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植被生态恢复终审稿)

湿地植被生态恢复终审稿)
湿地植被生态恢复终审稿)

湿地植被生态恢复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浅析湿地植被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摘要: 我国湿地植被类型丰富,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与此同时湿地植被面临的问题与威胁也比较严重。通过补水、封育、营养物质的控制、以及人工栽植湿地植物等技术措施,恢复重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

关键词:湿地植被;生态恢复;技术措施

Analysis of wetland vegetation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bstract: The types of wetland vegetation is very rich in Our country,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ecosystem. Meanwhile Wetland vegetation are facing the more serious threats and problems. The important wetland ecosystems can be restored and reconstructed by supplementing water, fencing, nutrient control, and artificial planting wetland plants and other technical measures.

Key Words: wetland veget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1 湿地的概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增强,有越来越多的基金资助濒危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同时国际上有关受

损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研究大量涌现,相关专着和专题论文集相继出版。

我国的湿地恢复研究主要在湖泊(倪乐意等,1995;倪学明等,1995;许木启等,1998)和滩涂,工作比较零星(崔保山等,1999)。自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国已将退田还湖作为生态重建、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必要系统总结国际上的研究成果,以便在该领域迎头赶上。

按照《Ramsar公约》,“湿地是腐泥沼泽、泥炭沼泽、泥炭地或水体区域。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永久的还是暂时的;水体不管是停滞的还是流动的、淡水还是咸水,包括那些深度在低潮位小于6m的海水区,都可称为湿地”( Blasko&Carbonell,1997)。湿地包括泥炭地、潜育沼泽、盐渍地、滩涂、湖泊和河流等。湿地恢复(Wetland restoration) 即对受损湿地在人工控制下恢复,使之还原至从前的湿地植被和功能状态( Malterer&Johnson,1998)。本文以衡水湖植被恢复的过程为例,总结有关的理论和技术。

2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脆弱性

湿地对水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水文状况易受自然及人为活动干扰,所以湿地生态系统也极易受到破坏,且受破坏后难以恢复,表现出很强的脆弱性。

过渡性

湿地同时具有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特点,表现出水陆相兼的过渡性分布规律。

结构和功能的独特性

湿地一般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阳光、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子构成。湿地水陆交界的边缘效应使湿地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特。

较强的自净和自我恢复能力

湿地通过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的物质,净化水体。因此,湿地具有较强的自净和自我恢复能力。

3 湿地植物种类

湿地植物包括沼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它们生长在地表经常过湿、常年积水或浅水的环境中,植物的基部浸没于水中,茎、叶大部分挺于水面之上,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又具备陆生植物的某些特征,水生植物则沉于水中,所以湿地植物是水生和陆生之间的过渡类型,具有适应于这一特殊生境的生态特征[1,2]。我国湿地植被具有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据本次调查统计,我国湿地高等植物约有225科815属2 276种(表1)。苔藓植物有64科139属267种,其中以凤尾藓科种数最多,其次为柳叶藓科、泥炭藓、青藓科、蔓藓科等。蕨类植物有27 科42 属70种,其中金星蕨科种数最多,其次为木贼科、蹄盖蕨科。裸子植物有4科9属20种,包括松科、杉科、麻黄科和买麻藤科。被

子植物有130 科、625属、1 919种,以禾本科种数最多,其次是莎草科、菊科、唇形科、蓼科、毛茛科和黎科等。在我国湿地植物中,有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6种:中华水韭、宽叶水韭、水松、水杉、莼菜、长喙毛茛泽泻,国家2级保护野生植物有水蕨等11种。

4湿地植被的特征

湿地植物区系特征植物区系学是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组成,现代和过去的分布以及它们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科学[3]。分析湿地植被的植物区系特点、性质对于认识湿地植被本身的特点、分布、发生历史及经济意义等都是很重要的。我国湿地植物区系总的说来,具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

4. 1 植物种类丰富

我国湿地高等植物有225科815属2 276种,分别占全国科、属、种数的%、%和%。如我国的草本沼泽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有1000多种,组成了多种多样的沼泽类型,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河滩、湖滩、海滩及洼地,乃至河、湖表面。物种的丰富程度通常直接从某地区某类

型的物种数来表达。我国植物区系比较丰富,种的密度为个/km2[4]。而根据已知的我国湿地高等植物种数及其多占面积测算,其种的密度为个

/km2,是全国种的密度的2倍以上。

4. 2 地理成分复杂

我国除具有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外,我国所处于复杂的地理位置,西连欧非,东通北美,南接印度—马来西亚;我国南部更是北方劳亚古陆和古南大陆(冈瓦纳)植物区系的汇集地,因此大大丰富了我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由于湿地植被分布广泛,受各自然地带的影响,湿地植物区系比较复杂,以温带成分为主[5,6]。

4. 3 广布植物繁多

广布种主要包括淡水水生植物、盐生植物和伴人植物。淡水水生植物则属于湿地植物。如挺水植物芦苇是分布最广的被子植物,除了南美洲亚马逊地区,几乎全世界都有分布。宽叶香蒲和狭叶香蒲的分布也与芦苇相似,只是在个别地区(澳大利亚) 缺乏。很多淡水的水生植物,特别是浮水和沉水植物都是世界广布种。在广布植物成分中有许多水生和沼生的草本属,如莎草、藨草、灯心草、香蒲、浮萍、眼子菜、狸藻、茨藻和大叶藻等约40多属[6],普遍分布在全国各地湖沼中或海滨,是湿地植被的主要组成成分。

