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暖箱故障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精选、

新生儿暖箱故障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精选、
新生儿暖箱故障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精选、

新生儿暖箱故障应急预案与流程

【应急预案】

1.发现暖箱故障或报警,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

2.有无法排除的故障时,立即将患儿移至辐射台保暖,并检测患儿体温。

3.汇报护士长,通知总务科维修并悬挂“故障待修”标识。

4.重新取用空暖箱预热,并设定原暖箱箱温。

5.完成预热后将患儿放入暖箱并检测体温。

【流程】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新生儿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新生儿科人员调配应急预案 二、新生儿病房停电应急预案 三、新生儿病房停水和突然停水应急预案 四、新生儿病房火灾应急预案 五、新生儿病房发生地震后应急预案 六、新生儿丢失应急预案 七、新生儿摔伤应急预案 丿I、新生儿返流窒息应急预案 九、新生儿溢奶应急预案 十、新生儿烫伤安全管理 H、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十二、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应急管理预案

新生儿科人员调配应急预案 新生儿病室如发生突发事件如多胞胎窒息复苏、多名危重患儿抢救等,值班医护人员或科室医护人员无法完成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时,科室启动人员调配应急预案,操作步奏如下: 1、科室出现突发事件,特别是夜班,值班医师需电话告知科主任。由科室主任决定是否进行人员应急调配。 2、如需要,科主任需到达科室,指挥抢救工作,并电话通知非值班医护人员快速到达科室参加抢救治疗工作。 3、如科室人员无法完成抢救工作,科主任需及时上报医院总值班,调配儿科系统高年资有新生儿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抢救工作。 4、电话通知人员遵循年资由高到低,距离医院由近到远原则。 5、接到通知医护人员无条件服从科室安排,及时到达科室参与抢救治疗工作。 新生儿病房停电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等,使用呼吸机患儿,包括无创和有创,床头备复苏气囊。将医护人员合理分工如医师给予上呼吸机患儿复苏气囊辅助呼吸协助责任护士。 2、如突然停电,所有医护人员立即进入病房,开启应急灯,科主任、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迅速组织在班医生护士保证医疗护理安全并给予 合理分工医生和责任护士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使用复苏 气囊加压给氧其余护士继续加强病区巡视并关闭因停电发生的仪器报警。一名护士电话联系电工班查询停电原因及时组织抢修工作。

暖箱的使用方法

暖箱的使用方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暖箱的使用方目的: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用以提高未成 熟儿的成活率,利于高危新生儿的成长发育。 入暖箱条件: 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 2.异常新生儿: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出暖箱的条件: 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体温正常。 2.在不加热的温箱内,室温维持在24~26°C,患儿能保持正常体温。 3.患儿在温箱内生活1个月以上,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况好。 准备:接到产房通知后将暖箱进行预热,一般通电2小时左右才能使温箱 稳定。 物品准备:应检查其性能,保证安全,使用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铺好箱 内婴儿床。 护士准备:了解患儿孕周、出生体重、日龄,测量生命征,检查一般情 况,估计常见的护理问题,操作前洗手。 患儿准备:穿单衣,裹尿布。 环境准备:调节室温24`26°C以减少辐射热的消失,温箱避免放置在阳光 直射、有对流或取暖设备附近,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 操作步骤: 1.把暖箱擦干净,将蒸馏水加入温箱水槽中至水位线。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预热温度调至28~34°C,预热能升到所设置的温度,待接到入室早产儿再根据体重、胎龄大小、病情予调整适当的温度,温度应维持在55%~65%。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温箱温度参数 3.将患儿穿单衣,裹尿布后放置温箱内,根据患儿体重及出生日龄调节适中温度,,若体温不好,可加盖被,但勿堵住气孔。 4.每小时测体温1次,,并同时记录温箱,根据体温的高低调节箱温,调节箱温时逐渐升温或降温,使患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若体温稳定可改2小时测量1次。 5.一切护理操作尽量在暖箱内进行,入换尿布、喂奶、更换体位,观察病情及检查等应打开边门或从气孔伸入操作,尽量避免打开箱盖,以免箱内温度波动过大,必要时如:称体重或抢救时应加盖绒毯或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 6.暖箱的清洁消毒工作: 每天用消毒液将暖箱内外擦洗一遍,然后用清水擦洗一遍。 湿化器水箱内水每天更换一次,以免细菌滋生。

婴儿暖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婴儿暖箱清洗消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要求 1、应有1-2个备用婴儿暖箱用以周转清洗消毒。 2、婴儿暖箱使用后应终末清洁消毒,使用中应每日湿式清洁恒温罩内外表面,特殊感染患儿(包括多重耐药菌)还应消毒,每周或遇污染时对婴儿暖箱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3、婴儿暖箱的清洗消毒顺序:先清洗普通婴儿暖箱,后清洗特殊感染新生儿使用后的婴儿暖箱,清洗消毒后应对清洗槽、地面等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4、消毒剂浓度及使用时间,应根据污染程度和产品使用说明决定。 5、婴儿暖箱湿化水应用灭菌水,每日更换。潮湿地区或季节(相对湿度55%-65%,早产儿婴儿保温箱湿度60%-70%)时湿化槽内可不加水。 6、婴儿暖箱的空气过滤材料至少应2个月更换一次,破损时随时更换,有记录。 7、清洁消毒后备用的婴儿暖箱应放在辅助区,注明清洗消毒日期、失效日期、清洗消毒人员姓名及检查人员姓名。有效期为两周,两周之内使用,可仅擦拭恒温罩内外表面。 8、使用中的婴儿暖箱应注明启用日期。

