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和晕厥不同,一定要分清!

眩晕和晕厥不同,一定要分清!
眩晕和晕厥不同,一定要分清!

眩晕和晕厥不同,一定要分清!

眩晕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相信很多人都出现过这个症状,引起眩晕的原因有很多,贫血的人更容易出现眩晕的现象,有些人觉得眩晕和昏厥是一回事,二者虽然有相似点但是又完全不同,出现眩晕症状要重视,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什么是眩晕?眩晕和晕厥是一回事吗?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

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通常无意识障碍。晕厥又称昏厥,是由于一过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由此可见,眩晕和晕厥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并不能同日而语。

★眩晕是怎么发生的?

眩晕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亦可引发眩晕。根据病因不同可将其发生机制分述如下:

1、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由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

的病变所引起。

①梅尼埃病:可能是由于内耳的淋巴代谢失调、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耳膜迷路积水所致。

②迷路炎:多由中耳病变直接破坏迷路骨壁引起,少数是炎症经血行或淋巴扩散所致。

③内耳药物中毒:多由对药物敏感、内耳前庭或耳蜗受损所致。

④晕动病: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

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由动脉管腔变窄、内膜炎症、椎动脉受压或动脉舒缩功能障碍等因素所致。

2、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由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

①颅内血管性疾病: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延髓外侧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和小脑出血等引起。

②颅内占位性病变:由听神经纤维瘤、小脑肿瘤和其他部位肿

瘤等引起。

③颅内感染性疾病:由颅后凹蛛网膜炎、小脑脓肿等引起。

④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可由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引起。

3、其他原因的眩晕

①心血管疾病:由低血压、高血压、房室传导阻滞等引起。

②血液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出血等引起。

③中毒性:由尿毒症、糖尿病、严重肝病、急性发热性疾病等。

④眼源性:由眼肌麻痹、屈光不正等引起。

眩晕鉴别诊断与治疗

眩晕 “ 头晕”是来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最常见主诉之一。按照患者不同临床特点可将“头晕”分为头昏和眩晕两大类。 头昏(Dizziness) :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为主症,无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 或旋转感,多伴有头重、头闷、头胀、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 劳累及紧张时加重, 系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所至。 眩晕( vertigo ):自身或周围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一种错觉, 患者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性、颠簸性、摆动性、浮沉、飘移等错觉。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定向倾倒等体征。空间位置觉维持有赖于前庭系统、视觉和本体感觉之间相互协调来完成。当三者传入冲动不一致,特别是两侧前庭系统传入冲动不一致即可产生眩晕。 前庭神经的传导通路:三个半规管壶腹嵴、椭圆囊和球囊—内耳前庭神经节双极细胞—前庭神经—内听道—内耳孔入颅—脑桥—前庭神经核的上核、内侧核、外侧核、下核—发出纤维投射至小脑(绒球及小结) 、皮质前庭代表区、上部颈髓前角细胞、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等。 解剖上将病变累及前庭神经传导通路内耳孔以前产生的眩晕称为周围性眩晕,约占所有眩晕的77% ,而颅内段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约占23% 。 周围性眩晕的特点:①多为旋转性眩晕;②发作时间短(数分、数小时、数天) ③前庭表象: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重,平衡障碍与眩晕程度一致;④眼球震颤:短暂、细速、多为水平旋转性;⑤常伴耳鸣、耳聋。 中枢性眩晕的特点:①平衡障碍为主,眩晕相对较轻;②发作持续时间长;③ 前庭不协调现象:眩晕程度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不一致,平衡障碍与眩晕程度不一致;④眼球震颤:持续、粗大、垂直、斜动、分离性;⑤常伴头痛、颅神经及脑干病变等症状。 第一节眩晕病人的临床评估 诊断有眩晕症状的患者最重要的步骤是采集一个好的病史,包括过去史、家族史、过敏史、药物史、饮食和吸烟史。 一.症状特点:

眩晕别大意,可能预示多种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1546518.html, 眩晕别大意,可能预示多种病 作者:周婷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7年第12期 周婷,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四科副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第五批国家名老中医继承人,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中医药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发表相关科技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曾获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周六下午 星期一的神经内科诊室迎来了两位眩晕患者。 张阿姨,58岁,平时身体挺健康的,每天里里外外忙得不亦乐乎。可是近3天来,每次 睡觉时,她一向左侧翻身就感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天天如此。张阿姨不禁犯起嘀咕:该不会是中风了吧?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来到了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医生经过问诊和专科的体检,初步判断张阿姨的眩晕不是中风引起的,而是耳石症,经过手法复位和中药的运用,张阿姨的眩晕症状当场消失。 另一位就诊的刘爷爷,78岁,眩晕一周,感觉头重脚轻、昏昏沉沉,他以为只是年纪大了,休息休息就能缓解。可是一天早上,刘爷爷一起床,突然发现自己不能说话,也不能吞咽了!老伴陪着他来医院一做颅脑磁共振,竟是脑干的梗死急性期!被医生急忙送进了病房。 同样是眩晕,患者家属就不明白了:刘爷爷晕的症状不如张阿姨那么明显,为什么病情却反而更严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老年人的眩晕症。 其实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会经历眩晕。眩晕更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症状,是神经内科和五官科门诊的“常客”,该症状是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中枢性眩晕约占眩晕发病总数的30%,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与耳部或前庭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症状相对更为明显。部分周围性眩晕患者可有反复发作性眩晕,并能自行缓解。 说到这里,有必要先来明确下眩晕和头晕两个概念。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症状,但很多患者将其混为一谈。广义的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相当于我们所特指的“眩晕”,其特征症状是具有明显的自身或外物旋转感,常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假性眩晕就是我们常说的“头晕”,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转动感,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症等,都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及中医认识.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一、你有没有眩晕的症状和体征: 1、转颈、屈伸颈部诱发症状---颈椎不稳导致; 2、颈部不动,头部位置改变(翻身,低头、抬头,坐立)诱发-耳石脱落导致 3、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久,可能与脑部疾患、颈脊髓压迫等有关;持续时间短(小于1分钟)--耳石脱落、颈椎不稳、TIA有关 4、有无意识丧失:有--可能与脑部疾患相关 5、有无闭眼站立不稳,睁眼可以站稳:有,与颈脊髓本体感觉或视觉受损相关。 6、有无交感症状,如恶心、呕吐、眼花、耳鸣等:无,与脑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有,与前庭和外周神经相关 二、概念及分类: 1、眩晕:是身体空间定位的运动错觉,是对外物和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觉,可并存眼球震颤、平衡障碍、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强调的是一种运动性幻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天旋地转”的感觉;病因上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2、假性眩晕(头晕):头昏脑胀、头沉、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无视物旋转、摇晃等运动错觉,无眼球颤动,非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3、头昏: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头涨、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系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 4、晕厥:突发的、一过性意识障碍丧失,伴有昏倒。昏倒后多于短时间内意识恢复,一般无眼颤。系由多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血压低、心跳慢、短暂性脑缺血所致。 三:眩晕的机制; 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1.前庭神经系统包括:内耳迷路的末梢感受器、半规管的壶腹嵴、椭圆囊、球囊斑、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

2.前庭神经系统具有6条通路:前庭眼动通路、前庭脊髓通路、前庭网状结构通路、前庭小脑通路、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和前庭大脑皮层通路。双侧前庭神经系统是协调同步活动。如一侧发生病变,即可导致眩晕。 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前庭网状结构通路:前庭神经→网状结构→延髓网状结构的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背核→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 前庭眼动通路:前庭神经核→脑干内侧纵束→各眼球运动核联系:病损时出现眼颤。 前庭小脑通路:前庭神经核→前庭小脑束→脊髓前角:出现共济失调、平衡不稳及肌张力改变。 前庭脊髓通路: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外侧束→脊髓前角 四: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1. 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 2. 眼球震颤 3. 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 4. 平衡不稳,共济失调 5. 眩晕的种类 (1)真性眩晕(周围性、前庭外周性):多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持续时间短,数十秒至数小时,很少超过数天或数周者。多见于前庭外周性病变。 (2)假性眩晕(中枢性、脑性):症状较轻,伴发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月之久。多见于脑部和眼部等疾患 五:前庭功能试验: 前庭神经系统是人体进行空间定位、维持平衡的重要系统,其功能异常是眩晕的重要原因之一。前庭功能的检查及评价是诊断眩晕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1. 前庭眼动反射:临床上常用的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或视频眼震图(vedionystagmography,VNG)通过客观量化评定前庭眼反射(vestibul

头晕与眩晕概述(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头晕与眩晕概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天理 一、概述 (一)什么是头晕? 头晕就是成年人就诊的常见原因,占就诊人口总数的20 %-30 %。而眩晕是头晕的一种特殊类型,尤其在改变体位时,患者主诉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不稳定的感觉,可能房间或周围的物体都在旋转,所以病人认为自己也在转,甚至无法走路甚至不能起床。有时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心率和血压的改变,同时伴有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二)眩晕和头晕不是独立的疾病实体 在神经内科,除头痛外,眩晕和头晕是最常见的症状,据一项超过30,000 人的调查显示,眩晕的患病率是17 %左右,超过80 岁则上升到39 %。眩晕和头晕这两个术语涵盖各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种感觉和感觉- 运动综合征。眩晕一般是由于前庭功能紊乱,而头晕不是。视觉刺激引起的眩晕,是因为

二者没有达成一致(例如,高度眩晕或视动错觉)。单侧迷路病变、前庭中枢通路病变、耳石症可引起眩晕。 二、眩晕综合征 尽管不同的病理机制,眩晕可以归类为眩晕综合征,均表现出典型类似的症状和体征:头晕/ 眩晕、恶心、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其中:感觉障碍:头晕/ 眩晕;凝视稳定性异常:眼球震颤;姿势控制障碍:倾倒、共济失调;植物神经系统:恶心、呕吐、腹泻;它们分别位于脑中不同的部位,都与前庭系统的主要功能相关联。 (一)前庭系统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前庭眼反射(VOR )前庭系统是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有关头晕的最重要解剖结构,其中在头晕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前庭眼反射VOR ,VOR 包括三个动作:第一个是头部水平旋转的Z 轴;第二个是头部伸屈的y 轴;第三个是横向歪头的x 轴。 (二)前庭眼反射(VOR )

