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古诗文阅读教学例谈

递进式古诗文阅读教学例谈
递进式古诗文阅读教学例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1502392.html,

递进式古诗文阅读教学例谈

作者:叶敬斗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09年第11期

不久前,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祝禧为五年级学生上了一堂《村晚》的古诗阅

读指导课,课中采用“表象阅读,意象阅读,想象阅读”的层次递进式导读教学很有创意,感慨之余,想对几个精彩片段做点评说,以期为古诗文教学提供一个范式。

一、初读感知,建立表象

师:诗是无形画,画在多读中,多读几遍,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一幅幅与诗相关联的画面,读的遍数越多,画面越清晰。请大家自由地读这首诗,然后把你头脑中的画面描述给老师听一听。

生1:老师,读了这首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清澈的池塘边长满了野草,落山的太阳红红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自由自在的样子真可爱。

生2:好一幅山村田园图画:清清的池塘边,野草茂密,远山、落日倒影在池塘里多美呀!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正准备回家呢。

生3:我读了这首诗,耳畔像是回响着悠扬的笛声,四周的小鸟也被吸引过来,在池塘的四周飞来飞去……

师:了不起,你们初读此诗,就能在脑海中产生这样美的清晰画面,能相互再说说吗?(生相互热烈地交流)

二、潜心研读,读出意象

师:刚才我们是从整体上诵读这首诗,在脑海中建立了诗的画面形象。接下来,我们抓住一些字词深入理解一下,看能否把这些词所表达的意象加以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仔细默读,抓住“满、衔、浸、横牛背、信口吹”(投影诗句和加点字)这些词,边读边记下你的理解,等会儿汇报交流。

(生静悄悄地边读边记,很投入)

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

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 是最新的《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觉得有用就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一年级古诗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学工作总结江夏区藏龙小学邱萍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 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深刻的认识到开展古诗文诵读影响深远,所以我在这个学期 的教学工作中,总会抽出时间安排与小朋友们诵读经典诗文。 一、在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趣味化的形式。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 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 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画 画法: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 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巧用法:

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2、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 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 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 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 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3、多样化诵读形式。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最全面的写作站音律,可以 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 上了诵读诗词。在背诵经典诗文的过程中,我常常组织小朋友们开展一些比赛和活动来调动 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的识字量增加很快,而且他们识字的 兴趣也比较高。诵读中孩子们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古诗词作文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现行各类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相当的比例。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熏是无可替代的。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许多困惑和盲点;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对古诗词教学在各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各学段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这些因素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统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方法各学段的目标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另外,即使同一学段,古诗类别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应雷同。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还要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以及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语文味,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学生从文化上得到浸润,能力上得到提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词的程度。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学习-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容 (一)探索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1、通过对古诗词教法的研究,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

熏,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诗文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式。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2、探索小学古诗课堂教学路子。 3、编写出小学古诗积累校本教材。 4、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探索通过古诗词积累,培养学生良好品性的有效途径 1、选取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古诗词诵读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古诗词诵读的方法。 2、学生背诵古诗词增加了记忆力,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文化素养,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了传统美德的教育。 (三)教师摸索和总结出现代教育技术下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基本模式,并总结出一套小学各年级段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细则 (四)学校编写出一套古诗词诵读教材,建立一个古诗词专题学习,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 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1、选题、申报、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2、分类搜集、整理、筛选有关古诗文资源。 第二阶段:逐步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2月 1、确定实验对象,并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摸清教学需求。 2、通过教学实践,反馈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积累经验与方法。

体验式教学活动方案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体验式教学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据调查,一半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问题主要集中在适应性、人际关系、情绪、学业、就业与发展等多个方面,主要体现为不自信,不信任别人,自我意识感过强、团队合作性较差等诸多方面。针对此情况,我院特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旨在让参训者认识到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信任他人,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让每一位队员体验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活动主题 自信他信友谊合作拼搏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2010年4月*日**(总用时3-3.5小时) 活动地点: 四、活动对象: 院07、08级同学(主要针对08级同学) 五、活动分析 整个活动由多个小活动组成,利用游戏吸引了同学好奇心,还有此次活动所需经费少,易操作。相信一定能顺利举办。 六、活动流程 1、热身活动:

