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练习一

1.3 4 3 4

2.7 14 20(答案仅供参考)

3.25 21

4.√√

6.图①3 2 4

图②3 2 3 2

图③2 2 2 2

7.同样长都是2厘米

8.(1)厘米

(3)米

(4)厘米

(6)米

10.( ) (√)(√)

11.6 小蚂蚁要爬几厘米就能吃到

2+3+2=7(厘米)

练习二

1.89 58 69 98 88

2.50 76 96 86 67 48 85 97 3.(1)31+22=53(枚)

(2)14+10=24(枚)

(3)动物邮票和人物邮票共有多少枚?

22+14=36(枚)

4.63 40 73 66 51

5. 4 9

+ 4 4

________

9 3 2 1

+ 3 9

________

6 0 2 7

+ 4

________

3 1

6.7 5 9 4 7 5

7.92 88 50 81 65 75

8.<>=><>

10.85 90 59 41 82 96 93

11.(1)14+27=41(元)

(2)玩具飞机和玩具汽车(或玩具飞机和玩具火箭、玩具汽车和玩具火箭、玩具汽车和玩具船)

(3)买一艘玩具火箭和一艘船共要多少元?

27+30=57(元)

练习三

1.18 90 10

2.16 40 85 31

3.32-21=11(个)

4.14 45 58 38

5.7 6 1 7

6. 4 0

- 2 8

________

1 2 7 9

- 6 7

________

1 2 5 3

- 4

________

4 9

7.27 17 6 32 63 8 49 18 9.72 62 87 87 89 82

18 44 37 15 51 6

10.18 29 98 57 25 16 90 65 12.(1)41-34=7(个)

(2)45+39=84(个)

(3)小明比小芳少拍多少个?

45-34=11(个)

小强比小芳少拍多少个?

45-39=6(个)

13.(1)48 64 72

(2)72 58 51

14.错误! 4

__________

8 7K错误!

__________

7 2K90

- 2 2

__________

6 8K

(答案不唯一)

练习四1.86+9=95(个)

2.53-18=35(只)

3.(1)45+31=76(圈)

(2)神舟六号载了几位航天员?

3-1=2(位)

4.90 45 41 71 18 83 82 44 5.(1)56-22=34(票)

(2)北京比巴黎多得多少票?

56-18=38(票)

多伦多比巴黎多得多少票?

22-18=4(票)

6.32-15=17(元)

7.(1)58-8=50(元)

(2)45-8=37(元)

(3)每个排球多少元?

39-8=31(元)

8.46+37=83 65+18=83

76+7=83 52+31=83

98-36=62 91-29=62

80-18=62 71-9=62

练习五1.80 96 90

79 68 72 99

2.27 16 5 22 7 0

3.98

4.25 40 46 63 71

80 68 45 18 9

5.72 21 98 39 80

31 97 81 94 71

6.64-(17+28)=19

1 7

+ 2 8

________

4 5 6 4

- 4 5

________

1 9

7.80 30 54 86 58 49

8.93 62 2 4 42 0

9.50-25-8=17(元)

10.47 27 3 43

64 44 56 96

26 6 34 74

11.61 14 72 49 68

12.90 90 90 90 90 90 90 90

和都相等

13.(1)9+8+45=62(个)

(2)8月~10月共销售了多少个文具盒?

45+13+7=65(个)

14.分析:由16+19=17+18可以变成□+□-□=□,这里有多种填法。

16+19-17=18 19+16-17=18

16+19-18=17 19+16-18=17

17+18-16=19 18+17-16=19

17+18-19=16 18+17-19=16

思考题:

分析:先思考中间的○填写什么数,由于每条线上三数相加得69,所以中间应该填23,横向的另两个○可以是21和25,也可以是22和24。

解:

练习六

1.21+38=59(名)

59-45=14(名)

2.25+10=35(朵)

35+40=75(朵)

3.25 75 39 72 18 18

4.27+36=63(幅)

63-41=22(幅)

6.18+29=47(箱)

47+43=90(箱)

7.<>=>=<

8.(1)28-7=21(天)

(2)21+9=30(天)

(3)孵小鹅比孵小鸭多用几天?

