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原材料知识介绍

炼钢原材料知识介绍
炼钢原材料知识介绍

炼钢原材料知识介绍

原材料分类按性质分类,转炉原材料分为金属料和非金属料两类。金属实包括铁水(生铁)、废钢、铁合金;非金属实包括石灰、萤石、白云石、合成渣剂、氧气、氩气、氮气,此外还有耐火材料等。按用途分类,原材料分为金属料、造渣剂、化渣剂、氧化剂、冷却剂和增碳剂等。

1、金属料

(1)、铁水(生铁)

铁水是转炉的主要金属料,占金属装入量的70%~100%。为了保证冶炼过程顺利,铁水必须满足要求。

①、铁水温度

温度是铁水带入炉内物理热多少的标志,这部分热量是转炉热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对转炉,铁水温度过低将造成炉内热量不足,影响熔池升温和元素氧化进程,同时不利于化渣和去除杂质,还容易导致喷溅。因此转炉通常要求铁水温度必须大于1250℃。

②、铁水成分

硅硅是铁水中主要发热元素之一,生成的Si O2是渣中主要的酸性成分,是决定炉渣碱度和石灰消耗量的关键因素。通常,在铁水不经深度预处理时,转炉铁硅含量以在0.3%~0.8%为宜,前后波动应为0.15%。

锰锰是钢中的有益元素,铁水中的锰含量高对炼钢有好处,但是冶炼高锰生铁将导致高炉焦比提高,生产率下降。锰在炼钢中的作用是:加速石灰的熔化,促进成渣并减少萤石用量;有利于减少顶枪粘枪和提高炉龄;有利于提高终点钢水残锰量,和提高脱硫效果。

(2)、废钢

废钢是转炉主要金属料之一,它还是冷却效果比较稳定的冷却剂。增加转炉废钢用量可以降低炼钢成本、能耗和炼钢辅助材料消耗。

废钢按来源可分为:本厂废钢、社会废钢

废钢质量对转炉冶炼技术经济指标有明显影响,从合理使用和冶炼工艺出发,对废钢的要求是;

①、不同性质废钢应分类存放,以避免贵重元素损失和熔炼出废品。外观相似而成分不同的废钢不能邻近堆放。在多数钢种中两种元素不常同时存在的两类废钢不能邻近堆放。

②、废钢入炉前应仔细检查,严防混入封闭器皿,爆炸物和毒品;严防混入钢种成分限制的元素和铅、锌、铜等金属。

③、废钢应清洁干燥、少锈,应尽量避免带入泥土沙石、油污、耐火材料和炉渣等杂质。

④、废钢应具有合适的外形尺寸和单重。

(3)、铁合金

为满足钢的化学成分和质量要求,在钢的脱氧和合金化过程中广泛使用多种铁合金和脱氧剂。

对铁合金的要求:

①、使用块状铁合金时,块度应合适,并要数量准、成分明、干燥纯净、不混料。

②、在保证钢质量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牌号铁合金,以降低成本。

③、对没有炉精炼设备的钢厂,在冶炼含氢要求严格的钢种时,铁合金使用前宜经过烘烤,以减少带入钢中的气体。

④、铁合金成分应符合技术标准规定,以避免炼钢操作失误。

我厂使用的铁合金:锰铁、硅铁

2、造渣材料

(1)、石灰

石灰是转炉炼钢用量最大的廉价造渣材料,主要成分是(CaO)。它具有很强的脱磷、脱硫能力,并可中和酸性氧化物(Si O2)而保护炉衬。

对石灰的要求是:

①、CaO含量要高,Si O2含量要低

②、含硫量应低

③、生烧率要小

④、入炉块度应均匀适中

(2)、萤石

萤石的主要成分是CaF2,熔点约为930℃萤石能使CaO和阻碍石灰熔解的2CaO?Si O2外壳的熔点降低,加速石灰熔解,迅速改善炉渣流动性。

对萤石的要求含CaF2高,含Si O2,S等杂质要低,要具有适当的块度而且干燥清洁。

(3)、白云石的主要成分为CaC O3+MgC O3。年来转炉采用生白云石或轻烧白云石代替部分石灰造渣得到了广泛应用。实践证明,轻烧白云石造渣对减轻炉渣对炉衬的侵蚀、提高炉衬寿命具有明显效果。

3、氧化剂、冷却剂和增碳剂

(1)、氧化剂

①、氧气氧气是转炉炼钢的主要氧源,其纯度应灰到或超过99.5%,氧气压力应稳定,氧气应脱除水分和肥皂湛液。

②、铁矿石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存在形式是Fe2O3,Fe3O4和FeO,其中氧含量分别是30.06%、27.64%、22.28%。在炼钢温度下,Fe2O3不稳定,铁矿石是转

炉中较少使用的氧化剂。

③、氧化铁皮亦称铁磷,是钢锭(坯)加热、轧制和连铸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壳层,含铁量约70%~75%。氧化铁皮还有帮助化渣和冷却作用。

(2)、冷却剂

为了准确命中转炉终点温度,根据热平衡计算可知,转炉必须加入一定量的冷却剂。

氧气转炉冷却剂有废钢、铁矿石、团矿、烧结矿、球团矿、石灰石等,其中主要的是废钢、氧化铁皮和石灰石。

废钢是最主要的一种冷却剂,冷却效果稳定、利用率高、渣量小、不易造成喷溅;缺点是加入时占用冶炼时间,用于调节温度不方便。

铁矿石和氧化铁皮既是冷却剂,又是化渣剂和氧化剂,带入炉内的铁可以直接炼成钢。

(3)、增碳剂

氧气转炉用增碳法冶炼中、高碳钢时,所用增碳剂的含碳量应大于95%,含硫量应尽可能低,粒度应适中。

炼钢知识计算题1

计算题 1、渣量为13%,渣中FeO 含量为11%,Fe2O3含量为2%,试计算每吨钢渣中铁氧化损失多少? 答案:1000×13%(11%×56/72+2%×112/160) =13kg 2、出钢量为150t ,钢水中氧含量700ppm ,计算钢水全脱氧需要加多少铝?(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Al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 (1)反应式是2Al+3[O]=(Al2O3) (2)钢水含0.07%(700ppm)[O],150t 中总氧含量: 150×1000×0.07%=105(Kg) (3)计算铝加入量,设铝的加入量为x : 2Al+3[O]=(Al2O3) 105163272?=?x (2×27)/x=(3×16)/105 x=(2×27×105)/(3×16) x=118.1(Kg) 答:钢水全脱氧需要加入铝118.1Kg 3、冶炼某钢种,其成分是C0.12~0.18%、Mn1.0~1.5%、Si0.2~0.6%。采用Mn-Fe 合金化,其含Mn68.5%,Mn 的收得率85%,冶炼终点钢水残锰0.15%。出钢量为120吨。求该炉钢Mn-Fe 合金的加入量是多少? 答案:Mn-Fe 合金加入量 答:Mn-Fe 合金加入量是2267Kg 。 4、转炉吹炼20#钢,铁水含硅0.7%,含磷0.62%,终渣碱度要求3.2,石灰的有效碱度为82%,试求1000Kg 铁水需要加石灰多少千克? 答案:转炉吹炼中高磷铁水时应该用W(CaO)/{W(SiO2)+W(P2O5)}表示熔渣的碱度,此时石灰加入量的计算公式为: 石灰加入量 答:冶炼该种铁水石灰加入量应为110Kg/吨 5、炉渣配氧化镁计算。 已知:炉渣量(Q 渣)为7t ,炉渣要求含氧化镁(Q 要求%)为9%,炉衬浸蚀使炉渣中含氧化镁(MgO 原渣%)2%,白云石含氧化镁(MgO 白云石%)为18%,计算每炉白云石加入量(Q 白云石)公斤。(公斤保留到整数位) 答案:Q 白云石=(MgO 要求%-MgO 原渣%)×Q 渣/MgO 白云石% Q 白云石=2722(公斤) 答:需白云石2722公斤。 6、试进行转炉开新炉铁水配硅的计算。

