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说课稿

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说课稿
圆柱、圆锥侧面展开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新授课。说课流程为七说,说本节课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教材分析

1、从形的引入中,看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在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中,先认几何题中的多面体-棱柱、棱锥,再认几何题中的曲面体圆柱、圆锥,最后由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过渡到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其中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中考的考点。在“先-再-后”形的认知过程中,将几何体棱柱、圆柱、圆锥与它们的侧面展开图紧密联系,顺利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2、从形的运算中,看本学段运算的转化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由矩形的面积、扇形的面积得到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将平面运算渗入到空间运算中。

3、本节课在形的引入和运算中,渗透了重要的转化思想方法

由圆柱、圆锥到侧面展开图矩形和扇形,空间转化为平面,由矩形、扇形的运算到圆柱、圆锥侧面积的运算,平面运算转化为空间运算,学生在三维与二维的转化中渗透了空间观念。高中立体几何的精髓正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4、新课标对本节课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认识圆柱、圆锥的的底面和侧面,了解圆柱

圆锥的有关概念和侧面展开图,能画侧面展开图和制作实际物体,会计算圆柱、圆

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册在基本的几何图形中,学习了点、线、面、体,认识了平面和曲面,学生很容易接受圆柱、圆锥的的面和侧面;在基本的几何图形中,了解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和面动成体的过程,学生能从面动成体的过程了解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七下学习的平面图形的认识,能认识各种平面图形,能形象的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八上学习的勾股定理为圆柱、圆锥侧面上求最短距离做好了运算储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七上直观感知圆柱、圆锥,七下形象认识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八上具体进行圆柱圆锥的有关计算,真正将平面运算用到了空间运算中。

三、教学模式

在直观感知“旋转、展开、围成”的过程中,在二维与三维的互相转化中渗透空间观念;在“展开、围成”的互逆过程中找不变量和变化量,熟用它们进行空间运算。

四、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六个学生活动展开,每个活动分为学习活动、师生互动、学习时间和设计意图四部分。

活动一:

让学生观看实物图旋转门和矩形绕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圆柱。

回答问题:

1、圆柱底面,侧面;圆柱的表示方法。

继续观看观看圆锥的实物图片和直角三角形绕一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圆锥。

问题:

2、圆锥底面,侧面是,圆锥的表示方法。

这两个问题的前两问,要求学生齐回答,最后一问由一名学生回答,针对他的正确或错误的回答,老师要作统一的强调圆柱、圆锥的准确表示方法。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面动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圆锥的底面和侧面,初步渗透空间观念。

活动二

让每名学生课前准备一把小剪刀和一个圆柱模型,课上将准备好的模型沿一条母线剪开展到一个平面内,再将展开图围成圆柱侧面。回答问题:1、圆柱底面展开图 ;(学生齐答)2、圆柱与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关系 。(先独立回答,再交流)针对第二个问题,老师要做适当点拨:将学生的活动过程抽象出几何模型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强调展开图一边是圆柱的母线长,一边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由此引申出圆柱的侧面积就是矩形的面积,再让学生根据画出的几何图形写出对应的数学式子。学习时间5分钟,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圆柱侧面展成平面,平面围成圆柱侧面的互逆过程,找到圆柱与侧面展开图等量关系,能熟用数量关系进行计算。

活动三

活动三的过程雷同活动二,只是将圆柱改为圆锥。师在点拨时,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圆的周长,弧长公式与底面周长直接建立等量关系,2∏r= ,在关系式中存在3个变量只要已知两个量,能求出第三个量,,扇形面积有两个公式,计算扇形侧面积时要灵活选用,因此要求学生熟用下面的公式,学习时间6分钟。

活动四

用公式做一做,问题一: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120°、半径为30cm 的扇形,求这个圆锥的体积。

