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 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教案教学设计

2、水沸腾了

〈〉(

【学习内容】

新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水沸腾了》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时要抓住沸腾时的主要特点及发生沸腾现象的顺序来进行观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等。

【学习难点】

教学仪器的组装,使用仪器时的讲解示范,学生使用仪器时教师的指导。

【学习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时钟、湿抹布。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习流程】

一、聚焦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 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体,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2、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一种无色、无味、 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3、水蒸气就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就是水的蒸发现象。 4、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只不过水是液体它看得见、摸得着,而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5、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 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6、一般写水的沸点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 7、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8、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预设:吸收热量) (板书:吸收热量) (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预设:固态) (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预设: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 (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体积变小) 9、(板书: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1.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A.晒太阳 B.用手捂 C.放在0℃以下的冰柜里 2.试管中的冰在完全融化成水后,我们发现体积。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3.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形态从。 A.固态转化成液态 B.气态转化成液态 C.液态转化成固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 量是不同的。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2、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3、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 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完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结冰了》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上一课的学习,通过测量水温,已经让学生对温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相关的。本课分为两部分:观察冰,了解冰的特点,并能与水的特点进行比较;探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水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结冰是本课的新知识点,也是本课的重难点。这一课还为后续的几课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水的特点,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见到冰,对冰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理解掌握冰的特点,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不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温度升降与热量变化的关系。在本课中,规范操作和准确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

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并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冰的特点,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思路: 巩固旧知,回忆水的特征,通过观察上节课放入冰块托盘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始本课的学习。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也有过接触冰块的经历。运用观察水的方法来观察冰,说说冰的特征,并对水和冰进行比较,完成维恩图。同时,让学生思考水的这种变化时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通过探究,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实验为主,再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冰的特点及水结成冰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流程:

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案

《水》教学设计 南塘小学郭莉娜 【教材分析】 《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教学目标】 1.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2.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1块石头、1块木头、1颗苹果、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 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我们知道的水 1.师:同学们,通过我们昨天的交流,老师发现我们三(5)班的同学特别的聪明,今天我想考考你们:(出示地球仪)认识吗 2.师:当你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蓝色) 3.师:你们知道地球仪上的蓝色代表什么(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4.师: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 5.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时你见过哪些山水美景 6.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非常漂亮的水的美景,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7.师:这些就是大自然中水给我们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景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地球导入,知道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然后让学生回忆旅游时见过的一些山水美景,加深对自然界水的印象,再通过课件中对一些精美水境的欣赏,激发了学生想要研究水的兴趣。 二、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 1.师: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水你还知道些什么(出示网状图) 2.生:观察PPT,了解网状图的意图。 【设计意图】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方思考提高能力,让学生互相讨论,既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水有更直观的认识,突破重点。 3.师:现在请和你旁边的同学相互讨论一下你了解的关于水的知识。 4.生:同桌讨论。 5.指名汇报,教师填写网状图。(实物投影) 6.老师发现你们了解的真多,通过了解我们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教师板书水的特点。) 三、水在哪个袋中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水,想做一个找水的游戏吗这个游戏是奖励给勤于思考、善于合作的同学的。老师这有7个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东西可能是:石块、苹果、木头、水、醋、空气和牛奶。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1《水》教学设计

《水》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认识; 能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确立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 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认识,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确立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7个黑色袋子分别装红墨水、醋、水、石头、木头、树叶、空气;实验记录单一张。 教师准备:3个黑色袋子分别装水、白醋、红墨水。一袋水、一袋牛奶,PPT。【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一猜:双手抓不起,千刀万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二、我们知道的水

1、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关于水的知识?我们可以把你知道的填在气泡图里。(出示PPT) 2、师:指导PPT,水是什么样的,颜色、味道。你在哪里见过水?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用途(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用途),大家边讨论边补充的气泡图(课堂作业本P38)。写不完的可以用省略号。 3、汇报,让学生尽量地说他们说知道的水,不加以评价。(板书) 4、了解水的重要性,渗透节水教育。 三、水在哪个袋中 (一)、观察实验活动一 观察方法的指导 1、师:老师这有7个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东西可能是:石块、树叶、木头、水、红墨水、空气和醋。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生:用鼻子闻一闻(指导扇闻法) 用手摸一摸(边说边板书) 2、师:在观察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小心别撒掉(一个一个袋观察) 观察结束后把袋子竖着放回材料盒。 师:想的很周到,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这些!(出示PPT) 开始实验. 生观察实验一 汇报交流 (二)、观察活动二 观察方法的指导 1、师: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把水找出来? 生:看,闻、尝。 2、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 我们已经知道水和醋没有毒,可以尝。 3、师:老师这里有3个袋子,你能找出水在几号袋吗?先说说! 生:先打开袋子看一看,这样可以区分出有颜色的红墨水,再闻一闻,这样可以找出没有味道的水。(生演示) 4、师:先看,再闻,这样的观察顺序安排的非常科学!注意实验时水不要洒出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三篇 导读:本文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人、动物、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2、探究“水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能做到节约用水。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总结水的性质。 2、清晰,完整的表达观察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植物的茎、叶、果实(分组),一盆植物,等。 熟悉学生,和学生一起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通过观察与讨论,初步感受“人、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1、师: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几张跟水有关的照片,请注意观察。 课件出示几幅“水与生命”的照片。 问:这些照片反映的是什么?

