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安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安徽徽州古城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

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徽州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

独特的民居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

来游览和学习。但是,徽州古城的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还需要进一

步加强和完善,为促进徽州古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发展徽州古城文化旅游的关键在于保护和利用其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旅游业,徽州古城的重点在于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因此,

政府应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采取措施加强修复工作,如采取

民俗文化活动等拓宽文化传承的渠道,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同时,推进徽州古城的文化递归转化,将其中的文化特质和历

史遗迹体现到旅游产品上,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这将有助于增加旅游收入和创造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

做出贡献。

此外,为提高徽州文化的知名度和推广徽州古城旅游业,政府

需要加强对徽州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注重网络化宣传,提高营销力度。文化旅游也应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智慧

旅游等新兴技术手段,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并提高游客的

游览体验。

因此,为了实现徽州古城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相关

部门应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文化递归转化,拓宽营销渠

道,提高营销力度,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徽州调查报告

徽州调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徽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研究学者的关注。我们此次前往徽州进行调查,旨在探寻徽州的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等方面。 二、文化传承与保护 1. 建筑风格:徽州以徽派建筑著称,这种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徽派建筑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传承,很多历史古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并向游客开放。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2. 环境保护:徽州周围环境清幽,山水相依,给人一种宜居宜游的感觉。当地政府注重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社会发展与经济状况

1. 旅游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徽州的旅游产业 发达。当地政府提供了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并引导旅游业与文 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 培育新兴产业:除了传统旅游业,徽州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农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 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也为徽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四、人民生活状况 1. 教育:徽州的教育系统十分完善,各级学校设备齐全,教学 质量有保障。此外,当地政府还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 创新能力,为下一代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医疗保健:徽州拥有一流的医疗资源和服务体系,居民享受 到了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医疗设施完备,服务专业化,使得 居民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3. 社会安全:徽州社会治安良好,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通过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和社区建设,有效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旅游压力:由于徽州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但是,旅游压力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和公共设施紧张等问题。建议 加大对旅游业的管理力度,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利用,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质量。 2. 专业人才培养:虽然徽州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专业人才 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建议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教学 质量,培养更多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3. 农业发展:徽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但农业发展仍然 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建议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之,通过对徽州的调查,我们发现徽州在文化传承、社会发 展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仍然存在一些

大纲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页精选文档

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章前言 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方法 1.3旅游业对GDP的影响 第二章我国和安徽省旅游业现状概述 2.1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2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2.1安徽省区位概况 2.2.2安徽省旅游资源概述 九华山位于我省的池州市境内,是国家级5a景区,是我省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九华山因有九峰组成,遂有名九子山,唐朝天宝年间将其改名为“九华山”。九华山因地处我省南部,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属国家保护植被品种较多。九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称为佛教的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是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 西递宏村,位于我省黔县,黄山自然风景区的境内,两处是以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的高度融合而闻名于世。1999年,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中,黄山也继北京之后成为了第二个拥有两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目录中资源的城市。西递,始建于北宋年间,在明清

兴盛。西递始祖据说是唐昭宗之子李晔,为了躲避祸乱带领族人改姓为“胡”,而隐居于此。西递古徽派建筑保存良好,古风昌盛,素又有“桃花源居”的美称。宏村,始建于南宋年间,始为“汪”姓族群聚居地。宏村依靠黄山余脉而建,因其地势较高,有时会隐匿在雨雾之间,如梦似幻时隐时现,犹如山水画中景。宏村祖先的智慧创造为后代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其“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成为了当今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州古城位于黄山市歙县,始建于秦朝,在明清时期达到发展的顶峰状态。古徽州处于皖南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处亚热带季候,所以造成了古徽州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也因此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而使古徽州形成了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又因为古徽州在唐朝以后就是县治府治的所在地区,二者同在一个地区所以造就了古徽州建筑的独特性,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景观在古徽州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古徽州以为自身位置优越性,自东汉以来,历经了数次北方民族的移居,他们的到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文化,工艺,技术等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在此得到了交流融汇发展,古徽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质,如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商、徽菜、徽剧等都是独特文化作用下的产物。 2.2.3安徽省旅游交通状况 安徽省地处我国华东腹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内,全省地形较为狭长,东南西北各与其他省市接壤。省内有淮河长江贯穿其中,主要的铁路干线为京沪线,京九线,安徽省内主要民用机场有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黄山屯溪国际机场,安庆天柱山国际机场,阜阳西关国际机场。其中合肥新桥国际机