1、生读题析题意

扇形圆心角

(1)找条件 半径R 求出弧长l 。

(2)探结论:求圆锥体积 V= ∏r2h ,需求出r ,h 。 (3)联想:l=2 ∏r 。

h= 。

2、生演示过程,

3、师生规范步骤。

问题二:圆柱侧面上最短路径问题,把圆柱侧面展成平面,根据平面上两点之间线段求出最短路径。这两个题共用时间15分钟。设计意图:在做题过程中熟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五

限时检测,查漏洞。

限时检测用时10分钟,意在巩固应用,查漏洞这个环节不能缺少,意在准确反馈当堂学生掌握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点,为下节的习题课找准了突破点,因此查漏环节用时5分钟。 活动六

总结收获,要求学生先默想这节课的知识网络,然后填写在统一的知识结构图中,意在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便于整体应用,因此时间4分钟。

五、板书设计

在学习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时,要将圆柱、圆锥和展开图画在黑板上,意在教会学生如何画空间图形,能形成立体感,用到的计算公式写在黑板上,意在强调公式,加强学生的重视和记忆。图形和对应的关系式同时再现,再次展示本节课的重难点形与数的有机结合,揭示数学思想的根本数形结合。

六、评价建议

我认为本节课评价的关键是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量化。在这六个学习活动中,要用课堂活动180

n R 3122r -R

评价表,,采用同桌记录,小组当堂汇,课代表一天汇老师一周汇,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得到量化分数,应用到综合素质评价中。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网络资源,为了形象直观,本节课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其次学生资源,学生制自模型,展开模型,解决问题,再次生活资源,用生活的旋转门帮助学生理解圆柱的形成,因此合理用好这些资源是本节课的基础。

【人教版六下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人教六年级下册的《圆锥的认识》。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教材的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 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圆柱与圆锥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课《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复习内容】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 【教材分析】 在整理与复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两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教材每一节内容都按照“特征一—表面一一体”的基本模式,从图形的基本认识深入到相关面积及体积的计算,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而本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要使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培养学生归纳和整理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复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复习准备】 课件 【复习过程】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 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整理和复习。(出示 课题:圆柱与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知识,建构网络 1 ?让同学们自主整理本章知识。 2. 两两交流、解疑。 同桌之间交流整理成果、相互解答各自的疑惑。 3. 组内交流、解疑 小组内合作,复习巩固本单元学习的主要计算公 教师点拨: 形)? (2) 说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迁移运用圆 面积推导的转化思想) (3) 回忆说出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实验过程。 (4) 圆柱与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专项训练,巩固知识 自主梳理 同桌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 汇报展示 完善内容 认知思考 汇报交流 的时间让学生 自己回顾相关 知识,了解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 程度,从而找准 复习的起点,为 系统的复习整 理做 基础的铺 垫。 对所学知识进 行整理和复习 是学 生学习数 学的一种重要 形式,此环节主 要想改变传统 的老师问,学生 答,老师写的整 理方式,让 学生 自主梳理知识, 培养学生初 步 的整理能力,引 导学生回忆所 学,用过的整理 方法,有助于降 低学生自主整 理的难度。不但 让学生经历整 理过程,使知识 系统化,条理 化,更能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激 发他们的学习 兴趣。 一个“刷”,刷 出了与表面积 一个近似圆柱体柱子,底面直径10分米,高20分 式;组间交流,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惑并相互给予解答, 4.小组展示,讨论、完善,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各组选派代表,展示、完善整理成果。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 濮阳市油田皇甫中学:郭泽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也就是课本42页到44页的内容。本节课我想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信息窗1让学生结合实物分别提出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及特征。教材分两小段安排,第一小段,安排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第二层次,认识圆柱的直观图、侧面和高。第二小段,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特征。例题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和圆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并理解圆柱和圆锥的高。 (四)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准备利用直观教具,采用引导探究、观察演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 学法方面,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进行学习。【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它是什么图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飞快地旋转,想象一下,会形成什么形体?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计算方式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四) 2006-8-1 13:35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中的各元素与圆锥的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即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扇形的弧长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因此我们要重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在小学,同学们除了学习圆柱之外还学习了一个几何体——圆锥,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圆锥形的物体,涉及到这些物体表面积的计算.这些圆锥形物体的表面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就是本节课“7.21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整体感如 和圆柱一样,圆锥也是日常生活或实践活动中常见物体,在学生学过圆柱的有关计算后,进一步学习圆锥的有关计算,不仅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好处,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用平面几何知识可以解决立体图形的计算,为学习立体几何打基础。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不仅用于圆锥表面积的计算,而且在生产中常用于画图下料上,因此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首先在小学已具有圆锥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用直角三角形旋转运动的观点给出圆锥的一系列概念,然后利用圆锥的模型,把其侧面展开,使学生认识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并能将圆锥的有关元素与展开图扇形的有关元素进行相互间的转化,最后应用圆锥及其侧面展开图之间对应关系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 [幻灯展示生活中常遇的圆锥形物体,如:铅锤、粮堆、烟囱帽]前面屏幕上展示的物体都是什么几何体?[安排回忆起的学生回答:圆锥]在小学我们已学过圆锥,哪位同学能说出圆锥有哪些特征?安排举手的学生回答: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锥的底面是

