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区说明

武器装备区说明
武器装备区说明

65式双管37毫米高射炮

65式双管37毫米高射炮是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55式37毫米高射炮的基础上研制的一型相当成功的小口径高射炮,可有效对付斜距离3500米以内的空中目标,也可对的地面和水上目标进行射击。65式37毫米双管高射炮1965年设计定型,为适应用户需求,该炮定型后又研制出多种改进型。实现了单兵半自动和全自动控制射击。该高炮系统由单管改为双管并对支架、炮车等部分作了改进,重新设计了摇架、平衡机,对有关布局也重新作了调整。该炮身管寿命7000发以上,高低和方向瞄准均有两种速度,大速度用于搜索捕捉目标,小速度用于精确跟踪瞄准,火炮装有机构同步击发装置,可使两管炮发射循环周期的时差避免累积,达到基本同步,从而可减小射弹散布。后期生产的火炮配有电击发装置,可实现6门火炮集中射击,提高火力密度。该炮可发射榴弹劾穿甲弹。榴弹配用榴-1式机械引信,该引信具有自毁功能,自炸时间8~13秒。穿甲弹为实心弹体,头部较钝并套有风帽。

这型火炮定型后即投入大批量生产,装备我国部队并出口

65式37mm双管高射炮技术参数:

口径:37毫米

行军状态全重:2650千克

战斗状态全重:2550千克

行军状态长:6475毫米

行军状态宽:1796毫米

行军状态高:2440毫米

火线高:1070-1220毫米

炮身长:2739毫米

身管长:2315毫米

后坐长:150-180毫米

射速:320-360发/分

最大射程:8500米

有效斜距:3500米

有效射高:3000米

高低射界:-10度-85度

方向射界:360度

55式37毫米高射炮-简介

55式37毫米高射炮于1955年定型,是我军装备的第一种国产高射炮。

该炮是仿制前苏联高炮的产品,55式37毫米高射炮为单管高炮,并可在炮管上安装一挺7.62mm机枪作为辅助对空武器。

该炮采用立楔式炮闩,由弹夹供弹;反后坐装置包括节制杆式液压制退机和复进弹簧;弹夹装弹5发,弹仓容弹量为10发,安装供弹漏斗后实现多弹夹连续供弹;火炮由手动操作,高低和方向瞄准均有两种速度;火炮装有机械同步击发装置,后期配有电击发装置,可实现6门火炮集火射击;火炮配用机械向量瞄准具,

属非独立式瞄准具,装在火炮起落部分上方。

火炮配用曳光杀伤榴弹和曳光穿甲弹。

55式37毫米高射炮技术参数

口径:37毫米

行军状态全重:1325千克

战斗状态全重:1275千克

行军状态长:6475毫米

行军状态宽:1796毫米

行军状态高:2440毫米

火线高:1070-1220毫米

炮身长:2739毫米

身管长:2315毫米

后坐长:150-180毫米

全弹重:

榴弹:1.416千克

穿甲弹:1.455千克

初速:

榴弹:866米/秒

穿甲弹:868米/秒

射速:320-360发/分

最大射程:8500米

有效斜距:3500米

有效射高:3000米

高低射界:-10度-85度

方向射界:360度

59式坦克

59式坦克(工厂产品代号WZ120)是我国在1950年以苏联的T-54A坦克为基础仿制出的主战坦克,59式坦克亦是中国的第一代主战坦克。1950年代末开始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在1980年代以前,它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59式坦克有大量的衍生版本。59式中型坦克全重36吨,有成员4名,车全厂9米,车宽3,27米。车高2.4米。车底距离地高0.42米。他在公路上最快速度达到每小时50公里,最大行程440公里。火炮为一门100毫米线膛坦克炮可发射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为34发,。辅助武器有一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枪弹500发)、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枪弹3000发)和一挺由驾驶员操纵的7.62毫米航向机枪。

中国59式100毫米高射炮

中国59式100毫米高射炮,系苏联KC-19M2式100毫米高射炮的仿制改进产品。用于对付高度在12000米以下的空中目标,也可对地面和水上目标进行射击。该

高射炮试制工作始于1958年,同年制出样炮,1959年投入小批量生产。1963

年进行国家靶场定型试验。1964年批准定型,称为1959年式100毫米高射炮。

该炮采用单筒式身管、立楔式炮闩、变后坐活门式制退机复进机、沟槽式复进节制杆以及气压输弹机;火炮输弹、闭锁、击发、开闩、抽筒等动作均利用炮身后坐能量自动完成;火炮配用电击发装置,可实现全连火炮齐射;炮车为矩形等断面钢板焊接十字梁结构,十字梁各端部装有螺杆式手摇杠起千斤顶,用于火炮放列时调平。

该炮配用59-01型指挥仪和瞄5型雷达,在装备比较先进的部队里配备瞄10B

雷达或306雷达,另配有59式高炮瞄准镜和58式周视瞄准镜;火炮有自动、手摇对针、手动三种瞄准方式。

口径:100毫米

行军状态全重:9550千克

战斗状态全重:9450千克

行军状态长:9200毫米

行军状态宽:2350毫米

行军状态高:2120毫米

火线高:1365毫米

炮身长:6073毫米

身管长:5350毫米

后坐长:650-1050毫米

全弹重:30.19千克

初速:900米/秒

射速:15发/分

最大射程:21000米

有效射程:18000米

最大射高:14000米

有效射高:12000米

高低射界:-3度---85度

方向射界:360度

炮班人数:7人

81式履带式装甲指挥车

1975年左右定下研制中国第一代履带式装甲指挥车的决心,同时向研制和生产63装的北方某装甲车辆制造厂等单位正式下达了研制任务。它具有良好的防弹外形,优良的陆上和水上机动性能及较好的装甲防护能力,特别是其后部设有宽敞的载员室,为设置宽敞高大的指挥室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以该底盘为基础研制装甲指挥车,不仅可以大量节省底盘研制经费,大大缩短研制周期,而且也提高了指挥车的通用化程度,便于部队实施保障。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工厂于1978年初试制出3N履带式装甲指挥车的样车,并进行了工厂摸

底试验。1980年4月,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该型装甲指挥车(除车内通话器外)设计定型,命名为81式履带式装甲指挥车,产品代号为Z701。1981年1月20日,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装甲指挥车车内通话器设计定型,命名为ZYY一81型多用户车内通话器。