二、终末或彻底清洁消毒流程 1、先拔掉婴儿暖箱电源,推至清洗消毒间,湿式擦拭电线后将电线盘起挂好。 2、抽屉式水箱与固定式水箱,均应先放掉箱内残水后,清洗、浸泡消毒。 3、取下恒温罩上输氧孔的塑料套、操作窗的塑料密封套、输液软垫,清洗、浸泡消毒。 4、取出婴儿床,清洗、消毒。 5、取出床搁板上密封条,清洗、浸泡消毒。 6、取出床搁板,清洗、消毒。 7、婴儿暖箱若为箱外加水式,则逆时针拧下箱体外面的加水杯或用螺丝刀卸掉,用小刷或棉签刷洗加水杯内壁,然后将加水杯放入水箱内和水箱一起清洗、消毒后冲净,晾干备用。 8、拔掉温度控制仪插头,拧开温度控制仪面板上旋钮,取出温度控制仪、栅栏擦拭。 9、用毛刷或湿棉签逐个擦拭风轮叶片,再按顺序安装风机。 10、取下空气过滤器盖板,取出空气过滤网,用清洁剂漂洗,冲洗,晾干;注意不能揉搓滤网。 11、擦拭空气过滤器盖板里面表面及空气输入管内外部。

新生儿暖箱使用及消毒规范

新生儿暖箱、蓝光箱的使用及消毒规范 一、使用规范 1在水槽内加入蒸馏水,使水面达表记处,备一温湿度表放于箱内一侧(避开两端),以便检查对照箱内实际温湿度。接通电源,开启开关,指示灯显示。调节箱内温度按钮,进行预热。 2待温度升至32~33℃,稳定后将患儿放于箱内(不加盖毯子或被子)根据患儿的体重和日龄调节箱温。 3新生儿入暖箱前应测量体重,体温 4婴儿入箱后,所有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如:哺乳、换尿布、观察病情及检查,操作可从边门和袖空伸入进行,尽量少开箱门,以免箱内温度波动,必须出箱检查治疗者,应注意在保暖的操作下进行。 5定时测量体温,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并做好记录,在患儿体温为升至正常前,应每小时测量一次,注意保持体温在36~37℃之间,维持温箱内相对温湿度。 6持箱内清洁。⑴暖箱使用期间应每天用清水将暖箱内外擦拭,应随时将奶渍,葡萄糖等污渍擦拭干净,每周更换暖箱一次,以便清洁消毒,要定期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查消毒的质量,培养有致病菌时应将暖箱搬出,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⑵湿化器水箱使用水要每天更换,以免滋生细菌,机箱下面 的空气净化垫应每月更换,若以破损,需立即更换。⑶患儿出箱后,暖性应进行终末清洁消毒。

7用中的暖箱应随时观察使用效果,如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8暖箱不易放臵在阳光直射、有对流风及取暖设备处,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 9要掌握暖箱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要定期检查,维修,监测(6个月监测一次),如有失灵、漏电等应立即断电检修,保证绝对安全使用。 10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11出暖箱后的处理:①切断电源②放掉水槽内蒸馏水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清洁暖箱蓝光箱;④紫外线照射30分钟后,表面夹遮盖物,备用。 二消毒规范 1、专人管理暖箱、蓝光箱清洁消毒工作 2、做好暖箱的清洁消毒工作,放臵应避开风口太阳直射,取暖 设备处,检查暖箱、蓝光箱各部件性能,关闭全部有机玻璃3、暖箱使用期间应每天用清水擦拭,并随时搽净奶渍,葡萄糖等污渍 4、每日更换水槽内蒸馏水,同时清洁水槽,以免细菌滋生 5、每周更换暖箱一次,以便清洁消毒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新生儿窒息紧急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临产后如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宫内窘迫立即向家属交代病情,同时通 知二线值班医生采取适当措施纠正缺氧状态,根据具体情况尽快结束 分娩。二线值班医生接通知后10分钟到场。 2、阴道分娩准备接生时,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接通知 后5分钟内到场并做好窒息复苏准备工作。 3、剖宫产术中估计新生儿会发生窒息者,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新生 儿科医生接到通知后5分钟内到达手术室,做好窒息准备工作。 4、新生儿科医生到产房或手术室后立即组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小组, 以备用。抢救小组成员由包括新生儿科医生在内的至少3人组成,并 做好分工,由新生儿科医生领导。 5、病房发生窒息护士立即抱入产房行初步复苏,同时通知产科值班医生 及新生儿科医生。 6、发生新生儿窒息后,严格按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实施抢救。新生儿出生 5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者,立即通知新生儿科主任到场指挥抢救。 并再次向家属交代病情。 7、窒息复苏10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是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组织 我院抢救小组到场。并再次向家属交待病情。必要时联系转院。 8、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转儿科进一步诊治。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立即通知医师,组成抢救小组进行抢救。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心率<100次/分,给正压人工通气,心率<60次/分,胸外按压30秒,心率<60次/分,遵医嘱给予药物复苏,评价心率<60次/分,应配合麻醉师气管插管药物复苏,心率>60次/分,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通气,如心率>100次/分,停止正压人工通气,评价皮肤颜色,四肢青紫或红润,继续观察紫绀、给氧、病情变化。 (三)准备各种抢救药物器械。 (四)复苏后,严密观察生命征及病情变化,加强保暖,做好记录。 【程序】 发现患儿呼吸暂停、心率小于100次/分 ↓ 检查,呼叫医生,摆好体位,垫高头肩部1.5—2cm, 置于鼻吸气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先口后鼻 ↓