徽州文化论文

徽州文化论文 徽州文化在内容上并不是一种宗教文化,但是徽州文化里的宗祠文化却具有很多的宗教性特征。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徽州文化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徽州文化论文篇1 浅谈对徽州工艺文化的探究 摘要作为徽州文化的经典元素,徽州工艺品类繁多、内容丰富、技艺精巧、美观实用,可称为中国民间工艺的瑰宝。由于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等影响因素,徽州工艺形成了区域文化的特点,突出地展现了徽州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注重对徽州工艺的深入研究,对于抢救民间工艺遗产,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徽州工艺影响因素意义 一、徽州工艺的概况 (一)对徽州工艺的界定 我们所说的徽州工艺是特指徽州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产生和形成的那些与外地不同的,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工艺,它是从有文字记载开始的,在时空上特指从山越文化之后的新安文化到黄山文化之前的徽州文化这一历史时期的工艺。 (二)徽州工艺的特点 徽州工艺包括生活类、科技类、娱乐类、民俗类和艺术类五大种类,具有徽州独特的地方性特色,是徽州文化的灿烂一环。 1.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为了使徽州文化类工艺满足市场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徽州工匠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打造一流产品,形成了很强的精品意识和竞争意识。歙砚不仅石质好,而且雕工一流,由此得到众多文人的认可,尤其是为当朝的皇上所推崇;造纸工艺为徽州所独有,匀薄如一,闻名中外。凭借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徽州文化类工艺如文房四宝、刻书、版画等在几百年间都发展成为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和支柱性产业。

2.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徽州具有宗族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特色,文化底蕴深厚。徽州宗族制度严密,而且势力强大,祠堂森茂,牌坊庄严,厅堂厢房结构井然有序、布局对称,突出地彰显了宗族文化特色。徽商在政治上以程朱理学为依归,坚持“官本位”的价值观,在经济伦理上,以王学的说教为本,追求商业的成功与培育人才并举。一般徽商的房屋再大,也都很精致、儒雅而不俗气,这正是由于受到徽州文化底蕴的影响,除了建筑中的“三雕”图案,徽州刻书中的插图、民间年画等也同样传达着儒家的理念。徽墨不仅是一种精致的书画工具,又是一种艺术品,它自身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文房四宝贡献于人类的文明史。 3.众多的文人参与 徽州工艺有许多的文人参与其中,这是与外地工艺不同的文化现象。比如歙砚作为一种文化象征,从南唐后主直到清朝乾隆都为众多的歙砚题诗治铭。此外,徽州的建筑、刻书、版画等也有众多知名学者、画家参与,戏剧家潘之恒曾参加过歙县西乡潭渡的规划,雄村、呈坎、宏村等有文人参与的例子不胜枚举。 4.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徽州文房四宝品质精良、造型典雅、风格独特,不仅具有很好的实行价值,更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历来被视若珍宝,被广为珍藏。万安罗盘除了地理导航的用处,也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徽州能工巧匠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他们凭借高超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徽州工艺品成为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化身。 二、徽州工艺独特性的成因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 徽州山区木、竹、石、漆等物产丰富、品质优良。婺源龙尾石得天独厚,加上高超的雕刻技艺,歙砚成为全国四大名砚之一,声名远扬海内外。同样,被人们称为徽州“四绝”的徽州砖、木、石、竹雕也是由于当地有着充裕的优质原料,如果徽州不具备这种优越的资源条件,这些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就只能成为幻想了。 (二)徽商的经济支持

