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存探讨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存探讨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存探讨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关系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关系 [摘要] 近年来会计界一直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孰是孰非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存在明显的缺陷,而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成熟。 [关键词]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长期以来,会计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以配比原则作为收益计量的主要方法。它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与可验证性等优点,曾经很好的服务于过去的工业时代,但却远不能适应信息和知识时代的要求。所以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大力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在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采纳了资产负债观。而我国财政部也在2006年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这一准则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与国际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确定的主要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和现值。新会计准则规定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其他的计量属性为辅。但也比较全面的导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某项资产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价格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的存续期内一般不作调整,他所反应的是市场交易实际价格,可靠性强。但其优点也是其缺点,它所反映的价格只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的,而不能反映企业在持有资产期间因为经营环境变化而引发的企业持有资产的价值变化,从而相关性比较差。特别是在20世纪以来现行币值不稳定、通货膨胀时时存在且物价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下,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与其重置成本有差异,虽然在这种

计价方式下对资产采取了提取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以弥补其缺陷,但是仍然不能准确的反映资产的现实价值。尤其近几年来通货膨胀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历史成本的会计报表由于物价总体水平的上涨使其部分项目的计量变得不真实,资产的账面价值明显脱离现实价值,使企业产生了大量虚利、使企业上交国家利税和分配股东的股利增加,使得国家和股东慢慢的把企业吃空。许多企业虽然在报表上出现巨大的净损益,却无力补充存货和更新设备,因为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经济下,按历史成本原则计提的累计折旧会导致固定资产已耗价值补偿不足,补偿的价值不足购买与原有质量数量相同的资产和存货,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萎缩,资本保全无法实现,这些都是他的缺点。 “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将公允价值定义为: 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融计量,”公允价值是资产与负债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计价依据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有以下几个有优点:首先,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直接客观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并保持“随行随市”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有用性。其次,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当企业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均按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核算。最后,有利于解决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与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在成本模式下,企业过分注重当期利润、忽视企业资本积累容易造成短期行为。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使经营者以单纯的利润为中心转变为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中心,立足于长期发展。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卢永华杨晓军 (厦门大学会计系316005)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与定义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具有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应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而重新计量。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其它的计量办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矗例如,当接受股票捐赠时,应采用市场股票的现行交易价格。 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实务中,有些计量基础如成本累积值(CostAccumulation),有效清偿价值(EffectiveSettlement),在用价值(Value-in-use)以及特定主体价值(Specific-entity-value)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或者说,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 1.在用价值与特定主体价值是指独立主体间因具有某些相同的信息与能力而同意达成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这种交易价格并不是在完全市场上通过竞价形成的,而是在特定主体间达成的。例如,主体衡量一项资产的在用价值是基于主体本身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与不确定性的衡量,而不是基于外部市场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的衡量。 英国ASB在199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财务报告的折现”中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把在用价值定义为:特定主体期望的现金流量的市场价格。IASC也在IAS36“固定资产的减损”中采取了类似的描述,将在用价值定义为:主体连续使用某项资产以及对其在使用寿命终了进行处置时,估计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

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中应用

2013年6月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Jun.2013第15卷第3期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Taxation College Vol.15No.3【财务与会计】 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 王晓英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广泛运用公允价值,以充分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核算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背景,论证了其优越性和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的途径。 关键词:公允价值;活跃市场;相关性;可靠性会计收益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306(2013)03-0037-03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实施。本文拟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背景、优越性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的途径,以期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给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背景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人们投资意识不断增强,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只有引入公允价值,才能进一步适应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于是,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实施。 我国会计准则在引入公允价值的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坚持了“适度运用”的原则,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作为转型经济国家,有些资产和负债仍缺乏成熟的活跃市场,在会计核算中,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固然重要,但应当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前提,如果我们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可能会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等现象。根据上述理由,我国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准则规定,只有在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允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越性 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拥有自身的优越性。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适应了金融创新的需求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从传统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由于它们以合约的形式出现,具有跨期性、杠杆性、联动性、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等特点,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无法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因为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必须等到合约真正履行时,才能进行会计核算。 收稿日期:2013-05-14 作者简介:王晓英(1988-),女,山西万荣人,山西财经大学2012级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73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运用的探讨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运用的探讨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一直是计量的主要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成本渐渐难以满足会计市场的需求。这时公允价值出现了,它是一种更能客观真实反映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纵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推行过程,我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反复。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我们仍需要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