请受训者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手上来,看着教师拍手的节奏,举起双手,跟教师一起练习两遍。大家会发现拍手的规律,1、2;1、2、3;1、2、3、4;1、2;…….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掌声给别人,那么现在,让大家一起用这个节奏给自己鼓掌,拿出自己的勇气、自信,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勇敢地表现自己,请大家跟着教师的节奏,拍三遍,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自己。 2、活动内容 (1)、“知己知彼” 形式形式:全体学员 时间:15-20分钟。 材料:无。 场地:空地。 活动目的:环节中同学们有机会去盘点身边同学的优点,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优点,增强自信,了解自己也认识别人,达到“知己知彼”,增强凝聚力。 操作程序: 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指挥,每个人想想自己有什么优点,想好的同学走到圆圈中,大声的念出自己的优点,其余同学听后大声说出:“我们喜欢这样的你!”。环节中同学们也有机会去盘点身边同学的优点,这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优点。同法说出别人的优点,其余同学听后大声说出:“我们喜欢这样的你!”这样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温暖和感动。

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甘家厂小学2017—2018学年度 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基础工程。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 1、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朝读课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三、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内容:

参考《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及教研室发下来的必背古诗。选取以下内容 一级:必背古诗20首,校本教材前5首,共计25首。 二级:必背古诗40首,校本教材前10首,共计50首。 三级:必背古诗55首,校本教材前15首,共计70首。 四级:必背古诗前70首,校本教材前20首,共计首。 五级:必背古诗70首,古诗词6首,校本教材前25首,共计101首。 六级:必背古诗70首,古诗词6首,校本教材前30首,共计106首。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诵读要求。 1、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2.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3、推荐使用韵律诵读,并附之以韵律操(我校已编古诗文特色操共八节)。 4.规定在间操后固定做古诗特色操操。 (二)具体做法。 1、红领巾广播开辟诵读专栏。每天大课间时分,学校准时播放古诗,给学生营造古诗吟诵氛围。每周三中午红领巾广播站挑选出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2、充分利用晨读的读书演讲交流时间,采取语文教师辅导、学生汇报交流等形式解读和欣赏古诗。即通过学校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忆。 3、利用班级手抄报,把对于古诗作者、背景、读音、朗诵、韵律诵读、古诗理解、相近古诗赏析、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等,每小组每周解读一首,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各班板报专门开辟"古诗文园地",报道本班活动情况,发表诵读体会,通报诵读成果等。 4、班级举办诵诗会活动。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班级十强。各班主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

古诗词诵读课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课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虽然初一学生在小学时就已接触、积累过一些古诗词,甚至有的在幼儿园时就已咿咿呀呀地背诵了一。但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阅历,对于诗歌中所体现的心情、情感难于共鸣。较难掌握诗歌诵读的节奏、韵律,对诗歌的含义难以深刻理解,对诗歌的凝练美和韵律美更难以领会。但他们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乐于接受新东西。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晨读课进行引导、激趣待准备充分以后,再组织本课。 二、课前准备 按《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课题研究计划,利用每周的晨读课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待学生对诵读产生浓厚兴趣,积累比较丰厚之后,筹备本节诵读展示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涵泳诗歌情味、意境。 过程与方法:自主选择,合作互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诵读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 四、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诗歌学习中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就是朗读与背诵,这正是我校开设晨读课及设立“朗读与背诵“课型的原因。训练学生朗读与背诵,应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之一。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与老师都急于了解训练情况,手法单一的线性展示已无法让学生提起兴趣,而诵读展示课的形式,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其成就感。 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积累的平台,演绎吟诵的舞台,可以现场营造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国

