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

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
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

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 预评价目的、原则、范围及工作程序

1.1.1 预评价目的

预评价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促进提高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水平,以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预评价的目的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预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

2、为建设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

3、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特对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进行了安全预评价。

本项目预评价的目的是在对《武汉至鄂州快速出口公路武汉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同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已发相关安全事故特点,分析和预测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及工程建成后的运营过程中

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固有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析,以求明确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从安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作为该工程初步设计中安全专篇的设计依据,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本质安全,同时也为项目单位今后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安全监察管理提供依据。

1.1.2 预评价的原则

本次评价以国家现有的有关安全预评价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为依据,以《武汉至鄂州快速出口公路武汉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规范的评价程序,遵循安全评价的相关原理、类推原理和惯性原理,坚持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等原则,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本工程的安全预评价工作。

1.1.3 预评价的范围

1、预评价范围:本次评价针对起于和平乡白马洲村,经过和平乡桂庄湾、花山镇邹黄村等地,至于左岭镇新桥村,总长约为21公里的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项目中在建设工程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预先危险性评价。包括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总体设计与施工安全评价单元,施工现场评价单元,路基工程评价单元,桥涵工程评价单元,公路路线设计与交通安全评价单元和生产过程中劳动条件、作业环境评价单元等6个部分。

2、预评价重点: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

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和所采取的对策措施。

1.1.4 预评价工作程序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大致分为以下阶段:

1、准备阶段:明确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和标准,了解同类工程的事故情况,现场查勘评价对象的地理、气象条件及社会环境状况,收集工程有关资料;

2、工程危险有害因素辩识与分析:根据所评价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地理、气象条件、工程建设方案、工艺流程、设备布臵、主要设备等,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3、评价过程:

(1)在上述危险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

(2)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具体的评价方法;

(3)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4)进行危险性分析,以确定管理的重点。

4、提出降低或控制危险的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定性或定量评价结果,提出应采取的工程技术对策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包括紧急救援预案。

5、预评价报告的修改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预评价报告。

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1。

图1-1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

1.2 安全预评价依据

1.2.1 安全预评价法律、法规、文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3)《公路法》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六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6)《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

资【2003】1346号

(7)《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第10号令

(8)《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第3号令

(9)《湖北省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审查、验收暂行规定》鄂经贸安【2000】848号

(10)《安全预评价导则》安监管办字【2003】77号

(11)《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八号

(12)《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1】39号1.2.2 建设项目相关文件

(1)《武汉至鄂州快速出口公路武汉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武汉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2)北京中安质环技术评价中心有限公司与武汉市和左高速指挥部签订的安全预评价技术服务合同

1.2.3 预评价的有关技术标准

(1)《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5号)(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设部2002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

(5)《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3号)

(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

(10)《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03)

(11)《公路路基规范》(JTG D30-2004)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4)

(1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T019-98)(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2—2004)

(16)《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20号)

(1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18)《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1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

(2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

(2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

(2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

(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2001

(2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6067-1985

(25)《有毒作业分级》GB/T12331-1990

(2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28)《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4064-1983

(2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30)《系统按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1993 (31)《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89

(32)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

(33)《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12265.1-1997

(34)《机械安全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12265.2-2000

(3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36)《火灾自动报警系列规范》GB50116-1998

(37)《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导则》GB5083-1999

(38)《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196-87

(39)《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 16179-96

(40)《消防安全标志》GB 13495-92

(41)《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GB 7231-87

(42)《交流电气装臵的接地》DL/T621-1997

1.3项目介绍

1.3.1项目背景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和合理布局,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依托全省发展武汉,发展武汉带动全省,尤其是带动武汉周边城市发展”的重要决策,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战略。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八市自宣布加入“武汉城市圈”后,纷纷深化与武汉市的协作。同时,武汉市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城市发展规划,在已建成13条出口路的基础上,又规划建设七条快速出口公路,构成环状、辐射状的路网网络,将武汉市与周边城市更紧密、快捷的联系起来。在这一

规划方案中,武汉至鄂州快速出口通道计划于2005年开始建设,在2007年以前建成。

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是武汉至鄂州快速出口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划建设将在武汉至鄂州间形成一条便捷、快速的通道,对于改变武汉市东南部的交通环境,促进鄂州等周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加速“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增强武汉市辐射功能、进一步发挥特大中心城市的作用、促进鄂州、黄冈等周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武汉市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称,处于全国经济地理中心位臵,是华中地区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GDP约占全省的1/3,财政收入约占全省的38.9%,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辐射和带动作用。所以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进一步发挥武汉在全省经济中“龙头”作用的重要决策,要求武汉与周边地区加强经济合作,促进资源、经济、技术优势的互补和相融,从而增强全省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黄石、鄂州、黄冈、孝感、成宁、仙桃、潜江、天门八市自宣布加入“武汉城市圈”后,也纷纷深化与大武汉的协作。随着武汉经济协作区的建立以及长江经济带开发力度的逐步加大,武汉的经济交通区位优势必将更加明显。

公路交通是经济辐射和交流的重要途径。项目所在区域现有城市出口通道等级低、进出不畅、行车困难,制约了武汉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可进一步缩短武汉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时空