炼钢原料知识

1 转炉炼钢用原材料有哪些,为什么要用精料 炼钢用原材料分为主原料、辅原料和各种铁合金。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用主原料为铁水和废钢(生铁块)。炼钢用辅原料通常指造渣剂(石灰、萤石、白云石、合成造渣剂)、冷却剂(铁矿石、氧化铁皮、烧结矿、球团矿)、增碳剂以及氧气、氮气、氩气等。炼钢常用铁合金有锰铁、硅铁、硅锰合金、硅钙合金、金属铝等。 原材料是炼钢的物质基础,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炼钢工艺和钢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国内外大量生产实践证明,采用精料以及原料标准化,是实现冶炼过程自动化、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根据所炼钢种、操作工艺及装备水平合理地选用和搭配原)I身料可达到低费用投入,高质量产出的目的。 转炉入炉原料结构是炼钢工艺制度的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钢铁料结构,即铁水和废钢及废钢种类的合理配比;二是造渣料结构,即石灰、白云石、萤石、铁矿石等的配比制度;三是充分发挥各种炼钢原料的功能使用效果,即钢铁料和造渣料的科学利用。炉料结构的优化调整,代表了炼钢生产经营方向,是最大程度稳定工序质量,降低各种物料消耗,增加生产能力的基本保证。 2 转炉炼钢对铁水成分和温度有什么要求 铁水是炼钢的主要原材料,一般占装入量的70%~100%。铁水的化学热与物理热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主要热源。因此,对入炉铁水化学成分和温度必须有一定的要求。 A 铁水的化学成分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要求铁水中各元素的含量适当并稳定,这样才能保证转炉冶炼操作稳定并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1)硅(Si)。硅是转炉炼钢过程中发热元素之一。硅含量高,会增加转炉热源,能提高废钢比。有关资料表明,铁水中w Si 每增加%,废钢比可提高约%。铁水硅含量高,渣量增加,有利于去除磷、硫。但是硅含量过高将会使渣料和消 耗增加,易引起喷溅,金属的收得率降低。Si含量高使渣中Si0 2 含量过高,也会加剧对炉衬的冲蚀,并影响石灰渣化速度,延长吹炼时间。 通常铁水w Si =%~%为宜。大中型转炉用铁水硅含量可以偏下限,而对于热量不富余的小型转炉用铁水硅含量可偏上限。转炉吹炼高硅铁水可采用双渣操作。 (2)锰(Mn)。铁水锰含量高对冶炼有利,在吹炼初期形成MnO,能加速石灰的溶解,促进初期渣及早形成,改善熔渣流动性,利于脱硫和提高炉衬寿命。铁水锰含量高,终点钢中余锰高,可以减少锰铁加入量,利于提高钢水纯净度等。 转炉用铁水对w Mn /w si 比值的要求为~,目前使用较多的为低锰铁水,w Mn =%~%。 (3)磷(P)。磷是高发热元素,对大多数钢种是要去除的有害元素。因此,要求铁水磷含量越低越好,一般要求铁水w P ≤%;铁水中磷含量越低,转炉工艺操作越简化,并有利于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铁水磷含量高时,可采用双渣或双渣留渣操作,现代炼钢采用炉外铁水脱磷处理,或转炉内预脱磷工艺,以满足低磷纯净钢的生产需要。 (4)硫(S)。除了含硫易切削钢以外,绝大多数钢种硫也是要去除的有害元素。氧气转炉单渣操作的脱硫效率只有30%~40%。我国炼钢技术规范要求

钢材基础知识讲座

钢材基础知识讲座 一、钢材分类以及大致用途 钢材按外形可分为型材、板材、管材、金属制品四大类。为便于采购、订货和管理,我国目前将钢材分为十六大品种: (一)、黑色金属、钢和有色金属 在介绍钢的分类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黑色金属、钢与有色金属的基本概念。 1、黑色金属是指铁和铁的合金。如钢、生铁、铁合金、铸铁等。钢和生铁都是以铁为基础,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合金,统称为铁碳合金。 生铁是指把铁矿石放到高炉中冶炼而成的产品,主要用来炼钢和制造铸件。 把铸造生铁放在熔铁炉中熔炼,即得到铸铁(液状),把液状铸铁浇铸成铸件,这种铸铁叫铸铁件。 铁合金是由铁与硅、锰、铬、钛等元素组成的合金,铁合金是炼钢的原料之一,在炼钢时做钢的脱氧剂和合金元素添加剂用。 2、把炼钢用生铁放到炼钢炉内按一定工艺熔炼,即得到钢。钢的产品有钢锭、连铸坯

和直接铸成各种钢铸件等。通常所讲的钢,一般是指轧制成各种钢材的钢。钢属于黑色金属但钢不完全等于黑色金属。 3、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指除黑色金属外的金属和合金,如铜、锡、铅、锌、铝以及黄铜、青铜、铝合金和轴承合金等。另外在工业上还采用铬、镍、锰、钼、钴、钒、钨、钛等,这些金属主要用作合金附加物,以改善金属的性能,其中钨、钛、钼等多用以生产刀具用的硬质合金。以上这些有色金属都称为工业用金属,此外还有贵重金属:铂、金、银等和稀有金属,包括放射性的铀、镭等。 (二)、钢的分类 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钢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其主要方法有如下七种: 1、按品质分类 (1) 普通钢(P≤0.045%,S≤0.050%) (2) 优质钢(P、S均≤0.035%) (3) 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 2.、按化学成份分类 (1) 碳素钢:a.低碳钢(C≤0.25%);b.中碳钢(C≤0.25~0.60%);c.高碳钢(C≤0.60%)。 (2) 合金钢:a.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b.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 5~10%);c.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3、按成形方法分类:(1) 锻钢;(2) 铸钢;(3) 热轧钢;(4) 冷拉钢。 4、按金相组织分类 (1) 退火状态的:a.亚共析钢(铁素体+珠光体);b.共析钢(珠光体);c.过共析钢(珠光体+渗碳体);d.莱氏体钢(珠光体+渗碳体)。 (2) 正火状态的:a.珠光体钢;b.贝氏体钢;c.马氏体钢;d.奥氏体钢。 (3) 无相变或部分发生相变的 5、按用途分类 (1) 建筑及工程用钢:a.普通碳素结构钢;b.低合金结构钢;c.钢筋钢。 (2) 结构钢 a.机械制造用钢:(a)调质结构钢;(b)表面硬化结构钢:包括渗碳钢、渗氨钢、表面淬火用钢;(c)易切结构钢;(d)冷塑性成形用钢:包括冷冲压用钢、冷镦用钢。 b.弹簧钢 c.轴承钢 (3) 工具钢:a.碳素工具钢;b.合金工具钢;c.高速工具钢。 (4) 特殊性能钢:a.不锈耐酸钢;b.耐热钢:包括抗氧化钢、热强钢、气阀钢;c.电热合金钢;d.耐磨钢;e.低温用钢;f.电工用钢。 (5) 专业用钢——如桥梁用钢、船舶用钢、锅炉用钢、压力容器用钢、农机用钢等。 6、综合分类 (1)普通钢 a.碳素结构钢:(a) Q195;(b) Q215(A、B);(c) Q235(A、B、C);(d) Q255(A、B); (e) Q275。 b.低合金结构钢 c.特定用途的普通结构钢 (2)优质钢(包括高级优质钢)