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优美的吟咏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觉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 五、教学流程 (一)老师宣布上课 师告诉学生,本节课师生角色互换,由两名学生主持人组织课堂,师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 (二)主持人上场 (一班)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让我有请张宇同学演讲《语文是……》 是的,语文是美丽的,美丽的语文因有了诵读而更加美丽。自从跨进初中的校门,诵读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们。诵读承载我们最真纯的感动,诵读带我们遨游最广阔的时空,今天就让我们来上一节诵读展示课--我爱诵读。 (二班)合: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宣布按惯例演讲,生演讲《古诗词,我的最爱》 张萌同学的演读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爱古诗词,我们更爱现代诗词。主持人甲:好诗需要分享, 乙:诵读丰富人生。 合:欢迎参加阳光二班的诵读展示课。 甲:我们的主题是“我诵读,我快乐!” 乙:我们这节课共分三个板块。首先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一环节:“小组对对碰”(甲板书) 口述本环节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选篇目,自选形式进行诵读,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分钟。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西乡县金牛小学校本级课题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侯小静课题组成员:黎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问题的提出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之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可以说,我国的古诗文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古诗文语言凝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背诵对于培养坚定的人生信念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修身和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学生时期,在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大量记诵一些古诗文,让儿童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境界,认识祖国文化的伟大,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如何使学生热爱我们文化瑰宝,如何使学生在有情趣、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开展诵读,丰富文化积累,感悟古老文化的精髓,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工作。怎样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在一次次的争论中,我们渐渐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就是在语文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诵读的研究。 2、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

方面,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如果说对人文性有所涉猎的话,考虑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学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对人文性的理解是片面的,假如说我们在小学只能学些“小猫叫小狗跳”的东西,那么他们将如何去衔接古人积累下来的智慧呢?每个生命都是一幅画,什么样的童年经验形成什么样的生命底色。书法家的儿子往往对书法情有独钟,音乐家的女儿往往从小就会唱歌,这些都是从小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从小就用高雅文化去陶冶孩子们,那么他们也就变得高雅,中国的民族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就会在新一代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多背诵一点古诗文,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还可以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古语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豪”。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对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古今许多名人都有背诵的经历,如柳宗元、毛泽东、鲁迅、郭沫若、马克思、李政道、华罗庚等等,莫不如此。 “越具有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古诗文是我们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更有义务学好中文,学好中国的古诗文,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点贡献。 3、研究的背景 令人欣慰的是古诗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重视。《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语文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诵读的研究》课题的开展,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思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古诗词对学生思想情感具有熏陶感染作用。 但是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不容乐观,在平时的考试默写题中就能体现,丢分严重,学生苦于奔命的记背,忘了再背,背了再忘。每个初三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在如此紧张的复习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古诗词的复习上,学生提起来就头痛。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避而远之,毫无兴趣,谈何继承和发扬? 我们提倡高效快乐的语文课堂,或许我们只注重一节课的教学,只注重一个学期教学任务的关联。假如把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文课当做一节语文课,每一天的语文课只是极小的一个环节;假如我们把初中所有的古诗词当成一大首诗来背诵,平时的每一首诗就好比一个字节。我问过学生一个问题:《十二章》初三中考要考,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不看不管不问,800天以后中考复习时,是否记得。学生肯定的回答:记不得。我又问:初一上学期《观沧海》初三必考,直到初三下学期中考复习时再来记背,记得否?记不住。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何为精准?精准早读到底要决解什么问题?能不能构想一个宏大的语文关,构想一堂超级高效快乐的大语文课堂? 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感受,从学生认知、兴趣出发,真正让学生做为

