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能力开发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词汇能力开发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词汇能力开发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词汇能力开发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结报告

课题小组人员:潘正芹,黄斌,唐洪,韦储学,黄奇敏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词汇量与阅读能力联系起来,现行的教学大纲也规定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必须具备的4000~5000词汇量,国内同行词汇教学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词汇记忆方面1,我们的学生几乎人人手中有词汇手册,他们每天都背单词。我们从大一至大二两年间进行多次词汇量测试,发现达到四千词汇量的学生并不多,说明使用单纯的记忆法难于解决词汇量问题,另外一种情况是,即使有一定的词汇量,也不一定就具有相应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词汇量本身不等于阅读能力,关键是通过什么过程获得词汇量:是单纯的背单词还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这两种过程的结果都在大脑中储存一定量的词汇,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差别。为了便于区分,我们把通过第一种过程获得的词汇总数称为单纯词汇量,通过大量阅读获得的词汇总数称为词汇量,因此我们要对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词汇量概念有新的理解。词汇量可以包含着相应的词汇能力,词汇能力与阅读能力紧密相关。词汇能力源于无形的词汇潜能,我们认为,在一定词汇量基础上,开发学生这种潜能,培养词汇能力,是加速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词汇量和词汇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两者都用数字表示,但所包涵的内容和过程都不一样。我们认为单纯词汇量是学生通过记忆手段储存的词汇数量,可以脱离阅读去获取,如背词汇手册,背词典等等,只需一定的记忆能力和毅力,但一个人即使背下整本词典,也不一定具有相应的阅读能力。而通过阅读积累的词汇量常包含相应的词汇能力,词汇能力包括运用个人经验,已有知识,母语(或第一语言)知识和策略对句子和篇章中的新词进行猜测和分析的能力。词汇量和词汇能力的测试方法也不一样。

1)词汇量测试方法:

serious: a. 一系列 b. 严肃的 c. 服务 d. 连续

strain: a. effort b. injury c. melody d. filter

2)词汇能力测试方法: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ne great discovery came to aid of the surgeon when James Young Simpson experimented with anaesthetics, and so gave him time to perform his delicate work on patients unconscious of pain.

a. 手术刀

b. 新技术

c. 药物

d. 麻醉剂

1例如:段成,“使用记忆策略,扩大词汇量”,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版,1999,(2)王荣铎,“学会利用英语单词的词根速记法迅速扩大英语词汇量”,三明师专学报,1998,(4)肖瑜,“浅谈英语单词的几种记忆方法”,绍关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9(4)

It was a sad and haunting strain that met our ears as we entered the old theater. There was a beauty in the voice that we’d never fo rget. This would be a special concert.

a. effort

b. injury

c. melody

d. filter

在第一种测试中,学生只要平时多背单词就能考出好的分数,而在第二种测试中,要判断划线部分的词意,学生必须首先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在更大的语境范围内,就是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句法知识,背景知识,经验知识和阅读策略,因此,与词汇量相比,词汇能力与阅读能力有更加密切的关系。由于词汇能力更能反映或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发词汇能力近年来在同行中逐步形成共识,在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日益增加2。通过阅读积累的词汇量与词汇能力有天然的联系,但必须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得以培养。

词汇能力是词汇潜能的浮现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开发学生的词汇潜能,培养学生的词汇能力,要比单纯的词汇量积累重要。通过一年的实践证明,词汇潜能开发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互动关系,对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更大的帮助,同时词潜能测试指标对四级通过率的预测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三.课题的执施方法

假如一位学生仅仅通过背单词获得3000词汇量,另一位在阅读中积累3000词汇量,从数字上我们很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但两个概念的“含金量”是不同的,第一种情况是单纯的词汇量,第二种可以包含一定的词汇能力。在一定词汇量基础上,培养词汇能力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我们使用的方法如下:

1)传授构词法知识,开发学生辨别词汇和创造词汇的能力。

例如,具备一定的词缀知识,学生可以在词根基础上辨别甚至创造更多的词汇。根据词缀知识,approve 可以扩展到approval, approvable, approving, approvingly, approver等等,达到了1:5的开发效果。

