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公务员面试热点精选

一、热点事件——乡村振兴需要年轻干部

1.在云南昭通昭阳区青岗岭乡金瓜村采访时,笔者发现村干部中的13个村民小组长,有9个在50岁以上。村干部的这种年龄结构状况,具有一定代表性,而且越是偏远贫困村,越比较普遍。一些地区的资深村干部虽然工作经验足,但文化素质、学习能力尚有欠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不免存在一定差距。

2.砖店镇大宋庄村党支部书记栗运喜生于1992年,他经营农资挣得第一桶金,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孙召镇大马庄村委主任马明明生于1990年,常年在外经营玉器服装生意,事业有成后在村里发展产业;龙口镇20个村党支部书记,一半以上为“80后”“90后”年轻人。

二、参考观点

表明观点,点明本质: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年轻人为乡村注入活力,乡村振兴要重视培养年轻村官。

分析:

1.年轻村官促进村官队伍的年轻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2.为年轻村官提供发展平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

3.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智力支持。

4.培养年轻人的奉献意识,感受乡村基层的发展和变化,更加了解乡村的近遇。

对策:

1.解决选拔年轻村干部的问题,关键要提高村庄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会干事的难找。”一位基层干部的感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乡村人才困境的部分原因。年轻村干部不好找,首先是因为村里的年轻人本来就很少。现在,绝大多数村干部都是从村民中产生的,若要选拔年轻村干部,就要让年轻人先回到村里,进得来、住得下,更要留得住。(来源:人民网)

2.乡村振兴尤其是脱贫攻坚,为年轻人提供了舞台。一方面,随着脱贫工作的推进,农村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另一方面,乡村振兴让发展中的农村与想干事的青年形成了良性互动,振兴需要年轻人,年轻人也需要展现才华的平台。补齐村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短板,引导年轻人返乡创业,然后等条件成熟,鼓励部分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为助推家乡

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来源:人民网)

3.让年轻人成长为村里的干部,既要有岗位吸引,也要有待遇保障。不少地方村干部的补贴很低,有些还不如就近打零工的收入高,这与村一级干部承担的繁重任务很难匹配。逐步提高了村干部基础岗位补贴,为其购买养老保险、意外保险等,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还可以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激励干部。立足实际,多措并举,留人又留心,就能逐渐完善村干部队伍。(来源:人民网)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乡村要振兴,年轻人才是活力所在,也代表着未来。发掘并培养本地年轻人才,也要鼓励并引进四面八方的有志青年。下好人才队伍培育的“先手棋”,才能让乡村振兴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发展动力。(来源:人民网)

5.制度政策的保障,还要让干得好的人有更好的上升通道。要超常规出台政策,扶持农村的创业者。农村创业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一旦创业成功能够带动一个地区、一个产业。其实大家也不想背井离乡,只要让更多年轻人在农村有更多机会,他们是愿意回去的。也不是让所有村里出去打工的都回去,因为一个村子的资源也承载不了,要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机会、先尝到甜头。(来源:新京报)

三、思维导图

一、热点事件——夜经济

灯光漫秀、音乐盛典,万人观演艺;花车市集、鲜啤名吃,熙攘游购娱。盛夏之夜,位于天津五大道的民园广场热闹非凡,市民多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商家多了扩大收益的好机会。子夜时分,广场边的一家甜品站虽已打烊,但因为还亮着灯,仍不时有人前去询问购买。服务员沈玉鑫说,有了夜市以来,店里一天能销售2万多单,比过去增加不少!

近代史上的五大道位于英租界内,曾是中国城市夜间照明最完善的街区之一。10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天津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五大道夜市开街2个月来,客流量超90万人次,总收入同比增长40%以上。光与影的变幻中,原本平淡的气氛一扫而空,城市夜景变得曼妙多姿,令人沉醉其间。(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二、参考观点

表明观点,点明本质:

“夜间经济”正在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拉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分析:

1. 夜间经济,是上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通常指晚6时至次日早6时发生的经济文化活动,包括购物、餐饮、旅游、学习、娱乐、休闲等。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夜间经济开始起步,当时是以餐饮为主的“夜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夜间消费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2. 中国城市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扩张,但受房价高、通勤时间长、网络便捷等因素影响,老的城市中心面临下班后缺乏人气与活力的困境,“要吸引人、留住人,实现城市发展的‘再中心化’,就要从供给侧发力,做好制度性和政策性安排,提升服务品质。”

对策:

1.可以提出推动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商场延长营业时间,引导“7-11”“全时”等企业建设24小时便利店;允许有条件的酒吧街开展有规范的“外摆位”试点,尝试建设分时制步行街;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延长开放时间等。

2. 在推动“夜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可以在夜市管理者设置方面做安排,如设立市、区、街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等。

3.在安保方面,应该在夜市周边增加备勤处突的警力,提高民警巡逻的频率,为市民营造平安稳定的夜间经济环境。

三、思维导图

一、热点事件——互联网+农产品

1.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能。新春伊始,今年(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要求“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这是继2014年“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之后,相关概念连续第六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之中。

2.近年来,在浙江、江苏、福建等地,一批远近闻名的专业“淘宝村”纷纷涌现。每逢“双11”到来之际,村子里都呈现出一派奔忙的火热景象。据统计,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

3.8%;农村网络销售吸纳了2800万农民就业。

二、参考观点

表明观点,点明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解决好农民致富问题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意义:

1.农村电商环境的改善,更是吸引了诸多新农人返乡创业。一方面解决了农村生产力不足的关键问题,为农村重新引入了新的生产要素,包括互联网的应用。另一方面让传统的农业焕发了新的生机,新农人俨然成为农村社会经济“肌体”的新“细胞”和“生力军”,他们对于农产品的标准化、品质控制、质量要求,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重构农产品产业链,重塑农产品的价值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来源:东方财富网)

2.农村电商迅猛发展,为农产品上行开辟了新通道,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展了新空间。(来源:人民日报)

3.电商服务商和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进程。(来源:经济时报)

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基础薄弱;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还有待完善,有关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健全;农民急需实用技能,但针对性强的帮扶与培训很难跟上。(来源:人民日报)

对策:

1.加大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

2.既需要基层治理者自觉提升能力素养,也需要县乡机构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提供帮扶。(来源:人民日报)

3.引进相应技术人才,对农民进行相应技能培训。

三、思维导图

一、热点事件——农村治理污染

1.“过去,村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村民也不太讲究卫生,都说农村嘛,就是脏乱差。可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的垃圾有专人清运,恶臭的污水不见了,家家户户院子里干干净净,门前都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村民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聂堆镇何那村村民何

海涛如是说。

2.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近年来,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同时也要认识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依然突出,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要聚焦重点目标任务,坚持优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环境问题,让广大农民在乡村生态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二、参考观点

表明观点,点明本质:

中央一号文件对今明两年“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部署,提出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目前来看,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来源:新华每日电讯4版)原因:

1.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排污问题日益突出,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污水无序排放,大量生活垃圾、粪便就地堆放。农业生产所用过的化肥、农药随意丢弃也是重要的原因。

2.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排污总量有增无减,城镇流经村庄的排污河两岸、污水灌溉农田及地下水污染严重,许多清水河变成了排污河。

3.乡镇企业布局分散、生产工艺落后,排污种类多、浓度高,往往是一个企业污染了一条河流、一个池塘、一片农村。

4.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由此造成农村河流普遍遭到污染,严重威胁地下水,甚至有的浅层地下水已经遭到污染,不能取用。(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对策:

1.要与农田水利工程紧密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建造可以构建农村水循环网络,提高灌排渠系的自然净化能力和亲水功能。农村污水整治要与农田水利工程结合起来,利用冬春季节水塘、水库干涸见底的清淤良机,多挖淤泥,多腾库容,以便在雨季时多蓄雨水,增加农

村水环境的纳污容量。并且,通过改进相关管理及技术,实现适度、合理的污水灌溉及农田排水再利用。

2.要与市政工程相结合。对于人口密集、土地紧张的地区来说,可以将县一级污水处理向镇区延伸。镇区村庄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的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村庄污水。这一模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特点。

3.加强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要乱丢弃农业所用的塑料薄膜、农药和化肥垃圾,同时加强对牲畜的管理,不要让它们随地排放粪便,且增加农村环卫工人数量,对产生的各类垃圾进行及时清扫。

三、思维导图

一、热点事件——垃圾分类

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此举标志着,在推行20多年后,“垃圾分类”在申上海纳入法治框架:个人混合投放垃圾,今后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5万元。

届时,上海党政机关内部办公场所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旅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餐馆、外卖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二、参考观点

表明观点,点明本质: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的数量,改善生存环境状态,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

注的迫切问题。

分析:

1.垃圾分类多年来之所以推进缓慢、见效不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强制性约束。刚性约束的法律法规的建立,补齐了垃圾分类工作中最短的一块短板,意义重大。

2.作为一项全民行动,垃圾分类工作涉及面广,技术细节很多,光有“强制”还不够,还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精准施策。

对策:

1.需要强度和频率足够的宣传教育,加大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性。许多人具备垃圾分类的意识,却缺乏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进行知识普及是垃圾分类的关键一环,应大力鼓励开展此类知识教育。比如,一些地方推出APP、公众号等进行知识普及,使用者输入垃圾名称即可自行查询所属的类别,这些做法值得借鉴。上海市崇明区新海镇还推出积分鼓励制度,对认真进行垃圾分类的社区居民进行表扬奖励,以此引导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2.建立一整套的分类垃圾处理系统,提升垃圾回收能力。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全程分类体系,要切实收到实效需依靠前端和后端齐头并进。我国垃圾处理的设备数量有限,机械化处理垃圾分类成本较高,需加大投入,从硬件上提升垃圾处理的能力。另外,垃圾分类后的衔接工作必不可少,应细化垃圾分类的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督查系统,垃圾回收车应分类装载不同种类的垃圾,达到垃圾分类流程“从一而终”。

3.可将“拾荒者”群体转化为垃圾处理的生力军。客观上来说,拾荒者为垃圾处理工作减少了负担,有些垃圾不但被拾荒者处理,还进行二次利用。社会应引导拾荒者队伍与新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科学衔接,在改善拾荒者的生活状态同时有效解决二次污染的问题。

4.将垃圾处理的按户收费改为按量收费。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垃圾产量大的居民应当多交,垃圾产量小的居民应当少交垃圾处理费。逐渐推广垃圾处理的按量收费制度,通过经济手段鼓励民众进行垃圾分类,促进居民自觉遵守垃圾分类的相关制度,从而有效实现垃圾分类的推进工作。

5.加快研发垃圾再生技术,促进垃圾市场化的进程。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有关企业的扶持力度,改变传统垃圾回收各自为战,使企业能够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促进企业跨地区回收,使垃圾回收实现有效、充分的流动;另一方面,应当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产业,鼓励有关企业进行垃圾再利用的研发工作,进行校企合作,将垃圾利用的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垃圾的利用率,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