二、车体后部高大宽敞的指挥方舱,是其显著的结构特点

81式履带式装甲指挥车(以下简称81指),在外形上继承了63装清秀和简洁的特点,车首仍呈楔形,车体细长,车体前上部两侧装甲板稍向内收拢,显得十分干练。与63装的最显著区别是车体后部改为高大垂直的方舱结构,以便于安装较多的通信设备和观察设备。这一特征使其与装甲救护车在外形上“如出一辙”。其实,中国第一代履带式装甲救护车就是在81指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变型车。区别装甲指挥车与装甲救护车,除了抓住装甲救护车那醒目的红十字这一特征外,还有一个窍门就是看天线,凡是天线林立的,就是指挥车,只有一根天线的,自然就是装甲救护车。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用天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后,装甲指挥车只有一根天线也不足为奇。

81}旨的总体结构与63装大同小异,由前到后分别是乘员室(该处还装有传动装置)、动力室和指挥室(63装为载员室)。乘员室内有车长、驾驶员和副驾驶员,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分别位于传动装置的左右两侧,车长位于驾驶员后面。3名乘员的分工是这样的:驾驶员负责驾驶车辆;副驾驶员(兼机枪射手)负责观察道路和敌情,遇敌情威胁时,根据车长指示或自行使用副驾驶员窗口前面安装的1挺带活动防盾的7.62毫米步兵班用轻机枪(平时机枪固定在车内右侧斜甲板上,水平甲板上的弹夹舱内可存放1 000发机枪弹,战时将其装在窗口上,战斗中也可拆下当普通轻机枪使用)进行自卫;车长负责根据指挥员的命令指挥车辆行动。当指挥车停下实施指挥时,3名乘员还可能负责担任安全警戒任务,防止敌人偷袭;负责使用车上的移动式发电机给车辆供电;在指挥员远离指挥车(不超过1千米距离)使用遥控装置进行指挥时,负责操作电台等通信设备。此外,还可能执行指挥员赋予的其他勤务,如充当通信员送文件、充当卫生员实施救护等。总之,与63装相比,81指的乘员可能遂行的任务更多、更杂,专业技能要求也更高,而且要一专多能。

为便于3名乘员之间的勤务通话,在乘员室的左侧甲板内装有驾驶员通话盒和车长通话盒,副驾驶员右侧甲板上也装有1个通话盒。

乘员室往后就是动力室。动力室装有发动机、空气滤清器、机油箱、水散热器、机油散热器和冷风加热器等装置;动力室的大部分装置与63装相同,不同的是在动力室的右侧水平甲板上加装了1台冷风加热器,用于在严寒条件下向指挥室供暖。乘员室没有专用的供暖设备,只能靠传动装置、发动机等产生的余热取暖。

紧挨着动力室的就是后部的指挥室。为了形成高大垂直的方舱结构,指挥室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即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席位,电台和车内通话设备,观察设备,指挥器材以及电源和通风装置等。

其主要特点:

车内有2个指挥员席位、3个参谋席位,以及2名载员席位(可搭载首长的通信员或警卫员等),并相应地安装有指参人员的指挥桌和座位。具体席位是这样分布的:正前方左为一号指挥员席,供师、旅(团)长、参谋长等部队主要指挥员使用;正前方右为二号指挥员席,供部队政治指挥员和副职指挥员等使用;指挥室左侧第一个席位为一号参谋席,指挥室左侧第二个席位为二号参谋席,指挥室右侧第一个席位为三号参谋席;指挥室右侧第二个席位为备用席位,另一个备用座位设在后门上,由2名搭载人员使用。

其次是指挥室内安装的电台达7部之多。车内安装厂5部A~220A型短波调频坦克电台(其中3部为常用电台、2部为备用电台),一部用于步坦协同通信的714B

型背负式电台,l部339型调幅收信机,以及5个车内通话盒。电台和车内通话盒的分布是这样的:一、二号指挥员席装有控制电台的面板(含信号灯、扬声器等设备)和2个通话盒;一号参谋席装一部A一220A电台(编号为A1)和一个通话盒,放置一部714电台;二号参谋席装2部A一220A电台(编号分别为A2、A5,其中A5为备用电台)和一个通话盒;三号参谋席装一部339收信机和一个通话盒,其右侧的备用席装2部A一220A电台(编号分别为A3、A4,其中A4为备用电台)。

中国歼教-5教练机

中国歼教-5教练机是在歼-5甲的基础上改型设计的全天候双座喷气教练机,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负责

由于歼教5是在歼5甲基础上改型设计的喷气教练机,因此其外形与歼5甲相似,性能也相近,主要受力结构都没有什么改变,但因为从单座改为双座,其机身结构有所变化。同时因为任务不同飞机的设备和军械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其动力装置为一台涡喷5丁不带加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额定推力2400千克力,最大推力2700千克力。

歼教5的操纵系统为教员和学员都可以操纵,但教员可控制学员的操纵。其液压系统包括主液压系统和助力操纵系统。翼下两个副油箱容量为2×400升。其主要机载设备包括WL-5双控制的自动无线电罗盘,XS-5A无线电信标机,WG-2A 无线电高度表等组成的一套盲目着陆设备,可以实现全天候盲目着陆。机上还装有CT-1超短波电台和一部JT-4A机内通话器。其它设备与歼5甲基本相同。

武器装备:装一门23-1航空机炮,备弹40发,比歼5甲减少了两门机炮和260发炮弹。翼下外挂梁上可挂两枚250千克的炸弹。

尺寸数据:翼展9.6米,机长(不计空速管)11.5米,机高3.8米,机翼面积22.6平方米,主轮距3.8米,纵向轮距3.4米。

重量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6087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401千克,

空重4089千克,正常起飞重量5401千克,正常着陆重量4533千克,机内载油量1085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4000米)105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高度11000米)650~7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4300米,最大爬升率(海平面)39.8米/秒,续航时间2小时04分,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23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780~830米,着陆滑跑距离(放减速伞)1000米。

