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幼儿家长,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这一问题我也没重视,我认为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这方面能力也会慢慢提高。直到我的孩子上了幼儿园我才发现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我发现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没有朋友,他自己很想和别人玩,可老是被拒接,这样的问题很难解决,要东西我可以给他买,要别人和他玩我还真是没办法。而在现代社会中不管是经济活动还是文化活动都要求人们进行广泛的交往,互相合作、互相依存。可见,交往对一个人又是多么的重要。未来社会同样需要我们下一代人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由于孩子生活的空间主要是幼儿园和家庭,所以要求培养好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

针对这些,在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与幼儿的交往

教师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指导者,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应注意到:首先,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认真听取幼儿的建议,不大声的斥责幼儿。其次,教师应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这种自由而不放纵,指导而不支配的民主教养态度方式能使幼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大胆、自信,对幼儿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发展都很好,为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提供了前提。

最后,在幼儿与教师的交往中尽量采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摩头、肩膀等身体语言动作。

二、幼儿与幼儿的交往

虽说幼儿与幼儿间的交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幼儿自身特征决定的,但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进行教导和自身的努力来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交往的背景,从而有效的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

(1)教师要引导幼儿向同伴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相互说说对某件事情的感受,学会观察他人喜怒哀乐的表情,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等近而产生帮助、合作等行为。

(2)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气氛游戏时要玩具共享,不能抢夺。相互之间交往时应习惯说“请”“谢谢”

“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三、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家长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各个阶段研究的教育内容以及家长应配合的工作。让家长认识到他们的行为榜样作用对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会深深的打动孩子的心,平时一定要注意搞好邻里关系,主动关心他人,不在背后讲朋友的坏话。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自己的选择,如果孩子处在一个没有爱心的家庭,他们根本体验不到被爱的感觉,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这样的孩子在交往中就很可能会产生障碍而导致失败。可见,拥有爱心才是交往的第一步。家长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不要大惊小怪,要让孩子在争论中慢慢体会与人交往、和谐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家长要及时向老师反馈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的点滴事情,以便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指导家长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带孩子走出家门,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孩子去和小朋友、陌生人进行交往。如:设计调查表让家长在节日期间领孩子去广场,商场一块儿玩耍游戏,想办法让孩子去买东西,和售货员交流等,并把活动情况如实反馈到幼儿园。

以上是我对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一点个人意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