30-28=2(天)

整理和复习

1.笔算加法和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要从个位算起,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减法个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十位借一再减。

2.82 34 40 82 46 40

思考题:

分析:填法很多。可以想最接近100的是98,其余的相加,减法的结果是2就是100。

98+7+6-5-4-3+2-1=100

练习七

2.31 5 68 60 17 17

3.<<=><<

4.20+38=58(米)

100-58=42(米) 42>40 够

5.28+13=41(岁)

41-3=38(岁)

6.38+13=51(米)

51+5=56(米)

8.34 99 93 39 19 96 18 98

9.(1)28+15=43(元)

(2)26+24=50(元) 能节省10元

(3)一个布娃娃比一个布熊贵多少元?

28-15=13(元)

练习八

2.分析: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线组成的,观察图可知,第一个图和第三个图是角,第二个图没有顶点,不是角,第四个图由顶点向上引出的线是弯曲的不是直的,因此也不是角。

解:一、三是角,二、四不是角。

3.4个3个4个2个

4.逐渐变大

6.第2、4个是直角

10.(1)(2)(3)

(1)中1、2是锐角,3是直角

(2)中三个角都是锐角

(3)中1、2是锐角,3是钝角

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2个锐角

14.分析:我们可以拿一个正方体亲自数数看。无论正方体还是长方体都有6个面,每个面都有4个直角,4+4+4+4+4+4=24(个) 解答:正方体或长方体盒子各个面共有24个直角。

练习九

1.4 5 5+5+5+5=20

5×4=20 4×5=20

3 6 6+6+6=18

6×3=18 3×6=18

2.(1)●●●●●●

2+2+2=6

2×3=6 3×2=6

(2)●●●●●●●●●●

●●●●●●●●●●

4+4+4+4+4=20

4×5=20 5×4=20

3.4 3 3 4

6 4 4 6

2 5 5 2

4.4乘5 6乘3 5乘2 2乘4 5乘6 3乘3

6乘4

5.3 2 2 3 2 3 2 3 3 2

2 3

6.(1)24 (2)24

7.3 3 9 3×3=9(个)

8.☆☆☆☆☆☆☆☆☆☆☆☆☆☆☆

5+5+5=15

5×3=15 3×5=15

9.2×4=8 2乘4等于8

10×3=30 10乘3等于30

2×6=12 2乘6等于12

10.第2、3个算式2×45×5

11.97 20 8 20 56 64

13.

14.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先写成加法算式即可算出得数。解答:8×5=8+8+8+8+8=40

9×4=9+9+9+9=36

15×3=15+15+15=45

练习十

1.得五十五二十五二十一十

2.5×3=15 三五十五

3.10

5.15 5 10 20 5 25 20 10

6.15 20 25

练习十一

2.2×3=6 4×5=20 1×2=2

3×2=6 5×4=20 2×1=2

3.4 3 8 9 4 4 15 6

4.4×4=16 四四十六

7.6 12 12 16 3 8 9 4

8.4 6 8

练习十二

1.10 20 25 10 20 25

2.4×3=12(棵)

3.33 24 8 0 2 10

4.(1)4×5+4=24(人)

(2)4×4+1=17(人)

5.图(1)5×5-2=23(个)

图(2)6×4-2=22(个)

图(1)个数多

练习十三1.24 30 36 24 30 36

2.24 18 30 12 36 6

3.14 54 42 17 11 15

4.2×5=10(支) 6×3=18(本)

5.18 36

6.18 6 36 24 12 15 10 12 30 7.

8.+××××-

10.6×4=24(枚)

练习十四1.5×6=30(张)

2.4+6=10(人)

3.10 12 18 8 15 30 24 36 20 4.(1)6×3=18(个)

(2)6-4=2(个) 2×3=6(个)

5.(1)3+6=9(只)

(2)6×3=18(只)

(3)鸡、鸭一共有多少只?

