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观察植物细胞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观察植物细胞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观察植物细胞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观察植物细胞

【—创新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在初中考试中经常会考的一项实验,下面我们为您详细演示。

实验目的: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办法.

2、认识植物细胞等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实验过程:

一、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用洁净地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制作临时装片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在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是它的一边先解除4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先用低倍镜下观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

四、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五、实验结束。

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动起手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完成这项计划。

[创新生物实验]初中生物创新小实验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 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加碘的淀粉溶液。 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加碘的淀粉溶液退色的程度越大 六、实验过程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优秀教案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授课专业:生物科学、农学主讲:

实验1 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的一般构造和性能; 2、学会正确地使用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熟练地掌握对光,低高倍物镜的使用技术, 以及显微镜的维护; 3、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和徒手切片。 二、重点与难点 正确地使用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熟练地掌握对光,低高倍物镜的使用技术。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课主要采取讲授法和讨论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辅以个别指导进行教学。 四、实验内容 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维护; 2、临时装片的制作及徒手切片的练习; 3、体视镜的一般结构及使用方法。 五、实验材料 洋葱(Allium cepa)根尖永久装片;洋葱(Allium cepa)鳞片叶;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或水稻(Oryza sativa)花粉。 六、实验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纱布、吸水纸、擦镜纸、滴瓶、毛笔;碘液、水。 七、实验方法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维护 1、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两部分,即光学部分与机械部分。 (1)光学部分 ①物镜、②目镜、③聚光器、④虹彩光圈、⑤反光镜、⑥镜筒 (2)机械部分 ①镜座、②镜柱、③镜臂、④载物台、⑤物镜转换器、⑥调焦螺旋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正确安置显微镜、(2)对光、(3)低倍物镜的使用、(4)高倍物镜的使用(5)浸油物镜的使用、(6)显微镜的使用练习、(7)用毕复原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4、光学显微镜的显微测微法 (1)显微测微计 ①镜台测微计、②目镜测微计 (2)测量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

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 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 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 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 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植物生物学复习题

0绪论复习题 1.什么是植物?在林奈的二界系统和魏泰克的五界系统中,植物包括的范围有何变化? 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其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说它 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生产食物。魏泰克的五界系统中不仅包括林奈的二界系统中的植物界和动物界,还增加了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2.列举5个我国著名的植物研究机构,简述他们的主要研究领域。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领域、植物生态学(草原)、光合作用、植物分子生理与发育领域等);○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分类与生物地理、植物化学 与天然产物研发、野生种质资源保藏与利用、民族植物学与区域发展、资源植物研发与产业化);○3中国农业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植物逆境机理、植物发育生物学、作物重要性状功 能基因组学、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4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 态研究所(功能基因组学,分子生理与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等);○5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研究)。 3.列举5个我国当代著名的植物学家,简述他们的主要研究领域。 张新时院士,植物生态学;洪德元院士,植物细胞分类学;王文采院士,植物分类学;匡廷 云院士,光合作用;周俊院士,植物化学;施教耐院士,植物呼吸代谢;陈晓亚院士,植物 次生代谢。 01细胞与组织-01细胞-复习题 一、选择 1.光镜下可看到的细胞器是。 A.微丝B.核糖体C.叶绿体D.内质网 2.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A.显微结构B.亚显微结构C.超显微结构D.亚细胞结构 3.下列细胞结构中,具单层膜结构的有。 A.叶绿体B.线粒体C.溶酶体D.核膜E.液泡 4.下列细胞结构中,具双层膜结构的有, A.叶绿体B.线粒体C.溶酶体G.微管I.高尔基体J.内质网K.核膜 5.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B.木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C.果胶D.角质和纤维素 6.初生纹孔场存在于。 A.次生壁B.初生壁C.胞间层D.角质层 7.糊粉粒贮藏的养分是。 A.淀粉B.脂肪C.蛋白质D.核酸 8.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B.叶绿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 9.与细胞分泌功能有关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B.高尔基体C.溶酶体D.白色体 10.细胞内有细胞活动的“控制中心”之称的是。 A.细胞器B.细胞核C.细胞质D.叶绿体