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边演示模型,边讲解]:大家观察Rt,绕直线SO旋转一 周得到的图形是什么?[安排中下生回答:圆锥]大家观察圆锥的底面,它是Rt 的哪条边旋转而成的?[安排中下生回答:OA]圆锥的侧面是 Rt的什么边旋转而得的?[安排中下生回答,斜边],因圆锥是 Rt绕直线SO旋转一周得到的,与圆柱相类似,直线SO应叫做圆 锥的什么?[安排中下生回答:轴]大家观察圆锥的轴SO应具有什么性 质?[安排学生稍加讨论,举手发言:圆锥的轴过底面圆的圆心,且与底面圆垂直,轴上连接圆锥顶点与底面圆心的线段就是圆锥的高。]圆锥的侧面是Rt的 斜边绕直线SO旋转一周得到的,同圆柱相类似,斜边SA应叫做圆锥的什么?[安排中下生回答:母线]给一圆锥,如何找到它的母线?[安排中上生回答:连结圆锥顶点与底面圆任意一点的线段都是母线]圆锥的母线应具有什么性质?[安排中下生回答:圆锥的母线长都相等] [教师边演示模型,边启发提问]:现在我把这圆锥的侧面沿它的一条母线剪开,展在一个平面上,哪位同学发现这个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安排中下生回答:扇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回答:1.圆锥展示图——扇形的弧长l等于圆锥底面圆的什么?扇形的半径其实是圆 锥的什么线段?[安排中下生回答:扇形的弧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即,扇形的半径。 就是圆锥的母线]圆锥半径已知则展开图扇形的弧长已知,圆锥母线已知则展开图扇形的半径已知,因此展开图扇形的面积可求,而这个扇形的面积实质就是圆锥的侧面积,因此圆锥的侧面积也就可求,当然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也可求。 [教师边演示模型,边启发提问]:如图,现在将圆锥沿着它的轴剖开,哪位同学回答,经过轴的剖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安排中下生回答: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分别是圆锥的什么?[安排中下生回答:腰是圆锥的母线,底是圆锥的直径。]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高也就是圆锥的什么?[安排中下生回答:高]这个经过轴的剖面,我们称之谓“轴截面”,在轴截面里包含了有关圆锥的所有元素:轴、高、母线,底面圆半径,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我们称之谓“锥角”,大家不难发现圆锥的母线、高、底面圆半径及锥角构成了一个直角三 角形,它给定旋转一周得圆锥的那个直角三角形,当然给定半径、母线;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面积、圆心角可求、因此可以说有关圆锥的计算问题,其实质就是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幻灯展示例题: 如图,圆锥形的烟囱帽的底面直径是80cm,母线长50cm,(1)计算这个展开图的圆心角及面积;(2)画出它的展开图。 要计算展开图的面积,哪位同学知道展开图扇形的弧长是圆锥底面圆的什么?[安排中下

