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剪辑与视听语言的构成

第六章 剪辑与视听语言的构成
第六章 剪辑与视听语言的构成

课程名称:影像与剪辑艺术课程编号: 07229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其性质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本课程。本课程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影视剪辑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手法。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影像与剪辑艺术的原理、方法和技巧,依据这些能够对某一影视片进行分析;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影视片剪辑中,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影视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影像与剪辑艺术的原理、方法和技巧,掌握影像与剪辑艺术的学习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影像与剪辑艺术》是数字媒体艺术类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它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态构成》、《视听语言》、《数字音视频技术应用》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数字摄影技术》、《数字录音制作》、《数字影像制作技术》、《电脑艺术设计》、《电脑动画》、《数字影视合成》互相衔接配合。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影视艺术与剪辑功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理解剪辑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影视艺术的同一型和差异性、影视的发展历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影视艺术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一般)

理解:影视的差异性、影视的发展历史。

(二)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重点)

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

(三)剪辑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次重点)

理解:剪辑的形成和定位、剪辑的性质和任务、剪辑的作用和功能、剪接与导演的关系。应用:剪辑技巧与艺术素养

第二章影视艺术要素与剪辑因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掌握电影电视艺术的三大要素、影视创作中的三个剪辑因素、了解如何追求创造性的剪辑效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电影电视艺术的三大要素(次重点)

识记:题材结构、剧情结构、时空结构。

理解:影视艺术的三大要素:形象、动作、结构。

(二)影视创作中的三个剪辑因素(重点)

识记:动作因素、造型因素、时空因素。

理解:影视创作中的三个剪辑因素。

应用:在影视节目中如何正确运用动作因素、造型因素、时空因素。

(三)努力追求创造性剪辑效果(一般)

理解:如何追求创造性的剪辑效果。

第三章蒙太奇与影视剪辑、编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掌握蒙太奇的基本含义;蒙太奇的表现形式;掌握蒙太奇与长镜头论;理解蒙太奇与剪辑艺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蒙太奇的基本含义(一般)

识记:蒙太奇

理解:库里肖夫效应、普多夫金试验、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爱森斯坦的“敖德萨阶梯”。

(二)蒙太奇的表现形式(重点)

识记:各种蒙太奇的含义

应用:如何运用各种形式的蒙太奇

(三)蒙太奇与长镜头论(重点)

识记:长镜头

理解: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差异

应用:在创作影视节目中何时运用长镜头?何时运用长镜头?

(四)蒙太奇与剪辑艺术

理解:蒙太奇与剪辑艺术的关系

第四章影视片的两类剪辑手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掌握影视片的有附加技巧的剪辑;影视片的无附加技巧的剪辑;了解影视片的线性与非线性剪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有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次重点)

识记:画面附加技巧

理解:各种特技的含义

应用:在制作影视节目中如何运用剪辑中的各种特技。

(二)无附加技巧的剪辑——“跳切”(次重点)

识记:无画面附加技巧。

理解: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的方法。

应用:在制作影视节目中如何运用各种无附加技巧的剪辑。

(三)影视片的线性剪辑与非线性剪辑(重点)

识记:线性剪辑、非线性剪辑、组合编辑、插入编辑

理解:线性剪辑、非线性剪辑、组合编辑、插入编辑的特点及异同。

第五章剪辑与镜头语言的运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掌握镜头组接剪接点的准确性、镜头组接时空观的合理性、镜头组接画面的方向性、镜头组接的逻辑性、主体动作的连贯性、造型衔接的有机性;理解镜头画面的分剪、挖剪和拼剪;学会资料、景物和借用镜头的运用;了解群众场面和战斗场面的剪辑处理;掌握影视片字幕的剪辑要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镜头组接剪接点的准确性(重点)

识记:画面剪接点、声音剪接点

理解:如何准确选择剪接点

应用: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寻求适当的剪接点。

(二)镜头组接时空观的合理性(重点)

识记:影视的时空结构、时空观、有限时空、无限时空

理解:时空的延长与缩短、扩大与压缩。

应用:各种时空的镜头组接

(三)镜头组接画面的方向性(重点)

识记:镜头画面的方向性、视线、轴线、运动轴线、关系轴线、跳轴

理解:镜头组接画面的方向性、轴线和离轴处理。

应用:合理组接画面

(四)镜头组接的逻辑性(次重点)