5 湿地植被面临的问题与威胁

许多湿地植物的生长依赖于其特殊生境,一旦其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些植物将也将陷入灭绝的境地,而这些植物组成的湿地植被又是许多动物的主要觅食和栖息场所,植被遭破坏,则生活其中的动物也将难以幸免。在所有危及湿地植被的因素中,下列人为活动的影响是最大的:

5. 1 围垦和滥采乱挖

由于大面积的围垦养殖和湿地造田工程,使得许多湿地植物群落被毁灭或遭受到生存威胁,如红树林、柽柳( Tamarix )林等。有些湿地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们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无节制地进行采挖,造成资源趋于枯竭之地,如明党参、珊瑚菜等。

5. 2 环境污染

近年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湿地植被和植物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造成了一些抗性弱的植物或群落逐渐消亡,越来越稀见,有的湿地植物甚至已濒临绝迹的境地,如中华水韭、野生莼菜、毛根泽泻等。环境污染同时造成的另一后果是一些抗性强的植物泛滥成灾,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5. 3 肆意侵占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村庄周围大量水域被肆意侵占,或填埋筑路,或填埋建屋,使许多水生、湿生植物惨遭灭顶之灾,赖以生存的湿地动物也同时丧失了栖身之地。

5. 4 盲目开发

一些沼泽地被盲目开发,或开办牧场,或挖沟排水,或兴建旅游设施,既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破坏了优美而特殊的湿地景观。

6 湿地植被的恢复技术

生态补水

衡水湖湿地退化的关键因素是水资源匮乏。强化水资源统筹规划和统一调度,结合黄河流域中游节水型社会试点和向下游分水工程,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调度是补充湿地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在湿地区域尽量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遏制地下水位下降;建立天然湿地补水的保障机制,将湿地水文变化控制在其阈值内。通过节约淡水资源、实施跨流域

调水等措施满足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恢复退化湿地的植被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8-10]

封育

在典型湿地退化区,对退化湿地采取封育措施,是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衡湿地水域典型湿地退化区封育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封育湿地退化区相比较,封育湿地退化区的植被总盖度由%提高到%,植被平均高度增加了%,植被地上总生物量增加了%。实施封育技术措施,可有效控制人为活动对湿地植被的干扰,促进湿地植被恢复,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湿地植被生物量。

控制湿地营养物质

由于水体的营养富集作用,在淡水湿地中富含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含量受水源区来水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特征的影响。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需要对湿地系统中的有机物质进行调整,降低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含量。常用的方法有吸附吸收法、剥离表土法和收割法。

吸附吸收法:水体水质可被自然吸附和吸收过程改善。湿地是公认的营养物质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处理站,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以证明这一点。此外,有研究表明:在半自然的湿地中,输入的营养物质可以被储存在泥里,直到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对于营养物质富集不十分严重的湿地,可以利用湿地系统本身的吸附作用降低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

剥离表土法:由于营养物质长期积累,使湖泊底部沉积大量营养物质。对于富集营养物质的湿地,除去上层土壤是一种减少营养物含量的

有效方法。分离土壤可以带来两方面的效益:一方面,它相当于在湿地开挖浅水湖,有助于提高湿地蓄水量;另一方面,分离的表土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有助于作物的生长。

收割法:收割植被,尤其是除去成熟的植被,会使湿地中养分减少。研究表明:收割植物对湿地系统中降低钾、磷含量有明显的效果,但对氮含量无影响。因为每年通过沉积输入的氮含量和收割季节时输出的氮含量相当。虽然使用收割法降低营养物质耗费时间长,费用高,但它依然是湿地内进行硬营养物质调整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衡水湖每年花费大量人力,收割蒲草、芦苇等大型水生植物,不仅减少湿地系统的营养物质,也增加收入。

人工种草、栽植湿地植物

土壤改良与种草

在典型盐沼湿地区,为尽快恢复湿地植被,可采用土壤改良与种草相结合技术进行恢复。具体做法是:播种前采集土样,分析土壤的含盐量,然后深翻土壤至40~60cm;深翻后,根据土壤含盐量施用硫磺粉。含盐量%~%的地块每亩施硫磺20~30kg,含盐量%~%的地块每亩施硫磺60~70kg,向地块中灌水,并种植苜蓿、冰草、黑麦草)等。实验证明,该项技术能有效地恢复盐沼湿地区的植被。

栽植湿地植物

在湿地退化区,通过人工栽植芦苇、香蒲(Typhaorientalis)、柽柳等湿地植物,可以加速湿地植被的恢复进程。在水位较高、地表有积水、能够进行生态补水的沼泽区,采用植苗技术栽培芦苇和香蒲。实验

结果表明,芦苇栽植当年植被平均覆盖度可达到%,香蒲可达到%。在地下水位较低的湿地区,栽培柽柳也可以提高植被覆盖度,栽植当年覆盖度可提高%。因此,采用人工栽培植物也是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生态农业和“退耕还湿”工程

湿地周边地区开展的绿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极大地减少了农业生产对水源和环境的污染。生态农业的发展,可有效利用水资源,能为湿地植被恢复提供大量的水源补给,进而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有效遏制生态环境脆弱化现象的发生。湿地区的调查资料表明,在传统农业时期,由于对水资源的无节制利用,地处水陆交错带的沼泽区,因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水资源的补给减少,沼泽面积不断萎缩,湿地植被生物量降低;实施生态农业战略以来,湿地区水资源得到补给,与2005年相比,2010年湿地区面积增大了%,植被生物量提高了%。因此,湿地水域中水陆交错带陆地系统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可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提供屏障。

恢复湿地植被方法

湿地植被或水生植物的恢复途径靠种子库、种子传播和植物繁殖体等方式进行。

种子库和孢子库

排水不畅的土壤是一个丰富的种子库,与现存植被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湿地植被形成种子库的能力有很大不同,因此,种子库的重要性对不同的湿地类型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丰水枯水周期变化比较明显

