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实验五 葡聚糖凝胶层析

05 实验五 葡聚糖凝胶层析
05 实验五 葡聚糖凝胶层析

实验五. 葡聚糖凝胶层析

【实验目的】

1.掌握葡聚糖凝胶的特性及凝胶层析的原理。

2.学习葡聚糖凝胶层析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凝胶层析又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凝胶过滤,是以被分离物质的分子量差异为基础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这一技术为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提供了一种非常温和的分离方法。层析的固定相载体是凝胶颗粒,目前应用较广的是:具有各种孔径范围的葡聚糖凝胶(Sephadex)和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葡聚糖凝胶是由直链的葡聚糖分子和交联剂3—氯1,2—环氧丙烷交联而成的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凝胶颗粒中网孔的大小可通过调节葡聚糖和交联剂的比例来控制,交联度越大,网孔结构越紧密;交联度越小,网孔结构就越疏松,网孔的大小决定了被分离物质能够自由出入凝胶内部的分子量范围。可分离的分子量范围从几百到几十万不等。

葡聚糖凝胶层析,是使待分离物质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各个组分由于分子量不相同,在凝胶柱上受到的阻滞作用不同,而在层析柱中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分子量大于允许进入凝胶网孔范围的物质完全被凝胶排阻,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阻滞作用小,随着溶剂在凝胶颗粒之间流动,因此流程短,而先流出层析柱;分子量小的物质可完全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内,阻滞作用大,流程延长,而最后从层析柱中流出。若被分离物的分子量介于完全排阻和完全进入网孔物质的分子量之间,则在两者之间从柱中流出,由此就可以达到分离目的。

本实验以葡聚糖凝胶G—25作为固定相载体,来分离蓝色葡聚糖—2000和溴酚蓝。蓝色葡聚糖—2000分子量接近2×106,而溴酚蓝分子量为670,二者分子量相差较大,前者完全排阻,而后者则可完全进入凝胶颗粒网孔内,二者通过层析柱的时间不同而分开。

【实验材料】

1.实验器材

层析柱(1×20cm)附有一小段乳胶管及螺旋夹;洗脱液瓶(带下口的三角瓶,250m1);试管及试管架;量筒10m1;721型分光光度计

2.实验试剂

(1) Tris—醋酸缓冲液(pH7.0):取0.0lmol/L Tris溶液(含0.1mol/L KCl)900m l,用浓醋酸调pH至7.0,加蒸馏水至1000m1。

(2) 溴酚蓝溶液:称取溴酚蓝10毫克,溶于5毫升乙醇中,充分搅拌使其溶解,然后逐滴加入Tris—醋酸缓冲液(pH7.0)至溶液呈深蓝色。

(3) 蓝色葡聚糖—2000溶液:称取蓝色葡聚糖—200010毫克,溶于2毫升Tris—醋酸缓冲液(pH7.0)中即成。

(4) 样品溶液:取溴酚蓝溶液0.1毫升,蓝色葡聚糖—2000溶液0.5毫升混匀后为上柱样品溶液。

(5)葡聚糖凝胶G-25 (Sephadex-G-25)

【实验操作】

1.实验凝胶的制备:商品凝胶是干燥的颗粒,使用时需经溶胀处理,称取4克葡聚糖凝胶G—25,加50毫升蒸馏水,搅拌均匀,在室温溶胀6小时,或沸水浴溶胀2小时,一般采用后一种方法。再用倾泻法除去凝胶上层水及细小颗粒,用蒸馏水反复洗涤几次,再以缓冲溶液(pH7.0的Tris—醋酸溶液)洗涤2—3次,使pH和离子强度达到平衡,最后抽去溶液及凝胶颗粒内部气泡,凝胶可保存在缓冲液内。

2.装柱:将层析柱洗净,垂直固定在铁支架上,选择有薄膜端作为层析柱下口,将下口

接上乳胶管并用螺旋夹夹紧。层析柱中加入洗脱液,打开下口螺旋夹,让溶液流出,排除残留气泡,最后保留约2厘米高度的洗脱液,拧紧螺旋夹。将凝胶轻轻搅动均匀,用玻璃棒沿层析柱内壁缓缓注入柱中,待凝胶沉积到柱床下已超过l厘米时,打开下口螺旋夹,继续装柱至柱床高度达到8厘米,关闭出口。装柱过程中严禁产生气泡,尽可能一次装完,避免出现分层。再用洗脱液平衡l至2个柱床体积,凝胶面上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洗脱液。平衡后,拧紧下端螺旋夹。

3.加样品:打开螺旋夹使柱面上的洗脱液流出,直至床面与液面刚好平齐为止,关闭下端出口。取溴酚蓝及蓝色葡聚糖—2000混合液0.3毫升,小心地加于凝胶表面上,切勿搅动层析柱床表面。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溶液进入凝胶内,并开始收集流出液。当样品溶液恰好流至与凝胶表面平齐时,关闭下端出口。用少量洗脱液清洗层析柱加样区,共洗涤三次,每次清洗液应完全进入凝胶柱内后,再进行下一次洗涤。最后在凝胶表面上加入洗脱液,保持高度为3—4cm。

4.洗脱与收集:连接好凝胶柱层析系统,调节洗脱液流速为每分钟1毫升,进行洗脱。仔细观察样品在层析柱内的分离现象,收集洗脱液,每收集3毫升即换一支收集管(试管预先编号),收集约20管左右,样品即可完全被洗脱下来。将各收集管中的洗脱液分别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0nm处测定其光密度。

5.凝胶回收处理方法:将样品完全洗脱下来后,继续用三倍柱床体积的洗脱液冲洗凝胶后,将柱下口放在小烧杯中,慢慢打开,再将上口慢慢松开,使凝胶全部回收至小烧杯中,备用。

【实验结果】

以洗脱管号为横坐标,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作图即得洗脱曲线。分析曲线图并讨论实验结果。

【思考题】

1.葡聚糖凝胶层析为何能分离不同的样品?