所以,构词知识和相应的词汇训练成为词汇能力开发的组成部分。

2)边阅读边分析,通过上下文推测新词的意义。

传统的做法是,先学生词,后读课文,掌握了生词再学课文。按照这样的顺序,学生阅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就少,但需要动脑筋的机会也相对少了,这样不利于词汇分析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从阅读开始,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上下文猜测新词的意义,这样做对学生更有挑战性,使得他们上课时必须动脑筋。老师不是给学生提供答案,而是教学生分析词义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指导者。

3)课堂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讲解为补。

开发词汇能力,关键在于训练。老师传授技巧以后要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并2例如:何东,“外语课堂教学环境下词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彭建武,“连通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界,2002,04

赵晓临,“关于词汇能力的思考”,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对训练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因此我们的课堂至少给学生提供一半以上的训练时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重视课外阅读,通过阅读积累和强化词汇能力。

给学生规定每天的阅读量,把课堂上学来的阅读策略和猜词方法用在课外阅读上,并教学生如何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词汇,再加上使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巩固积累的词汇。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每周一次的检查。

5)遵循词汇习得规律:可理解的输入和多方式的输入结合。

Krashen 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comprehensible input theory)3认为,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输入要稍微略高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能力才能使习得产生,根据这个理论,学生的阅读材料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那么多大程度合适呢?专家认为5%以内的生词率可以基本上让学生的第一语言知识,经验和阅读策略等因素发挥作用4。我们给学生编写的阅读材料中生词率一般把握在3%~4%之间,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难度也控制在5%以内生词量为最佳。同时考虑输入方式的多样化,除了阅读,还通过听,看,写和讲等各种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词汇通过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头脑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四.课题的研究结果

1)词汇的积累方式和过程改变了,词汇量中所包含的词汇能力提高了。

参加该项目的学生的词汇量项目执施前(2001年10月)平均为1460,与同年级其他各班情况基本一样,2002年10月增加到2704,虽然数字上与其他班差别不很大,但项目班词汇增加部分的“含金量”很高。以0105107和0105108班为例,2002年6月和2003年1月两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达到了54%,比同年级高出20%左右,如果坚持执施两年,四级通过率有望达到70%左右。已经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平均词汇量为3020,尚未通过四级考试学生平均词汇量为2351,已通过四级的学生最低词汇量为2600,说明在2600的词汇阈限(threshold vocabulary)基础上,他们才能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阅读策略。2600词汇量与教学大纲规定的4000~5000词汇量相比差距很大,但学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四级,说明通过阅读积累的词汇量所包含的词汇能力是很高的,这是潜能开发的结果。

附表一:.

3Krashen, S. 1985: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London: Longman.

4James C. & Thomas H. 2001: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China,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ress, P.29.

综合比较

附表二:

词汇量与四级通过情况

2)通过四级的同学的词汇潜能很高,或者大大超过他们的实际词汇量。虽然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最低词汇量是2600,但也还有一部分同学词汇量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提纲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 解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各种语文考试的实践所证明。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

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它们呈现一种递进的阶段性,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纵向系列。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作出扩展,对作品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因此,中学生要想达到这样的阅读目标,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能力。 1.认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 具体说,是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文表层意义的能力。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这指视知觉范围的大小,初中学生视视读广度是以词和短语为单位,高中学生则能以句子为单位。准确认读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准确认读还表现在,认读时不错字,不减字、不增字、不重字、不倒字。读得正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它以敏锐的语感能力为核心,要求认读速度快、广度大,感知选择性强、准确性高。 一般地讲,不发声的默读由于省掉了发声器官的发音过程、听觉分析器的分析过程,直接经过视觉分析器将文字信息传给大脑,所以较之诵读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知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快速有效的辨识字词篇章所表达的概念、意旨,认读速度也就越快。汉语表达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板块”性状,在中心意义——“神”的统摄下,流水一样发展,这就要求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加大视觉范围和认读广度,尽可能多地抓住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板块单元的意旨。 2.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