的湿地系统中会含有大量的一年生植物种子库,人们可以利用这些种子库进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

6.5.2种子传播

许多湿地植物能很好地适于水力传播,其种子在水中有浮力。种子漂浮时间对水力传播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它变动性很大,一般在一周或到几年之间。种子通过水力进行长距离传播很重要,大多数湿地植被种子可以通过洪水冲击的方式到达研究的湿地领域。此结果表明水力传播对湿地恢复点内种子的重新分布的重要性。蒲草是引黄河水传播到衡水湖的。

植物繁殖体

湿地植物的某一部分有时也可以传播,而后恢复生长。不同苔藓植物的部分被风力传播到沼泽表面,并在上面重新生长。许多湿地植物是由其小的植物部分传播、繁衍的,这些繁殖体对于促进此植物群落的发展尤其重要。

7 结论

植被不仅是湿地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湿地系统中,有着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功能;增加了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并且提升了人工湿地系统的可观赏性。为了保护湿地及其植物资源,让湿地植物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当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不破坏湿地及其植物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郎惠卿.中国湿地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陈伟烈.中国湿地植被类型、分布及其保护[A].见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C].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

[3] 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4] 郎惠卿.中国湿地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IV):1-139.

[6]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增订和勘误[J].云南植物研究,1993,(增刊IV):141-178.

[7] 郎惠卿.中国湿地植被分布[A].郎惠卿,林鹏,陆健健.中国湿地研究和保护[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 崔保山,刘兴土.湿地恢复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

展,1999,14(4):358-364.

[9] 周进,Hisako Tachibana,李伟,等.受损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 2001,25(5):561-572.

[10] 郭笃发.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地覆被和景观格局的变化[J].生态学杂志, 2005,24(8):907-912.

[11] 吕宪国, 李文呈. 论中国湿地保护的优先科研领域[J].地理科学, 1997, 17( 增刊) : 414~418.

[12] 章家恩, 徐琪. 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 1) : 109~113.

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一)

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一) 摘要介绍了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并提出湿地重点攻关技术,以期为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保护;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以及湿地生态的恢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湿地保护技术 由于湿地处于水陆交互作用的区域,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占地球表面面积6%的湿地,却为世界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特别是为濒危珍稀鸟类提供了生息繁殖的基地,成为众多珍稀濒危水禽完成生命周期的必经之地。 一个系统的面积越大,该系统内物种的多样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越有保证。因此,增加湿地的面积是有效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平稳的基础。严禁围地造田,对湿地周围影响和破坏湿地生境的农田要退耕还湿,恢复湿地生境,增加湿地面积1]。湿地入水量减少是造成湿地萎缩不可忽视的原因,水文条件成为湿地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通过相关水利工程加以改善,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增加鱼的产量,增强调蓄功能;积极进行各湿地引水通道建设,以获得高质量的补充水源;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固堤防,搞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淤积;恢复泛滥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 2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2]。根据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可概括为以下3个部分:一是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境恢复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类技术措施,提高生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湿地基底恢复、湿地水状况恢复和湿地土壤恢复等。湿地的基底恢复是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维护基底的稳定性,稳定湿地面积,并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基底恢复技术包括湿地基底改造技术、湿地及上游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清淤技术等。湿地水状况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水文条件的恢复通常是通过筑坝、修建引水渠等水利工程措施来实现;湿地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等。二是湿地生物恢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种选育和培植技术、物种引入技术、物种保护技术、种群动态调控技术、种群行为控制技术、群落结构优化配置与组建技术、群落演替控制与恢复技术等。三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总体设计技术、生态系统构建与集成技术等。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既是湿地生态恢复研究中的重点,又是难点。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切实加强对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湿地污染源的综合整治与管理,通过部门间的联合,加大执法力度。要严格控制湿地氮、磷肥及农药的施用量,控制畜禽养殖场废水对湿地的污染影响,大型畜禽养殖场废水要严格按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有条件的地区应推广养殖废水土地处理。 植物是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中最主要的生物净化材料,它能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对水质的净化有一定作用。目前,在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应用方面,国内外均以水生植物类型为主,尤其是挺水植物。由于不同植物种类在营养吸收能力、根系深度、氧气释放量、生物量和抗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它们在人工湿地中的净化作用并不相同。在选择净化植物时既要考虑地带性、地域性种类,还要选择经济价值高、用途广以及与湿地园林化建设相结合的种

湿地恢复的具体流程

湿地恢复的具体流程 摘自:原创作者:黑山绕阳河保护区 当前绝大多数湿地都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生态系统脆弱,亟待立项开发,而一个成功的湿地恢复项目,关键在于根据湿地恢复的流程,制定可行、合理的湿地恢复方案。 1 对湿地退化状况的调查与评价 对湿地的退化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以明确造成该湿地退化的原因、恢复潜力等。 2 确定湿地恢复区域 要选择恢复区域,首先要确定该恢复区属于地方、省级还是国家级优先恢复区域。要在一系列的恢复地点中选择最佳的恢复区域,同时还需要考虑一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水文条件、地理地貌条件、土壤条件和生物因素。 3 湿地恢复区域的本底调查 在设计一个恢复项目之前,应该对恢复区域进行本底调查和评估,以便了解该区域过去和现在的状况,恢复区域在过去是否属于湿地范畴,如果属于湿地,确定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湿地的退化或者丧失,特别是恢复区域过去的水文要素、植被的分布格局、地形地貌、物种对栖息地的需求等?恢复区域现在的状况如何? 4 确定湿地恢复的目标 就是对湿地恢复项目预期的结果进行陈述,它反映了开展湿地恢复项目的动机。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要求,湿地恢复的目标也会不同。有的目标是恢复到原来湿地的状态,有的目标是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有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的新特性,还有的目标就是完全改变湿地状态。 5 使用参照点 即在该区域中能代表恢复湿地类型的受干扰最小的湿地,以此来代替恢复区域退化之前的湿地状态。