2.葡聚糖凝胶层析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Experiment 5. Sephadex Gel Chromatography

【Purpose】

1. Stud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ephadex gel and main principle of gel chromatography

2. Master the basic operational techniques of gel chromatography.

【Principle】

Gel filtration (also called molecular exclusive chromatography or gel sieve) is a kind of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molecular weight and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and mild methods extensively used to isolate and analyze the biomacromocular substances. The solid phase vector of this chromatography is gel particle, which has the effect of molecular sieve; at present the most widely used gel has various apertures, such as dextran gel (trade name: Sephadex), and agarose gel (tradename: Sepharose).

Sephadex gel is a kind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mposed of dextran of some molecular weigh dextrose - glycoside and chloroacetone and it has multiple reticulation structure. The gel of different "mesh" can be acquired by controlling the ratio of chloroacetone and dextran in cross- linking agent, and by controlling the condition of cross - link reaction to control the cross - linked degree. The higher the cross-link degree, the tighter the mesh structure, and vise versa. Mesh size determines the molecular range at which the isolated material could enter into the internal gel freely. By this means, the molecular weigh of the isolated material could range from several hundred to several hundred thousand.

Sephadex gel chromatography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when the substances being isolated flow through the chromatography column, each component shifts at different rat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difference of obstruction in solid phase. The material molecular is larger than what can permissively enter into the gel mesh will be excluded completely; so it can not enter into the interior of gel particle, and the effect of exclusion is low; its course is short and shift rate is rapid, so it first flows out of the chromatography column with the solvent flowing between gel particles. On the contrary, the material of smaller molecular weigh penetrate into gel particle completely, so its effect of exclusion is high, its course is long and shift rate is slow, and as a result it flows out of the column later. If the molecular of the material is between that of completely excluded and that of completely penetrated, the material will flow out of the column between them. So we can isolate materials by this means.

In this experiment, we use Sephadex G-25 as phase vector to separate Blue Sephadex-2000 and bromophenol blue.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blue sephadex-2000 is approximately 2×106, while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bromophenol is about 670. Because of the obvious molecular difference, the former can be excluded completely and the latter can enter into the gel particle, so they can be separated by different elution time.

【Materials】

1. Apparatus

Chromatography column (1×20cm) with latex tubing and clips, A beaker of 100ml, Test tubes and test tube shelf, Measuring cylinder 10ml, 721 type spectrophotometer

2. Reagents

(1) Tris-Acetate buffer ( pH7.0)

Take 0.01mol/L Tris solution (contains 0.1mol/L KCl) 900ml, adjust pH value to 7.0 by acetate, then add distilled water to 1000ml.

(2)Bromophenol solution

Weigh 10mg bromophenol, dissolved in 5ml ethanol, stir to make it effectively solve, then add Tris-acetate buffer(pH7.0) gradually till the solution becomes dark blue.

(3)Blue sephadex-2000 solution:

Take blue sephadex-2000 10mg, dissolved in 2ml Tris-acetate buffer (pH7.0).

(4)Sample: Take the mixture of 0.1ml bromophenol and 0.5ml Blue sephadex-2000

(5)Sephadex G-25

【Procedures】

1. Gel preparation

The gel we buy is dry particles, so before using it, expand it. In this experiment, add 4g Sephadex G-25 to 50ml distilled water, stir, expand 6 hours at room temperature, or 2 hours in boiling, commonly we choose boiling. Remove the upper water and small particles with pour method, wash gel with distilled water several times, then wash it with tris-acetate buffer (pH7.0) several times to make the pH and ion concentration reach balance. Finally remove bubble in the gel and also solution, and then the gel can be preserved in the buffer.

2. Stuffing

Fix a clean chromatography column on the iron bracket vertically, choose the membrane end as the bottom part, add latex tube and clip it. Add eluent, open the exit to let the solution flow out, remove the bubbles, and then fix the clip when there is eluent about 2 cm higher than the gel surface. Stir the gel gently, add it with glassy stick along the inner wall of column, open the exit when the height of the gel deposited in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reaches 1cm, continue stuffing till the column bed reaches 10cm, shut off the exit. It should be ensured that there is no bubble or layers of the column bed in the process, or again. After filling, wash the column bed with eluent (about 1 to 2 column volume) and keep steady eluent on the surface of gel. After balancing it, shut off the exit.

3. Loading sample

Open the exit to make the eluent flow out till the bed surface meets the liquid surface, shut off the exit. Load 0.3ml sample, the mixture of bromophenol and blue sephadex-2000, carefully on the gel surface, do not stir the column bed surface. Open the exit to let the sample enter into the gel and begin to collect the eluent. When the sample solution flows to the surface of gel, shut off the exit. Wash the sampling region with little eluent three times and on each time, make sure the washing eluent flow completely into the gel. Finally ass eluent on the gel surface and keep the height of eluent 3-4cm higher than the gel surface.

4. Elution and Collection

Adjust the speeding of eluent to about 1ml/min. Observe the seperation process of the sample in the chromatography column, collect the eluent about 3ml per test tube, and number those test tubes. After collecting about 20 test tubes of eluent, the sample can be totally washed out. Inspect the absorbance with 721 type spectrophotometer under the wavelength 540nm of those eluent in each test tube.

5. Regeneration gel

After washing out the sample, wash the gel with the eluent about 3 times of column volume.

Put a glass beaker on the exit end, open bottom end and upper end slowly and respectively, then the gel flows into the beaker and can be used again.

【Results】

The number of test tube is x-axis, and the absorbance is y-axis. Draw the elution curve. Analysis the curve and discuss the experiment result.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ng components in mixture with Sephadex Gel Chromatography?

