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转型期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思路与方法_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_刘见

城市交通转型期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思路与方法_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_刘见
城市交通转型期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思路与方法_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_刘见

图1公交线网结构转变示意图

刘见

王树盛

夏胜国

王昊

城市交通转型期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思路与方法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该项目获得2012年度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城市规划二等奖

【摘要】城市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是城市公共交通逐渐完善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探索了交通发展转型期常规公交线网优化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剖析了苏州工业园区常规公交线网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常规公交线网优化的理念,并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常规公交线网的特征,制定了“关联优化法”技术路线,设计了线网优化的“三阶段”步骤,并依据所提出的思路和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常规公交进行了实践探索,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苏州工业园区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交通结构正在发生着明显变化,交通系统也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

2007年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小汽车交通三

种主要交通方式的占比分别为11.3%、

36.6%、9.2%,到2012年三者所占的比例则

分别为13.8%、17.8%、26.3%,可以看出,慢行交通比例降低明显,小汽车比例提升迅速,交通结构正向机动化发展模式快速迈进。而机动化模式由小汽车还是公共交通来主导则决定着园区未来交通运行的效率。显而易见,近年来小汽车迅速发展的态势对园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带来了持续的压力,对资源节约型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产生着直接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对作为公共交通主体的常规公交进行重新思考,以在与小汽车的机动化市场博弈中逐渐提高自身吸引力,确定主导地位,引导形成健康稳定的交通结构,这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园区综合交通体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1苏州工业园区常规公交线网发展现状

现状苏州工业园区行政范围内涉及的公交线路共74条,其中园区内部线路23条,

园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线路51条,线网密度约2.14公里/平方公里,已经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线网系统。常规公交对园区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由于前期走的是“城市开发到哪里、公交就跟进延伸到哪里”的发展途径,常规公交系统在线网规模的不断积累中已经暴露出明显的不足与缺陷。随着城市空间功能的完善,城市客运走廊等级层次逐渐清晰,城市交通流量的分布形态也逐渐稳固成形,前期的公交适应客流的做法以及这一做法所产生的线网结构已均不再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常规公交的竞争力优势逐渐减弱。目前常规公交线网主要存在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1线网等级结构不合理

目前园区常规公交线路等级界定不清,高等级线路与低等级线路在线路长度、非直线系数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功能上以主干线、次干线为主体,支线缺乏,线路之间以竞争关系为主,合作、喂给关系弱,影响了线网整体效能的发挥。常规公交线网如何逐渐实现由现状主干线、次干线为主体的“倒三角”结构向近期“倒梯形”结构,再向远景“正梯形结构的转变是常规公交系统整体服务水平的基本保障。

(图1)

1.2线网相关指标畸高

具体可以归纳为“三高”:一是线网重复系数高,现状园区公交线路过于集中在重要主干路上,线网重复系数高达5.28,与相关规范要求的线路重复系数不超过 2.5

相比有

图2公交模式发展转变示意图

较大差距;二是线路长度高,平均25.36公里,其中25公里以上的占21%,20-25公里范围的高达30%;三是线路非直线系数高,平均达到1.77,超出规范上限的1.4,其中在1.4-1.6之间的线路的占26%,超过

1.6的线路占20%。

上述这一系列指标是线路追随客流发展、缺乏系统化统筹的体现,也导致了线网运行过程中竞争力缺乏的必然。从高峰小时乘客周转率、最大断面满载率两个公交运行的指标来看,高峰小时乘客周转率平均值为1.6,其中大于2.2的效益较好的线路仅占12%;最大断面满载率大于1.0的占6%,小于0.6的占50%。部分线路出现拥挤而部分线路则运能剩余,也说明了虽然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等总体指标比较合理,但是线网结构存在问题依然会制约竞争力的发挥。此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苏州工业园区将逐渐成为新的城市辐射中心,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相继开通运营也将对公交发展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也迫切要求对常规公交线网进行优化。

2苏州工业园区常规公交线网优化理念

虽然苏州工业园区公交线网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园区居民已经适应并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在线网优化的理念上不能过于追求纯粹的理论合理性,而宜协调平衡好各方,循序渐进推进。

2.1三方共赢,利益协同

关注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所产生影响的多面性,协调政府、企业、市民三方利益,兼顾、利用现有线路,综合协调新老线路之间的关系,并照顾园区居民现有的出行习惯,增、调协作,慎重减少线路,渐进升级、温和调整、逐步完善,力求形成三方均较为满意的方案。

2.2分层分级,逐渐优化

转变公交线网发展模式是目标更是关键,但公交线网不能为优化而优化,应考虑居民的可接受程度,抓住轨道交通开通等重大条件变化下常规公交线网谋求改变的时机,逐

步优化线网层级,实现由线路层级不分的“混合一体”向线路等级结构合理的“统筹一体”转变。

(图2)

2.3周边协调,一体运营

苏州园区常规公交线网是苏州市公交系统的组成部分,应注重协调园区与古城、新区、相城、吴中等中心区的干线公交联系,既照顾园区需要,也促进对外联系的协调发展,在园区内部构建“线路功能明确、等级结构合理”的公交系统,促进园区内外形成统筹一体的大公交体系。

3苏州工业园区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方法

线网优化方法是苏州工业园区常规公交线网优化工作的关键。考虑到苏州工业园区常规公交存在的线网层级不清、线网系统性不佳等问题,在线网优化方法和策略制定上应注重有的放矢。

3.1关联优化方法

公交线网优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线路的调整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对于公交线网优化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定量为主的分析方法,主要以复杂的数学公式为基础,但对现实的一些约束条件无法有效地反映,一般用于科研中对小规模的公交网络进行仿真研究,在实践中往往难以付诸应用;另一种为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逐条线路优化、叠加成网”的方法