2、师: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讲的也好。观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吗? 3、师:讲的真好,人、动物、植物是地球上有生命的物体,它们的生存离不开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水与生命”相关的问题。 4、师:像这样关于“水与生命”的例子,你平时还见过哪些?能不能再举出一些来? 生讨论后任意例举,当学生只是谈到人要喝水时,可问:如果把我们不喝水,能不能从别的食物中获取水分呢? 师: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看来,我们人类,许多动物、植物都需要“喝”水。没有水,我们将无法生存。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深入体会生命离不开水 1、提出问题 师: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喝水,对于这件事情,同学们还想研究什么吗? 生:他们为什么需要喝水? 生:怎样喝水? 生:水最后到哪里去了? 师:人、动物、植物怎样喝水,谁知道? 植物怎样喝水,教师引导学生谈,并讲解植物的身体构造。 师:余下的两个问题,我们先研究哪一个好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水到哪里去了”。 2、探究研讨“水到哪里去了”

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教案 教科版

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实践,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5.学生实践 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7.引导学生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类,交流汇报自己的理由。 8.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同时让生生进行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知识点 一、水到哪里去了 1. 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 一定体积。 2.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 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 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 1. 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2.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 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 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7.水蒸发的规 律: 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 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 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水沸腾了 1. 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1. 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 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 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 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 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1.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2. 4.水加热实验现象: 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 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 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 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1.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小学科学《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

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1、师: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设计

三下科学教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 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 (二)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 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 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 知识点2

第一单元水 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 1.液态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气态(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zi)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3.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有(湿的手变干了、水洼的水干枯了、煮食物汤变少或烧干、湿衣服干了、吹风机把湿头发吹干)等。 4.在潮湿的地面上倒扣一个透明的塑料盒,过段时间在塑料盒底可以看到( )。 A.水蒸气 B. 小水珠 C. 空气 5. 烧开时,水嘴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 )[判断对错] 6. 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遗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不同点: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水摸得到,水蒸气摸不到:水看得见,水蒸气看不见.... 第2课水沸腾了 1.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 一般情况下,水在达到( 100℃)时沸腾。 3.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4. 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杯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最后温度维持在100℃左右)等。 5. 以下使用酒精灯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的酒精灯 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然后拿起灯帽再重盖一次 C. 直接用嘴吹灭酒精灯 6. 温度计的100℃是以水( )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A. 蒸发 B. 沸腾 C. 结冰 7. 水只有在100℃时才能沸腾。( )[判断对错] 8. 加热的过程中要测量水温,可以把温度计从杯里拿出来,方便读数。( )[判断对错] 9. 水沸腾时,会出现长时间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 )[判断对错] 10.仔细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大小变化,说说什么时候出现甲的情况,什么时候出现乙的 情况。 答:沸腾前,水里的气泡由大变小,出现乙的情况。 沸腾后,水里的气泡由小变大,出现甲的情况。 11.认识温度计,掌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A.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器的底与壁。 B.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 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C.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液体。 第3课水结冰了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在结冰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

小学科学_4.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第一单元的探究活动后,已经对自己的感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形成。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设计了猜谜、小组合作探究和等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清晰地掌握科学知识要点,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牛奶、白酒、糖水、冷开水各一杯,烧瓶、大烧杯、量杯、滴管等。整节课我都注意到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基础,借助一定的实验仪器,让学生动脑、动口,自己去认识水。学法是教法的支撑点,没有学法指导,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法指导:以观察、交流、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液体、固体、气体的特征。 效果分析 用小组合作、看一看视频、比一比、演一演的方式,多种方法的运用,学生实验起来更有目标性和方向性。 教材分析 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物体,跟人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又是儿童比较熟悉的东西。本课选取水作为研究材料,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好材料。教材要求学生观

察水的颜色、透明与否、气味、味道,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也就是获得了认识物体的一些科学方法。认识某种物体,就要解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并且能根据这些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本课就是以这种思路编写的。根据已知物体的基本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在直接利用感觉器官辨别物体时,一般应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尝。 《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课程目标: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单元目标: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 课时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辨认、排除哪一杯是水,能用科学的词汇说出水的基本特征。 2、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杯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 3、通过教师示范填写气泡图,学生模仿填写后面圆圈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用气泡图的方法呈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神秘的海底世界,鱼儿家族也要举行一场运动会,但有一名不速之客却偷偷地潜入进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提问:你是怎么把它找出来的?(找特点,排除) 2、鱼儿的生活离不开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水?你见到的水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水是什么样的 (时间预设:4分钟) 二、初探新知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水》教学设计