2. What are the attentions in Sephadex Gel Chromatography?

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一.目的 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 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 1、新华滤纸 2、层析缸 3、细线 4、点样管 5、橡皮筋 6、电吹风 7、喷雾器 四、实验试剂 1、混合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 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 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一、前言 纸层析法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 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添加剂及化妆品行业。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2l世纪全球的主要产业之一,氨基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种变更越来越快,工艺改革越来越新。目前全世界氨基酸每年的产量为100万吨,而需求总量是800万吨。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氨基酸的应用在食品工业占61,,在饮料工业占30,,医药、日用化工、农业、冶金、环保、轻工、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占用的比例逐年增加。 氨基酸在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着应用: (1)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2)在医药工业的应用

葡聚糖凝胶层析实验报告

葡聚糖凝胶层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凝胶(Gel)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葡聚糖凝胶(Sephadex)柱层析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凝胶层析又称排阻层析,凝胶过滤,渗透层析或分子筛层析等。对于某种型号的凝胶,一些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完全被排 阻在外,只能沿着颗粒间的缝隙流出柱外(所用洗脱液的体积为外水 体积);而一些小分子不被排阻,可自由扩散,渗透进入凝胶内部的 筛孔,尔后又被流出的洗脱液带走(所用洗脱液的体积为内水体积)。分子越小,进入凝胶内部越深,所走的路程越多,故小分子最后流出 柱外,而大分子先从柱中流出。一些中等大小的分子介于大分子与小 分子之间,只能进入一部分凝胶较大的孔隙,亦即部分排阻,因此这 些分子从柱中流出的顺序也介于大、小分子之间。这样样品经过凝胶 层析后,分子便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流出,达到分离的目的。 三、仪器、材料和试剂 1、仪器:内直径为1cm,外直径为 1.5cm的层析柱,恒流泵、收集器、酶标仪、试管、烧杯、移液枪。 2、材料与试剂:交联葡聚糖、双蒸水、蛋白溶液样品。 四、实验步骤 1、装柱 将交联葡聚糖溶液用玻璃棒引流导入层析柱中,要注意,不能让

柱子中有气泡,可以边装边用玻璃棒搅拌。 2、上样 装好柱后,用移液枪将柱子中上面的水吸出,再用移液枪将1ml 的蛋白溶液加入层析柱中。 3、洗脱和收集 打开恒流泵和收集器装置,待样品刚好渗入到凝胶中时,再向层析柱中加入3-4ml的蒸馏水,此时盖上层析柱的上盖,将上盖的细管插入到盛有双蒸水的烧杯中,调节恒流泵的速度和收集器时间,开始洗脱收集。 4、样品的检测 收集一段时间后,将样品取出,依次编号,依次加入200μl到酶标版上,选用一个孔加入双蒸水作为对照,用酶标仪在280nm下测检测。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实验结果: 序号 2 4 6 8 10 12 14 吸光 0.051 0.045 0.051 0.071 0.195 0.127 0.067 度A 序号16 8 吸光 0.055 0.039 0.066 0.027 0.053 0.049 0.011 度A 2、蛋白质样品洗脱曲线:

葡聚糖凝胶G-25的使用方法

葡聚糖凝胶柱的使用方法: (1) 预处理 称取Sephadex G-25(50-100目)约5g ,加入蒸馏水100ml ,置室温下3h 进行溶胀。 (2) 装柱 凝胶层析柱的直径与柱长之比一般为1:15。柱的底部用装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用洗净的玻璃丝(约200目尼龙布)垫底或购买类似规格的商品柱。然后将柱垂直安装好,先加入1/3柱体积蒸馏水,接着将溶胀好的凝胶边搅匀边连续装入,使它们在柱内自然沉降。同时大开下口慢速流出蒸馏水。装柱后的凝胶必须均匀,不能有气泡或明显条纹。否则,必须到出重装,装好后,用蒸馏水平衡2-3h 即可加样品分离。 (3) 加样 加样前,首先把柱内凝胶上面多余的蒸馏水放出,直到柱内液面与凝胶表面相齐(或留一极薄液层)为止。然后,由柱的上端加水解液2ml ,注意不要让溶液把凝胶冲松浮起,加完样品后,打开下口缓慢放出液体至液面与凝胶面相齐,再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原来盛样品的容器2-3次,待全部进入层析柱后,即可进行洗脱。 (4) 洗脱与收集 洗脱时,用蒸馏水作洗脱剂,并且要连续不断地进行,使凝胶柱上端保持一定的液层,防止凝胶柱表面的液体流干。本实验洗脱液流出的速度应控制在0.8-1.0ml/min 。洗脱液的收集采用分管连续顺序收集,每管收集3ml ,共收集10管。据经验,4或5号管核苷酸浓度最大,可作为层析鉴定的样品液。但因层析柱长度的差异,管号会有变化,必要时可用紫外检测A260nm ,找出浓度最大的管号。 (5) 凝胶的再生和回收 凝胶柱使用一次后,必须反冲疏松一次,平衡后再使用。若使用数次,就需要再生处理。用0.1mol/L NaOH-0.5mol/L NaCl 溶液浸泡,然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备用。若实验完毕,将再生后的凝胶在布氏漏斗上用蒸馏水洗涤抽干,再用95%乙醇洗两次,在60℃烘箱中烘干,回收保存。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凝胶层析法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凝胶层析法 实验一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凝胶层析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2.学习利用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实验技能。二、实验原理 凝胶层析法也称分子筛层析法,是利用具有一定孔径大小的多孔凝胶作固定相的层析技术。当混合物随流动相经过凝胶层析柱时,其中各组分按其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的技术。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样品回收率高。凝胶是一种不带电的具有三维空间的多孔网状结构、呈珠状颗粒的物质,每个颗粒的细微结构及筛孔的直径均匀一致,像筛子,小的分子可以进入凝胶网孔,而大的分子则排阻于颗粒之外。当含有分子大小不一的蛋白质混合物样品加到用此类凝胶颗粒装填而成的层析柱上时,这些物质即随洗脱液的流动而发生移动。大分子物质沿凝胶颗粒间隙随洗脱液移动,流程短,移动速率快,先被洗出层析柱;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凝胶网孔进入颗粒内部,然后再扩散出来,故流程长,移动速度慢,最后被洗出层析柱,从而使样品中不同大小的分子彼此获得分离。若分子大小介于上述完全排阻或完全渗