炼钢中的化学知识

炼钢中的化学知识 炼钢工艺过程 造渣:调整钢、铁生产中熔渣成分、碱度和粘度及其反应能力的操作。目的是通过渣——金属反应炼出具有所要求成分和温度的金属。例如氧气顶吹转炉造渣和吹氧操作是为了生成有足够流动性和碱度的熔渣,以便把硫、磷降到计划钢种的上限以下,并使吹氧时喷溅和溢渣的量减至最小。 出渣:电弧炉炼钢时根据不同冶炼条件和目的在冶炼过程中所采取的放渣或扒渣操作。如用单渣法冶炼时,氧化末期须扒氧化渣;用双渣法造还原渣时,原来的氧化渣必须彻底放出,以防回磷等。 熔池搅拌:向金属熔池供应能量,使金属液和熔渣产生运动,以改善冶金反应的动力学条件。熔池搅拌可藉助于气体、机械、电磁感应等方法来实现。 电炉底吹:通过置于炉底的喷嘴将N2、Ar、CO2、CO、CH4、O2等气体根据工艺要求吹入炉内熔池以达到加速熔化,促进冶金反应过程的目的。采用底吹工艺可缩短冶炼时间,降低电耗,改善脱磷、脱硫操作,提高钢中残锰量,提高金属和合金收得率。并能使钢水成分、温度更均匀,从而改善钢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熔化期:炼钢的熔化期主要是对平炉和电炉炼钢而言。电弧炉炼钢从通电开始到炉料全部熔清为止、平炉炼钢从兑完铁水到炉料全部化完为止都称熔化期。熔化期的任务是尽快将炉料熔化及升温,并造好熔化期的炉渣。 氧化期和脱炭期:普通功率电弧炉炼钢的氧化期,通常指炉料溶清、取样分析到扒完氧化渣这一工艺阶段。也有认为是从吹氧或加矿脱碳开始的。氧化期的主要任务是氧化钢液中的碳、磷;去除气体及夹杂物;使钢液均匀加热升温。脱碳是氧化期的一项重要操作工艺。为了保证钢的纯净度,要求脱碳量大于0.2%左右。随着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电弧炉的氧化精炼大多移到钢包或精炼炉中进行。精炼期:炼钢过程通过造渣和其他方法把对钢的质量有害的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经化学反应选入气相或排、浮入渣中,使之从钢液中排除的工艺操作期。 还原期:普通功率电弧炉炼钢操作中,通常把氧化末期扒渣完毕到出钢这段时间称为还原期。其主要任务是造还原渣进行扩散、脱氧、脱硫、控制化学成分和调整温度。目前高功率和超功率电弧炉炼钢操作已取消还原期。 炉外精炼:将炼钢炉(转炉、电炉等)中初炼过的钢液移到另一个容器中进行精炼的炼钢过程,也叫二次冶金。炼钢过程因此分为初炼和精炼两步进行。初炼:炉料在氧化性气氛的炉内进行熔化、脱磷、脱碳和主合金化。精炼:将初炼的钢液在真空、惰性气体或还原性气氛的容器中进行脱气、脱氧、脱硫,去除夹杂物和进行成分微调等。将炼钢分两步进行的好处是:可提高钢的质量,缩短冶炼时间,简化工艺过程并降低生产成本。炉外精炼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常压下炉外精炼和真空下炉外精炼两类。按处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钢包处理型炉外精炼及钢包精炼型炉外精炼等。 钢液搅拌:炉外精炼过程中对钢液进行的搅拌。它使钢液成分和温度均匀化,并能促进冶金反应。多数冶金反应过程是相界面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扩散速度是这些反应的限制性环节。钢液在静止状态下,其冶金反应速度很慢,如电炉中

转炉炼钢的原材料.

转炉炼钢的原材料 1、转炉炼钢用原材料有哪些,为什么要用精料? 炼钢用原材料分为主原料、辅原料和各种铁合金。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用主原料为铁水和废钢(生铁块)。炼钢用辅原料通常指造渣剂(石灰、萤石、白云石、合成造渣剂)、冷却剂(铁矿石、氧化铁皮、烧结矿、球团矿)、增碳剂以及氧气、氮气、氩气等。炼钢常用铁合金有锰铁、硅铁、硅锰合金、硅钙合金、金属铝等。 原材料是炼钢的物质基础,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炼钢工艺和钢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国内外大量生产实践证明,采用精料以及原料标准化,是实现冶炼过程自动化、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根据所炼钢种、操作工艺及装备水平合理地选用和搭配原材料可达到低费用投入,高质量产出的目的。 转炉入炉原料结构是炼钢工艺制度的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钢铁料结构,即铁水和废钢及废钢种类的合理配比;二是造渣料结构,即石灰、白云石、萤石、铁矿石等的配比制度;三是充分发挥各种炼钢原料的功能使用效果,即钢铁料和造渣料的科学利用。炉料结构的优化调整,代表了炼钢生产经营方向,是最大程度稳定工序质量,降低各种物料消耗,增加生产能力的基本保证。 2、转炉炼钢对铁水成分和温度有什么要求? 铁水是炼钢的主要原材料,一般占装入量的70%~100%。铁水的化学热与物理热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主要热源。因此,对入炉铁水化学成分和温度必须有一定的要求。 A铁水的化学成分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要求铁水中各元素的含量适当并稳定,这样才能保证转炉冶炼操作稳定并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1)硅(Si)。硅是转炉炼钢过程中发热元素之一。硅含量