语文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科学的指导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初中各学期知识的联系和有机整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这些是我最大的教育理想。 据于以上原因,结合本次工作坊"精准早读"这个主题,我从自身实际教学中深思反省。尝试做一些诵读古诗词的探究,希望以此改善一点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现状,希望能够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把握古诗词诵读的方法,让"精准早读"精准早读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学生记住的东西能保持更长远,是我这堂课生命的归宿。 二、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我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如下:能背诵并用楷书默写(知识与能力);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过程与方法);能调动原有的古诗词储备,积累诗文,增强古文背诵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这三个目标的设置定位是比较准确的比较朴实的,因为这仅仅是古诗词诵读的目标而不是古诗赏析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中,让学生用楷书默写其实考虑到现在好多学生书写不过关、质量差,说到底还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原本我想在课堂上用毛笔现场楷书书写一首给学生看,考虑时间关系省去了了这一步。 本节课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合理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高效记忆古诗,在原来的设计中,我是想让学生感知不同的诵读法:韵脚法、理解记忆法、情景想象法、诵读记忆法、分析记忆法、对仗记忆法、歌曲串唱记忆法、反复朗读加尝试背诵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时间紧,考虑到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如何去精准诵读古诗词,做了取舍,仅仅展示了后两种。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何郁(北京朝阳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一、对中考试卷中古诗文考查的基本认识 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必须要关注中考语文对古诗文的考查。中考的导向很重要,中考考什么,怎样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不要责怪我们的老师太现实,太功利,他们首先是要对孩子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离开这个前提,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那么,中考古诗文是怎样考的呢?这里以2011年中考试卷为例,作一点说明,也算是一个抽样调查。我们一共选了40套试题,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河北、河南、安徽、江西、陕西、山西、广东七个省,南京、武汉、杭州、沈阳、哈尔滨、成都、贵阳、兰州、乌鲁木齐等十三个省会城市,以及深圳、黄冈、荆州、金华等十六个教育较发达的中等城市,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区域较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有说服力。 这四十套试题对古诗文的考查主要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都有名篇名句的考查。分数不等,最少的也有5分,如北京卷,最多的有10分,如重庆卷、安徽卷等。这方面主要是考查学生课内的积累。 第二,都有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分数也不等,最少的也有7、8分,如北京卷、上海卷,最多的达到16分,如天津卷、陕西卷。文言文考查又分课内、课外、课内外结合三种,也就是说有的省市区只考课内的,有的只考课外的,有的课内外相结合。试题类型有基础题,如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等,也有文意理解题,如人物品质的概括、思想感情的把握等。 第三,一部分省市区没有诗词赏析的考查。共19家,其中包括北京、天津、重庆、安徽、陕西、哈尔滨、福州、武汉、广东、沈阳、贵阳、南宁、呼和浩特、包头、深圳、苏州、青岛、烟台和安徽芜湖。既有教育发达地区,也有教育欠发达地区。没有设置古诗词阅读考查的省市区占抽样调查的将近一半,比例很大的。 这三个特点至少可以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都重视古诗文的积累考查。说明大家对古诗文阅读的积累有一致的理解。这种思想是符合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的,也是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的。 第二,文言文考查较全面。既重视对基础的考查,也重视对感悟、理解的考查。这样的考查导向,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告诉学生读文言文,既要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重点词句,又要做到有理解,有感悟。这一点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新课标强调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对此,老师们深有体会。

古诗词趣味诵读说课稿

《古诗词趣味诵读》说课稿 设计意图: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古诗词的诵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结合《语文新课标》要求:古诗教学应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个性,重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让他们的思想与认识有效的融合与古诗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从而发现古诗词的美,欣赏古诗词的美,感受古诗词的美。 设计目标: 1、通过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诵读古诗词,使学生感受到诵读古诗词的趣味性,体会古诗词所要表达的韵味。 2、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重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欣赏古诗词的美,感受古诗词的美。教学重点:激发兴趣,诵读古诗,品味古韵,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教学难点: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看图猜诗,激趣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而喜欢诵读古诗词。 第二环节,采用闯关情景进行诗句对对碰。这部分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运用情况,采用学生抢答的形式完成,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诵读古诗的兴趣。 老师先讲与古诗相关的短小精彩的故事, 把学生带入古诗文的情境之中。然后听同学讲故事, 根据故事情境, 引导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 然后诵古诗。 第三环节,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第一首《舟过安仁》根据老师的描述说出古诗的题目和内容。出示诗歌采用个人读,小组读、师生对读等多种方式读古诗,强调“篙、棹、遮”的字音。这首诗表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我才用的二二二一的节奏方式,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敲节奏,边跳舞。《渔歌子》 第四环节, 抓住时机激发诵读古诗的兴趣, 适当从课内延伸 到课外,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 学生在经典古诗文中反复诵读, 形成积累, 这是培养语感的 最佳策略。另外,从心理学角度看, 儿童正是记忆力、想象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阶段让儿童诵读古诗文, 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记 忆力, 想象力, 进而促使其智力的发展, 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儿童终身受益。