识记:连续性、联系性

理解:镜头组接连续性、联系性的必要。

(五)主体动作的连贯性(重点)

识记:分解法、增减法、错觉法、固定镜头、运动镜头

理解:人物形体动作剪接的方法、景物动作与景物镜头剪接方法、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衔接的原则及方法

应用:利用各类剪接方法正确组接画面

(六)造型衔接的有机性(次重点)

识记:形象对列、构图对位

理解:利用光影变化和色彩过渡组接画面

应用:利用形象对列和构图对位组接画面

(七)镜头画面的分剪、挖剪和拼剪(一般)

识记:分剪、挖剪、拼剪

应用:分剪、挖剪、拼剪组接镜头。

(八)资料、景物和借用镜头的运用(一般)

识记:资料镜头、景物镜头、借用镜头

应用:使用资料镜头、景物镜头、借用镜头剪接画面

(九)群众场面和战斗场面的剪辑处理(一般)

应用:群众场面和战斗场面的剪辑处理

(十)影视片门面——字幕的剪辑(次重点)

理解:影视片字幕剪辑的要点

第六章剪辑与视听语言的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掌握前期录音剪辑的特点和方法、同期录音剪辑的特点和方法、后期录音剪辑的特点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前期录音的剪辑(次重点)

理解:前期录音剪辑的特点、规则、要求

应用:前期录音剪辑的方法

(二)同期录音的剪辑(次重点)

识记:同期录音

理解:人物对白与对白场景的分切、对白场景中音响处理的要点。

应用:人物对白与对白场景剪辑的方法。

(三)后期录音的剪辑(重点)

识记:后期录音

理解:后期录音剪辑方法

应用:应用各种后期录音剪辑方法进行影视片的剪辑

第七章剪辑与影视节奏的掌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掌握决定影视片节奏的主要因素;了解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意义;学会营造影视片节奏的剪辑手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掌握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意义(一般)

理解: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意义

(二)决定影视片节奏的主要因素(重点)

理解:决定影视片节奏的主要因素

(三)营造影视片节奏的剪辑手段(次重点)

应用:学会营造影视片节奏的剪辑手段

第八章各类影视片的剪辑特点和要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掌握影视片的种类及不同的剪辑手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影视片的种类及不同的剪辑手法(一般)

理解:影视片的种类及不同的剪辑手法

(二)电影故事片(重点)

理解:电影故事片的基本程序

应用:如何“剪出戏来”

(三)电视电影片(一般)

识记:电视电影片

理解:电视电影片剪辑要求

(四)电影记录片(次重点)

理解:电影记录片中的性质、特点及剪辑要领

(五)电影科教片(重点)

理解:电影科教片

应用:电影科教片的表现手法

(六)电影预告片(重点)

理解:电影预告片的题材和结构、声音的构成

应用:电影预告片的字幕和画面技巧

(七)影视美术片(重点)

识记: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

理解:各类影视美术片的制作特点

(八)影视戏曲片(一般)

理解:影视戏曲片的特点、录音方式、处理方法

(九)影视歌舞片(次重点)

理解:影视歌舞片的特点和要领

(十)影视译制片(一般)

理解:影视译制片剪辑过程

(十一)电视剧片(次重点)

理解:电视剧片在剪辑中应注意的方面

(十二)电视专题片(重点)

识记:段落性结构、连续性结构、交叉式结构、问答式结构

理解:各类电视专题片的剪辑

(十三)电视栏目片(重点)

理解:电视栏目片的建设

(十四)电视广告片(重点)

理解:电视广告片的创作要点、结构形式。

应用:电视广告片的剪辑手法、声画组合

(十五)电视剧片花的剪辑(一般)

理解:电视剧片花剪辑的特点和要领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二、指定教材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傅正义著中国传媒大学2003年9月第1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考生自学时,应先仔细阅读本大纲。明确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试目标及所列各章中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以便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掌握课程内容。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认真阅读教材,把握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方法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在自学各章节内容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联系实际问题思考,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因此,在自学过程中也应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复习,以便熟练运用。

5、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电视片。在指定教材中,有些

章节提供了电视片名,考生应在自学过程中仔细观看,在观看中结合各章节内容认真体会,从而帮助理解概念和应用知识。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节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5%、“理解”为50%、“应用”为25%。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电影电视艺术有大要素。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

影视是艺术。

(三)名词解释

1、题材结构

2、分剪

(四)简答题

1、在处理离轴镜头的剪辑时需要把握的要点有哪些?