高,会增加转炉热源,能提高废钢比。有关资料表明,铁水中WSi每增加0.1%,废钢比可提高约1.3%。铁水硅含量高,渣量增加,有利于去除磷、硫。但是硅含量过高将会使渣料和消耗增加,易引起喷溅,金属的收得率降低。Si含量高使渣中SiO2含量过高,也会加剧对炉衬的冲蚀,并影响石灰渣化速度,延长吹炼时间。 通常铁水ωSi=0.30%~0.60%为宜。大中型转炉用铁水硅含量可以偏下限,而对于热量不富余的小型转炉用铁水硅含量可偏上限。转炉吹炼高硅铁水可采用双渣操作。 (2)锰(Mn)。铁水锰含量高对冶炼有利,在吹炼初期形成MnO,能加速石灰的溶解,促进初期渣及早形成,改善熔渣流动性,利于脱硫和提高炉衬寿命。铁水锰含量高.终点钢中余锰高,可以减少锰铁加入量,利于提高钢水纯净度等。转炉用铁水对ωMn/ωSi比值的要求为0.8~1.0,目前使用较多的为低锰铁水,ωMn=0.20%~0.80%o、· (3)磷(P)。磷是高发热元素,对大多数钢种是要去除的有害元素。因此,要求铁水磷含量越低越好,一般要求铁水ωp ≤0.20%哼铁水中磷含量越低,转炉工艺操作越简化,并有利于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铁水磷含量高时,可采用双渣或双渣留渣操作,现代炼钢采用炉外铁水脱磷处理,或转炉内预脱磷工艺,以满足低磷纯净钢的生产需要。 (4)硫(S)。除了含硫易切削钢以外,绝大多数钢种硫也是要去除的有害元素。氧气转炉单渣操作的脱硫效率只有30%~40%。我国炼钢技术规范要求入炉铁水ωS≤0.05%。冶炼优质低硫钢的铁水硫含量则要求更低,纯净钢甚至要求铁水ωS≤0.005%。因此,必须进行铁水预处理降低入炉铁水硫含量。 (5)碳(C)。铁水中ωC=3.5%~4.5%,碳是转炉炼钢的主要反热元素。

炼钢火焰知识

转炉炼钢工火焰视觉判断的初步研究 (一)明确视觉对象,建立视觉信号联系,根据多种信号综合判断 转炉炼钢需要凭借炉口的火焰情况来间接判断炉内的各种情况。火焰的一定特征,如火焰的形状、明度、高度等就是代表炉内一定情况的“视觉信号”。炼钢工的培训首先应该明确这些是被识别的对象,通过“视觉信号”暂时联系系统的建立提高对火焰特征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首先我们分析了火焰、火花及钢样、渣样等“视觉信号”和吹炼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化渣的情况、摇炉的速度、控制终点、拉碳以及事故等的关系。如从火焰特征判断温度高低,按火焰、火花特征掌握终点拉碳。 一、从火焰特征判断温度高低 火焰特征温度高温度低颜色白亮暗青 浓度浓厚、不透明稀薄透明(透过火焰可看见后面的烟罩) 形状不硬、不软硬火 高低不高很高 二、从火焰特征判断含碳量 含碳量火焰的摆动火花的特征其他喷出物 1%以上火花开始飘,在半空连续爆炸成数朵小花,火花大,分叉多 0.5%以上火焰摆动呈S形,上下摆动 多,中间动得少 火花一次爆炸,分叉有5~6 个,小花飘在地上翻起来再 分1~2个叉 有部分火星 0.30%以上火焰已略显收缩炭线很粗,火花分叉保持3~ 4个,分叉长而有力 大部分为火星 <0.25 火焰摆动剧烈,主要是上面 摆动,白亮火焰离顶 火花消失,偶有出现无力, 只有2~3个分叉 大部分为火星、芒星(喷射 很快的火星),开始喷渣粒 由上二表可见不能只凭一种“视觉信号”就判断出炉内的情况,而是根据多种信

号综合判断炉内情况,例如要从火焰的颜色、浓度、形状、高度等来综合判断炉内温度情况。在判断终点含碳量时,既要看火花特征,还可考虑火焰形状的变化。在收高碳时要看火焰摆动的幅度,由大至小,在收低碳时要看火焰下降情况。 除了在同一分析器内根据多种信号综合判断外,还可根据不同分析器的多种信号,如听觉信号、温度感觉信号等来综合判断炉内情况。在发生风眼掉砖时,除了火焰高、外冲,炉内还有“扑通、扑通”的声音,火焰烘烤炙热。由于综合判断能够增加判断情况的正确性,因此一开始就应该训练工人掌握,克服只看一种特征就下判断的缺点,如有工人只看火焰,有的只看火花。 (二)由粗及精地提高对火焰特征的差别感受性 辨别火焰特征的困难不在分辨差异极大的两种火焰颜色特征,像白亮火焰与暗青火焰之间的差别,而在所谓“既不那样白亮,也不是很暗”的情境,就是分辨不出颜色特征的微小差别。 据炼钢工反映,当温度在界乎高温和低温之间时,火焰呈“红、软、稍带透明状”,这时最难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自己以为温度够了,结果出了低温钢。这就是说不能仅近似地知道什么色调、亮度代表高温,什么色调、亮度代表低温,更需要精细地辨别这些特征的微小差别及这些差别所代表的确实度数。根据一般认知活动的特点,由易及繁的训练方法是最有效的。施皮格尔用色温(一个300伏特的电影放映灯,由变阻器调节产生相应炉内的色调)训练钢工时,用仪器来呈现一系列的温度及其色调时,先用大的间隔200 ℃,随后用小的间隔50 ℃使受试分辨,训练效果很好,训练与未训练者感受性提高水平相差显著。我们在实验中从提高初学者对具有微小差别的火焰特征的差别感受性做起,首先要求徒工能够在心中形成一个明确的对比,以识别各种视觉信号所代表的不同情况。在培训试验工作中我们提出由粗到细的比较火焰的方法,先辨别最白亮的火焰和最暗青的火焰两者的差别。在意识中造成鲜明的形象,什么样是白亮火焰代表高温,什么样是暗青火焰代表低温。通过徒工在炉前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就能形成这种火焰特征的识记。在此基础上就进入“细辨别”的阶段,由于有了强烈“粗辨别”,心中有了标准,就能以此标准同其他火焰变化情况作比较,来断定其他情况下火焰所表示的温度高低。 转炉工不仅要善于根据从各种感觉中所得信号来综合判断炉子的正常和不正常的情况,同时要仔细地辨别各种特征中的某一特征的变化,来判断炉内可能产生的变化。例如风眼结管时,火焰的颜色仍然保持白亮不变,只是火焰来回地摆动,有人看到这种情况以为是终点快到了,其实结管时火焰的摆动与终点到时火焰的摆动是有区别的,终点碳到时火焰摆动后就降下来,而结管时火焰摆动但降不下来。这就说明需要仔细地辨别每一特征的细微变化。 (三)碳花时空定位观察法 对于火花的研究,1804年起英国的门生〃塔斯克斯(Manson Tacpues)、1929年给特(T.D.Gat)及日本“火花检查法研究委员会”都曾从钢品种检查的角度系统研究了如何根据砂轮上磨出来的火花特征去鉴定钢的品种。对于在炼钢过程中如何用视觉掌握火花的方法的研究是极其贫乏的。看火花时感知的对象是运动物体,即火花。要看它分叉的数量,分叉是一种形状变化。火花分叉之所以难以看到的原因是由其本身及四周的一些因素决定的,如炉口喷出来的碳花体积很小,很密,流动速度很快,同时白色碳花又在白亮火焰的背景上,因此很难识别碳花,而碳花分叉更难辨别,因为碳花从炉口喷出后只在半空中开始分叉,而且分叉的时间极短促,所以要想观察到碳花的分叉,就需要用视觉追踪,把碳花作