(完整版)眩晕和头晕的病史采集

眩晕和头晕的病史采集:如何准确把握患者的症状要点? 来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03-28 我要投稿 作者:韩军良付炜 对于每位眩晕和头晕患者个体而言,其疾病的诊断过程均会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医者相关理论的储备是否足够地系统和科学,二是临床资料的收集是否足够地完整和可靠,两者中任何一方的不足,结果均会导致诊断的偏差。 目前国内眩晕和头晕的病因诊断,存在一些偏离正确方向现象,如,囿于几个常见病却忽视了对于眩晕和头晕疾病谱中其他疾病的掌握,过多的依赖于辅助检查而忽视了问诊和查体的重要性,热衷于文献的解读而忽视了通过病例实践而积累经验。 我们知道,眩晕和头晕的病因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然而,目前普遍存在医者所采集的病史与患者真实的病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或内容模糊歧义或背离原意,有时遗漏症状的持续时间、伴随表现、诱发因素和发作频率等重要信息。采集和记录病史时,语义性用语多于场景性描述,实践效果不甚理想。本文拟从眩晕和头晕的病史描述及用语出发,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经验,谈点个人见解。 相关术语的定义 关于眩晕和头晕的分类和定义,目前国际上存在2种方案,最早的由美国医生提出,较晚的由巴拉尼协会(Bárány Society)发表。早在1972年,来自芝加哥西北大学的神经科医生Drachman和耳鼻喉科医生Hart在分析125例头晕患者的病因时,将头晕(dizziness)分为四类,即眩晕(vertigo)、晕厥前(presyncope)、失衡(disequilibrium)和头重脚轻(lightheadedness,国内也有人翻译为头昏): ?眩晕指的是旋转感; ?晕厥前指将要摔倒或意识丧失却并未发生; ?失衡指失去平衡但却无头部不适; ?头重脚轻或头昏指非眩晕、晕厥前或失衡的非特异性的所谓头晕感。 美国方案曾为眩晕和头晕病史采集的规范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一度被学术界广泛接受。但该方案并未解决部分概念的歧义性问题:英文词语lightheadedness未限定内涵和外延,含义模糊,放任人们自我解读,很容易产生歧义,是造成“同词不同义,同义不同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概念失衡和头重脚轻的含义存在一定重叠和交叉;晕厥前(presyncope)更接近于疾病而非症状,难以在叙述症状时使用。 为减少歧义和便于交流,2009年巴拉尼协会对前庭症状重新进行分类并规范了相应的概念,该症状分类包括四大类,即眩晕(vertigo)、头晕(dizziness)、前庭-视觉症状(vestibule-visual symptoms)、姿势性症状(postural symptoms),各大类又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亚类: ?眩晕是指自身没有运动时的旋转感或摆动感等运动幻觉或正常头部运动时的扭曲的自身运动感; ?头晕是指非幻觉性的空间位置感受障碍,但不能指代将要摔倒或意识丧失却未发生(晕厥前)以及现实感丧失、思维迟钝或混乱、疲乏萎靡不适等非特异性的病态感受;

头晕和眩晕鉴别诊断

头晕和眩晕分清楚

症状,或者抑郁症状,如做事提不起兴趣、消极无食欲等。在老年人群中,这种头晕非常常见,一些研究认为,有焦虑及抑郁病史的患者慢性头晕发病率更高,另一些研究发现,前庭性眩晕患者多数合并精神障碍,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目前很少研究关注眩晕发作前几发作后精神障碍的发病情况,且多数研究将重点放在眩晕患者的焦虑抑郁并发率,而对于焦虑抑郁患者眩晕发病的研究较少[4]。 老年患者慢性头晕常是多种头晕类型的综合,同时也包含了虚弱、疲乏等五花八门的症状。这种病人在门诊及其常见,对于老年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而且很多头晕并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对于老年慢性头晕如何管理?对于此类患者,首先,需明确诊断可治疗病因,其次则是识别可加重慢性头晕的危险因素,包括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长期随访,以减少头晕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以上便是头晕的分类,诸位看官是否觉得清清爽爽?那么问题又来了,遇到头晕的病人该如何处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1.Marsden JF,Playford DE,Day BL:The vestibular control of balance after stroke.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J]2005;76:670-678 2.Wipperman J:Dizziness and vertigo.Prim Care[J]2014;41:115-131 3.Susanto M:Dizziness:if not vertigo could it be cardiac disease?Aust Fam Physician[J] 2014;43:264-269 4.Salles N,Kressig RW,Michel JP:Management of chronic dizziness in elderly people.Z Gerontol Geriatr[J]2003;36:10-15

眩晕和晕厥不同,一定要分清!

眩晕和晕厥不同,一定要分清! 眩晕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相信很多人都出现过这个症状,引起眩晕的原因有很多,贫血的人更容易出现眩晕的现象,有些人觉得眩晕和昏厥是一回事,二者虽然有相似点但是又完全不同,出现眩晕症状要重视,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什么是眩晕?眩晕和晕厥是一回事吗?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 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通常无意识障碍。晕厥又称昏厥,是由于一过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由此可见,眩晕和晕厥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并不能同日而语。 ★眩晕是怎么发生的? 眩晕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亦可引发眩晕。根据病因不同可将其发生机制分述如下: 1、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由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 的病变所引起。

①梅尼埃病:可能是由于内耳的淋巴代谢失调、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耳膜迷路积水所致。 ②迷路炎:多由中耳病变直接破坏迷路骨壁引起,少数是炎症经血行或淋巴扩散所致。 ③内耳药物中毒:多由对药物敏感、内耳前庭或耳蜗受损所致。 ④晕动病: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 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由动脉管腔变窄、内膜炎症、椎动脉受压或动脉舒缩功能障碍等因素所致。 2、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由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 ①颅内血管性疾病: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延髓外侧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和小脑出血等引起。 ②颅内占位性病变:由听神经纤维瘤、小脑肿瘤和其他部位肿