阅读兴趣培养与阅读能力提升

阅读兴趣培养与阅读能力提升 三官寺中心完小谢名 当我们问很多作家应该如何去指导学生阅读?很多作家都会给出相同的 一句话,相信大家也听过,“阅读还需要什么指导?只要给他书,让他去读,学生自然就学会阅读了”。我们很多老师可能也抱持着相同的观点,认为阅读就是让学生有书读就可以,认为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就会有兴趣。其实我认为不是这样的,阅读不仅要有书,而且需要我们去指导。很多老师也问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也想问老师们,你认为孩子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阅读或者对其他的学习最有兴趣?我想大家会慢慢地找到相同的答案,就是当学生听得懂,学的会,知道的多的时候,他就会对这件事情,会对这个学科的学习感兴趣,对阅读同样如此。学生要具备阅读的兴趣,首先要应该读的懂,能够和文中的人物进行沟通,能够和作者有情感上的交融,能找到相同的感觉,也就是共鸣,这个时候孩子才会对阅读本身产生兴趣。对我们学校体制内的阅读教学而言“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持续”大家思考过没有,其实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能够读懂文章,能够理解文中每一个他感兴趣的词语的意思。学生的慢慢地知道了越多,他就越有感受,就会对阅读产生自己的兴趣。 所以,我们先来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如何让学生增强体验,读懂文章,才能使学生产生能够和文中的人物沟通对话的过程。 下面我出示的这篇文章是我在上一讲里边简单提到的《桥》。大家看这篇文章,很多老师可能也比较熟悉,这篇文章的字数不是很多,但是有他本身的特色,是什么呢?这篇文章是一篇小说,他用非常简洁的语言,用典型环境当中人物的表现来表达人物的形象。这篇小说我们如果想让学生读得懂的话,就应该明白怎样把学生的体验结合起来。上一讲我已经提到了,我们可以给学生讲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身边的某些人是怎么做的,他们是抱着什么情感,这是对这篇文章的价值取向的理解。下面我们来看,我们对这篇课文中人物的内心应该怎么理解,怎样贴近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这篇文章根据它的特色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设计,老师们自己也可以思考。如果我们把所有描写洪水的大雨的这些自然环境的文字去掉,然后去感受人物的表现,这样读起来就非常地突兀。怎么样才能把人物的内心表达出来,就得通过周围环境的这种剧烈的变化。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碰过最大的雨或最大的山洪或是最大的自然灾害的时候,他的内心有没有这种恐惧,他的那种恐惧是源于什么?其实是源于人类自身的对大自然的本质的恐惧。这时候我们就加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中人物的这种情感的对接,就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中学生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是否对中学语文阅读感到头疼?是否无法把握那么多的文字信息?是否经常在中学语文 阅读这一块失分?对于阅读理解题,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出题规律,并记住如何针对各种特定问题去进行解答的技巧。 综观各地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下面我们一一加以解析。当然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把阅读文章认真仔细的看一遍。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中学语文阅读题做题技巧 一、阅读后先归纳“中心意思”。所谓“中心意思”与“中心思想”其实是两种概念:中心思想强调“思想”,即文章的深层次内函;中心意思强调“意思”,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考生只需要将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成一句“什么怎么样”就可以。 二、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回答问题要围绕“中心意思”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很多考生疑惑自己答的内容不少,为什么得不了分,主要原因就在没有围绕中心答题。每道答案都争取做到与中心意思有关。 2、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因为主观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不是对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用原文作答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观点。

实用文库汇编之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

*作者:蛇从梁* 作品编号:125639877B 550440660G84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听力? 听力就是对通过“听”这个行为所获得的听觉刺激进行有意识地处理;听力是交流过程中准确接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一)听力是人类第一语言技能 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咿呀学语的小孩儿,我们就会发现即使是尚未学会说话的小孩很多时候也能听懂大人说话,明白大人的意图。听得多了,便开始模仿,学着说话。所以,从人类语言学习的自然过程来看,听力是人类语言的第一技能,也是我们获得语言信息的第一种途径。 (二)听力是口头语言交流的基础 我有一个朋友去了一趟美国,她在国内学过一些英语。回来以后谈感受时说,她英语水平不高,但尚可以通过单词的堆积来表达自己,她最大的困难是听不懂那些美国人说什么,所以交流起来很困难。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听力是口头语言交流的基础,在实际交流中,它的重要性要超过口语。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听力的培养。 (三)母语听力与外语(英语)听力语言环境的差异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在汉语教学中,我们一般不设听力课,那是因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用母语交流,每天都有大量的母语通过我们的耳朵输入。有研究发现,我们每天有 70% 的时间都在进行某种形式的语言交流,其中 45% 的时间我们在听(如下图)。

