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梦访谈稿

中国梦访谈稿: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同心共筑中国梦

标题:

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同心共筑中国梦

访谈主题:

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载体,结合十八谈之三门峡篇:抓好基层夯实基础、我市建设“书香三门峡”文化主题活动和我院积极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弘扬中国梦。

访谈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中国梦”,为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委宣布提出了建设“书香三门峡”文化主题活动。我院积极响应市委号召,积极贯彻落实市委的要求,不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构建“书香校园”的口号,力求为我院大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旨在通过此次访谈,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

访谈目的:

紧跟时代步伐,以“中国梦”为契机,深入宣传和落实我市提出的建设“书香三门峡”文化主题活动,提升我院学生思想政治高度和文化修养,将“中国梦”、“建设书香三门峡”和“建设书香校园”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入人心。

访谈意义:

1.让学生对“中国梦”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充分理解我市建设“书香三门峡”、我院建设“书香校园”的文化内涵,理解文化育人的重大意义。

2.此次活动,对学生是一次很好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有利于以后学院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早日实现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访谈具体环节:

一、以十八谈之印象三门峡、书香三门峡、书香校园为话题。

1.由主持简单介绍此次访谈的大背景,然后对相关领导提出问题,领导解答。

2.进入学生提问,领导回答环节,采取互动的问答形式,使访谈更加真实有效。

3.挑几个学生让他说出自己的梦想。

4.主持人总结,并致结束语。

二、我的信仰文化沙龙活动。

主持人宣读问题,由各领导回答,但不指定具体领导。

编者按: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主席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人民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在你心目中,“中国梦”是什么?是更好的教育,还是更稳定的工作?是祖国繁荣昌盛,还是家人平安幸福?每个中国人,都心怀一个中国梦。

为了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伟大的“中国梦”落到实处,我市积极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将梦想细化,从我市的“文化梦”着眼。2012年5月29日,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等16部门共同启动“书香三门峡”主题文化活动,面向全社会倡导全员学习、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通过积极实践,科学规划,有效部署,精心组织,以实现“中国梦”为契机,加快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努力实现“三大战略定位”和“十六字”发展目标。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市唯一的高等院校,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宣传并落实“书香三门峡”主题文化活动的重担,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以及市团委的积极构想,在校园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讨论会、征文比赛等,努力把我院建成一个书香飘溢,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文明和谐校园,为早日实现我市的“文化梦”,乃至整个“中国梦”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为了使“中国梦”更贴近现实,使“书香三门峡”主题文化活动举办的更加深入,富有内涵,我们特别邀请市委宣传部、市团委相关领导,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载体,面向学院师生,召开这次别开生面的访谈会,确保当代大学生思想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主持人: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来了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妇联以及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领导,和大家一起探讨,分享对“中国梦”的见解和感悟,下面有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的到来。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有:

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任战洲

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宋惠学

三门峡市妇联主席:张桂珠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郑建英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勇军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李久昌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全国人大代表、副院长:李勤

下面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的到来。

主持人:首先,让我们听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任战洲对“中国梦”有何深刻见解?

任战洲:我今天想谈的梦想,不是你的梦想,也不是他的梦想,更不是我的梦想。而是你们、他们和我们共同拥有的那个梦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构建了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伟大梦想——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当我听到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梦想后,我感到十分地激动。同时,我也深深的知道,要真正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需要全国人民脚踏实地、共同努力。我市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结合自身的特点,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等16部门共同启动“书香三门峡”主题文化活动,面向全社会倡导全员学习、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通过此项活动,着力提升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城乡文化品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我市加快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实现“三大战略定位”和“十六字”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梦想在前,路在脚下。实现“中国梦”,需要更多务实之举,更需要各位大学生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

主持人:听完任部长高屋建瓴、振奋人心的讲解,让我们对“中国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对我市积极构建“书香三门峡”主题文化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那么作为我院的当代大学生,又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哪些事情呢?下面有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宋惠学来为大家解读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宋惠学: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个人的梦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没有国家强、民族兴,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国家强、民族兴根本上是要实现人民的福利最大化、幸福最大化,共享、共建“大同世界”、“太平盛世”。

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社会理想和心灵归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当下,它具体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治国方略与政策方针,它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奋斗目标和精神彼岸。

就三门峡而言,三门峡经济文化的振兴发展,是所有三门峡人民共同的梦。市委书记杨树平结合三门峡的实际情况,早在2011年就为三门峡的未来绘制了美好的蓝图,他高瞻远瞩的提出:三门峡将紧紧围绕把三门峡打造成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大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一高”战略。按照这个蓝图,通过全市人民的努力,三门峡这两年来在各方面已经取得的巨大的进步与发展。

