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

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
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

S343机场路公路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管理系统非现场执法功能升级

建设方案

二〇一七年九月

目录

1、概况 (4)

1.1、建设背景与建设意义 (4)

1.1.1、建设背景 (4)

1.1.2、建设意义 (4)

1.2、建设目标 (5)

1.3、建设原则与依据 (5)

1.4、公路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管理系统——非现场处罚系统介绍 (6)

1.4.1、系统的简介 (6)

1.4.2、系统的构成 (7)

1.4.3、系统检测流程 (10)

2、S343机场路点现场调研 (14)

2.1、点位状况 (14)

2.2、高速称重系统状况 (17)

2.3、抓拍取证系统状况 (19)

2.4、后台管理系统 (19)

2.5、现有设备统计汇总表 (19)

3、S343机场路点改造思路 (21)

4、系统性能指标 (23)

4.1、车牌识别子系统 (23)

4.1.1、抓拍识别摄像机 (23)

4.1.2、摄像机配套镜头 (25)

5.2.3、摄像机配套闪光灯 (26)

5.2.4、摄像机配套立杆 (27)

4.2、视频监控子系统 (27)

4.2.1、监控摄像机 (27)

4.2.2、枪式摄像机配套镜头 (28)

4.2.3、以太网交换机 (28)

4.2.4、摄像机配套补光灯 (29)

4.3、数据上传子系统 (30)

5、软件系统 (30)

5.1、省统一站端管理软件 (30)

5.2、抓拍系统软件集成 (30)

5.3、片段视频软件集成 (31)

6、项目预算 (31)

7、售后服务 (34)

8、培训计划 (35)

8.1、基本培训 (35)

8.2、现场培训 (35)

1、概况

1.1、建设背景与建设意义

1.1.1、建设背景

江苏省自2010年以来为加大治超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完成约六十余套公路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管理系统,并依靠普通公路收费站完成了所有收费站点的联合治超卡点改造,对全省治超站的规范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经过多年来的治超工作,江苏省治超工作在规章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日常治理、降低超限超载率、降低交通事故率、保护公路桥梁建设成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运输市场行业恶性竞争加剧,超限车辆数量仍在攀升,治超形势依然严峻;同时由于执法力量无法做到多点24小时全天候治超,给许多不法人员有了可乘之机,许多超载车辆故意绕逃检测点或利用执法空白期强行闯卡,给道路安全及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为进一步有效的加大治超力度,推进文明执法,缓解执法人员工作压力,江苏省在近几年积极推广收费站联合治超卡口和公路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的非现场执法管理,并在全省范围内成功实施。同时根据试点经验江苏省明确非现场执法的规范化建设,明确了非现场执法的管理手段,对公路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数字图像取证的技术要求、图片模式、数字格式和检测方法等提出了要求。

昆山市公路管理管理部门一直注重科技治超,先后利用省补和自筹资金在S339城北大道(压电薄膜式)、S224服务区(压电薄膜式)、沿沪大道昆嘉路(压电薄膜式)、G312台虹路(石英式)、G312原古南收费站(石英式)、S343机场路(石英式)建设了6套动态称重检测系统。6套系统除机场路系统于2015年建成,其他系统建设时间较早采用的设备在车辆取证及称重精度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现有的执法需求。为解决设备老化问题及配套非现场执法需求,昆山市公路管理处拟逐步对陈旧的动态称重检测系统进行改造,本次拟改造S343机场路点,对该点进行取证设施强化,使其具备非现场执法功能。

昆山市公路管理处、昆山市交通局等管理单位进行了沟通,考察了设备点位道路现状,结合昆山市路网运行状况和超限管理重要节点的分析,最终达成共识。对S343机场路公路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管理系统率先进行非现场执法功能改造。

1.1.2、建设意义

建立一套合理、可行、技术先进的公路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管理系统,将最大限度减少超载车辆比例、有效遏制超限运输车辆对公路的掠夺性使用、减少超限运输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威胁。其建设意义包括:

(1)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效率;

(2)避免对非超限车辆的干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保证执法人员安全,提升交通部门执法形象;

(4)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5)有利于治超整治力度的加强,有利于超限车辆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做到数据资源共享;

(6)根源上规范了货运企业的运输行为。

1.2、建设目标

本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建成集高速动态称重、车辆抓拍、车牌识别、车辆状态检测、LED可变情报板警示、视频监控、超限车辆片段视频取证、数据上传、信息处理、数据统计分析、非现场处罚于一体的公路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管理系统。

1.3、建设原则与依据

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方案建设以“严密、设备选型合理,整体布局合理,”为宗旨,建设的主要原则是: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投资合理、标准统一、运行高效,努力做到统一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适应性、灵活性、时效性与和谐性的多方面的协调统一。

系统建设遵循规范实用、规模适度、功能齐全、便于工作的原则。

系统建设依据如下:

(1)交通部《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2)交通部《公路路线规范》JTG D020-2006

(3)交通部《公路路基规范》JTG D30-2004

(4)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规范》JTG D40-2002

(5)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6)交通部《公路排水规范》JTJ018-97

(7)交通部《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指南》

(8)交通部《全国治超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9)交通部《全国治超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标准》

(10)交通部《JTG F80/2-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

(11)江苏省公路局《江苏省公路超限检测站数据上传接口规范》

(12)江苏省公路局《江苏省公路超限检测系统技术规范》

(13)江苏省公路局《江苏省公路公路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管理系统布局规划与建设方案》(14)江苏省公路局《江苏省公路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15)江苏省公路局《江苏省干线公路视频监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

(16)江苏省公路局《江苏省普通公路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17)江苏省公路局《江苏省干线公路可变情报板通信协议JSGL1-2013》

(18)江苏省公路局《固定式车辆检测设备与数据中心通讯协议》(交公技〔2009〕101号)(19)《“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交公路发〔2011〕 505 号),交通运输部,2011 年9 月;

(20)《江苏省智慧交通“232 畅通网”工程任务书》,(苏交技〔2012〕10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12 年5 月;

(21)《江苏省智慧交通“232 畅通网”工程任务责任分工意见》,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12 年7 月;

(22)《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2012]3 号),交通运输部,2012 年1 月);

(23)《江苏省违法超限运输非现场处罚研究工作大纲》(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2013年3月);

(24)《江苏省公路超限运输非现场处罚办法(试行)》(苏交公超管[2015]314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2015年9月)。

1.4、公路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管理系统——非现场处罚系统介绍1.4.1、系统的简介

公路运输车辆动态称重检测管理系统,是将行驶车辆的动态称重信息和车牌识别系统识别的

车牌信息进行匹配,匹配后的被检车辆信息传送到高速预检工作站,预检工作站对超限数据进行同步处理,控制各个终端对驾驶员、执法人员进行告知和报警,并将车辆信息及时上传至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在车辆检测的同时,视频监控系统监控车辆经过称重区域和信息发布区域的全过程,并将图像进行编码,纳入站区视频监控系统中进行存储,作为超限执法依据;信息发布系统发出引导信息,指示超限车辆进入超限站检查处理,对于未进站处理的超限车辆留存抓拍及录像文件,为非现场执法提供有力的证据。

动态称重系统非现场执法设备布置鸟瞰图

1.4.2、系统的构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