2、剪辑人员的素养包括哪些。

(五)综合题

1、举例说明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差异?

2、在剪辑时如何应用资料、景物和借用镜头?

专题片剪辑技巧

专题片剪辑手法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做详细的叙述。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Z~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E 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hM ?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

中较为常用。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表演者的位置,动作变化后再组接。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断续和错位的感觉。G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轴线规律q 主体物在进出画面时,我们拍摄需要注意拍摄的总方向,从轴线一侧拍,否则两个画面接在一起主体物就要“撞车”。<所谓的“轴线规律”是指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拍摄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构成画面的运动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则应是“跳轴”了,跳轴的画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无法组接的。 (3)镜头组接要遵循“动从动”、“静接静”的规律# 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渡的目的,我们简称为“动接动”。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它们中间有停顿时,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这就是“静接静”。“静接静”组接时,前一个镜头结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后一镜头运动前静

视听语言课件(修改版)

第一节影视视听语言概述 一、影视视听语言的早期形成史 (一)萌芽时期:(1825—1895)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开启了影像视听时代的大门。 1825年发明的“幻盘”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最初始的基础; 1872-1878年,英国摄影师慕布里奇的“奔马”拍摄实验。 1877年,雷诺(动画之父)的“活动视镜”利用该原理,但是在内容上进一步改进。 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每次可放映半分钟,但每次放映只能供一人观看。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从缝纫机的运作工艺得到启发,发明了胶片以每秒16画格的均衡速度通过放映机片门的放映技术,使影像清晰稳定地投射到银幕上。供大家观赏,终于迎来了电影的诞生。 (二)单镜头时期:卢米埃尔时期(1895—)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 基本特征:(路易?卢米埃尔) 1、抓住了物体运动这个特征 2、摄影选择的角度是电影化的 3、出现了故事片(事件片)来自生活,有头有尾的时间 4、全部是单镜头 5、电影风格是纪实性,人为参与降到最低

(三)戏剧性分镜头时期:梅里爱(1896-)《贵妇失踪》《太空旅行记》把杂耍、魔术与电影结合,把戏剧引入电影 1、发明了电影特技(停机再拍、慢动作、快动作、到访、叠化) 2、乐队指挥式的机位、死板的全景 3、开始拍摄长故事片,开始戏剧式分镜头 4、题材广泛,科幻、神话居多,审美上酷爱人工环境 5、把舞台东西板报银幕上来 6、电影的风格是表现性,假定性和故事性 (四)电影结构的出现时期:鲍特(1904-) 《一个消防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 1、分场景,出现了分镜头和特写 2、多个空间、多场景完成了叙事 3、首次使用了平行蒙太奇,交叉剪辑 4、出现了类型片(西部片) (五)完整的视觉语言形成时期:大卫?格里菲斯(美) 代表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党同伐异》 《一个国家的诞生》12本,1200多个镜头,使电影表现潜力得到空前的发挥。 基本特征: 1、景别作为一种电影手段被广泛采用,远景与特写的创造运用,赋予不同景别具有不同意义,使景别的运用得到规范化。 2、影片构成单位的改变,由镜头构成场景,由场景再构成影片;