相比之下,我们学习英语的听力环境就没有这么好。我们的生活中很少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尤其是口头交流。假如没有可以创造的机会或专门设置的听力训练课,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听到英语。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充分认识听力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要探索如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听英语的机会,和科学的听力训练方法。 二、课标对高中六级英语听力的要求 1. 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 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指令进行操作; 3. 能听懂故事或记叙文,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4. 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15-02-09T12:57:06.297Z 来源:《教育学》2015年1月总第74期供稿作者:周优翠 [导读] 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教师要求、鼓励学生读书,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展示学生读书收获,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周优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老沙湾镇中心学校83210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把阅读当做一种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可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心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 1.教师自己首先要表现出阅读的快乐,要先于学生进行阅读,挑选一些可读性强的的文章进行介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再定期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评点精彩的文段;然后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和整理。 2.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我就大张旗鼓的给予表扬;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科普知识时,我就因势利导,让他当回讲解员,向同学介绍知识的来处,并推荐相关的书籍。 3.在课外,我及时关注班级爱读课外书的同学,树立典型,并号召同学向他学习,同时给予爱读书的同学一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几个星期下来,课余时间在走廊上闲逛的同学就寥寥无几了。 4.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教师要求、鼓励学生读书,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展示学生读书收获,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如读书汇报会、好书交流会、一本好书大家读、阅读欣赏课等等。在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感到读书的乐趣,读书的收获,把读书行为从需要外在的刺激转变为内在的需求。 5.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在家中进行亲子阅读。经常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读书。 二、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 1.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2.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 3.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 4.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我们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 三、给学生读书的自由,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想象。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只要我们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其实学生同样都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喜欢低声咏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用喜欢的方式去读,学生才会读的高兴,读的投入。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习惯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初读、品读。初读时,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了。品读就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升华,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在品读时,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 3.在略读时,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采用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时,我们不但教学生要根据读物内容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而且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切忌急于求成。 五、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的主要措施 1.先扶后放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最终是使其成为独立的高效率读者,但这并不能一挥而就。在训练开始之际,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则应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放手。 2.先易后难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由易到难是极重要的。一般而言,阅读材料中生字词不超过字词总数的5%。在题材上,学龄前的儿童以童话故事、短小的诗词为主,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为辅,意义明了、朗朗上口的短诗、儿童诗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为小学生喜欢的。另外也可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新闻。 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训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训练 导言 语文阅读丢分从表面现象上来看,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经常说的“答题没答到点上”,也就是所说的“失误”丢分;二是经常说的“没想起来该答这方成”或“不知道是这个道案”。 其实出现第一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是我们答题方向和思路的偏移,这种情况需要调整相应的答题结构和答题方向来解决。 出现第二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是我们同学在知识点的学习和运用上,还存在知识点上的认知盲点,需要对整个中学语文的知识考点进行系统梳理之后,加以解决。 第一节:判定分析能力考核题 在整个语文阅读考试中,判定分析能力考核在阅读四大能力考核中,有着考点最多、知识盲点最多、题型最多的“三多”之称。尽管听上去让人有怕怕的感觉,但我们将在本章中,将中学语文中95%以上的判定分析能力考核点进行梳理,你会发现,我们将用几个简单的图表,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判定描写方法及分析其作用 语文知识地图导航 在《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我们将描写方法分为三方面,分别为写人、记叙和细节描写,其中,跟写人有关的描写方法总共有六项,分别为,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与记叙有关的描写有三项,分别为场面描写、环境描写和景物描写。另外,我们将文章中对人和事物进行一边串的细致描写的方法,统称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通常是融入到前面两方面的描写之中的。

