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理趣课堂,凸显数学味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上课教师: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羊子巷小学邓丽晶

指导教师:宋显庆、胡桃根、白晶、甘泉

【设计理念】

“用开放的理念营造灵动的课堂生活”。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设计本课时,我们“以学定教”,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注重借助具体、现实的统计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感悟等一系列统计活动去树立统计意识,学习统计方法,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力求创设新旧贯通,探导和谐,教学共长的“理趣课堂”,回归数学本质,凸显浓郁的数学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的第一课时,属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领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为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打下基础。

例题1从机器人大赛的主题图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给出了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绘制出了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条形统计图。通过提示“统计图还可以

这样画”,引出折线统计图。运用小精灵的话:“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明确新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突出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这一特点。再引导学生根据参加参赛队伍数量的增减变化,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做一做”给出陈东从出生到10岁的身高数据,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点成线段,学会画折线统计图,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变化情况的特点,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在表格上画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能读懂图上信息,根据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或预测。

2.通过观察、比较及分析,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提高统计意识,了解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会画折线统计图,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素材

1.导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中国每年都会举办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为了更好地了解近几年参赛队伍的情况,主办方收集了2006年——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并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2.设问: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情预设:看数据、看直条的长短)

3.小结:条形统计图中通过观察直条的长短就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

多少。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自主迁移,重温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明线,唤醒经验铺垫新知教学作暗线,一明一暗,抓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而奠基。

二、自主迁移,探究特点

1.巧设疑问,顺势导入

提问:再仔细观察,这几年当中参赛队伍的数量有变化吗?他们是怎样变化的呢?(引导学生尝试边读数据边比划,课件同步动态出示条形统计图过渡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

揭题:你们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板书:折线统计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丰富数据解读的方式,让学生在描述数量变化情况时加以手势比划,凸显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变化的特点,为进一步感悟折线统计图变化趋势作孕伏。

2.自主探究,体会特点

(1)对比观察:折线统计图和前面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点和线”)

(2)思考交流:折线统计图的点表示什么?有什么作用?那线呢?

(3)沟通反馈:

①点的作用

组织学生交流得出:各点表示各个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中是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

②线的作用

设问:那点和点之间的线段又有什么作用呢?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交流得出:从线段的上升和下降我们就可以知道数量增加或减少的情况。(板书: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③出示问题,讨论交流

()年至()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大?

()年至()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小?

教师说明:2007-2008年这条线段像一座山一样很斜很陡,线段越长越陡,说明数量变化越大。而其它线段比较平缓,说明数量变化很小。

④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整体变化趋势吗?你有什么感想?

⑤设问: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13年参赛队伍的数量会是多少吗?(教师说明:原来我们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还可以发现数量的发展趋势)

(4)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我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点和线的作用,那你能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出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数学课堂应该拓展学生独立思辨、自我提升的张力,拓展全体学生相互交流、协同生长的空间。在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环节,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观察、发现、思考、交流的学习空间,将折线统计图上点与线的意义与解读数据密切结合,从而逐步探究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三、画图理解,分析预测

1.举例: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说一说,生活中你看见过哪些折线统计图?

2.做一做:身高变化统计图

(1)师:同学们身体变化的情况也可以绘制成折线统计图。细心的妈妈为了了解陈东的身高增长情况,记录了陈东0-5岁的身高,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统计表)

①设问:要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们认为应该怎样画呢?(学情预设:描点连线)

②师:怎样找到表示数据的点呢?教师示范讲解:陈东0岁时身高的点。(课件演示)

③逐步指导学生找陈东1、2岁时身高的点(课件演示)

④示范连线:描准各点、标好数据之后再用尺子把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起来。(课件演示)

(2)学生独立绘制统计图,反馈评价。

(3)分析数据

①(课件动态演示)陈东0-10岁身高的折线统计图并提问: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②预测一下陈东11岁那年的身高。

③陈东会一直这样长下去吗?