距离,特别是通过本项目以及武汉周边路网的完善,可带动武汉东北地区、武汉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并有效承接武汉市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促进湖北东北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项目的建设对加强武汉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增强城市的辐射力,构建武汉城市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07年武汉至市州通达高速公路”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本项目的建设是实现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完善区域公路网布局、构筑武汉市东向出口通道的需要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武汉市的路网发展分为三级战略,其中第二级为发展放射线路网。即在现有13条出口路、20条周边路和18个连通道的基础上,再建设7条快速出口公路,到2007年全面建设成“环型放射状”的路网主骨架。本项目为拟建7条快速出口公路中武汉至鄂州公路的一段,是武汉市规划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区域公路网布局上看,武汉市东部出口公路的发展处于严重滞后状态。目前区域路网内主要分布有武黄高速公路、国道316线、青王公路和青化公路,其中青王和青化公路等级较低,武汉高速公路和国道316线为区域内的干线公路,与本项目密切相关的为国道316线,目前已严重城市化。随着武汉市中环线和绕城高速的相继建成通车,武汉市环状公路骨架将初步形成,将迫切需要与之相交的城市出口公路与之配套,以完善区域路网,充分发挥路网的整体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将在武汉市与东部地区之间构造一条快速通道,与武汉市骨架路网相配套,对于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提高武汉市绕城高速公路的效率,完善武汉城区内的交通组织,改善东部

地区出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3、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武汉东部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所在地区位于武汉东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长期以来,对外没有形成快速运输通道,没有充分发挥其拥有的区位优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仍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九十年代以来,该地区的经济不断增长,交通量也随之急剧增加,尤其是过境交通量增加较快。据调查资料显示,影响区域内的国道316线昼夜交通量在7000辆(折算中型车后)以上,青化公路交通量也接近5000辆(折算中型车后),而国道316线为二级公路,青化公路为三级公路,通行能力有限,很难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由于公路等级较低,致使车辆行驶速度低,难以满足高效、快捷、安全的运输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在这一区域内修建高等级公路。

本项目是武鄂高等级公路的一部分,建成后使武汉市东部地区除武黄高速公路外又增加一条交通快速通道,缩短了沿线地区之间、沿线地区与其它地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相互之间的经济辐射力,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本项目的建设是满足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要

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市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保证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本项目是武汉市公路网规划和武汉市规划七条出口公路的~条。为了完善武汉市公路网布局,促进全市整体经济协调发展,建设本项目非常必要。

根据交通量分析及预测,2003年调查到国道316线、青化公路、武黄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均较为繁忙。如果没有本项目,到2010年国道316线和青化公路均己超过其通过能力。本项目于2008年开始通车运营后,主要分

流了国道316线、青化公路、武黄高速公路交通量,减轻了其繁忙的交通运输压力,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效益。到本项目运营期末2027年,本项目路段平均交通量为47703辆小客车/日,其中:起点至绕城高速段交通量在52000万辆左右,达到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绕城高速至终点段交通量在44000辆左右,达到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到2020年,通道内除本项目外,国道316、青化、武黄高速三条公路均已达到饱合状态,因此这几条公路也应不断进行适应的加宽改造,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能满足通道内交通量快速增长需求,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5、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城市面貌、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的需要

拟建项目靠近武汉市区,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张,区域内国道316线沿线己初步呈现城市化面貌,由于大量的货运车辆在道路上通行,沿线单位、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尾气、噪音等污染问题逐渐突出。本项目建成后,将分流大部分的过境车辆,减轻区域内其它道路的交通压力,减轻环境污染,最终改善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湖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省政府把湖北规划建成旅游大省,而其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是发展旅游业的重点任务。项目影响区域内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武汉市境内就有黄鹤楼、东湖、磨山、木兰山、木兰湖和将军山森林公园等,鄂州市是我国著名的“古铜镜之乡”和佛教“禅宗”的发祥地。本项目的建成通车将在武汉市和鄂州市之间形成快速通道,对于改善两市的旅游交通环境,促进两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3.3工程地理位臵

拟建项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区东南部,起于武汉市中环线白马互通,接中北路延长线,终点位于左岭镇新桥村与G316国道相接。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4°25?~114°38?,北纬30°3l?~30°36?之间。

1.3.4通道内主要相关公路现状及存在问题

与本项目相关的主要公路有国道316线、武黄高速、青化公路、青王公路及规划的中环线、绕城高速。

1.3.4.1现有公路技术条件及交通状况

(1)国道316线

国道316线武汉至葛店段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2米,沥青路面,是武汉通往鄂州主要通道。武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该路段交通量一度大幅下降,现已逐步回升,2002年王家店收费站处日流量已达7686辆(中型车),接近其通行能力,根据武汉公路网规划,该段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改造。

(2)武黄高速

武黄高速公路是沪蓉国道主干线(G055)的一段,在武汉境内17.49公里,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4.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2003年同流量达9600辆/日(中型车)。

(3)青化公路

青化公路位于青山区境内,起于青王公路刘家湾处,向东终于葛化,与国道316线相接,三级公路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承担青山区境内东西向主要客货运输,2003年黄家大湾处日流量为4577辆/日。