这类方法由于可操作性强,在实践项目中被广泛采用,也即一般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单条线路的优化实现对网络的优化,但是对线路之间的关联性考虑不足。公交线网中各条线路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在对一条线路的优化时应考虑到对与之密切相关线路的影响,否则有可能出现目标线路被优化,但是与之相关的线路则成为问题线路的可能,也就是说公交线路最优并不等同于线网最优,不存在问题的各条线路叠加后线网系统不一定合理。因此,本文认为公交线路的优化过程应该是一组一组的逐步推进而非一条一条的逐步推进的过程,即采取关联优化的思路。其基本思路如下:首先,进行问题线路的选择,形成问题线路集,然后按照线路的功能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一条问题线路,称为“目标线路”,并根据目标线路的功能等级按照关联线路的选择方法形成关联线路集;其次,对目标线路针对其在线路客流量、线路长度、非直线系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并根据关联线路的优化调整原则对“关联线路集”也进行优化,经过目标线路与关联线路的反复优化调整后完成对该条目标线路的调整;第三,选择下一条目标线路进行优化,在新的目标线路进行优化时,原则上不再将已经优化过的目标线路入选其“关联线路集”。经过对各条目标线路进行逐条优化完毕后,再根据预先设定的线网及线路评价方案进行评价,并进入下轮目标线路的选取工作。经过循环调整,最后完成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工作。(图3)

关联线路的选取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则:

(1)等级相关原则。对于快线,关联线路的主要选择对象为与目标线路重复度较高的主干线、次干线,与线路存在重要接驳关系的主干线、次干线和支线。主干线的调整应在快线方案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关联线路选择的对象主要为与目标线路重复度较高的主干线、次干线,与目标线路存在换乘关系的次干线、支线。次干路的调整则应在主干线方案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关联线路

选图3关联线路优化技术路线

图4线网的三阶段法优化技术路线

择的对象主要包括与目标线路重复性较高的次干线,与目标线路存在换乘关系的次干线和支线。支线的布设是围绕快、主、次干线和主要换乘枢纽展开,支线仅仅作为关联线路出现,而不再作为问题线路。

(2)客流阈值原则。按照等级相关原则进行线路的调整后,观测线路流量的变化,如果线路客流量减少的幅度低于10%的话,则视为问题线路,并针对具体情况,寻找线路流量降低的原因,对线路进行调整。“关联线路优化方法”的目的是试图从复杂的网络优化角度解析线网优化问题,而不是仅仅对单条线路进行优化,但是由于常规公交线网拓扑结构的复杂性,优化后的线网方案还需要进行系统评价和再优化,对于多轮优化后仍然存在问题的特殊线路则需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3.2线网优化的步骤设计

关联优化方法是线网优化的关键技术,本文围绕该方法制定了常规公交线网三阶段优化步骤:

3.2.1第一阶段。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导向,以定量分析为补充。以发展模式为导向,对线路的功能进行分级,然后根据线路进行分级,对每条线路从线路长度、断面流量、非直线系数、客流周转量等方面对线路进行优化,并重点根据分区进行支线线路的布设,形成线网优化初步方案。

3.2.2第二阶段。以客流评价为主,采用上述提出的关联优化技术方法,对问题线路进行逐条的分析,形成问题线路集,并按照线路的等级,进行目标线路集的确定,并逐级进行线路的优化和评价,形成线网的优化方法。通过第一、二阶段的优化方法,一方面对线网发展模式、线网与空间发展的关系方面有了明确的协调;另一方面从客流强度的方面也保障了线网预测的合理性。

3.2.3第三阶段。对优化的线路进行换乘节点的再优化,通过一定的组织模式,结合场站设施的规划要求,对线路的换乘节点进行换乘组织优化,以此对线路方案进行微调,并最终形成线路优化方案。具体技术路线如图4所示。

4苏州工业园区常规公交线网优化实例

4.1确定线网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是公交线网优化的导向,应首先予以分析确定。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空间发展“中核主城,东进沪西,北托平相,南优松吴,西育太湖”的二十字方针,园区将成为苏州市新的核心区域,古城由“中心”变为“边缘”以解决保护问题。与空间发展趋势相适应,园区将代替古城区成为市区级出行的集散中心。根据以上外部条件变化要求,拟在园区构建“双环辐射”模式的常规公交线网系统:与外部联系上利用苏州市内环路的“快速环”实现对外部区域的辐射,发挥城市核心功能;园区内部则重点发挥金鸡湖湖东、湖西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环湖放射”式骨架公交线网。(图5)在园区内部常规公交体系的构建上,重点“调整结构、优化层级”,形成“快线、主干线、次干线、支线”线网结构:围绕金鸡湖区域构建环形、半环形快线、主干线,环湖区域与其他各组团中心以放射式主干线联系;各组团中心之间以次干线联系;组团内部、与轨道交通衔接则布设支线

图5“双环辐射”常规公交线网发展模式

4.2线网优化方案

根据前述的优化理念、优化方法与模式导向,本次研究建立了基于模型平台的公交线网逐年优化机制。依托所建立的公交需求预测模型,对每一年份的线网优化方案在公交客流指标、时间指标、换乘指标、客流分布与线网匹配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和线网再优化,在确定本年度线网最优的基础上再对下一年份的线网进行同样的评价、优化,依次完成近期线网优化方案的制定,最终形成的优化方案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

在线路重复系数方面,现状为5.28,规划方案重复系数降低至4.16;在线路长度方面,公交线路的线路长度整体有所下降,线路长度平均值由25.0公里下降至22.2公里。线路长度大于25公里的公交线路条数由总数的21%下降至12%,线路长度小于15公里的线路条数由6%增加至9%,公交线路长度分布区间更加合理;在线路非直线系数方面,公交线路的非直线系数整体有所下降,非直线系数平均值由1.77下降至1.62。非直线系数大于1.8的公交线路条数由总数的40%下降至23%,非直线系数小于1.4的线路条数由14%增加至27%,改善效果明显。可以看出,各项指标方面与相关规范要求依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主要是顾及居民对现有公交出行习惯的依赖而采用了渐进优化的思路,在所提出的公交模式导向下,公交线网从现状到近期再到远期逐渐完成模式的转变。

5结语

常规公交作为公共交通方式的主体构成,其结构的健康、稳定对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常规公交线网优化为案

例,探索了处于交通发展转型期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思路与方法,对于同类地区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炜,杨新苗,陈学武等著.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02.