圆柱和圆锥的教材分析_说课稿(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圆柱和圆锥的教材分析_说课稿(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中图形的计算。包括: 圆柱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重点: (1)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圆锥体积的计算。 3、教学难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说教材 一、特点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点、线、面和体的关系 课标教材新增设了一个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这一内容的增加能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个完整的认识。分别在教材的11页和24页,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和直角三角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圆柱和圆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在做转动纸片活动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猜测,再操作。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们分了三步进行:①猜一猜:转出来是什么形状?

2011中考数学真题解析100 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含答案)

(2012年1月最新最细)2011全国中考真题解析120考点汇编 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一、选择题 1. (2011江苏无锡,4,3分)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cm ,高为5cm ,则圆柱的侧面积是( ) A .20cm 2 B .20πcm 2 C .10πcm 2 D .5πcm 2 考点:圆柱的计算。 分析: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据此即可求解. 解答:解: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2π=4πcm , 则圆柱的侧面积是:4π×5=20πcm 2 . 故选B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 (2011内蒙古呼和浩特,3,3)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 A 、2 B 、4 C 、2π D 、4π 考点:圆柱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解答:解:圆柱沿一条母线剪开,所得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它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即2π,宽为母线长为2cm ,所以它的面积为4πcm 2.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柱的计算,掌握特殊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的特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 (2011四川广安,6,3分)如图所示,圆柱的底面周长为6cm ,AC 是底面圆的直径, 高BC = 6cm ,点P 是母线BC 上一点且PC = 2 3 BC .一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P 的最短距离是( ) A .(6 4π + )cm B .5cm C .cm D .7cm

考点: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勾股定理 专题: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勾股定理 分析:画出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P 的最短距离为线段AP 的长.在Rt △ACP 中,AC =()632cm =,PC =2 3 BC =4cm , 所以()5AP cm ==. 解答:B 点评:解决这类问题要善于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利用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图,把求最短距离问题转化为求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问题. 4. (2011新疆乌鲁木齐,7,4)露露从纸上剪下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的纸片(如图),用它们恰好能围成一个圆锥模型,若圆的半径为1.扇形的圆心角等于120°,则此扇形的半径为( ) A 、3 B 、6 C 、3 D 、6 考点:圆锥的计算。 分析:圆的周长就是扇形的弧长,根据弧长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半径的长.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知识点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知识点 1.圆柱的认识。 (1)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 (2)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3)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4)圆柱可以由长方形以一边为轴旋转而得到。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 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如果用S侧表示圆柱的侧面积,C表示圆柱的底面周长,h表示圆柱的高,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S侧=Ch=2πrh=πdh。 (3)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如果用r表示圆柱的底面半径,d表示圆柱的底面直径,h表示圆柱的高,那么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S表=S侧+2S底=Ch+2π(C÷π÷2)2=πdh+2π(d÷2)2=2πrh +2πr2。 (4)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求某种圆柱形物体表面使用的材料有多少,就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并且实际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间题往往用“进一法”取近似数。 3.圆柱的体积。 (1)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样的柱体,它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2)如果用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 ,r表示圆柱的底面半径,h表示圆柱的高,那么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Sh=πr2h=π(d÷2)2h=π(C÷π÷2)2h