视听语言 影像与声音 参考重点

人类传播媒介和艺术媒介发展历程: 1原始时期,人们的交流主要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和非言语的声音等身体语言来进行交流。 2在人们要求具体而比较精确的交流的强烈欲望去试下,口头语言诞生了。这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3文字和造纸术印刷术构成了人类传播史上第二次大革命。 人类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区分大体分为二类: 身体媒介:以人的生理器官为媒介材料,交流发生在几乎是面对面的实时,艺术表现为舞蹈、唱歌、演戏等。 再生性媒介:运用间接性的符号(文字、线条、色彩等)表达意义,依靠既定的编码和成规,将信息传达给受众。艺术表现为文学、美术、器乐等。 记录媒介:19世纪诞生了一中心的传播媒介,照相术使人和景物被精确定格在瞬间,录音术,电影和电视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相继出现。显示的声音和运动可以记录和还放。 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摄像机是将光波转变为电信号产生影像的。录音机是捕捉声音振动即声波并引发电场变化直接产生声音的。 视听媒介的记录性:作为记录媒介,电影电视的机器具有仿生的性质,即摄像机像我们的眼睛,录音机像我们耳朵。 视听媒介的负面作用:一视听等大众传播媒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破坏了民族文化中地区之前的多样性。二在视听媒介下成长的一代,常常把幻觉真实和生活真实混为一谈,影响他们对真相判断。电影理论领域史上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是巴赞理论。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 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是对大脑吸 收的信息进行整序和处理的高 级阶段。 视听思维:视听因素在相对时空 中的构思。 经验思维:是一种追述能力极强 的思维方式,这种能力源于生动 的经验和丰富具体的细节。它的 构成因素不是词语而是动作,是 通过已往事件奇特片段模仿和 表演往事的形体动作。 非词语交流:在童年时代,人类 的交流基本上是一种非词语交 流眼神,手势。语调,音高, 动作等。 电影语言:影像按照选定的叙事 方式组织安排成符号和象征体 系,他们成为象征符号,或者可 以增添符号意义。 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 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 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 视觉停留: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 形象时,每个形象都在消失后仍 在视网膜上滞留0.1秒—0.4秒 左右。 似动现象:如果把二个或若干个 相连画面以0.1秒速度连续划过 一个固定聚焦点时,我们眼睛必 将得到一个连续印象。即运动错 觉现象。 完形心理:是电影创造银幕世界 不可缺少的心理依据。即格式塔 心理,电影虽然只是记录现实一 部分,但观众却能依靠自己的视 听感知经验,通过积极心理活动 创造新的,甚至幻觉世界。 心理补偿:人的知觉可以根据生 活积累和视听感知经验,将缺失 部分补偿完成,从而形成完整形 象。 幻觉:在人脑中形成的,而人脑 却是一个至今尚未完全弄清的 有机体。 电影幻觉特点:1银幕形象的形 成既不是在人的眼睛里,也不在 人的耳朵里,而是在人的大脑 中。2电影幻觉是一种无法抗拒 的生理。3对电影幻觉的感应和 认同不需特别的学习。 人类的童年时代(口头语言出现 以前),人类的交流基本上是一 种非词语的交流--眼神、手势、 语调、音高、动作等。 公元17世纪,物理学家牛顿首 次发现人的视网膜上的影像不 会立即消失。1824年,英国的罗 格特在伦敦公布了他的“视觉暂 留”理论。 卢米埃尔等人根据视觉暂留原 理和拟动现象发明电影。 视听语言特点:a、镜头不等同 于词语,它没有最小的信息单 位。b、词语语言的交流是双向 的,而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 的,即单向交流媒介。c、视听 语言基本规律:模拟人的视听感 知经验。视听语言使用的机器是 在记录现实,其选取的对象是现 实的影像,与现实物件有无限逼 近的类似性(短路符号)。 电影电视的媒介材料是光波、声 波,它的本性在于记录性。 视听语言基本规律:模拟人的听 知感知经验和主观思维活动。d、 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格里菲斯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贡 献。故事电影的叙事手段不能涵 盖所有电影语言(非叙事电影依 然要运用语言)。 视听语言基本含义和规律: a、媒介材料:光波、声波。 b、 视听媒介的本性在于记录性。c、 人们对影像的感知并不完全取 决与眼睛和耳朵的生理作用,还

视频编辑的一些基本规则

视频编辑的一些基本规则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做详细的叙述。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表演者的位置,动作变化后再组接。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断续和错位的感觉。 (3)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轴线规律 主体物在进出画面时,我们拍摄需要注意拍摄的总方向,从轴线一侧拍,否则两个画面接在一起主体物就要“撞车”。 所谓的“轴线规律”是指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拍摄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构成画面的运动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则应是“跳轴”了,跳轴