引起眩晕的原因

引起眩晕的原因 什么是眩晕? 眩晕(vertigo)或前庭系统性眩晕是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自身或外景运动错觉或幻觉。发作时多数患者感觉周围事物在旋转,少数患者出现视物摆动或摇晃(他动感眩晕);也可有自身在一定平面上转动、倾倒、沉浮或摇晃(自动感眩晕)。临床上可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头昏),病因较复杂。 眩晕症可分为2大类: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外周性眩晕是指前庭迷路病变引起的损害,前庭核以下的病变;而包括前庭核以上的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界定为中枢性眩晕。外周性眩晕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一些前庭系统疾病可同时累及前庭外周和前庭中枢。例如巨大听神经瘤、小脑前下动脉梗塞、头部外伤和酒精中毒所致征候群。另一些疾病可能影响脑干内前庭神经根(多发性硬化症的局部脱隋鞘,与前庭神经元炎相似),是前庭中枢系统和前庭外周系统症状转换的区域。多数中枢性眩晕综合症有特定部位但无特殊病因。例如病因有可能是血管性、自身免疫性、炎症、肿瘤、中毒或创伤等。 容易引起眩晕的常见的疾病有: 1.高血压病: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多数是由于情绪变化、精神紧张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使血压产生波动而引起的。也

有的是滥用降压药,使血压突然大幅下降,发生眩晕。 2.低血压症:低血压眩晕也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年轻人,容易反复发作。姿势性低血压眩晕则多见于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突然眩晕,旋即消失,再做同样动作时又觉眩晕。 3.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造成脑血栓附着可诱发脑缺血发作。这种脑缺血如果来自颈内动脉,就可出现浮动性眩晕和眼前发黑。 4.脑瘤:发生在中枢前庭系的小脑、脑干易发生旋转性眩晕。脑瘤引起的眩晕一方面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脑瘤的压迫而致血循环障碍,使前庭神经核区及其通路直接或间接受损而造成眩晕。 5.脑血栓:轻度的脑血栓可引起眩晕。这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动脉管腔内膜病变出现狭窄后,其远端部分仍可通过自动调节,使血管阻力减低,并建立侧支循环而维持“正常”的血流量,暂时不使脑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可出现头晕或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症状。 6.贫血:贫血容易引起脑缺氧而出现眩晕,恶性贫血眩晕尤为明显,患者可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导致神经系统的器质性变化。因此,患者的运动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动感均可丧失,眩晕加重。 7.甲状腺功能减退:本病患者血压低、心脏输出血量减少、血流迟缓而致前庭系缺氧出现眩晕。此外,新陈代谢较低,血中乳酸聚集波及内耳,也可引起眩晕。 8.运动不足:有些人平时缺乏锻炼、心肺功能较弱,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可出现头晕。运动时间过长,体内营养物质耗损过

眩晕常识

眩晕常识 眩晕概述: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引起眩晕的原因: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晕车的人为什么能够开车: 因为运动病主要是人体前庭神经系统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故前庭神经系统的兴奋度的高低是关键。前庭神经系统属于低级中枢,它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影响,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抑制作用。当晕车的人开车时,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高度兴奋对前庭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自然就不会晕车了。而以乘客身份乘车时,则不具有这种效应。同样,当战斗警报拉响

时,原来晕船的海军将士即刻能够以昂扬的斗志投入战斗。 眩晕的种类: (1)耳源性眩晕:系指前庭迷路感受异常引起的眩晕。?当发生迷路积水(梅尼埃综合症? 、晕动病(晕舟车病)、迷路炎、迷路出血或中毒、前庭神经炎或损害,中耳感染等都可引起体位平衡障碍,发生眩晕。由于前庭核通过内侧束与动眼神经核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当前庭器受到病理性刺激时,常发生眼球震颤。耳源性眩晕的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及耳鸣,重症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现象,可发生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一次发作的时间较短,病人常感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行走中可出现偏斜或倾倒,发作中神志清醒。 (2)中毒性眩晕:常见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异烟肼、奎宁、水杨酸类药、有机磷、汞、铝、酒精、烟草等中毒。主要损害内耳听神经末梢,前庭器官中毒引起眩晕,如耳蜗神经亦受损则发生双侧感音性耳鸣。 (3)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大多由于颈椎肥大性骨质增生引起,造成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发作常与头颈转动有关。固定患者头部,使其身体左、右转动,可立即诱发眩晕,常伴有复视、火花或暂时性视野短缺。如进行X射线检查,则显示颈椎有骨质增生。 (4)小脑疾病:可见于蚓部下端及小叶小结部肿瘤和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多表现为平衡失调,轻度眩晕、醉汉样步态,

眩晕的诊断及鉴别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 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众多复杂的眩晕性疾病所共有的一种临床表现。眩晕性疾病涉及到多个学科。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多于年轻人.其发病有增多趋势。 前言 耳的平衡生理 身体维持平衡是由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三个系统协调完成的,其中以前庭系统最重要。前庭感受器包括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半规管生理 ?半规管的末梢感受器为壶腹嵴。?壶腹嵴感受角加(减)速运动的刺激。?当内淋巴随头部的旋转而流动时,壶腹嵴的毛细胞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耳石器生理 ?椭园囊、球囊的末梢感受器为囊斑(耳石器)。 ?耳石器感受直线加(减)速运动的刺激。?当耳石在运动中发生偏移,剌激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中枢,报告平衡讯息,中枢反射性发出平衡调节反应。 椭园囊斑: 耳石膜直线加速球囊斑: 耳石膜直线加速壶腹嵴: 嵴帽 角加速度 前庭感受器 前庭感受器的生理 壶腹嵴和囊斑均有毛细胞分布,头位的变化可引起毛细胞纤毛弯曲而使其兴奋,实现机械-电转换功能,向各级前庭中枢传导电信号。