普通生物学实验讲义

普通生物学实验(动物、植物) 实验一(1)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其使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原理,并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 二、实验用品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滤纸、擦镜纸。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从构造上可分光学、机械和电子三大系统。 1、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通常由物镜、目镜、聚光器和光阑组成。 1)、物镜(objective) 显微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物镜。物镜种类繁多,性能相差悬殊。物镜的放大倍数用数字表示,如4、10、20、40和100等。 a.干燥系(drysystem)物镜 镜检时,物镜与盖片间,不添加任何液体。如4×、10×、20×和40×物镜都属干燥系,使用时不加用任何浸液,只以空气为介质,其折射率为1,所以干燥系物镜的数值孔径小,分辨率亦低。 b.浸没系(immersionsystem)物镜 物镜在使用时,前透镜与盖片之间浸满液体。依充添的浸液的不同,主要可分为油浸系(oil immersion)和水浸系(water immersion)等类别。最常用的浸没液为香柏油(cederoil),其折射率为1.515,与玻片的折射率相近,且不易干涸。使用水浸物镜时加用水,其折射率1.33。 油浸物镜外壳上刻有:“oil”、“oel”、“imm”和“HI”等字样,水浸物镜刻有“W”或“Water”字样;油、水浸两用物镜则刻上“oil+w”字样;甘油浸没物镜刻有“Glyc”或“Glyz”等字样。 2)、目镜(eyepiece,ocular) 目镜作为影像和肉眼间的放大镜,将物镜映来的影像做第二次放大。同时,目镜作为物镜的补偿,把物镜残留下的像差给予进一步校正,以提高造像质量。目镜作为投影器,把放大的影像投射在摄影暗箱的焦平面上。 目镜通常由两片(组)正透镜组成,上面的透镜叫接目或眼透镜(eye—lens),它决定倍数和成像的优劣;下面的透镜叫会聚透镜(collectivelens)或场镜(fieldpiece),它使视野边缘的成像光线向内折射,进入眼透镜中,使物体的影像均匀明亮。上下透镜的中点,或场镜下面设有用金属制造的光阑叫做视野光阑或场光阑(field stop)。场镜或物镜在这个光阑面造像,在光阑上可装入各种目镜测微计、十字线玻片和指针等。由眼透镜射出的成像光线基本上为平行光束,并在目镜之上约10mm处交叉,此交叉点称作出射光瞳。 3)聚光器(condensers)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 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授课专业:生物科学、农学主讲:王文龙彭友林李丽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基础实验中心二00八年二月十六日

实验1 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的一般构造和性能; 2、学会正确地使用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熟练地掌握对光,低高倍物镜的使用技术, 以及显微镜的维护; 3、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和徒手切片。 二、重点与难点 正确地使用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熟练地掌握对光,低高倍物镜的使用技术。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课主要采取讲授法和讨论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辅以个别指导进行教学。 四、实验内容 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维护; 2、临时装片的制作及徒手切片的练习; 3、体视镜的一般结构及使用方法。 五、实验材料 洋葱(Allium cepa)根尖永久装片;洋葱(Allium cepa)鳞片叶;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或水稻(Oryza sativa)花粉。 六、实验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纱布、吸水纸、擦镜纸、滴瓶、毛笔;碘液、水。 七、实验方法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维护 1、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两部分,即光学部分与机械部分。 (1)光学部分 ①物镜、②目镜、③聚光器、④虹彩光圈、⑤反光镜、⑥镜筒 (2)机械部分 ①镜座、②镜柱、③镜臂、④载物台、⑤物镜转换器、⑥调焦螺旋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正确安置显微镜、(2)对光、(3)低倍物镜的使用、(4)高倍物镜的使用(5)浸油物镜的使用、(6)显微镜的使用练习、(7)用毕复原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4、光学显微镜的显微测微法 (1)显微测微计

