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5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 学专业领域中的教学、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具有良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 业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 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献身农牧业,品德高尚,学风严谨,遵纪守法,具有较强 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艰苦奋斗的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

应具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 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 备从事科研工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 会话能力;在各项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身心健康,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压 力。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合本地区、本单 位的特点和导师的专长,现阶段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动物营养

研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规律,动物营养需要量和饲养技术的关系;研究动物营 养与动物产品质量的关系与调控机制;研究各种饲料添加剂的营养作用及机理。探索运用生 物活性物质生产功能性动物产品、改善动物产品质量的技术。

2.动物饲养

该方向主要研究:动物营养需要量与饲料配方技术;动物营养与禽病防治关系, 主要包 括免疫营养学、肠道微生态调控、饲用酶制剂等方面);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畜禽产品质量影 响以及日粮成分与屠体参数之间相关的关系;规模化养殖生产技术与动物的生产性能的关系。

3.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该方向包括配合饲料配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生物工程技术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青绿饲 料与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开发,饲料安全评价 与监控等研究内容。

4.饲料营养价值

该方向主要研究常规和非常规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评定技术;微量元素、维生素、必需

和条件性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营养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研究生一般为 3 年,在职研究生一般为3-4 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

写论文、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研究生必须通过课程考试,完成教学实践,

学位课程成绩达到合格标准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授予硕士学位。根据研究生实际情况,经本

人申请,导师及学科负责人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校长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均

不超过 1 年。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聘请校外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

文的指导等。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并提交到研究生部。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具有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实

验技能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必须认真学好各门必修和选修课程。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课

堂讨论和在导师指导下自学指定书刊、写课程论文等方式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何种方式,都必须通过考试或考察。成绩合格者

方可获得学分。

3.文献综述与学术报告

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学习期间在本学科范围内

做 2 次以上学术报告。

4.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教学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专) 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应参加公益劳动。在完成实践教

育环节后,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表》。实践环节总工作量不少于10 标准学时。

5.文体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2 学分以上(不包含文献综述和教学实践等)。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课程 4 门(相应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

生主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及格,但不计算学分。

六、课程的类别及设置

(一)学位课

1.学位公共课

(1)自然辩证法概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第一外国语

2.学位专业课

(1)高级动物营养学专题

(2)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3)研究生班讨论

(4)高级饲料学专题

(5)硕士专业外语2.5 学分1.5 学分6 学分

3 学分3 学分3 学分2 学分1 学分

(二)选修课

详见附表1。

(三)补修课

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课程,课程名称见附表,但不计算学分。

七、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之前提交书面文献综述(要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和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3.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应引导研究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

(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在 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科 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进行接轨。同时研究生也可以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自行选题。研究 生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

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 文内容必须以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论文应反映作者所查阅的大 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的本领域科学动态,并能对本课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全面的评述。

2.学位论文研究的实施时间

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 1.5 年。 即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 间不少于 1.5 年)

3.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研究学术论文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撰写格式,一般 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和方法或调查过程,结 果与分析(中、英文对照表格和图的说明),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索引,英文摘要, 致谢等,按照《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进行。

4.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应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如新理论、新概念、新 方法、新技术等,同时也应重点表现出研究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5.发表论文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至少发表 1 篇与毕业论文直接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综 述除外);具体要求详见《沈阳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有关规定》。

6.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

硕士研究生应在正式答辩 20 天之前,必须向本学科的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部提交正式 论文。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 学生在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的全部工作后,需向所在学科的学位委员会和学校研 究生部提出答辩申请,经批准后,由学位分委员会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 组成人员必须有 1 名以上外单位专家。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答辩 合格者经本学科学位分委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附: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经典著作:

1. 杨凤主编.动物营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王成章主编.饲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Bas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ing,Pond ,Third edition,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NJ07458,1996

4. Applied Animal Nutrition,Cheeke P R. ,Second edition,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

NJ07458,1999

专业学术期刊:

1.Journal of Nutrition

2.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3.Livestock Science

4.Animal Science

5.动物营养学报

6.畜牧兽医学报

7.中国畜牧杂志

8.中国饲料

9.饲料工业

10.养猪

附表 1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八大素养活动方案

八大素养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二年级四班张毓 一、指导思想及目的、任务 我们要以未来社会对少年儿童的要求为教育目标,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为目的,积极探索小学阶段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我们要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享用终身的好习惯;教育广大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掌握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求上进、会自理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行、知感恩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特制定本方案。 二、“八大素养”养成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怎样培养孩子的八大素养。 好的习惯是良好素养的基础。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决定未来。习惯具有双面性,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而坏习惯一旦养成,便很难改变。因此,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细枝末节也可能决定成败。从每一个好的习惯开始,让道德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行为更加道德化,让劳动成为生活清洁的必经行动,让健康伴随左右,让责任成为一种意识,让团队素养提高,学会审美,树立正确美的概念,让自己的生活赋予艺术气息 (二)规范道德行为,养成文明礼让,品行端正的良好道德。

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不畏艰险,好好学习的精神。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养成团队观念,认识团队合作的含义。培养责任意识,树立责任感,勇于担当。行为端正,遵纪守法。注重日常行为细节,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念,了解健康基本常识,并应用于实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与一定的艺术素养。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锻炼自身。 (三)八大素养的内容: 1.品德素养:坚持德育为先,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加强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养成教育,贴近生活实际,创新内容与方式,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2.身心素养:坚持健康第一,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培育阳光心态和健全人格,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3.学习素养:坚持以学为核心,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4.创新素养: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激发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格,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5.国际素养:坚持面向世界,推进教育国际化,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增进全球意识,理解多元文化,全面提升学生国际交流、合作、竞争等国际素养。 6.审美素养:坚持以美育人,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高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得能力,促进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激创。 7.信息素养:坚持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着力培养中小学生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1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生物科学本科毕业生,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生物科学师范教育和教学规律,了解生物科学学科发展前沿技术,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生物教学的能力,能在中学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在科研、技术推广部门从事研究、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基本要求,应包含以下5个方面: 1、人才类型、特色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生物教学的能力,能在中学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特色是生物科学学科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技能突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知识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综合应用知识要求。 专业上应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应用技能,受到从事科学研究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初步训练,获

得从事生物学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基本能力。 3、能力结构: (1)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掌握生物学教学所必须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运算能力;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生物学教学的能力; (4)了解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4、素质结构: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示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5、职业资格要求:教师资格证书。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八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毕业最低学分:165学分,毕业最低学时: 2326学时。 四、主干学科 生物学、医学、农学 五、主要课程

学校“阳光跑步”方案

“阳光跑步”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阳光跑步”体育活动的通知》(东教发…2013?6号)文件精神,学校制定“阳光跑步”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参与对象 全体教师和全部在校生(特异体质或病伤休养学生除外)。 二、活动形式 将“阳光跑步”体育活动纳入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规定内容,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跑步的形式进行。每天跑步的距离基数为一至四年级 600米、五年级 800米。冬春季节结合“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确定的长跑距离参考基数,适当延长跑步距离。遇高温、雨雪、雾霾、沙尘、低温等恶劣气候条件,学校将调整活动内容并公示和记录。 三、组织管理 “阳光跑步”体育活动由学校组织实施,实行校长带头跑、老师参与跑、学生全员跑。 (一)实行责任制。活动的管理与组织者是校长、班主