视听语言题目整理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一)景别 (二)景深和焦距 1.近景系列景别和全景系列景别具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力?为什么? 2.怎样看待景别的情感表现特点,哪类景别的情感表现强? 3.找出一部景别运用有特点的影片,试分析其中大量运用了哪类景别及其 原因。 4.景深镜头在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景深镜头对故事有怎样的帮助? (三)角度 1.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角度? 2.分析《公民凯恩》中的仰拍、俯拍、倾斜等非正常角度。 (四)视点 (五)构图 1.如何通过构图强调被摄主体? 2.构图原则中的均衡、对称、对比、集中分别指什么?它们在电影电视创 作中有什么表现功能? (六)光线 1.光线是如何决定影片的整体气氛和情感基调的?试举例描述下列光线特 征:正面硬光、中等平光、软光源散射光。 2.假设一个场景中需要用硬光源实现特殊的效果,试分析使用硬光源的原 因并设计如何实现。 (七)色彩色调 1.冷暖色调的情绪效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影片中如何运用?试举例 说明。 2.什么是你所理解的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请找出一部你认为色彩印象 突出的影片,试分析它运用了哪些色彩手段。 3.试分析一场电影文艺晚会的色彩节奏。 第二章镜头形式 (一)固定镜头 (二)运动镜头 (三)长镜头 1.请分析影片《好家伙》中叙事长镜头的主要拍摄方式和镜头表现功能是 什么? 2.请分析《童年往事》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3.请分析纪录片《人造风景》开场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四)场面调度

1.什么是场面调度?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试分析电影《好家伙》的场面调度中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和综合调度的 表现形式及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一)剪辑工作的意义 1.剪辑如何通过时间造型强化戏剧性? (二)电影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 (三)苏联蒙太奇理论 (四)风格化剪辑 (五)匹配的剪辑 1.如何实现剪辑的匹配? ◆为什么电影可以通过剪辑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跌宕 起伏? ◆剪辑如何有效地在画面连接中引导我们思考、联想和情感反应而使得影片连 续和流畅? 第四章声音与音画关系 (一)电影声音的特性 1.电影音效的功能。 2.电影音乐的功能。 (二)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声音的情绪性。 2.声音的叙事能力。 3.声音塑造空间的能力。 (三)声画关系 ◆哪类声音能有效地表达现实感? ◆什么样的音效能建立电影的三维空间感? ◆为什么不可见的声音可以扩展视觉并创造情绪与气氛? ◆声音转场有那些形式?为什么声音可以实现转场? ◆试分析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电影配乐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一)视觉隐喻 (二)强调

《视听语言》重点

题型: 1、单选15题(15分) 2、填空10题(10分) 3、名词解释5题(15分) 4、简答5题(30分) 5、论述题2题(20分) 6、案例分析1题(10分)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 第一节 1、视听语言定义:(P2)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 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 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 第三节 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 ⑴身体媒介;⑵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 6、动画电影的发展:(P6) ⑴1824年。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⑵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⑶温瑟·麦凯 1914年,电影史上着名代表作《恐龙葛蒂》; 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⑷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 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 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④《白雪公主》——1937年,其拥有多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部长篇剧情动画电影; 世界第一部发行原声音乐的电影(唱片形式); 世界第一部使用多层次摄影机拍摄的动画; 世界第一部举行隆重首映式的动画,获得第十一届奥斯卡特别成就奖,最佳原着配乐提名。

剪辑的语法 视听语言

《剪辑的语法》 剪辑其实是讲故事 其实剪辑就是讲故事。每个人都渴望听故事,渴望成为故事的主角。把故事讲好,也就变得了有意义,才会有了自己的乐趣。因为我们喜欢故事,喜欢有意义的东西。 问:剪辑是什么? 答:剪辑是对拍摄中所捕获的影像和声音“镜头”进行整理、回看、筛选和顺片的过程。剪辑的结果就是一个连贯自然而充满意义的故事或是一种视觉呈现,并会尽量忠于影片的原意——娱乐、传达、启发等。写作的时候,你会从自己的词汇库中选择一些词,以特定的形式把它们串起来,构成能传达、娱乐或是唤起读者情感反应的句子。 剪辑过程与之相似。你要选择镜头,把这些镜头在所剪辑的场景中串联起来,以传达信息、娱乐大众或唤起观众内心的情感反应。要想使你剪辑的出来的片子,能让观众读懂,那么你就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包括镜头是如何拍摄的,又是如何剪辑到一起。 1 剪辑简史 早在数字录像带和计算机剪辑软件诞生前,人们利用感光胶片来制造电影的影像,那么胶片你如果在剪辑的时候,你是需要将胶片一段一段减下来在进行拼贴的。 实践证明,剪辑师剪切电影的时间以及不同镜头的衔接方式对观众所产生的影响往往会超越故事。而剪辑也不再只是把影片中重复多余的部分剪掉的一个方法,它也成为电影工作者的强大工具。图像的拍摄工具和剪切工具也随着时间在不断发展,但是视觉语法中绝大部分基本准则仍然被沿袭下来。 2 影响剪辑选择的元素 剪辑就是将声音和画面的单个镜头组合为一个连贯的故事,那么一处剪辑就是你在这个组合过程中从一个镜头到另一个镜头的转换位置。简而言之,一处剪辑就是一个剪辑点,即一个镜头结束以及另一个独立镜头的开始处(见图1.1 )。“剪切”(cut )一词起源于电影拍摄完后,在长长的感光胶片上进行剪辑的岁月。剪辑师查看胶片上每个静止画面后,要决定在画面之间的什么位置剪掉胶片。当时仅仅是用一把剪刀和一个剃刀刀片来切断该处的胶片(见图1.2 ),之后再用胶水或者胶带将这些塑料胶片粘在一起。而剪切和连接处则成为镜头之间的转换点。而如何选择镜头之间的转换则取决于许多因素。影响到你剪辑转换选择的因素是你正在剪辑的作品的类型,首它是一部纪录片、一部虚构的叙事短片、一套新闻节目、一段音乐视频、一个电视广告,还是一个的婚礼视频?