{推荐}植物生物学实验习题

植物生物学实验习题

植物生物学实验习题1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器 2、侵填体 3、单纹孔 4、单穿孔 5、复穿孔 6、筛域 7、复筛板 8、单筛 9、外分泌结构10、内分泌结构11、有节乳汁管12、无节乳汁管13、裂生型分泌道14、溶生型分泌道15、细胞的全能性16、填充生长17、附加生长18、生物膜19、粗面内质网20、光滑内质网 21、原生质22、胞间联丝 二、基础理论单项选择题 1、辣椒变红的过程是:() A、有色体→叶绿体 B、叶绿体→有色体 C、白色体→有色体 D、有色体→白色体 2、麦在春季拔节主要是因哪种组织起作用:() A、顶端分生组织 B、居间分生组织 C、侧生分生组织 D、原生分生组织 3、植物吐水现象是由哪种组织完成的?() A、气孔 B、分泌组织 C、乳汁管 D、排水器 4、最早发现细胞并给予命名的是:() A、德国植物学家施来登 B、英国物理学家虎克 C、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D、德国动物学家施旺 5、线粒体为双层生物膜结构,其外层膜的面积比内层膜的面积:() A、大 B、小 C、同样大 D、大小关系不稳定 6、叶绿体也是由内外两层生物膜构成,其内膜的面积比外膜的面积:() A、小得多 B、几乎等大 C、大 D、大许多倍 7、在下列4种物质中,哪一种不是细胞后含物:() A、脂肪 B、碳水化合物 C、核酸 D、糊粉粒 8、两个相邻具次生壁的细胞,从一个细胞腔到另一个细胞腔,这中间的细胞壁可以细分为几层?() A、3 B、5 C、7 D、9 9、细胞的胞间连丝是:() A、微丝 B、微管 C、居间纤维 D、原生质丝 10、细胞壁常常发生次生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 A、初生壁 B、次生壁 C、质膜 D、胞间层 11、细胞壁的主要化学万分是纤维素,构成细胞壁的结构单位是:() A、微纤丝 B、微丝 C、微管 D、微粒体 12、细胞学说是德国生物学家施来登和施旺提出的,其时间是:()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1、实验材料的改进2实验方法的改进3实验创新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选择不当、实验方法不够合理、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不够到位,使得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多年来始终在低效的水平上徘徊。近年来我们组织本区初中生物教师对苏教版中部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实践,积极改进,大胆创新,提高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实验材料的改进 A、观察种子的结构 问题分析:教材选用大豆种子作为观察种子结构的材料,由于大豆种子较小,胚芽、胚轴、胚根不易观察到;子叶中淀粉含量较少,用碘液鉴定淀粉时,实验效果不明显。 改进材料:选取颗粒比较大的芸豆种子替代大豆种子,观察前将芸豆种子浸泡24h,让芸豆种子种皮变软,胚芽稍稍萌发。在观察种子内部结构时,肉眼即可清晰地观察到胚芽、胚轴、胚根等结构,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水笔对观察到的胚芽、胚轴、胚根进行着色标记,以便教师检测学生观察的结果是否正确。用碘液对子叶中的淀粉进行鉴定时,淀粉遇碘变蓝现象明显。 B、外界溶液浓度影响细胞吸水的实验 问题分析:教材中选用的实验材料为两对以上叶的豆类幼苗,将其分别放在清水和10%的盐水中,观察幼苗吸水挺直、失水萎蔫的现象,一般需要

