于什么是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一种看法是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因为,没有两个人完全一样,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Marshall Singer认为首先,每个人都属于一些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其次,即使在同一个群体中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是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讨论。这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深入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也提醒我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避免大而无当的比较。但是,实际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稍微做调查,就会发现尽管作国与国之间的文化比较往往有许多弊病,人们仍然需要这项工作。在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书目中有大量的书籍是从国与国之间的对比研究出发的。 在作文化比较时,似乎可以大到东西对比,小到两个人之间的对比。中间还有种族,民族,国家,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等层次。我们研究跨文化交际究竟应该从何处入手呢?这牵扯到文化的定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文化通常不是指的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笔者以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以关注。 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是合乎逻辑的。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了印度安人以外,其他人都先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有来自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各国的移民。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文化和信仰。 就跨文化交际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而言,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 1跨文化交际 汉语国际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新世纪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2.经济的全球化 3.人口的流动 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也是指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科。 根据几个定义归纳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特点: 1.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2.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 3.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4.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互动; 5.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里的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等 另一个层面是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往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面对面的交流既包括了语言交际也包括了非语言交际,而且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 (陈国明)差异可以是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涉及行为方式和习俗方面,如手势、衣着、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也涉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 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 由于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 许多冲突往往不是出于人们恶意的动机,而是来源于人们良好的愿望。在自己文化中得体而礼貌的行为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却成了无礼的举动,善良的意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解和不愉快 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 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休克”就是形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因为交际过程和结果都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容易使人产生心理上的焦虑。 6.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 (可以举例:出国经历的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经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不仅

跨文化交际

名词解释 1.跨文化交际 ①所谓跨文化交际,即指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就是说,所谓跨 文化交际,实际上是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维面,如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同一主 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国际性的 跨文化交际等等。 ②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者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这个概念界定是 明确的,它是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 要而定的,于是与普通的跨文化交际概念 是有区别的。 ③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包括文化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 ④跨文化交际对于有些人来似乎说是一个新词,可实际上,我们时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例如:我们给外国游客指路、和留学生交往、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电视等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跨文化交际。

2.文化定势 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者社团,这些群体或者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发展并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及与之相适应的交际文化。在跨文化交 际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倾向于把某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视为该文化定势的代表或者整体文化形象。这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通常被称为文化定势。 3.价值观 ①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价值观是文化的底层,不理解其差异就不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②价值观对人类的活动起着规定性或者指令性的作用,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推理的模式、评价的依据、道德的标准。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交际习得这套价值系统,它变成为了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变成为了他们的信仰、心态、行为、生活等诸方面的可评价系统,变成为了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汇总

一、跨文化交际概论 1.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一个层面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另一个层面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2.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是什么?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面对面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绪上的强烈反应;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 3.国际汉语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跨文化交际学?国际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体现在: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建立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掌握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4.跨文化交际主要学习内容有哪些?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训练。 二、交际与文化 1.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定论。而作为跨文化 交际的学习者,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哪位学者提出的文化定义最全面、最精确,而是哪个文化定义与跨文化交际最相关,最能体现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教材推荐跨文化交际学者Brislin(2000)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和住在一起的人们所分享的价值和观念,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世代相传的而且为人们提供对日常行为的指导。 2.什么是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包罗万象。其中与跨文化交际关系最为密切的 是历史、宗教、社会组织、语言。理解这些文化要素,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和作用。 3.G. Hofstede与 G.J.Hofstede(2004)提出的文化要素包括几个层次?包括 象征符号、英雄人物、礼仪、价值观4个层次。