An Analysi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and Its Application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cost has been the main measurement mode for quite some time.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changes in accounting environment, people's demand for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the historical cost can’t meet the need of accounting market. Fair value is a kind of measurement attribute that can more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economic resource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China has experienced reversals to some ext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we still need to apply fair value carefull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fair value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appl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further improvement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Keywords: fair value; the measurement attribute; application

公允价值的十大认识误区

公允价值的十大认识误区 公允价值的导入既是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也是引发诸多争议的焦点。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后,伴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和股市楼市的红火,对公允价值的看法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引入公允价值,使财务报表更加逼近经济现实,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相关性。反对者则认为在会计计量中大量运用公允价值,不仅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波动,而且为盈余操纵提供巨大空间,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相关性与可靠性孰重孰轻,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哲学性命题。强调相关性的,必定推崇公允价值会计模式,而偏好可靠性的,则坚决扞卫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这方面的争论,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赞成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人士指责以“硬资产为重心、以投入为侧重”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导致相关性缺失,已不适应以“软资产为核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知识经济,严重低估了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误导了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反对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人士则提出,可靠性是确保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的必要前提,不可靠的信息是不相关的,对投资者也是毫无用处的。 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掀起大辩论,这既是预料之中,也是合乎情理的。真理越辩越明,但在辩论过程中,认识偏差也随之涌现。笔者认为,当前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论,存在着亟待澄清的十大误区。 误区之一:公允价值导致公司利润剧增 截至2007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已公布2006年报的147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007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更是高达亿元,同比增长达%。据此,关于公允价值导致上市公司利润剧增的说法甚嚣尘上。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因果倒置的观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尤其是200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的显着提升,是宏观经济形势和股权分置改革双重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在新会计准则中导入公允价值所致。当宏观经济形势向好,股权分置改革给投资者带来财富效应时,采用历史成本将抹杀这些“改革红利”,而采用公允价值则将改革成果予以明示,对投资者的决策更具相关性。况且,如果继续沿用历史成本而不是公允价值,上市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对外披露的经营业绩增幅可能更大。 以备受关注的雅戈尔为例,该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实现了亿元净利润,其中出售中信证券股份获利亿元(税前)。根据笔者的分析,雅戈尔2007年第一季度出售中信证券获得的税前收益应当是亿元左右,而不是亿元。这是因为,该公司2006年末共持有中信证券亿股股份,总成本为亿元,每股成本约元。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雅戈尔将所持股份中已过禁售期的万股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将持股成本与2006年底中信证券收盘价元之间的差额(即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追溯调整,调增了股东权益亿元。这样,当雅戈尔2007年2月以每股约元的均价出售万股中信证券股份时,只应确认约亿元的投资收益。倘若没有采用新会计准则,则雅戈尔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将高达亿元。可见,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新会计准则并没有导致雅戈尔利润剧增。 从业绩计量的角度看,四类公司将是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受益者”,以发起人身份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研究开发投入较大的高科技公司、负债率较高和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较大的公司。在这四类“受益者”中,与公允价值最密切相关的是以发起人身份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但诚如上述分析,这类公司报告较高的利润,主要是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而与公允价值无关。这类公司只要将所持股份高价出售,即使按历史成本计量,也必须确认巨额的投资收益。 误区之二:公允价值加剧经营业绩波动 公允价值的导入,将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这是公允价值经常被诟病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应用问题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我国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即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者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的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2、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的难点 (1)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问题 公允价值需要的市场环境是近乎完美的活跃市场,它要求交易双方信息对称,这样才能使交易价格与公平价格保持一致,不存在信息滞后的问题。目前我国市场环境尚不完善,地区之间差异比较明显,整体市场化程度较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反映真实的市场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此环境下确认的公允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影响企业资产或损益计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公允价值应用的成本问题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增加成本。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为了预防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也必须增加监管成本。于此同时,实务中很多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十分陌生,要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具体运用,还必须对会计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导致培训成本的增加。 (3)公允价值应用的可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从我国现状看,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应该说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运用尚难以适应。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会相对影响其实务中的可操作性。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及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概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列为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多项具体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会计理论界认为下一步的目标是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具体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趋势日益显著。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应进行双重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并不是取代历史成本计量,而是希望以公允价值计量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人们已经认识到历史成本相关性差但可靠性强,公允价值相关性强但在技术上难以保证可靠性。因此,笔者通过分析财务会计计量与会计计量模式,重点对历史成本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和公允价值与虚似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突破计量属性之争,从报告程序中寻找到保证财务会计信息既相关又可靠的制度安排。 一、财务会计计量与会计计量模式 (一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及发展的基础 制度变迁依赖于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三者的作用,产权是基础。当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失衡,制度就有了发生变迁的内在动机。当制度变迁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制度变迁得以实现;反之,制度变迁将受到阻碍。我们将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应用到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上可以发现:(1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财产权力导致股份公司两权分离,产生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产权人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决策相关性要求,会计计量从以历史成本为主转向以公允价值为主;(2财政部代表国家制定会计制度,主导会计制度变迁。如果其制定的制度是有效率的,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绩效;反之,无效率的制度将阻碍经济发展。判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推动信息不完全市场向信息完全市场转化。 (二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 会计计量模式,是指某种会计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的组合。会计计量属性及其特征是: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的重要要素,指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通俗地讲,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从会计计量的概念而言,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两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与定义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具有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应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而重新计量。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其它的计量办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础。例如,当接受股票捐赠时,应采用市场股票的现行交易价格。 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实务中,有些计量基础如成本累积值(Cost Accumulation),有效清偿价值(Effective Settlement),在用价值(Value-in-use)以及特定主体价值(Specific-entity-value)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或者说,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 1.在用价值与特定主体价值是指独立主体间因具有某些相同的信息与能力而同意达成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这种交易价格并不是在完全市场上通过竞价形成的,而是在特定主体间达成的。例如,主体衡量一项资产的在用价值是基于主体本身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与不确定性的衡量,而不是基于外部市场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的衡量。 英国ASB在199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财务报告的折现”中持有相同的