安徽黄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

安徽黄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调查目的:旅游业目前已是一种新兴产业,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旅游需求的地域空间表现出以大城市或著名景区为中心的圈层结构。而黄山市作为一个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极其丰富的旅游城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几年来,黄山市无论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建设、管理上,还是在人文资源的挖掘里,都下了很大力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和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相比,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并不相称。结合黄山市旅游业实际,我们小组在认真研究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黄山市旅游业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和现存问题进行进行分析,有利于人们对于黄山市的旅游业发展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对未来的发展有更清楚的构想。 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通过网络、期刊、各种专业书籍等多种渠道获取资料及相关信息。 二调查过程与内容 黄山市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是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城市,黄山风景区是我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3顶桂冠的景区。它不仅拥有中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的徽派文化,还拥有秀美的自然景观,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着称于世。 旅游业由70年代末的单一型观光游发展成集观光、休闲、风情、民俗、美食、文化、寻古、探险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格局。 、黄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产业规模 过去5年,黄山市预计累计接待游客9200万人次,其中入境万人次,实现总收入亿元,创汇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倍,倍、倍和倍。全市旅

游总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旅游创汇、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四项指标年均增幅预计分别达到%、%、%、%。黄山市旅游业在全省继续保持龙头地位。预计2010年,全市旅游接待量将突破2500万人次,入境旅游接待100万人次以上,创汇亿美元。“十一五”旅游规划确定的全市旅游接待总量2000万人次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旅游总收入、入境接待、创汇目标全面完成。另外,2005年黄山市旅游总收入(亿元)仅相当于全市GDP(160亿元)的%,到了200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亿元)相当于全市GDP(亿元)的比重达到63%,远高于“十五”末的水平。 (2013年数据) 2013年,黄山市旅游总接待万人次,同比增长%,其中入境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创汇亿美元,同比增长%。 2013年上半年黄山市国内客源地分布 2013年上半年黄山市入境主要客源地分布 (黄山市在国外的宣传:在韩国首尔地铁站投放宣传广告) 2014年4月23日黄山市旅委 4月18日开始,黄山市联合韩国MODETOUR旅行社,分别在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乙支路入口驿和乙支路3街驿2个地铁站投放黄山市旅游宣传广告。每个地铁站安排5幅,其中4个横幅一个全景,为期3个月。 首尔地铁是世界前五大载客量的铁路系统,一天载客量超过8百万人次,年运送乘客数为22亿名,位居全球第3位。首尔地铁站点广告将通过精美直观的旅游产品广告画面展示,激发韩国市民前来黄山旅游的热情。产品广告由韩国MODETOUR旅行社针对黄山旅游产品设计制作,方便韩国市民报名参加。 接待能力 目前,黄山市共有旅行社120 家,其中有4 家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星级以上宾馆74 家(挂牌五星级1 家,通过终审即将挂牌五星级2 家),四星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价值

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价值徽州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诞生于安徽省徽州 地区,历史悠久,深厚独特。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是 不可忽视的,本文将探讨其主要特点和价值。 一、地域特色 1.地理环境 徽州地区地处黄山山脉下游,是安徽南部的重要地理位置。这 里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壮观,这种山谷之间相对透明的地理特征,就演化成了徽州人喜欢用半透明的白月光和一系列浅色调相结合 的建筑。 2.坊巷构成 徽州古城的布局是一种独特的坊巷格局。每个坊巷都是一个由 明堂(或文庙)为核心组建的“街坊”,坊巷之间通衢有序,相对 独立,起到了组织社会、组织人们生活和传承文化的作用。每个 坊巷不仅有自己的文庙,而且每个坊巷都有自己的明堂。

3.民居建筑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立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小巧玲珑,色泽明亮,造型独特,融汇了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二、历史价值 1.历史意义 徽州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众所周知,徽州曾是中原和皖南两大文化的交汇处,在唐、宋、元、明、清等时期都曾是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这里不仅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还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品,如长曲瓶、磨莲花碗、徽派漆器、徽州牌坊等。 2.文化价值

徽州文化不仅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而且它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从徽州的建筑、书法、绘画、工艺、音乐、 舞蹈、戏剧等多个方面来看,徽州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旅游价值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方面有着 非常重要的价值。徽州的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如徽州古城、黟县 宏村、西递等,这里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景,而且还保留了大量 的历史文化,这样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都为这里的旅游业发展 提供了保障。 总之,徽州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非常明显,它代表了中 国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它展现了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中的一个 独立风格,融合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具有很高的美学 和历史价值。在今天,徽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对于徽州地 区而言,也是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的价值,值得我们认真 对待和传承。