小结:我们在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图的趋势,也要根据生活实际,让数学和生活合起来,学习数学才更有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如何画——独立画——展示交流——分析预测”的全过程,加深了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理解。同时把分析数据,根据统计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作为一个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结合统计数据的意义,主动联系生活经验去解释说明,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充分体验统计的现实意义。

四、回归生活,实践运用

1.人体体温统计图(课件出示)

提问:你知道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摄氏度吗?瞧,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讨论,汇报得出:这个人一4月7日6时开始发烧了;体温下降后又升高,然后慢慢下降,最后基本达到正常体温。)

2.选一选:昆明、庐山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根据两张统计图上的信息选一选哪张是表示昆明的月平均气温,哪张是表示庐山的?(课件出示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出示两张统计表)

(1)南昌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PM2.5浓度监测统计表

(2)2015年2月全国部分城市PM2.5浓度监测统计表

a.提问:仔细观察两张统计表中的信息,想一想你认为它们应该分别绘制成哪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

b.学生交流反馈,说明理由。

c.教师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设计意图】毋庸置疑,数据分析是一种相对枯燥、偏重理性的数学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内在热情,激活学生的主动思考,关键在于为学生创设既来自身边、喜闻乐见,又贴近本质、刺激思维的问题情境。因此,本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鲜活的折线统计图的素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阐述理由等活动活跃其思维,凸显其个性。而课末的“根据统计表中数据特点思考绘制成哪种统计图”这一环节,意在凸显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对比,深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板书设计】

折 线 统 计 图

数量的多少

线 数量的增减变化

【教学反思】

数学的课堂要有数学的“味”,数学味应体现在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基本数学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打造“有味”的数学课堂,要求我们重视数学知识的本质特性和数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数学本身具有的育人价值。在本节课中,我们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欲望,而且为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铺桥搭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反观课堂,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一、科学预设,追寻数学知识之本味

描准各点

标明数据

依次连线

在素材选择方面,在遵循教材素材编排的基础上,引入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如人的体温、当地月平均气温、雾霾天气中PM2.5等,丰富教材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设置层层递进的学习坡度,激活思维潜能,追逐探究乐趣,充分体会统计对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在数学思考方面,注重渗透“同化迁移”的思想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画图往往被程序化,而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们让学生从充分“读”图,理解点、线的意义,到尝试“画”图去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整个过程都先从条形统计图来引出:先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从而初步感知数量的变化情况;接着,引导学生边读数据边比划,体会每一年数量的变化情况,最后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动态变出折线统计图,使得折线统计图的形成润物无声、水到渠成。在巧妙暗示这两种统计图之间联系的同时,为教学折线统计图点、线的意义,对比沟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做了较好的铺垫。

二、自主建构,感悟数学思想之妙味

“数学是思维的艺术和体操。”一堂缺少思维的数学课,即使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再默契,也算不上一堂好课。因此为了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我们借助多元表征来加深理解,具体体现为三,一是“手势比划+语言描述”暗藏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的特点,二是开放探究“点、线”的意义,理解在折线统计图中如何表示数量的多少及增减变化情况;三是顺延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迁移”主线将其特点对比、运用,加深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递进练习,体会数学应用之活味

练习中预测陈东11岁的身高,说一说病人的病情是如何发展的,分析统计图上的信息思考如何选择,以及根据条形或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来分析与处理相关数据等等,这些练习的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学会解读数据,分析数据,运用统计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本质,提高学生统计意识的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

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太平中心校新形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太平中心校立志小学教师吕文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引言:同学们,最近人们都在关心城市空气质量,你们知道这是为什 么?空气质量好坏,其实与PM2.5有关,对于PM2.5你有哪些了解? 那么最近上海的空气质量如何呢

2、复习条形统计图:课前,老师收集并整理了上海过去7天的PM2.5数据,并绘制了一副条形统计图,仔细读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根据直条的长短,我们能清楚地知道PM2.5的含量是多少。如果要进一步反映PM2.5含量的变化情况,除了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猜猜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绘制方法 4、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图表,解决问题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组成与区别 1、出示: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 2、小组合作研究: (1)一副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3、质疑:那么点与折线在折线统计图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就是根据数量的大小先描出各点,然后用折线将各点依次连接起来,这条折线反映的是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二)读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解读数据。 (1)4月18日,pm2.5的含量是多少微克/立方米 (2)在这七天中,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差 (3)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好,pm2.5的含量是多少?