20多分钟时间,由于不能及时观察到实验现象,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且培养两对以上叶的豆类幼苗需要数天的时间。 改进材料:可选用黄豆芽或绿豆芽代替两对以上叶的豆类幼苗进行实验,把豆芽分别放在清水和10%的盐水中,2min后就会出现放在清水中的豆芽保持硬挺,放在盐水中的豆芽发生萎蔫的现象。教师可及时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且豆芽是人们常食用的食物,课前教师可以在菜场或超市购买到,方便快捷。 C、观察叶片的结构 问题分析:该实验一般选用菠菜叶做叶横切,观察叶片结构,但菠菜叶容易失水萎蔫,早晨买来的菠菜上午做实验时就萎蔫了,叶子卷成卷,很不好切。如用水将菠菜泡起来,叶子易变脆,切的切片多不完整,导致上表皮或下表皮缺失。 改进材料:可用绿萝的叶替代菠菜叶,这种叶很容易切出完整的叶横切片,而且不怕萎蔫,摘下来放置两天依然能做出理想的切片。绿萝在花卉市场很容易买到。 D、观察茎输导功能实验 问题分析:“观察茎输导功能”实验中,一般选用杨树带叶的枝条进行实验,但是根据课时进度,在进行该实验时南京地区已经是深秋,杨树的形成层已经停止活动,树皮很难剥,即韧皮部和木质部分不开,实验效果不佳。改进材料:可用大叶黄杨代替杨树,大叶黄杨是一种常绿植物,即使在深秋,它的形成层也在活动,树皮也很容易与木质部分离;用大叶黄杨做实验材料,把带叶枝条浸入稀释的红墨水中,至于阳光下,一昼夜红墨水即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液滴加到第二支试管中,记下滴数,直到三种新鲜果蔬的汁液以及果蔬饮料全部滴加计 数完毕。将三种果蔬的滴数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讨论:1. 三种果蔬汁液是否都含有维生素C? 2. 果蔬饮料与新鲜果蔬汁液,哪一种维生素C含量更高, 3.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七、实验结果 三种果蔬汁液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褪色所需滴数不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植物生物学设计实验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 一、选题背景及论证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中离不开生物实验。高中学过的“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就是其中一例。但因为当时缺乏实验条件,也缺乏现成的经验,无法实验,所以在大学期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选择此实验。为学习积累经验、素材,在实践中使自己对实验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更加理解,通过模仿、探究,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方法,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所选用的玉米、豌豆在市场中很容易买到,并在实验室中栽培管理方便。见效快,效果明显。在对原实验的改动中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研究过程 (一)实验前所制定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的设计方案 (2)观察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现象并记录分析。 (3)通过共同设计和研究观察,学会合作、交流、互相学习。 (4)培养动手能力、科研意识、创新精神。 2、研究步骤 (1)明确研究学习本实验的目的。. (2)阅读教材和相关书籍。 (3)上网查询,了解相关信息。 (4)咨询老师,讨论研究。 (5)设计出方案定稿。 3、任务分工 (1)研究讨论实验设计方案,日常观察:本组全体成员 (2)上网查询:A (3)查书面资料:B (4)摄影、打印:C (5)实验报告执笔:D (二)1、所需材料用具主要有: 豌豆种子、玉米种子、若干锡纸、不透光的纸盒二个、培养皿、剪刀、胶带、脱脂棉、无土栽培营养液等。