6 选择恢复方法 湿地恢复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选用最简单的恢复方法,因为越复杂的恢复方法,越容易在某个环节上出现偏差。采用破坏性最小、最为生态的方法最容易实现恢复目标。在实施更多的人为干预之前应考虑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如果一些自然过程不能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应更多的考虑采用生物工程,而不是传统的工程措施。 7 实施湿地恢复工作 按照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原则,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设计、风险评价及恢复与重建指标体系等对策与方法进行全面的规划与研究。在湿地恢复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利用和发展新技术,把湿地的恢复范围从局部扩大到整个流域,最终实现景观水平上的恢复。 8 湿地恢复的监测 在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各种方法策略中,特别在评价管理行为的成功行方面,监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湿地恢复规划制定之后,恢复的监测方案便应同时完成,包括监测方法,监测指标,实施路线,采用频率和强度等。通常情况下,湿地恢复前和监测后的监测都是必要的。 9 湿地恢复的长期管理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与周边环境发生响应,并随时发生演变和变化的生态系统。湿地恢复措施完成后,仅仅是一个成功的湿地恢复项目的开始,还需要对恢复湿地进行长期管理,以便使其发挥预期的生态功能,并使人为影响达到最小化。长期管理通常需要维护现有的各种设施和设备,如水利设施、监测设施等,对生物群落和植被类型的长期管理,解决入侵物种或沉积物过量的问题,解决一些非预期的事件。 10 湿地恢复的综合评价 湿地恢复不但包括生态要素的恢复,也包括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要素包括土壤、水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则包括不同层次、不同尺度规模、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因此,需要对湿地恢复进行综合性评价,以确定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被损害的湿地是否恢复到或接近于它退化前的自然状态。

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目标、特点、修复理论基础及技术和方案确定

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目标、特点、修复理论基础及技术和方案确定 1 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 1.1 地域性原则 我国湿地分布广,涵盖了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各种类型的湿地。因此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湿地类型、功能要求、经济基础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湿地生态恢复策略、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 1.2 生态学原则 生态学原则主要包括生态演替规律、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位原则等。生态学原则要求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恢复,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原理构建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使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处于最大利用和最优循环状态,达到水文、土壤、植被、生物同步和谐演进。 1.3 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退化湿地系统的生态恢复是一项技术复杂、时间漫长、耗资巨大的工作。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某些环境要素的突变性,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及其内部运行机制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往往不可能对生态恢复的后果以及最终生态演替方向进行准确的估计和把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对被恢复对象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论证,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应尽力做到在最小风险、最小投资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效益。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应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2 湿地生态恢复的目标 湿地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是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逐步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状态。但对于不同的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其侧重点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总体而言,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如下: (1)实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地表基底是生态系统发育和存在的载体,基底不稳定就不可能保证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发展。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中国湿地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大都属于改变系统基底类型的,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湿地的不可逆演替。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实际上包含多样的环境,这里先对湿地进行一些说明。湿地在农村的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农家精心管理的水田和池塘等人工湿地维持着多样的生物相,这些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的农村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国内外对于湿地的生态修复也有很多实例,本报告所介绍的日本和英国生态修复的实例,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做了很好的尝试,很多经验可借鉴。这些实例都说明湿地保护不是把湿地封闭起来就算是保护了,它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测、研究等一系列科学过程。本报告中涉及许多生物学的内容,找不到足够的字典,原著中所用的一些动植物名称大多是日本俗名,没有英文学名的标注,在由日语的翻译过程中可能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仅供参考。 一、湿地的种类及特征 1971年伊朗的拉姆塞尔镇,通过了保护各国重要湿地的《关于对水鸟特别重要的湿地条约》,称为《拉姆塞尔条约》。第五次签约国会议1993年在日本钏路市召开。拉姆塞尔条约第一条对湿地(wetlands)作了如下定义:“湿地,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也不论是永久的,还是短时的;是停滞的,还是流动的;是淡水、半咸水、还是咸水,凡是沼泽地、湿原、泥炭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属此列。” 拉姆塞尔条约所定义的湿地范围较宽,包括了从天然湿地到人工湿地等多样的湿地。根据1993年进行的第五次自然环境保护基础调查的湿地调查实施要领,日本的湿地,根据地形等条件,可以分类如下表。与拉姆塞尔定义一样,包括了多种环境下形成的湿地。 表1. 湿地分类表

⒈ 自然湿地 如表1所示,自然形成的湿地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的“湿原”是指在泥炭地中形成的草原。湿原中靠雨水和雪水滋润的称为“高层湿原”,高层湿原中有多样的水苔生长繁茂,好氧性植物发育。湿原中靠地下水滋润的称为“低层湿原”。低层湿原较高层湿原养分丰富,芦苇、蓑草类生长繁茂。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间湿原”,沼茅类是代表性发育种。但是并非高层湿原都在高处,低层湿原都分布在低地,有时一个湿原可同时兼有三种类型。 “涌水湿地”是由涌水等地下水滋润,是没有形成泥炭层的湿地。泥炭湿原只分布在气候凉爽的地域,而涌水湿地是分布在气候温暖的地域,形成毛毡苔类的特有植被。此外,还有雪、 河流、湖沼等淡水滋润的多种多样的湿地。 在海岸和近海的河口处,有些湿地在满潮时被海水或半咸水所淹没,在干潮时水又退去。在这种特殊环境条件的湿地中,生长着好盐性和耐盐性植物。在河口的盐性湿地中,生长着七面草等盐性植物。在干潮时露出大量滩涂,成为很多鸟类的觅食和休息的场地。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较发育的长绿阔叶林,分布在日本九州以南的地区。 湿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日本的水稻生产区,从开始水稻生产的2000多年来,已有很多湿地变成了水田。北海道的湿原也因农田的开发面积不断减少。海岸的湿地也因围垦而大