前庭周围性眩晕: 病变在耳蜗前庭:如梅尼埃病,前庭药物中毒,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耳聋等 病变在前庭: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晕动病,前庭神经元炎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 全身的某些病变累及前庭中枢,包括 1. 血管性;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出血等。 2.肿瘤、外伤、变性疾患;如蛛网膜炎,脑膜炎,脑瘤,脑干肿瘤,脑干脑炎等。 非前庭性眩晕: ﹡眼源性眩晕(眼肌麻痹,青光眼,屈光不正, 虹膜炎、视网膜炎等) ﹡颈源性眩晕(各类颈部疾病) ﹡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高血压、 低血压、贫血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性眩晕(更年期等) ﹡精神性疾病引起的眩晕(神经衰弱、癔病等) 梅尼埃病 定义: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一、病因 1.内淋巴生成、吸收平衡失调2.免疫反应与自身免疫异常 3.耳蜗微循环障碍 4.其它:内淋巴功能紊乱、病毒感染、遗传等

眩晕的鉴别诊断

眩晕的鉴别诊断 读到一篇文献,将眩晕原因分析如下: 1脑血管性眩晕 出血性和缺血性均可引起,以后者多见,通常起病均较急。因前庭系统主要由椎基底动 脉系统供血,且内耳及前庭神经核原供血动脉均为终末动脉。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神经 核,位置表浅,对缺氧敏感而易出现症状。一般而言,病变越邻近椎基底动脉的末端,眩晕越剧 烈;病变越接近内耳,耳鸣耳聋越明显;病变越接近动脉主干,内耳症状越不明显,而以神经症 状为主。脑血管性眩晕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1.1迷路卒中(Labyrinthine apoplexy)又称内听动脉血栓形成,可由内听动脉痉挛、闭塞,也可由内听动脉出血所致。急骤发作的严重的放置性眩晕,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面白、 出汗等;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但较轻。 1. 2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Wallenberg 综合征 ) 病因多为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急性 起病,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疑核麻痹,表现为同侧软腭和咽喉肌麻痹症状, 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咽反射消失;同侧Homer 征;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向患侧倾倒;交叉性感觉障碍等。 1. 3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全 (vertebrobasilar insrfticiency. VBI) 或脑梗塞椎基底动脉在解剖学和病理学方面有 3 个重要特点,一是两侧椎动脉管径不等者在正常人占2/ 3.甚至单侧椎动脉极细小或缺如:二是椎动脉穿行第 6 — 1 颈椎横突孔后经枕骨大孔人颅.即走行 在一条活动度极大的骨性隧道中,50 岁以后颈椎易发退行性变和骨赘形成,如血压低更易 促发供血不全;三是椎动脉极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增长,动脉管腔逐渐变窄.血流量渐减。主要临床表现是急骤的眩晕,约占 80 %~ 98 %,常为首发症状,伴有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和双下肢无力。 1. 4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多为左侧锁骨下动脉第一段闭塞.血液不能直接流人患侧椎动脉,而健侧椎动脉的血液部分流入患侧脑组织及逆流到患侧 锁骨下动脉;当患侧上肢活动而需血量增加时,可出现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检查可发现患侧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收缩压比健侧低3Kpa 以上;锁骨上窝可听到血管杂音,确诊有赖 于血管造影。治疗以手术法为佳。 1. 5颈动脉窦综合征 (carotid sinus syndrome)系因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所致。 1. 6颈性眩晕 (eervieal vertigo)也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可能有颈椎退行性变、颈肌 和颈部软组织病变、颈部肿瘤和颅底畸形等引起椎动脉受压而发生缺血,导致眩晕;椎动脉本身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畸形等则更易发病。颈交感神经丛受到直接或间接刺 激.引起椎动脉痉挛或反射性内耳循环障碍而发病。反射异常也可引起。如寰枕关节及上三个颈椎关节囊中的颈反射感受器受到各种刺激。其冲动可经颈1~ 3 神经后根、脊髓小脑柬、网状小脑柬、橄榄小脑柬等传至小脑或前庭神经核,产生眩晕和平衡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多种形式的眩晕,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常伴有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有 时可有黑蒙、复视、弱视等.症状持续时间短暂。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一、相关的概念 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三、辅助检查 五、病因不明的头晕 六、病因诊断中值得商榷的问题 七、防治原则

关于眩晕或头晕的定义和分类,国际上目前存在2种方案:1、美国2位学者Drachman和Hart在1972年把头晕分类为眩晕、晕厥前、失衡和头重脚轻。 2、专注于研究前庭疾病的跨学科国际组织巴拉尼协会,于2009年将前庭症状分为眩晕、头晕、姿势性症状和前庭视觉症状。国内的临床实践中习惯于使用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概念。

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准确和完整的病史采集可以使70%以上眩晕/头晕的诊断近乎明确。本共识建议: ?1、问诊 需还原眩晕/头晕的真实场景;避免简单描述;眩晕/头晕发作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和发作频率等因素,须完整地记录。