徽州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徽州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地方文化,它以徽州地区为中心,影响及辐射范围覆盖全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通过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和了解,不难发现徽州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具有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传承价值。 一、徽州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徽州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重镇。徽州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地方文化特征,而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 徽州文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绘画、音乐、书法、民俗等多方面,它最为著名的是徽派建筑和徽派画,徽州还是名家辈出的老中医之乡,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二、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徽州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历代徽州人民的不懈努力,而且需要许多文化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针对徽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措施已经被采取,例如修缮文化古迹、推广民俗艺术和文化旅游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努力。 另外,徽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新时代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模式。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徽州文化更是需要紧密结合当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挖掘和发掘徽州文化的独特价值,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传承。 三、徽州文化的影响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在徽州地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全国各地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建筑方面,徽派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 宝之一,就连现代的建筑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徽派建筑的影响。 在书法和绘画方面,徽派书画是很多中国画家和书法家的必修课程,许多著名 的画家和书法家都是从徽派书画中获得灵感和能量,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在音乐方面,徽州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也是享誉全国的。徽州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和锣鼓等,在中国乐器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之,徽州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传承是不可替代的,它是中国文化中 一个重要而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它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继承历史文化的责任,更是对当代和未来文化发展的有力促进。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参考】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 参考】 一、古徽州乡村旅游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愈向往走出喧闹的城市投奔自然,以期返朴归真、陶治情操、宁静安神,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奇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黄山市乡野风光迷人,古村落星罗棋布,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一座座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中,点缀着幢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村前田园遍布,到处弥漫着茶香、果香和稻香……“人尚古衣冠”的淳朴民风依然在这里延续,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深深浸润着这方热土,是中外游客回归自然、体验风情的美好家园。 “古徽州、新黄山”将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打造好古徽州、特别是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将是我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重点。古徽州乡村迷人的魅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谐安详的人文环境,为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借助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的古徽州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古徽州乡村旅游线路推介、黟县乡村旅游考察、中国乡村旅游论坛举办、中国乡村旅游联盟建立等),进一步烘托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 二、黟县在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中的地位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万众瞩目和心向往之的地方;黟县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让人产生美好的憧憬。黟县理应成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的核心,要加大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为龙头、其它特色各异的古村落和外围乡村景点为辅助,整合包装风景游览、文化考察和休闲度假兼备的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引领徽州乡村旅游走向世界。

徽州古村落型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古村呈坎为例

徽州古村落型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古村 呈坎为例 陈文苑;闵丽 【摘要】徽州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是徽州的文化特质丛,是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而呈坎又是徽州古村落的代表,具有巨大的潜在旅游价值。在徽州当代旅游中,呈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珍贵的历史遗存,其保护和开发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和误区。作为徽州古村落,呈坎的开发应遵守科学管理与联合经营、分区规划与整合开发、传统回归与特色打造等模式。%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ancient Huizhou villages is not only the cultural complex,but also the sign and symbol of Huizhou culture.Ancient Cheng Kan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villages with great potential value for tourism 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oday's tourism of Huizhou.However,as a precious historical relic,it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subjected to many serious problems and fallacies.As an ancient village,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eng Ka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old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joint ventures,sub-regional planning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return to tradition and feature building,etc.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40)001 【总页数】5页(P47-51) 【关键词】徽州;文化遗产;呈坎;保护;旅游开发

徽州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议-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徽州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议-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古村落是一种传统的人类聚居空间,是地方人文历史的缩影,沉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与辽阔的地域形成了不同气质的古村落。同时也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徽州古村落作为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的古村落型旅游地,凭借着它独特的历史性、科考性和艺术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研究者。与此同时不断攀升的客流量正在威胁着徽州古村落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古村落资源的价值,保护好这些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1、徽州古村落特点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西

