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M、N两锋面中

A.M为暖锋,N为暖锋B.M为冷锋,N为冷锋

C.M为暖锋,N为冷锋D.M为冷锋,N为暖锋

2.图中P、Q两地

A.P地盛行下沉气流B.P地湿热

C.Q地盛行下沉气流D.Q地湿热

3.此时H地盛行

A.西北风B.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4.当台风中心位于上海东部洋面时,上海的盛行风最接近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读“亚洲东部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图中气压场是受热力因素作用形成的。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处的风速,正确的是

6.图中①~②之间的高空风向的是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下图为“2019 年某日 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A 地气压值的大小可能是

A.1013 B.1016 C.1018 D.1021

8.图中郑州市的风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9.甲与乙风力描述正确的是

A.甲比乙的风力大,因为甲比乙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B.甲比乙的风力大,因为甲比乙处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乙比甲的风力大,因为乙比甲处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D.乙比甲的风力大,因为乙比甲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该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上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此时,图中a、b、c、d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2.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箭头在图中绘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方向_____。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运动,再形成____运动.(垂直或水平)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_______。

(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5)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_____)

A.D>A>B>C B.C>B>A>D C.B>OD>A D.B>D>CA

(6)图中D点气温比A点气温______(高或低)。

(7)当亚欧大陆内部被B气压控制时,当地的季节为_____,该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此时位于南亚的印度盛行风向为_______。

13.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

(2)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

(3)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半球。

(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

(3)当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__。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原因是________。

(5)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原因是________。

(6)M、N两地此时可能有阴雨天气的是____,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A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图示为锋面气旋,位于北半球水平方向上气流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图中M、N两锋面中,左侧M由高纬度移来,为冷锋,右侧N由低纬度移来,为暖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读图可知,Q地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故Q地为高气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C正确,D错误。读图可知,P地为低气压系统,盛行上升气流,P地纬度较高,气候冷湿,AB错误。故选C。

3.读图可知,H地位于北半球,H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H地盛行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台风中心位于上海东部洋面时,气压梯度力由上海指向东,即自西向东,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偏转为西北风,此即上海的盛行风,据此分析本题选B。

5.D

6.B

【解析】

【分析】

5.读亚洲东部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处等压线分布中,甲处等压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甲处风速最大,而不是最小,A错误;图中显示,乙处和丙处的等压线比甲处稀疏,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比甲处小,因此乙处和丙处风速不可

能最大,B、C错误;图中显示,图中四处中,丁处等压线最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小,因此丁处风速最小,D正确。故选D。

6.读图可知,①处为高气压中心,②处为低气压中心。材料信息表明,图中气压场是受热力因素作用形成的,因此高空气压形势与近地面相反,则①处高空为低气压中心,②处高空为高气压中心,高空中①~②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②指向①,即由东北指向西南,图示区域位于亚洲东部,即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高空可以忽略摩擦力,风向向右偏转近90°,与等压线平行,因此高空风向的是东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A

8.B

9.D

【解析】

【分析】

7.A 地位于1010百帕等压线和1015百帕等压线之间,所以其气压值的大小应该大于1010,小于1015,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8.郑州位于一个低压气旋附近,在郑州附近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最终形成西南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在同一副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分布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据图可知,图中乙比甲处等压线密集,所以乙比甲的风力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10.C

11.D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等压线图中的风向判断和天气现象判断。

10.该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因此风向应始终处于垂直等压线向左偏的位置在甲处是辐散,在乙辐合。①在甲处垂直等压线向右偏,A错误;②在乙处垂直等压线向右偏,B错误;④垂直于等压线不是风向,D错误;③符合垂直等压线向左偏,C正确。故选C。

11.出现阴雨天气应在低压槽处或低压中心。由图可知a、b处于高压脊,a、b不会出现降水,A、B错误;c、d处于低压槽处,而根据风向可在c、d之间形成暖锋,c是暖气团一侧,不会形成降水,C错误;d是冷气团一侧,因此d出现阴雨天气最可能,D正确。故选D。【点睛】

海平面等压线图中,南半球风向确定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向左偏;低压槽处可能出现锋面,锋面冷气团一侧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12.顺时针垂直水平冷热不均水平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C

高冬季亚洲高压(蒙古或西伯利亚高压)东北风

【解析】

【分析】

【详解】

(1)等压面上上凸为高,下凸为低,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性质相反,则图中C为低压,B 为高压,B处为下沉气流,C处为上升气流,则气流流动方向为B-C-D-A-B,即ABCD间气流呈现顺时针方向。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是近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先有近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造成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不同,大气开始平动,即先有垂直运动,再形成水平运动。

(3)结合上面分析可知,近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空气的垂直运动,造成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促使大气开始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

(4)力是运动的本因,则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5)等压面上上凸为高,下凸为低,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性质相反,则图中AC为低压,BD 为高压,近地面的气压数值高于高空,则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为B>C>D>A,据此分析本题选C。

(6)结合上面题目,CB分别对应近地面的受冷、受热位置,则图中D点气温比A点气温高。(7)当亚欧大陆内部被B气压控制时也就是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时,当地的季节为冬季,此时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是亚洲高压,此时位于南亚的印度盛行风向为从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北风。

【点睛】

亚洲季风气候的分布、成因及影响总结

(1)分布亚洲大陆的南部和东部,是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由低纬向高纬,依次分布

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的南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日本等国的北部以及俄罗斯的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区。

(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从东亚来讲,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平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冬季风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当夏季风盛行时,东亚的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东部沿海地区高温多雨。

(3)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

13.(1)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成一夹角北 (4)N N 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解析】

(1) ①为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垂直,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2) ②为风向,若无④摩擦力,只受①气压梯度力、③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平行,①与③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实际大气中的②风向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成一夹角,本图显示该地的风向相对于气压梯度力右偏了,因此该图示意北半球。

(4) 图中M、N两地相比,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较大。

【点睛】

风的受力分析要点: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偏向的是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相反。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14.C气旋反气旋阴雨②②处受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期A A 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圧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較大N N处正好位于冷锋锋后

【解析】

【详解】

(1)北半球的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偏,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C。图中的A风向向左偏了可排除;B风向应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但图中明显不符;D是由低压吹向高压。故其余三处可排除。

(2)图中①是低气压中心,就气流状况应是气旋;②是高压中心,就气流状况应是反气旋。

(3)当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即低压气旋过境,由于中心气流上升,常出现的天气是阴雨天气。

(4)图中①地主要是阴雨天气,而②处由于受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②,原因是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的保温作用弱,故昼夜温差大。

(5)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A,原因是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圧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

(6)M、N两地此时可能有阴雨天气的是N,原因是N处正好位于冷锋锋后,而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