[2]陆建.基于TOD的常规公共交通规划方法研究[J].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06,第31卷第3期,381-384页.

[3]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常规公交系统专项规划[R].2012,06.

[4]夏胜国,王树盛,曹国华.绿色交通规划理念与技术——

—以新加坡南京江心洲生态科技岛为例[J].北京:城市交通,2011.04,第9卷第4期,66-75页.

【作者简介】

刘见,原任职于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建设管理处,现为无锡高铁站商务区管委会,副处长

王树盛,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夏胜国,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工程师

王昊,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师

表1线网优化主要评价指标一览表

上海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与定义 (2) 3 基本规定 (4) 4 公交线路新辟 (7) 5 公交线路调整 (9) 6 公交线路终止 (12) 7 公交线网评价 (13) 8 线网优化调整管理机制 (15) 9 编制依据 (17) 10 本导则用词说明 (18)

1 总则 1.0.1 为服务上海“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全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上海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和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需要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平衡公共交通资源配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 1.0.2 随着本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不断调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已经超过地面公交。由于地面公交线路优化尤其是调整与终止的难度较大,公交线网与其功能定位仍存在不适应之处,线网功能层次不清晰,市中心部分路段重复严重,市区边缘线网稀疏,换乘衔接不便等。 1.0.3 结合本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出行特征,公交线路应构建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三级线网结构,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便捷、可靠的公交服务。 1.0.4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本市公共汽(电)车(以下简称“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特制订《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5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以下简称“公交线路”)的新辟、调整和终止。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服务解决方案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服务解决方案 1概述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服务是借助专业团队对交通信号控制方面进行挖掘,以更加有效地缓解目前由于机动车数量过快增长而造成路网交通运行压力增大,道路硬件资源增长严重失衡这一问题。具体服务内容包括: ?对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进行总结,规范信号优化工作流程,落实责任,建立统一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交通信号管理模式,保证交通信号合理运行,满足各种条件下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通行需要。 ?通过对相关路口进行周期性调查,及时发现存在不足并予以改善、跟踪,从而不断提高其运行水平。 ?通过路口排查和调研,对有条件进行协调控制的路口设计协调控制方案,降低协调控制路口的行车延误,提高交叉口服务能力。 ?以周报、月报和专项分析报告总结归纳工作开展情况及完成效果,有计划性的回检评价历史优化路口,提炼可取之处及考虑不周的地方,对未来将有可能发生变化的交叉口或路段有一定预测性。 2服务内容 2.1交通信号管理基础工作 (1)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总结 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的总结包括对交通信号控制相关理论的总结和对现今主流信号控制模式及方法的总结2部分内容。 ?对交通信号控制相关理论的总结 包括对信号控制涉及的相关参数的总结、对通过能力的总结及对信号路口对车流停滞作用的总结3部分内容。 ?对现今主流信号控制模式及方法的总结 包括对单点信号控制模式与方法的总结、对交通信号子区划分的模式与方法的总结、对主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式与方法的总结、对同类型交通信号路口协调控制模式与方法的总结、对长距离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式与方法的总结以及

对区域协调控制模式与方法的总结六大类涵盖点、线、面三个层次的信号控制与协调方法的相关技术理论的总结。 在对交通信号控制相关理论的总结基础上,根据各地市信号路口特点,重点对适用该地信号控制特点的信号控制模式及方法进行总结。 ?单点信号控制 主要包括单点定时信号控制、单点感应信号控制和单点自适应信号控制三种方式。针对信号控制路口常用的单点信号控制方法有Webster等方法。 ?交通信号子区划分 主要基于距离原则、车流特征原则、周期原则的子区划分原则及其相关的关联度判断方法、合理周期范围判断方法的划分方法总结。 ?主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 主要包括单向绿波协调控制、对称双向绿波协调控制、非对称双向绿波协调控制的方法。针对不同地市信号控制路口不同的流量特征可选用相对应的主干道信号协调控制方法。 ?同类型交通信号路口协调控制 主要针对信号路口饱和度同类型及其基础上的潮汐特征同类型进行交通信号路口同类型的判定分析,归纳与其相对应的信号控制适用方法。 ?长距离交通信号协调 主要对相邻路口间距离较长的信号路口及交通信号路口数较多的整体距离较长的协调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针对长距离交通信号协调的分类归纳相对应的协调模式及方法。 ?区域协调控制 交通区域协调控制是二维上的控制,它通过将绿波协调控制的路口利用组合叠加的方式,对各信号控制路口的信号周期、绿信比以及路口间的相位差进行优化,以减小延误、提高路网通行效率的信号控制方法。当前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结合调控的协调方法、基于延误的协调方法和基于绿波带优化的协调方法。 通过全面深入的了解信号控制的基础理论及信号控制主流模式及技术方法,掌握前沿技术,归纳出适用性强的主流核心技术规范,为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提供

1、公交线网优化

1、公交线网优化 公交优先项目提出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方案、骨干线网优化方案,同时对天府新区公交线网进行优化和规划。 成都市常规公交目前已初步形成“环形+放射状”的“快、干、支、微”四级线网体系。 城市公交骨架线路是在公交网络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线路,它衔接区域内公交客流需求较大的枢纽点,主要满足直达客流的需要,以实现乘客快速、便捷的转移。公交骨架线路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网络运行效率。 成都市公交线网概念骨架图 按照城市任何两个公交服务区之间均应提供快速公交服务的理念,构筑抽象的理想快线网络。通过网络拟合,筛选可行网络,考虑对策略发展区快线支持,补充得到近期快线实施网络。以实施网络为基础,对现有线网进行改造,得到近期快线方案,如下图。

成都市近期公交快线网络规划图 线网优化实例图 随着2014年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成立,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中心城区形成双核发展;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天府新区产城融合,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突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国际门户功能和龙泉山现代化

产业基地的集聚优势,把天府新区打造成为新兴增长极核。”因此,将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中心城区的快捷连通作为公交快线布设的重要因素,同时兼顾天府新区内部各核心组团(天府新城、成都科学城、南部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区)的连通性,规划布局多条公交干线。 天府新区新增/调整快线布局