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二十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1)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徽州古村落是徽州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徽州的历史风貌。 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文化内涵深厚。(2) 环境优美,布局巧妙。西递、宏村选址精妙,遵循徽州建筑的风水原理,注重天人合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尤其是宏村还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村落的布局十分考究,往往都着意模仿一些有寓意的图案,西递的整个村落呈船形,宏村水系则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加之宏村完备的供水系统,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给村名的生活、生产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堪称中华一绝。(3) 建筑至今保存完整。黟县境内至今还保存着35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其中西递村目前保存有明代民居建筑 1 幢,清代民居建筑122 幢,被誉为明清民居博物馆,宏村现存有明清时期修建的民居158 幢,其中有137 幢较为完整。 2、徽州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徽州古城旅游发展历程

徽州古城旅游发展历程 徽州古城是安徽省黄山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其旅游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文化传承(1949年以前) 在1949年以前,徽州古城作为一个传统的历史文化城市,起初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旅游发展。当时,徽州古城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吸引了一些学者、艺术家和历史爱好者的关注,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游客而言,徽州古城并不是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 阶段二:旅游开放(1950年-1977年) 随着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徽州古城逐渐被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1950年至1977年期间,徽州古城开始接待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注重开发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并建立了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如旅游接待中心、导览系统等。这一时期,徽州古城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阶段三:规模扩大(1978年-2000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内外旅游业开始快速发展,徽州古城也在这一浪潮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徽州古城的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提升,并且积极引进投资,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和景点。例如,修复和再建了一些古建筑,建设了更多的文化艺术展览馆和博物馆,整合了周边自然风景区资源。徽州古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自然风景、艺术表演等多种旅游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阶段四:品牌建设(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以后,徽州古城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 通过加强旅游产品的特色化、个性化和差异化开发,徽州古城的旅游业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开展了广告宣传、展览展销、旅游交流等活动,提高了徽州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今,作为安徽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徽州古城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体而言,徽州古城的旅游发展经历了从文化传承到旅游开放、规模扩大和品牌建设的阶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以及加强品牌宣传,徽州古城确立了其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地位,成为一座备受瞩目的旅游胜地。

关于安徽“歙县徽文化产业集群可行性分析”的研究成果

关于安徽“歙县徽文化产业集群可行性分析”的研究成果 作者:初晓楠胡登峰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6期 关于安徽“歙县徽文化产业集群可行性分析”的研究成果 初晓楠胡登峰安徽财经大学 摘要: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歙县作为一个文化历史 名城,也一直顺应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建设文化产业集群。然而,歙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令人 熟知,为研究歙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能力,进行省级创新训练项目,并进行实地调研,总结 研究成果,得出以下分析结论。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集群;歙县;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4-0-02 前言 文化产业集群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集聚现象,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经济形式开始发展,并 迅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一轮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有效途径,决定着区域经济 的繁荣及其竞争力的高低。[1] 笔者本次针对歙县的徽文化产业集群可行性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团队成员实地调研取证, 得出笔者认为较为可靠的结论。 一、歙县基本情况了解 歙县,古名歙州,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徽州六 县之一,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 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歙县,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等众多荣誉称号。 徽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和汇聚,含有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而安徽歙县作为徽文化的一个代表,却几乎不为人知。歙县古城拥有丰富而优秀的旅游资源, 而前来旅游的人却寥寥无几。 以上,是申请本次创新训练项目时,根据对歙县的了解和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提出的一些 问题。 本次实践重点是到歙县本地进行实地调研。当然,在此之前,团队成员也做了许多前期的 准备工作,并通过向指导老师提问,了解了之前对歙县、对徽文化和对旅游产业集群概念及意 义的一些不准确、不全面的认识。 通过一些报刊杂志、网上查阅,我们了解到歙县的历史变革、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客观 条件;经了解,发现前期准备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校正部分概念 认知后,进行实地调查。

徽州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研究现状

徽州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研究现状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徽州文化现象研究报告 范文