新生儿应急预案37145

新生儿错抱应急预案 制定时间:2010年3月 修定时间:2012年8月 一、应急预案 (一)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二)应立即进行错抱婴儿的查对,查对正确及时更换婴儿。 (三)在婴儿洗澡或按摩过程中发生襁褓服放置错误时要及时查对更换。 (四)产妇姓名相同的,要严格查对床号、性别、体重、住院号、出生时间。 (五)治疗前腕带脱落者及时核对补戴,无腕带者不做任何治疗。 (六)必须两人查对,工作核对时严肃、认真,如有异议必须及时询问、严格查对。 (七)家属发现错抱婴儿,要及时做好查对工作并认真做好解释工作。 (八)发生重大错抱应按规定及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 二、程序 报告主任、护士长→立即查对→做好正确更换→查看腕带及襁褓服信息→做好解释工作→查找错抱原因→作出书面检查→组织讨论。 新生儿烫伤防范应急预案 制定时间:2010年3月 修定时间:2012年8月 一、预防措施 (一)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新生儿出生后做好防烫伤的指导工作,杜绝使用热水袋。冬天为新生儿保暖使用热水袋时,温度不宜超过50℃,热水袋应加布套,切勿贴近新生儿身体,以免烫伤。值班人员做好交接班,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新生儿肢体温度及皮肤有无变化。 (二)沐浴时每洗一个新生儿操作者均要用前壁测试水温,不得直接将新生儿放置浴盆,操作时仔细、认真,随时观察新生儿有无病情变化。游泳或盆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水温保持38~39℃,热水水龙头不得朝向游泳池防止烫伤;实习生、进修人员不得私自操作。 (三)病房内使用的保温容器放在阳台固定位置,严禁放在窗台、床头桌、床单元周围, 以防烫伤。 二、应急预案 (一)一旦发生烫伤,立即撤离热水袋,或脱离热水区,通知医生,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判断皮肤烫伤程度。 (二)烫伤严重者及时协助医师请相关科室会诊,应用烫伤药物。 (三)加强巡视,观察用药效果,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汇报。 (四)家属有异议时及时做好解释工作,报告主任、护士长。 三、程序 立即停止使用热水袋或脱离热水区→通知医师→观察病情或请会诊→使用药物→观察病情→做好解释工作。 新生儿预防误吸应急预案 制定时间:2010年3月 修定时间:2012年8月 一、防范措施

新生儿呛奶应急预案及方法文档

2020 新生儿呛奶应急预案及方法文档 Document Writing

新生儿呛奶应急预案及方法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治疗方法: 1.提倡抱起喂奶,必须卧位哺乳时,采用头高脚低位。母乳喂养者,每次哺乳前温开水擦洗乳头,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头上乳晕处,减慢乳汁的流出;人工喂养者每次哺乳前开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满奶头后在给予哺乳,乳头孔不易过大。哺乳后直立抱起并拍背,使新生儿将吞咽的空气排出,哺乳后不易短时间内抬起下肢更换尿布。 2.对经常呕吐的婴幼儿如果排除了器质病变、消化道炎症,那么大多是胃食道返流。可选择头高脚低侧卧位,以头部抬高15°为益;对胃食管返流患儿可取头侧俯卧位,每次20分钟,每日2―4次。但是俯卧期间一定有专人护理,防止呼吸暂停,这样可降低返流频率,减少呕吐次数,防止呕吐物误吸,避免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发生。 3.再发性呕吐和神经性呕吐: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生活规律,切忌暴饮暴食,尽量保持身心安静,进食时不要过于

勉强。此外一定不要给患儿增加任何压力,否则会加重呕吐。患儿应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饮食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和增加生理睡眠时间。周围人不要过分注意孩子的呕吐症状,应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紧张和顾虑,以提高其治疗的信心。同时保持环境清洁,患儿呕吐物及时处理,污染的衣服、床单、被子及时更换,以免继续刺激患儿。呕吐时,应守护在其身边,给予精神安慰;呕吐后,及时帮助漱口,勤给患儿洗澡,清除因呕吐留在身体上的异味。 4.对于容易呕吐的孩子尤其是感冒后或者咳嗽后呕吐的:应当在平时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或者服用牛初乳、转移因子以预防感冒;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太饱;食物一定要新鲜卫生;不要给患儿吃过于辛辣、熏烤和肥腻的食物。 5.小儿服药时也容易引起呕吐者:在喂药液时,药液不要太热,太冷;难喂药的小儿也可采用少量多次服用法;必要时也可服一口停一会儿然后再服用。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面部、颈部皮肤,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床单。 6.有些孩子先天咽反射比较敏感,容易引起呕吐;表现为一有感冒就容易出现呕吐,所以在看医生的时候应当与医生讲明,这时候应当吃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实物,吃得不要太饱,一般是平时饮食的一半左右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新生儿呛奶应急预案,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了解了治疗方法,我们可以将以上方法告诉我们身边的所有人,让所有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让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也可以免去我们父母的焦虑,惠及一整个家