(4)青王公路

青王公路是武汉东部市效南北向主要干线公路,三级公路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2003刘家湾处日流量为9281辆/日(中型车),交通运输十分繁忙。

1.3.4.2规划和建设中的公路和城市道路

(1)中环线

中环线围绕市区外围规划,建设标准为城市快速路,是集散市区交通量的重要通道,中环线即将开工建设。中环线的东段与青王公路平行,通过白马互通与本项目十字交叉。

(2)绕城高速

武汉绕城高速沟通了武汉市所有效区,串连了发展新城和卫星城市,是分流过境交通量的重要通道,绕城高速公路目前正在施工建设。绕城高速的东段已于2004年12月26日通车,在花山镇北与本项目十字交叉。

1.3.4.3存在的问题

(1)混合交通严重,行车时速低

影响区内部分路段交通量较大,特别是穿越城镇路段人、车混流,拥挤不堪,而且抢道、占道比较严重,致使交通经常堵塞,行车无法达到设计速度。

(2)道路状况较差

项目影响区的公路等级普遍较低,除武黄高速公路外,其它均低于二级公路标准;路面质量较差,由于通道内重车较多,一部分路面损坏严重,大大影响通道的通过能力。

(3)路网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区域内各干公路交通均显拥挤,主要是各公路缺乏有效联接,未来形成合理的运输网络,交通流不能及时转换。本项目和规划建设中的中环线、绕城高速等建成后,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运输网络,并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区域内的交通需求。

1.3.4.4本项目与现有交通设施衔接情况

本项目起点为规划中的武汉市中环线白马互通,接武汉市中北路延长线工程。本路的车辆可经中北路延长线进入武昌的中心区或再通过长江大桥、二桥抵达汉口、汉阳,去往天河机场、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待中环线建成后,可通过中环线上下武汉市拟建的快速出口通道,实现与洪湖、蔡甸、孝感、红安、成宁、新洲等地区的联系。本项目与武汉绕城高速公路相交设臵了枢纽互通立交,改善了规划中武汉化工城开发区的出行条件,也实现了本项目与省内其它市县、与河南、安徽、湖南等省份的交通联系。本项目与国道316和青化公路相交均设臵了互通立交,满足了周边地区的快速出行要求。本路终点接拟建的武汉至鄂州公路鄂州段,实现了武汉至鄂州之间的全程快速交通,对加强武汉的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带动鄂州市的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随着本项目的修建,必将促进以公路、铁路、航运为骨架的本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进而带动地区的经济腾飞。

1.3.5路线方案及主要控制点

1.3.5.1路线方案

工程初步设计经比选确定各路段确定路线方案:起点段采用AK线方案,严西湖路段(武东中路至土吴路之间)采用A线方案,龙角山路段采用K线

方案,左岭镇路段K线方案,综合形成本项目的路线方案——A线(AK0+770~AK11+915)+K线(K12+000~K20+850)方案。

本项目(A线+K线)路线起于工可批复的路线起点武汉市中环线白马互通,接武汉市中北路延长线工程。路线向正东方向延伸,在联合村附近下穿青王公路,在黄家大湾收费站附近斜跨青化路和武东铁路编组站:路线前行经471厂北端、跨471厂区铁路专线,在鲁家咀南跨越严西湖湖岔,向东偏南方向在张公山寨南跨越严西湖,在武汉绕城线北湖互通和花山互通之间穿越绕城高速公路;路线折向东南方向,在周曹村南跨土吴公路,沿龙角山南,经民生公司液化石油气仓库南侧向东前行,在快活岭北跨青化公路,经省商业局仓库南、中间屋北,终点位于左岭镇新桥村与G316国道相接。路线全长19.995km。

1.3.5.2主要控制点

主要控制点:起点、武东铁路编组站、绕城高速互通、左岭镇、终点。

1.3.6交通量预测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车型比和昼夜比见表1-2。

表1-1 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d

表1-2车型比和昼夜比

1.3.7建设标准、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本项目在湖北省和武汉市公路网中的地位和功能、交通量预测结果、起终点衔接道路的技术标准,结合通行能力分析、服务水平评价结果,武汉市和平至左岭高速公路采用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100km/h;起点至绕城高速段推荐采用双向6车道路基宽度标准,路基宽度为33.5m;绕城高速至终点推荐采用双向4车道路基宽度标准,路基宽度为26.0m。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一I级。

本项目推荐线全长19.995km,设有特大桥3280m/2座,大桥2649m/4座,中桥90m/2座,小桥85m/3座,桥梁全长6104m,占路线长度的30.53%,涵洞24座,分离式立交桥(主线下穿)1273m/17座,通道39道。互通立交2处,主线收费站1处。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3,推荐方案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4。

表1-4 推荐方案主要工程数量

1.3.8主要工程内容及施工方案

1.3.8.1路基工程

(一) 路基横断面布臵

路基横断面有两种形式:

(1)路基宽度33.5米,其中行车道宽2×3×3.75米,硬路肩宽2~3.00米,土路肩宽2×0.5米,中间带宽3.50米(其中:中央分隔带宽2.00米,左侧路缘带宽2×0.75米)。