4.不规则圆柱形物体的容积。 (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像水瓶、饮料瓶、酒瓶这样的不规则圆柱形物体,可以使用转化法来求它们的容积。 (2)这种问题的类型是:在瓶中有一部分液体(这部分呈圆柱形),倒置瓶子后,液体的体积不变,瓶中的空气部分也呈圆柱形,这样就把瓶子的容积转化成了两个圆柱的体积。 (3)应用转化的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来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许多复杂的问题。 5.圆锥的认识。 (1)圆锥有两个面,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3)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以其中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 6.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2)如果用S表示圆锥的底面积,用r表示圆锥的底面半径,h表示圆锥的高,那么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1/3Sh=1/3πr2h 单元易错点分析 (易错点:横切或纵切,圆柱和圆锥表面积増加的问题) (1)当圆柱被横切成几段小圆柱时,每切一次,表面积増加两个与原来的圆柱底面积相等的圆的面积。 (2)当圆柱沿着底面直径被纵切时,表面积増加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高,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直径。 (3)当圆锥沿着底面直径被纵切时,表面积增加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的面积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底等于圆锥的底面直径,高等于圆锥的高。

例说圆锥及其侧面展开图

例说圆锥及其侧面展开图 我们在解决圆锥的有关计算问题时,常常将其转化为平面图形,再利用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 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r ,圆锥母线ι,圆锥的高h ,构成直角三角形,从而有ι2=r 2+h 2。圆锥的底面直径AB 与圆锥母线SA 、SB 构成等腰△SAB ,等腰△SAB 又称圆锥的轴截面。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以圆锥的底面周长2πr 为弧长,以圆锥母线ι为半径的扇形,从而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得S 侧=360n πι2或S 侧=2 1·2πr·ι=πrι。 圆锥的全面积是指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和,公式为S 全=πrι+πr 2。 上述四个公式共有5个量:ι、h 、r 、n 、S 侧,由于每个公式中只有三个量, 从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将另外三个量利用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来。 我们经常要用到“四个公式”和“三个图形”的相关性质解决有关圆锥问题。 例1、如图1已知扇形AOB 的半径为6cm ,圆心角的度数为120°,若将此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则围成的圆锥的侧面积为( ) A .24πcm B .26πcm C .29πcm D .212πcm

分析:因为是用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则围成的圆锥的侧面积就是这个扇形的面积。 解:所以圆锥的侧面积是360120×πr 2=12π, 所以选D 。 例2、(2009年江汉油田)现有30%圆周的一个扇形彩纸片,该扇形的半径为40cm ,小红同学为了在“六一”儿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节目,她打算剪去部分扇形纸片后,利用剩下的纸片制作成一个底面半径为10cm 的圆锥形纸帽(接缝处不重叠),那么剪去的扇形纸片的圆心角为( ) A .9° B .18° C .63° D .72° 分析:因为是用剩下扇形纸片围成的圆锥形纸帽,所以剩下扇形纸片就是圆锥形纸帽的侧面展开图,根据圆锥的底面周长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相等,求出剩下扇形纸片的圆心角即可。 解:30%圆周的一个扇形圆心角=360°×30%=108°,设出剩下扇形纸片的圆心角为n°,则180 n ×π×40=2π×10,n=90,所以剪去的扇形纸片的圆心角=108°-90°=18°,所以选B 。 例3、已知圆锥的全面积为4πcm 2,底面半径为1cm ,则其母线长为( ) A .1 cm B .3 cm C .4 cm D .5 cm 分析:本题是已知圆锥的全面积,可直接利用圆锥的全面积公式S 全=πr l +πr 2,即可求出圆锥的母线长。 解:圆锥的全面积:S 全=πr l +πr 2=πl +π=4π,则l =3,所以选B 。 例4、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18 ,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则圆锥的高为( ) A .9 B .33 C .3 D .3 分析:根据圆锥的底面周长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相等,结合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或母线长,因为圆锥的底面半径、母线长、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所以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圆柱与圆锥说课稿

圆柱与圆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初次认识了圆柱,已经会辨别;圆锥这一立体图形没有见识过,从未接触;在六年级上学期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积累了一些观察﹑探索立体图形特点的学习经验,这些都为本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三、设计意图: (一)预习设计: 由于本课属于观察物体领域的内容,须借助于直观的实物或模型帮助体验,感悟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的特点,因此我在设计时安排了两个环节:1.课前准备(即收集生活中的实物和学具的制作)2.自学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二)新授设计: 在课一开始,让学生先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拿出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分别展示,介绍。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小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并提出交流和汇报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倾听和主动发言的机会,试图改变只有少数几个优秀同学唱独角戏的局面。在大组汇报的时候,尽可能地让学生代表边