天府新区公交干线布局 2、交通集成模型数据库 交通模型数据库项目的开展形成了多个预测模型和各项交通指标数据库,使得成都在机动化快速发展中的交通模式向智慧出行、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数据库建设一览表

城市交叉口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法

城市交叉口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法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保有量持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情 况日益严重,交通信号的控制对缓解交通压力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本文主要探 讨了城市交叉口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法,以此减轻城市交通压力,促进我国城市 交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城市交叉口;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法 目前各类交通工具不断增多,形成较为复杂的城市交通网,给城市交通带来 了较大的交通压力,若不能有效地管理交通,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情况,给城市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交通信号控制主要用于交叉路口车辆调度,传统的信 号灯控制方法比较单一,比较死板,对环境的适应情况比较差,导致交叉路口的 车辆调度较差,所以还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城市交叉口实施有效的交通信号控 制方法,提高交叉口的车辆调度效率,达到有效缓解交通压力的目的。因此本文 在此提出一种城市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1信号控制问题 每个城市交通路口都需要设置相关信号控制设备,假设所有的信号设备中都 安装一个传感器,为了监视交叉路口,指挥中心也需要设置传感器,而且传感器 的数量应达到W个,在观测过程中,没有其他因素进行干扰,且对于不同时间段的信号切换,其消耗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针对信号控制问题,做出以下 描述:(1)用集合S={S1,S2,S3......Sm}表示控制控制资源m个。(2)用集合 O={O1,O2,O3.........On}表示交叉路口n个。(3)用集合T={T1,T2,https://www.360docs.net/doc/842806717.html,}表示交通信号控制分的时间段。(4)并采用φ{φ(i,j,k)}策略进行有效城 市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控制,其中,i代表第i个交叉路口,j代表第j个监控设备。 2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法的实现 2.1前沿驱动优化 在对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过程中,可以采用前沿引导控制算法,通过对这 种方法的合理利用,改变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实现交通信号的优化控制, 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最优控制方法适应性不强。所以本文提出Pareto的前沿驱动 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的适应性更强,利用该算法进行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为 满足交叉路口的通行,先至少提出一种交通信号控制方案,然后提出不同的交通 信号控制方法,并计算最优通行能力控制,进而提出一种最优的交通解决方案。 前沿算法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计算,具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前沿算法流程 2.2延迟分组控制机制 采用前沿算法对交叉口交通信号优化控制后,延迟分组控制也至关重要。所 以在延迟分组控制过程中,交通信号的优先级合理确定是延迟分组控制的关键环节,在确定控制信号的优先级后,还应对信号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一般需要按 照交通信号的先后顺序进行。在交通信号控制过程中,需要先确定控制信号的优 先级,在确定后,应根据初始时间,对过程冲突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而确定 过程中冲突时间。一般情况下,整个控制工作,就是任务间的冲突时间。由于交 通灯期峰值对交通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约束,所以为了保证交通信号控制正常的 运转,还应满足交通灯期峰值功率,在此种条件下,还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 限度的将得交通信号控制过程中产生的能耗,以此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比。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公交停靠站点相对于城市道路及用地来说,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点,但由于其在公交系统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性,使其广泛的分布在城市各处,公交停靠站的布局、设置和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论文通过较为全面的交通调查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总结公交运行、停靠特征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路段和交叉口不同类型公交停靠站点与其他交通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理,建立了路段及交叉口不同类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延误模型及公交停靠对其他交通流延误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模型,在比较分析、综合优化的基础上,研究发展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公交停靠站布局、设置和设计的优化技术和方法。论文首先对公交停靠的最基本特征指标-公交车辆到达分布、加减速时间分布、公交停靠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分布拟合函数,找出了各种特征分布所遵循的规律。在公交停靠站点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方面,论文选取了最常见的三幅路和四幅路沿机非分隔带和沿人行道设置的五种类型的公交站点。通过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分别对各种类型公交站点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交通流运行的影响程度和态势,选取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不同类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对道路交通流影响的理论模型,进而根据调查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回归拟合,确定了各类影响模型的回归参数和拟合效果。在公交停靠站点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方面,根据公交车辆停靠对不同类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服务解决实施方案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服务解决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服务解决方案 1概述 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服务是借助专业团队对交通信号控制方面进行挖掘,以更加有效地缓解目前由于机动车数量过快增长而造成路网交通运行压力增大,道路硬件资源增长严重失衡这一问题。具体服务内容包括: ?对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进行总结,规范信号优化工作流 程,落实责任,建立统一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交通信号管理模式,保证交 通信号合理运行,满足各种条件下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通行需要。 ?通过对相关路口进行周期性调查,及时发现存在不足并予以改善、 跟踪,从而不断提高其运行水平。 ?通过路口排查和调研,对有条件进行协调控制的路口设计协调控 制方案,降低协调控制路口的行车延误,提高交叉口服务能力。 ?以周报、月报和专项分析报告总结归纳工作开展情况及完成效果, 有计划性的回检评价历史优化路口,提炼可取之处及考虑不周的地方,对 未来将有可能发生变化的交叉口或路段有一定预测性。 2服务内容 2.1交通信号管理基础工作 (1)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总结 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及相关技术的总结包括对交通信号控制相关理论的总结和对现今主流信号控制模式及方法的总结2部分内容。 ?对交通信号控制相关理论的总结 包括对信号控制涉及的相关参数的总结、对通过能力的总结及对信号路口对车流停滞作用的总结3部分内容。 ?对现今主流信号控制模式及方法的总结 包括对单点信号控制模式与方法的总结、对交通信号子区划分的模式与方法的总结、对主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式与方法的总结、对同类型交通信号路口协调控制模式与方法的总结、对长距离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式与方法的总结以及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优化设计交通设计说明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焦作市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焦作市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1)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2) 1、交叉口概况 (2) 2、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3) 三、交通条件调查 (6) 1、平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6) 2、高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10)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15) 1、现状评价 (15) 2. 交通问题与对策 (22) 三.交叉口概略设计 (27) 1. 东、西、北进口道的拓宽 (27) 2东进口出口道的拓宽 (28) 4. 路段上的展宽和渐变段长度优化设计 (28) 5. 完善交叉口处标线 (29) 四.交叉口详细设计 (29) 1. 东、西、北进口拓宽及渐变宽段的详细设计 (29)