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净值、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 .. 1.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指资 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算。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PS:企业对会计要素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就是资产的现行再取得成本,是指资产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负债按照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PS:在实务中,一般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 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PS:通常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4.现值是指继续使用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净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一般为资金成本)折现后的价值。用于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PS:主要适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 5.公允价值是资产和负债按照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PS:在资产负债表日(期末)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举例: 1.乙在10年前花50万元买了一台机器,这个50万就是历史成本 2.乙如今要买同样的机器要花100万,这个100万元就是重置成本 3.乙公司生产一台机器,若按照进一步加工将面临亏损,预计完工售价为100万元,进一步加工还需投入20万元,那么他的可变现净值为100-20=80万元,变现净值强调的是处置价值 4.乙公司已经有一台机器,已经使用3年,原价值为100万元,每年提10万元减值准备,那么现值为100万-3*10=70万元 5.乙公司已经有一台机器,准备出售,经过谈判,确定购买价为80万元,那么这个80万元就是公允价值 6.企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设备一台,付款期限为10年,则企业对该台设备进行初始计量时应采用的计算属性是现值。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质疑与争论。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了放大作用,而非金融危机的根源,即便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也不能解决金融危机本身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一种先进的,能够反映资产、负债的本质的计量属性,是不能够被摈弃的。但通过金融危机也使人们认识到执行公允价值的难度,要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有关公允价值会计、评估体系,为公允价值在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环境。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新会计准则 2006年财政部正式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和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大量无形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出现,必然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了条件,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言,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加符合资产的本质,体现出资产内在价值,反映资产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然而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中,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则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美国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认为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会造成金融机构对资产的过分减计,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的抛售力度,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浅析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浅析 摘要: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的涵义以及在运用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公允价值计量作了反思,为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公允价值意义问题思考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的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深入学习研究有关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其限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C)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有序的市场中,交易双方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C、F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上是致的,即所谓公允价值,是充分了解情况的双方自愿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负债的金额。也就是双方都同意的交易价格。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的引入,使得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能充分反映该其真实的现时价值,也使公允价值的变动能充分反映到当期损益中,使公司净利润更客观、更真实,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拥有的资产和承担债务的真实价值,从而客观的评价企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作出科学的决策和判断。我国引入公允价值,也是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二、公允价值的内在逻辑及意义 (一)公允价值的内在逻辑 I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中公允价值计量框架的内在逻辑是:1.首先要求报告主体确定计量的对象即特定的资产或负债;2.要求从报告主体角度考虑,确定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最有利市场或主要市场);3.强调市场参与者,这是从市场交易主体角度认知公允价值计量的参照市场,同时为在缺乏提供定价信息的可观察市场时,如何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考虑计量公允价值提供了一致的方法;4.明确使用有序交易的“退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即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最有利市场或主要市场)中的有序交易的退出价格即是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弊分析及启示2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弊分析及启示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环境日益变更,历史成本所提供的会计信 息忽视了未来价值,越来越不能及时和全面的反映经济实质,与经营决策也越来 越不想干。在此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越来越被国际会计学界广泛认可。于是紧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大融合,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也将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正式纳入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中。