研究论文: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

学科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 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积淀,它以其优美的形式、精炼的语言、深挚的情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诗词教学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部分,讲究读、听、写、看几方面,其中读、听环节必须靠诵读,可以说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离开了诵读教学,古诗词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的重要性,古诗词具有丰富的内容、凝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学习古诗词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修养,培养学生语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古诗词教学强调诵读就是提倡边读边诵,学习古诗词如果只是看,不一定记得住,如果让学生反复诵读,很快就能记住这首诗词。如果熟记了古诗词,蕴含在古诗词中的词语、佳句等就装入了头脑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古诗词诵读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它把声、形、意融为一体,使静态的教学具有了动态化的效果。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

践,从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入手,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途径。 一、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学生能力 一些言简意赅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读后往往能给人以启发,使人振奋。写作时适当运用古诗词名句,能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全诗的主旨。诗人从自然景物变化联想到人生,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及时努力。古诗词中这样的诗句很多,平时注重积累,有助于我们能力的提升。名句最具有表现力,大量背诵名句并运用,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与说话能力。 2、有助于领悟语言魅力 古诗词诵读作品中蕴含着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顶真、对偶等。深入研读还会发现作品中有很多运用“借喻”的诗词,如“谁言寸草心”、“欲把西湖比西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等,这样的比喻恰到好处,既能刻画人物形象,抒发内心情感,又能加深理解。所以掌握古诗词中的修辞知识,不仅能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感悟语言魅力。

体验式教学开题报告

本项目的核心概念界定: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以获得经验和认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活动。它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能动性、感受性,它突出的不是对知识体系的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强调自我的感悟与发现,追求过程与主体心灵的共振效应。 本项目的选题背景: 当前的教学现状是绝大多数教师学习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但是却很难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穿新鞋走老路,沿袭着传统教学思想。虽然,教师已认识到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要突出学习的过程、要突出学习方法与策略的体验,可一到课堂实施时,由于教材内容、教学时间的限制,疲于赶教材,课中没有给细细体验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时教师似乎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操作等体验的机会,但多会迫于时间紧张,草草收场,流于形式。另外学生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中,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还很不够,但大多数的教师却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指导,也缺乏对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评价。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在教育上吸取了不少西方教育思想与理念,他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十分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他们对体验式教学有着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如果与毗邻的香港一起进行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研究可谓资源丰富,信息全面,能够很好的推动课题的研究。 国外的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 1.理论研究少,体验式教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以及杜威经验主义教学思想。然而尽管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但现当代学者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甚少; 2.教学实践多,研究人员把精力集中在了对体验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的探讨上,尤其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研究,这可能与国外教育研究的重心从教学方法转移到学习者有一定的关系;国外有70%的教育机构--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国内的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 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也处于刚起步阶段。在现行教育体系以内的,比较著名的以李吉林老师为代表的情景体验教学法已经取得了相当令人瞩目的成就,官方机构也正在积极推介;民间的,以智善好学堂的尚老师为代表的研究人士积极实践,在总结国外教学经验的同时,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做了系统的调整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但知之者寥寥无几。目前研究的现状如下:一是,经验总结式的研究多,而行动研究少,二是,理论研究多,而理论指导的实践研究少,三是,依据本土资源研究多,联系境外的实践少。 本项目的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学不仅仅是种告诉,更不是简单地告诉。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践的一个体验、感悟过程。” 2、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同时他认为:“认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3、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