例题:老栓走到家,店面早经收拾干净,一排一排的茶桌,滑溜溜的发光。但是没有客人;只有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帖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一皱展开的眉心。他的女人,从灶下急急走出,睁着眼睛,嘴唇有些发抖。 参考答案:答,文章运用了人物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华小栓身体的虚弱。 简要评析:答出“外貌描写”占1分,答出“身体的瘦弱”占1分。 答题思路:根据划线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属于写人方面,写人方面总共有六项,可以确认为其中的“外貌描写”,而在语文知识地图中我们可以查到,外貌描写的作用是表现人的生活或身体状况,因此,我们还需要答出这一段反映了华小栓的身体状况,那就是“身体的虚弱”。知识链接:肖像描写作用是用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况,而外貌描写通常是用来表现人物的生活或身体状况的,生活状况指的是指通过人物的前着打扮所显现出的贫富、身份地位、生活状态等,而身体状况,是指一个人的身体的强健、瘦弱及健康等情况。 相关真题考点拓展: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摘自鲁迅《药》 文章画线部分的动作描写会表现出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当分值为2分时 这样的两分题在答题结构上说,我们只要是答出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如果只是从知识点的角度讲,他所考核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知道是有什么描写。答案是用一连串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区别在哪?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一个人或者是一个事物某一个方面描写的非常充分,到达充分这样的角度我们才考虑他是一个细节描写。我们看这个题是两分题,怎么答呢? 这一块题中,人物的动作描写非常充分很多,他明显是写人的如果答细节描写有一些老师判题会判你错误,因为有的老师着急的说答案里面是动作描写,你这里是细节描写,还有就是如果只写动作描写,可能标准的答案还会增加一个内容,这个内容会是什么呢?本文应用了一连串的或者是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所谓的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就是细节描写,最稳妥的答题就是:这一段话中应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如果没有好几个动作就不加这一句话,如果有必须加上这一句话),写出了刽子手的贪婪,粗暴这样就出来了。 (2)当分值为3分时 如果是三分题的话,还会要增加一个什么呢?生动形象,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塑造了一个因为刽子手的粗暴的形象。这里面动作描写占一分,生动形象占一分,刽子手的形象占一分,三分题,这个答题结构是根据分值进行相应的变化。 (3)当分值为4分时 如果是四分题还应该增加什么呢?运用什么样的描写,点明什么描写用一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什么占一分,还有人物形象本身占一分,这个人物形象是概括出来的,这道题已经完善了,但是分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各种语文考试的实践所证明。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它们呈现一种递进的阶段性,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纵向系列。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作出扩展,对作品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因此,中学生要想达到这样的阅读目标,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能力。 1.认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 具体说,是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文表层意义的能力。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这指视知觉范围的大小,初中学生视视读广度是以词和短语为单位,高中学生则能以句子为单位。准确认读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准确认读还表现在,认读时不错字,不减字、不增字、不重字、不倒字。读得正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它以敏锐的语感能力为核心,要求认读速度快、广度大,感知选择性强、准确性高。 一般地讲,不发声的默读由于省掉了发声器官的发音过程、听觉分析器的分析过程,直接经过视觉分析器将文字信息传给大脑,所以较之诵读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知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快速有效的辨识字词篇章所表达的概念、意旨,认读速度也就越快。汉语表达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板块”性状,在中心意义——“神”的统摄下,流水一样发展,这就要求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加大视觉范围和认读广度,尽可能多地抓住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板块单元的意旨。 2.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才算读懂了一篇课文。这是在认读感知基础上对词句所作的解释和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分解和剖析。要能够理解词句的含义,尤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前后关照,统摄整体,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分散而关联的思考途经;要分析作者的思路层次,分析材料和中心、材料和材料的关系,分析材料使用的详略、先后,分析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从整体感知入手到局部咀嚼体会,进而归纳整合,形成新的整体感知,实现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分析效果。但初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他们理解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具体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特点使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意义和隐含内容常常理解肤浅;对内容复杂的课文,往往以偏概全;对没有中心句的段或不是判断句的论点、缺乏概括能力。在归纳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时,有时夹杂次要因素,有时又遗漏某些重要成分,或不大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往往会生搬硬套原文中的某些句子,作机械拼凑。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之初中学生有所提高。在阅读中,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抽象出最基本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但他们在阅读中往往忽略某些深层意义或潜在内容。在揭示寓意较深的内涵或提炼某些复杂的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时,仍然把握不准。另外,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如高中学生,尤其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因此阅读时,初中学生只能就一个方面、一个层次或一般问题质疑,而高中学生则可能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质疑;初中学生主要在内容方面提出问题,高中学生则能在内容和形式,乃至语言风格方面提出问题。 3.评价欣赏能力 是指对课文的美的感知、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乃至风格特点和评价和欣赏。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接近成熟,开始初步形成某些人生价值观念,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特别明显的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阅读中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了明显发展。这些特点使他们已经具有相当的评价欣赏能力,有对阅读材料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乃至语言风格进行判断辨析和鉴赏。由于他们在知识和生活上的不足,致使他们在思维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样在评价欣赏作品时也往往会反映出来。例如,当他们读到某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时,就以为整个社会是漆黑一团;当他们看到揭露某些干部腐化堕落的文章后,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评价欣赏能力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指导。这是建立在对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分析基础之上的,它要求读者对作品所表达的知、情、义的丰富或单薄、正确或谬误、健康或消极,表达方式、方法的恰当或不足、高明或笨拙、有益或有害等方面作出判断,从而真正认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如果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现在的许多孩子不仅不知道该读些什么,甚至走入了阅读误区。为什么上了六、七年的学,孩子们却还是不会阅读呢?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脱节。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按照自己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从专家角度,在高倍望远镜下剖析。这种方法,永远像一个精彩的演员在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学生永远是观众,只会鼓掌。难怪学生不会表演?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与其给人一些鱼,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利用各种训练手段,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独立分析和解答类似的问题,以体现具体应用能力,这是教学工作的最终任务。它的实质