暖箱的使用方法

暖箱的使用方法 目的: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用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利于高危新生儿的成长发育。 入暖箱条件: 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 2.异常新生儿: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出暖箱的条件: 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体温正常。 2.在不加热的温箱内,室温维持在24~26°C,患儿能保持正常体温。 3.患儿在温箱内生活1个月以上,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况好。 准备:接到产房通知后将暖箱进行预热,一般通电2小时左右才能使温箱稳定。 物品准备:应检查其性能,保证安全,使用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铺好箱内婴儿床。护士准备:了解患儿孕周、出生体重、日龄,测量生命征,检查一般情况,估计常见的护理问题,操作前洗手。 患儿准备:穿单衣,裹尿布。 环境准备:调节室温24`26°C以减少辐射热的消失,温箱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有对流或取暖设备附近,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 操作步骤: 1.把暖箱擦干净,将蒸馏水加入温箱水槽中至水位线。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预热温度调至28~34°C,预热能升到所设置的温度,待接到入室早产儿再根据体重、胎龄大小、病情予调整适当的温度,温度应维持在55%~65%。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温箱温度参数 3.将患儿穿单衣,裹尿布后放置温箱内,根据患儿体重及出生日龄调节适中温度,,若体温不好,可加盖被,但勿堵住气孔。 4.每小时测体温1次,,并同时记录温箱,根据体温的高低调节箱温,调节箱温时逐渐升温或降温,使患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若体温稳定可改2小时测量1次。5.一切护理操作尽量在暖箱内进行,入换尿布、喂奶、更换体位,观察病情及检查等应打开边门或从气孔伸入操作,尽量避免打开箱盖,以免箱内温度波动过大,必要时如:称体重或抢救时应加盖绒毯或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 6.暖箱的清洁消毒工作: 每天用消毒液将暖箱内外擦洗一遍,然后用清水擦洗一遍。 湿化器水箱内水每天更换一次,以免细菌滋生。 每周更换暖箱一次,用过的暖箱除用消毒液擦拭外,还需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婴儿床垫暴晒6小时,定期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查清洁消毒的质量,如培养出致病菌,应将暖箱搬出,病房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每月清洁一次,若已破损则应更换。 对出生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物品均应经过高压消毒。

新生儿应急预案79656

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 1. 各班检查负压吸引装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且护理人员要随身备小儿一次性吸痰器一付,以便急用。 2. 当患儿发生窒息时,立即将患儿取侧身头低位,给予拍背,使吸入呼吸道的奶汁或痰液排出,同时配合使用一次性吸痰器予清理呼吸道,并请旁人通知其他医务人员。 3. 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品(吸痰盘)和吸氧用品,必要时给窒息患儿行负压吸引和给氧。 4. 当患儿发生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外按压、加压给氧等复苏抢救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直至患儿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 5.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6. 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7. 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分析了解引起窒息的原因对于呛奶引起的窒息应指导家属掌握正确喂奶方法。 8. 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要多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遵医嘱雾化后予拍背吸痰平时要指导家长如何观察患儿正常的面色与呼吸。 应急程序立即清理呼吸道、给氧→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加强防范措施 患儿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 1.患儿的病床应有护栏,并且有家属陪伴。 2.指导家属正确使用护栏,夜间睡眠时要让患儿睡于有护栏保护的那侧。 3.加强安全宣教,不要让患儿单独在床上玩耍,尤其是不要在床上蹦跳。 4.意识不清或躁动不安的患儿,要24小时有人看护,必要时应用约束带保护。 5.发生坠床时,应立即来患儿身边,通知医生检查受伤情况,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或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必要时外科会诊。 6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认真做好交接班。 应急程序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患儿突发性猝死应急预案 1. 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2. 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保证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 3.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仪器及时充电。 4. 若发现患儿突发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就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请他人通知医生。 5. 增援人员到达后根据患儿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6. 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 7. 在抢救时要合理摆放各种仪器与物品利于抢救进行注意随时清理环境。 8. 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严格查对及时做好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与安慰工作。 9. 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新生儿应急预案最新版本

新生儿应急预案 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 1. 各班检查负压吸引装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且护理人员要随身备小儿一次性吸痰器一付,以便急用。 2. 当患儿发生窒息时,立即将患儿取侧身头低位,给予拍背,使吸入呼吸道的奶汁或痰液排出,同时配合使用一次性吸痰器予清理呼吸道,并请旁人通知其他医务人员。 3. 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品(吸痰盘)和吸氧用品,必要时给窒息患儿行负压吸引和给氧。 4. 当患儿发生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外按压、加压给氧等复苏抢救 用药 5.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 心电监护。 6. 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7. 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分析了解引起窒息的原因 息应指导家属掌握正确喂奶方法。 8. 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要多翻身拍背 应急程序立即清理呼吸道、给氧→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加强防范措施

患儿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 1.患儿的病床应有护栏,并且有家属陪伴。 2.指导家属正确使用护栏,夜间睡眠时要让患儿睡于有护栏保护的那侧。 3.加强安全宣教,不要让患儿单独在床上玩耍,尤其是不要在床上蹦跳。 4.意识不清或躁动不安的患儿,要24小时有人看护,必要时应用约束带保护。 5.发生坠床时,应立即来患儿身边,通知医生检查受伤情况,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或骨折、软组织损伤等 6.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7.做好交接班。 应急程序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患儿突发性猝死应急预案 1. 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2. 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 保证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 3.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仪器及时充电。