任和体育教师,其职责分别是: 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管副校长(含教导处、艺体组)具体靠上抓。校长要亲自参与活动,了解情况,检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班主任负责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跑步活动,认真组织本班学生准时参加活动,牵头负责活动安全工作。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跑步活动情况。配合体育教师,做好学生跑步后的放松和调整工作。 体育教师负责对学生跑步活动进行指导,负责跑步活动的安排、指挥和示范,协助班主任工作。参与跑步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 其他教师应积极参与跑步活动,协助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做好跑步活动的管理工作。 (二)合理规划。“阳光跑步”体育活动由学校统一规划,教导处、艺体组合理设计入、退场路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受校园内场地限制,1—2年级在小操场、3—5年级在柏油路逆时针跑步。严禁自行组织学生到校外跑步。各班级集合整队要“快、静、齐”,着运动服、运动鞋跑步,学生精神饱满,口号洪亮。跑步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要求学生跑姿正确,跑速适中,步伐一致,按照跑步音乐整体节奏感明显。 (三)保证安全。学校制定跑步活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纲 张丽梅 指定教材: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参考教材: [美]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 第1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与过程 一、社会研究及其特点 社会研究则是指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 方法论 主要探讨社会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学科方法论与基本假设;社会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2. 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它是贯穿于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方式,表明社会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3. 具体方法与技术 处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的最低层次,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1)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2)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数理分析和模型法;理论分析法(功能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结构分析),比较法,类型构造法 3)具体技术:包括问卷与观察表格的制作技术,调查指标的设计方法,观测仪器,实验设备,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资料审核与整理的方法技术等。 4.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关联性。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通常也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XX小学创新各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XX小学创新各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作用,推进我校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一主题,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用现代教育方式指导推进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二、工作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各科技辅导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身边科学,注意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创新教育。我校开设“开放性课题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突破点,提倡超常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力求“发他人所未现,明他人所未明”。定期聘请发明专家授课,同时选拔有创新特长的本校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参与培训、重点培养,更好地指导学生实施创新项目。 2、立足课堂教学。坚持以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创新教育因素,坚持把创新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3、搞好实践活动。在创新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努力实现“三跳”,即跳出课本,不能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已有结论;跳出课堂,要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关注生活科技,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在生活中学会发现。要积极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发现创新课题,设计创新方案,进行创新实践。

4、坚持活动带动。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演讲、征文等活动,真正把创新活动落到实处。 5、建立创新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陆代坤 副组长:关蕾 成员:沈虹帆卢川杨晰 各教研组长、各班班主任 6、加强督查。学校成立推进创新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考核小组,结合全学期工作考核,对各创新教育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并将其纳入年底考核,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活动安排 (一)创新教育与学生德育 1、积极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 (1)让每一位学生读一本科普读物(参考订阅《小学科技》《青少年科技报》); (2)看一部科普教育的电影、电视片; (3)讲一位科学家的故事; (4)参观一处科普教育基地; (5)写一篇科普小征文; (6)召开“科技”为主题的班会。 2.充分利用校园网、图书馆、宣传板报等提供科普知识和科技发展的信息资料。建立学校与科普教育基地和专业学会的联系,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二)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 1.开展各学科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形成和科学文化发展及科学家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早锻炼实施方案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早锻炼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精神,鼓励广大学生经常锻炼身体,不断增强体质,增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我院实行早锻炼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实施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2013级) 二、人数:约2300人左右 三、场地:学院操场、篮球场等场所 四、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五进行(第一学期从开学第七周10月14日开始,第二学期从开学第一周开始),早上6:40----7:00(雨天、节假日除外)如有调整,另行通知。 五、实施要求: 1、以学生自主锻炼为原则,由基础部、学生处、团委和各系共同实施管理,院学生会体育部、各系学生会体育部和院广播站协助实施。 2、学生早锻炼内容主要以早操、慢跑、球类为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其他活动,11月底12月初开展2013级广播操比赛。 3、每个班的同学一定要在6:40到达操场,周一、周二、周三和周五由体育委员或班长领队开始跑步一圈,6:50各班到达操场的指定位置,集中整队后由体育委员或班长领队开始做操,工作人员6:50开始点名,6:50以后到的同学以迟到处理,做操后由各系各班级自行组织早锻炼。 周四,6:40各班到达操场的指定位置,集中整队后由体育委员领队开始在校园内长跑一圈,线路由工作人员带领,长跑结束后,工作人员随机抽取2个班级到网球场考勤,未到的同学以缺勤处理。 4、学院各系各班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申请组织早锻炼自主特色项目,做操后自主安排,对检查优秀的组织单位学院给予奖励。 5、学生早锻炼出勤情况与体育课的成绩挂钩,每迟到三次相当于旷课一次;对无故不参加早操活动者,测试成绩登记时,少一次分别按1.5分的标准降分;一学期内无故缺勤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5%的,或一学期内因病、事假