遵循水文过程的消落带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重庆汉丰湖景观设计方案为例

遵循水文过程的消落带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以重庆汉丰湖景观设计方案为例 Wetland Plants Landscape Design of Water-level-?uctuating Zone Following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 —A Design Project of Hanfeng Lake in Chongqing 肖凤娟?邹?锦?XIAO?Fengjuan,?ZOU?Jin 摘?要?以重庆市开县汉丰湖景观设计作为研究案例,解析水文过程在消落带湿地的形成、发展及演化中的决定性作用。探寻响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并运用于消落带植物景观设计中,形成遵循过程的消落带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以期为山地城市滨水区消落带的开发、保护和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消落带;湿地植物;景观设计Abstract:This?paper?illustrates?the?decisive?role?that?hydrological?process?plays?in?the?formation,?development?and?evolution?of?water-level-fluctuating?zone?by?taking?the?design?project?of?Hanfeng?Lake?in?Chongqing?as?an?example.?It?explores?the?structure?of?wetland?plants?adapting?to?the?variation?of?water?level?and?comes?up?with?the?wetland?plants?landscape?design?of?water-level-fluctuating?zone?following?the?hydrological?process.?It’s?expected?that?it?will?provide?references?for?the?development,?conservation?and?management?of?water-level-fluctuating?zone?in?mountainous?waterfront?city. Keywords:Water-level-fluctuating?Zone;?Wetland?Plants;?Landscape?Design 三峡工程于2006年开始156m蓄水以来就已形成了典型的消落带新生湿地。三峡库区消落带在重庆段涉及渝北、江北、沙坪坝、北碚、渝中、南岸、九龙坡、大渡口、巫山、巴南、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忠县、丰都、石柱、涪陵、武隆、长寿和江津等22个区、县和市,总面积291km2(表1),其中地处小江上游的开县的消落带面积最大。开县为了最大程度地削弱消落带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消落带带来的生态机遇,在新城下游的丰乐镇乌杨村修建水位调节坝,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丰湖,水位消涨幅度由30m降至3m。汉丰湖消落带区域由于河谷河床平坦、地势开阔,在汉丰湖成湖之前多为良田沃土,周期性的水位涨落使得这一区域原生的陆生生态系统向水生生态系统演替,形成典型的消落带新生湿地,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及工程手段来解决好172-175m之间的消落带湿地景观生态问题给规划设计者带来了挑战。本文以汉丰湖景观设计作为研究案例,解析水文过程在消落带湿地的形成、发展及演化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探讨响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和景观设计,寻求遵循过程的消落带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1?消落带湿地研究进展 “消落带”类似于早期学术界研究的“河岸带”,对消落带的研究即起始于上世 中图分类号 TU98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2181(2013)03-0069-08 作者简介 肖凤娟: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乡生态规划与技术科学团队,2010级硕士研究 生,ziyuncun@https://www.360docs.net/doc/849446120.html, 邹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504)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原则与模式的研究

2010年2月第1期林业资源管理 F OREST RES OURCESMANAGE M E NT February 2010 No 11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原则与模式的研究 王红春,胡堂春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 摘要:受黄河反复冲淤和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开展植被恢复已是保护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基于对保护区内植被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保护区在植被恢复时应考虑保护优先、依法治理,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因地制宜、适地适植被,适度利用、持续发展、统筹规划、多措施并举等原则,并提出自然恢复、人促自然恢复、人工生态恢复等3种植被恢复模式。关键词: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原则;模式 中图分类号:S75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22(2010)01-0079-05 Study on Reveget a ti on Pr i n c i ples and M odes i n Zhengzhou Y ellow -R i ver W etl and Na ture Reserve WANG Hongchun ,HU Tangchun (Acade m y of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SFA,B eijing 100714,China ) Abstract:Due t o the repeated persistent scour -and -fill in the Yell ow R iver and frequent human activi 2ties,the native vegetati on in Zhengzhou Yell ow -R iver W etland Nature Reserve suffered heavy destr oy 1It is very i m portant and urgent t o carry out revegetati on 1Based on the field invent ory of vegetati on ’s cur 2rent situati on and existent issues,the paper puts f or ward the revegetati on p rinci p les,including p ri ority of p r otecti on and treat m ent according t o la w,natural recovery as the maj ormeasure with the support of artifi 2cial constructi on,considerati on of l ocal conditi ons as well as matching sites with p r oper vegetati on,wise utilizati on and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and overall p lanning with many measures in the revegetati on p r o 2ject,and brings f or ward three modes including natural recovery,artificially natural recovery and artificial ecol ogy rest orati on 1 Key words:Zhengzhou Yell ow -R iverW etland Nature Reserve,revegetati on,p rinci p les,modes 收稿日期:2009-10-12;修回日期:2009-11-12 作者简介:王红春(1973-),福建宁化人,高工,博士,主要从事森林经理研究工作。E mail:lyf whc@1261com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之一,是我国第二大河流。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11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对象主要为郑州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侯鸟停留繁殖迁徒地、区域内珍稀濒危野生生物,同时,保护区也是河区经济的重要组成,保护区内植被是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石。然 而,由于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黄河河流反复冲淤和人类的频繁活动和过度利用,尤其是围垦、过度放牧、工业污染等,保护区自然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尤其是天然林资源已荡然无存,人工植被突显短期经济效益,因此,开展植被恢复、发展生物资源、扩大植被种群数量,已是保护区迫在眉睫的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按拉姆萨尔(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我国湿地面积约2.5×107平方米,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膨胀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来自人类社会的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废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湿地盲目开垦、滥捕滥捞、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其结果造成河流断流、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己经成为全球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研究是揭示湿地功能机理的关键。当前,国内外湿地生态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化学过程侧重研究各类湿地C、N、S、P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Hg等重金属循环,沉积物、枯落物的积累和降解及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②生物过程研究更加注意长期定位和模拟实验研究。同时开展了物种迁移与基因流动过程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③物理过程仍是侧重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将系统热力学、信息论及控制论等新兴理论应用于湿地能量流动研究。通过对湿地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相应研究,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 湿地生态系统特点:一是脆弱性。水是建立和维持湿地及其过程特有类型的最重要决定因子,水文流动是营养物质进入湿地的主要渠道,是湿地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因此,湿地对水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水文状况易受自然及人为活动干扰,所以湿地生态系统也极易受到破坏,且受破坏后难以恢复,表现出很强的脆弱性。二是过渡性。湿地同时具有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特点,表现出水陆相兼的过渡性分布规律。三是结构和功能的独特性。湿地一般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阳光、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子构成。湿地水陆交界的边缘效应使湿地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特征,为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四是较强的自净和自我恢复能力。湿地通过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的物质,净化水体。因此,湿地具有较强的自净和自我恢复能力。 湿地恢复 ,一方面指受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 ,另一方面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 ,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 ,改善水由栖息地 ;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 ,增强调蓄功能; 迁移湖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以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 ; 恢复泛溢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 ,提供野生生物栖息