古诗词阅读教学基本目标

古诗词阅读教学基本目标(葛廷侠)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P122】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最好的精神遗产。它历经时间的考验,在承载优秀的传统文化、沟通古今人类共通的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古诗词教学目标要根据课标的有关要求、教材中的单元目标及文本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将抽象的、理论性的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的过程。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思考:意象、意境、艺术手法及情感。当然这些内容的涉及只是想给学生提供理解和鉴赏古诗词的一些角度,无需过度深入。初中阶段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目标列举如下:(1)能依据诗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人笔下的画面; (2)能说出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是虚构之笔; (3)能说依据诗文的内容及情感,对诗句描绘的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丰富画面; (4)能简要地指出诗词中意象的含义; (5)能简单地评析诗词的艺术手法; (6)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古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 【上海市初级中学语文学科基本要求(试用本)P101】 理解把握古诗词基本要求 (1)把握古诗词中的形象。 (2)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3)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4)培养审美情趣。 【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2013届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P13】 考试要点 1.在对课内古诗词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能准确理解与掌握诗词的内容、意 境。

2.主要从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角度理解与掌握诗词。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从目前情况来看,古诗词理解赏析将会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近三年来,上海中考对诗词的考查共设4分2题,第一题以课文下面的注释为主,注重对字词理解及文化、文学常识等的考查,多为主观题;第二题主要侧重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也会涉及非常简单的表现手法等,多以客观题出现。 总的来说对诗词理解的考查的内容有:(1)理解诗意。包括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2)品味语言。初步品析诗词生动、典型的词语,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词的表现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感知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一)看题材。 (二)抓诗题。 (三)析词义。 (四)联背景。 把握诗词的情感,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结合背景,揣测诗词的情感。 (二)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三)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四)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五)品味形象,破解深层情感。 (六)赏析名句,以点带面把握全诗(词)的情感。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手册】 确定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试目标,其中关于文言诗文的表述是: 1.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8.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朗朗诗声,悠悠古韵 ——古诗词诵读教学课题课教学设计

朗朗诗声,悠悠古韵 ——古诗词诵读教学课题课教学设计 总课题: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农村中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子课题:在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教材分析: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古典诗词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而流传不衰,为后人代代传诵。从这些经典作品中,我们或是聆听到作者赏景观物时所发出的赞叹,或是欣赏到作者所描绘的名物胜景,或是感受到历代作者不同的情志,以及灌注其中的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美学传统;而这一切,既是当我们沉浸在那诗画交融的情境之中时,如春雨润苗般的潜移默化的滋养于心,又是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而引起我们不同的想像和感受,正如王国维在论述关于情境关系时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在诗词教学中通过诵读使学生融入情境,可以达到主体情感与作者情感的融合。古人亦云:“情以生文,文亦以生情。文以引生,声亦足引文。循环复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我们可以看出诵读在诗词教学中所起到的创设情境、整体把握,为体会作者情感作铺垫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诵读及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2.能力目标:在诵读中探索背诵古诗词的方法,提高古诗词的朗读、背诵、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教学重点:学习诵读及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探索背诵古诗词的方法,提高古诗词的朗读、背诵、理解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诗词方面有了一定的积淀,但仅限于能够感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学习诗词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以及课堂实践,发现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的方式方法很单一,记诵效果不是很好,至于理解赏析更是浮于表面,有些学生只会背,根本不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意境,表达的情感。因此改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鉴于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即为诵读教学。 教学策略: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画面与音乐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意导入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古诗词,短小精悍,意蕴丰富。千锤百炼的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她带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如同清新淡雅的梅花在轻柔和谐的韵律中相继盛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去那里感受朗朗诗声,悠悠古韵。(配乐) (设计意图: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揭示本节课题。)