新生儿暖箱使用技术

WORD格式 新生儿暖箱使用技术 【相关知识】 (一)概念 暖箱为新生儿尤其是产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是提高未成熟儿 存活率的重要设备。 (二)目的 1、维持患儿正常体温。 2、保护性隔离。 3、皮肤破溃需暴露着。 4、病情需要入住暖箱者 (三)适应症 1、早产低体重<2000g,不能维持维持体温者。 2、早产低体重>2000g,不能维持维持体温者。 3、皮肤破溃需暴露。 4、疾病需要。 (四)出箱条件 1、体重大于2000g或以上,体温维持正常者。 2、室温24-26度,不加热暖箱体温能维持正常者。 3、在暖箱一月虽体重不足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者。 (五)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先检查暖想的性能,并预热至所需温度,使用中每天清洁消毒暖箱,使用时间达一周时需更换暖箱,用84消毒液终末消毒。患者出箱后不足一周也行终末消毒处理,彻底拆卸暖箱各部件。箱体后空气净化材料应2月一次。 2、设定暖箱温度湿度,见下表 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暖箱温度及湿 度 体重温度湿度(kg)35℃34℃33℃32℃ 1.0 ≤10天>10天>3周>5周55%—65% 1.5 ≤10天>10天>4周 2.0 ≤2天>2天>3周 >2.5 ≤2天>2天 超低体重儿暖箱温度及湿度 日龄(d)1—10 11—20 21—30 >30 温度35℃34℃33℃32℃ 湿度100% 90% 80% 70% 3、暖箱避免阳光直射,冬季避开热源及冷空对流处。 4、使用暖箱时室温不宜过低,以免暖箱大量散热。 5、使用中注意观察暖箱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出现报警要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处理, 必要时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6、在使用暖箱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安全。 7、操作应尽量在箱内集中进行,如喂奶换尿布及检查等,并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以免箱内温度波动。暖箱中的患儿要防止皮肤损伤,妥善固定针头防止针刺伤,必要时剪短指甲包裹手部防止抓伤。保温箱中的婴儿需要外出检查或出箱操作时需要用温暖的包被包裹。8、需要有专业人员定期检修,确保暖箱结构、功能正常,确保安全。 专业资料整理

新生儿暖箱、箱使用及消毒规范

新生儿暖箱、xx箱的使用及消毒规范 一、使用规范 1、在水槽内加入蒸馏水,使水面达表记处,备一温湿度表放于箱内一侧(避开两端),以便检查对照箱内实际温湿度。接通电源,开启开关,指示灯显示。调节箱内温度按钮,进行预热。 2、待温度升至32~33℃,稳定后将患儿放于箱内(不加盖毯子或被子)根据患儿的体重和日龄调节箱温。 3、婴儿入箱后,所有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如:哺乳、换尿布、观 察病情及检查,操作可从边门和袖空伸入进行,尽量少开箱门,以免箱内温度波动,必须出箱检查治疗者,应注意在保暖的操作下进行。 4、患儿入暖箱后每4小时测体xx一次,根据体xx调节箱xx,并做好记录,在患儿体xx为升至正常前,应每小时测量一次,注意保持体xx在36~37℃之间,维持xx箱内相对xx湿度。 5、维持箱内清洁。⑴暖箱使用期间应每天用清水擦拭暖箱内,箱外用250ppm含氯消毒剂擦拭,应随时将奶渍,葡萄糖等污渍擦拭干净,每周更换暖箱一次,以便清洁消毒,要定期进行细菌培养,以检查消毒的质量,培养有致病菌时应将暖箱搬出,彻底消毒,防止交

叉感染。⑵湿化器水箱使用水要每天更换,以免滋生细菌,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应每月清洗,若以破损,需立即更换。 ⑶患儿出箱后,暖箱应进行终末清洁消毒。 6、使用中的暖箱应随时观察使用效果,如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7、暖箱不易放置在xx直射、有对流风及取暖设备处,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 8、要掌握暖箱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要定期检查,维修,监测(6个月监测一次),如有失灵、漏电等应立即断电检修,保证绝对安全使用。 9、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10、出暖箱后的处理: ①切断电源; ②放掉水槽内蒸馏水; ③用500ppm含氯消毒剂擦拭箱体内外,清洁暖箱xx箱,备用。 二消毒规范 1、专人管理暖箱、xx箱清洁消毒工作。

新生儿应急预案

新生儿应急预案 一.新生儿烫伤应急预案 1.工作中一切热源应远离宝宝,严禁抱着宝宝进行配奶操作,配奶配水试温后再送入宝宝口中,宝宝洗澡,游泳,清洗臀部等水温必须先用水温计测温(36—38℃),再用手臂内侧试温后方可进行操作;理疗灯护理操作时护士不得离开宝宝,皮肤温度不应超过130°F(54°C),距离照射部位20—25㎝,要防止因倾倒造成的烫伤事故。 2.护士巡视客房时或在工作中一旦发现新生儿烫伤,立即上报告护士长并同时进行烫伤处理。 3.烫伤的处理原则是:立即降低烫伤部位的中心温度和止痛,具体措施:在烫伤部位涂烧伤湿润膏,纱布覆盖,使用绷带加压包扎,以防渗出起泡,烫伤部位使用冰袋冷敷24h降低温度;烫伤局部如有水泡产生,可使用安尔碘消毒局部皮肤。 4.护士陪同送医就诊,如实反映情况,记录医嘱。 5.交接工作,安抚家属,详细记录事件过程并上报公司。 6.提高护理措施及设施设备,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 处理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婴儿烫伤→立即报告护士长→解除烫伤的原因→处理→送医就诊→记录医嘱→交接,上报→提高并改进护理措施和设施设备,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二.新生儿坠床,滑落,游泳室宝宝翻落抚触台应急预案 1、提前宣教建议宝宝不睡在成人床上,严格执行正确抱姿及交接抱宝宝注意事项。 2、宝宝在抚触台时必须有人陪护,严禁宝宝独自在抚触台,对于月龄较大活动度较大宝宝护士手随时扶住宝宝。 3、一旦发生坠床或掉落抚触台时,护士应立即到身边并做好安抚,查看新生儿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及时处理. 4、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5、送医就诊,详细记录医嘱,必要时留存依据