初教-6串列双座螺旋桨教练机

初教-6串列双座螺旋桨教练机,长期服役于我国空军及地方航校,至今仍然是我

国初级教练机的主力。初教-6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57年7月开始设计,次年8月原型机首飞,62年1月定型并生产5架原型机,使用捷克斯洛伐克的AI-14P道里斯B发动机和配套螺旋桨。半年后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型号改用活塞-6星型气冷9缸(HS-6)发动机,额定功率198.5千瓦,配“奋发”-530自动变距双叶全金属螺旋桨

技术数据

翼展:10.18米

机长:8.46米

机高:(停机状态)2.94米(飞机呈水平状态)3.25米

翼面积:17.0平方米

主轮距:2.87米

前主轮距:2.284米

起飞重量:1419千克

空重:1172千克

机内载油量:11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海平面):286千米/小时

最大允许俯冲速度:35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170千米/小时,高度1000米

最大爬升率:6.3米/秒,海平面

爬升时间:0到3000米高度16分

升限:5,080米

续航时间:3.6小时

航程: 64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280米,水泥跑道

着陆滑跑距离:350米,水泥跑道

54式122MM牵引榴弹炮

50年代初期研制定型的122毫米牵引火炮,50年代中后期装备部队,用以取代各种旧杂式榴/山炮。本炮系由苏式M-1938式改进而成,使用汽车牵引。是步兵师、军(集团军)属炮兵团基本火炮。每团2-3营(炮24-36门)。70年代开始逐步退役,为54-1式取代。已停产。火炮采用手动螺式炮闩;制退机、复进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瞄准装置由58式瞄准镜、58式周视瞄准镜组成。 54式122MM牵引榴弹炮配有杀伤爆破榴弹、燃烧弹、烟雾弹、照明弹

技术数据:

口径:122毫米

行军状态全重:2500千克

战斗状态全重:2450千克

行军状态长:5900毫米

行军状态宽:1975毫米

行军状态高:1600毫米

火线高:1200毫米

身管长:2670毫米

初速:515米/秒

最大射程:11800米

最小射程:3400米

直射距离:600米

最大射速:5-6发/分

高低射界:-3度-63.5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

炮班人数:8人

8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

8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是仿制前苏联BM-21火箭炮的产品,1982年设计定型,是目前我军的主力火箭炮。该炮的定向器为2.2毫米厚的薄壁管,并带有螺旋导向槽,40根定向管通过前后方形支座用纵、横拉紧带集合成束;采用箱形万能支承回转盘;电动高低机和方向机安装在回转机低座箱体内,采用电传动为主,手摇动为辅的传动系统;整个火箭炮以座圈为基础安装在SX250越野车底盘上;发火装置以汽车的蓄电池为电源,它与时间继电器组成的发火系统可实现车内连发或单发,该火箭炮还有车外发射装置。该炮配用的81式122毫米杀爆榴弹是低旋尾翼式火箭弹,它是靠弹尾的4片弧形翼片来实现稳定。

口径:122毫米

战斗状态全重:15532千克

车体长:7120毫米

车体宽:2500毫米

车体高:3082毫米

最大速度:70公里/小时

越野速度:2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600公里

定向器长:3000毫米

初速:50.7米/秒

最大飞行速度:692米/秒

最大射程:20580米

高低射界:0度-55度

方向射界:左102度右70度

炮班人数:6-7人

探究美军装备需求论证制度

探究美军装备需求论证制度 何成铭刘维维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军针对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对装备需求论证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旧的武器装备需求生成系统(RGS),变革为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JCIDS)。美军JCIDS系统层次分明,论证具体,方法科学,相当细致的反应了美国军事领域现在以致将来的装备能力发展水平。借鉴美军JCIDS的分析流程,以“面向任务、基于能力”的需求牵引观为指导,对于完善我军装备需求论证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美军;装备;需求;论证 1 引言 2003年起,美国国防部提出以国防部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联合能力集成与发展系统”(JCIDS),取代过去军种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需求生成系统”(RGS),以基于能力研究代替以前的基于平台或系统研究。新的需求生成系统,强化了国防部对军事需求的统管,强调以联合作战概念为依据,以一体化联合体系结构为手段,通过清晰、严谨的需求论证分析,保证联合作战概念对装备发展的牵引作用,确保装备需求论证结果的科学清晰,突出军事需求论证对装备采办的牵引作用。 2 美军JCIDS系统的分析方法 JCIDS系统关键点就是在需求论证早期就开始了非常重要的能力分析,称为基于“能力的评估”(CBA),由基于能力的评估小组完成,分为3个阶段,即功能领域分析、功能需求分析、功能解决方案分析。这几项分析强化了“基于能力的分析”。 2.1 功能领域分析 功能领域分析(FAA)是根据联合作战概念、联合能力概念、一体化体系结构和国防战略规划等国防部顶层文件的规定,输入军队的国家战略、现有能力清单、军事作战方案、所拥有的资源、敌方的能力水平、作战环境以及想定情况下需要的能力及范围,经过系统分析和确认,可以输出为了达到理想的军事效果所涵盖的所有军事需求能力任务及标准,见图1。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是指军队装备部门对申请装备承制资格的单位进行审查、审核、注册和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工作由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统一组织开展,经审查合格的单位注册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承制单位名录》,作为装备采购工作中选择承制单位的基本依据。 装备承制单位类别由原来的三类简化为A、B两类。 A类为军队专用装备承制单位,在进行装备承制资格审查时,由军方组织质量体系审核专家,作为装备承制资格审查的一项内容,与承制资格审查的其它内容绑定在一起进行审查; B类为军选民用装备承制单位,需取得国家质量管理认证证书。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证书由军委装备发展部实施,军队作为采购方对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审批时间周期为10-12个月。 审查方式分为文件审查和现场审查,对申请单位进行的装备承制资格审查达到要求并经装备主管机关(部门)审查同意后,应注册编入《装备承制单位名录》,装备承制资格有效期四年,并发放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 申请A类装备承制单位资格且产品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内的单位,应按GJB9001标准建立并有效运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保密资格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后,申请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 申请A类装备承制单位资格但产品不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内的单位,应按GJB9001标准建立并有效运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涉密的在取得保密资格后申请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产品不涉密的可直接申请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