但公允价值应用的时间较短,还 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旨在认识公允价值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优 点和弊端,并针对性的提出更好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 利润操纵对策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ly accounting changes, the original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model increasingly un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integr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environment. Historical cost provided for in the past, ignore the future valu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creasingly unable to timely and fully reflect the economic substance, and business decisions are increasingly want to do. In this context, the fair value has been more widely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circles. So tight integration with the global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研究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研究 发表时间:2009-03-06T15:41:31.793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09年第二期供稿作者:闻静 [导读] 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需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 摘要: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需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推广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会计如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还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 关键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配比原则虚利实分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 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具有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应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而重新计量。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 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实务中,有些计量基础如成本累积值,有效清偿价值,在用价值以及特定主体价值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或者说,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 ???? 1.在用价值与特定主体价值是指独立主体间因具有某些相同的信息与能力而同意达成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这种交易价格并不是在完全市场上通过竞价形成的,而是在特定主体间达成的。例如,主体衡量一项资产的在用价值是基于主体本身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与不确定性的衡量,而不是基于外部市场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的衡量。? ????????2.有效清偿价值计量基础为某些特定资产的现值,这些资产以固定利率进行投资并期望其产生的现金流入能与某项特定的负债的现金流出相匹配。这在套期保值会计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外部市场将把此项资产的不确定风险考虑在内,所以将要求更高的现行价值,对于负债而言,外部市场将会考虑该主体的信用水平,所以相应负债的现值也是不同的。有效清偿价值基础排除了市场对同样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以主体本身的评价。? ???? 3.成本累积基础意指主体期望获得某项资产或清偿某项负债的过程中所需付出的成本。例如,在以提供实物或某项服务来清偿负债的情况下,主体在计量成本累积偿付额时通常不考虑一般的管理费用、盈利以及风险报酬等。而同样在市场交易中,这些因素将被包括在交易价格之内。? ???? 特定主体的评价虽然可能含有更加丰富的信息,但是市场却始终是资产或负债的决定者。而且,以上计量基础折现利率的选择都存在较强的主观因素。例如,有人会认为资产盈利率较适用于负债的成本累积计量基础,但也有人会认为增量借款利率或内含利率较为适合,哪一种是正确的尚未达成共识。并且,考虑到无论主体的期望如何,在多数情况下,必须接受市场价格以获得资产或清偿负债。所以,对于初始确认或在重新计量时,基于市场基础的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具代表性并且可靠的计量办法,能够有效地评判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经济实质。? ?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排除利用基于特定主体的信息与估计。有时市场并不具备估计某项资产或负债现金流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必须在合理、允当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现金流量,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表明这种估计是不适当的。但如果可获得有关的数据与信息,则必须加入市场数据与信息对所作的估计进行调整。?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就目前而言,公允价值指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在我国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 1.推广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会计如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还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实物资本维护的观点认为,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取得这些能力所需的资金或资源。很明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这些能力,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能力,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护,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但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反过来,当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此时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企业的生产将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 ???? 2.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要求。目前一般认为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收入与成本、费用要保持时间上的配比,即某一时间的收入必须与某一时间的成本、费用相对应;另一方面则要求进行配比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应具有经济内容和性质上的必然因果联系,即不同收入的取得是因为发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成本和费用,而不同成本和费用的发生是为了获得不同的收入。但我觉得仅把配比原则理解为这两方面的含义是不够的。它应有更广义的理解。它除了有前述两方面的含义以外,还应有在计量方面进行配比的含义。目前,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从以上可看出,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当然,由此类推同样可得出,推行公允市价计量也是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的。? ? 3.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