2. 东进口进口道拓宽的问题 (31) 3. 公交线路及公交停靠站的优化 (31) 4.交叉口标线的完善 (32) 五,优化方案评价 (33) 1. 现状和改善方案的效果 (33) 2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33) 六. 总结 (33)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1、交叉口概况 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为十字形交叉路口,这两条道路都是焦作市的市主干道。民主路为南北走向,解放路为东西走向。由于道路建设年代较早,道路线宽度较窄,已经较难以适应交通量的增长要求,虽然经过多次设计规划,但交通拥堵问题依然存在。民主路为一块板形式,入口道两车道、出口道一条车道;解放路为三块板结构的东西走向线,入口道拓宽为三车道、出口道为双车道。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为适应交通量发展要求,道路无绿化隔离带,只是设置隔离栅栏以分隔对向车辆和划分机非车道。周边分布着百货大楼、三维广场、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等大的客流吸引地,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以及大量的小型商铺等的生活区,此外还有邮政、工商银行等服务机构,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处于商业活

优化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 努力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

优化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努力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 交通信号灯是在交通流有冲突的交叉口或路段,用于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不同方向交通流分配通行权的一种交通控制和指挥的设施,交通信号灯轮流显示不同的灯色(红色、黄色、绿色)来指挥不同方向交通流的通行或停止。1868年,英国伦敦安装使用了世界上第一台交通信号灯,揭开了城市交通信号灯控制的序幕,经过近百余年的发展,交通信号灯在世界各国交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交通信号灯在交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相对其他交通控制方式而言,交通信号灯体现出诸多优势,如交通信号灯通过颜色的变换明确告知驾驶人路权分配情况,不需驾驶人作出自主判断,合理分配通行路权,对交叉路口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对相互冲突的交通流进行有效的分配和控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等等;但其效能也不是万能的,交通信号灯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交通信号灯的工程造价以及维护费用相对较高,加大低交通量交叉路口的通行延误时间,不合理的信号配时可能会存在反作用,降低通行效率,有可能增加追尾事故等等。因此交通信号灯设置和使用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扬长避

经过科学判断和正确设计,能够合理设置和运行的交通信号灯,可以兼有改善交通安全的效果,但交通信号灯的主要目标和功能是使各方向交通有秩序、高效率的通行。如果交通信号灯只被看成一种纯粹的交通安全设施,仅仅是为了交通安全而盲目设置,往往会带来很多反面效应,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在不合理的地点设置交通信号灯,会出现相邻道路无车辆通行,但驾驶人却需要长时间等候交通信号,增加交通延误,通行效率降低,也造成能源的消耗和运行费用的浪费,而当驾驶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未看到相邻道路有车辆通行,往往会引起故意或无意的闯红灯,从而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信号灯控制交叉路口的交通事故,多发生在交通流量较低的交叉路口,或是交通量较低的时段内。 因此,我们在交通管理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正确理解和严格把握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条件,本着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是否设置交通信号灯要进行认真的交通调查,获得科学的数据作为依据,避免不经认真分析研究,就盲目设置交通信号灯,减少无谓的能源消耗和投资浪费,避免因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而引发交通事故。 二、合理确定信号灯的设置位置和数量 当路口、路段满足了设置信号灯的条件,我们就应当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确定信号灯的设置位置和数量,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 王建明,靳文舟,郝小妮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 要:阐述了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分析了系统的运行思路;针对公交预测子系统,提出了基于IC卡的基础公交数据的获取及分层配流思想;针对网络运营评价子系统, 提出了以政府、企业和乘客三方主体为目标的评价方法;针对网络运营优化子系统,提出了逐层实 现公交线网优化的“分层配流优化”思想;基于组件ArcEngine等软件,设计了公共交通网络运营 优化系统,实现对优化结果的图形化显示,为规划部门及企业提供决策信息。 关键词:公共交通;系统开发;网络运营优化;网络运营评价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68(2010)02-0033-03 3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7AA11Z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8089) 随着中国城市道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 土地利用日益紧张,道路供给远远低于需求,交通拥 堵问题愈演愈烈,于是,优先发展运量大、占地少的 城市公共交通成为各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共识。 但公共交通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 伐,主要有以下原因:1)政府、企业在运营模式上 缺乏对构建一体化公交体系的深入思考;2)公共交 通便捷、经济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3)公共交通网 络运营优化技术理论还未形成可操作、成熟、完备的 体系;4)国际上流行的软件和模型很难适应中国的 实际交通状况。而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实 现是解决线网优化和运营优化的重要手段。因此, 通过深入研究公共交通的网络运营优化技术,运用 综合交通网规划思想,建立一套公共交通网络运营 优化系统尤为重要。 1 系统架构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1 所示,主要由基础数据、公交预测、网络运营优化和 网络运营评价等子系统组成。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运行思路:针对 铁路与公路客运站、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基础数 据及社会经济情况、城市规划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 等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计算公交需求 预测数据,把得到的预测数据分配到公交线网上,对 公交网络运营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建立 优化目标与模型,对公交网络运营进行优化调整;再 在调整后的公交线网上进行公交需求预测,通过预 测结果进行线网的再次评价。这样通过根据实际网 络营运状况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形成客流数据与公 交网络的动态调整平衡,最终使公共交通网络运营 总体趋向最优化 。 图1 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功能结构 2 系统设计 建立公共交通网络运营优化系统的目的是调整 网络运营配置、整合各种公交方式以发挥网络运营 的最佳总体效率,为动态公交网络调整和运营策略 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其设计目标:1)为公 交企业及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和决策的辅助手段;2) 提供便捷的属性和空间数据库建立、维护、分析方法 33 公 路 与 汽 运  总第137期 H i g hw ays&A utomoti ve A p plications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优化设计交通设计说明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市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市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1)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3) 1、交叉口概况 (3) 2、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3) 三、交通条件调查 (6) 1、平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6) 2、高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10)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14) 1、现状评价 (14) 2. 交通问题与对策 (21) 三.交叉口概略设计 (25) 1. 东、西、北进口道的拓宽 (25) 2东进口出口道的拓宽 (26) 4. 路段上的展宽和渐变段长度优化设计 (26) 5. 完善交叉口处标线 (27) 四.交叉口详细设计 (27) 1. 东、西、北进口拓宽及渐变宽段的详细设计 (27)