炼钢基础知识培训教学大纲

炼钢基础知识培训教学大纲(初级) 一、适用岗位 炼钢厂所有生产操作岗位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员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炼钢反应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工艺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炼钢常用的一些物理化学概念 教学要求: 学习有关元素的单质与化合物,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氧化与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溶液 2、系与相 3、反应的热效应 4、分配定律 5、化学反应速度 6、化学反应平衡

7、反应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 8、化合物的分解压力 第二章炼钢反应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使学员了解转炉炼钢的基本知识及几种主要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教学内容: 1、转炉炼钢方法的分类 2、转炉的热工原理 3、炼钢生产中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形式 4、几种主要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第三章炼钢炉渣 教学要求: 使学员了解炉渣在炼钢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炉渣的作用 2、炉渣的来源、分类和造渣材料的作用 3、炉渣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第四章硅和锰的氧化与还原 教学要求: 介绍炼钢熔池中氧的来源、传递方式,向熔池中供氧的条件,初步了解硅、锰在炼钢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炼钢熔池中氧的来源、传递方式、供氧条件 2、硅的氧化与还原 3、锰的氧化与还原 第五章碳的氧化反应 教学要求: 了解碳的氧化反应对冶炼过程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1、脱碳反应的动力学 2、脱碳反应的热力学 3、碳——氧平衡关系图 第六章脱磷

教学要求: 掌握脱磷反应式及影响脱磷的因素,了解磷对钢的有害影响教学内容: 1、磷对钢的有害影响 2、脱磷反应 3、影响脱磷反应的因素 第七章脱硫 教学要求: 了解硫对钢的危害性,掌握去硫反应式以及影响去硫的因素教学内容: 1、硫对钢的危害 2、去硫反应 3、影响去硫的因素 第八章钢中气体 教学要求: 了解氢和氮在钢中的溶解度,影响钢中气体含量的因素

炼钢工艺介绍

1 炼钢工艺发展概述 亨利·贝塞麦于1855年发明了酸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法,首次解决了用铁水冶炼液态钢的问题,使得炼钢生产的质量、产量实现了跨越性质的提高。相隔10年之后,法国人马丁利用蓄热池原理发明了平炉炼钢法。由于平炉炼钢法适应于各种原材料条件(铁水和废钢可用任何比例),平炉炼钢法长期占居炼钢工艺主导地位,平炉钢占全世界总产钢量的80%以上。湘钢在1999年以前一直处于这种局面:平炉—→模铸—→初轧开坯—→模列式轧机—→普通线材,采用多火成材工艺,成本消耗偏高,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冶金行业内排名一直靠后。 1940年代,大型空气分离机问世后,能够提供高纯度、大量廉价的氧气,随后诞生了氧气顶吹转炉。1952年在奥地利林茨城和1953年在多纳维茨城先后建成了30吨的转炉车间并投入工业生产。由于转炉生产率高,成本低,质量较高,投资低于平炉,便于实现自动化,因此在世界上发展迅速,并逐步取代了平炉。 回顾二炼钢厂自1996年8月1#转炉投产以来的发展进程及其对于湘钢的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也印证了这一规律。 自从20世纪开始发展电炉炼钢,该工艺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熔炼特殊钢和高合金钢的方法。由于质量要求很高和市场需求巨大,伴随电力工业技术进步和供电能力提高,采用超高功率电弧炉和炉外精炼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应用日益广泛的冶金生产方式。我国电力建设的大发展,电弧炉炼钢工艺也将逐步改变其目前状况。 氧气转炉炼钢工艺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主要的炼钢方法,即使到21世纪的前期,转炉钢的生产比例仍将保持在60~70%。回顾50年氧气转炉炼钢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转炉大型化时期(1950~1970年) 这一历史时期,以转炉大型化为技术核心,逐步完善转炉炼钢工艺与设备。先后开发出大型转炉设计制造技术、OG除尘与煤气回收技术、计算机自动与副枪动态控制技术、镁碳砖综合砌炉与喷补挂渣等护炉技术,转炉炉龄达到2000炉。 转炉技术完善化时期(1970~1990年) 这一时期,由于连铸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全连铸的炼钢车间。中国于1972年在重庆钢铁公司投产了第一台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板坯连铸机。随着对转炉炼钢的稳定和终点控制的准确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改善转炉吹炼后期钢渣反应远离平衡,实现平稳吹炼的目标,综合顶吹、底吹转炉的优点,研究开发出各种顶底复合吹炼工艺,在全世界迅速推广。这一时期,转炉炉龄达到5000炉。 1

冶金工程炼钢轧钢监理知识

第一章、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行业管理办法第一节、冶金工程相关标准及管理办法 一、相关的国家标准 见表1-1。 二、相关的行业标准 (一)现行标准 见表1-2。

(二)修编中的标准见表1-3。

三、行业管理办法 为规范冶金建设行业监理企业的行为,2005年7月由冶金建设协会监理委员会组织发起,33个参加单位在北京签署了中国冶金建设行业监理企业自律公约。该公约共6章27条,对签署本条约的企业具有自我约束作用(见附录一)。

第二章、钢铁冶炼及连铸工程监理要点 第一节、炼铁工程的监理要点 一、炼铁工艺及主要设备简介 (一)炼铁工艺 炼铁的传统工艺是采用高炉将铁矿石熔炼成生铁。铁矿石是氧化铁与杂质(俗称脉石)的混合物或化合物。在高炉冶炼过程中,铁矿石被煅烧到熔融状态,通过还原作用,除去氧化铁中的氧元素,并通过铁元素吸收碳元素的渗碳作用生成液态生铁,同时,脉石与铁分离生成熔渣。 在传统的钢铁联合企业中,高炉炼铁是标志性项目,它的生产能力决定了企业的产能。高炉炼铁系统一般由原料系统、冶炼系统、渣铁处理系统、除尘和煤气清洗系统、能源介质及公用系统、辅助材料制备和装运贮存系统及铸铁机等组成。冶炼系统中的高炉和热风炉是炼铁厂的核心。 高炉炼铁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第一座4063m3高炉在宝钢兴建以来,国内高炉炼铁生产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高炉炼铁已逐渐向炉容大型化发展,容积在l000m3以下的高炉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产能高又相对节能、环保的大中型高炉。容积达4000m3以上的特大型高炉,铁水年生产能力可达350万t以上。一些新技术和先进设备逐步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如高风温鼓风,富氧鼓风,脱湿鼓风,无料钟炉顶,高压炉顶,喷吹煤粉,高炉炉顶余压发电,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回收、热风炉烟道废气预热利用(能源回收),出铁场平台平坦化,出铁场设备机械化,对炉渣、煤气灰、除尘灰的治理和综合回收利用,污水治理和水循环利用(实现无污水外排、工业水循环率达到95%以上),DCS应用(自动控制水平提高)等。这些新工艺、新技术需要新材料、先进设备的支撑方能实现。如高风量、高压炉顶要求鼓风能力大,炉顶和高压系统要求整体密封性能高;高强度冶炼要求热风炉和高炉的材质抗热脆性能好等。 由于传统炼铁工艺受到可炼焦煤资源、过高的投资和环境保护要求限制,近年来以煤代焦直接还原炼铁法和熔融还原炼铁法得到快速