学生创新素养培养行动计划(1)

玉华中学学生创新素养培养行动计划 (2016-2020年) 一、指导思想 学校以《普陀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指针,结合《玉华中学三年规划(2011—2013年)》,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努力促进每一位学生多元化而有个性发展;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提升课程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二、行动目标 1、科学发掘国家课程的创新教育内涵。 2、探索开发符合校情的创新教育校本课程,规划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可持续发展。 3、筹备建设创新实验室。 4、培养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教育专长的教师队伍。 5、推进提高校园网络平台的利用。 三、主要任务 (一)、充分挖掘国家课程资源,转变课堂教学形态 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许可教学内容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丰富资源,坚持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性、实践探究性、知识与能力统一,整体性发展与个性发扬统一等教育原则,引导和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善于钻研、勇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在教导处和科研室的配合下,整体提升学科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学科教学中创新素养培养的研究,探索规律,提炼经验,示范辐射,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二)、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构建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框架 进一步总结和完善现有的教育教学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努力探索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可持续发展框架的构建。学校要研发和运用创新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使其成为课程计划的有机组成。 学校围绕办学特色,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生物科学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湖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设置于1954年,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在 2002年获批了“湖北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建设立项; 2004年又获批“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立项,2008年通过验收并获批“国家特色专业点”立项建设。本专业以生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起点,建立了系统的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及重点高校深造,成为从事生物科学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人才;或到生物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产品研发工作,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还有的毕业生可成为热爱教育事业、专业基础扎实,能胜任高等或中等学校教学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编号:110711 专业代码:0710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思维和专业技能训练,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及教学科研能力,能从事生物科学应用基础及相关领域科学与教学研究、能胜任生物领域技术研发、生物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生物科学研究型(试验班)或教学型(师范班)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具备以下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1)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团队意识和健全人格;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国际化的视野和现代意识,以及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与技能训练,掌握较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师范班学生需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能胜任生物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 2.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与教学的能力;具有一定生物科学与技术研发的能力; (3)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实验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1)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2)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的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一定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3)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及其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三、主要课程 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 四、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学生晨跑锻炼实施方案

****学生晨跑锻炼实施方案 添加时间:2012-10-11 10:06:42 作者:浏览次数:6026 为增强学生体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校学风建设,经研究,学校决定从2012级新生开始实施大学生晨跑锻炼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我校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升学校学风建设水平,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风气。 二、活动目的 通过晨跑锻炼,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强健体魄,振作精神,增强免疫力,使大家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展现我校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实施要求 1、晨跑对象:我校2012级全体学生。 2、晨跑时间:每学期晨跑锻炼时间为开学上课后的第二周至第十六周(新生从军训结束上课后的第二周开始),每周一至周五;夏季早晨6:20 — 7:00;冬季早晨6:30 — 7:10。届时,学校将通过广播播放晨跑乐曲。 3、晨跑路线:从学生所住公寓出发,至博学楼前南广场结束。 4、考勤方法:学生每天晨跑考勤实行打卡记录,学期末统计审核入档。学生每天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路线进行晨跑锻炼,并携带学校所发的本人晨跑卡在规定地点申请加盖学校晨跑证明印章,其成绩作为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的依据之一。 (1)晨跑卡:“晨跑卡”是学生参加晨跑锻炼、计算成绩的唯一依据,每位学生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若有丢失可持院系证明到学工部补办,每人每学期限补一张。新生入学后,学工部将晨跑卡统一发放至各院系,由各院系发放给学生。学生每天持晨跑卡参加晨跑。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篇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 一、选择题(6×3=18) 1、下列哪些是社会调查使用的方法: A观察法B统计分析法C因果分析法D测量法 2、关于社会调查活动与调查方法,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古代中国调查活动最早产生于秦代 B科学系统的社会调查方法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近代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证主义为指导的 D社会调查数量方法最为兴盛的时期是20世纪前20年 3、下列调查报告有费孝通先生完成的有: A《江村经济》B《花篮瑶社会组织》 C《禄村农田》D《乡土中国》 4、普遍调查的特点: A全面性 B准确性 C普遍性 D及时性 5、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是: A随机抽样B偶遇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6、统计图的类型有: A条形图 B圆形图 C曲线图 D象形图 二、概念辨析题(3×8=24) 1、理论性社会调查课题与应用性社会调查课题 2、调查资料整理与调查资料分析 3、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的参数值与统计值 三、计算题(2×8=16) 某班有10名学生,其中6名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与本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情况如下表: 编号上学期成绩本学期成绩 1 63 70 2 65 72 3 72 73 4 78 80 5 85 88 6 92 92 试求: (1)两次考试有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多少? (2)如果有一名同学上学期平均成绩为80,请问他本学期期平均成绩大概为多少? 四、简述题(12+15+15=42) 1、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主要有哪几种?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及措施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竞争意识、进取意识、风险意识、效率观念、拼搏精神;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情操、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在认真我校多年的德、智、体、美等实践的基础上,特制定出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 二、教育观念及目标 (一)教育观念 教育目标从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教育对象从抓“两头”学生转变到“为了一切学生”上来;教育内容从理论为主、技能掌握为辅转变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上来;教育要求从规范管理一体化转变到注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上来;教育方法从满堂灌转变到行为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动因、发展智力上来。 (二)教育目标 学会做人——要求学生求知先学做人,先成人后成才,以德为先,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有高尚的品德和顾全大局思想,有热爱劳动的意识和本领,自立、自强,成为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的人才; 学会求知——要求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学生求知的本领;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更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