6、安抚家属,上报公司。 7、评价:了解事故原因,提高并改进护理措施和设施设备,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处理流程:宣教——出现立即告知护士长并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一送医就诊一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记录医嘱→认真做好交接班→安抚家属→评价 三.新生儿丢失的应急预案 1、严格执行门卡管理制度,婴儿室托管护士不擅自离岗,婴儿出会所须有监护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带出。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关门,经常检查门窗。 3、一旦发现患儿丢失,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并通知家属,护士长,立即报警,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4、查看录像,留存证据,上报公司 处理流程:安全管理→患儿丢失一做好现场保护一通知,上报—协助做好侦破工作—安抚家属→评价,提高安保措施→上报公司 四.新生儿惊厥的应急预案 1、值班护士按要求巡视病房,注意观察宝宝病情变化(特别是有既往惊厥史患儿或高热宝宝);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发现有惊厥迹象或者已发生惊厥时,应立即松解宝宝衣扣,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同时请其他人员拨打120。 3、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入上下臼齿间,以防舌咬伤,同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立即送医就诊,上报护士长。 5、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操作及刺激。 6、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 7、严格做好各项记录,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8、评价发病原因,做好交接工作 处理流程:密切注意有惊厥史,高热的宝宝→发现惊厥先兆或惊厥时‘平卧,

早产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规范

早产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 分评价等项目操作要点评价要点 值级 仪表仪表端庄,服装整洁符合要求 5 5 3 1 1.确认医嘱:患儿床号、姓名等核对完整、 5 5 3 1 正确 2.评估患儿家属的合作程度,告知家属应用暖解释到位, 5 5 3 1 箱的目的、方法,取得患儿家属的配合交流自然 评估 3.评估患儿的孕周、出生体重、日龄、生命体评估准确 5 5 3 1 征、有无并发症等 4.评估患儿的准备情况:患儿穿单衣,裹尿布;评估准确 5 5 3 1 皮肤、黏膜有无破损、水肿等情况 1.个人准备: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戴口正确 5 5 3 1 罩 2.物品准备:①婴儿暖箱1台;②棉垫1块、物品齐全、 操作 5 5 3 1 灭菌蒸馏水适量、新生儿单衣1套、尿布数块放置合理 前 3.暖箱的准备:①暖箱需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操作正确、 ②接通暖箱电源,检查暖箱各项配件、仪表是否熟练 5 5 3 1 正常 操作1.暖箱应用前核对患儿床号、姓名核对完整、5 5 3 1

中正确 2.铺好箱内床,准备箱内患儿用品,患儿所需操作正确、 5 5 3 1 更换的单衣和尿布放入箱内一起预热熟练 3.在水槽内加蒸馏水至水位指示线处水量准确 3 3 2 1 4.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加热指示灯亮操作正确、 2 2 1 0 熟练 5.根据患儿体重设定暖箱温度:一般①体重在温度设定 1501—2000g者,暖箱温度设定在30—32℃;②正确,操作 体重在1001—1500g者,暖箱温度设定在32—正确、熟练 1 1 8 6 34℃;③体重<1000g者,暖箱温度宜设定在0 0 34--36℃。当暖箱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恒温 指示灯亮 6.监测暖箱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之湿度调节 5 5 3 1 间适宜 7.待暖箱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再继续稳定20min,操作正确、 5 5 3 1 然后为患儿穿上预热好的单衣和尿布放入暖箱熟练 8.各项治疗、护理尽量在暖箱内集中进行.避操作正确、 免过多搬动刺激患儿,如需将患儿抱出暖箱做治熟练 5 5 3 1 疗护理时,应注意保暖 9.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注意面色、呼观察、记录

早产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规范

早产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

[注释]评分等级:1级表示评估准确,操作熟练、规范,与患儿 家属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H级表示评估不够准确,操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患儿家属沟通不够自然;皿级表示评估不准确,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有3处以上缺项,与患儿家属沟通少。 (二)应掌握的知识点 1.早产儿暖箱应用的目的 (1) 为患儿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持体温稳定。

(2) 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 2 .注意事项 (1) 严格交接班。 (2) 暖箱应避免阳光直射,冬季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 (3) 使用暖箱时室温不宜过低,以免暖箱大量散热。 (4) 使用中注意观察暖箱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出现报警要及时查 找原因并予处理,必 要时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5) 在使用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安全。 (6) 长期使用暖箱的患儿,每周更换一次暖箱并进行彻底消毒。每月进行细菌学 监测一 次。 (7) 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突然上升造成不良后果。 (8) 患儿出箱前应逐渐调节箱温,以使患儿逐步适应周围环境。 3. 患儿入箱后的护理 (1) 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变化,随患儿体温变化调节暖箱温 度。 (2) 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需暂时出暖箱接受治疗检查时要注意保暖。 (3) 放入暖箱的新生儿最初2h内应每隔30—60min测体温1次,同时注意四 肢温热情况; 体温升至正常后可每4h测体温1次。