?2、体格检查 应重视神经耳科学的检查:自发性眼球震颤、视动性检查、前庭眼反射以及前庭脊 髓反射等内容。 注: A、眼球震颤、平滑跟踪、甩头试验和闭目难立征及加强试验均属于基础性的检查,对于鉴别中枢和周围前庭病变或判断前庭功能低下的侧别,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B、位置试验对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C、眼偏斜反应和摇头性眼震试验对于部分中枢和周围前庭病变的鉴别有帮助; D、瓦氏动作、耳屏压迫试验和强声诱发试验等对于某些少见的周围前庭病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前庭功能检查 (1)分别针对半规管和耳石器功能:冷热试验和视频头脉冲试验用于判断半规管的低频和高频功能; (2)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包括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用于判断球囊和椭圆囊及其通路的功能。 2、听力学检查 (1)纯音电测听:了解听力下降的程度及类型; (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于蜗后病变的筛查。 3、MRI 和CT 等影像学检查 诊断一些发生了结构改变的中枢或周围前庭病变。 三、辅助检查 临床医生应该基于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

头晕眩晕的鉴别诊断

头晕/眩晕的鉴别诊断 一、头晕/眩晕的表现及概念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耳鼻喉科专家Chan 在论述头晕的鉴别诊断时指 出:鉴于多种不同的疾病过程均可能导致头晕(dizz in ess),患者对其症状的描述对于确定头晕 的病因至关重要。应该要求患者使用“头晕” 以外的其他词语对其症状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代表不同的意义。描述各种“头晕”主观症状的常用词语包括眩晕(vertigo )、不 稳 (unsteadinesS)、头昏(light-headedness)、全身无力(generalized weakness)、晕厥前状态 (presyncope)、晕厥(syncope)或跌倒(falling )。 因此,广义的头晕包括各种“晕”的概念,例如头昏、头晕(狭义,非眩晕)、眩晕、 晕厥前状态、晕厥以及不稳或失平衡感。而狭义的头晕则不包含眩晕,两者具有不同的症状,也有一些相同的表现。(图1) 二、头晕/眩晕的病因分类 多种不同的疾病过程均可能导致头晕/眩晕,根据病因,通常可分为非前庭系统性和前 庭系统性头晕/ 眩晕两大类。(图2) 三、头晕/眩晕的常见病因及少见病因 我们对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605 例头晕患者进行的病因分析表明,发现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142 例(23.47%),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138 例(22.81%),神经症120 例(19.83%),高血压病120 例(19.83%),偏头痛29 例(4.79%)。其他病因包括颈椎病、梅尼埃病、脱髓鞘病、迷路炎、帕金森综合症和突发性耳聋,总共仅占所有头晕患者的9.26%(56 例)。由此可见,头晕最常见的5种病因为PCI(TIA或梗死)、BPPV、精神源性头晕(焦虑抑郁状态)、高血压病和偏头痛等位症。 然后,我们对上述患者中的193 例眩晕进行病因分析,发现BPPV 115 例(59.6%),PCI 34 例(17.6%),偏头痛15 例(7.8%),高血压病10 例(5.2%),神经症9 例(4.7%)。其他病因包括颈椎病、梅尼埃病、脱髓鞘病、迷路炎、帕金森综合症和突发性耳聋,总共仅占所有头晕患者的5.2%(10 例)。由此可见,眩晕最常见的5 种病因为BPPV、PCI(TIA 或梗死)、 偏头痛等位症、高血压病和精神源性头晕(焦虑抑郁状态)。 我们的研究表明,BPPV 已经成为目前眩晕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病因,偏头痛导致的头晕/眩晕(特别是儿童和老人)也日益多见,而以往我们印象中的一些眩晕病因,包括中枢前庭性疾病(脱髓鞘/肿瘤/炎症等)、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元炎,则已经成为导致眩晕的一些次要和少见原因。 国外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2001年,Neuhauser等对神经科头晕门诊的连续200 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发现最常见的病因分别为BPPV(31%)、精神源性头晕(20%)和偏头痛等 位症(7%)。2006 年,Brandt 等对5353 例神经科头晕门诊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同样发现BPPV 是最常见的头晕病因。 四、头晕/眩晕的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BPPV 头位变化时发作:起卧床、抬头、转头或坐梯,保持一定位置后症状消失,直立行走时症 状不明显。 每次发作时间:以秒计算,多在10 秒以内。发作时为眩晕,发作间期可表现为头晕或昏 沉感 Nylen-Barany 或Dix-Hallpike 体位诱发试验可呈阳性 眩晕具有易疲劳性、自我好转性和可复发性