20徽州文化现象研究报告 (4) (范文) 徽州文化现象研究报告 徽州文化的发展与“瓶颈”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作为古老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徽州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且依然让无数人为之吸引,的确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现代的徽州人已经充分意识到,徽文化中有着许多引以为豪的优秀品质。人们在徽文化的发扬光大中已获得了甜头,并从文化旅游开发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从中积聚了继承发展这种文化体系的信心。比如,其最直接最现实的意义可以在XX市的发展中窥见一斑。XX市以旅游立市,以“打好牌,做 好徽文章”作为其发展战略。区区一个地级市,有两处世界遗产,世所罕见,这不能不说是徽州文化的功绩。世世代代的徽州人在这片不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通转楼、马头墙、天井、美人靠和谦让墙,创造了徽菜、徽戏、徽雕、徽墨、歙砚等文化符号,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州刻书、徽州漆器、徽州造纸等文化技艺,孕育出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宗族意识、庙会文化,其丰富性、多样性,和其独特的书香韵味、山野情调,是其它文化流派无法比拟的。

如今,在古徽州的土地上,仍有随处可见的民风淳厚的古村落,可以看到徽派风格的马头墙,到处仍是清一色的方言土语,充满了与现代都市迥然不同的人文韵味,在婺源、绩溪的乡间山村,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小桥流水的静谧,依然是这片天地的主色调。但是,在徽文化的开发和发展中,我们正面临着不可回避的“瓶颈”问题。一方面,现在的徽州人一味守旧,只懂得把老徽州的传统文化拿出来反复折腾。这种“啃老本”的发展模式,也许现在还能赚到荷包满满,但是这样的徽州文化,失去发展的活泉,只会日渐枯竭、腐朽,成为一滩死水。另一方面,现代徽州人往往只看见眼前的利益,本着盈利最大化模式进行徽文化旅游开发。过度的旅游开发对徽州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有些地方把古宅、古祠、古牌坊等____集中为旅游景点,损害了其最宝贵的历史价值;有的村落拆墙开门、大量开店设铺、兴办旅馆饭馆,破坏了古宅的建筑风貌和古村落的宁静氛围;低水平模仿性开发,普泛化的徽州文化旅游开发严重地伤害了徽州文化的真正内涵。 徽州文化要开发、要发展,但这种开发、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就如一位徽学研究学者所说,徽州文化的发展必须基于这样三个前提:一是保持文化的传统性。如果徽文化离开了徽州传统,消退了徽州特色,不具有了徽州个性,这种文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二是延续文化的传承性。徽州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文化,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不断革新的结果。徽州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统一马头墙的格式,不是为了让当代人永远保持古老的生活陋习,让

徽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徽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高的价值。但徽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足,在知名度方面,发展力度上,以及对文化产品的开发上都有较大缺陷。本文提出一些建议如制定保护的规划,努力扩大知名度,同时作好徽文化产品的开发。在打好“徽”字品牌方面不断研究、突破,努力作到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徽州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知名度不高。徽州是一个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始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时间长达890年。徽州不仅仅是单纯的地域名称,而且是典型的地域文化的代名词。然而为发展黄山旅游业,1987年的改制,仅保留“徽州区”为黄山市的三个市辖区之一改制后,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三个地方同用/黄山名,其实带来很多混乱和麻烦,外地人往往对此无所适从,常因地名混淆而跑错地方。 在黄山市有两块旅游牌子,一块是黄山这座世界级的名山,另外一座则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徽州文化。市政府提出“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的思想,是为了两块旅游牌子齐头并进。然而由于黄山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宣传力度也大的多,而徽州文化古代地域文化,为一般游人很少了解,两块牌子并不能出现同步发展的现象。目前安徽省对皖南旅游“两山一湖”的宣传,忽略了徽州文化的重要地位,很难让人把皖南山水与徽州文化联系起来。徽州文化是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列的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它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徽州文化所包涵的内容。在黄山市(徽州文化的部分区城)现有地面文物4900多处,其中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古村落、古街市、古民居、古牌坊、古祠堂随处可见,同时徽州文化流派纷呈,新安理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州朴学、徽派建筑、徽派园林、徽派雕刻、徽派篆刻、徽州竹编以及徽剧、徽菜、徽州文房四宝等独树一帜,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文化因素是发展徽州文化旅游的资源基础,成为直接的文化旅游吸引物。这些都是徽文化的体现内容。 二.文化产品没有充分开发。徽州有非常丰富的文化产品可以开发,这是一大优势。对于数量庞大,门类繁多的文化,我们可以做如下分类:(1)实物遗存传承包括以徽派建筑(譬如徽州“八古”特别是包括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在内的所谓徽州“古建三绝”)为典型代表的地面近5000处徽州文化遗存实物以及众多古玩宝器等文物,在严格保护条件下适于今用的现实传承。(2)文献资料传承主要包括大量对古徽州“文献之邦”大量古籍图书等文献资料进行搜罗、梳理、研究和对散落各地的数十万件“徽州文书”原物材料开展抢救、整理、研究。(3)思想学术传承主要包括新安理学,徽派朴学等。(4)包括徽派篆刻、徽派版画、新安画派等艺术,大量古诗词韵文、古楹联、新安竹枝词和民间歌谣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学艺术传承。 这些徽州文化如果都能变成旅游资源,将是多么丰富的。而如果开发文化产品也将带来巨大的收益。然而徽州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么多的文化开发的产品并不多,也就是说游客来感受徽州文化旅游的同时消费的产品只占文化产品的很小一部分。徽州文化旅游尚处于自发增长期,景区开发、经营和管理停留在初级阶段,虽然存在着大量徽州文化遗存,但目前给人的文化体验从方式到内容都是有限的,文化的传播、弘扬和体验与徽州文化本身价值相去甚远。如果文化产品不尽快发掘潜力,我们将流失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巧妙的将不仅是