2、实验原理简述:植物的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到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它的运动方向随刺激方向而定。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在地心引力(重力)的影响下,植物的根表现出向重力性运动。 3、实验设计及观察 (1)观察植物的向重力性运动:准备好五个培养皿,在培养皿中放入用培养液浸泡的湿棉花,把预先浸泡(有利于提早发芽)的种子按八卦方位嵌入湿棉花上。注意把种子的尖儿(胚根)都朝向圆心排放。盖上盖儿后用胶带把培养皿的盖子固定住,要做到不能全周密封,应隔一段距离粘一下即可,避免种子进行无氧呼吸、烂种。再用胶带将其立于烧杯上。再设计一个培养皿四周用胶带全密封的对照实验,观察玉米的根向重力性运动实验设计完毕。 预计四天后,玉米种子胚根长出,有一定的向地性,但现象还不算明显。再过二天发现胚根向地性明显,胚芽背地性也明显。观察对照组内玉米是否有霉变发黑,根茎生长是否受到影响,如果有则淘汰掉,将所剩的四个培养皿分成两组,一组始终位置不变,另一组把培养皿转90度和180度,再进行观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思考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播种时种子总是不规则地埋藏在土壤中,它们是否都能通过根的向地性来适应环境,从而萌发、成长。 在实验中应注意,培养皿中的棉花要厚、湿一些(不滴水为准)。用胶带粘盖子时不能全封闭,留一道道缝有利于内部排水。玉米凸面一侧贴于棉花上,否则萌发的根和芽全向棉花里面钻,不利于观察。另外,当玉米根长出来后,会发现培养皿壁上有水汽,玉米根发红,这一现象是否与进行无氧呼吸有关,还是有其他原因有待于继续查询。 (2)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准备好八个装满泥土的花盆,把预先泡好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均匀地播种在土壤中,浇水。放在温暖、光线充足之处,等待发芽。预计五天后,小苗从土壤中钻出来。待小苗长到近5厘米时分别装入两个纸盒中,用锡纸封存好,在向光处挖一个直径3厘米的小洞。三天后打开两盒子,观察玉米和豌豆是否都向小洞方向弯曲生长。 理论支持:如果出现向光生长,则是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得快,所以弯向光源生长。 本实验应注意及存在的问题:选择透水好的花盆,便于排水透气,有利于植物萌发、生长。豌豆入土深度为豌豆本身和两倍,太浅小苗不稳,太深萌发过晚。纸盒不能太大,否则离小洞远的那两盒向光性就不明显。低温植物生长较缓慢,高度不够也影响向光性现象。 另外我们也预计进行植物向水性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观察根是否向水生长。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植物向性运动是否是植物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向性运动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植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理)教案

实验一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3学时)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方法;了解多酚氧化酶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能使一元酚和二元酚氧化生成醌。醌有颜色,在525nm下有最大光吸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体系颜色变化可测定酶活性。 三、器材与试剂 低温离心机、s22pc分光光度计、儿茶酚、pH 7.2磷酸缓冲液 四、实验内容: 1.称取马铃薯0.5克,加入2.5mL pH 7.2磷酸缓冲液,少许PVP,研磨匀浆,转移到离心管,再用2.5mL pH 7.2磷酸缓冲液冲洗研钵,合并提取液。4℃ 4000rpm离心15分钟,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2.在试管中,加入2.5mL pH 7.2磷酸缓冲液,1.5mL 儿茶酚以及1mL 粗酶液,空白调零以1mL磷酸缓冲液代替粗酶液。 3.A值测定:加入粗酶液后迅速混匀,立刻于525nm下测定反应体系的A值,每隔30秒记录一次,共记录5次。 4.计算酶活力。按下式计算 PPO活性=U/min gFW A值增加0.001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五、实验报告: 计算所测材料的PPO活性。选择A值变化均匀的三组数值求平均值。 实验二植物耐盐生理指标测定(9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盐胁迫的机理以及植物的耐盐机制 2、了解植物盐处理的方法 3、掌握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5、掌握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6、掌握基本的数据统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在盐胁迫下,植物可通过积累一定量的脯氨酸降低水势, 维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脯氨酸本身是一种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它可以防止原生质体的水分散失,在植物细胞生理干旱时,它的增加有助于细胞或组织保持水分。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便游离于磺基水杨酸的溶液中,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溶液即成红色,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含量的高低。在520nm波长下比色,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脯氨酸的含量。 植物在盐胁迫下,活性氧含量会明显增加,对植物体产生毒害,而过氧化物酶会清除植物体内多余的活性氧。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组织器官中。在有过氧化氢存在的条件下,过氧化物酶可以使愈创木酚氧化,产生茶褐色物质,在47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可根据单位时间内A470的变化值,计算POD活性大小。 植物在盐胁迫下,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是其产物之一,通常将其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用于表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强弱。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532nm处也有吸收。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MDA—TBA反应物质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三、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仪器: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 试剂:酸性茚三酮溶液;冰醋酸;标准脯氨酸溶液;3%磺基水杨酸;过氧化物酶测定反应液;pH6.0磷酸缓冲液10%TCA;0.6%TBA 四、实验步骤 (一)实验材料的培养 小麦种子吸胀8h后消毒、4℃下春化30天,采用砂培法种植,至三叶期,作为供试材料。 (二)盐胁迫处理