2. 东进口进口道拓宽的问题 (29) 3. 公交线路及公交停靠站的优化 (29) 4.交叉口标线的完善 (30) 五,优化方案评价 (30) 1. 现状和改善方案的效果 (30) 2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31) 六. 总结 (31)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1、交叉口概况 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为十字形交叉路口,这两条道路都是市的市主干道。路为南北走向,解放路为东西走向。由于道路建设年代较早,道路线宽度较窄,已经较难以适应交通量的增长要求,虽然经过多次设计规划,但交通拥堵问题依然存在。路为一块板形式,入口道两车道、出口道一条车道;解放路为三块板结构的东西走向线,入口道拓宽为三车道、出口道为双车道。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为适应交通量发展要求,道路无绿化隔离带,只是设置隔离栅栏以分隔对向车辆和划分机非车道。周边分布着百货大楼、三维广场、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等大的客流吸引地,理工大学北校区以及大量的小型商铺等的生活区,此外还有邮政、工商银行等服务机构,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处于商业活动中心,交通量(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较大,且有明显的高峰时段。为减少行人干扰和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建有过街天桥。

基于现状分析的城镇公交线路规划问题研究

基于现状分析的城镇公交线路规划问题研究 【摘要】公共交通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一剂良药”,已成为共识。常规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伴随城镇建设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交通问题也随之而来,城镇公交规划也渐渐被提上日程。与大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比,小城镇公交规划除满足技术标准,解决一般交通问题外,还需面对一些特殊问题。本文以津南区公交线路规划为例,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城镇居民的实际需求,分析了在城镇公共交通规划过程中需关注的公共交通服务空间及时间覆盖性、线路限制条件及场站设施设置的问题,并提出规划后期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保障措施,确保公共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城镇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已经具备相对比较成熟的公交规划体系,但对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相比,天津市公交整体建设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在环城四区及各县区中,公共交通甚至处于起步阶段。提高镇区公交运营覆盖率,填补公交空白,改善城镇及新建小区居民出行、调整规划站点、构建科学合理而人性化的公交网络,将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居住品质、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提升作用。 津南区是天津市四个环城区之一,位于中心城区、滨海核心区和大港区之间的几何中心,是天津城市“双城双港,相向拓展”发展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津南区公交规划为例,以解决现状问题为导向,阐述了在公交线路布局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研究。 1 公交现状及症结分析 津南区内现状运营的公共交通线路共36条,其中19条为中心城区线路,对区内群众服务能力较弱,17条为区域线路,承担区内主要公交客运流量。近年来,公共交通已有了初步的发展,但与城市建设的步伐相比,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公交优势地位不显著,公交出行率较低。 (2)站点设施缺失严重,少数线路无站点设置,招手即停、乱停乱靠既容易埋下交通安全隐患,也有损市容市貌。 (3)大部分线路采用人工售票、分段计费方式,容易造成收费标准混乱,在售票员与乘客之间产生纠纷,影响公交的正常运营。 2 公交线路规划关键问题研究 2.1 覆盖性

探讨城市交通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探讨城市交通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本文先提出目前我国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系统存在的缺陷,进而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城市道路,并探讨了城市道路合理规划的措施。 关键词:道路规划管理,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化城市交通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大系统,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也明显加大。但由于城市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道路交通设施供应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很多城市进行了城市交通专项规划,以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定义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专项规划,通常是根据历史和现状的城市交通供需状况与城市人口、经济和上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对城市未来的人口、上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交通运输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出未来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和布局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3 我国城市现有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道路系统普遍存在着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如上海、北京等城市的道路负荷均已接近满载,平均车速甚至下降到10 km /h。从总体上讲,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缺少对城市交通总需求和总容量的预测;缺乏城市交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包括城市交通规划、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政策、措施的深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系列健全的交通方面的法规,如《公共交通法》、《停车场法》、《轨道交通法》等。与之相比,我国在交通方面的法规还很不健全,即使立法状况较好的北京,也是从2001年起才开始实施《北京市机动车道路停车秩序管理办法》。 3.2 资金缺乏

公共艺术—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的优化方案

99A0137 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的优化方案关键词:城市道路现状、城市道路规划、道路基础设施 摘录: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城市道路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优化方案。首先是分析当前城市道路规划面临的各种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是道路基础设施的问题与优化设计方案。有些方案是借鉴的现有的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经验,有的是个人的想法,可能不现实,仅仅提供一种思路。 正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出门总是会遇到各种交通问题。因此在通过观察我们周边的交通问题以及对比北京地区和其他城市的交通状况,分别从道路方面和配套设施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一)城市道路规划问题及其方案 在学校附近,地面标识不清的情况就经常出现。一种情况是道路较窄,无法进行标识,一种是标识不合理,行人和车辆为了方便不按标识行走、行驶,极易发生危险。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大城市不太发达的地区和小城市,对道路的规范化要求较低。与之相比,宽阔以及有严格摄像拍摄的主干道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出现,车辆有序的按照地面标识行驶。对于这个问题,我提出的优化方案是地面标识和其他指示牌一定要按照规范专业的图案进行绘制,道路如果太狭窄的话可以适当拓宽一些,而且在小地方的道路也要进行拍照,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中国现在道路的另一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就是功能性通道的不完善。这里的功能性通道指的是人行道、小型车道、公交车道等为专门群体设计的道路,以及交叉路口等特殊道路。以北京某些地区为例,很多道路都是通过天桥连接两端单行道,单行道上并未划分自行车道和小型车、公交车道。许多单行道实际上是双向车辆都有同行的,极易发生事故。而且行人道经常损坏或被堵,行人也到车道上行走,加剧了道路状况的混乱。(此情况多发生在道路狭窄的地方,道路宽阔的地方此类问题较少出现。)同时还有各种功能性通道被占用的问题出现,例如电动车在行人道上行驶,私家车占用公交车道等等。再比如,交叉路口交通混乱,其中包含许多问题,比如红路灯指示时间有问题,亮灯的顺序混乱,闯红灯现象得不到制止,等等。交叉路口作为交通事故高发阶段,更应该作为道路规划的重点问题来解决。 针对交叉路口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措施,第一点,红绿灯变闪的时间要准确,有些路口的红绿灯从亮起就一直闪,但是却并不在十秒之后熄灭。不管是红绿灯的故障还是设置的失误,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行人的判断,不知道还有多久会亮起红灯,起不到闪灯的警示作用。因此,闪灯时间应该严格控制在十秒。而且时间也应该通过交通流量大数据的测算,采用合适的时间间隔。第二点,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很常见,很多只要看着没有车就会往前走。而在行人道附近并没有防止行人闯红灯的措施。我国多地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都已经实行了有效的制止措施,