湿地生态与人类发展

课程名称:湿地生态与人类发展主讲教师: 学号:姓名:成绩: 湿地生态所面临的挑战及有效措施 摘要: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其开发利用和保护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湿地资源丰富,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但由于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等原因,许多湿地都面临着退化和消失的威胁。 关键字:湿地生态;退化威胁;保护措施 湿地,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1。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人类对湿地的破坏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湿地大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功能和效益衰退,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如何对退化的湿地进行恢复,使湿地资源能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支撑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而前的一项艰巨课题。因此,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湿地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问题。 湿地生态所面临的挑战逐步加大,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天然湿地的保护工作, 主要方式就是在天然湿地区域建立保护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其实质性的目标是要维持天然湿地的土地利用状况以建立保护区之时的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和生态特征为起点, 通过管理使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为了使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必须以建立在保护天然湿地生态功能基础上的湿地合理 利用, 逐步取代破坏性利用。 湿地的恢复工程是必须的,合理利用湿地,设自然保护区,不得遭受任何人为的干扰和破坏,海拔高的可以种树,海拔较低的尽量保持芦苇,湖草的湖区风

植被恢复保证措施方案

植被恢复保证措施 矿区生态植被恢复应遵循“因地制宜,因矿而异”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精细施工,应用(场地稳定技术、污染防治技术、土壤熟化技术、植被修复技术)矿山污染治理技术、矿山地貌整治技术、矿山土地复垦技术和矿山植被修复技术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力争把矿山占用土地资源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农业、林业基地。 一、保证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总体施工工艺为:边坡清理、施工放样、配套土木工程措施施工、绿化施工及养护管理。 1、边坡清理:主要是为保证边坡的稳定对坡面进行修整。 2、施工放样: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定点、定位放样,如确定围堰造坑的地点,截排水沟和坡脚挡墙的位置等。 3、绿化施工:分别按设计要求进行各边坡类型的绿化施工。 4、养护管理:在建植初期,由于植物尚处于生长初期的适应和缓苗阶段,因此需要一定时期的养护,然后逐渐进入免养护的自然发展阶段。 5、人员到位:设置机构,组织专业的复绿工程队伍。 二植被恢复的配套土木工程措施 1、修整坡面: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同时也为复绿工程提供有利条件,施工前必须对坡面进行修整,清除坡面的松散浮石、碎石和杂物,排除落石隐患,确保坡面基本平顺,方便喷附植生基质。对局