是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学生没有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症结之一。以往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只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阅读量少,所以尽量增加阅读的数量,加大阅读训练的力度。殊不知,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经过多少练习,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外阅读要靠自学、自觉,全靠内驱力,因此我认为:要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阅读兴趣, 是指进行阅读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 它对维系注意力, 增加理解与记忆, 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 唤起情感体验, 都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加大力度,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合理使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 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 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 加深内心的体验, 进入具体的情境, 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语文教育中听说读写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弊端,就是重“文”轻“语”,重“读写”而轻“听说”。我们必须明白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听说读写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四种语文能力,同属人类交流思想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范畴的不同活动形式。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应该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怎样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将是本文的核心。 关键词: 存在问题重要性听说读写 正文: 一、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语文是什么?对执教语文的教师而言,正确理解是第一要义。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2月《誉滕万林》信中说得十分清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

唯‘文’字之含意较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认真琢磨,可知语文的实用功能与文化功能皆蕴含其中。“语文”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显然,今日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功能的界定有源可寻,非空穴来风。 1.许多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 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就很难有正确的教学实践,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总认为,读写是“硬”任务,大纲有要求,课本有任务,学校有考核,完不成任务,考不出好成绩向谁都不好做交待;听说是“软”任务,反正考试考不到,练不练无关紧要,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听话说话是人人都会的,读写能力提高了,听说也会跟着提高,用不着单独训练。有的教师埋怨,语文老师都够累的了,那还有时间去搞听说练习,在这些错误思想支配下,语文教学中就常常出现“欺软怕硬”的现象——对读写内容不敢有丝毫马虎,而对说话课则往往是敷衍了事,走过场,有时则干脆为读写让路。 还有的教师主观上也想把听说抓上去,但由于平时对听说教学不研究或研究不够,在教学中练不得法,训不到位,出现问题时又指导不上去,所以常常是费时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因此几个“回合”之后也就气馁下来。这种由于教师教

培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46214590.html, 培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方萍娥 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05期 摘要: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语水平,因此,在当今的英语测试中,阅读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阅读是一项综合技能,本文探讨了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精读;泛读;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语感、阅读速度、逻辑分析、疑难长句分析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抽象的讲解就能提高的,必须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在一定量的阅读过程中逐渐渗透的,它需要将两种形式的阅读:泛读和精读有效的结合起来训练。在泛读中训练阅读速度、逻辑分析、理解全文的能力,在精读中训练语感,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词汇,通过两者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提高综合阅读能力。下面是笔者在这两方面的具体措施方法和步骤: 1、精心准备阅读材料 (1)最好的阅读材料就是课本中的短文,因为它们最能体现单元语言目标,新课标英语每 单元都有两篇短文,少数短文后有问题,但多数是没设计问题的。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文章的含义,挖掘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其中应包含主题分析、生词的理解及观点的正确判断。编题应有针对性,意在指导学生总体把握全文,或指导学生进行细节分析,上下文逻辑推断。将每篇短文设计成严密的阅读题,并按做阅读题的要求来读,而不是由老师先去讲解,学生被动的听,这就等于放弃了手中最好的阅读材料。 (2)达到三十万字的阅读量,仅靠课本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另外选择难度适宜,不能太少 太简单,一目了然,也不能生僻难懂,选好后,还会选后面的题目,有的文章很好,而题目却显得比较单一,如有的全部是寻找信息题,而缺乏凭借信息分析的题目,再把这些题目稍稍改一下,如改成给文章写标题或说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等等,综合训练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做好阅读理解呢?是否真的有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呢?让我做 一下简单的阐述:阅读理解所选文章题材多样,根据短文的内容可分为人物故事类,趣闻轶事类社会生活类、科技类、新闻报道、广告宣传,以及一些社会热点话题等。 阅读的提高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何在第一步就领先一步呢?如何做好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呢?首先,要排除心理障碍不要因为自身词汇量小阅读文章中有较多的“拦路虎”,而对之望而生畏造成紧张心理,导致越读越慌,从而影响正常的答题。其次,要带着问题阅读,先看题干,弄清题目要求,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这样就能把握方向,同时也可边阅读选出考查表层情况问题的答案,提高阅读效率及答题的正确性。再者要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接着,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此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还有要善于抓关键句和主题句,文章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文章或段落的关键句或主题句,对文章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要学会猜测词义,有机地联系上下文。读了上文猜测下文,不要逐词翻译造成前后