演示边介绍发现的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相关特征,其他小组提出相关补充或修改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课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比较﹑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图片,再次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三)练习设计: 本环节安排了说一说,判一判,连一连,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动,试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单第4题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有点难度,我觉得这时要适当点拨,指导一下。 四、试教反思: 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为主,帮助为辅,我进行了尝试。从教学内容方面,本部分知识适合采取这种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动的空间。从学生方面,学生的求知欲较强,活动能力相比有大的提高,他们能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情感方面来看,他们喜欢合作交流的方式。但是由于本课准备得比较匆忙,有些环节的处理不够细腻,不太成熟,对课堂上生成的一些“意外”估计不足,教学机智不够灵活,所以还要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案设计.doc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素质教育目标 ( 一 ) 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了解圆柱的侧面、底面、高、轴、母线、过轴的截面等概念,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 2. 使学生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或全面积. ( 二 ) 能力训练点 1.通过圆柱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 能力和概括能力 ; 2.通过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 3.通过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从实际问 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 ( 三 ) 德育渗透点 1.通过圆柱的实物观察及有关概念的归纳向学生渗透真知 产生于实践的观点 ; 2.通过应用圆柱展开图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渗 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 3.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化曲面为平面, 化立体图形为平面图形的转化的观点 ; 4.通过圆柱轴截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抓主要矛盾、抓本质 的矛盾论的观点 .

( 四 ) 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新知,使学生领略主体图形美与平面图形美的联 系,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层次.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 圆柱的形成手段和圆柱的轴、母线、高等概念 及其特征 ; (2) 会用展开图的面积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2.难点:对侧面积计算的理解 . 3.疑点及解决方法:学生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为什么是底 面圆的周长有疑虑,为此教学时用模型展开,加强直观性教 学 . 教学步骤 ( 一) 明确目标 在小学,大家已学过圆柱,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圆柱形 的物体,涉及到圆柱形物体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问题如 何计算呢 ?这就是今天7.21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要研究的内 容。 ( 二) 整体感知 圆柱是生产、生活实际中常遇到的几何体,它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为了回答上述问题,首先在小学已具 有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用矩形旋转、运动的观点给出圆柱体 有关的一系列概念,然后利用圆柱的模型将它的侧面展开,

《圆柱与圆锥》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椎)小结 一.单元内容概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单元总目标: 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四.单元难点: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3)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五.单元学法指导: 基于本单元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获得公式或经验。如:圆柱体展开图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六.单元知识框架: 七.单元知识梳理: 1.一般计算(已知半径直径周长高)求表面积和体积(方法:套公式计算即可) ①一个圆柱的半径是3cm,高是5cm,求表面积和体积。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 ②一个圆柱的直径是8cm,高是6dm,求表面积和体积。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 ③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2.56dm,高3m,求表面积和体积。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 ④一个圆柱形的通风管半径10cm,长8dm,做30节这种通风管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⑤一台压路机的滚筒长1.5米,直径5分米,如果它转动30周,压过的路面是多少平方?