入凝胶的物质,则居二者之间从柱中流出。总之,各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分子,最终于它们被排阻和扩散的程度不同,在凝胶柱中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也不同,从而彼此可以分离开来。 将凝胶装在柱后,柱床体积称为“总体积”,以Vt表示。实质上Vt是Vo,Vi与Vg三部分组成,Vo称为“孔隙体积”或“外水体积”,即存在于柱床内凝胶颗粒外面空隙之间的水相体积,相应于一般层析法中柱内流动相的体积;Vi为内体积,即凝胶颗粒内部所含水相的体积。Vg为凝胶本身的体积。洗脱体积与Vo与V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e=Vo+KdVi 式中Ve为洗脱体积,自加入样品时算起,到组分最大浓度出现时所流出的体积;Kd为样品组分在二相间的分配系数,也可以说Kd是分子量不同的溶质在凝胶内部与外部的分配系数。它只与被分离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凝胶颗粒孔隙的大小分布有关,而与柱的长度粗细无关,也就是说它对每一物质为常数,与柱的物理条件无关。Kd可通过实验求得,上式可以改写为:Kd=(Ve-Vo)/Vi 上式中Ve为实际测得的洗脱体积;Vo可用不被凝胶滞留的大分子物质的溶液通过实际测量求得;Vi可g×Wr求得。因此,对一层析柱胶床来说,只要通过实际实验得知某一物质的洗脱体积就可算出它的Kd值。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 f表示。 R f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5.0cm×15.0cm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 四、物理常数 五、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2-薄层板,3-展开剂饱和蒸汽,4-层析液 六、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2~5g层析用硅胶,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等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少许水,调成匀浆,平均摊在两块5.0×15cm的层析玻璃板上,再轻敲使其涂布均匀。(老师代做!)固化后,经105℃烘烤活化0.5h,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取毛细管,分别蘸取偶氮苯、偶氮苯与苏丹红混合液,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2mm为宜!斑点间距为1cm) (3)定位及定性分析 用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然后计算各样品的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实验注意事项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3、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 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 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讨论: 七、思考题

葡聚糖凝胶 Sephade LH 使用说明及使用心得

葡聚糖凝胶 Sephadex LH-20 使用说明 Sephadex G型葡聚糖凝胶只适合在水中使用,Sephadex G-25羟丙化后就是Sephadex LH-20。此君既有分子筛作用,在由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溶剂中还有反相层析效果。虽然价位很高,但由性能颇佳,可再生利用,所以倍受钦睐。此外上柱样品损失很少,对处理小样品较好,这也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原因之一。 Sephadex LH-20适合用于有机溶剂分离嗜脂性分子,天然产物在有机溶剂中的纯化。可以非常经济的大规模制备各种天然产物,尤其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作为大孔吸附树脂解析物的纯化。 结合凝胶过滤﹑分配色谱及吸附层析于一身,能分离结构相近的分子。因此使用中要考略几种色谱的作用机制。 最高载量可达250mg样品/ml凝胶﹑极少需要再生﹑使用得当,分离效果可保持不变。上样量视被分离物的结构性能的差异而定:差异大,则大;差异小,则小。凝胶过滤的上样量一般为5-7%的床体积,我们建议初次上样量控制在1-2%的床体积,视分离情况可以逐步增加;柱高的选择也与分离要求相关――难分物质要有一定柱高和流速控制;流动相可参考TLC 的条件,正确的流动相可以提高分离度并缩短分离时间。 流动相的常用溶剂为:水 甲醇 丙酮 乙酸乙酯 二氯甲烷 上述溶剂的极性依次降低,对带有极性的被分离物而言,保留值和分离度依次递增;同理选用的凝胶柱高可依次降低,流速可以增大(或上样量可以增加,树脂体积在低极性溶剂中明显收缩)。 溶剂的溶解性,极性,沸点,毒性都是要考虑到的。 二氯甲烷通常对被分离物质间的极性和碱性差异比较小时采用。甲醇通常对带环状(包括苯环)物质分离采用,葡聚糖凝胶对环状物质有强烈吸附。 LH-20同时具备亲水和亲脂双重性质,且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在分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使用方法:将干粉浸泡于60—70%乙醇中过夜(充分搅拌),洗去可能存在的残留物,抽干然后湿态不间隙装柱,绝对不能出现凝胶断层(否则要重新装柱),动态用一倍柱体积的60—70%乙醇淋洗,再用水洗净乙醇即根据自己选用洗脱液平衡层析柱至少两个柱体积直到基线变得平稳为