城市交通现状分析及规划建议

城市交通现状分析及规划建议 摘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告诉我们城市的重要性。然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使 我国城市交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的瓶颈。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必要性;现状分析;优化建议 一、中国城市交通现状分析 1、交通基础设施过度的集中建设和投资 在改革的春风下,我国各个大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了不小的发展, 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危急形势下,我国党中央国务院为保证经济平稳,特别 加大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交通运输业是主要对象之一。但是过于密集的 投资和建设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过渡集中的开发建设会使城市中建设工 地数量陡增,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而且大量的粉尘严重破坏着城市居民的居住 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决策匆忙,这些工程要求尽快完成,在总体规划和施工能 力上显得十分不成熟,工期短而且资金不能保证到位。这样的工程无论是在进度 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保证。 2、私家车出行迅速增长 21世纪初期,国际汽车市场全面开放,汽车产业有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成长 起来,汽车价格一降再降,加之国家大力支持私人购车,近几年内我国私家车数 量迅速增长,造成城市交通严重拥挤。 3、城市人口剧增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在加强内涵发展的同时,有规划地向外围扩张延伸。 发展的城市强烈要求具有合理的城市产业布局、舒适的工作场所、幽静的居住环境、宽敞的生活休闲空间等城市功能。城市基本要素与城市交通之间应该形成合 理的协调关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 大中型城市。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和激化。首 当其冲的是城市交通问题。现在这种状况在中国很多大中城市已形成了“超级城市病”,主要体现在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剧恶化,城市居民幸福感下挫等方面。而交通堵塞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4、环境污染与交通事故频繁 汽车数量增加导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在当今也颇受关注,公民出行便利与国 家能源紧张之间的矛盾在不断激化。汽车除了要燃烧大量的汽油外,汽车尾气中 的硫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成分会导致酸雨、气候变暖等难以挽救的生态污染。此 外汽车产生的噪声和震动对广大的城市居民来说无疑是严重的困扰。随着我国城 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在最近几年内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大量 的乡镇人口涌入城市,无疑增加了城市交通的负荷。交通参与者的数量问题已经 让我们头疼不已,部分交通参与者的素质问题更加令人担忧。由于法制观念淡薄,部分交通参与者无视交通法律法规,违章现象屡禁不止,闯红灯、追尾、飙车、 酒驾近几年媒体上报道的交通肇事事件屡见不鲜,这些交通参与者给城市交通发 展带来了及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的优化建议 1、公共交通规划

城市公交站点的选址优化研究

城市公交站点的选址优化研究 摘要:不合理的公交站点选址不但不能适应不同道路形式下的交通需求,而且公交车辆的无序停靠会对道路交通流产生极大干扰。我国以往在公交站点优化设计工作中,往往缺乏对不同道路形式下站址选择的分析。因此,公交站址的选择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常常由于站址不能适应交通流量要求而出现公交站点被迫迁址或改建的情况。 关键词:公交站点,选址,优化 Abstract:Unreasonable bus stop siting form not only unable to meet different road traffic demand, and buses stop in disorder have great interference to the traffic.In the past, bus stop design work, often the lack of different road form of site selection analysis. Therefore, the choice of the bus stop site has many unreasonable , often can not meet the traffic requirements of the sites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bus stop forced relocation or alteration. Key Words:bus stop,location,Optimization 公交站点选址的优化考虑因素 公交站点的合理设置,需要对客流的流向和客流量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通常,在公交线路确定后,根据宏观布局的站间距限制等情况来确定公交中途站点的设置,并通过使用,发现问题逐步予以调整。 公交站点的选址优化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系统的工作,考虑因素众多,本文把这些因素分为两大类:判断因素和制约因素。 表1公交站点选址、选型优化考虑因素一览表 根据判断因素的综合考虑,我们可以判定不同情况下,公交站点应该设置的合适位置。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对于公交站点的设置和改造而言,最优方案往往并不能得到实现,此时,如果不能改变或消除制约因素,就只能在考虑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再寻求次优方案。 路段及交叉口公交站点的选择比较 一般来说,乘客总希望自己的总出行时间最短,与公交站址直接相关的乘客出行时间是从出发点到上车站点及从下车站点到目的地所需花费的时间。因此,为了保证公交乘客的车外步行时间最小,公交停靠站应该设置在商业、居住等人