9+18=27(只)

6.+××(或-) +-××

7.6×4=24(块)

8.(1)12画3个木即3个4画即12画

(2)20画5个木即5个4画即20画

9.(1)3×5=15(个)

(2)3+5=8(个)

(3)4×3+5=17(个)

(4)5朵5瓣的花共有多少个花瓣?

5×5=25(个)

10.4 6 10 12 4 5 24 8 0 1 2 4

11.分析:先算前肢的:5×2=10(个)

再算后肢的:4×2=8(个),

所以一共有10+8=18(个)。

解:5×2=10(个)

4×2=8(个)

10+8=18(个)

思考题:

1.3×4=2×6

2.2×2=2+2

整理和复习

1.(1)先整理1的口诀,依次2的口诀、3的、4的、5的、6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2.第一竖行是1乘几,第二竖行是2乘几,……第六竖行是6乘几。1×1=1 2×1=2 3×1=3

4×1=4 5×1=5 6×1=6

1×2=2 2×2=4 3×2=6

4×2=8 5×2=10 6×2=12

1×3=3 2×3=6 3×3=9

4×3=12 5×3=15 6×3=18

1×4=4 2×4=8 3×4=12

4×4=16 5×4=20 6×4=24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练习十五

1.18 12 25 30 15 9 6 16 3 20 10

15 24 12 4 12 8 6 36 30

2.10 50 28 24 42 20

3.4×5=20(个)

4.(1)4+6=10(节)

(2)6×4=24(节)

5.6×4=24(条)

7只小猫钓:6×7=42(条)

42>40 比40条多

练习十六

1.小鸟小熊小猴小袋鼠

2.①③②

4.①③②

练习十七

1.7×2=14(天) 7×3=21(天)

2.21 35 42 28 49 14 7

5.7×4=28(箱)

6.14 30 42 35 28 49 28 24 21 42 36 35 30 13 21 12

7.7×3+5=26(桶)

9.一共分了多少块?

6×7=42(块)

10.21 42 28

21 42 28

21 42 28

每组三个式子的得数相等。

练习十八

2.8×4=32

3.32 16 48 42

40 56 24 35

36 18 64 28

6.16条24条32条40条

48条56条64条

7.32 14 36

24 42 30

48 35 24

64 56 18

8.16 21 48 16

30 32 35 16

40 24 56 24

10.8×3=24(人)

11.48 24 40

48 24 40

48 24 40

每组三个式子的得数相等。

12.一共有多少把椅子?

8×4=32(把)

一共有多少人?

8×3+4=28(人)

练习十九

1.(1)7×6=42(角)=4(元)2(角)

(2)8×6=48(角)=4(元)8(角)

2.35 32 18 56

12 12 24 15

16 49 30 28

3.7×8=56(元)

4.(1)5×7=35(元)

(2)买7盒6元的,一共要多少钱?

6×7=42(元)

5.8×4+4=36(元)

练习二十

2.45 54 36 27 18 9 81 63 72

4.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每相邻两个积相差9。

6.54 36 72

54 36 72

54 36 72

每组三个式子的得数相等。

7.(1)6×7=42 7×6=42

(2)9×7=63 7×9=63

8.分析:10棵树排成一字形共有9个间隔,两棵相邻的树相距5米,所以总长就是9个5米。

解答:9×5=45(米) 或5×9=45(米)

10.(1)3×9=27(人)

(2)9只手划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4×9=36(人)

11.分析:这是一组找规律的练习。看前面的三个数可知:相邻两个数,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大9。

解答:37(28+9)、46(37+9)、55(46+9)、64(55+9)、73(64+9)、82(73+9);

也可以按这样的规律填:

10-0=10、20-1=19、30-2=28、40-3=37、……90-8=82。

或1+9=10 19,2+8=10 28,3+7=10 37,

4+6=10 46,5+5=10 55,6+4=10 64,

7+3=10 73,8+2=10 82。

也可以按这样的规律填:

1×9+1=10 2×9+1=19

3×9+1=28 4×9+1=37

5×9+1=46 6×9+1=55

7×9+1=64 8×9+1=73

9×9+1=82

12.9×7=63(棵) 63+7=70(棵)

13.9×10=90(元)

练习二十一

1.24 35 36 36

2.9×6=54(个)

3.5×5+2=27(盆) 27<30 够

4.