(2)路基宽度26.0米,其中行车适宽2×2×3.75米,硬路肩宽2X3.00米,土路肩宽2×0.75米,中间带宽3.50米(其中:中央分隔带宽2.00米,

左侧路缘带宽2×0.75米)。

(二) 路基边坡

填方路基:填土高度小于等于6.0米时,边坡坡度采用1:1.5;填土高度大于8.0米时,采用折线边坡,在8.0米处变坡,二部边坡采用1:1.5,下部边坡采用1:1.75。

挖方路基:土质边坡坡度采用1:1,岩石路堑边坡,在微风化及未风化岩石路堑边坡为1:0.5,在强风化及全风化岩石段路堑边坡为1:0.75;当路堑边坡深度大于10米时,按8米高为一级,两级边坡之间设2米宽平台,平台上设40cm×40cm的短形排水沟。

(三) 路拱横坡

行车道及硬路肩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4%。

(四) 路基排水

(1)挖方路段

边坡水与路面水通过路基边沟排至路基以外的沟渠,根据汇水条件在路堑坡顶外5.0m处设臵截水沟和与之相应的急流槽,将山坡水引入路基以外沟渠,多级挖方边坡每级平台设臵平台截水沟。土路肩下渗沟根据水文地质条件设臵。

(2)填方路段

路堤边坡水通过排水沟引入到路基以外沟渠。

整个排水系统的边沟(内侧用现浇砼)、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等均采用浆砌片石加固,以防冲刷。

(五) 中央分隔带

采用凸式中央分隔带,中央分隔带植树防眩。

(六) 路基防护

(1) 路堤

边坡防护视填土高度及填料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分别采用三维网植草、浆砌片石护坡、收脚、菱形或衬砌拱骨架内植草、客土喷播或挡土墙等形式进行防护。

(2) 路堑

路堑边坡防护考虑绿化美化和景观设计的要求,根据边坡高度、土的性质和岩石的风化破碎程度以及边坡破率,分别采用三维网植草、菱形或衬砌拱骨架内植草、喷播植草等形式防护。

(七) 特殊路基处理

本段路线不良地质主要为软土和膨胀土,沿线湖塘、洼地等有分布。初步勘察需处理的主要不良地质路段分布情况及处理方法见表1-5。

表1-5 主要不良地质路段分布情况及处理方法

安全预评价报告书安全工程

本钢(集团)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吨钝化镁粉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1.1评价目的 (2) 1.2评价依据 (2) 1.3评价范围 (3) 1.4评价程序 (3) 第二章建设单位及项目概况 (4) 2.1建设单位 (4) 2.2项目概况 (4) 2.3项目选址 (5) 2.4项目自然条件 (5) 2.5总平面布置 (7)

2.6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9) 2.7主要设备 (9) 2.8储存 (9) 2.9公用辅助措施 (12)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2) 3.1物质危险性 (12) 3.2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 (12) 3.3重大危险源辨识 (15) 第四章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单元划分 (18) 4.1评价单元及方法 (18) 4.2方法介绍 (20) 4.3事故树分析 (21) 第五章定性定量分析 (23) 5.1定性风险评价 (23) 5.2定量风险评价 (23) 5.3预先危险性分析 (24) 第六章安全对策措施 (26)

6.1可研提出的措施 (26) 6.2应急处理 (28) 6.3补充的安全技术措施 (29) 第七章安全预评价结论 (34)

前言 本钢(集团)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年产5000吨钝化镁粉项目,新建厂址拟建于溪湖区歪头山镇松木堡村,该处东北侧距304国道约150米,交通便利。法人代表:李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本次评价主要是对本钢(集团)此项新建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安全设施、安全管理进行安全预评价。本次评价主要依据《本钢(集团)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吨钝化镁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重点对该项目的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编写了这份《本钢(集团)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吨钝化镁粉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广东省涉路工程许可安全技术评价办法

广东省涉路工程许可安全技术评价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涉路工程路政许可行为,根据《行政许可法》《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广东省公路条例》以及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等规定,结合路政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针对涉路工程路政许可开展的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技术评价(以下简称安全技术评价)及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技术评价是指评价机构(包括第三方评价机构和建设单位)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查找、分析涉路工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预测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以及对公路基础设施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并形成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技术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安全技术评价报告)。 第四条建设单位依法申请进行下列重大涉路工程项目时,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提交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技术评价报告: (一)修建铁路(轨道交通)、机场、供电(电站设施、变压器等)、水利、通信(通讯基站)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线; (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总面积大于10平方米的非公路标志; (三)架设(仅指在公路用地内)、埋设(包括公路建筑控制区内)、铺设1Kv以上的高压电线; (四)架设、埋设、铺设输油管道、热力管道、设计压力大于0.4兆帕的输气管道、外径(包括套管)在1米以上给水及排水管道; (五)在国道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 第五条除本办法第四条所规定的重大涉路工程项目外,其他涉路工程项目的安全技术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本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编制出具。 第六条按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应当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出具安全技术评价报告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相应的公路安全评价或者公路工程设计、咨询专业资质。 第七条各级公路管理机构直属事业单位、主管及其举办的公路工程设计、咨询机构,不得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身份开展由其直接上级单位负责的路政许可相关的安全技术评价中介服务。 第八条安全技术评价报告评价要点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跨越式涉路工程项目(包括铁路跨越、公路跨越、管道跨越、电力线跨越等)。评价要点:跨越具体公路桩号位置;跨越工程与公路交叉角度;最小垂直净空预留;铁路、公路跨越工程排水、防抛栏设施;跨越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意外险情处置和交通组织方案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施工期限是否合理;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防护措施是否科学、规范;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健全;跨越工程设施养护管理的方案是否可行以及对公路、公路附属设施的影响是否在标准和规范的控制范围内;施工期间是否存在侵入公路建筑限界的情况等。 (二)穿越式涉路工程项目(包括管道穿越、铁路穿越、公路穿越、电缆穿越等)。评价要点:具体穿越公路桩号位置;周围环境(与特殊构造物的水平距离);管线埋设深度;穿越工程与公路的交叉角度;不同施工工艺下的挖或穿的宽度;桥下穿越时周边桥墩的水平净距;地面警示标识;路面路基沉降观测与修复;穿越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意外险情处置和交