中学生物学创新作业的类型及案例

中学生物学创新作业的类型及案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并把“创新”列为新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国社会强烈呼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作业作为支撑。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作业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锻炼场”和“试验地”,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育兴趣、发现错误和锻炼能力。作业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创新作业。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有别于传统习题作业的创新作业类型及案例。 1 行动研究类作业 行动研究类作业是指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或课题开展行动研究而完成的作业,也称为研究性学习类作业,常见的形式有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文献研究等。这种作业最大的亮点是能锻炼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思维,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和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同时有利于渗透科学教育。 在学习“生物和环境”专题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酸

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探究废弃电池浸出液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不同水分(温度)对霉菌生长影响的研究” 等作业。学到“近视”内容后,笔者布置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及原因分析”。在学生习得“生 物多样性”核心概念等知识后,笔者曾布置如下作业:4~6名学生为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可以在校园内,也可以到学校旁边的寸金桥公园或到世界地质公园――湛江湖光岩开 展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然后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并进行展示。选择湖光岩调查小组的学生如是说:“从小到大,我去过很多次湖光岩,但这次和以前不一样,我们成立研究小组去做生态环境的调查,我收获很大。首先,以前,我连校园里一些常见的树木,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这次,在生物老师的辅导下,我知道了很多植物名称。比如,格木、见血封喉、桃花心木、美人树、蛤蒌、肾蕨等植物都是我这次认识的。同时,我还拍摄并认识了碧凤蝶等动物。现在,我更加喜欢生物课了。其次,我们还没学过论文这种作文体裁。但这次调查,我们要进行研究,还要写成论文,所以,我觉得自己像个科学家一样,在同龄人中这是件值得自豪的事。在老师指导下,我懂得了论文的思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还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认真的态度,特别是科学研究过程中,要有科学精神和合作精神。”他们 的报告“湛江湖光岩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保护”还获得了青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研究报告 执笔:王乃平 第一部分前言 一、研究背景 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决定了实验的地位与作用。对实验改进与创新,可以使实验更具科学性、有效性、探究性、趣味性、新颖性、简便性和启迪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 1. 实验本身的现状分析。在组织实验活动时,有时会碰到一些影响实验顺利开展的制约因素,如因实验时间、季节的因素而导致实验不能在适当时间内开展;或因实验成本过高、材料不易获得而导致实验无法实施;或因实验技能要求较高而使实验无法面向全体学生,或因实验方法不佳而使实验现象、效果不太明显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正常开展实验活动的积极性,需要加以改进才能有利于实验的开展。 2. 实验案例的现状分析。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各种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苏科版、上海科学教材等)中都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这些素材各有特色,加之一些优秀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改进创新了许多实验设计,成果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网络上也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国外也有一些与生命现象有关的趣味实验,各种改进与创新的成功案例很多。但这些实验改进创新的的成果缺乏整合利用。学习优秀的实验创新案例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资源。 3. 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师、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当前师生开展实验普遍以教材为蓝本,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活动,对实施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质疑的态度,创新的意识比较淡泊,习惯于重复和验证教材中的实验。对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麻烦”要么回避,要么绕道,失去了训练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好机会。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能激发师生