10.认识水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绘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2、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4、了解水污染及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探究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水,比较包括水在内的多种液体,总结出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知道水是没有颜色的,并且知道没有颜色与透明是不同的物理性质。 四、材料准备 透明的塑料袋及黑塑料袋各4个,石块2块,橡皮、木块各1块。烧杯20个,水、牛奶、酒、红糖水适量。筷子4根。 五、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其游戏就是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摸左耳朵。摸右耳朵。摸嘴巴。摸鼻子。

摸左眼睛。摸右眼睛。 生:(依据老师的口令进行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做的很好,我很羡慕,现在让我们一起听一首《五官观察儿歌》好吗?(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师:“五?一”期间我的小外甥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没有猜出来,感到惭愧,想请同学们帮忙揭醚,你们乐意吗?(出示谜语。谜底:“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板书课题)10.《认识水》。 (2)师提问:同学们,看到桌子上的黑色口袋了吗? (3)预设生:看到了! (4)师提问: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物体? (5)预设生:想知道!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师谈话:既然大家都那么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那我们就一起去揭开里面的秘密。怎样才能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7)预设生: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8)师引导:如果不打开,你有什么办法能知道里面是什么呢? (9)师要求:小组内讨论。 (10)预设生:学生可能说用手摸,闻闻,尝尝等。 (11)师追问:在不打开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摸什么?板书:(软硬,形状,冷热——温度,大小......)

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石头、木头、树叶、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 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浩瀚的宇宙中这蓝蓝的星球是谁呀?(地球) 2、师:地球上大片大片的蓝色代表的是什么呢?(水) 3、师:对。有人说,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我们今天就要来探究关于水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 2、水存在哪里? 3、水有什么用? 4、水和生物有关系是什么? 5、小结:水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视频出示:江河湖海)我们的生活是不能没有水的。 6、出示气泡图进行水的总结。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水的游戏,老师把水藏在7个袋子中,这些袋子中装的也可能是:水、石块、木块、树叶、醋、牛奶和空气。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辨认? 3、生汇报。 4、出示记录单。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教案

第二单元水 4.水是什么样的 【课标对应】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对产品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用的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材分析】 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一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欲望。第二个活动是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第三个活动是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第四个活动是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形象认识水的流动。后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感官总动员》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物质的基本特征,了解了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存在形式及颜色、状态、气味等。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学生具备初步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

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 一课时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复习要求 1、认真复习课本,结合配套练习题,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答案。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3、熟悉以下复习材料。 三、复习要点 《植物》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教学内容:教材第66—84页。 单元目标: 1.科学概念: 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2.过程与方法: 对液体、固体和气体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 识别并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 借助其他媒介和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观察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过程与方法的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测量需要标准工具。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 教学时间:7课时

第一课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4、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和培育植物。使用放大镜。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2、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以已有经验或观察到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现象进行记录。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 3、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2、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主要材料清单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荽、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单元课时安排 每课1课时,机动、整理1课时,合计8课时。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水和空气》

水和空气测试卷 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2、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汽)。 3、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4、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液体体积常用(毫升)、(升)来表示。 5、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摸不到)、会(流动)的气体。 6、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判断题。 1、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2、水和石头都有重量,空气没有重量。(×) 3、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却可以感知到。(√) 4、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5、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6、空气不能占据物体的空间。(×) 7、沙子会流动所以是液体。(×) 8、动物、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空气,但水中的鱼不需要空气。(×)9、在热水中把扁的乒乓球放进去,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 10、有些动物是不需要空气的,如蚂蚁、蚯蚓、蜗牛等。(×)11、任何一种液体我们在观察时都可以用嘴去尝。(×)

7、5毫升水相当于大雪碧瓶一瓶。(×) 三、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C) A、瓶子 B、风扇 C、轮胎 2、(B)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A、滴管 B、量筒 C、烧杯 3、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B)。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4、当你制造肥皂泡时,在肥皂泡内的是(A)。 A、空气 B、肥皂 C、水 D、没有什么xx 5、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杯子里,水的(A)会改变。 A、形状 B、颜色 C、味道 D、水量 6、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是(B)。 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B、空气要占据杯中的空间 C、空气能流动7、可以用来表示水的多少的单位是(C)。 A、厘米 B、小时 C、毫升 8、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的是(DEF),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的是(BC),既没有一定体积、又没有一定形状的是(A)。 A、空气 B、油 C、水银 D、塑料泡沫 E、玻璃 F、瓶盖 9、测量水的多少,你用(B)。A、直尺B、量筒C、放大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