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实践报告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学院 学年论文 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实践报告 姓名陈垒 学号 01 专业班级 08会计实物与管理B1班所在系部会计学院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日期

引言………………………………………………………………… 一、会计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的比较……………………… 三、实行公允价值的目的…………………………………… 四、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影响……………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财务会计是以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影响为中心内容,并主要向外部提供财会信息的一种专业会计。 企业财务会计计量时用货币或其他度量单位计量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结果的过程。企业财务会计的确认是明确某一项目属于什么会计要素的问题,而计量则是进一步明确该项目的数额是多少,即主要解决某项交易或事项在会计上“反映多少”的问题,体先会计信息的定量化特点。企业财务会计计量结果构成了确认记录和报告的内容,所以,计量问题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 企业财务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度量单位。我国会计法规中规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说明企业财务会计计量单位的选择集企业财务会计的计量单位是相对稳定的名义货币单位。计量属性是指要予以计量的某一题会计要数的品质或方面。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 以往,企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但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生了许多无历史成本记录的资产项目,而且有些项目如自创商标、自创专利等在其形成时无法辨认其历史成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被认为是金融资产最具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对衍生工具则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一、会计计量属性 在财务会计中,计量属性是指资产,负债等要素可用财务形式定量化

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以雅戈尔公司为例 毛逗逗MZ1301028 20 世纪70 年代之后,随着国际会计环境的变化,历史成本这一传统的会计计量属性逐渐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无法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于是要求改变计量属性的呼声越来越高,伴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运而生。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肯定了公允价值的地位,至此公允价值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重大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计量则是指资产按其取得时为它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其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为交换而收到的或为偿付将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时由于都是交易双方自愿接受的公平的交易价格,两者完全相同。后续计量时,如果市场环境相对稳定,那么两者接近相同或者完全相同,此时可用历史成本代替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区别: 第一,历史成本所体现的是过去时态,只适用于初始计量,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但是公允价值是一个动态概念,不仅可以用于初始计量,而且可以用于后续计量,只要某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预期价值或市场价值发生变化,就必须要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在表内反映出来,在表外进行披露。 第二,历史成本是从企业投入的视角对实际发生的交易进行确认和计量,而公允价值是从市场的视角对实际发生的交易和假定交易均能进行确认和计量。 第三,如果不满足“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这一前提,即使是相同交易日取得的同一项资产,历史成本金额与公允价值金额也会存在差异,此时历史成本不再体现公允。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非完全对立。在某种情况下,历史成本也即公允价值,只不过它体现的是过去的一个公允价值,即初始计量时的公允价值。 下面以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比较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 【摘要】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兴的会计计量属性,在会计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逐渐暴露出其本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会计环境的飞速变化,公允价值正逐渐显示出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诸多优势,以其较高的相关性和公允性日益融入当前的会计实务中。我国对公允价值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与国际会计准则方面要求日渐趋同,但仍然存在不少差异。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内在本质、基本特征及其现实意义进行略加探讨。【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公允性;估值 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不足之处日益显露,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型计量属性更贴近商品的内在价值,日益成为国际会计和财务报告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活力、日益开放,为了顺应其创新发展的内在必然需求,必将规范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程序与内容,提升会计报告信息的内在价值量。我国财政部决定自2014年7月起,在全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的企业范围内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规定。公允价值在准则中被赋予了新的定义,从中可以提炼出三个要点:一是市场参与者可以看作是熟悉市场状况的对方;二是计量日并不是商品交换和劳务提供的实际交易日;三是交易过程和结果是基于两方自愿协议而产生的。在探讨公允价值本质内涵的时候会发现,不能仅仅认为公允价值是各种会计计量属性的简单组合,也不能片面地认为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是两个完全背离截然不同的概念,否则将会失去对公允价值内涵探讨的真正意义。在会计程序操作中,计量属性确定的是定量的层面,因此相同的会计核算对象在不同的计量方式下会呈现出存在区别的货币数量。公允价值是十分贴近商品非使用价值的近似价格,而商品的这种固有价值是根本的无以取代的特性,使用一种无限贴近事物核心内涵的描述方法是必要的,所以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作为会计计量基础是十分准确可行的。 会计计量基础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进步亦步亦趋,在度过了依据如实记录为基础的直观计量阶段之后,又进入了历史成本为计量方法逐渐完善阶段,但历史成本逐渐暴露其自身具有的无法克服的弊端:其一,在某些会计处理中历史成本获得的难度较大或者可辨认的限度较低,就无法使用交易初期产生的价格进行精确记录,如自创商誉作为企业自身特有的无形资产缺乏确切的记录成本,且形成初期可辨认成本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