条形统计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认识条形统计图 讲课人:卓小英 班级:四(3)班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学习材料。 (一)复习引入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 ( )色的 花最多,( )色 的花最少。 2. 红花比蓝花多( )盆。 颜色 红花 黄花 蓝花 粉花 盆数 8 7 5 6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师:下面是某位同学对江门2016年4月的天气情况所做的记录,同学们先观察,截止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课件出示) 生1: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五种情况。 生2: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 师:是啊。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试一试。(提醒:四人小组合作,从学习材料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材料进行研究) 学生尝试清楚地表示出每种天气数量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经过分类整理数据,用材料1的统计表表示出来了: 生2:我是用材料 2画圆圈图表示出来的, 先把这5种天气情况都写出来,然后逐一去数一数,哪种天气增加一天,我就在那画一个○, 就是这样的: 生3:我是用材料3画条形图表示出来: 师:我们把同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师:你觉得画图表示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方法更清楚?为什么? 天气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数 1 7 8 12 2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校麻花市州山镇花岗岵中心学校 教师刚需欧阳 班级壹甲班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老教材只要求学会画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要求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明天会下雨或者下雪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问父母 生: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办法,看来平时很善于观察生活呢!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pdf

太平中心校新形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太平中心校立志小学教师吕文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折线 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 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引言:同学们,最近人们都在关心城市空气质量,你们知道这是 为什么?空气质量好坏,其实与PM2.5有关,对于PM2.5你有哪些了解? 那么最近上海的空气质量如何呢? 2、复习条形统计图:课前,老师收集并整理了上海过去7天的PM2.5

数据,并绘制了一副条形统计图,仔细读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根据直条的长短,我们能清楚地知道PM2.5的含量是多少。如果要进一步反映PM2.5含量的变化情况,除了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猜猜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绘制方法? 4、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图表,解决问题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组成与区别 1、出示: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 2、小组合作研究: (1)一副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3、质疑:那么点与折线在折线统计图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就是根据数量的大小先描出各点, 然后用折线将各点依次连接起来,这条折线反映的是数量增减变化情况。(二)读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解读数据。 (1)4月18日,pm2.5的含量是多少微克/立方米? (2)在这七天中,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差? (3)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好,pm2.5的含量是多少? 2、模范练习:学生互问互答。 3、进一步分析折线变化情况。(出示表格) 提问:仔细观察折线的变化情况,分成几类?哪三类? 追问:这2条折线,同样是上升,它们有什么不同?下降呢? 4、小结: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升降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在相等的宽度里,同样是上升或是下降,有时是大幅的,有时却是缓慢 的,折线水平,说明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⑶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格表示一个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请你首先认识一下天气符号,他们表示什 么天气?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的表示出? 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示出来? 反馈:①我用统计表 ②我用象形统计图

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师: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边上有数据:0、1、2、3、4、5、6、7、8、9、 师:最下面一个数字是1吗? 生:下面是各种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师;在这个图中,最下面一个格子碰着的横线对着几?在这个图中,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晴天和多云最多 生:雷阵雨最少 生:阴天比多云少3天 生:阴天比阵雨多1天 3师:和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能更清楚直观的表示数据的大小 二、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出生 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用条形图表示出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统计表基础上,本节用了2个例题、三个课堂活动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随之延伸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例1在选材上注意了生活现实北京8月份的天气情况,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怎样要用1格表示1个单位,如何画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1、师:通过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统计人数。 2、问:你能清楚的把喜欢看每种动画片的人数表示出来吗?现在我们就去探究。

板书:条形统计图 3、认识统计图,出示例1.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图表示出来,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你的感受?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纵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横轴,在这里表示什么?生:表示统计的天气。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里面晴天共几天? 生:9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格一格数的。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重点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指导】 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性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习统计的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在学生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师: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一)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学生讨论 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二)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年份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降水量1900 1850 1630 1400 1720 1200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2003 70 260 240 200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2004 90 45 300 320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三)全班展示、评价 预测:从2003年和200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05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1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所给的数据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渗透统计思想。 3、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纸、刻度尺、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了解机器人吗?听说过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吗?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预设:调查、统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1、这里是2006-20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情况。

2、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怎样做?(预设:制作成统计图。) 3.出示条形统计图1,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名称,横轴,纵轴,每一年的参赛队伍的多少。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4.提问:从20XX 年到20XX 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是怎样的?谁能用手势比划?你同意吗? 5.追问: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预设:直条的高低。)如果我挡住条形统计图的一部分,你还能看出这一情况吗?(预设:可以。) 6.过渡:这说明“分析增减的变化情况”和“直条的完整度”没有关系。如果我们只想分析变化情况,你觉得可以怎样绘制统计图更简单呢?自己动手在下图上试一试。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时间/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 计】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史口镇中心小学 曹艳艳 2015年5月11日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04~10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情感、态度和从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老师搜集了一些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作品,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