视频剪辑和声音的处理技巧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做详细的叙述。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表演者的位臵,动作变化后再组接。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断续和错位的感觉。 (3)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轴线规律

视频剪辑基本原则复习进程

剪辑基本原则 镜头的组接规律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用来表现由 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 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由全景——中景——近景 ——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表现 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表演者的位置,动作变化后再组接。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断续和错位的感觉。 (3)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轴线规律 主体物在进出画面时,我们拍摄需要注意拍摄的总方向,从轴线一侧拍,否则两个画面接在一起主体物就要“撞车”。 所谓的“轴线规律”是指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拍摄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构成画面的运动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则应是“跳轴”了,跳轴的画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无法组接的。 (4)镜头组接要遵循“动从动”、“静接静”的规律 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渡的目的,我们简称为“动接动”。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它们中间有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电影的语言

?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镜头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 ?马尔丹讲: 1、(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 停止这段时间被感光的胶片; 2、(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3、(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 1、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2、景别:远全中近特

3、角度:俯仰平 4、运动:推拉摇移跟 5、照明:三点布光 6、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画格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容美——拍什么

剪辑点

剪辑新人必须知道的 ------- 剪辑点 影视剪辑就节目内容上讲可分为游戏类剪辑、 电视剧类剪辑、 综艺类剪辑、 谈话类剪辑 以及专题类剪辑等等……但无论那一类剪辑, 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技巧。 按照剪辑点来区分, 主要有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两大类。 剪辑点, 视频剪辑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 也就是在什 么时候进行镜头的切换。 我不能概括这么大的问题, 但或许以下的文字可以对你的实际剪辑 中会有帮助。一般来说,剪辑点分为画面剪辑点和声音剪辑点等! 大家在剪辑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用不同景别的镜头来表现一个动作的情况,因为这样会让镜头语言更多样一些。 但是流畅的画面组接在剪辑的时候是有技巧的。 视频剪辑中最常

遇到的莫过于:起坐;起卧;拥抱;握手;脱帽;穿衣;抽烟;开关门窗;走路;跑步等等。影片中各个画面,通过合理组接,构成一个个完整的影片。对影视制作者而言,单个画面就像是文章的一个字符, 而画面的组接技巧则是语法和修辞。 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成为一部完 整的影视作品因此, 影视制作必须要掌握好画面剪辑技巧, 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 因此对于 影视制作者来说影片的剪辑才是最重要的环节! 在剪辑的过程中剪辑点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 的!这关系到整个影片的风格、 故事情节、观众情绪的带动! 下面哈尔滨完美动力小编简单 和大家分享一下,剪辑点的选择及分类! 一、画面剪辑点:在影视制作种画面剪辑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剪辑点选择恰当,可以使 全片人物动作连续,镜头转换自然流畅,画面内容符合生活的逻辑和观众的视觉欣赏习惯。剪辑点选择不当,可能会使片中人物动作别扭,或表演重复, 节奏拖沓,甚至使画面内容违 背生活的逻辑,让观众感到费解。 二、情绪剪辑点:情绪剪辑利用 " 情绪剪辑点 " 最能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注重对 人物情绪的夸张、 渲染。 例如: 有一个访谈类的节目: 以为老工人为了研究新兴的概念汽车, 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研制中, 妻子不理解而离开了他, 但他以常人所想象不到的艰难, 终于 研制成功,被人誉为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