【2020统编版】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教学设计(四)3篇

2020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学目标: 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xī) 矣(yǐ) 依(yī) 雨(yù) 霏(fēi) 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冬天,雨雪天气。) 2.理解“往”和“来”的意思,谈谈从这一“来”一“往”中自己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作者<即诗歌中的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之情。)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是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的思想感情。) 2.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你能由“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联想到哪些诗句?或者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将自己联想到的诗句或情景写一写。 (联想到的诗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想象到的情景:一位战士出征离开家乡时是杨柳依依的春天,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体验式教学方法简介

体验式教学方法简介 平宁城小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换位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体验感悟角色,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对象的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原理。体验的主体是学生,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成为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道德感化力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沉醉于此,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体现了文学接受理论。接受理论认为:文本意义必须靠读者通过阅读参与后才能实现文学的核心,从作家作品转移到读者。接受理论对于文本和读者关系的见解,有助于教师在设计文学作品教学时,在学生和作品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并且这场对话最终以学生对作品意义的深入理解而告终。体验式教学强调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对象,正体现了文学接受理论。 体验式教学还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体验式教学是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要学会方法,使其懂得通过主体探索、发现进行学习。它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而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我们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注重生活积累,突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是不同的,所以对同一种情境或对象,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这就是生活体验。开展体验式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要突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只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要时刻注意让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以达到能够体验生活。有这样一个教例:一位教师讲《我与地坛》时,其语言平淡无奇,叙写也朴实无华,表面看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而这位老师把自己生活中的“父子”或“母子”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启发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那充满人间至爱的母子之情,便从作者平淡朴实的文字中奔涌而出。有一名学生按照老师说的联系自己生活体验要求动情朗读,当读到母亲寻找我,发现我躲藏起来,便悄然离去时,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老师见此情景眼圈也湿了,于是让那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说,这位母亲的包容与谅解使我联想到母亲无私的奉献,生活中无数个我任性的片段浮现在眼前,是母亲用她宽广的胸怀容纳了我,我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他的讲述也感染了其他学生,使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效果,正是因为学生自己的经历,对生活的体验与文中的内容发生了共鸣,所以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可见,生活积累对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是很重要的。 二、重视学生活动和参与,鼓励学生角色表演,编创演绎课本剧 如果说亲身见闻的是对某事、某物或某种情感产生体验的途径,那么,亲自参与活动是形成对活动过程的体验的途径。主体活动是以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精)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何郁(北京朝阳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一、对中考试卷中古诗文考查的基本认识 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必须要关注中考语文对古诗文的考查。中考的导向很重要,中考考什么,怎样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不要责怪我们的老师太现实,太功利,他们首先是要对孩子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离开这个前提,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那么,中考古诗文是怎样考的呢?这里以2011年中考试卷为例,作一点说明,也算是一个抽样调查。我们一共选了40套试题,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河北、河南、安徽、江西、陕西、山西、广东七个省,南京、武汉、杭州、沈阳、哈尔滨、成都、贵阳、兰州、乌鲁木齐等十三个省会城市,以及深圳、黄冈、荆州、金华等十六个教育较发达的中等城市,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区域较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有说服力。 这四十套试题对古诗文的考查主要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都有名篇名句的考查。分数不等,最少的也有5分,如北京卷,最多的有10分,如重庆卷、安徽卷等。这方面主要是考查学生课内的积累。 第二,都有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分数也不等,最少的也有7、8分,如北京卷、上海卷,最多的达到16分,如天津卷、陕西卷。文言文考查又分课内、课外、课内外结合三种,也就是说有的省市区只考课内的,有的只考课外的,有的课内外相结合。试题类型有基础题,如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等,也有文意理解题,如人物品质的概括、思想感情的把握等。 第三,一部分省市区没有诗词赏析的考查。共19家,其中包括北京、天津、重庆、安徽、陕西、哈尔滨、福州、武汉、广东、沈阳、贵阳、南宁、呼和浩特、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