5.59 23 0 9 78 62

6.6×6+8=44(个)

44>40 不能因为需要44个

7.分析:这是一组填最大值的练习,它要求同学们灵活运用乘法口诀。

(1)题是几与4的积比29小,符合比29小的条件的数很多,但满足最大值的只有一个,根据四七二十八可以知道括号里最大能填7,因为积28比29小,又最接近29。同样分析可得出其余几个括号中的答案。

解:(7)×4<29 45>5×(8)

7×(7)<50 (6)×8<55

40>(4)×96×(9)<55

整理和复习

2.(1)先整理有关1的,再整理有关2的、3的……直到9的乘法口诀。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练习二十二

2.42 36 47 81 24 30

21 32 16 63 72 63

3.8×3=24(元)

5×4=20(元)

7×6=42(元)

24+20+42=86(元)

4.54 56 99 57

5.(1)8+6=14(元)

(2)6×8=48(元)

(3)4个小朋友玩一次过山车,一共花多少元?

8×4=32(元)

练习二十三

1.9:30 6:40 9:35

4.

7.(1)30 (2)6 (3)35 (4)12

8.

10.6:35 7:30 6:00 3:30

11.我们上午9:30从家里出发,9:55到达冰雪乐园。做好准备后,我们10:15开始滑冰,11:35我们准备玩另一个项目滑雪,我们玩得肚子都饿了。12:45我们到达一家餐馆吃午饭。

练习二十四

1.6种

2.6种

3.4种

4.7种

总复习

1.(1)相同数位对齐,算加法时,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

(2)87 51 72 60 4 43 57 46

2.

× 1 2 3 4 5 6 7 8 9

1 1

2

3

4

5

6

7

8 9

2 2 4 6 8 10 12 14 16 18

3 3 6 9 12 15 18 21 2

4 27

4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6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7 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8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9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2)每行中,每相邻两个积相差同样多,每列中每相邻两个积相差同样多。

(3)

20 24

25 30

48 54

56 63

3.8:05 7:10 4:50 11:20

4.(1)8个13个

(2)葫芦有多少个?9个

5.米厘米厘米米

6.(1)4个角。标“”的是直角

(2)见上图

练习二十五

1.94 83 94 93 18 27

30 63 23 86 47 85

2.73 25 7 60 35 7

3.(1)13+9=22(条)

22+13=35(条)

(2)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

13-8=5(条)

4.二十八九三

五十四六七

72 42 20 18 30 36 56 45 13 3

5.×<=>-<><

6.55 80 78 54 8 16

7.6×3=18(枚)

8.(1)4×6+8=32(元)

(2)7×5+8=43(元) 43<50 够

(3)买9本《科学世界》要多少元?

8×9=72(元)

9.(1)①(2)①(3)②

10.4厘米8厘米

11.

12.

14.12根21根

第几个图就用了几个“3”根,即3乘几的积。

二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沙市青莲巷小学汤红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共9个单元,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按四个领域来分就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达成的总体目标是: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本册教材的编排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数与代数这一内容标准在本册的安排有: 第二单元的100以内的加减法(二),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表内乘法(一)(二)。 本册要达成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决,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到学期末绝大多数学生在口算乘法时要达到1分钟做10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书中是以某校二年级各班搭配乘车为问题背景。而我采用的是我们青小二年级各班新学期入学的人数来乘车的方案来导入,让学生自已安排乘车方案,采用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这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我是开学就上的第二单元,因为这与一年级下册的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联系紧密,用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来开课可让学生获得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1 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 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具体单元 1.长度单位 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①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左上图) ②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右上图)得出结论: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量相同,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所以,在测量、比较长度时,必须使用同一测量标准。 (4)教材中使用了很多测量标准,最后统一到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一是学生的

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解读(北师大版)