各种钢材知识完整版

钢是钢材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 线材:普线高线螺纹钢 型材:工字钢槽钢角钢方钢重轨高工钢 H型钢圆钢不等边角钢扁钢轻轨齿轮钢六角钢耐热钢棒合结圆钢合工圆钢方管碳工钢轴承钢碳结圆钢不锈圆钢轴承圆钢矩型管弹簧钢 板材:中厚板容器板中板碳结板锅炉板低合金板花纹板冷板热板冷卷板热卷板镀锌板电镀锌板电镀锌卷锰板不锈钢板硅钢片彩涂板彩钢瓦楞铁镀锌卷板热轧带钢 管材:焊管不锈钢管热镀锌管冷镀锌管无缝管螺旋管热轧无缝 一、黑色金属、钢和有色金属 在介绍钢的分类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黑色金属、钢与有色金属的基本概念。 1、黑色金属是指铁和铁的合金。如钢、生铁合金、铸铁等。钢和生铁都是以铁为基础,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合金,统称为铁碳合金。生铁是指把铁矿石放到高炉中冶炼而成的产品,主要用来炼钢和制造铸件。把铸造生铁放在熔铁炉中熔炼,即得到铸铁(液状),把液状铸铁浇铸成铸件,这种铸铁叫铸铁件。 铁合金是由铁与硅、锰、铬、钛等元素组成的合金,铁合金是炼钢的原料之一,在炼钢时做钢的脱氧剂和合金元素添加剂用。 2、把炼钢用生铁放到炼钢炉内按一定工艺熔炼,即得到钢。钢的产品有钢锭、连铸坯和直接铸成各种钢铸件等。通常所讲的钢,一般是指轧制成各种钢材的钢。钢属于黑色金属但钢不完全等于黑色金属。 3、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指除黑色金属外的金属和合金,如铜、锡、铅、锌、铝以及黄铜、青铜、铝合金和轴承合金等。另外在工业上还采用铬、镍、锰、钼、钴、钒、钨、钛等,这些金属主要用作合金附加物,以改善金属的性能,其中钨、钛、钼等多用以生产刀具用的硬质合金。以上这些有色金属都称为工业用金属,此外还有贵重金属:铂、金、银等和稀有金属,包括放射性的铀、镭等。 二、钢的分类

钢铁基础知识大全

钢铁基础知识大全 一、钢材机械性能介绍 1.屈服点(σ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 =Ps/Fo (MPa),MPa 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 2.屈服强度(σ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 3.抗拉强度(σb)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b= Pb/Fo (MPa)。 4.伸长率(δs)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屈强比(σs/σb)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6.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⑴布氏硬度(HB)

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 (N/mm2)。 ⑵洛氏硬度(HR) 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标度来表示: 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HRB: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8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 HRC:是采用15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 ⑶维氏硬度(HV) 以120kg以内的载荷和顶角为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值(HV) 二、钢的分类 (一)、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1、黑色金属 是指铁和铁的合金。如钢、生铁、铁合金、铸铁等。钢和生铁都是以铁为基础,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合金,统称为铁碳合金。 生铁是指把铁矿石放到高炉中冶炼而成的产品,主要用来炼钢和制造铸件。 把铸造生铁放在熔铁炉中熔炼,即得到铸铁(液状,含碳量大于 2.11%的铁碳合金),把液状铸铁浇铸成铸件,这种铸铁叫铸铁件。 铁合金是由铁与硅、锰、铬、钛等元素组成的合金,铁合金是炼钢的原料之一,在炼钢时做钢的脱氧剂和合金元素添加剂用。 含碳量低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把炼钢用生铁放到炼钢炉内按一定工艺熔炼,即得到钢。钢的产品有钢锭、连铸坯和直接铸成各种钢铸件等。通常所讲的

炼钢原材料知识介绍

炼钢原材料知识介绍 原材料分类按性质分类,转炉原材料分为金属料和非金属料两类。金属实包括铁水(生铁)、废钢、铁合金;非金属实包括石灰、萤石、白云石、合成渣剂、氧气、氩气、氮气,此外还有耐火材料等。按用途分类,原材料分为金属料、造渣剂、化渣剂、氧化剂、冷却剂和增碳剂等。 1、金属料 (1)、铁水(生铁) 铁水是转炉的主要金属料,占金属装入量的70%~100%。为了保证冶炼过程顺利,铁水必须满足要求。 ①、铁水温度 温度是铁水带入炉内物理热多少的标志,这部分热量是转炉热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对转炉,铁水温度过低将造成炉内热量不足,影响熔池升温和元素氧化进程,同时不利于化渣和去除杂质,还容易导致喷溅。因此转炉通常要求铁水温度必须大于1250℃。 ②、铁水成分 硅硅是铁水中主要发热元素之一,生成的Si O2是渣中主要的酸性成分,是决定炉渣碱度和石灰消耗量的关键因素。通常,在铁水不经深度预处理时,转炉铁硅含量以在0.3%~0.8%为宜,前后波动应为0.15%。 锰锰是钢中的有益元素,铁水中的锰含量高对炼钢有好处,但是冶炼高锰生铁将导致高炉焦比提高,生产率下降。锰在炼钢中的作用是:加速石灰的熔化,促进成渣并减少萤石用量;有利于减少顶枪粘枪和提高炉龄;有利于提高终点钢水残锰量,和提高脱硫效果。 (2)、废钢

废钢是转炉主要金属料之一,它还是冷却效果比较稳定的冷却剂。增加转炉废钢用量可以降低炼钢成本、能耗和炼钢辅助材料消耗。 废钢按来源可分为:本厂废钢、社会废钢 废钢质量对转炉冶炼技术经济指标有明显影响,从合理使用和冶炼工艺出发,对废钢的要求是; ①、不同性质废钢应分类存放,以避免贵重元素损失和熔炼出废品。外观相似而成分不同的废钢不能邻近堆放。在多数钢种中两种元素不常同时存在的两类废钢不能邻近堆放。 ②、废钢入炉前应仔细检查,严防混入封闭器皿,爆炸物和毒品;严防混入钢种成分限制的元素和铅、锌、铜等金属。 ③、废钢应清洁干燥、少锈,应尽量避免带入泥土沙石、油污、耐火材料和炉渣等杂质。 ④、废钢应具有合适的外形尺寸和单重。 (3)、铁合金 为满足钢的化学成分和质量要求,在钢的脱氧和合金化过程中广泛使用多种铁合金和脱氧剂。 对铁合金的要求: ①、使用块状铁合金时,块度应合适,并要数量准、成分明、干燥纯净、不混料。 ②、在保证钢质量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牌号铁合金,以降低成本。 ③、对没有炉精炼设备的钢厂,在冶炼含氢要求严格的钢种时,铁合金使用前宜经过烘烤,以减少带入钢中的气体。 ④、铁合金成分应符合技术标准规定,以避免炼钢操作失误。 我厂使用的铁合金:锰铁、硅铁