创新实验大赛

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 作者:李之彤尚店中学初一二班临清市邮编:252662 一、创新实验目的: 1、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空果冻盒一个,白色果冻两个,粉色果冻一个,杏仁核一颗,绿豆10粒,透明塑料纸一块,挖勺一把。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四、实验操作: a)取出空果冻盒和透明塑料纸,将透明塑料纸平铺在空果冻盒内。 b)用挖勺将白色果冻取出放入铺有透明塑料纸的空果冻盒内,并用挖勺将其捣碎。(果 冻不要装得太满) c)用挖勺从粉色果冻中挖出一块形似圆形或橘子瓣形状的果冻。 金点子演讲 挖勺 白色果冻 绿豆 粉色果冻杏仁核

d) 将杏仁核放在白色果冻的一边,另一边放上刚才挖出来的粉色果冻,周围放7-8粒绿豆。 五、图解说明 六、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1、本实验改进了初一生物课本中“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实验,用较为常见的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用果冻代替了琼脂,使材料更易得、更易操作,且可食用。本实验以果冻盒作为细胞壁,透明塑料纸作为细胞膜,杏仁核作为细胞核,捣碎的白色果冻作为细胞质,绿豆作为叶绿体,橘子瓣形状的粉色果冻作为液泡,形象直观,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2、实验用具及材料的常见化,使实验可行性提高。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并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创新实验名称 :动物的绕道取食 杜静云 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北校) 临清 252600 二、创新实验目的: 不同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 叶绿体 液泡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植物生物学创新实验