名词解释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中间调,又叫标准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17:柔光: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18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19主光: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它对被摄对象的刻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表面质感都受主光的影响。所以主光又称“塑型光”。 20副光:辅助光主要用来减轻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降低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反差。 21布光:对人工搭建的布景按照自然光线的效果进行布光,这时所用的光称为布景光。 22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23轴线:轴线是拍摄中依据被表现人物的视线方向、运动对象运动方向和人物之间的交流而假想的一条虚拟的线,可以简单理解成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 24轴线规则:在实际拍摄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影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为保持被摄主体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的一致,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叫轴线规则。 25外反拍:俗称“反打”或叫“过肩镜头”,是指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角度进行拍摄的镜头调度方法。外反拍可以把两个人物拍入画面,画面可以形成前景和后景,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 26内反拍:俗称“正打”,是指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背的角度进行拍摄的方法。内反拍分别拍入两个人物,其效果是表现了画面外的那个人的视点。 27再现音响:通过对音响的客观纪实,制造现实情景的真实感。侧重于声像同步性。 28表现音响(主观音响):赋予音响特定的主观色彩,创造心理情绪的象征意义。偏重于声像的非同步性。 29同期声:是指拍摄现场与画面空间(包括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共时存在的声音,包括现场同期录下的讲话声和现场背景声。 30声画同步: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屏上与所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31声画分离: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匹配、不同步、不相吻合,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声画分离中的声音,一般以画外音的形式呈现。

视听语言——剪辑总结

视听语言——剪辑 剪辑的概念: 影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银幕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结构完整、内容连贯、含义明确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影片。 一、镜头组接剪辑技巧 变格剪辑 剪辑技法之一。剪辑者为达到剧情的特殊需要,在组接画面素材的过程中对动作和时间空间所作的超乎常规的变格处理,造成对戏剧动作的强调、夸张和时间空间的放大或缩小。是渲染情绪和气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直接影响影片的节奏。变格方法有:1.摄影机以常规速度拍摄,但是导演和剪辑师为了突出渲染某一场戏的特殊气氛和戏剧效果,而用剪辑手段拉长或缩短某一事件或某一悬念的发生、发展直至结局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距离,用以加强观众对所发生的事件的印象。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敖德萨阶梯”一场就是成功运用这一手段的典范;2.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情绪和动作的强度而在剪辑过程中剪掉某些动作过程。如影片《蓝色的花》里伊汝相妞妞砍柴的戏,原素材人物对话间的停顿过长,剪辑根据画面伊汝抓柴、整柴、提柴、放柴几个步骤,只取伊汝抓柴放柴的动作,剪掉了动作的过程部分,使人物动作流畅,并表现出这场戏应有的情绪和节奏。 分剪 剪辑技法之一。将一个镜头剪成几段,分别在几个地方使用。有时是因为所需要的画面素材不够,但已无法补拍,不得不把一个镜头分作几次使用;有时是有意重复使用某一镜头,以表现。某一人物的情思和追忆;有时是为了强调某一画面所特有的象征性含义以发人深思;有时是为了造成首尾呼应,从而在艺术结构上给人以严谨而完整的感觉。如果分别在几处使用的同样画面的镜头是按剧作结构和导演构思事先拍摄好的,则不属于分剪技法之列。 挖剪 剪辑技法之一。解决某个镜头内,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遗憾和不足而采取类似医学上外科手术切除的办法,来抠掉诸如某一多余的表演过程、某一过长的停顿,以及由于摄影机运动过程中某一推拉摇移动作与演员表演配合不准等必须剔除的画面段落的技术措施。 拼剪 剪辑技法之一。用拼接来补救画面长度的不足。有些画面素材由于拍摄过程中的种种原因和困难,效