部较光滑的坡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并在坡面设置平台,稳定坡面,以 方便将来围堰造坑,为以后的植生袋叠置施工做准备。 2、修筑截、排水沟:截、排水沟都是边坡生态修复的配套设施 工程,分别位于坡顶、坡面。为防止山体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拟建植的岩石边坡人工植被,需要在边坡上方的山体上开凿一条横向截排水沟和在边坡汇水处开凿纵向排水沟,使边坡上部山体的径流水流向边坡两侧和底部,以免植被受到雨水的强力冲刷。 3、砌筑挡土墙:在边坡下部沿坡脚构筑一堵浆砌块石挡土墙, 一方面起压脚护坡的作用,另一方面体现边坡的整体性。 4、坡底留有绿化带,水沟以方便种植爬蔓植物,实现绿化山坡 的目的。 三、植被恢复绿化技术 1、厚层基质种植技术 厚层基质种植技术是在厚的由泥炭土、种植土、植物纤维、黏结剂、保水剂和缓释肥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植生基质的基础上,将植物种植或移植到表层基质,将山坡上的树木移植到建筑物的周边,达到绿化的目的,在有裸露地面的场地内,种植灌木,草坪恢复绿化。条件较好的地方植物观赏树木,打造绿色矿区。 2、植生袋围堰造坑植树技术 围堰造坑植树技术是利用岩面上局部凹坦地段采用几个或十个 装有植物生长基质的植生袋围堰构筑像燕窝状一样的种植槽(或窝) ,种植槽内回填具有一定肥力的客土种植所需树种,设计密度为50~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现状及展望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现状及展望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 2005年10月 目前,我国江河、湖泊和水库普遍受到污染,并仍在迅速发展。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直接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安全。据初步估计,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1.5%~3%。水污染已成为不亚于洪灾、旱灾甚至更为严重的灾害。水污染防治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 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改善生态环境,修复污染水体,恢复优美的自然景观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水利部高度重视河流健康生命和河流生态修复问题。汪恕诚部长在2004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流域机构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河流生态代言人的重任。要从生态保护和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角度来确立工作方针、原则和规划,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把工作的制高点放在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上……”。过去的几年,水利部及省市水利部门在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通过河流源头的水土保持、调水、湿地修复等措施,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很多科研单位针对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也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在河流水质调查、采用生物措施进行河流污染防治、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措施及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 一、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河流生态修复是指使用综合方法,使河流恢复因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丧失或退化的自然功能。河流生态恢复的任务,一是水文条件的改善,二是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目的是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标志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提高,与水质改善为单一目标相比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其生态效益更高。水文条件的改善包括: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持最小生态需水量;通过污水处理,控制污水排放以及提倡清洁生产改善河流水质;水库的调度除了满足社会需求外,尽可能接近自然河流的脉冲式的水文周期等。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包括: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尽可能保持河流纵向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防止河床 材料的硬质化。 (一)国外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上世纪90年代,水生态与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水论坛会议》、《国际大坝会议》、《国际水利学会议》等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的核心议题,这些会议有力地促进了水生态与水环境科学在全球的交流与发展。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的科技界和工程界针对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如何进行补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工程实践。 目前国外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在河流整治中,结合洪水管理,贯彻“给河流以空间”的理念,通过建设分洪道和降低河漫滩高程等措施予以实施;河流连续性的恢复,包括纵向的连通和河道与河漫滩区的横向连通,包括建设低坝并设置鱼道、堤防拆除或后退等;河流蜿蜒性的恢复;河道岸坡生态防护;河流深槽和浅滩序列的重建;洪泛区湿地特征的创建;河流内栖息地加强结构(如遮蔽物、遮荫、导流设施等);亲水设施的建设;河道浚挖泥土的利用;多孔和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的开发和应用及工程施工技术等。此外,结合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设计,一些规划设计模型和方法也被提出。在筑坝河流上,针对改善下游河流的生态系统状况,有关水库优化调度方式的研究和示范在一些国家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初步取得一些成果,如河流生态需水量评价技术,洪水过程对鱼类繁殖的影响,自然水文过程模拟等。 同时,国外很多国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河道内受污染水体,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具有工程造价少,能耗和运行成本低、净化效果显著等特点,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生态方法修复受污染水体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

[内蒙古]湿地植被恢复工程监理规划17516

xx湿地南部地区人工植被恢复建设工程 监理规划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xx湿地南部地区人工植被恢复建设工程 工程地理位置:xx2010年xx湿地围封(人工填补)恢复建设项目区位于xxxx 辖区内,工程建设规模总面积为4000公顷,所在林班为157、174、175、177、178、179、182。 建设规模:xx2010年xx湿地围封(人工填补)恢复建设项目总规模为4000公顷,注要内容为:通过围栏封育及引洪灌溉、人工撒播,病虫防治等措施促进项目区植被恢复,以达到遏制植被退化、制止沙化蔓延,防治沙害,改善xx地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气候:xx位于xx荒漠东南部,属大陆性气候,具有植被稀疏,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多风沙的气候特点。 工程项目目标:工程总投资3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二年,即2010年1月,竣工日期为2011年12月。 二、工程项目建设监理范围和目标: 1、工程项目建设监理范围: 按照委托监理合同规定,本工程监理范围为整个湿地恢复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监理,包括自监理委托合同签订之日起至工程竣工验收完毕的工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合同、安全、信息管理及项目施工阶段有关协调工作。 2、工程项目建设监理目标: (1)投资目标:施工合同总价为 300万元,以不突破合同价为控制目标; (2)工期目标:自 2010 年 8 月 8 日至 2011 年 10 月 30 日,共计个日历天; (3)质量目标:合格。

(4)安全目标:监督施工单位确保安全生产,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监理工作内容: 1.协助业主确认总承包商;审查确认分包商; 2.协助业主与承包商编制开工报告,协助业主办理开工手续; 3.协助业主组织设计交底和施工图纸会审; 4.审核承包商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等; 5.督促、检查承包商严格执行工程承包合同和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协调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 6.审核承包商或业主提供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协助业主确定无定额材料的单价; 7.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督促、检查承包商落实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8.组织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 9.负责施工现场工程量(或工作量)签证,签发工程付款凭证; 10.督促承包商整理合同文件和技术档案资料; 11.工程完工后,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监理部提交工程预验收申请报告;监理部收到其报告后负责组织工程有关方面进行工程预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用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限期整改; 12. 督促施工单位在完成整改工作后,及时向业主方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13. 协助业主组织并参加工程竣工验收,整理监理工作资料; 14.应业主要求审查(或参与审查)工程结算书(费用另计);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 当前绝大多数湿地都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生态系统脆弱,亟待立项开发,而一个成功的湿地恢复项目,关键在于根据湿地恢复的流程,制定可行、合理的湿地恢复方案,那么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方案有哪些呢?要在一系列的恢复地点中选择最佳的恢复区域,同时还需要考虑一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水文条件、地理地貌条件、土壤条件和生物因素。 3、湿地恢复区域的本底调查 在设计一个恢复项目之前,应该对恢复区域进行本底调查和评估,以便了解该区域过去和现在的状况,恢复区域在过去是否属于湿地范畴,如果属于湿地,确定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湿地的退化或者丧失,特别是恢复区域过去的水文要素、植被的分布格局、地形地貌、物种对栖息地的需求等?恢复区域现在的状况如何? 4、确定湿地恢复的目标