机械制造业安全预评价报告

机械制造业安全预 评价报告

1总则 1.1评价目的与依据 1.1.1评价目的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石油钻采等行业零部件机械制造项目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控制项目实施和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建设项目生产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具体内容如下: 1)识别分析项目投产运行后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固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预评价,预测其安全等级并估算危险事故发生时可能造成的伤害。 3)对建设项目安全条件以及主要技术、工艺和装置、设备、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进行预评价,确保建设项目具有安全可靠性。 4)提出提高该项目安全等级的对策与措施,为项目的初步设计和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5)为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 6)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为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提供依据。 1.1.2建设项目相关文件 1)×××××与×××××签订的合同书

2)×××××提供的<×××××石油钻采等行业零部件机械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8月) 3)×××××提供的其它资料。 1.1.3安全预评价所依据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第344号国务院令)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8)<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劳动部劳安字(1990〕16号); (9)<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第1号, ) (10)<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 (11)<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8号) (12)<辽宁省雷电灾害防御管理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80号) (13)<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 ]250号) 1.1.4安全预评价所依据的技术标准规范 (1)<安全评价通则> (AQ8001- ) (2)<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 )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

安全评估报告

安全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昆山广兴电子有限公司厂房F工程 2、建设单位:昆山广兴电子有限公司 3、工程规模:建筑面积23551平方米 4、工程结构:框架结构三层 5、工程地点:金鸡河以东,南浜路以北 6、总投资额:2680.00万元 7、设计单位:芜湖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8、勘察单位:江苏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 9、监理单位:苏州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10、施工单位: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1、质量监督单位:昆山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12、合同开竣工日期:2010年7月7日至2011年3月7日

二、评估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国家部门、地方有关施工安全的法律、规范、标准。 2、监理合同中安全监理的有关条款。 3、工程承包合同与本工程有关其它合同文件。 4、经审查批准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5、按照《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贯彻执行。 6、监理单位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承包单位或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三、安全监理情况: 本监理项目部依照法律、法规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监理标准、有关技术标准文件和监理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防护工作实施监理。为了确保该楼工程结构使用功能安全及在施工阶段的安全生产防护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认真审核了施工单位编制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及措施,针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措施中的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目标,逐步进行检查,施工单位已贯彻执行。 2、在施工安全生产活动的监理过程,监督重点一审、二查、三抵制、四巡视、五防。

最新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完整版)

目录 目录 (1) 编制说明 (5) 第一章评价依据及范围 (7) 1.1 评价依据 (7) 1.1.1 评价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或规范 (7) 1.1.2 评价依据的相关设计文件 (11) 1.1.3 评价依据的其他文件 (11) 1.2评价范围 (11) 第二章建设项目简介 (12) 2.1 项目概况 (12) 2.1.1 建设单位概况 (12) 2.2.2 项目背景 (13) 2.2.3 项目建设地点 (13) 2.2 项目建设方案 (14) 2.2.1 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 (14) 2.2.2 公共服务设施及附属工程设计 (15) 2.3 项目工程自然条件 (22) 2.3.1 地形地貌条件 (22) 2.3.2 工程地质条件 (23) 2.3.3 水文、气象条件 (23)

第三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5) 3.1 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5) 3.1.1 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5) 3.1.2 周边环境状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6) 3.2 项目施工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7) 3.2.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7) 3.2.2 高处坠落 (28) 3.2.3 物体打击 (29) 3.2.4 机械伤害 (29) 3.2.5 触电 (30) 3.2.6 坍塌 (31) 3.2.7 火灾 (32) 3.2.8 车辆伤害 (32) 3.2.9 职业危害 (32) 3.3 生物示范中心功能运行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3) 3.3.1 生物示范中心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3) 3.3.2 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器材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3) 3.3.3 公共安全卫生设施及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6) 3.3.4 实验室危险物品使用与保管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8) 3.3.5 污染物排放 (38) 3.3.6 公共突发安全事故 (39) 第四章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选择 (42)