力,在专业实践和技能锻炼中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学到服务社会的新本领; 学会健体——要求学生不仅自觉锻炼身体,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锐意进取、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三、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一)思想品德教育 目标: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新世纪建设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自觉学法、守法、护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忠于职守、热爱劳动的品质。 3、开展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扶危济困、讲究卫生、遵守秩序的良好品质。 4、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主要途径: 1、以品德课教学为主渠道,按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2、以舆论为先导,抓好校园的宣传主阵地。 3、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 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把本专业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西南一流、国内知名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才教育理念,掌握生命科学及其重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能力,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全面,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和基础教育专家。 具体要求: 1.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思想品德。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 3.熟悉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解剖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学等骨干课程及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通过专业选修及拓展课程的学习,及时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动态、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4. 掌握资料查询、科技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微观生物学和宏观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的初步能力。 5.具备较扎实的与专业联系紧密的数学、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6.具备较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成为具有较好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优秀中学教师,以及为进一步培养为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育专家奠定基础。 7.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三字”达到合格标准,普通话达到二级水平。 二、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不列入学期排序。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三、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70学分

大课间晨跑活动方案

大课间晨跑活动方案 开展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对于磨练青少年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提升青少年耐力素质具有重要作用z。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行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的通知》(浙教电传〔2013〕484号)文件精神,我校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开展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水平,丰富学生课内外文体生活。 二、活动主题 奔向健康路,实现青春梦。 三、组织领导 组长:陈国平 副组长:陈红华 成员:罗刚、王静、任丽雯、赵旺、胡笑怡、汪晓芸、陈淑尔四、参加对象 对石小学全体学生 五、活动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大课间 六、活动场地 对石小学田径场

七、活动流程: 1、做广播操:七彩阳光 2、慢跑10~15分钟 八、具体要求 1、下课铃响后,班主任及时到场,各班学生迅速在指定位置整队,做到“快、静、齐”,不得出现拥挤、追赶、迟到等现象。 2、体育委员组织、调整好队形队列,等待开始的信号。 3、体委在本班队伍前面领跑,班主任负责队伍队列队形。 4、开跑后,各班按规定路线跑进,队形始终保持前后对齐,不散不乱,秩序良好。 5、姿势正确,队伍整齐,步调一致。 6、跑步行进时,各班能很好地调整速度,掌握与前面班级的距离,排头与排尾能够控制好班级队形。 7、整队、跑步、慢走时,文明守纪,没有说话、打闹、推挤、撞等现象发生。 8、时间到后慢走一圈,调整呼吸。 9、退场有序,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活动。 九、活动要求 总要求:做到“三化”。即:行动统一化、动作规范化、活动有序化。 1、学校召开班主任专题会,宣传了解长跑活动实施方案,并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活动内容。