脱节,缺乏语感,以至于理解错误。充分利用语篇中的文字,准确地捕捉关键事实和细节,进而归纳出主旨大意,领会全文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判断,挖掘字里行间的深层内涵。完成选择时,看其是否与文中内容相矛盾,有无文中信息支持点,再有就是看它是否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如果让你判断其标题的话,要看文章表达的是人还是事,从而推断其标题内容。所有的选项必须以文章为基础,不要随意发挥想象或联想。再次,做阅读理解时,千万不要忽略时间,一定要从整体上控制时间,时间分配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有别。文章一两处没弄懂的地方可以暂且放置一边,等把全部题做完后,再回头来处理。因为做完题后,你的心情相对放松了往往会产生新的思路,新的灵感。即使做完题后时间所剩无几了,你再把未处理的题猜测一下也不晚,因为你仍然有选对的可能性。 最后要认真复查,避免失误,这是最后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我们在确定答案后,不能掉以轻心,在阅读和答题时,我们的大脑里已输入了不少信息,这里很有必要把所有的信息归纳整理一遍后再读短文,利用浏览和查阅等方法检查所选答案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掉进设计者的“陷阱”中。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力求万无一失。 总之,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要靠平时的培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坚持阅读实践,在阅读后不断认真反思总结,积累拓展各种知识,逐步掌握阅读理解的反思技巧,克服阅读时不必要的附带动作,如用手指或铅笔逐个点词、复读、出声朗读心译等等。因人看的速度要比读快2倍,朗读必然影响阅

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开题报告

《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东海县安峰初级中学蒋秀连 一、课题名称: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1. 课题提出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中指出:初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推开十年了,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学校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倾向和新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但学生的英语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出现低效或无效现象;课堂上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但收益不大的现象也严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阅读课教学出遭遇到了同样的尴尬。因此,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势在必行,本课题的提出适应了新课改的需要。 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 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将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探究出高效的方法,将为学生更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教育氛围不浓。由于农村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加之常年在外打工家长较多,从而缺乏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监护,使多数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他们的行为习惯、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弱。同时,部分来自外地的学生小学没有学过英语,平时又接触不到英语,这些学生来到中学以后,本来就没有一点英语底子,现在,新课程的起点对于他们来说又高了一些,因此,如果不注重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会让他们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英语教学事倍功半。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朗读习惯以及通过这种习惯的养成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基于这种情况,结合我们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实际,本次课题研究,将会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作有益的探究。 2. 课题概念界定: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当谈到到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时,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读也要讲求质量。盲目无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少学生感到委屈,自己也读了不少文章,学了不少“密技”,可阅读理解能力老是提不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经过平时的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上认为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疑激趣的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特别要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由于抓住

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阅读粗略,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将成为‘终身之果’。可见,如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将会终身受益。所谓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三个意思:一是要养成每天阅读和习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吸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阅读时,引导学生采取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认真检索、勤查字典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能圈、点、勾、划,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发表议论、思考问题、背诵摘录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专心致志地读,开动脑筋地读,才能学有所得。 3、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强化个性化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把一大堆从教科书看到的对注解、分析滔滔不绝地灌输给学生,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学活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个性化阅读就不一样了,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理解、鉴赏,让学生对文本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感悟,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