露天矿山安全预评价报告记录

露天矿山安全预评价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前言 榆中恒信石料厂来紫堡乡西坪村建筑用石料矿Ⅱ号矿位于兰州市榆中县来紫堡乡西坪村烧炭沟西段,拟建年生产规模为5万m3/a,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矿石。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根据《甘肃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甘安监综合[2003]1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非煤矿山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甘安监管一〔2004〕75号)等法律、法规关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中的安全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安全技术标准、规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的规定,榆中恒信石料厂委托我公司对其拟建的来紫堡乡西坪村建筑用石料矿Ⅱ号矿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 我公司接受榆中恒信石料厂委托后,即成立评价项目组,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国家及安全评价的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对该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评价过程自始自终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力争为项目决策和设计提出符合政策、法规要求的评价结论和建议,以期与榆中恒信石料厂来紫堡乡西坪村建筑用石料矿Ⅱ号矿共同为控制和减少今后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危害因素,防止伤亡事故、职业病,创建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而努力。 评价项目组在在收集项目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调查,并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的要求,结合有关法规、标准,编制了本安全预评价报告。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846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 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 定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范围 1.1 为了规范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确保安全预评价报告质量,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 2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含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建设项目概况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等。 2.1 编制说明 1)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一般以设计文件包括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也可把合同规定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但不得将重要危险、有害因素排除在

铁路下穿高速公路安全评价报告

铁路下穿高速公路安全评价报告

徐州经济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工程下穿京福高速段路基专项设计 安全评价报告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工程下穿京福高速段路基专项设计安全评价报告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概述 (4) 1.1 项目概况 (4) 1.2 评价咨询内容、范围 (5) 第二章评价咨询依据 (6) 2.1评价咨询依据 (6) 2.2评价咨询原则及法律、法规符合性检查7 2.3检查结论 (10) 第三章.......... 大黄山铁路专用线概况 11 3.1铁路专用线的设计概况 (11) 3.1.1专用线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11) 3.1.2铁路专用线设计年度及货运量 (11) 3.1.3铁路专用线行车量 (12) 3.1.4铁路专用线布设方案及与京福高速关系 (12)

3.1.5下穿京福高速路段专用线设计施工方案 (13) 3.2 铁路专用线处京福高速的概况 (15) 3.2.1 京福高速徐州东段概况 (15) 3.2.2 铁路专用线处大黄山铁路大桥概况 (15) 3.3 铁路专用线下穿京福高速处地质概况16 第四章................ 评价结论及建议 19 4.1 安全评价结论 (19) 4.1.1 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检查 (19) 4.1.2 设计方案评价 (19) 4.1.3铁路专用线施工组织方案对京福高速安全评价 (21) 4.1.4 运营阶段铁路专用线对京福高速安全评价 (21) 4.1.5 专用线的修建对京福高速将来拓宽改造的影响 (21) 4.2 建议 ................................................

水电站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4 水电站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4.1编制说明 4.1.1评价目的和范围 明确说明评价的目的和预评价范围。预评价范围为设计文件包括的范围(主体工程、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当扩建工程与已有设施发生联合共用关系时,预评价范围还应包括共用工程部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也可把合同规定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但不得将重要危险、有害因素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但是,对于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的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工程不包括在预评价范围内。 4.1.2评价依据 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依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查意见、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间成果和有关资料、批准文件、预评价工作合同书,较详尽的列出水电站工程安全预评价所依据的国家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部门规章、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水电水利行业主要技术标准、行业管理规定等。 4.1.3建设单位简介 对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组成、业务范围等做简单概述。 4.2 建设项目概况 1)简述水电站工程概况; 2)对建设项目勘测设计过程做简单介绍,概述工程已完成的工作; 3)对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进行简单描述,明确是否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外界环境因素; 4)简述工程区水文气象条件; 5)简述区域地质概况、场址区地震动参数值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库区、场址区及其他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以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6)简述项目任务及规模,列出工程量表; 7)简述工程坝(闸)址、厂(站)址,基本坝型和主要建(构)筑物型式和工程布置; 8)简述水轮发电机组和其他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机组附属设备及辅助机械;水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厂用电、过电压保护与接地;电气二次调度控制方式、继电保护、通信、金属结构选型布置、采暖通风等; 9)简述工程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 10)建设项目安全监测的设计内容;

广西地方标准《公路涉路施工活动技术评价规范》编制说明-广西交通运输

附件2 广西地方标准《公路涉路施工活动技术评价 规范》编制说明 1 工作概况 1.1 任务来源 2014年4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公路涉路施工活动技术评价规范》列入2014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桂质监函[2014]238号),项目编号为2014-0241。 1.2 起草单位和起草人 本规范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组织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路政执法监督局)、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速公路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起草的。 本规范起草人为:唐飞、刘杏、徐远玲、覃昊、洪畅茂、刘毅、张斯悦、吴兆辉、李卫、姜明、晁遂。 1.3 主要工作过程 2013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高速公路管理局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组织成立了《公路涉路施工活动技术评价规范》项目编写项目组。编写组召开会议对规范制定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确定了规范的编制思路和内容,明确了人员分工。 2013年5-8月,编写组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并按照各自的分工,