眩晕、头晕和头昏鉴别诊断

眩晕、头晕和头昏鉴别 1.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感觉体验不同 眩晕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又坚信自身或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 头晕主要是以在行立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中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 头昏主要是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醒的一种感觉。 实际上是由不同的靶器官受损和发病机制所致的三种不同病理性感觉体验(临床症状),是人们都能亲身感受到的主观征象。 2.眩晕、头晕和头昏的受损靶器官不同 眩晕的受损靶器官应该是主管转体等运动中平衡功能的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前庭投射区间的神经系统。当人为因素(如自动转体或半规管功能试验等)或病变导致功能过强下降或两侧失对称并超出了大脑调控能力时,将引起眩晕发作,以及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站立不稳或倾倒等伴发症状和体征。 头晕的受损靶器官分别或同时是本体觉、视觉、耳石觉(主管静态和直线运动中的平衡功能)等相关(主要是神经)系统,由于这些单一或多系统外周感觉神经的的信息传入失真或不一致,并超出了大脑调控能力时,所引起的一种自身摇晃不稳感。 头昏的受损靶器官是主管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大脑皮质,由多种器质性、功能性疾病或长期脑力过劳等导致大脑皮质功能(兴奋性抑制性以及二者相互转换和诱导的灵活性等)的整体弱化,所引起的一种持续性头脑昏昏沉沉和不清析的感觉。 3.眩晕、头晕和头昏的发病机制不同 人体在静态和动态运动中的空间平衡主要是通过前庭觉(壶腹嵴和耳石)、本体觉和视觉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大脑皮质严密调控下完成的,从而确保在各种静态和动态连续运动中的体位平稳、准确和视力清晰,其中又以神经元交换较少和信息传递环路较快的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眩晕的发病主要是由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皮质的神经系统不同部位,遭受人为(转体和半规管功能检查)或病变损伤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兴奋性增高(刺激病变)、降低(毁坏病变)或双侧功能的严重失对称,前庭系统向大脑皮质不断发出机体在转动或翻滚等的“虚假”信息诱使大脑皮质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调控所致。如半规管壶腹嵴至前庭核间段(前庭核或核下的周围性径路)受损,因前庭- 眼球、前庭-脊髓和前庭-迷走等神经功能同时受损,常伴发周围性的水平性眼球震颤、倾倒、恶心和呕吐等临床症状;如前庭神经核至大脑皮质间段(核上的中枢性径路)受损,由于其低位的前庭神经核未受到损伤和代偿功能基本保存完好,故不出现眩晕发作或只出现轻度的头晕不稳;如脑干病变损伤前庭眼球束(特别是水平和垂直眼球震颤纤维集中的内侧纵)时常伴发中枢性的复合性或垂直性眼球震颤;如病变高于脑干时,由于前庭-眼球束、前庭-迷走束和前庭-脊髓束均处于低位而未受损,故不出现其相应症状。根据病因和病灶部位的不同,眩晕可呈反复或单次发病,间歇期可显示完全正常或仅残留发作后的短期头晕和不稳感(病情尚未完全康复)。

眩晕问诊和体格检查

对于眩晕疾病的诊断,病史和体格检查是最重要,详细而又完整的病史可使70%的患者明确诊断,不当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详细的病史询问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 1、患者主诉头晕的性质:眩晕?还是头晕?不平衡?或晕厥前?眩晕更多的是有天旋地转的感觉,或者本来不动的外界物体或自身出现运动的幻觉,更多与前庭系统损害相关;头晕多指的是头昏昏沉沉、脑子不清楚的感觉,没有运动的幻觉,可以是前庭损害后恢复期的表现,但更多的是与精神因素相关;不平衡更多指在行走时出现不稳、要摔倒的感觉,此类症状更多的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深感觉障碍或双侧前庭神经损害相关;而晕厥前更多是指眼前发黑、快失去意识的感觉,主要与心脑血管相关。虽然分这4大类,但是必须强调头晕眩晕是患者的主观感觉,各人感受不一,表达不一,连我们医生都没办法完全分清楚这中间的细微差别,更不要说病人,切不可只根据病人的主诉直接判定是哪个类型。 2、每次眩晕发作持续时间:秒?分钟?小时?天? 数秒:BPPV、外淋巴瘘、上半规管裂(SSCD)、前庭阵发症(VP) 数分钟:后循环缺血(TIA)、VP 数十分钟-数小时:Meniere 病(MD) 数天-数周:前庭神经元炎(VN)、迷路炎、PCI/后循环出血、MS、突聋 偏头痛性眩晕(MV可变:数秒-天都有,大概比例为数秒10%,其余各30%) 持续性:头晕,常为精神源性. 3、诱发因素: 行走加重:双侧前庭神经病、多感觉神经损害、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头位改变(重力方向):BPPV 转头:VP(非颈性眩晕) 咳嗽、压力或声音变化:外淋巴瘘、SSCD 特定场合、应激:精神源性 激素改变(女性月经期前后)、失眠、食物等:MV 4、发作次数: 是首次发作还是反复发作?首次发作呈持续性(指超过24小时)常常考虑前VN、PCI、突聋,反复发作的疾病主要考虑:BPPV、MV、MD、VP,掌握字母表示的6个疾病再加上精神源性头晕,大概可以解决临床85%的眩晕疾病。 5、相关症状:耳鸣、耳聋?共济、肌力? 6、既往史:偏头痛史、耳疾、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病因素、感染史、服药史,尤其是眩晕发作前是否有新增加药物等。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以及是单次持续发作还是反复发作很重要 体格检查除了常规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外,特别应对眼球运动进行详细的检查,体格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步态和姿势:步态明显异常时大家都会看,但临床症状较轻时却很容易忽视,此时更多应让患者在限定的范围内行走和转身如在地上画2条宽约50cm的直线,或者要求患者在同一直线的瓷砖上行走,应注意患者有无向一侧倾斜或者在转身时有无摇晃不稳,倾斜侧或转身时出现明显摇晃侧常常为前庭功能减弱侧;至于姿势更多要注意头部姿势,注意头部有无向一边倾斜,必要时可用眼科麦氏镜片检查,如有倾斜则应进一步注意眼位在垂直方向是否匹配,以及眼球有无共轭旋转,这常常需要拍眼底片来证实,这3方面的表现也就是常说的眼偏斜反应(OTR)。延髓以下损害时头偏向患侧,桥脑至中脑的损害头偏向对侧,中脑以上一般不出现偏斜。常规Romberg未见倾倒时可以试试加强Tandem Romberg(脚尖并脚跟),阳性率比常规高多了。 2、星迹步态试验或原地踏步试验(Fukuda):前者一般书上已介绍,常常受场地限制而无法检测,此时可用原地踏步试验来替代,让患者闭眼原地踏步50或100下,看患者是否恒定向一边偏斜,偏斜侧常常是前庭功能减弱侧。