葡聚糖凝胶G系列使用说明手册

葡聚糖凝胶使用说明 Sephadex Gel Manuals 1化学和物理性质 葡聚糖凝胶是一种珠状的凝胶,含有大量的羟基,很容易在水中和电解质溶液中溶胀。G型的葡聚糖凝胶有各种不同的交联度,因此它们的溶胀度和分级分离范围也有所不同。葡聚糖凝胶的溶胀度基本上不因盐和洗涤剂的存在而受影响。 葡聚糖凝胶有不同的粒度。超细级的葡聚糖凝胶是用于需要极高分辨率的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粗级和中级的凝胶用于制备性色谱过程,可在较低的压力下获得较高的流速。另外,粗级也可用于批量工艺。 1.1化学稳定性 葡聚糖凝胶不溶于一切溶剂(除非它被化学降解)。它在水、盐溶液、碱和弱酸性溶液中都是稳定的,在强酸中凝胶骨架的糖苷键被水解。长期接触氧化剂将破坏凝胶,因而应避免使用。 1.2物理稳定性 葡聚糖凝胶并不熔融,可以在湿态、中性PH进行灭菌。干态的凝胶加热至120℃以上将开始焦糖化。葡聚糖凝胶的机械强度取决于交联度。 2产品说明 名称分离范围(球蛋白)应用 葡聚糖凝胶G-10<700缓冲液交换、脱盐,分离小分子,去除小分子 葡聚糖凝胶G-15<1500缓冲液交换、脱盐,分离小分子,去除小分子 葡聚糖凝胶G-251000-5000工业上脱盐及交换缓冲液 葡聚糖凝胶G-501000-30000多肽分离、脱盐、清洗生物提取液、分子量测定 葡聚糖凝胶G-752000-70000蛋白分离纯化、分子量测定、平衡常数测定 葡聚糖凝胶G-1002000-120000蛋白分离纯化、分子量测定、平衡常数测定 葡聚糖凝胶G-1505000-300000蛋白分离纯化、分子量测定、平衡常数测定 葡聚糖凝胶G-2005000-600000蛋白分离纯化、分子量测定、平衡常数测定 3使用方法 3.1乙醇浸泡 在室温下,将干粉浸泡于50-60%乙醇中至少24小时,并不断搅拌以保证凝胶溶胀,用无盐水洗去残存的乙醇滤干。 3.2无盐水浸泡 室温下,在无盐水中充分溶胀24小时,间隙搅拌,以保证凝胶的完全溶胀。 3.3盐酸浸泡 在常温下再用0.1M HCl浸泡12小时,间隙搅拌,滤干,水洗只中性。 3.4装柱

【实验报告】纸层析的实验报告

纸层析的实验报告 前言 纸层析法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纸层析法是用滤 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在

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添加剂及化妆品行业。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2l世纪全球的主要产业之一,氨基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种变更越来越快,工艺改革越来越新。目前全世界氨基酸每年的产量为100万吨,而需求总量是800万吨。我国自20世纪20xx年代起,氨基酸的应用在食品工业占61%,在饮料工业占30%,医药、日用化工、农业、冶金、环保、轻工、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占用的比例逐年增加。 氨基酸在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着应用: (1)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2)在医药工业的应用 (3)在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应用 (4)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5)在农业上的应用 (6)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实验报告血红蛋白doc

实验报告血红蛋白 篇一:生化实验报告实验5 血红蛋白凝胶过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生化实验B实验日期: 班级:姓名学号: 血红蛋白凝胶过滤 一、背景及目的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和豆科植物根瘤中。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均成球状,内部有一个血红素。血红素上的亚铁离子可以可逆的与氧分子结合,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当携带氧气时,血红蛋白呈鲜红色,无氧时为暗红色。 凝胶过滤法又称凝胶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主要是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形状,即蛋白质的质量进行分离和纯化。层析柱中的填料是某些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物质,多是交联的聚糖(如葡聚糖或琼脂糖)类物质,使蛋白质混合物中的物质按分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一般是大分子先流出来,小分子后流出来。凝胶过滤的突出优点是层析所用的凝胶属于惰性载体,不带电荷,吸附力弱,操作条件比较温和,可在相当广的温度范围下进行,不需要有机溶剂,并且对分离成分理化性质的保持有独到之处。对于高分子物质有很好的

分离效果。 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质的(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实验报告血红蛋白)颗粒大小、均匀度 2.筛孔直径和床体积的大小 3.洗脱液的流速 4.样品的种类等, 5.缓冲液的pH 6.而最直接的影响是 Kav 值的差异性, Kav 值差异性大,分离效果好; Kav 值差异性小,则分离效果很差,或根本不能分开。 影响凝胶过滤的因素主要有: 1、层析柱的选择:长的层析柱分辨率要比短的高,但层析柱长度不能过长。 2、加样量:加样过多,会造成洗脱峰的重叠;加样过少,提纯后各组分量少、浓度较低。 3、凝胶柱的鉴定:凝胶柱填装后用肉眼观察应均匀、无纹路、无气泡。 4、洗脱速度:洗脱速度应保持适中。 目前凝胶过滤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以下几点: 1、脱盐 2、用于分离提纯 3、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 4、高分子溶液的浓缩 5、蛋白质的复性 二、实验原理 层析法是基于不同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将混合组分分离的技术。当流动相(液体或气体)

葡聚糖凝胶柱使用及注意事项

葡聚糖凝胶柱使用及注意事项 1 Sephadex G型葡聚糖凝胶只适合在水中使用,Sephadex G-25羟丙化后就是Sephadex LH-20。其既有分子筛作用,在由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溶剂中还有反相层析效果。虽然价位很高,但由于性能颇佳,可再生利用,所以倍受亲睐。此外上柱样品损失很少,对处理小样品较好,这也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原因之一。 2 Sephadex LH20 的原理。 Sephadex LH20的分离原理主要有两方面:以凝胶过滤作用为主,兼具反相分配的作用(在反相溶剂中)。因为凝胶过滤作用,所以大分子的化合物保留弱,先被洗脱下来,小分子的化合物保留强,最后出柱。如果使用反相溶剂洗脱, Sephadex LH20对化合物还起反相分 配的作用,所以极性大的化合物保留弱,先被洗脱下来,极性小的化合物保留强,后出柱。如果使用正相溶剂洗脱,这主要靠凝胶过滤作用来分离。 3 Sephadex LH20 洗脱溶剂。 看完第2点后,就应该清楚Sephadex LH20 洗脱溶剂因分为两类:反相和正相两种。用得 最多的是反相溶剂洗脱,以甲醇--水系统最为常见,先用水,逐渐增加甲醇比例,最后用100%甲醇冲柱。正相系统以氯仿--甲醇最为常见,先用50%氯仿--甲醇,逐渐增加甲醇比例,最后用100%甲醇冲柱。 4 Sephadex LH20 样品的处理和洗脱溶剂的选择。 如果样品极性大,这选用反相溶剂洗脱(甲醇--水),样品用最少体积的甲醇--水(尽可能甲醇少一些)溶解,过滤后,湿法上样(一定要滤喔!要是把Sephadex LH20 堵啦, 就得将Sephadex LH20 的柱头部分弃去,很心痛呀)。如果样品极性小,这选用正相溶剂 洗脱(氯仿--甲醇),样品用最少体积的氯仿--甲醇溶解,过滤后,湿法上样。 5 Sephadex LH-20的步骤。 (1) 选择条件: 梯度洗脱在Sephadex使用中并不象在正相柱层析中那么重要。首先你的样品须要能溶解在尽量少量的洗脱剂中。极性在的用甲醇水系统;极性小者一般用不含水的系统。我们实验室常用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系统,用了很多年,效果较好。 (2) 饱和层析柱: 用洗脱剂将凝胶摇匀,直立柱身,让其自然沉降,此时要防止气泡留在其中。至少半小时打开开关,流出几个柱体种的洗脱剂,目的是使其膨胀在正确比例的洗脱剂中。 (3) 样品处理:用尽量少的洗脱剂溶解样品,常压过滤。 (4) 湿法上柱。这也是要有技巧的步骤。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