(完整版)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关于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 第一节文化 一、文化的定义 (一)《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的解释: 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一个整体,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形成文化系统的具体要素,就是一个个具体的文化现象。 简单归结,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二、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2。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文化是一个体系。 4.文化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 5。文化是丰富多样的. 6。文化是发展变化的; 7.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8.文化常有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倾向; 9.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 第二节交际 一、交际的概念 交际这一词汇communicate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commonis是common的意思. 很明显,交际这一概念与“共同”commonness密切相关,即“共同”或“共享”是交际的前提。 交际是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 ,交际不一定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可能是无意识和无意向的活动 .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可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 人们的交际行为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 二、交际的特点 1. 交际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活动; 2. 交际的双方是动态的; 3。交际过程一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是不能收回的; 4.交际具有社会性。 三、文化和交际的关系 文化会影响到交际。 当我们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和他人交往时,我们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反应。对于成年人来说,要想完全去掉自己原有的文化烙印而换上一种新文化是难以办到的。文化特点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个人。人类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都与文化密切相联。 一位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美国教授约翰来我国一所大学教英语。清晨,在去教室的路上,遇到了不了解美国文化的中国女学生慧芳.慧芳对约翰问好:“Good morning。Where are you going now?”约翰用英语回答:“Well,I am going to the classroom.”在课堂上,约翰滔滔不绝地讲话,慧芳只能听懂大约70%。讲课的时候,约翰在课堂上走来走去,不时坐在学生的课桌上,一次甚至坐到了讲台上。在讲课时,约翰几次用目光注视慧芳,她总是低下头,避开约翰的目光。约翰把目光转移到其他同学,当与他们目光相遇时,大多数同学也都躲开.临下课前,约翰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教室里一阵沉默。他又一连串问了几个问题,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学科背景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它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的差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是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也是指同一文化圈内部亚文化之间的差异。不过立足对外汉语专业,文化差异主要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文化差异。因为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形来看,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交际失误,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人际交往。中国同亚洲地区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人际交往,虽然也有文化差异的一面,但要顺利的多,这是因为这些国家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彼此之间在文化取向和交际标准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 这是显而易见的,假设一方使用一种语言,而另一方使用另外一种不同的语言,交际是无法进行的。但是,既然交际的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又要使用同一种语言,那么用来交际的语言对一方来说是母语,而对另一方来说必然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目的语〞〕。比方一个中国人与一个美国人交谈,他们可以选择使用汉语,也可以选择使用英语,这样他们就可以用同一种语言直接交际,而不需要通过翻译这个中间环节。这样界定的着眼点也是由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决定的。 3.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口语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语言符号的交际,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的交际,如商品、画报、实物、影像、演出到呢个其他物化形式符号的交际;可以是现场的双向交际,也可以是通过媒介的单向交际,如电视、播送、报刊、广告等传播方式的交际;可以是口语交际,也可以是书面交际,如信函、公文等的来往。从对外汉语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总结 本文将对《跨文化交际概论》中所论述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学、文化、交际、以及价值观等论述进行简单的总结。以加深对跨文化交际学发展的认知,加强对国内跨文化交际发展现状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将跨文化交际学运用于今后的语言教学工作和生活之中。 1、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是自古以来存在的普遍现象。而文化,通常不是个人行为,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胡文仲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的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更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特点。 2、跨文化交际学 2.1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 在美国 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是合乎逻辑的。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了印第安人以外,其他人都是先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国有来自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各国的移民。他们具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他们在相互交际中难免产生问题,因此跨文化交际学理所当然地引起学者的注意。 Edward Hall 于1959年出版了《无声的语言》,该书被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Hall对于时间、空间与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的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在Hall的《无声的语言》一书发表后,60年代陆续又有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著作问世。在70年代,美国又陆续出版了一批有关跨文化交际学的书籍。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美国的大学中有二百多所大学开设了跨文化交际的课程。之后,心理学家Michael Argyle 认为跨文化交际中主要问题或困难有6个方面:1)语言,包括礼貌用语;2)非语言交际;3)社会行为准则,包括赠送礼物等;4)家庭和同事的关系;5)做事的动力和动机;6)思想观念,包括受政治影响所产生的观念。与此同时,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培训和咨询也逐渐发展起来。 在欧洲 跨文化交际学在欧洲发展较晚,而且具有不同的传统。总的来说,跨文化交

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与认识

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与认识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跨文化交际不仅涉及到个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是企业、政府和国际组织等机构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使用不同语言和符号系统的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意见交流以及价值观念传递等活动。 2.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1)多元性:涉及到多种语言、多种符号系统、多种价值观念等。 (2)复杂性:涉及到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历史背景等因素。

(3)动态性: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跨文化交际也在不断变革。 三、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1. 语言差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但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差异。这些 差异可能包括语音、语法、词汇、文化背景等方面。 2. 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信仰、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3. 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 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也会影响跨文化交际。例如,在某些国家或地区,政府对媒体进行严格控制,这可能会影响信息传递和意见交流。 4.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

和经历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四、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尊重他人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他人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念、信仰、习惯等,并尽量避免冒犯他人。 2. 学习他人语言 学习他人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并且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3. 了解对方文化背景 了解对方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且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4. 避免刻板印象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避免刻板印象,不应该根据个别人或事件来评价整个文化。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Unit 1 p37-73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What is culture? What is culture?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的内涵很丰富。 在英语中“culture”一词是一个难以解释的词,它最早来源于古法语cultura 拉丁语colere和德语“kultur”,原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后来随着人类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的改变逐渐扩延,转而意指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指艺术和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进而泛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包括饮食、器具、舟车、房屋、社会组织、政治制度、风俗习惯、语言、学术思想等。 Numbers of definition up to the present: more than 500 First definition: E. B. Tylor (1871) in Primitive Culture: “th 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a society.” 文化是一种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与习惯 Examples of various definitions: ---《朗曼语言学词典》对文化做出了归纳性的解释: 文化是“社会成员的信仰、观念、风俗、行为、社会习惯等的总和。”(1992:81) Examples of various definitions “A culture is a collection of beliefs, habits, living patterns and behaviors which are held more or less in common by people who occupy particular geographic areas.” (D. Br own, 198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