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

作业一

一、名词

1、六艺:西周很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从幼童开始,就教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号称“六艺”

2蒙学:就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蒙学的教材称为“蒙养书”或“小儿书”。蒙学在内容上包括

了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学习两个方面。教材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主。

3仁爱孝悌:这是中华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仁在各种道德

中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的核心是爱人,其根

本是孝悌,孝悌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极崇高的地位,由此形成的

家族亲情,对家庭关系,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

二、简答题

1、明清实学的思想有哪些特点

第一,经世致用的精神,即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政治联系起来,

用于改革社会。

第二,实事求是的精神。即科学精神,不仅指的是对自然科学的积极探索,还指科学的认真研究态度。

第三,独立的批判精神与启蒙意识,从不同角度冲击了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闪耀着时代的火花。

2、修己独慎

传统道德素来有慎独的告戒,所谓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修己独慎的修养传统培

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情操的君子人格。

3、简述书院的教学特色

书院既不同于官学,又别于一般私学,它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其一是书院提倡日常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结合,崇尚学术争鸣。

其二是,书院学生自修为主,教师答疑为辅,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书院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的职业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富有创造性的

一种教育制度。

三、问答题

1、中国传统宗教有哪些特征?

一是中国传统宗教不发达性

(1)民众宗教观念相对淡薄

(2)宗教从未占据意识形态的通知地位

(3)中国系统宗教大多是舶来品

二是中国传统宗教的实用性

(1)中西方宗教心理差异

(2)中国民间鬼神信仰流行

(3)信仰的实用性在道教、佛教中都有表现

三是中国传统宗教的兼容性

(1)中国人信仰宗教的兼容性

(2)官方宗教政策的兼容性

各种宗教之间相互融合

2、中国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

在中国传统史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它是古代史学家们德、才、学、识的集中表现。因此,我们所说的批判地继承古代的史学文化遗产,不仅在研读古代史学所积累的史学研

究成果,还应从中概括和总结出体现在史学家身上的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

(一)秉笔直书的求实精神是撰写信史的基础,是史学家的崇高美德,是史学这种庄严而伟大的事业不可

缺少的支撑点。

(二)与直笔写实的史学观密切联系的是惩恶扬善的批判精神。

(三)以史为鉴的经邦致用精神。

(四)融贯诸学,吸纳百家的会通精神

作业二

一、名词

1、名实之辩

中国古代哲学中,作为认识论与逻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先秦以来一直就有着名实之辩。“名”指名称或概念;“实”则指实在,即名称或概念所称谓的客观事物。“名”和“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

2、编年体

1、按照年、时、月、日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迹的史书体裁,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史体。孔子的《春秋》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异步编年史。《资治通鉴》代表了编年史书的最搞成就。编年体的优点是便于考察历史事

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易于了解历史时间的联系。缺点是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3、唐古文运动

发生在中唐时期的一次文学革命运动。它是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号召,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

王朝统治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

二、、简答题(共15分,每题5分)

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中“文”与“道”的关系

“文”与“道”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心问题,尽管历代文论家出于不同的需要有过不同的解释,

但是实质上,“道”既是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文”则处于从属地位。因此,

中国古代文学在内容上多重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的主题比较单纯。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剥去其历史的、神魔的外壳,显示的主题无非是忠奸、善恶之间的斗争,显示出社会对伦常的高

度关注。即使象《红楼梦》这样的被文论家视为打破一切传统模式的巨著,也是通过一个家族的伦理关系

的解体来展现出来的。即使是描写景物、田园的诗词,也往往与人生际遇、政治理想等联系在一起。虽然

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少数“离经叛道”的作品,如《金瓶梅》等,但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

始终不是主流。

“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对中国古代文学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一方面,关心政治、留意现

实,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使古代作家写下了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具有较高的

认识价值,例如杜甫的诗;另一方面,与政治过于接近和过于急切的教化目的,使一部分古代文学作品在

艺术上异常单调,使古代文学中往往以道德判断代替审美判断,影响了文学的审美价值。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独慎、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

毅力行

3、简述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

一是以宫殿和都城规划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二是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

三是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

四是艺术风格特别重视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国人伦理观、审美观、价

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三、论述

1、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1)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中国哲学主要是“闻道”的学问。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哲理诸如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性善恶、人格高下等。

(2哲学与政治、伦理含融不分。哲学思想是渗透在政治、伦理乃至历史、文学等著作中

(整体把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中国哲学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较少做细部论证;注重对道理的直

觉体悟,而较少做逻辑分析。

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少著作是语录体或注疏体;大多没有形式上的体系,论述简短;惯于用意味深长的格

言警句、寓言。

2、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1)在器用技术方面,造纸术是中国古老的发明,约在唐朝中期传入西亚,再到欧洲。印刷术传入欧洲

后,在文化上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成为促进文艺复兴的利刃。火药13、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很快被应用于军事。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地建立,导致世界市场出现。

(2)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国美术、绘画、陶瓷对欧洲人来说不仅实用,而且是有价值的艺术品。此外中

国的园林艺术、诗歌戏曲对西方也有深刻影响。

(3)在学术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由传教士传播到欧洲。如伏尔泰尤其崇拜孔子,狄德罗盛赞中国历史悠

久,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魁奈,一生热爱中国文化,被誉为“欧洲孔子”。中国哲学对德国近代哲学也有反映。布莱尼兹的二进制和《周易》完全吻合,康德等哲学家的思想也与儒家思想在逻辑上相吻合。

作业三

一、名词

1、编年体;按照年、时、月、日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迹的史书体裁,(称为编年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史体。

2、唐古文运动;是发生在中唐时期的一次革新运动,他是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号召,以文体改革为

中心,以维护唐王朝统治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

3、诗界革命;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达到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顶点,作为改良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

分是诗歌改良运动,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诗界革命,即是改良运动的需要,也是近代进步诗歌潮流的发展

4、司马迁;(约公元前145-86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他继承父志,忍辱发愤,艰苦著述,以毕生精力写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一书,为中国古代史学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简答

1、简述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

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黄泉至上思想和致密的等级观念。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获取中轴对称院落布局,或为自由式,以前者为主。

3)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

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2、明清实学思想有哪些特点?

答;1)经世致用的精神。2)实事求是的精神3)独立的批判精神与启蒙意识

1、试述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主要内容。

1)在器用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2)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国美术、绘画、建筑、园林及诗歌等文学艺术文化传入了欧洲。

3)在学术思想方面。靠传教士的传播,尤其儒教的重要典籍被译为拉丁文传入欧洲

三、论述

1、、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艺术的民族特色作如下三方面的概括:

一、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追求。

二、重言志,追求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

三、圆融贯通的表现手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