申请B类装备承制单位资格的单位取得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后,直接申请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 那么企业申请装备承制单位资格的单位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呢? (1)具有法人资格和健全的组织机构; (2)具有满足申请承担任务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和技术文件; (3)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4)资金运营状况良好,具备与申请承担任务相适应的资金规模; …… 查看自己企业满足条件之后,就要走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的审查流程了,这一步是证书能否成功获取的关键,企业需要详细了解熟悉以下流程。 从流程的宏观来看,主要分为四步: 一、是向军队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申请受理点提出申请; 二、是提交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申请表及有关证明材料; 三、是接受军队有关部门组织的文件审查或现场审查; 四、是通过资格审查后取得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承制单位名录》。

武器装备科研管理办法

1.目的 为加强对本所武器装备研发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武器装备研发质量,满足军队客户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所武器装备研发项目,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以往产品的升级改造研究、委托开发项目等涉及军队客户的所有项目。 3.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办法引用以下主要文件: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第582号2010年11月1日)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解放军总装备部第13号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规则(科工管[2010]1232号)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评定标准与评分指南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监督检查工作规则 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质量体系文件等有关文件 4.职责 a)研发部门是研发项目的主要承担者,全面负责项目研发任务,保证项目按进度和指标要求完成。 b)科技产业部负责研发项目的立项审查、过程管理、检查验收,确定和下发项目经费和项目代号。

c)质管办负责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参与项目的阶段性检查和验收。 d)财务部负责研发项目的经费管理、开支检查和项目预决算,参与项目的阶段性检查和验收。 e)新业务拓展部负责研发项目的合同管理和客户服务,重点做好合同分析、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做好客户接洽和商务,负责协调合同履行和催款。 f)所保密管理办公室负责武器装备研发的保密工作。 5.程序 5.1 项目立项 5.1.1 项目来源 a)直接与军队单位签订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合同。 b)直接与军队单位签订的产品升级改造开发合同。 c)直接与军队单位签订的新技术项目研究软课题。 d)参与军队的重大课题研究项目。 e)与第三方签订的军队项目合同。 f)服务于军队单位的各种委托开发合同。 5.1.2项目审批 a)武器装备科研项目合同正式签订之前由所新业务拓展部负责组织合同评审,重点对合同研发目标、产品质量要求、交付时限和本所的研发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合同评审输出评审意见,明确提出完成合同的优势和风险,并给出是否承接合同的意见。合同分析输出的结论作为正式签订研发合同和所内立项的依据。

浅谈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论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论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浅谈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论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用版) 近年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给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观念、方式、手段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使之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必要性入手,对其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论证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现代战争是一场高科技、高可靠性的战争,要求武器装备具有使用性强、快速机动的作战特性,因此,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以下简称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在武器装备的研制和使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新研和改进改型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的论证是装备总要求论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必要性

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主要是在研制和生产阶段确定的,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装备使用阶段的维修工作,如果“先天”不足,将会给“后天”的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武器装备的论证研制阶段,使用维修管理部门应与研制部门一道科学地确定“三性”等技术指标,督促设计和生产部门制订装备预防性维修大纲,使装备在使用阶段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1.1.可靠性的必要性 作战部队是各种武器装备使用可靠性的检验者和控制者。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如何,归根结底要通过使用来检验。使用部门直接掌握大量的可靠性资料、数据,不仅可以通过可靠性分析来确定维修措施,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为改革和提高装备质量提供实践的依据,这对提高装备的可靠性无疑是重要且必要的。 1.2.维修性的必要性 武器装备先天的维修性,对于武器装备战斗性能的保持和恢复至关重要。为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需要,研究装备的维修

政府采购需求论证标准规定模板

******采购项目 需 求 论 证 报 告 采购人:****** ****年**月**日

一、采购项目基本情况及论证方式 (一)采购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详见附件 (二)采购项目行政级别及预算情况: 1、本项目行政级别:县级 2、本项目资金来源:自筹 3、本项目预算金额:***万元 4、拟采用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三)论证方式:本项目拟采用第种方式进行需求论证(在以下3种方式中选择) 备注: 1、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省级小于300万元、市级小于100万元、县级小于50万元采购项目,适用第1种论证方式。 2、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省级300万元以上、小于1000万元,市级100万元以上、小于500万元,县级50万元以上、小于300万元的采购项目,适用第2种论证方式。

3、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省级1000万元以上、市级500万元以上、县级300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采购人和实际使用人或者受益者采购项目,应当在开展相关调研的基础上,适用第3种论证方式,并在四川政府采购公示3个工作日以上,征求潜在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公示内容主要包括采购名称、预算金额、采购需求论证事项、专家组论证意见、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机构名称及联系人等。 二、论证专家组成 (一)论证时间:****年**月**日 论证地点:****** (二)论证专家组成:根据《四川省政府采购项目需求论证和履约验收管理办法》(川财采〔2015〕32号),成立了由人组成的论证小组负责本次采购项目的采购需求论证工作。 (三)论证专家组成员

论证专家签字:

政府采购项目需求论证 专家论证综合意见表 ****年**月**日

武器装备需求生成机制

美军武器装备需求生成机制改革 程享明 王 磊 武器装备需求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源头,科学的武器装备需求生成机制是科学谋划武器装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美军现代意义上的装备需求生成机制是二战以来在联合作战的推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1986年,美军设立以参联会副主席牵头的“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专门负责“需求生成系统”的管理。这种“以三军为主导的需求生成系统”在一体化联合作战条件下逐步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国防部顶层指导不力,三军各自为政,各军种装备之间重复建设,武器装备之间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性差等,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军于2003年7月开始对需求生成机制进行重大改革,重点是以“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JCIDS)代替原来的“需求生成系统”。目前,改革仍在进行中,但已初见成效。 一、指导思想从“基于威胁”转变为“基于能力”,加强国防部顶层战略对需求生成的指导 “9·11”事件后,美军认识到21世纪美国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战”时期面临的固定和可以预见的威胁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复杂和不可预见的威胁。因此,美军提出了“基于能力”的国防战略,不再强调谁是敌人、战争会在哪里打响,而是注重敌人可能以什么手段和方式作战,要求美军具备制止和挫败敌人以各种手段达成目的的能力。在此战略指导下,装备建设出发点也随即由“基于威胁”向“基于能力”转变。美军装备需求生成机制重大改革的实质与核心就是将“基于能力”的思想融入需求生成的全过程。 美军着重从顶层战略入手,保证其顶层战略充分体现“基于能力”的思想。科学的顶层战略是美军装备需求生成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美军的顶层战略包括《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等,在此基础上,由参联会制定《作战概念》和《一体化体系结构》,指导各军种需求文件的编制。上述文件中,《国家安全战略》由美国总统及其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每四年更新一次,其余文件依据《国家安全战略》拟制,并定期更新。此外,美国国防部每四年发布《四年一度防务评审》报告,对美军军队建设的整体情况,尤其是顶层战略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等顶层文件提出修订的建议。《作战概念》和《一体化体系结构》由参联会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美军“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根据《作战概念》、《一体化体系结构》等顶层文件,由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和8个功能能力委员会从“基于能力”的角度统筹谋划装备建设的需求,改变了以往由各军种根据作战任务确定装备需求的做法,克服了美军需求管理中任务导向性过强、长远谋划不足的缺点,需求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须知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须知 2010年3月 一、实施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依据 1.《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条例》第143条规定“质量体系评定不合格的单位不能承担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任务”。 2.总装备部对《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规范(试行)》中规定:需审查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有效性。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装电字[2001]第220号规定,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各装备管理部门对装备承制单位提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 二、申请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条件及要求 1.申请GJB9001认证的组织是为实施和保障军事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承担论证、研制、生产、维修任务的组织,或是与之配套的整机、部件、组件、器件和材料生产组织,或是为武器装备进行试验、贮存和工程建设等的组织。 2.初次认证申请组织,《申请书》需请军方用户签署认证推荐意见并盖章确认,同时填写《产品所在阶段情况调查表》。如该申请组织是部队,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对地方企业申请时,需有相关军代表出具《推荐意见书》,其内容包括:企业人员、技术、设备情况;产品质量状况;对配套企业,要注明产品与装备的关系(用在什么地方);说明申请认证产品与推荐单位的关系。 3.申请认证前须按GJB9001标准建立管理体系,运行3个月以上,完成内审和管理评审。运行期间有订货及交付发生,且现场审核时应有军品生产。 三、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的性质 1.认证注册反映和代表了武器装备顾客的利益; 2.认证注册具有事实上的强制性,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说明了组织承担装备任务的能力; 3.认证机构无权批准给受审方发证书。批准权在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总装备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成立。 四、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呈报审批程序 经认证中心主任审查---报装认委秘书长审批---报工业主管部门的装认委委员审批---报认证产品顾客所涉及的装认委委员审批---报装认委副主任委员审批---报装认委主任委员审批---颁发证书。 五、初次审核、监督审核、综合评议和特殊审核 1.初次审核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审核主要涉及:文审、与军代表或顾客座谈、了解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情况、确认审核范围及标准删减内容等。第二阶段现场审核通常在第一阶段审核提出问题关闭后进行,并与第一阶段间隔时间不超过4个月。第二阶段审核是全部门、全产品、全过程、全要求覆盖的符合性审核。 2.注册证书有效期为4年,认证周期以证书注册时间为开始。在此期间通常进行3次现场监督审核(不含非例行),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一次。 3.综合评议是证书到期前的审核,在相关证书有效期截止前12个月由获证组织向认证中心提出申请,并于证书有效期截止前6个月且距离上次监督审核不超过12个月进行现场审核。 4.在证书有效期内,对涉及体系变更、地址搬迁、产品范围的增减等均需按要求进行变更部分的特殊审核,并换发新认证证书。特殊审核可结合监督审核时间进行。 5.如出现严重影响获证组织的活动和运作的变更(如所有权、人员、现场、设备等)时,或者对投诉、其他信息的分析表明获证组织可能影响认证要求时,认证中心需进行非例行的监督审核或提前综合评议。 6.在认证注册有效期内的换发证书情况,须同时交回原证书。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知识竞赛 一、选择题 1.《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自 B 起施行。 A、2011年1月1日 B、2010年11月1日 C、2010年9月30日 2.《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共七章,六十一条,包括总则, A ,研制、生产与试验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章节。 A、论证质量管理维修质量管理 B、合同质量管理维修质量管理 C、合同质量管理使用质量管理 3.《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所称武器装备,是指实施和保障军事行动的武器、 B 和军事技术器材。 A、装备 B、武器系统 C、武器技术装备 4.武器装备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武器装备 C 过程实施控制和监督,保证武器装备性能满足规定或者预期要求。 A、研制、生产、试验 B、使用和维修 C、质量特性的形成、保持和恢复等 5.武器装备论证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保证论证科学、合理、可行,论证结果满足 C 。 A、各军兵种需求 B、承制单位的能力 C、作战任务需求 6. B 组织武器装备的论证,并对武器装备论证质量负责。 A、论证单位 B、军队有关装备部门 C、承研单位

7. B 应当制定并执行论证工作程序和规范,实施论证过程的质量管理。 A、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管理部门 B、武器装备论证单位 C、承研承制单位 8.武器装备论证单位应当根据论证任务需求,统筹考虑武器装备性能、研制进度和费用,提出相互协调的武器装备性能的定性定量要求、 C 和保障要求。 A、功能要求 B、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C、质量保证要求 9.武器装备研制总体方案应当优先选用 B 。 A、新技术 B、成熟技术 C、关键技术 10.武器装备论证单位应当对论证结果进行 A ,提出降低或者控制风险的措施。 A、风险分析 B、综合评价 C、试验或验证 11.军队有关装备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组织 C 对武器装备论证结果进行评审。 A、作战、训练、运输等部门 B、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使用、维修等单位 C、A和B 12.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试验质量管理的任务是 C 。 A、在最短时间内交付装备 B、以最低成本交付装备 C、保证武器装备质量符合研制总要求和合同要求 13.订立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合同应当明确规定武器装备的 C 、、依据的标准、验收准则和方法以及合同双方的质量责任。 A、功能指标性能指标 B、性能指标监督检查要求 C、性能指标质量保证要求 14.对可能影响武器装备性能和合同要求的技术状态的更改,应当充分论证和验证,并经 B 批准。