说课稿-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中图形的计算。包括: 圆柱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重点: (1)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圆锥体积的计算。 3、教学难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说教材 一、特点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点、线、面和体的关系 课标教材新增设了一个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这一内容的增加能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个完整的认识。分别在教材的11页和24页,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和直角三角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圆柱和圆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在做转动纸片活动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猜测,再操作。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们分了三步进行:①猜一猜:转出来是什么形状?②自己动手快速转动小棒,验证自己的猜想。③强化辨析:出示 4 2 3 2 2 4 2 3 问:这两个长方形分别以4或2为轴旋转,得到的圆柱体一样吗?为什么? 多找几个学生回答,最后得出结论: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哪条边就是圆柱的高,那么另一条边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最后再让学生具体说说上面两个长方形旋转后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通过上面三步层层递进,让学生对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有了完整的认识。(圆锥的教学跟圆柱类似,在这就不再多做解释。)

初中数学专题训练--圆--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典型例题一 例 矩形的边 , ,以 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圆柱体的表 面积是( ) (A ) (B ) (C ) (D ) 分析与解答:圆柱表面积是两底面积之和加上侧面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因此,圆柱的侧面积是矩形的面积,即底面周长( )与圆柱的高(母线)的积,解之选(C ). 典型例题二 例 已知矩形ABCD 一边AB=10cm ,AD=6 cm ,求以此矩形为侧面所围成圆柱的表面积. 解:(1)以AD 为圆柱高围成圆柱,则底面圆的半径r=π 5 则圆柱表面积为π + =π ?π?+=5060)5(260S 2 . (2)以AB 为圆柱高围成圆柱,则底面圆的半径r=π 3 则圆柱表面积为π + =π ?π?+=1860)3(260S 2 . 说明:①圆柱表面积的计算;②分类思想;③圆柱各元素的关系和计算. 典型例题三 例 (1)如果圆柱底面半径为4cm ,它的侧面积为2 cm 64π,那么圆柱的母线长为( ). (A )16cm (B )16πcm (C )8cm (D )8πcm (2)如果圆柱底面直径为6cm ,母线长为10cm ,那么圆柱的侧面积为( ) (A )302 cm π (B )602 cm π (C )902 cm π (D )1202 cm π 分析 圆柱侧面展开图是矩形,(1)可直接用公式求出母线长为8cm ,故选(C ),(2)中,由直径求出半径是关键,应选(B ). 典型例题四 例 已知一个圆柱的轴截面是一个面积为16cm 2的正方形,求它们侧面积. 解:∵圆柱的轴截面是正方形,且面积为16cm 2 ∴圆柱的高为4cm ,圆柱底面直径也是4cm 即底面半径为2cm . ∴圆柱的侧面积=2π×2×4=16πcm 2. 说明:此题为基础题.应用圆柱轴截面的特征,圆柱各元素的关系,侧面积计算. 典型例题五 例 (1)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cm ,母线长是5cm ,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

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2019年1月最新最细)2019全国中考真题解析考点汇编☆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一、选择题 1. (2019江苏无锡,4,3分)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cm ,高为5cm ,则圆柱的侧面积是( ) A .20cm 2 B .20πcm 2 C .10πcm 2 D .5πcm 2 考点:圆柱的计算。 分析: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据此即可求解. 解答:解: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2π=4πcm , 则圆柱的侧面积是:4π×5=20πcm 2 . 故选B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 (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3,3)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 A 、2 B 、4 C 、2π D 、4π 考点:圆柱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解答:解:圆柱沿一条母线剪开,所得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它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即2π,宽为母线长为2cm ,所以它的面积为4πcm 2.故选D .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柱的计算,掌握特殊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的特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 (2019四川广安,6,3分)如图所示,圆柱的底面周长为6cm ,AC 是底面圆的直径, 高BC = 6cm ,点P 是母线BC 上一点且PC = 2 3 BC .一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P 的最短距离是( ) A .(6 4π + )cm B .5cm C . D .7cm 考点: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勾股定理 专题: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勾股定理 分析:画出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P 的最短距离为线段AP 的长.在Rt △ACP 中,AC =()632cm =,PC =2 3 BC = 4cm ,所以()5AP cm ==.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资料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集体备课发言材料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 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时划分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 2、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 3、圆柱的体积……………………………………………3课时 4、圆锥的体积……………………………………………2课时 5、整理与练习……………………………………………2课时 6、测量物体的体积………………………………………1课时 教学建议: 首先从生活中的圆柱实物或模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个部 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然后通过观察交流,抽象圆柱的特征。例1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即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发现他们的特征;之后安排这样一个有趣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绕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并沟通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让学生快速转动长方形纸片活动,只要求学生操作、感知,不必做更深入的讲解。 因为学生已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验,知道表面积是物体各