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解读(北师 大版) 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解读(北师大版)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本单元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法估算。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并培养估算的意识。 2、第二单元购物(元、角、分的认识) 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学生能充分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一些与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五单元“乘法口诀(一)”,第八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从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性打好基础。 2、第六单元“测量”(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 这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本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初步认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情感与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本册教材中,计算教学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第二单元、第四单元以及第六单元)。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涉及到了两个量的计量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察,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与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知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从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七单元涉及到了统计知识,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另外,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36页的《我长高了》和92页的《看一看摆一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于本册的教学目标在教师教学用书上都有,在这里不再重复说明了。下面我就从第一单元开始具体分析一下教材的设计意图以及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在这里我谈一下我对本册教材的感受与曾经有过的一些教学处理,说的不对的请多多指教。 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内容,也是要求学生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以往的教学重点一般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单元,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地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奥运金牌榜重点数学问题。这里的单元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

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100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先让孩子们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教师相机提取有效问题进入新授环节,使学生处于所熟悉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在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后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同时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的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的容是由若干大单元组成的,而各个大单元又分别属于数与代数、图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模块。各大单元既有知识块部的纵向联系,又有知识块之间的横向联系,全册教材的分析,要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统揽全套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本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各大单元之间的在联系,确定本册教材的重点容、渗透的思想方法、蕴含的教育功能,进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册教材的分析,一般只分析到各个大单元,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析如下。 (一)本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各个单元之间的在联系 1. 组成单元。本册教材由以下九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二单元100以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表乘法(一)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第六单元表乘法(二) ★量一量比一比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第九单元总复习 2.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首先,设计“古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和“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这么两个情景,通过这种具体生活的情景,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量一量”是什么,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到“长度单位”,其中又通过这两个人测量同样大小的桌子结果却不一样,引出了量一量时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其次,引出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cm)、“米”(m)就是两个统一的长度单位,生活中测量较短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时用“米”作单位。最后,从拉紧的一段线,引出“线段”的定义。从“量一量”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再到“线段”这整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它们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具体生活物体长度的估算能力。 3. 100以的加法和减法(二)、表乘法(一)、表乘法(二)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容,教材安排了三个单元进行学习。 第二单元“100以的加法和减法(二)”。这部分教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编排顺序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首先,通过老师带几个班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的这么一具体生活情景,引出了加法中的“不进位加”,并通过写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的方法去学习它。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进位加”。其次,利用2008年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国家的具体金牌数,引出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并在前面的加法学习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材分析,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 材分析,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p90、91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纳的过程,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5分5分的数) 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教学难点: 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师:“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它是什么?(钟表)钟表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我们以前学习过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你能告诉大家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课件出示9时钟表)生:分针指12,时针指9,就是9时。 师:你能告诉老师,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吗? 生:早上9时我在读书。(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师:那这个时刻又该怎样看?(出示7时半) 生:分针指6,时针指7和8中间,所以是7时半。师:这个时间你又在做什么?生:晚上7时半我在吃饭。 师:看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挺好的。看看这幅图小 朋友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主题图)钟表上现在是什么时间呢?你们会读吗?学生尝试认读。 师:同学们对这个时刻有不同的意见,说明关于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的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钟面结构的回顾。 请学生观察屏幕上的钟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指名汇报。(时针、分针、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你能告诉大家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是什么意思吗?(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水平,能准确使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五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准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点。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三)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广场”“月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实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使用数学实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过关卷

教材过关卷(4) 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30分) 1.标出下图中每个角各部分的名称。 2.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3.三角尺上最大的角是()角。 4.正方形有()个角,都是()角。 5.红领巾有()个角,方手帕有()个角。 6.比直角小的角是()角,钝角比直角()。 二、我会判。(每题2分,共10分) 1.正方形有八个角。() 2.角的大小与所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 3.直角和锐角一定拼成钝角。() 4.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小。() 5.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两个锐角。() 三、我会辨别,在角的下面画“√”。(6分) 四、我会分。(8分)

五、我会写。(时针和分针各组成了什么角?)(8分) 六、我会从大到小排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几个直角?(16分) ( )个角( )个直角( )个角( )个直角( )个角( )个直角( )个角( )个直角 八、我会画。(每题4分,共16分) 1.以下面的线为边,画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 2.在格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画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直角。