武器装备质量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节选

武器装备质量责任追究实施细则 (节选) 第三条【基本要求】装备质量责任的追究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条令条例、相关法规和规定的程序要求组织实施,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查处过程要遵守国家、军队的法律和条令,保守国家和军队的秘密。 第四条【终身追责原则】装备在全寿命期间出现责任质量问题,应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不受责任人岗位变化的限制。 第五条【装备质量事故等级】装备质量事故等级,按照人员伤亡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大小以及装备损坏程度和影响,分为一等事故、二等事故、三等事故。 造成人员死亡的,或重伤3人(含)以上的,或装备损毁且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含)以上的,为一等事故;重伤3人(不含)以下、无人员死亡的,或装备损毁且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至3000万元(不含)的,为二等事故;无人员死亡,装备损毁且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至1000万元(不含)的,为三等事故。 第六条【装备质量问题分类】装备质量问题按偏离规定要求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损失的大小通常分为三类,即一般质量问题、严重质量问题、重大质量问题。一般质量问题是指对装备的使用性能有轻微的影响或造成一般损失的事件;严重质量问题是指超出一般质量问题,导致或可能导致装备严重降低使用性能或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重大质量问题是指超出严重质量问题,危及人身安全、导致或可能导致装备丧失主要功能或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第七条【质量责任单位】质量责任单位一般分为主要责任单位和次要责任单位。主要责任单位是对装备质量事故或问题形成起着直接、关键、决定作用的单位;次要责任单位是指对装备质量事故或问题形成间接、辅助、促进作用的单位。 第八条【质量责任人】质量责任人一般分为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直接责任人指直接导致装备发生质量事故或问题的人员;间接责任人是指对装备质量事故或问题负有辅助作用的人员;管理责任人是指对装备质量事故或问题负有管理职责的有关领导。 第九条【论证单位及人员责任】出现质量事故或严重质量问题的装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应追究论证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一)违反装备论证工作程序,弄虚作假的; (二)在战术技术指标或方案论证时,违反规定,人为放宽对使用条件、环境等因素的要求,致使论证存在严重缺陷, 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在战术技术指标论证中擅自降低要求,致使存在严重问题或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科研项目通过鉴定的。 第十条【研制单位及人员责任】出现质量事故或严重质量问题的装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应追究科研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一)装备在研制中弄虚作假,隐瞒重大设计缺陷和质量、安全隐患; (二)在科研试验中出现过严重质量问题,通过再定型或鉴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知识竞赛答案

1111111111111111111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知识竞赛 一、选择题 1.《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自 B 起施行。 A、2011年1月1日 B、2010年11月1日 C、2010年9月30日

2.《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共七章,六十一条,包括总则, A ,研制、生产与试验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章节。 A、论证质量管理维修质量管理 B、合同质量管理维修质量管理 C、合同质量管理使用质量管理 3.《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所称武器装备,是指实施和保障军事行动的武器、 B 和军事技术器材。 A、装备 B、武器系统 C、武器技术装备 4.武器装备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武器装备 C 过程实施控制和监督,保证武器装备性能满足规定或者预期要求。 A、研制、生产、试验 B、使用和维修 C、质量特性的形成、保持和恢复等 5.武器装备论证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保证论证科学、合理、可行,论证结果满足 C 。 A、各军兵种需求 B、承制单位的能力 C、作战任务需求 6. B 组织武器装备的论证,并对武器装备论证质量负责。 A、论证单位 B、军队有关装备部门 C、承研单位 7. B 应当制定并执行论证工作程序和规范,实施论证过程的质量管理。 A、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管理部门 B、武器装备论证单位 C、承研承制单位 8.武器装备论证单位应当根据论证任务需求,统筹考虑武器装备性能、研制进度和费用,提出相互协调的武器装备性能的定性定量要求、 C 和保障要求。 A、功能要求 B、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C、质量保证要求

四川省政府采购项目需求论证

四川省政府采购项目需求论证 和履约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政府采购项目需求论证和履约验收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58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政府采购机制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14]63号)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政府采购项目需求论证和履约验收行为,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需求论证,是指政府采购预算批复后,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前,为实现采购目标,对采购项目的采购需求进行论证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履约验收,是指中标、成交供应商履行政府采购合同约定义务后,为保证采购质量,对中标、成交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进行验收的行为。 第三条政府采购项目需求论证和履约验收实行采购人负责、引入第三方、法定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模式。 第二章政府采购需求论证 第四条采购需求论证由采购人负责,可以委托采购代理机构组织实施。但委托不免除采购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采购人应当通过采购需求论证,保证采购需求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严禁豪华、重复、无用采购发生。 第六条除下列政府采购项目以外,其他政府采购项目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采购需求论证: (一)国家、行业有强制标准的采购项目; (二)不能详细列明采购标的的技术、服务要求,需由供应商提供最终设计方案或解决方案的采购项目; (三)按照规定进行商城(场)直购、网上竞价、批量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的采购项目; (四)同一年度内,已经论证过的相同采购项目; (五)政府采购进口产品。 其他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对本条前款所列采购项目采购需求确定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政府采购项目采购需求论证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否属于政府采购政策扶持范围; (二)采购数量、采购标的的功能标准、性能标准、材质标准、安全标准、服务标准以及是否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性标准; (三)拟采用的采购方式、评审方法和评审标准; (四)拟确定的供应商参加采购活动的资格条件; (五)政府采购项目的实质性要求,政府采购项目履约时间和方式、验收方法和标准及其他合同实质性条款; (六)其他需要论证的事项。 第八条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省级小于300万元、市级小于100万元、县级小于50万元的采购项目,应当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需求论证。 第九条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省级300万元以上、小于1000万元,市级100万元以上、小于500万元,县级50万元以上、小于300万元的采购项目,应当组织3人以上单数组成的专家组进行采购需求论证。 第十条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省级1000万元以上、市级500万元以上、县级300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采购人和实际使用人或者受益者分离的采购项目,应当在开展相关调研的基础上,组织5人以上单数组成的专家组进行采购需求论证,并在四川政府采购网向社会公示3个工作日以上,