小学数学说课稿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说课搞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初次认识了圆柱,已经会辨别;圆锥这一立体图形没有见识过,从未接触;在六年级上学期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积累了一些观察﹑探索立体图形特点的学习经验,这些都为本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三、设计意图: (一)预习设计: 由于本课属于观察物体领域的内容,须借助于直观的实物或模型帮助体验,感悟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的特点,因此我在设计时

安排了两个环节:1.课前准备(即收集生活中的实物和学具的制作)2.自学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二)新授设计: 在课一开始,让学生先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拿出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分别展示,介绍。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小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并提出交流和汇报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倾听和主动发言的机会,试图改变只有少数几个优秀同学唱独角戏的局面。在大组汇报的时候,尽可能地让学生代表边演示边介绍发现的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相关特征,其他小组提出相关补充或修改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课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比较﹑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图片,再次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三)练习设计: 本环节安排了说一说,判一判,连一连,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动,试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单第4题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有点难度,我觉得这时要适当点拨,指导一下。 四、试教反思:

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材分析

《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具体的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从具体编排来说,“圆柱”分为三个层次。 (1)让学生结合实物探索圆柱的特征。教材从生活情境引入,结合实物图片从整体上感知

圆柱,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通过快速旋转长方形硬纸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剪开圆柱形罐头盒的商标纸,让学生充分探究,把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相关量对应起来,为后面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作准备。 (2)引导学生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把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强调了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相关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生活情境中圆柱形厨师帽的布料,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选择计算公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重视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引导学生经历把圆柱切开、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逐步细分的过程,初步感悟直柱体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从而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圆柱体积计算的应用中,教材编排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重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全面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圆锥”的编排,除暂不探索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外,其他编排和“圆柱”相似。 (1)通过观察、比较、测量、交流等活动,探索圆锥的特征。教材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圆锥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发现圆锥的特征。结合圆锥的直观图,介绍圆锥的底面、顶点和高的含义。 (2)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底面和高分别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用倒沙子或水的方法进行实验,经历了“引出问题——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探索过程,从而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同样重视圆锥与生活的联系,编排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也丰富了有关圆锥的其他知识。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教材都是通过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形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直观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在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具有这样的特征的实物,以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圆柱和圆锥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名称,并掌握他们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四、说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知识迁移,以旧带新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解读信息窗 课件出示情境图,情境图中展示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激凌盒,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问:你们认识这些立体图形吗?你们想知道圆柱和圆锥的什么呢?接着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本节课分两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认识圆柱的特征

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模型,认真观察,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看到圆柱的哪些外在特点。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让学生从整体中感知圆柱,在交流中进一步积累关于圆柱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来观察圆柱有哪些特征?并且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圆柱的特征。本环节是让学生借助圆柱模型独立探索,再组织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深刻理解和把握圆柱的特征。接着,课件出示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在认识底面和侧面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柱展开的过程,从而总结出: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在认识高时,可以用牙签盒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并且圆柱有无数条高。 第二部分:认识圆锥的特征 首先展示圆锥模型,向学生说明它的形状是圆锥,使学生对圆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为有了认识圆柱的基础,所以在探究圆锥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圆锥的特征。然后,借助圆锥平面图,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其中圆锥的高的认识是一个难点,在这里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什么是圆锥的高,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锥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并且圆锥只有一条高。 最后,引导学生将圆柱和圆锥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题目 第一题、是分辨图形的形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第二题、是一道操作性题目,让学生用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卷一卷,交流不同的卷法,得出不同的结论。 第三题、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建立空间观念的题目,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说一说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并在书中连线。 (四)活动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