前言 纸层析法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在

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图1 叶绿素的分离 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添加剂及化妆品行业。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2l世纪全球的主要产业之一,氨基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种变更越来越快,工艺改革越来越新。目前全世界氨基酸每年的产量为100万吨,而需求总量是800万吨。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氨基酸的应用在食品工业占61%,在饮料工业占30%,医药、日用化工、农业、冶金、环保、轻工、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占用的比例逐年增加。 氨基酸在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着应用:

凝胶层析实验报告

凝胶层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将血红蛋白与鱼精蛋白混合物进行分离 二.实验原理: 凝胶是一种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分子筛. 分子量不同通过凝胶柱的速度也不同,利用这种凝胶分子筛对大小不同的分子进行层析分离. 当样品溶液通过凝胶柱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由于直径大于凝胶网孔而只能沿着凝胶颗粒间的孔隙,随着溶剂流动,因此流程较短,向前移动速度快而首先流出层析柱; 反之,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由于直径小于凝胶网孔,可自由地进出凝胶颗粒的网孔,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它们从凝胶内扩散到胶粒孔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与逸出,使流量增长,移动速率慢而最后流出层析柱.从而在大分子物质与小分子物质之间被洗脱. 这样,经过层析柱,使混合物中的各物质按其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铁架台层析柱胶管交联葡聚糖凝胶G-50 血红蛋白鱼精蛋白混合物(aq) 四.操作步骤: 1 连接装置:将层析柱固定在铁架台上,保持与水平面垂直,底部与胶管连接.胶管下端置于烧杯中. 2 装柱:将尼龙网放入层析柱底部, 使其水平固定;夹住胶管向柱中注水,松手放水,使水流到剩一厘米,让气泡流出,夹住胶管. 3 灌胶:将凝胶搅拌均匀,用玻璃棒引流将凝胶溶液一次性倒入层析柱约20ml;夹住胶管片刻,然后打开夹子,让凝胶沉淀约20分钟(凝胶与水分层),当水流至离凝胶约5mm处时,夹住胶管.用玻璃棒取滤纸一片伸入层析柱,放置于凝胶表面之上水面之下,打开夹子,当露出滤纸,关闭夹子. 4 加样:用胶头滴管取血红蛋白’鱼精蛋白混合液,滴入层析柱,约两滴. 5 洗脱:当待分离混合液渗入滤纸后,加少量水,开夹放水,(水面始终位于滤纸之上),反复两三次;关闭止水夹到入大量水,再开夹.等待分离 6 回收:将洗净的凝胶回收以便再次利用 五.实验现象: 观察看到红色的液体先被分离,流至烧杯中;黄色液体流速很慢,最终流入烧杯.

葡聚糖凝胶使用说明

葡聚糖凝胶使用说明 化学和物理性质 葡聚糖凝胶是一种珠状的凝胶,含有大量的羟基,很容易在水中和电解质溶液中溶胀。G型的葡聚糖凝胶有各种不同的交联度,因此它们的溶胀度和分级分离范围也有所不同。葡聚糖凝胶的溶胀度基本上不因盐和洗涤剂的存在而受影响。 葡聚糖凝胶有不同的粒度。超细级的葡聚糖凝胶是用于需要极高分辨率的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粗级和中级的凝胶用于制备性色谱过程,可在较低的压力下获得较高的流速。另外,粗级也可用于批量工艺。 化学稳定性 葡聚糖凝胶不溶于一切溶剂(除非它被化学降解)。它在水、盐溶液、有机溶剂、碱和弱酸性溶液中都是稳定的,在强酸中凝胶骨架的糖苷键被水解。长期接触氧化剂将破坏凝胶,因而应避免使用。 物理稳定性 葡聚糖凝胶并不熔融,可以在湿态、中性PH进行灭菌或在高压灭菌器120℃、30分钟而不影响它的色谱性质。干态的凝胶加热至120℃以上将开始焦糖化。葡聚糖凝胶的机械强度取决于交联度。 产品说明: 产品名称分离范围应用 葡聚糖凝胶 G-10 <700 缓冲液交换、脱盐,分离小分子,去除小分子葡聚糖凝胶 G-15 <1500 缓冲液交换、脱盐,分离小分子,去除小分子葡聚糖凝胶 G-25 1000-5000 工业上脱盐及交换缓冲液 葡聚糖凝胶 G-50 1000-30000 多肽分离、脱盐、清洗生物提取液、分子量测定葡聚糖凝胶 G-75 2000-70000 蛋白分离纯化、分子量测定、平衡常数测定葡聚糖凝胶 G-100 2000-120000 蛋白分离纯化、分子量测定、平衡常数测定葡聚糖凝胶 G-150 5000-300000 蛋白分离纯化、分子量测定、平衡常数测定葡聚糖凝胶 G-200 5000-600000 蛋白分离纯化、分子量测定、平衡常数测定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篇一: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第二课堂实验报告 一,基本信息 姓名: 年级:XX级专业层次:队别: 日期:XX年5月23日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二二、实验报告正文 实验题目:薄层板的制作及薄层色谱的应用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1.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f表示。 Rf?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实验仪器: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紫外荧光灯, 铅笔暖风机、载玻片、钢勺、镊子等 药品:碱性湖蓝与荧光黄混合样品、咖啡因与阿司匹林混合样品、阿司匹林 纯样品二氯乙烷层析液、95%的乙醇溶液,硅胶粉、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等 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广口瓶),2-薄层板,4-层析液 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本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842370060.html, 小草范文网: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取3g 硅胶G粉于研钵中,加相当于8ml左右的用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用力研磨1-2分钟,至成糊状后立即倒在准备好的薄层板中心线上,快速左右倾斜,使糊状物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板面上,厚度约为0.25mm,然后平放于平的桌面上干燥15分钟,再放入100℃的烘箱内活化