⑷每日应在固定时间测量患儿体重1次。 (5) 对出生体重v 1000g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用物(布类)均需要高压灭菌消 毒。 (6) 水箱内蒸馏水应每日更换1次,暖箱应每周消毒1次。 (7) 注意查看暖箱使用情况,做好交接班。 4. 患儿出箱前的准备 (1) 逐渐降低暖箱温度,最后切断电源。 (2) 在室温24—26C情况下,患儿于不加热的暖箱中能维持正常体温且吃奶正 常即可出 箱。 (3) 准备出箱时,应为患儿穿好衣服、盖好被子

新生儿暖箱使用技术

新生儿暖箱使用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新生儿暖箱使用技术 【相关知识】 (一)概念 暖箱为新生儿尤其是产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是提高未成熟 儿存活率的重要设备。 (二)目的 1、维持患儿正常体温。 2、保护性隔离。 3、皮肤破溃需暴露着。 4、病情需要入住暖箱者 (三)适应症 1、早产低体重<2000g,不能维持维持体温者。 2、早产低体重>2000g,不能维持维持体温者。 3、皮肤破溃需暴露。 4、疾病需要。 (四)出箱条件 1、体重大于2000g或以上,体温维持正常者。 2、室温24-26度,不加热暖箱体温能维持正常者。 3、在暖箱一月虽体重不足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者。 (五)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先检查暖想的性能,并预热至所需温度,使用中每天清洁消毒暖箱,使用时间达一周时需更换暖箱,用84消毒液终末消毒。患者出箱后不足一周也行终末消毒处理,彻底拆卸暖箱各部件。箱体后空气净化材料应2月一次。 2、设定暖箱温度湿度,见下表 体重(kg) 温度 35℃ 34℃ 33℃ 32℃ 湿度 1.0≤10天>10天>3周>5周55%—65% 1.5≤10天>10天>4周 2.0≤2天>2天>3周 >2.5≤2天>2天 日龄(d)1—1011—2021—30>30 温度35℃34℃ 33℃ 32℃ 湿度100%90%80%70% 3、暖箱避免阳光直射,冬季避开热源及冷空对流处。 4、使用暖箱时室温不宜过低,以免暖箱大量散热。 5、使用中注意观察暖箱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出现报警要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处理,必要时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6、在使用暖箱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安全。 7、操作应尽量在箱内集中进行,如喂奶换尿布及检查等,并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以免箱内温度波动。暖箱中的患儿要防止皮肤损伤,妥善固定针头防止针刺伤,必要时剪短指

暖箱使用操作流程

暖箱使用操作流程 1、操作前洗手。 2、加蒸馏水于湿化器水箱中。打开电源,检查暖箱是否 正常运行。 3、使用前应将温箱预热,当达到所需温度,并达到所需 湿度,10分钟将患儿放入箱中。 (1)暖箱使用期间应每天用消毒液将暖箱内外擦拭,若遇奶迹、葡萄糖液等沾污应随时将污迹擦去,每周更换 温箱一次, (2)每日用三氧机消毒两次。要定期细菌培养,以检查清洁消毒的程度。 (3)湿化器水箱用水每天更换一次,以免细菌滋养。机箱下面空气净化垫应每月更换一次,若已破损则必须更 换。 4、患儿出箱后,暖箱应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

光照疗法的操作流程 1、清洁光疗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及反射管的灰尘。箱内 湿化器水箱加水至三分之二满,接电源,检查线路及光 管亮度。并使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相对湿度 55%-65%。 2、患儿准备。患儿入箱前进行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 粉或油类;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双眼佩带遮光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脱去患儿衣裤,全身裸露,遮盖 好会阴部,男婴注意保护好阴囊。 3、将患儿裸体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记录开始照射时 间。 4、光疗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 禁止在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若使用单面光疗箱 一般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 更换。俯卧照射时要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影响呼 吸。 5、监测体温和箱温变化。光疗时应每小时4小时测体温1 次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保持体温在36-37 摄氏度为宜,根椐体温调节箱温。 6、根据医嘱决定出箱时间,出箱时给患儿穿好衣服,除去 眼罩,并做好各项记录。