徽州文化

论徽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徽州文化是我国三大地方文化之一, 是历史上的徽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富有地域特色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徽州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高价值的旅游资源。文章立足于对徽州文化进行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针对徽州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有效对策,促进徽州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徽州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一、引言 文化旅游,是指以独具特色的区域性历史文化现象及其遗存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由于地理区位、习俗、社会结构的独特性以及文化本身的惯性,徽州文化经受了历史的检验,保留了大量历史遗存,构成了宝贵的徽州文化资源[1]。同时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因此徽州文化旅游的发展拥有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文化环境。 二、徽州文化及徽州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一)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列的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是指宋元明清以来,根植于徽州本土,并经由徽州商帮和徽州士人向外传播和辐射,进而影响其他地域文化进程的一种区域性历史文化。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等徽州流派;以“徽骆驼”、“绩溪牛”为形象代表,以徽商经营哲学、经营理念为内在特制的精神文化,以徽商经营商品、会馆、商标商号、商业环境等为代表的徽商文化;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代表的徽派古建筑、古村落文化;以徽剧、徽州三雕、徽州篆刻、徽派篆刻、徽派版画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此外,还有徽菜、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编、徽墨、歙砚、徽州方言等。由此可见徽州文化的广博、深邃。 (二)徽州文化旅游资源 徽州大量的文化遗存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大量有形文化遗存为徽州地区发展徽州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诸如民居、祠堂和牌坊等具有

[知识]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知识]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___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总规划师:姬旭升 中广网 11月12日 21:18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主题 依托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顺应市场创新需求,创建一个新概念的旅游市场板块,形成一个以黄山为窗口和枢纽、以黟县为综合基地、全面带动7+4的古徽州文化旅游体系。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原则 以古徽州的概念来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实现高效保护利用,以古徽州的概念来打造一体化的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建立统一的产品大体系并实现产业分工互补,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实现空间的有机有效分工和旅游流的科学引导,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吸引大投资商的进入并实现高水准统一管理. 徽文化的历史沿革 徽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徽文化体系 现存徽文化,是现存中华文化的袖珍缩影。徽州文化的现存,不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民俗学、教育学、建筑学、美学、医学、艺术、科技,还是从旅游、经济、贸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徽文化体系五要素 C B M E A “C”代表文化(culture)