2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2)点样。在层析板下端1.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取拉好的毛细点样管,分别蘸取咖啡因与阿司匹林混合样品、阿司匹林纯样品,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到2mm为宜!斑点间距稍大一点。点样次数5到7次)另取一块薄层板,点碱性湖蓝与荧光黄混合样品。(3)定位及定性分析将点好样的薄层板分别放入装有二氯乙烷层析液和5%的乙醇溶液的两个广口瓶中,盖上盖子,待层析液上行至距薄层板上沿1cm左右时,有镊子取出,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点有阿司匹林的薄层板需用暖风机吹干),算各样品的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实验结果记录及分析 实验结果图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凝胶层析

凝胶层析 凝胶层析又称分子筛过滤、排阻层析等。它的突出优点是层析所用的凝胶属于惰性载体,不带电荷,吸附力弱,操作条件比较温和,可在相当广的温度范围下进行,不需要有机溶剂,并且对分离成分理化性质的保持有独到之处。对于高分子物质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凝胶层析是按照蛋白质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的技术,又称之凝胶过滤,分子筛层析或排阻层析 凝胶种类及性质 (一)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⑴Sephadex G交联葡聚糖的商品名为Sephndex,不同规格型号的葡聚糖用英文字母G表示,G 后面的阿拉伯数为凝胶得水值的10倍。例如,G-25为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2.5克,同样G-200克每克千胶吸水20克。交联葡聚糖凝胶的种类有G-10,G-15,G-25,G-50,G-75,G-100,G-150,和G-200。因此,“G”反映,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部范围。 各种葡聚糖凝胶的分离范围与用途: Sephadex G-10 葡聚糖凝胶G-10 分离范围<700 适用于脱盐、肽与其它小分子的分离Sephadex G-15 葡聚糖凝胶G-15 分离范围<1500 适用于脱盐、肽与其它小分子的分离Sephadex G-15 葡聚糖凝胶G-15 分离范围<1500 适用于脱盐、肽与其它小分子的分离Sephadex G-25 葡聚糖凝胶G-25 分离范围1000-5000 适用于脱盐、肽与其它小分子的分离Sephadex G-50 葡聚糖凝胶G-50 分离范围1500-30000 Sephadex G-75 葡聚糖凝胶G-75 分离范围3000-80000 Sephadex G-100 葡聚糖凝胶G-100 分离范围4000-150000 Sephadex G-150 葡聚糖凝胶G-150 分离范围5000-300000 Sephadex G-200 葡聚糖凝胶G-200 分离范围5000-600000 ⑵ Sephadex LH-20,是─Sephadex G-25的羧丙基衍生物,能溶于水及亲脂溶剂,用于分离不溶于水的物质。 Sephadex LH-60,是─Sephadex G-50的羧丙基衍生物,能溶于水及亲脂溶剂,用于分离不溶于水的物质。 (3) DEAE Sephadex A-25 DEAE葡聚糖凝胶A-25 颗粒大小:40-120μm 分离大小:小蛋白及巨大分子 DEAE Sephades A-50 DEAE DEAE葡聚糖凝胶A-50 颗粒大小:40-120μm,分离范围:小蛋白及巨大分子 (4) sephacryl:为葡聚糖偶联丙烯基,再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介质。它有较高的硬度,能承受比普通凝胶更大的静水压力,由于属于部分大网孔型凝胶,可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蛋白聚糖甚至是病毒颗粒 Sephacryl S100分离范围是1kD~100kD之间; Sephacryl S200分离范围是5kD~250kD之间; Sephacryl S300分离范围是10kD~1500kD之间 AKTA用此填料。 (二)琼脂糖凝胶:瑞典称sepharose;美国称Bio-gel A;英国称Segavac;丹麦称Gelarose。Sepharose 主要有三种型号:2B,4B,6B,阿拉伯数字表示凝胶中干胶的百分含量。 Bio-GA有6个型号:0.5M,1.5M,5M,15M,50M,150M。阿拉伯数字乘以1000000表示排阻限度。Sagavac分为:2F,4F,6F,8F,10F2℃4C6℃8C10℃阿拉伯数字表示凝胶中干胶的百分含量,F表示粉

葡聚糖凝胶柱的使用方法

葡聚糖凝胶柱的使用方法: 预处理(1) 称取Sephadex G-25(50-100目)约5g,加入蒸馏水100ml,置室温下3h进行溶胀。 (2) 装柱 凝胶层析柱的直径与柱长之比一般为1:15。柱的底部用装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用洗净的玻璃丝(约200目尼龙布)垫底或购买类似规格的商品柱。然后将柱垂直安装好,先加入1/3柱体积蒸馏水,接着将溶胀好的凝胶边搅匀边连续装入,使它们在柱内自然沉降。同时大开下口慢速流出蒸馏水。装柱后的凝胶必须均匀,不能有气泡或明显条纹。否则,必须到出重装,装好后,用蒸馏水平衡2-3h即可加样品分离。 (3) 加样 加样前,首先把柱内凝胶上面多余的蒸馏水放出,直到柱内液面与凝胶表面相齐(或留一极薄液层)为止。然后,由柱的上端加水解液2ml,注意不要让溶液把凝胶冲松浮起,加完样品后,打开下口缓慢放出液体至液面与凝胶面相齐,再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原来盛样品的容器2-3次,待全部进入层析柱后,即可进行洗脱。 (4) 洗脱与收集 洗脱时,用蒸馏水作洗脱剂,并且要连续不断地进行,使凝胶柱上端保持