新生儿暖箱使用注意事项

新生儿暖箱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给患儿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均相适宜的环境,以保持患儿体温的恒定。但如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很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要安全的使用。 1. 置已经清洁消毒的暖箱于温暖无风地带,避免放在门口及窗 口。 2. 检查结构功能是否正常。铺好床单。对于出生体重低于1000g 的早产儿及烫伤等严重皮肤受损患儿,箱内一切用物(布类)需经高压蒸汽消毒 3.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5. 按婴儿体重、日龄、胎龄从中性温度表上选择正确起点箱温, 湿度保持在55%-65% 。 6. 暖箱温度达到预定值后将婴儿置入暖箱。 7. 婴儿在暖箱内应裸身或仅着少量单衣,尿布。 8. 使用中密切注意:(1)婴儿体温(至少Q4H 测量体温)。(2)四肢是否温暖。(3) 暖箱温度。按检查结果,调整箱温直至婴儿连续二次体温均在 36.5 °C左右。 注意事项 1. 掌握暖箱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有无故障,保证绝对安全。 2.观察使用效果,如果暖箱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 妥善处理。 3. 严禁骤然提高或降低箱温,以免体温上升或下降过快造成不良后果。 4.接触患儿前后,必须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5.保持暖箱内外的清洁,如遇奶渍,液体等污染应随时将污迹檫 去。 6.开关箱门动作轻柔,防止打扰患儿,严禁将患儿四肢及液体夹 与箱门内,箱内透风口严禁覆盖,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如:箱温持续上升。 7.确定使用是应在水槽内加灭菌注射用水。 8.入箱后的护理事项: 1)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的变化,随体温变 化调节暖箱温度。 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熟练、准确。 交接班时各班应交接并查看暖箱使用情况。 患儿需要暂时出暖箱接受治疗或检查时要注意保暖。 暖箱上禁止防置过重物品。

暖箱使用常规

暖箱使用常规 一、目的 以科学的方法为早产婴儿成发育不良的低出生体重儿创造一个空气洁净、温湿度相适宜的理想舒适环境,避免感染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婴儿发育成长,同时有利于各项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及病情的观察。 二、用物 1、各种型号的培养箱 2、蒸馏水或灭菌注射水 3、有接地的电源(220V/50hz) 三、入箱条件 1、凡出生体重在1800克以下者。 2、异常新生儿如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四、禁忌症 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和发热者禁用。 五、操作步骤及护理 ㈠入箱前准备 1、加蒸馏水于温箱的湿化器水箱内(至两红线之间),以达到所需的相对湿度,并在湿表水盂内加入蒸馏水约15ml。 2、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指示灯显示,检查所有指示灯及报警功能是否正常。调节箱内温度旋钮,进行预热。 3、先测量患儿温度、体重,根据早产儿体重及出生日龄设置暖箱的温、湿度。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温度湿度参考数 出生体重(g)温度相对湿度 <10001000~15001500~2000>2000 36℃初生20天内——— 35℃10~20天初生10天内初生2天— 34℃3周10天2天— 32~33℃5周4周3周2天内 50%~65% 4、若为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低于33摄氏度及受冷时间超过1小时者,则必须遵循逐渐复温原则。 5、在箱内的小床铺上中单,放一件小衣预热。 6、待箱内温度达到设置的温度时,将婴儿包好尿布,穿好单衣放入小床中央,将皮肤温度传感器固定在婴儿的上腹部,根据需要调节床位倾斜度(30°)。 7、记录入箱时间,暖箱温、湿度。 ㈡入箱后护理 1、一切护理治疗操作应尽量在箱内进行,如喂奶、每天擦浴、换尿布、清洁皮肤、观察病情及检查等操作可从边门或袖孔伸入进行,以免过多打开暖箱,操作完毕及时关门,严禁打开暖箱顶盖。称体重前需将预热好小包布包裹好患儿出箱称体重。 2、定时测量体温,根据体温调节箱温,并记录,在患儿体温升至正常之前应每小时监测体温1次,升至正常后可每4小时测一次,注意保持体温在36~37摄氏度之间,并维持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 3、每班记录箱温一次,交接班时需要交接箱温和湿度。每日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差切勿超过1摄氏度。 ㈢保持温箱的清洁 温箱使用期间应每天用0.2%过氧乙酸消毒液擦洗,然后用清水再擦洗一遍,每次喂奶。做治疗后如有奶渍、葡萄糖溶液等沾污应随时将污渍擦洗干净,每周更换温箱1次,以便清洁、消毒、并用紫外线照射。要定期细菌培养,以检查清洁消毒质量。如有培养出致病菌应将温箱搬出病房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湿化器水箱水每天更换1次,以免细菌滋生。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应每周清洗1次,若有破损则需要更换。患儿出箱后,温箱应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使用中暖箱的污渍应随时清洁。 ㈣出箱条件 l、体重达到1800~2000g左右或以上,连续三天体温正常者且一般情况良好者。 2、在不加温的温箱内,室温维持在24~26度时,患儿体温能保持正常者。 3、在暖箱中生活1个月以上体重不到1800~2000g,一般情况良好者,体温稳定可出箱。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 修订日期: 应急预案:(一)初步复苏年 年 06 月月 01日 日 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3、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 4、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5、必要时给氧。 6、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1)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2)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二)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 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 通气胸廓扩张情况)。 2-3次,观察 5.100%氧开始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评价: (1)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并给予触觉刺 激,使其大声啼哭后,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要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三)胸外心脏按压 1、手的正确位置在胸骨下1/3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2、双指法(用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指尖,垂直压迫) 3、拇指法(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重叠,拇指第1节应弯曲,垂直压迫,双手环抱胸廓 支撑. 4、压迫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3,放松时指尖或拇指不离开胸骨,下压时间应稍短于放 松时间,节奏每秒按压3次呼吸1次,频率为120次/分. s.30秒胸外按压后,评价: (1)心率>8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人工呼吸,如有自主呼吸,肤色红 润,可停止加压给氧改为常压给氧,送入新生儿病房继续护理,与当班护士交接、 记录. (2)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肤色青 紫,重新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并进行气管插管和使用药物。 (四)气管插管 1、气管插管指征: (1)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时; (2)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无效或要延长时; (3)经气管注入药物时; (4)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AA病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2、选择合适型号的镜片(1号足月儿用,0号早产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