分别开展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研究工作。 2013年9月,编制完成了规范初稿。 2013年9-11月,编写组根据相关专家意见对规范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3年12月,编写组将规范初稿发往广西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征求意见,对意见进行研究、分析、处理,对规范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成征求意见稿。 2 规范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 规范的编制原则 (1)规范应涵盖重要的、常见的涉路工程。 (2)规范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目前的技术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结合广西地区特点编制。 (3)涉路工程安全评价规范参照技术法规的要求,结合公路行业、铁路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电力行业、通讯行业等工程特点,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提出一套安全评价的指标和具体数值。 (4)针对每一种涉路工程在安全评价准备工作、评价内容、工程施工验收、以及工程后期养护管理都提出相应的要求,使得涉路工程的管理形成闭环,是全寿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5)涉路工程安全评价应涵盖施工期间的结构和交通安全保障、运营期间的交通安全等。 (6)抓大放小原则,即针对重要的公路比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进行明确的规范,而对低等级公路如三级公路、四级公

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余杭区鸬鸟镇2018 年“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 施 工 安 全 风 险 评 估 报 告 编制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浙江沪杭甬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余杭区鸬鸟镇 2018 年“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 0 一八年九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 2 - 二、风险评估 . ...........................................................- 2 - 1、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2) 1.1 评估对象 ........................................................- 2 - 2、评估目的 (2)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 .............................................- 2 - 2.1工程概况 (2) 2.2主要工程数量 (2) 三、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 .................................................- 2 - 3.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2) 3.2评估办法 (2) 四、公路工程风险评估 . ...................................................- 3 - 4.1总体风险评估 (3) 4.2专项风险评估 (3) 4.3风险分析 (5) 4.4安健环危害因素分析 (6) 五、活动风险源辨识 . .....................................................- 9 - 5.1活动风险等级划分 (9) 5.2风险等级判断 ......................................................- 11- 七、风险控制 . (11) 八、评估结论 . (12)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新编版)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72

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新 编版) 1范围 1.1为了规范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确保安全预评价报告质量,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 2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含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建设项目概况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等。

2.1编制说明 1)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一般以设计文件包括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也可把合同规定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但不得将重要危险、有害因素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 2)评价依据 编制预评价报告依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资料、批准文件、预评价工作合同书,较详尽地列举预评价依据的国家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部门规章、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技术标准、风力发电行业技术标准、行业管理规定、参考资料等。 3)建设单位简介 对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组成、业务范围等做简单概述。 2.2建设项目概况 介绍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风能资源、工程地质、项目任务和规模、风电场场址选择、风电机组选型及布置、电气、土建工程、

广东省涉路工程许可安全技术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广东省涉路工程许可安全技术评价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涉路工程路政许可行为,根据《行政许可法》《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广东省公路条例》以及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等规定,结合路政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针对涉路工程路政许可开展的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技术评价(以下简称安全技术评价)及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技术评价是指评价机构(包括第三方评价机构和建设单位)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查找、分析涉路工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预测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以及对公路基础设施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并形成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技术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安全技术评价报告)。 第四条建设单位依法申请进行下列重大涉路工程项目时,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提交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技术评价报告: (一)修建铁路(轨道交通)、机场、供电(电站设施、

变压器等)、水利、通信(通讯基站)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线; (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总面积大于10平方米的非公路标志; (三)架设(仅指在公路用地内)、埋设(包括公路建筑控制区内)、铺设1Kv以上的高压电线; (四)架设、埋设、铺设输油管道、热力管道、设计压力大于0.4兆帕的输气管道、外径(包括套管)在1米以上给水及排水管道; (五)在国道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 第五条除本办法第四条所规定的重大涉路工程项目外,其他涉路工程项目的安全技术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本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编制出具。 第六条按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应当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出具安全技术评价报告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相应的公路安全评价或者公路工程设计、咨询专业资质。 第七条各级公路管理机构直属事业单位、主管及其举办的公路工程设计、咨询机构,不得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身份开展由其直接上级单位负责的路政许可相关的安全技术评价中介服务。 第八条安全技术评价报告评价要点应包括以下内容:

涉路管道施工工程安全评价报告

目录

浙江移动遂昌妙高镇民族中学至交警队通信管道工程 安全评价报告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浙江移动遂昌妙高镇民族中学至交警队通信管道工程是根据丽水移动要求,沿227省道和遂尖线公路土路肩埋设通信管道,管道使用1PE+1蜂窝管、镀锌钢管2孔。采用SK2手孔。 本项目设计单位为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浙江瑞峰建设有限公司。 1.2工作过程 我公司于2011年9月受浙江移动丽水分公司委托后,即安排技术人员会同相关单位到评价的节点位置现场进行外业调查工作,对设计数据进行核实,开展内业工作。 1.3内容安排 本报告为浙江移动遂昌妙高镇民族中学至交警队通信管道工程占用公路建筑控制区,对此影响进行评价的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报告,对评价节点进行法规符合性检查、标准规范符合性检查、道路交通安全分析等。 1.4分析节点 表1 各分析节点具体情况

二、评价依据

本报告主要依据以下资料进行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3)《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4)《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 (5)浙公路[2007]93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路政许可工作的通知》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10)《公路项目安全评价指南》(JTG/T B05—2004) (11)《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 三、法律法规符合性检查 3.1法律法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公路。因修建铁路、机场、电站、通信设施、水利工程和进行其他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有关交通主管部门的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有关公安机关的同意。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该段公路原有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改建或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该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