推进初中以下学段创新素养教育实施方案(最新)

推进初中以下学段创新素养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落实x关于初中以下学段全面推进创新素养教育工作要求,探索开展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升x县初中以下学段学生创新素养,结合x县学前教育及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X、 X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全国全区全市教育大会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幼儿),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幼儿)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共享创新资源和优质课程,促进每一位学生(幼儿)的 个性发展。提升课程品质,培养学生(幼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 二、目标任务 1?学前教育。全面推进幼儿园创新素养教育工作,夯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行为,纠正“小学化”倾向,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理念、创新能力、创新幼儿评价方式的保教队伍。解放幼儿的手脚和思维,放飞幼儿的想象力,保护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着力培养幼儿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及初步实践能力。引导家长逐步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发挥落地式家长学校作用,形成幼儿创新素养教育合力,全面提升X 县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

2.小学低段(1 —3年级)。在创新人格方面,应以启发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为主。教师要多表扬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变化,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在创新思维方面,教师要创设情境,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能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能力方面,以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为主,根据学生的不同“症状”,把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学具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3.小学高段(4 —6年级)。在创新人格方面,要注重保护和激励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其良好的智力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勤奋学习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在创新思维方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在实践能力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尽可能的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4.初中阶段。在创新人格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格,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关注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多和学生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正确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意识。在创新思维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敢于质疑问难的思维品质。在实践能力方面,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工作措施 采取“因校(园)而异、分类实施、典型引领、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有效解决我县在开展中小学生(幼儿)创新素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创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中学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在科研、技术推广部门从事研究、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1. 政治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2.知识结构 专业上应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应用技能,受到从事科学研究和现代教育理论及实践的初步训练,获得从事生物学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基本能力。 3.能力结构 (1)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掌握生物学教学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运算能力;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生物学教学的能力; (4)了解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4.素质结构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及决策、组织及管理、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及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生物学 五、主要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教学论等。 六、学时及学分

(完整版)大学学生会晨跑活动策划书

大学学生会晨跑活动策划书 。 大学学生会晨跑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XX学院院学生会各个部门经过纳新,面试,人员调配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现各个部门成员已基本落实,本着使各个部门成员更加深入了解和意识,促进各部门干部成员之间的默契,进而增加学生会的凝聚力。作为学生会成员的一份青年的责任感,增强院学生会各部门干部成员的组织性、纪律性,锻炼学生会干部成员的身体素质,树立健康的大学生形象,更加凸显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提高学生会工作的效率,保持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使大家能更好的投入学习,展现我院大学生的良好学子风范。 因此开展此活动。 二、活动主旨: 让我们的梦想跟随清晨的阳光一起飞翔 三、活动意义和目的: 1、是协调各个部门紧密联系的开端,是各个部成员相互结识的一个初步平台。 2、是使得各个部门成员认识到自己部门职责所在的一次整合性的初步平台。

3、是让各个部门成员意识到作为一名学生会的成员应有的义务和责任的教育时机。 4、加强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了解、锻炼成员的意志。 5、加强各部门、学生会的凝聚力 三、活动对象: 20xx级院学生会全体成员,以及大二部分成员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15日—10月31日(每周周日早晨不进行晨跑,如遇下雨天则不进行晨跑) 五、活动地点: 学院足球场 六、活动内容: 包括以下阶段: 集合,跑步,唱团歌,做游戏(各部门单独或者一起),解散 1、前期准备: 集合的前期准备: 各个部门把自己部门人员人数上报至办公室核实,规划出足球场各个部门所在集合的位置的具体分配,组织部在集合时段,严格进行对各个部门出勤人员的考核。 跑步的前期准备: 1、各个部门想出自己特色口好,在跑步过程中喊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题答案