“B”代表徽商、贸易(business) “M”代表医学(medicine) “E”代表教育(education) “A”代表建筑(architecture) 徽文化内涵 徽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 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 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古徽州文化旅游的价值研究 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徽文化亦是中国历史上汉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是多种文化交融的智慧结晶。 徽州文化,品味极高,源远流长。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以西递、宏村等世界文化 遗产古村落民居、歙县历史文化名城、屯溪老街、棠樾牌坊群等“寻根问主”徽文 化旅游形式,同时以徽墨、歙砚、徽菜徽雕、徽派建筑、徽派盆景开发以及体育 业、演艺娱乐业、影视业、文博业等为辅的徽文化产业格局也初具规模。 徽文化旅游在全国正异军突起 古徽州文化的旅游价值体现 一、大量现存的古建饱含徽文化内容物质形态是可观性的徽州文化教材,是形 象化的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有着最宽广的旅游市场。 二、皖南的徽文化人文景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徽州文化的丰富性、全面性, 造成一种经久不衰的旅游发展形势。 三、徽州区域范围内民风淳朴民俗丰富多彩,充分表现的德治规范、伦理推 崇,是现代人共同关心的人间关系的主要命题,因此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闪光点.

徽州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年〕黟、歙属荆国〔治今淮南〕。十二年〔前195年〕,黟、歙属吴国〔治今江苏沛县〕。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黟、歙属江都国〔治今江苏扬州〕。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设十七城,歙、黟为其二城。元狩六年〔前117年〕,立武帝子刘胥为广陵王,歙、黟属广陵国〔治广陵,今扬州〕,汉宣帝五风四年〔前54年〕,刘胥获罪自杀,国除,复为丹阳郡之属。汉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立原中山靖王刘胜之裔刘云客为广德王〔治广德,今安徽广德〕,黟县属丹阳郡;歙县仍属丹阳郡。始元二年〔前16年〕,刘云客死,无子,国除,黟县复属丹

阳郡。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立广川王刘越之裔刘瘉为广德王,黟县复属广德国。王莽篡汉,建国元年〔公元9年〕,贬汉广德王为公,改黟县为愬虏。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复名为黟县,仍属丹阳郡。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炽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方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方新安理学、徽剧等等。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

文化产业视野下徽州民俗体育的旅游开发

文化产业视野下徽州民俗体育的旅游开发 卢玉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涌动下得到高速推进,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文化经济”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效能,现已经成为文化发展方式的主流和潮流.徽州民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样态,其发展需要搭上这趟高速“动车”才能有所作为,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的双重需求.针对徽州民俗体育开发所依托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特征,围绕资源、市场和产品三个方面对徽州民俗体育旅游开发进行优势论证.结合当前开发的现状与问题为基础,提出开发的理念、框架以及发挥双重效能应有的机制.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038)002 【总页数】6页(P186-191) 【关键词】文化产业;民俗体育;旅游开发;徽州 【作者】卢玉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4 引用格式:卢玉.文化产业视野下徽州民俗体育的旅游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2) :186-19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将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推向了市场前沿,

在经济市场轨道上,文化产业犹如快速动车已经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随着文化与市场的融合、依存不断加深以及人们文化生活方式的不断生成,体育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而一直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代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潮流.之所以如此,不仅是体育本身具备了文化生产力的特点,还通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产品消费、促进体育文化精神的传播,借此广泛影响大众的价值观念,从根本上实现大众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满足.由此而言,体育文化产业的实质是将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在市场进行该产品交易与服务的过程中,发挥市场经济价值和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等双重效益.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要顺应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和规律,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徽州民俗体育是徽州文化的活态载体,是徽州民间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符合集体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今天这一文化形态成为展陈地方特色体育产业的动力和灵魂所在.随着徽州旅游业的发展,徽州的民俗体育借助“黄山”旅游品牌进行产业开发不仅是民俗体育发展与传承提供有益通道,也是徽州旅游发展的迫切所需.通过旅游开发不仅获得经济效益反过来支持民俗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以往体育文化垂直式的单向传播变为以市场为中介紧紧与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相结合,从而激活传统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竞争力,也将为徽州地方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徽州有着“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有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和“宏村”等古村落,域内遍布的历史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具备了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条件和资源.这些地方优势的旅游资源、各类旅游开发已经具备的条件为徽州民俗体育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托平台,应该说,徽州民俗体育与旅游的开发联动寄托了两者互利互补的美好愿望.然而,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中,徽州民俗体育应如何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融入到旅游开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