珠海市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第12卷第32期2012年11月1671—1815(2012)32-8622-06 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12No.32Nov.2012 2012Sci.Tech.Engrg. 珠海市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徐小红 刘 炜 * 江铭杰 (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上饶33400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数学学院,珠海519087) 摘要依据珠海市公交线网的拓扑特点及公交乘客O-D 量(起点、终点的客流量),提出了以直达乘客运输量最大为目标函 数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运用数学规划中求解指派问题和最短路问题的算法,对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公交线网规划方案。此外,还运用了线路客流分布均匀性检验方法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正确性。关键词 公交线网优化 指派问题 最短路问题 中图法分类号 O224; 文献标志码 A 2012年6月27日收到,7月20日修改 * 通信作者简介:刘炜,男(197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 数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最优化理论与算法。E-mail :li-uwei1949@https://www.360docs.net/doc/842806717.html, 。 城市的公交线网是城市的生命线,与市民的出行息息相关。它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构建一个运行顺畅的城市公交线网,是城市交通规划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交线网的规划与设计,必须以公交乘客O-D 量为依据,以方便居民出行为目的,并兼顾公交企业效益。因此,在规划与设计公交线网时,必须考虑如下目标: (1)线路走向必须与主要客流方向相一致,以满足乘客乘车需要; (2)尽可能组织直接运输,使全服务区乘客总换乘次数最少; (3)尽可能按最短距离布设路线,使乘客总乘行距离最短; (4)使线路上的客流分布均匀,以充分发挥运载公交的运能。 可见,公交线网规划实质上是一个优化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公交线网优化方法进行研究 [1—5] 。通常是将公交线网优化归纳为一个非 线性规划或二次规划问题。但由于维数太大,求解往往不可能,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解。本文运用数学规划中的“指派问题”求解思想对珠海市公交线网 进行优化。 1拟设线路起讫点的优化配对 要确定公交路线,必须先确定拟设的线路起点 与终点。通常,在确定线路起讫点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公交客流量。在公交客流发生量或吸引量比较集中的场所,需设置起讫点站,流量特别大的交通区,可设置多个起讫点站。 (2)实际需要。对某些特殊地点,如车站、码头、风景区、居民点等,即使其流量不是很大,但为了方便居民也需设置站点。 由于公交线路通常为双向线路,若某点为某线路的起点站,则它必为另一方向线路的终点站,故起点站、 终点站的个数应为偶数,以便形成双向线路,而双向线路的条数为起点站或终点站个数的一半。 观察表1(数据来源于珠海市巴士公交公司技术部),发现A 、C 、D 、E 有较大的吸引量,而F 、I 、G 为长途汽车站、机场等一些居民生活必需的基本设施所在分区;并且在城市的边缘,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必须将它们设置为拟设线路起讫点。又A 、C 、D 三个区域的人流量较多,所以应设置为2个起点、终点。又因为公交线路通常是双向的,所以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起点和终点都设置成同一点。

我国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现状

我国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现状 摘要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着城市经济活动的命脉,其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从起步至今,从全盘依赖外国技术到能自主研发,我国的交通信号控制逐步走向更高的层次。但由于基础薄弱,晚起步发展等原因,我国的城市信号控制总是呈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关键词交通信号控制现状发展 引言 (1) 一些城市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 南京城市交通控制系统 (2) 海信HiCon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 深圳市SMOOTH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 对信号控制系统现状的分析 (3) 一、关于信号控制系统的现状及问题体现 (3) 二、关于数据共享以及规范通讯协议 (4) 三、关于信号控制系统的建设目标及发展 (5) 对今后发展的建议 (5) 小结 (6) 引言 国内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北京市采用DJS—130型计算机对干道协调控制进行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一方面采取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方针,先后建立了一些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另一方面投入力量研发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开发适应我国以混合交通为主要特点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到现在,国内已经有二十多个城市采用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还有一些城市正在做试点工作。从起步研究到发展应用,从引进到改进,在 30 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已经掌握足够的技术,研发能力得到了提高。不论引进国外系统或是采用国内系统,总体上从一定程度改善了城市交通问题,但仍有诸多问题困扰着城市的交通决策者和工程师们。

一些城市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南京城市交通控制系统 南京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简称NUTCS)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第一个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在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的批准下,由交通部、公安部和南京市共同完成的,是“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443),多次获得公安部和国家的技术大奖。 NUTCS结合了SCOOT与SCATS的优点,满足和适应国内路网密度低而且路口间距悬殊的道路 条件以及混合交通突出的交通特点;通常采用路口级和区域级两级控制结构,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扩充为路口级、区域级和中心级三级分布式递阶控制结构;系统设置了实时自适应、固定配时和无电缆联动控制三种模式,具有警卫、消防、救护、公交信号以及人工指定等功能,工作方式灵活,功能完备。动车控制模式尚不完善,仍然大量存在车流相互影响的情况,限制了系统运行效果;二是优化目标只是综合考虑了行车延误、停车次数和阻塞度,但未把提高道路能力作为系统目标加以充分考虑。 海信HiCon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HiCon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从路121信号机、通信服务器到区域控制服务器、中央控制服务器的整套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包括Hsc一100系列交通信号机、HiCon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软件、CMT交通信号机配置与维护工具软件。系统针对混合交通的现状建立了机非混合控制模型来控制混合交通流;采用多层次分布式控制结构,分为控制平台层、控制中心层、通信层和路口层四层;具有完整的算法体系,包括区域协调控制算法、感应式协调控制算法、行人二次过街算法、城市快速出入口与城市路口的协调控制算法以及突发事件的检测算法,支持NTCIP开放协议,满足最新的国家标准。 深圳市SMOOTH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SMOOTH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模式、三层体系结构、大型数据库、多服务器协同处理;针对深圳市高饱和度、高复杂度、高期望值的交通需求,和规律性、可变性、随机性相结合的交通特征,采用了灵活有效的控制策略,在平峰时段追求通行能力最大,高峰时段追求拥挤度最小;系统吸收了KATNET系统识别交通状态的方法、SCOOT系统“临近预测”的策略以及SCATS系统战略控制与战术微调相结合的手段,提出了基于交通状态识别下的多目标决策控制策略以及单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方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它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0.2乘客平均换乘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乘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2.0.3存车换乘 将自备车辆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而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方式。 2.0.4出行时耗 居民从甲地到乙地在交通行为中所耗费的时间。 2.0.5当量小汽车 以4~5座的小客车为标准车,作为各种型号车辆换算道路交通量的当量车种。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2取值。 2.0.6道路红线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 2.0.7港湾式停靠站 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取局部拓宽路面的公共交通停靠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