一定的液层,防止凝胶柱表面的液体流干。本实验洗脱液流出的速度应控制在0.8-10,共收集3ml。洗脱液的收集采用分管连续顺序收集,每管收集1.0ml/min 管。据经验,4或5号管核苷酸浓度最大,可作为层析鉴定的样品液。但因层析柱长度的差异,管号会有变化,必要时可用紫外检测A260nm, 找出浓度最大的管号。 (5) 凝胶的再生和回收 凝胶柱使用一次后,必须反冲疏松一次,平衡后再使用。若使用数次,就需要再生处理。用0.1mol/L NaOH-0.5mol/L NaCl溶液浸泡,然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备用。若实验完毕,将再生后的凝胶在布氏漏斗上用蒸馏水洗涤抽干,再用95%乙醇洗两次,在60℃烘箱中烘干,回收保存。 实验五. 葡聚糖凝胶层析 【实验目的】 1.掌握葡聚糖凝胶的特性及凝胶层析的原理。 2.学习葡聚糖凝胶层析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凝胶层析又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凝胶过滤,是以被分离物质的分子量差异为基础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这一技术为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提供了一种非常温和的分离方法。层析的固定相载体是凝胶颗粒,目前应用较广的是:具有各种孔径范围的葡聚糖凝胶(Sephadex)和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葡聚糖凝胶是由直链的葡聚糖分子和交联剂3—氯1,2—环氧丙烷交联而成的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凝胶颗粒中网孔的大小可通过调节葡聚糖和交联剂的比例来控制,交联度越大,网孔结构越紧密;交联度越小,网孔结构就越疏松,网孔的大小决定了被分离物质能够自由出

葡聚糖凝胶柱的使用方法

葡聚糖凝胶柱的使用方法: (1) 预处理 称取Sephadex G-25(50-100目)约5g ,加入蒸馏水100ml ,置室温下3h 进行溶胀。 (2) 装柱 凝胶层析柱的直径与柱长之比一般为1:15。柱的底部用装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用洗净的玻璃丝(约200目尼龙布)垫底或购买类似规格的商品柱。然后将柱垂直安装好,先加入1/3柱体积蒸馏水,接着将溶胀好的凝胶边搅匀边连续装入,使它们在柱内自然沉降。同时大开下口慢速流出蒸馏水。装柱后的凝胶必须均匀,不能有气泡或明显条纹。否则,必须到出重装,装好后,用蒸馏水平衡2-3h 即可加样品分离。 (3) 加样 加样前,首先把柱内凝胶上面多余的蒸馏水放出,直到柱内液面与凝胶表面相齐(或留一极薄液层)为止。然后,由柱的上端加水解液2ml ,注意不要让溶液把凝胶冲松浮起,加完样品后,打开下口缓慢放出液体至液面与凝胶面相齐,再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原来盛样品的容器2-3次,待全部进入层析柱后,即可进行洗脱。 (4) 洗脱与收集 洗脱时,用蒸馏水作洗脱剂,并且要连续不断地进行,使凝胶柱上端保持一定的液层,防止凝胶柱表面的液体流干。本实验洗脱液流出的速度应控制在0.8-1.0ml/min 。洗脱液的收集采用分管连续顺序收集,每管收集3ml ,共收集10管。据经验,4或5号管核苷酸浓度最大,可作为层析鉴定的样品液。但因层析柱长度的差异,管号会有变化,必要时可用紫外检测A260nm ,找出浓度最大的管号。 (5) 凝胶的再生和回收 凝胶柱使用一次后,必须反冲疏松一次,平衡后再使用。若使用数次,就需要再生处理。用0.1mol/L NaOH-0.5mol/L NaCl 溶液浸泡,然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备用。若实验完毕,将再生后的凝胶在布氏漏斗上用蒸馏水洗涤抽干,再用95%乙醇洗两次,在60℃烘箱中烘干,回收保存。 实验五. 葡聚糖凝胶层析 【实验目的】 1.掌握葡聚糖凝胶的特性及凝胶层析的原理。 2.学习葡聚糖凝胶层析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凝胶层析又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凝胶过滤,是以被分离物质的分子量差异为基础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这一技术为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提供了一种非常温和的分离方法。层析的固定相载体是凝胶颗粒,目前应用较广的是:具有各种孔径范围的葡聚糖凝胶(Sephadex )和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 葡聚糖凝胶是由直链的葡聚糖分子和交联剂3—氯1,2—环氧丙烷交联而成的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凝胶颗粒中网孔的大小可通过调节葡聚糖和交联剂的比例来控制,交联度越大,网孔结构越紧密;交联度越小,网孔结构就越疏松,网孔的大小决定了被分离物质能够自由出入凝胶内部的分子量范围。可分离的分子量范围从几百到几十万不等。 葡聚糖凝胶层析,是使待分离物质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柱, 各个组分由于分子量不相同,

柱层析实验报告

柱层析分离色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 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 原料: 新鲜的菠菜叶 试剂: 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 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 3.丙酮 7.水硫酸钠 4.石油醚(60-90℃) 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 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 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 铁架台 四、【实验操作】 1.色素的提取: 20克菠菜,加少许石英砂,再加20毫升无水乙醇研磨成浆,脱脂棉过滤,保存滤液,滤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滤渣再加入30毫升石油醚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震荡,弃去下层溶液,再分别加入20毫升水震荡洗涤几次,直至下层无色,保留上层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分钟,备用. 2.样品的浓缩: 将提取液放入蒸馏烧瓶中,蒸除多余的石油醚,至剩余液体5-8毫 升左右,以备加样使用。 3.层析拄的制备: 15克碱性三氧化二铝加入30毫升石油醚搅拌,浸泡10min.。在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