就是对湿地恢复项目预期的结果进行陈述,它反映了开展湿地恢复项目的动机。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要求,湿地恢复的目标也会不同。有的目标是恢复到原来湿地的状态,有的目标是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有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的新特性,还有的目标就是完全改变湿地状态。 5、使用参照点 即在该区域中能代表恢复湿地类型的受干扰最小的湿地,以此来代替恢复区域退化之前的湿地状态。 6、选择恢复方法 湿地恢复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选用最简单的恢 复方法,因为越复杂的恢复方法,越容易在某个环节上出现偏差。采用破坏性最小、最为生态的方法最容易实现恢复目标。在实施更多的人为干预之前应考虑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如果一些自然过程不能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应更多的考虑采用生物工程,而不是传统的工程措施。

7、实施湿地恢复工作 按照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原则,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设计、风险评价及恢复与重建指标体系等对策与方法进行全面的规划与研究。在湿地恢复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利用和发展新技术,把湿地的恢复范围从局部扩大到整个流域,最终实现景观水平上的恢复。 8、湿地恢复的监测 在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各种方法策略中,特别在评价管理行为的成功行方面,监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湿地恢复规划制定之后,恢复的监测方案便应同时完成,包括监测方法,监测指标,实施路线,采用频率和强度等。通常情况下,湿地恢复前和监测后的监测都是必要的。 9、湿地恢复的长期管理

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

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 摘要:湿地是介于水体和陆地之间的生态交错区,地球上不同海拔、不同纬度带都有形式各样的湿地,它们的形成过程、土壤类型、水文特征和植被等都各有特色,从而产生不同的生态效益。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湿地生态系统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其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势在必行!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恢复 【正文】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所无法涵盖的特征和特性,其独特性在于它特殊的水文状况、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交错带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功能。湿地的价值表现在作为许多化学物质、生物物种和基因的源、汇、库。湿地由于广泛的食物链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被称为“生物超市”。它为许多动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境,因此在自然景观保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的因其对自然和人类产生的水和废弃物具有天然接收器的作用而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具有稳定水源供给。改变洪涝和干旱状况。净化水质。保护海岸线和调节地下水水位等功能。 然而,目前我国的湿地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湿地一样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消失,湿地的消失将给所在区域的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由于人们对河流自然走势的改造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导致了现有湿地面积萎缩趋势。湿地质量还在不断下降。 在这个将要威胁人类未来生存的问题面前,社会各界不得不考虑如何去进行湿地的恢复和重建。

一、生态系统修复的原则 湿地的生态恢复指在退化和丧失的湿地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进行生态系统结构的修复和重建,使其发挥原有的或预设的生态服务功能。 为充分保护区域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湿地功能,在制定恢复计划时因全面了解区域湿地的广泛信息,了解该区域湿地的保护价值,了解它是否是高价值的保护区,是否是湿地的典型代表类型,是否是候鸟飞行固定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但同时,湿地恢复要确定一套现实的和动态的未来目标,而不是简单的对过去的生态系统的复制。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恢复,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原则构建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使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处于最大利用和最优循环状态,要达到水文、土壤、植被、生物同步和谐演进。 湿地生态恢复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通常情况下,湿地生态恢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有现在的环境条件及空间范围所决定。现实的环境状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内部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关系,尽管可以在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人为创造一些条件,但只能在退化湿地基础上加以引导,将湿地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退化湿地系统的生态修复是一项技术复杂、时间漫长、耗资巨大的工作。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某些环境要素的突变性,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和其内部运行机制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往往不可能对生态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_孙毅.pdf

第33卷第3期内蒙古林业科技Vol.33No.32007 年 9月JournalofInnerMongolia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 Sept.2007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 孙毅1,郭建斌1,党普兴2,刘艳辉1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100083;2.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恢复为主题,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湿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重点 分析了主导生态因子水文特征的变化、形成原因及其生态影响。从湿地生境、湿地生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 功能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湿地生态恢复的具体途径,同时为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提出了经济、生态协调 发展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 中图分类号:P931.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66(2007)03-33-03 ResearchonEvergladeWetlandRemediation SUNYi1, GUOJian-bin1, DANGPu-xing2, LIUYan-hui1 (1.Colleg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 Beijing100083, China;2.InventoryandPlanningInstitute, 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 Xian710048, China) Abstract:Evergladeisoneofthemostproductivitybiogeocenose, whichhasitsownenvironmentalfunctionand wetlandbenefit.Forthereasonitisoneoftheobjectsemphasizedlyprotectedbyhuman.Thispaperresearchesthe evergladebiogeocenosemodifiedwithwetlandremediationandguidedbybionomics, analysesthemainquestionsa-boutwetlandandenvironment.Theapproachofevergladewetlandremediationisanalyzed, andthemanagemode ofthebalanceabouteconomyandwetlandisbroughtforward. Keywords:everglade;wetland;ecosystem;remediation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05BA517A05)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 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 统。按拉姆萨尔(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天 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 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 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 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 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 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 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 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我国湿地面积约 2.5×107hm2,仅次于加拿大 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膨胀以及工 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遭 受了来自人类社会的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城市 ①收稿日期:2007-07-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