这是我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课件出示 统计表)我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根据 这一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用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清楚看出 数量的多少。) 师: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一下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数 量的变化情况。(教师手指条形统计图,从2006年开始) 师: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像一下会是什么呢? 预设:弯曲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3、揭示课题 师:老师把我们的手势画了下来,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单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用机器人大赛为题材,回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看到数 据的多少的特点,初步感悟数据的变化情况,为引出折线统计图提 供途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统计表 和条形统计图,因此设计了一个学生熟悉分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的?(课件演示画法)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1)相同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轴、纵轴、标题、单位和日期都相同。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都相同。 小结: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不同点 师:那我们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⑶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格表示一个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请你首先认识一下天气符号,他们表示什么 天气?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的表示出? 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示出来? 反馈:①我用统计表 ②我用象形统计图

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师: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边上有数据:0、1、2、3、4、5、6、7、8、9、 师:最下面一个数字是1吗? 生:下面是各种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师;在这个图中,最下面一个格子碰着的横线对着几?在这个图中,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晴天和多云最多 生:雷阵雨最少 生:阴天比多云少3天 生:阴天比阵雨多1天 3师:和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能更清楚直观的表示数据的大小 二、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用条形图表示出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教案

七、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 1.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认识并会填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能通过对比分析,知道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一、情景导入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1)电视屏幕播音员工作的情景——播报天气情况。 (2)小飞仙的解说——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2.教师提问:看到、听到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下面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提问:这个月北京市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 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 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 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 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自2001年起,我国每年都举办一次青少年机 器人大赛。老师收集了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并制成 了咱们熟悉的条形统计图。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一会我们就顺着这竖条的高低起伏,从2006年开始,用小 手来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刚才的条形统计图变成了现在这种形式,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导入新课。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从统 计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1)了解点的作用 组织学生交流得出:这折线统计图中如果点的位置越高, (板书:高)表明数量越多,(板书:多)老师把这个发现记录下来,反过来,点的位置越低,(板书:低)表明数量越少,(板书:少)也就是说这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数量多少)。 (2)了解线的作用 学生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交流得出:通过这线的起伏看出数量 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增减变化) 教师说明:2007年到2008年的这条线段就像山一样很陡很斜,线段越长越陡,表明数量变化越大,反过来线段越平缓越短,表明 数量变化越小。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点和线的作用, 那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后出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整体变化 趋势吗?你有什么感想? 生:汇报 师:你能根据这个变化趋势预测一下2013年会有多少支队伍参 赛吗2014年呢? 师小结:老师发现你们在汇报时参赛队伍越来越多,这折线统 计图太神奇了,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够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2)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对2013年和2014年参赛队伍数量进行了实际调查,2013年实际上有530支队伍参赛,2014年有545支队伍参赛。我们 就以这两个数据为例,拿出1号作业纸,尝试着把2013年和2014 年的数据绘制到折线统计图上。(学生活动) 生: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4、观察比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上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得出数据的) 师: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认识条形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数据的表示方法。 (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①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5种情况。 ②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 师: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统计表和画图)展示在一起] (方法一)分类整理数据,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方法二)

哪种天气增加一天,就画一个○。 师: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圈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指正) 小结: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要数一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气多,哪种天气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与画图表示的方法很类似,就是不再画圈,而是用一个一个的小格表示出来。 2.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 操作演示:教师边课件演示制作条形统计图,边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68页例1及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条形统计图(1格当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67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同学们,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比统计图更直观的统计方法。统计图。 板书课题:统计图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表作为新课内容,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存在与周围世界中, 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 师和学生交流: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多媒体出示: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作法与特征的基础上,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实际应用。在利用多媒体迅速准确的作图的同时,共同观察,分析折线统计图所传达的信息。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优点。感受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堂注重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广阔空间,提供思维的大场,使学生能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对此能加以概括和整理的读图能力和自由猜想质疑并能合作验证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查找筛选信息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众多的信息中比较、分析从而理解、感悟数学现象。结合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突出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中的作用,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在课堂中打破传统的实际应用以做题为主,学生手不离笔的机械练习状态,让学生经过读图不仅读出数学信息,还能读出地理,社会等各种信息。从而体现出折线统计图的价值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对一些社会信息的了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人格得到升华。 (三)教学环境分析 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1.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够进行交流。 2.根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技能: 1.会读图能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能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 2.能用电脑作图提高学习效率。能利用媒体寻找学习资源进行探究学习。(三)情感: 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读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1.利用Excel的插入图表功能作图,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及在生活中的实效性。 2.应用搜索的一些文字材料及互联网,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和丰富的研究材料。使新的知识从不同途径不断的生成,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体验,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