主持人:我们经常在媒体或报刊上听到或看到四大一高战略,刚才宋主任在讲话中也提到了它的具体内容,那么下面有请市妇联主席:张桂珠谈一谈高新技术产业在“四大一高”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张桂珠: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四大一高”战略和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三门峡的宏伟目标,符合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符合三门峡实际。“四大一高”战略的五个方面,是一个科学的、辩证的统一体。“一高”对“四大”的规模、数量、品位、速度和效益,对“十六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着手当前,放眼未来。常言道:“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三门峡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多年来以黄、白、黑著称,这些资源在若干年内都是不可再生的,其中黄金资源从可开采利用的角度看已接近枯竭,铝矿、煤矿可供开采利用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不言而喻,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效益优势,它强大而用之不竭的

动力和顶端品质、最大效益的内涵,就是高新技术所撑起的万里无云的蓝天——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不可忽视我们的山区丘陵及其所承载的林、草类这一重要的绿色资源。这就决定了应以高新技术来保护、再生和利用,才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我市的实际,以高新技术改造和创新三门峡的黄(金)、白(铝)、黑(煤)、红(电)、绿(林、果、加,种、养、加)五色产业,改造和创新三门峡其他传统的轻工业、重工业,使其成为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四大”乃至整个经济和社会运行中的技术含量,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含量,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达到大而强、强而远,这的确是一个紧迫而又长远的发展战略。

循环不已,生生不息。说到发展经济,就要提到“循环经济”这个词。不管你口头上说不说,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客观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早已告诉我们,“循环经济”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从社会再生来看,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既是四大要素也是四大环节,构成一个全社会的完整循环。当然每个要素、每个环节本身也有其自身的循环。从辩证角度看,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相结合,万物皆可分、可变,所以要充分搞好生产环节的循环,对资源利用无遗,少废或无废,充分发挥其效益。我们在重视生产环节上的循环的同时,也要重视和搞好其他三个环节上的循环。这是因为仅有生产环节或某一两个环节,而没有四个环节的大循环,都是维持不下去的。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告诉我们,在这四个环节中,都要重视和做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间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完整的全面的循环,才能从量和质两个方面保证“四大一高”战略和“十六字目标”又好又快地实现。而这样完整的全面的循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靠高新技术来解决和实现。只有通过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不断地良性创新,良性循环,良性发展,生生不息。

“一高”当头,打牢保证。高新技术长期入脑入心,才是根本保证。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人们的头脑,走科学发展之路;其次,要以和谐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走和谐发展之路,创造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再次,要以高新技术武装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领导干部队伍,武装一支宏大的高、中、低档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和管理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四大一高”发展战略和“十六字目标”顺利实现。

主持人:下面有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郑建英结合中国梦为青年学生提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郑建英: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三门峡市唯一的高等院校,自1999年成为高职改革的首批院校以来,在学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之下,经历了十四年的风雨兼程、奋力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发展。特别是去年我校新生实际报到人数突破五千人,在省内同类院校招生排名中名列前茅。今年正式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荣誉,为下一步实现提升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因此,作为该校的莘莘学子,应该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希望大学生们应该好好珍惜短暂而宝贵的求学时光,努力学好各门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勤奋,开拓创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这也是为中国圆了一个很好的“中国梦”。

主持人:非常感谢郑书记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给大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对大家寄予了深切的希望和美好的祝福。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郑书记的精彩讲解。下面有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勇军就学校文化育人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吴勇军: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三育人”特色育人体系,通过全员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努力培养“品质优良、技术精湛”高素质文明大学生。一是广大教职工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真正落实全员育人;二是加强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构建充满活力、生机昂然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三是不断加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公共选修课为主渠道,以文化讲座和党团校培训为主阵地,以国旗下讲话、劳动服务周、志愿者服务、宿舍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体活动为载体的文化育人机制建设,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强化文化育人功能。

1、提出“四个学会”——构筑文化育人的思想高地。“四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文化育人以“学会做人”为核心,以“学会创新”为追求,以“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为培育过程,促进人全面、自由、充分、和谐发展。

2、百余门通识课程——打造文化育人的课程平台。在专业课程体系外,建构了涵盖思想文化、政治文化、历史文化、经济文化、技术文化、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100余门通识课,打破了专业课程的垄断,为学生提供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自由的文化互动的机会和由此获得影响终生的未来生活技巧。这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绝无仅有,独领风骚,特色鲜明。

3、学术文化讲座——提高文化育人的层次。各类文化讲座,如周末文化讲座、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及各类专项培训,特别是选拔教授和优秀博士、硕士面向全体学生开辟了“开卷大讲堂”阵地,极大提高了文化育人的层次。

4、国旗下的讲话——提升文化育人的境界。每个星期一早上都组织全体师生参加的升国旗仪式,并在仪式后进行国旗下讲话。讲话密切联系学院育人实际,每周一个主题,将爱国与爱校、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等有机统一在学习生活的具体升华中。

5、学生社团活动——扩展文化育人的外延。全院49个学生社团,分兴趣类、文艺类和实践类等,各项社团活动蓬勃开展,使文化育人外延极大扩展,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6、志愿服务活动——突出文化育人的品质。学院建立有专门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各式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不仅锻炼和提升了青年学生的能力,更使青年学生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体会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个人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7、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文化育人的范畴。学院每年都组织寒暑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大青年学生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塑造自我、锻炼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社会、增长才干,使文化育人的范畴得到极大的丰富。