炼钢原料初级工

炼钢原料初级工试题 1、判断题 【1】【答案:错误】碳、锰、硅和磷均是转炉炼钢主要发热元素。() 【2】【答案:正确】电炉炼钢主要是指电弧炉炼钢,它是利用电能作热源。()【3】【答案:正确】炼钢过程的实质是个氧化过程。() 2、单选题 【4】【答案:A】炼钢术语LD表示()。 A、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B、氧气底吹转炉炼钢 C、氧气侧吹转炉炼钢 D、电炉炼钢 【5】【答案:B】高炉炼铁是一个( )气氛的过程。B A.氧化 B.还原 C.先还原再氧化 D.先氧化再还原 3、多选题 【6】【答案:BCD】转炉炼钢冶炼分为()。 A. 出钢期 B.硅锰氧化期 C.碳氧化期 D. 拉碳期 【7】【答案:ABC】转炉炼钢冶炼分为()。 A.吹炼前期 B.吹炼中期 C.吹炼后期 D.出钢期 【8】【答案:ABCD】炼钢的基本任务包括()。 A.脱磷 B.脱硫 C.去除气体 D.升温 【9】【答案:ABD】炼钢的基本任务包括()。 A.脱碳 B.脱氧 C.造渣 D.去除夹杂 【10】【答案:BCD】炼钢的基本任务靠()完成。 A.脱碳 B.供氧 C.造渣 D.加合金 【11】【答案:ABCD】转炉炼钢的优点有()。 A.生产率高 B.品种多 C.质量好 D.热效率高 【12】【答案:ABCD】转炉炼钢的优点有()。 A.原材料消耗小 B.基建投资少 C.易于自控 D.易于连铸匹配 【13】【答案:ABD】转炉炼钢五大制度包括()。 A.装入制度 B.供氧制度 C.拉速制度 D.温度制度 【14】【答案:ABCD】转炉炼钢五大制度包括()。 A.造渣制度 B.终点控制制度 C.脱氧合金化制度 D.温度制度 【15】【答案:ABD】黑色金属包括()。 A.铁 B.锰 C.镍 D.铬 【16】【答案:BCD】黑色金属包括()。 A.Ni B.Mn C.Fe D.Cr 【17】【答案:BCD】高炉炼铁的主原料包括( )。 A.焦炭 B.铁矿石 C.烧结矿 D.球团矿 连续铸钢 4、判断题 【18】【答案:正确】现在世界各国使用连铸机有立式、立弯式、弧形、椭圆形和水平式等五种。() 【19】【答案:错误】连铸对钢水质量的主要要求是出钢时间和出钢量。()

电炉炼钢知识

电炉炼钢知识 概述 民国12年(1923年),江南造船所因生产小铸钢件需要,在所属铸铁厂设置1吨小电炉1座,先后炼钢41炉,至民国14年,一江之隔的和兴钢铁厂2座平炉建成投产,部分钢水浇成铸钢件,质优价廉,江南造船所即改向和兴厂定购铸钢件而停止了自身的电炉炼钢。民国23年和民国24年,大鑫钢铁工厂先后建造2座1吨电炉,生产铸钢件。抗日战争期间,2座电炉即落入日商之手,继续生产铸钢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商经营和控制的亚细亚钢业厂、大陆铁厂(原大隆机器厂)、丰田汽车修理厂建立了1座1.5吨电炉和3座3吨电炉,生产炮弹壳和其他军用铸钢件。抗日胜利后,这些电炉陆续复产,仍然生产铸钢件,至民国37年底又告停产。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旧中国留下的3吨以下电炉共7座,合计公称容量共12.8吨。 解放后上海的电炉炼钢,分别由钢铁行业和机械行业拥有的炼钢电炉所组成。电炉钢的产量,前者占80%,以生产钢锭为主,后者占20%,以生产铸钢件为主。 在机械行业进行电炉炼钢的有关企业,有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重型机器厂、中华冶金厂、大隆机器厂、汽车拖拉机配件厂、上海铸钢厂、八一铸钢厂、新华铸钢厂、力生铸钢厂、上海铸锻厂等;还有造船工业中的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等。在这两大行业中电炉炼钢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为了适应机械制造和造船事业发展的需要,从1950年至1957年,冶炼的钢水除用以浇注中小型铸钢件外,还浇成部分钢锭供加工锻钢件用。1958年后,除确保生产所需的铸钢件、锻钢坯外,还浇成了钢锭供钢铁企业加工钢材之用。1979年后,3吨以下的小炉座基本被淘汰,代之以5~10吨炉,特别是上海重型机器厂分别将原10吨和20吨电炉更新为具有电磁搅拌、全液压传动的30吨和40吨电炉,并以精炼炉相配合,扩大了电炉容量和提高了钢质,为生产大型铸钢件和锻钢件奠定了基础。生产的铸钢件,除供应上海外,还承接全国各地的铸钢件生产任务。部分厂还利用扩大了的电炉冶炼能力浇铸钢锭,向钢铁厂换取钢材。 钢铁行业的电炉炼钢,从“三年恢复”到“一五”时期,仅有上海机修总厂(前身是亚细亚钢铁厂)3吨以下的小电炉炼钢,同样是为了生产铸钢件的需要。进入“二五”时期后,电炉炼钢开始从三个方面发生转变。一是量的转变,上钢五厂建立了第一和第二炼钢车间,进行电炉炼钢;上海钢铁研究所亦建立了电炉炼钢车间;上钢三厂分别建立了电炉车间和铸钢车间。1960年与1957年相比,电炉钢产量从1.78万吨增至36.20万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100吨超高功率大电炉在上钢三厂、五厂的建立,电炉钢的年产量增至80万至90万吨之间。二是质的转变,从单一的普碳钢向主要冶炼优质钢、不锈钢、合金钢、特殊钢转变。三是从生产铸钢件、铸钢轧辊向主要生产钢锭、连铸坯转变。20世纪90年代,电炉钢年产量已冲破90万吨。1998年,上海钢铁工业年产电炉钢103.97万吨。