眩晕,头晕,头昏,晕厥等概念的区别

眩晕、头晕、头昏、晕厥等症状的识别 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冯艳蓉 头晕、眩晕、晕厥和头昏的发生涉及多学科领域,因为病人对头昏、头晕、眩晕和晕厥等症状的感受及表述常常混淆不清。如果医务人员对上述症状的概念及其区别存在模糊认识,从问诊一开始就有可能将其诊疗引入歧途,导致以后不应有的误查、误诊和误治。事实上眩晕、头晕、晕厥和头昏的临床表现、受损靶器官、发病机制是不同的,因此应从概念上将上述四者明确分清并予以界定。 1. 临床症状不同: (1)眩晕(vertigo)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又坚信自身或(和) 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 (2)头晕(dizziness)主要是以在行立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时出现的自身摇晃不稳的 一种感觉。 (3)头昏(giddiness)主要是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晰的一种感觉。(4)晕厥(syncope)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 2. 靶器官不同:实际上眩晕、晕厥、头晕与头昏是由不同的靶器官受损和发病机制所 致的四种不同病理性感觉体验(临床症状),是人们都能亲身感受到的主观征象。 (1)眩晕的受损靶器官应该是主管转体等运动中平衡功能的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 嵴至大脑前庭投射区间的神经系统。当人为因素(如自动转体或半规管功能试验等)或病变导致功能过强、下降或两侧失对称,并超出了大脑调控能力时,将引起眩晕发作,以及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站立不稳或倾倒等伴发症状和体征。 (2)头晕的受损靶器官分别(或同时)是本体觉、视觉、耳石觉(主管静态和直线 运动中的平衡功能)等相关(主要是神经)系统,由于这些单一或多系统外周感觉神经的信息传入失真或(和)不一致,并超出了大脑调控能力时,所引起的一种自身摇晃不稳感。(3)头昏的受损靶器官是主管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大脑皮质,由多种器质性、功能 性疾病或长期脑力过劳等导致大脑皮质功能(兴奋性、抑制性以及二者相互转换和诱导的灵活性等)的整体弱化,所引起的一种持续性头脑昏昏沉沉和不清晰的感觉。 (4)晕厥根据受损靶器官的不同常常分为心源性、脑源性和反射血管性三类。 3. 发病机制不同:眩晕、晕厥、头晕和头昏的发病机制不同:人体在静态和动态运动 中的空间平衡主要是通过前庭觉(壶腹嵴和耳石)、本体觉和视觉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大脑皮质严密调控下完成的,从而确保在各种静态和动态连续运动中的体位平稳、准确和视力清晰。其中又以神经元交换较少和信息传递环路较快的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第二章病史采集19 (1)眩晕的发病主要是由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皮质的神经系统不同部位,遭受人为 (转体和半规管功能检查)或病变损伤所引起的一侧兴奋性增高(刺激病变)、降低( 毁坏病变)或(和)双侧功能的严重失对称,前庭系统向大脑皮质不断发出机体在转动或翻滚等的“虚假”信息,诱使大脑皮质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调控所致。如半规管壶腹嵴至前庭核间段(前庭核或核下的周围性径路)受损,因前庭-眼球、前庭-脊髓和前庭-迷走等神经功能同时受损,常伴发周围性的水平性眼球震颤、倾倒、恶心和呕吐等临床症状。如前庭神经核至大脑皮质间段(核上的中枢性径路)受损,由于其低位的前庭神经核未受到损伤和代偿功能基本保存完好,故不出现眩晕发作或只出现轻度的头晕不稳。如脑干病

各种眩晕症的区别

各种眩晕症的区别

眩晕症-一个患者的收集资料 颈椎引起的眩晕一般是头部快速运动引起,没有固定方向的,比如无论不头向左还是右,都会眩晕。而耳石症之所以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因为只有特定方向转动才会诱发此病,比如你向左翻身会眩晕加重,向右就不会!耳石症的眩晕往往是突发剧烈的,天旋地转,持续时间少于1分钟 耳石症是五官科范畴的疾病,极其容易漏诊从而被收到别的科室。没有特效药,药物只能改善眩晕不治本,手法复位有奇效。 耳石症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可不象耳石症引发的眩晕。由于目前许多神经内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极容易被当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耳石症所引发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

手到病除,请注意哦,如果你是这样的眩晕,请找专业的大夫为你手法复位,这样省钱、方便、见效快,不要病急乱投医,多受痛苦!当然,也可以找我! 颈椎病是一个易复发的常见病,要想控制其复发,首先要找到致病原因,这个致病原因在每个病人身上都是个体化的,对病因的有效处理是抑制复发的关键。其次要分析这个病人为什么得颈椎病,平时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需要进行修正。第三是要进行颈椎活动度的训练,训练时要注意采取轴向的方向进行训练,切不可环型旋转。第四是要进行持续的颈部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只要颈部周围的肌肉力量强壮了,对颈椎就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颈椎的稳定性增强,神经、动脉、交感神经受刺激和压迫的机会就会明显减少。 美尼尔氏综合症按神经解剖部位可分为两大类,自内耳迷路到前庭神经核前(不包括前庭神经核)病变所致的周围性眩晕,和由前庭神经核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