8、劳动服务周——彰显文化育人的价值。除了技能实训外,把劳动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各个班级轮流参加劳动周,在老师指导下参与绿化、卫生保洁等劳动服

务活动,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享受创造性劳动的精神愉悦,彰显劳动文化价值。

9、科技文化艺术节——夯实文化育人的阵地。每年一届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与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融为一体,从盛大的开幕式到科技制作、文艺表演、体育练赛、演讲及主持人大赛、服装模特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社会各界参加,人数众多、规模庞大,学生直接参与设计、组织、展示、评比,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过程。

10、装点湖光山色——营造文化育人的环境。大力推行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保护、建设校园内古陕州城墙,建山造景,给假山奇石刻勒名言,建筑群与树木、花草、山水景观相映相衬,使自然环境与教育环境在育人价值上达到统一。

主持人:听完吴院长的讲话,让我们觉得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是非常重视文化育人的功效的,而且切实在各个方面做实了工作。刚才我看到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想要举手发言了。哪位同学就心中不解的问题想和各位领导请教或探讨的,请举手示意?

学生1:我想问的是实现“中国梦”和建设“书香三门峡”甚至包括我院积极构建“书香校园”有何联系?

李久昌: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国人民提出的伟大梦想。但要真正把这个“梦”圆好,就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构建好各地的“地方梦”,包括学校的“学校梦”。因此,市委宣传部和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才会因地制宜,以当地的悠久文化历史为载体,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梦”,即建设“书香三门峡”和构建“书香校园”。“中国梦”和“地方梦”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各个地方实现了各自的梦想,才能将“中国梦”编织的更加美好。

学生2:李院长,我们都知道,您作为我院的学者,又是博士生导师,在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您最近出版的《虢史与虢文化研究》一书,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这一大型文献的问世,为虢史与虢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势必将推动三门峡区域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那我想问的是如何发挥文化对高职院校的引领作用?

李久昌: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期望。这是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对文化作出的价值判断。对于地方高职院校而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文化强校建设步伐,主动担当地方区域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努力打造地方区域文化建设高地。地方高职院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引领地方区域文化的发展中,肩负着神圣而崇高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一、切实肩负起地方高职院校的文化使命,增强文化自觉,重视文化建构,担当文化传承创新。

地方高职院校必须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建设新理念。文化自觉就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

具特点和发展趋向。在文化建设层面,既要重视培育建设一般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又要重视建设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文化,还要重视建设与行业、职业及岗位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地方高职院校文化是地方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地方高职院校精神风貌的显著特征,是地方高职院校核心发展力的内在根基。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增强文化自觉,就是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体属性出发,积极主动反思地方高职院校的文化现状与发展困境,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育人、抓质量、抓特色的理念,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充分尊重高职院校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注重从高职教育类型属性与高职教育现实矛盾中去思索、定位高职教育文化,不断培育和丰富具有高职院校个性和特色的文化。

地方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文化建构:构建文化育人新体系。高职教育文化建构是一个文化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要遵循文化生成发展的规律。高职院校的文化设计与建构,要贯彻工学结合理念,体现工学结合特色,要秉承职业作为文化之根而结出文化的职业之果的精神,以“人文化成”整合培养方案,凝聚精神力量,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文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得到“以人为本”精神的涵养,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更好地突出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追求;要坚持以浓厚职业氛围为载体构建物质文化,以培育职业精神为核心构建精神文化,以恪守职业规范为目标构建制度文化,以强化职业素能为主线构建教学文化,以丰富职业活动为抓手构建行为文化,探索一条凸显文化育人功能的地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地方高职院校必须担当文化传承创新:实施文化强校新战略。先进的文化可以教化、培育和提高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地方高职院校要坚持“学校融入地方区域发展,教师融入学校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学生融入专业发展”的发展价值取向,按照“推进科学发展大格局、坚持‘以文化育人’主原则、强化改革创新内动力、形成文化管理新机制、打造地方文化新高地”的要求,全面实施文化强校战略,真正肩负起地方高职院校的文化使命。实施文化强校战略,首先要着力培育地方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地方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是地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地方高职院校精神则是地方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二、强化地方高职院校责任意识,大力推进地方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具有无所不在的普遍性特征。人类文化的发展体现着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及其过程。人及其文明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整体性,都是以文化的方式形成和存在的。一部人类史,实际上是一部文化史,丢开文化史,根本看不见人类的发展。人的一生都处在一个文化的生活世界里,接触和体验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在这个文化的世界里塑造着我们的人格,影响着我们的智慧,形成了我们看待世界的观点和方法,完成了人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成为沟通人类先天生物自然性与后天文化习得性的内在机制。可以说,人不仅是生命的存在,也是文化的存在。人创造了文化,也是文化的创造物。教育不但绵延了人类的文化,而且文化通过教育的活动予以创新。教育不仅籍由文化的运用“使人能成为人”,而且,社会的存在与发达,也经由教育的实施而使社会的生命维持下去。高等职业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始终肩负着推进文化传承和创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