武器装备研制的标准化工作规定

武器装备研制的标准化 工作规定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武器装备研制的标准化工作规定 发布部门: 发布文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武器装备(系统、分系统、设备,以下统称新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指导和保障作用,根据《军用标准化管理办法》和武器装备研制有关规定,制订本规定。 关联: 第二条新产品研制应贯彻标准化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提高新产品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水平,保证作战使用效能,缩短研制周期,节省费用,获得良好的军事和效益。 第三条新产品研制的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标准和标准化要求,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贯彻标准应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产品性能、费用和进度,提出贯彻要求并纳入新产品研制有关文件。 第四条新产品研制的标准化工作是研制工作的组成部分,贯穿研制全过程,应纳入研制全过程的技术状态管理和技术评审,其计划、经费和其他保障条件等均应纳入新产品研制管理计划,统筹安排。 第五条新产品研制的标准化工作是使用、研制部门和试验单位的共同任务有关人员应密切配合,大力协同,共同完成。各级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应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章研制各阶段标准化工作 第一节论证阶段 第六条论证阶段的标准化工作是战术技术指标论证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新产品研制标准化工作的起点和重要依据。使用部门可会同研制部门,从保证新产品的作战使用效能和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出发,全面加强,切实完成。 第七条论证阶段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贯彻装备体制、系列,并在提出战术技术指标(或武器系统总要求,下同)时提出贯彻标准和保证新产品总体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互换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标准人要求(含通用、系列化及组合经要求)。 第二节方案阶段 第八条方案阶段标准化工作是方案论证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确定新产品研制标准化工作全面要求和计划的关键阶段,研制部门应寺同使用部门和标准化主管部门或归口单位进行论证,综合权衡协调完成。 第九条方案阶段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批准的《占术技术指标》,进行新产品标准化目标分析,明确新产品标准化全部目标、工作范围和各阶段、各层次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及标准化程度,从我国研制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对我国现已制定的标准经过剪裁,编制《新产品标准化大纲(综合要求)》(以上简称《新产品标准化大纲》)。 第十条《新产品标准化大纲》是实施战术技术指标,指导工程研制、设计定型阶段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文件,由设计师系统组织编制,并作为《研制任务书》或《设计任务书》的组成部分。

浅谈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论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谈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论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标

浅谈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论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近年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给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观念、方式、手段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使之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必要性入手,对其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论证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现代战争是一场高科技、高可靠性的战争,要求武器装备具有使用性强、快速机动的作战特性,因此,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以下简称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在武器装备的研制和使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新研和改进改型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的论证是装备总要求论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必要性 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主要是在研制和生产阶段确定的,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装备使用阶段的维修工作,如果“先

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实现了更大的一体化,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质量成为竞争的核心。军工企业是我国的特殊产业,在国防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军工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效率,提高武器装备质量,为我国经济现代化做出贡献。本文简要分析了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探讨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 军工企业是我国国防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武器装备质量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是军工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其基础是ISO9000国际认证标准,在此基础上依据 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形成各军工单位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对军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结合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从产品设计与开发、制造过程、质量审核等方面为军工企业提供系统、科学、严谨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军工产品质量。军工企业的质量必须始终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指导,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1.加强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应充分发挥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指导作用,进行全系统、全特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实现科学合法的管理目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军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军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总结如下: 1.1强化军企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能保证产品合格率,而且具有动态纠错和自我完善的突出特点。通过良性的流通机制,军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目标,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明确产品的生产管理任务,跟踪记录各过程,实现军工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为军工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标准和依据,有利于科学、先进的质量管理,大大提高了军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1.2提升武器装备质量 武器装备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保障。保证武器装备质量是国家需要坚持的长期战略目标。军工企业按照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和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坚持预防管理理念,探索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全面分析和管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机构、职责、资源和程序。有效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形成完整的产品质量动态控制体系。由此可见,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不合格品的概率,提高武器装备质量,从而保证武器装备合格率。一套武器装备的生产涉及多个公司,为了确保产品的整体性能,需要统一的质量体系来监督和管理每个部件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为武器装备各组成部分的生产和匹配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标准,以确保武器装备的最终质量。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军工企业必须在产品管理和技术上达到国际标准,而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发布和实施正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因此,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对军工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面向应用需求的装备需求论证模型组合方法

收稿日期:2017-05-05修回日期:2017-06-07 作者简介:赵 凯(1986-),男,山东烟台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装备需求论证。 摘 要:着眼增强模型组合的针对性以及模型组合成果与实践应用的贴近度,以模型组合理论为基础,以装备 需求论证典型应用模式为驱动,提出了需求驱动的装备需求论证模型组合框架,以规则推理方法为基础,提出了融合规则推理和案例推理的装备需求论证模型组合集成推理方法,提高了装备需求论证模型组合推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装备需求论证,模型组合,规则推理,案例推理中图分类号:E917;TJ204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2-0640.2018.07.018 引用格式:赵凯,郭齐胜,樊延平,等.面向应用需求的装备需求论证模型组合方法[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43 (7):98-103. 面向应用需求的装备需求论证模型组合方法 赵凯,郭齐胜,樊延平,穆歌(陆军装甲兵学院,北京100072) Equipment Requirement Demonstration Model Combination Methods Oriented to Application Demands ZHAO Kai ,GUO Qi-sheng ,FAN Yan-ping ,MU Ge (Army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Beijing 100072,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 of model combination and the close degree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del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odel combination theory and driven by the application demand model of equipment requirement demonstration ,a demand -driven model combination framework of equipment requirement demonstration is proposed.Based on rule -based reasoning ,equipment requirement demonstration model combination integrated reasoning method which fuses rule reasoning and case reasoning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quipment requirement demonstration model combination reasoning. Key words :equipment requirement demonstration ,model combination ,rule reasoning ,case reasoning Citation format : ZHAO K ,GUO Q S ,FAN Y P ,et al.Equipment requirement demonstration model combination methods oriented to application demands [J ].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2018,43(7):98-103. 0引言 随着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不断成 熟,人们发现解决新的问题时并不需要重新构建所有的模型,而可以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集成原有的模型,形成满足问题需求的模型,于是模型组合就成为解决这种需求的有效方法。 模型组合是指将多个模型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语义要求组合形成功能更加强大模型的过程[1]。 在装备需求论证领域,由于装备需求论证目标、过程、方法的日趋复杂,以装备需求论证简单模型为基础,根据装备需求论证实践要求组合形成功能比较复杂的论证功能模型,也是当前装备需求论证功能建模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装备需求论证实践是驱动装备需求论证模型组合的内在动因。多样化的装备需求论证实践要求装备需求论证支持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组合,不同的功能组合需要由不同的论证模型组合生成。笔者依据装备需求论证模型组合主要影响因素,面向装备需求论证应用需求,提 文章编号:1002-0640(2018) 07-0098-06Vol.43,No.7Jul ,2018 火力与指挥控制 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第43卷第7期2018年7月 98··