实验项目一、《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叶片的形态与解剖结构比》简介 【指导老师】徐晓峰、刘昀 【实验项目学分】0.5学时18 【实验原理】:叶是植物的主要器官,它承担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两大生理功能。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动力,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运转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从而使叶片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不至于因温度过高而受损伤。但是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与根系吸收的水分之间需要达到一个等量的状态,即水分平衡状态。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止水分过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面的角质层、密生茸毛、气孔下陷或形成气孔窝、叶片内贮水组织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腾的特征。植物生活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叶片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大。由于叶片取材方便,学院的相关实验条件(各种显微镜)也较完善,实验花费的成本较低,本创新实验拟通过叶的形态观察(解剖镜)、叶的结构观察(徒手切片法或冰冻切片),来具体了解代表植物的叶片微观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目的】掌握植物适应生境的叶片主要形态特征。了解叶片形态结构与生境的相关性 【主要内容】(1)制定实验设计方案以及可行性分析报告(2)选择不同生境的实验对比材料,观察叶片形态与解剖结构的特征。可以各选取禾本科植物、旱生植物、水生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一两种,用放大镜或在体视解剖镜下仔细观察叶片的表面,以拍照或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这个基础上,取上述植物的叶片做徒手切片或冰冻切片,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图(也可拍照代替)(3),从叶形、厚度、气孔数目/单位面积、表皮附属物、叶肉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方面分析叶片形态结构与生境的相关性。并撰写实验报告,完成该创新实验。 实验项目二、《胁迫对植物形态、生理指标的影响》简介 【指导老师】刘昀 【实验项目学分】0.5学时18 【目的】掌握植物适应逆境的主要形态、生理特征。 【主要内容】(1)制定实验设计方案以及可行性分析报告(2)可选择实验材料:大豆、水稻等(3)选择适当的逆境条件进行处理:不同胁迫处理:盐,重金属等(自行选择)(4)测定株高、生物量、观察叶形,叶色等,对比分析有关数据(5)撰写科学论文 【要求】(1)本实验项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设计时必须包含以上主要内容,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自行增加一定与本实验相关的研究内容。(2)学生自行安排时间进行实验(网上预约),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做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再请教指导老师。(3)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要观察、了解学生的实验动态及动手能力,并就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分。(4)实验包括要以科学论文的格式进行撰写,要求格式规范、方法清晰、结果详实、分析得当、结论明确。 实验项目四、《逆境条件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简介 【指导老师】徐晓峰等 【实验项目学分】0.5学时18 【目的】掌握逆境条件下的植物某些生理指标变化情况。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本文关键词:改进,实验,创新,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本文简介:摘要: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生物教 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让实验活动的成本更低、方案更优、操作更易、成功率 更高。本文通过巧改实验材料、创新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手段、构建实验模型四个方面,有效 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变动带来大收获。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改进;创新 生物学是一门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本文内容: 摘要: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让 实验活动的成本更低、方案更优、操作更易、成功率更高。本文通过巧改实验材料、创新实验 设计、优化实验手段、构建实验模型四个方面,有效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变 动带来大收获。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改进;创新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生物学科素养,提高科学探究能 力非常重要。《生物学》教材上的实验进行了一点改进与创新,以此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改实验材料,实现实验教学的高效 实验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只要做个有心人,总 能找到合适的实验材料。案例 1:《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 1 章第 2 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 法”中,通过验证“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学生可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教材中的 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将一枝百合花或一段芹菜插入装有清水的锥形瓶,在水中滴少许红墨水, 一段时间后,观察花瓣和叶的颜色变化,将材料纵切或横切,观察各部分颜色有什么不同。不 足之处:在实际实验时,发现用芹菜做材料,有时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芹菜很快萎蔫;使用 百合花做材料,现象明显,可实验成本较高。改进方法:发动学生试用多种材料,最终选择了 八角金盘。首先,校园里栽种了八角金盘,材料易获取,可降低实验成本。其次,八角金盘的 形态结构特点很适合这个实验,它的茎从外到内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构成,其中维管束 和木质部导管发达,数量多,管腔大,排列密集,它的叶片面积较大,且数量多,叶中脉区域 相对宽阔,维管束数量多,木质部发达。实施实验时,将两片同等大小的八角金盘叶分别插入 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中,放置 1-2 天后观察,两者一对照,红墨水中的八角金盘叶片呈微红,将 叶柄作横切和纵切,可见到清晰的红色,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现象明显。在寻找并选取多种材料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当他们发现自己选择的 实验材料比教材上建议的还要好的时候,他们收获了惊喜,体验到科学离他们并不遥远。 二、创新实验设计,激发师生思维的创新 在实验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发现的惊喜,又能拥有成功的体验,成功的 实验可以减少繁琐的叙述,只有过程没有结果的探究会削弱学生探究的兴趣。案例 2:《生物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实施方案 一、地点:明德实验学校 二、时间:2010年11月26日(星期五) 三、竞赛分五组,52人,每组10人。 第一组:13人,第二组:13人,第三组:13人,第四组:13人 每组评委两人,共8名评委。 四、竞赛内容: 第一组; (一)比赛内容:观察叶片的结构 (二)实验用品: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个,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横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块木板。 第二组: (一)比赛内容:观察和解剖鲫鱼 (二)实验用品:鲫鱼(或其他的鱼),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解剖针。 第三组: (一)比赛内容:观察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二)实验用品:浸软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新鲜的桃,刀片,解剖刀,放大镜,滴管,碘液。 第四组: (一)比赛内容:观察解剖蚯蚓 (二)实验用品:活的蚯蚓,玻璃棒,解剖盘,解剖剪,大头针,蜡盘,棉球,聚光小电筒。 说明: 1、知各组自带实验用品,可按各组的实验内容而定。以上各组所列实验用 品如不全,请教师自己添加。

所带实验用品不一定能自己用。注意不要损坏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等。 4、考点不提供任何实验器材。易损及耗材的实验用品应备足。实验所需的仪 器及药品必须保证实验效果。若因实验器材准备不当影响实验比赛的结果自负。 5、考点应安排专职实验员协助工作。 6、实验结束后,把自己带来的用品再带回去。 7、实验操作内容70分,实验理论考试30分。 五、竞赛流程: 1、选手8:30到考点报到。 2、9:00选手抽签定序号、组别。 3、9:10选手到考场准备、监考人员公布比赛内容。 4、9:30比赛开始,时间20分钟。 5、10:00进行理论笔试,分值30分,考试时间半小时。 6、10:30评委改卷并统计成绩,并按比例确定获奖名单。 7、评委8:40集中,统一评分标准。 六、评委人员推荐:建议从城区学校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