视频剪辑注意事项

视频剪辑,应注意以下几点: 1链接两个相似镜头时,要注意其中镶嵌一个相异的镜头画面,解决跳接 用最大的差异,明快的处理连续的镜头,是观赏者在许多镜头中感受到其中的连续性和顺畅感。解决跳接最单纯的对策是,首先把前镜头和后续镜头影像的大小差异加大。就是近镜后接中景,中景后接长镜,长镜后接特写。这种大小不同的连续镜头,可以使不连续感和不愉快的异样感得以一举解除。 2信息量与画面长度的关系 画面的时间长度和流畅性有关联性的。如果每一个镜头的时间都一样长,节奏感完全一致,很多时候会使观赏者感觉单调乏味。从来画面长度就有“适当最好”的说法。一般而言,一固定画面影像的大小为例,近镜所需时间较短(2-3秒),长镜所需时间较长(5秒)。显然,近镜角度信息量少,观看者能够较快的明确画面中的意思,而长镜包涵信息量多,各个方面的信息都会传达给观众,因而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让观看者理解。 3剪辑点的选择 分画面剪辑点和声音剪辑点。画面剪辑点分为:动作、情绪、节奏剪辑点。下面只讨论动作剪辑点。 动作剪辑点:视频剪辑中最常遇到的莫过于:起坐,器卧,拥抱,握手,脱帽,穿衣,抽烟,开关门窗,走路,跑步。 情绪,节奏剪辑点:需要加快节奏的时候,可以把下个镜头的画面少用几帧都没有问题。例如第一个镜头是手解除门窗的时候结束,下个镜头门窗已经开了一部分了。就是这个意思。 一些视频剪辑和声音的处理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 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思维逻辑选用那些镜头,怎么样将他们组合在一起。

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

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 剪辑(Film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所以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下面为大家了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影视剪辑的主要作用。 一是保证镜头转换的流畅,使观众感到整部影片一气呵成;二 是使影片段落、脉络清晰,使观众不致把不同时间、地点的内容误认为是同一场面。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 从影视素材到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剪辑大致分为初剪、复剪、精剪、综合剪四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剪辑人员运用剪辑手段对影视片的总节奏进行最后的加工,使全片节奏最后定型,在营造最佳节奏以影视语言为基础,以各种蒙太奇形式为手段,对影视片的内部节奏、主要是外部节奏进行艺术处理,成为全片总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

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这样说过:剪辑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 二、影片剪辑技巧原则: 1、静态镜头的剪辑 剪辑静态镜头时,要注意镜头长度的一致和主体朝向的差异。镜头长度一致指的是每个镜头在时间长度上一致,采用这种方法剪辑的镜头,能形成明显的节奏感。由于画面中的主体是静态的,所以,连续镜头中主体的朝向应有差异。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个镜头中的主体面朝左,第二个镜头中的主体就面朝前,第三个镜头中的主体则面朝右前方,第四个镜头中的主体就应面朝右。相互衔接镜头中的主体朝向应该有一些变化,如果方向完全一致,剪接点就会形成明显的跳感,如果方向完全相反,又会有跳轴的感觉。所以,主体的方向不能一致,也不能相反,而要有一定差异。 2、运动状态的剪辑 剪辑时,运动状态的剪辑要注重一致性。在有些影视镜头中,对象都是移动状态的。剪辑这组镜头时,要注意运动速度的一致和运动方向的变化。电影、电视、歌曲和文学作品都有着相通之处,虽然画面中的主体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相互之间既没有时间上的顺序,也没有因与果的关系,但组接在一起就象一首吟唱的诗、一支流动的歌,一幅动态的画。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节奏和韵律。 3、用主观镜头剪辑

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

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 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原理,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影像 (一)镜头:镜头的理解要从设备和拍摄过程中提到的镜头两方面分析。 从设备上讲,物理学中指摄像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拍摄时说的镜头指剪辑后说的镜头是指两个剪辑点之间的一段画面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是未经剪辑的原始素材。 1、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 ?机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的位置。 ?画框: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距离的远近。 ?角度: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焦距:从镜头镜片的中心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在拍摄时的位置或角度的改变。 ?照明:拍摄现场中的光效。 ?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 ?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2、摄影对于形成影像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摄影机取景框的存在,决定了影像的构图;摄影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等等 (二)画框与构图 1、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画内空间是我们在画框以内能够直观看到的,而画外空间是留给我们去想象的。画框未必包围所有的故事情境与人物,原本画框以内空间展现的故事,也可能会延伸到画框以外。 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 (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 (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 (5)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 (6)对画面长时间停留,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7)摄影机的运动。 (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 (9)画外音。 2、构图: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结构。(1)线条。观察画面中是否存在明显的线条与轮廓。 (2)几何形状 (3)水平与垂直的关系。 (4)位置、重心、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