4.画一条线,使它有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 答案 一、1. 2.一两3.直4.四直 5.三四6.锐大 二、1.× 2.√ 3.√ 4.× 5.√ 三、第1个、第4个和第5个画“√” 四、直角(③⑦)钝角(②⑤⑧)锐角(①④⑥) 五、钝直锐钝 六、③>①>② 七、424 6 022 2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体现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学段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呈现形式。为同行们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编排内容,作一些分析、说明。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五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8 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 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6、例7 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 庹、1 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 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 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 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 (1)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 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 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 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 4. 认识线段。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用语的科学性。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让学生体会到:线段是直的。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5. 解决问题。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估测,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 际测量所得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身体会1庹、1拃、1个脚长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作一些具体分析和说明。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本单元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法估算。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并培养估算的意识。 2、第二单元购物(元、角、分的认识) 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学生能充分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一些与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第五单元“乘法口诀(一)”,第八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

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从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性打好基础。 2、第六单元“测量”(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1.关于乘除法的含义 第三单元的标题为“数一数与乘法”,第七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教材要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体验乘除法含义的设计思路。在学习乘法之前,教材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说课标 说教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我今天所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数学蕴含在生活中的每一处,为社会、人类创造丰厚的价值,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创造数学的价值,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 我的说课标、说教材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说课标(1、课程标准,2、课程内容),二是说教材(1、内容结构,2、编写体例,3、编写特点),三是说建议(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课程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二年级属于第一学段,依据第一学段课程标准制订课程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让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2.数学思考:使学生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和抽象思维,会分析能推理在数学活动中独立思考清晰表达。 3. 解决问题:学生能提出和发现问题,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会合作交流有评价和反思意识。 4.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二)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包括: 1.统计与概率:统计、概率 2.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3.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二、说教材 (一)内容结构 全册教材安排: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一)、观察物体(一)、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总复习。其中长度单位、观察物体(一)属于图形与几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属于数与代数;量一量,比一比属于综合与实践。 (二)教材的编写体例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每单元都分几个小节进行教学,每小节由标题、例题、做一做和练习组成,最后进行整理和复习。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开始,都为我们安排有主题图,既能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能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教材在每一小节的例题里都设有人物的对话,增加了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索性。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上 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

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

二年级数学上册4《角的认识》教材内容说明(新)冀教

《角的认识》 (一)单元教育目标 1、在动手操作、找角、折角、画角等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一个角有2条边和1个顶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角。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从物体表面找角、描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角的特征,感受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几何图形。 (二)教材编写说明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基础内容。 本套教材关于角的描述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第二学段)。到了中学,角的定义还可以描述为:一条射线绕顶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不一样,这些封闭的图形我们都可以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面在体上),图形的大小也是比较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它的大小是由两条边张口的大小决定的,而且两条边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不容易在某个具体的面上抽象出来。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说相对要困难一些。根据《标准》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本单元只要求学生直观地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科书30~32页),认识角。教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用小棒拼图形。教材设计了用4根小棒、3根小棒和2根小棒分别拼成一个图形的操作活动,提出了“把你拼出的图形介绍给大家”的要求。然后,呈现了用2根小棒拼成的不同角,并用描述性的语言给出“用2根小棒拼成的这些图形都是角”。活动二,做角。教材设计了两个做角操作活动。活动(1),用2根硬纸板和1个图钉,做一个活动的角,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做一个锐角,提出“观察角,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给出由活动角画出的角,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一个角有2条边和1个顶点”;第二,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形成许多角,教材呈现了旋转一条边形成角的过程和3个角;第三,根据活动角的变化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提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蓝灵鼠给出了“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的结论。活动(2),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教材呈现了用纸折的4个角,并提出“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的要求。活动三,画角。教材给出了“从一个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的方法,呈现了画角的过程和画好的一个角。然后给出了只画了一个顶点和一条边的三个图形,提出了“自己试着画出3个大小不同的角”的要求。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画大小不同的角,加深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