单穿条件下能造出的武器装备之论证报告

本贴是兄弟在临高启明吧曾经发过的一篇原创稿改编的,特此注明: 继上一篇原创《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本篇讨论单穿工业基础; 在单穿的条件下,最大的软肋就是工业基础或者工业体系; 在有好的设计指导、高明的工匠条件下许多近代的武器其实是能够实现的,但是也仅仅是能够实现,仅此而已; 毕竟近代尤其是19世纪的武器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单兵火器先后经历了前装燧发滑膛枪、前装击发滑膛枪、前装击发线膛枪、后装击针单发步枪(纸壳弹)、栓动步枪、连珠枪等等。 那个时期的好多武器在制造上并没有太复杂的结构;就技术条件来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便是有超前的思路没有相应的工业基础,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做个御用火枪和做千百万支列装部队的制式武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要只是在技术上实现,这个完全不难,但要想量产,这个量就涉及到大规模的工业化; 有人说滑膛枪时代不也是上千万只的步枪在服役,怎么没看到工业化? 这个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燧发枪时代也是有工业化的,只不过是手工业工业化时代,依靠大量的人力和机械辅助当然也能实现火枪的量产;但是,我们应该能够注意到一点:燧发枪时代的枪管口径和枪弹游隙根本不统一,枪支坏了不能使用相同的备件只能原厂返修或者找工匠打磨修配;这就是手工业时代的弊端,有限的解决了量的问题,但是质量一致性的问题却解决不了; 质量的问题涉及到加工精度,而精度的提高(包括机床、零部件、产品)尤其是在量产时人类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才将加工精度由1mm提高到0.1mm,这中间有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如材料、加工、装配、测量以及工具和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普及)等等; 燧发枪时代仅仅是解决了量的问题,但大规模量产质量一致、均一性较高、精度较高的线膛枪则必须经由机械化为主力的工业化机器来实现!人力为主的手工业加工诚然能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但是手工业加工有其不确定性,精度的一致性得不到根本的保证;但是机械化则能实现这一点,前提是机械化的加工精度要能达到手工业单件生产的精度,而一旦机械化加工的精度能够达到这一点(19世纪中期),就能海量的生产精度相当质量一致性的工业品,这远不是人力手工业所能抗衡的; 脱离了这个工业化前提,要想实现大规模高精度量产一致性的武器就是痴人说梦! 下面我们说说那些天才猪脚军火专家(姑且套入这个称呼角色吧、总比特种兵啥的要占优)在古代(明末也是个穿越交通拥堵区,跟象山影视城每天上演的各种大剧一样)那个有限的手工业基础条件下不计成本可能实现的武器: 1、燧发滑膛枪。(完全可以) 滑膛枪的枪管和枪机是主要的难点,枪管的制造以古代经典的经验完全能够手工量产(参看威廉斯堡的枪匠),还是前面说的,质量肯定参差不齐,

装备需求论证模型体系构建

2017年 10月第31卷第5期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ct. 2017 Vol.31No.5 文章编号:1672-1497(2017)05-0001-05 装备需求论证模型体系构建 赵 凯1,郭齐胜1,韩戈白2,樊延平1,穆 歌1 (1.陆军装甲兵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北京100072,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8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7) 摘 要:针对装备需求论证领域模型体系尚未构建的问题,采用面向多视角的需求分析方法,从装备需求论证管理二装备需求论证研究和模型构建3个视角分析了模型体系的构建需求,论述了模型体系顶层设计原则及原理,构建了模型体系结构框架,明确了模型体系的基本组成及模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模型构建策略,为装备需求论证模型体系构建及模型建设提供了方法支撑三 关键词:装备需求论证;模型体系;顶层设计;结构框架 中图分类号:E917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672-1497.2017.05.001 Construction of Equipment Demand Demonstration Model System of System ZHAO Kai 1,GUO Qi-sheng 1,HAN Ge-bai 2,FAN Yan-ping 1,MU Ge 1 (1.Department of Equipment Command and Administration,Army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Beijing 100072,China; 2.The 2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Nanjing 210007,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model System of System(SoS)in the field of equipment demand demonstration has not yet been constructed,the requirement for model SoS construction is analyzed from 3perspectives of equipment demand demonstration management,equipment demand demonstration research and model construction.The top design principle of model SoS is discussed,the structural framing of model SoS is constructed,the basic composition of the model So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els are clarified,and the model building strategy is put forward,which provides the method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quipment demand demonstration model SoS and the model construction. Keywords :equipment demand demonstration;model System of System (SoS);top design;structural framing 收稿日期:20170620 作者简介:赵 凯(1986),男,博士研究生三 装备需求论证模型体系是一个由用于装备需求论证的相互联系二相互作用的模型构成的,科学二全面二系统和有机的整体[1]三模型体系结构是否完备二模型类型是否齐全二模型间的关系是否明晰,将严重影响装备需求论证模型的可理解性和重用性三信息化条件下,装备需求论证包括任务域二能力域二系统域和技术域等多个领域的需求获取二分析二描述二验证二管理及建模工作,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采用的方法复杂二综合,这就要求必须构建结构化的装备需求论证流程及其组成环节,搭建科学的二全过程全要素的模型体系框架,建立使命任务需求分析二能力需求分析二体系与系统需 求分析二功能与指标需求分析和需求多方案生成与评估等主体模型,以满足装备需求论证工作的高效开展三目前,我军装备需求论证领域尚未构建全过程二全要素的模型体系框架,各流程二各环节的主体模型也未全部建立三因此,亟需围绕装备需求论证流程及其组成环节,构建面向全过程二包含全要素的装备需求论证模型体系框架,为规范工作标准二降低工作复杂性和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支撑三笔者以装备需求论证模型体系构建需求为牵引,研究提出装备需求论证模型体系设计方法,构建装备需求论证模型体系结构框架,为明确装备需求论证模型的组成与关系提供方法支撑,为装备需求论证模型建设提供参考三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