炼钢基础知识问答

炼钢的基础知识 1、碳素钢的定义及钢中五元素 含碳2%以下的铁碳合金称为钢。碳素钢中的五元素是指化学成份中的主要组成物, 即 C、Si、Mn、S、P(碳、硅、锰、硫、磷)。其次是在炼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混入气体,含O、H、N(氧、氢、氮)。此外,用铝—硅脱氧镇静工艺中,必然在钢水中含有 Al,当Als(酸溶铝)≥0。020%时,还有细化晶粒的作用。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炼钢的主要任务是按所炼钢种的质量要求,调整钢中碳和合金元素含量到规定范围之内,并使P、S、H、O、N等杂质的含量降至允许限量之下。炼钢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氧化过程,炉料中过剩的碳被氧化,燃烧成CO气体逸出,其它Si、P、Mn 等氧化后进入炉渣中。S部份进入炼渣中,部份则生成SO2排出。当钢水成份和温度达到工艺要求后,即可出钢。为了除去钢中过剩的氧及调整化学成份,可以添加脱氧剂和铁合金或合金元素。 3、转炉炼钢简介 从鱼雷车运来的铁水经过脱硫、挡渣等处理后即可倒入转炉中作为主要炉料,另加10% 以下的废钢。然后,向转炉内吹氧燃烧,铁水中的过量碳被氧化并放出大量热量,当探头测得达到预定的低碳含量时,即停止吹氧并出钢。一般在钢包中需进行脱氧及调整成份操作;然后在钢液表面抛上碳化稻壳防止钢水被氧化,即可送往连铸或模铸工 区。 对要求高的钢种可增加底吹氩、RH真空处理、喷粉处理(喷SI—CA粉及变性石灰)可以有效降低钢中的气体与夹杂,并有进一步降碳及降硫的作用。在这些炉外精炼措施后还可以最终微调成份,满足优质钢材的需求。 4、初轧 模铸钢锭采取热装、热送新工艺,进入均热炉加热,然后通过初轧机及钢坯连轧机轧成板坯、管坯、小方坯等初轧产品,经过切头、切尾、表面清理,(火焰清理、打磨)高品质产品则还需对初轧坯进行扒皮和探伤,检验合格后入库。 目前初轧厂的产品有初轧板坯、轧制方坯、氧气瓶用钢坯、齿轮用圆管坯、铁路车辆用车轴坯及塑模用钢等。 初轧板坯主要供应热轧厂作为原料;轧制方坯除部份外供,主要送往高速线材轧机作原料。 由于连铸板坯的先进性,初轧板坯的需求量大为削减,因此转向上述其它产品了。 5、热连轧 用连铸板坯或初轧板坯作原料,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高压水除鳞后进入粗轧机,粗轧料经切头、尾、再进入精轧机,实施计算机控制轧制,终轧后即经过层流冷却(计算机控制冷却速率)和卷取机卷取、成为直发卷。直发卷的头、尾往往呈舌状及鱼尾状,厚

炼钢专业知识

炼钢专业知识——不锈钢冶炼方法 一、AOD精炼法 AOD是一种转炉,通过转炉侧面的风口喷吹氧气、氮气、氩气、空气和二氧化碳气,并从炉顶氧枪喷吹氧气、氩气和氮气。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大量的废钢和高碳铬铁。初始碳含量为3%,冶炼后可降至0.015%。经电炉冶炼的钢水通过钢包送入AOD炉,向熔池喷吹氧气和氩气,降低碳含量,增加铬的氧化。为了确保快速脱碳,降低铬损,节省氩气,吹炼初期应采用低的氩氧比。随着碳含量的降低,提高氩氧比。430不锈钢管添加氧化物(如硅铁)、熔剂(如石灰和萤石),通过加强吹氩搅拌,将氧化铬转化为金属,以生产低硫不锈钢。 如生产AISI304,典型的消耗量是:氩气约12Nm3/t钢,氮气约10Nm3/t钢,氧气约>6Nm3/t钢,石灰约5kg/t钢,晶石约3kg/t钢,铝约2kg/t钢,还原用硅约8kg/t钢,脱碳金属料约135kg/t,从装料到出钢的时间通常为60min左右。采用AOD法,铬的收得率约为96%,锰为88%,总的金属收得率为95%。 二、KAW ASAKI-BOP和KAWASAKI-OBM-S法 KAWASAKI-BOP转炉类似于从炉顶氧枪吹201不锈钢管氧的BOF氧气转炉,防止不锈钢被锁死注意使用方法有7个可以吹氧的底部风口,用丙烷气冷却风口(气体裂化)。通过转炉的风口还可喷吹石灰粉。 Kawasaki-OBM-S转炉是由奥钢联开发的,是BOP法的发展,风口安装于201不锈钢管转炉的侧面或底部,还装有顶部氧枪。顶部气体采用氧气、氮气和氩气,通过底部风口喷吹氧气、氮气、氩气和烃类气体。天然气和丙烷用于风口保护和提高耐火材料的寿命。用这种转炉精炼AISI304,典型消耗量是:氧气29Nm3/t钢,氮气约为13Nm3/t钢,氩气约为16.5Nm3/t钢,用于还原的硅约为11kg/t钢,石灰约为50kg/t钢,白云石20kg/t钢,萤石约为8kg/t钢。 三、CREUSOTLOIREUD DEHOLM(CLU)法 这种转炉法采用蒸汽作为稀释气体,而不是通常所用的氩气。此工艺是由瑞典的Udde holm 和法国的CreusotLoire共同开发的。这种转炉从底部吹氧气、蒸汽、氮气和氩气,同时,从炉顶吹氧气、氮气和氩气。脱碳时,开始吹氧气-蒸汽混合气体。由于蒸汽和熔融金属的吸热反应而且铬损较AOD法大得多,因此,该工艺的效率较低。采用这种转炉,耗氩量降低,但耗硅量却很高,而且钢中氢含量增加。目前的趋势是用更多的氩气来取代蒸汽,以提高这种转炉的效率。 用这种转炉生产AISI304,耗氧量约为2Nm3/t钢,氮气约为13.5Nm3/t钢,蒸气为10.4Nm3/t钢,氩气为7Nm3/t钢,还原用硅约为15.5kg/t钢,氢含量为5.9×10-6。 四、金属精炼法(MRP) 这种转炉是由曼内斯曼?德马克开发的304不锈钢管 ,该工艺包括含铬、镍熔融金属的装料,采用氧和惰性气体脱碳。通过转炉底部的风口交替地吹气,氧气未经惰性气体稀释,只是吹氧后再吹惰性气体,降低一氧化碳分压,加快脱碳率,提高铬的收得201不锈钢管率,降低耗硅量和渣中的氧化铬。MRP-L转炉是一种改进型,氧气从炉顶吹入,惰性气体从转炉底部的多孔塞吹入并可取代底部风口。该工艺可采用比AOD法更高的喷吹率,而且风口侵蚀最少。在转炉中的熔融金属的中间碳达到一定水平后,转入脱碳。 五、克虏伯复合吹炼法(KCB-S)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842029982.html,/转载注明出处 该工艺由克虏伯开发,是BOF转炉的改进型,通过氧枪和转炉侧壁的风口进行复合吹炼,同时,导入工艺气体以提高脱碳率。与AOD法相比,冶炼305钢的冶炼时间缩短。吹炼开始时,同时从炉顶氧不锈钢的润滑剂的选用枪和侧壁风口吹纯氧,吹氧达到一定温度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