窗体顶端 单项选择题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 1. A. 命题 2.概念?? 3.关系 4.指标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 1.状态特征 2.行为特征?? 3.年龄特征 4.意向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 1.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2.访问对象的重点 3.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 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 1.曲线相关 2.正相关?? 3.直线相关 4.负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 1.比较测量 2.三角测量?? 3.准则测量 4.复本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

1. F. 效度审核 2.资料校正 3.资料分类 4.信度审核??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 1.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3.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4.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 1.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 1.自愿原则 2.知情原则 3.全面原则?? 4.法律原则 10、关于典型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1.典型调查要求调查者正确选择典型 2.典型调查有利于直接获取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典型调查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典型的选择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11、有关分析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1.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2.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前提 3.分析法一般包括分解和思考两个重要步骤?? 4.分析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劳动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本内容为大家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树立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效率观念、拼搏精神;拥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情操、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在认真总结我校多年的德、智、体、美等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着眼时代要求,着眼未来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二、教育观念及目标 (一)教育观念 教育目标从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重点抓好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内心建设;教育对象要从抓“两头”学生转变到“为了一切学生”上来;教育内容从理论为主、技能掌握为辅转变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上来;教育要求从规范管理一体化转变到人性化、因材施教上来;教育方法从满堂灌转变到行为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动因、发展智力上来。 (二)教育目标 学会做人——要求学生求知先学做人,先成人后成才,以德为先,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有高尚的品德和顾全大局的思想,有热爱劳动的意识和本领,自立、自强,成为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的人才; 学会求知——要求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更教学生求知的本领;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更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专业实践和技能锻炼中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学到服务社会的新本领; 学会健体——要求学生不仅自觉锻炼身体,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乐观、开

生物工程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2012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200字以内)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具备生物产品研发能力,能在生物技术及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也可在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以及医药卫生、生物工程、食品化工等企事业单位工作。本专业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环境生物工程、发酵工艺等。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400字以内) 1.学生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热爱所学专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熟练掌握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分析和制药、微生物检测与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训练,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与新产品开发进展;有较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要求通过4-6级考试),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 4.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限定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另外,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验操作训练并重,学生应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生产实习任务和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实验及撰写工作。 5.本专业为《国家生物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习成绩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5年)。 三、授予学位 根据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四年内修满155.5学分,成绩合格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学校晨练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学生晨练活动实施方案 一、晨练的目标 1、使我校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含义,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和运动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到100%的学生能每天锻炼一小时,98%的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40%达到优良以上,确保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通过晨跑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3、学校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年度教学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并在体育教师、相关老师的指导协助下,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努力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浓厚班级集体的意识。 二、晨练的要求 1、学生要严格遵守晨练的时间,不迟到,不早退。 2、听从班主任及学校管理人员的统一指挥。。 3、跑步途中,保持安静,不许大声喧哗,不许推搡打闹,注意安全。 4、围绕指定路线跑步:初中八圈(学校操场200米)。小学一二年级

三圈,三四五六年级五圈 三、注意事项 1、晨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提高认识,安全第一。 2、晨练时要穿合适的运动鞋,晨练前检查鞋带,一定要系好。 3、晨练前,做好手、脚、腕、踝、膝等关节的准备活动。 4、身体不适一定要向班主任请假。 5、晨练后,适当放松,深呼吸,肢体放松,切记立即坐下不动,切记大量喝水。 6、雾霾、雨雪或其他恶劣天气晨练取消。 四、晨练的时间和路线 时间7:40——8:15 路线:田径场 五、晨练班级的日程安排 星期一:一、二年级 星期二:三、四、五、六年级 星期三:初中部 星期四:三、四、五、六年级 星期五:初中部 六、晨练组织 每天晨跑班级的班主任,当日值班管理人员一人。 xxxx学校 2020年9月6日

常州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常州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2.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4.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5.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

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二级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发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拓展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其作用是为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环境与必要条件。尤其对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且具备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