安全预评价工作流程

安全“三同时”评价工作流程 第一步: 项目合同签订后,评价公司组成项目组,5个工作日内进行项目现场勘查和资料的收集,现场勘查所需时间一般为一天(建设单位应指派一个了解工艺人员和一个具体负责安评工作的人员,配合评价公司项目组进行项目勘查。主要勘查工作为:附件资料收集、工艺过程的详细了解和项目周边环境的勘测)。 第二步:项目现场勘查完毕后,项目组进行评价报告的编制(编制和审核时间一般为15个工作日)。此阶段,如有必要项目组人员会因项目问题与建设单位联系人进行电话沟通。 第三步:报告文件编辑工作完成及附件齐全后,将送审报告装订成册,上报区安监局,区安监以会议的形式组织专家进行报告的审核(评审会)。建设单位需参会。(具体会议时间由安监决定,评价单位可帮助进行协调) 第四步:评价单位项目组根据会议专家意见进行报告修改,修改完毕后,上报安监进行备案。(7个工作日)。 第五步:安监部门出批复文件。 (资料清单见附件) 附件: 安全预评价资料清单

1营业执照; 2建设项目立项批复; 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4、入园证明 5、厂房租赁协议; 6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设计文字说明; 7地质勘测报告; 8建设工程总平面图,施工图; 附件: 安全验收评价资料清单 1.成立安全生产科和任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文件 2.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 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 4.安全投入清单 5.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的证明文件 6.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批复 8.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封面页和资质页 9.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 10.项目施工设计图 11.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12.消防检查

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所需要提供的材料

涉路工程安全评价工作所需要的材料 1.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施工区交通 组织设计)、事故应急预案,每项文件应单独成册。 2.穿越处相关设计图纸、管线铺设平面图(采用谷歌地图亦可)、 相关穿越构造物的结构计算书 3.如有交通厅或其他部门的项目审批文件,应提供相关批复文 件 4.所提供的材料应有委托单位的相关人员签字,并加盖单位公 章 5.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中应包含整个工程概况及被穿越道 路的相关情况,具体如下: (1)工程项目地理位置、项目规模、承担任务、穿越管线及套管所采用的材料,直径(包含内径、外径)、管道壁 厚、设计压力等管道情况 (2)工程管道穿越施工工艺(顶推、定向钻、明开挖等)(3)工程管线与公路的交叉角度、被交叉公路的桩号 (4)被交叉公路基本情况:公路行政等级(国道、省道、县道)、公路设计等级(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 等)、设计速度、路面结构形式(沥青路面、混凝土路 面等)、路基宽度、路面宽度、路基填土高度,路基边 坡坡率以及公路两侧的边沟形式和尺寸 (5)工程管道套管顶面距离公路路面最低点的距离(即管顶

覆土厚度),一般情况下顶管不小于3.0米,定向钻不小 于6.0米,明开挖不小于1.2米,否则应采取适当的保护 措施。 (6)管线套管的穿越长度,一般填方路基应位于公路边沟以外2.0米,挖方路基应位于路堑顶以外5.0米。 6.施工安全措施(交通组织设计)中除应包含各施工环节的安 全保证措施以外,重点应对施工期间对公路路基稳定及行车安全等设置安全保证措施。 7.事故应急预案:除工程需要的事故应急预案外,重点对公路 稳定和交通安全事故设置完善的应急预案。 (1)基本情况部分包括:涉路工程主要工程量、公路交通量情况、大型机械设备及危险品储量、气象条件等 (2)对可能诱发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分析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概率及事故严重程度,对事故影响进行 充分考虑 (3)施工单位应建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具体人员的职责,并给出各类人员、救援机构的应急联络方式 (4)施工单位应对涉路工程影响公路通行的信息进行发布、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电视、广播、报纸、传单、标志牌等 形式,将信息公布,包括涉路工程的名称、编号、地点、 影响长度、施工时间、施工单位名称、联系方式等(5)对各类事故隐患建立防范措施、包括管理、技术等方面

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求

安全预评价 1定义 建设项目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指找出危险有害因素,并分析其性质和状态的过程。 危险度评价是指评价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确定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措施,使危险度降低到可承受水平的过程。 评价单元是为了安全评价的需要,根据建设项目生产工艺和场所的特点,将生产工艺或场所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 2安全预评价内容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 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包括: 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预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3.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进行现场调查和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建设项目资料。所收集的主要材料清单如下: 1建设项目综合性资料 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工程总平面图 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关系位置图 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及物料平衡图 气象条件 2建设项目设计依据 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建设项目设计所依据的地址、水文资料建设项

目设计依据的其他有关安全资料 3建设项目设计文件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改建、扩建项目相关的其他设计文件4 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物料资料生产工艺中的工艺过程描述与说明生产工艺中的安全系统描述与说明生产系统中主要设施、设备和工艺数据表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其他物料资料5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6安全专项投资估算 7历史性类比装置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8其他可用于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资料 3.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根据建设周边环境、生产工艺流程或场所的特点,识别和分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3.3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的需要,将建设项目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 划分评价单元的一般性原则: 按生产工艺功能、生产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及事故范围划分评价单元、使评价单元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3.4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 定量评价方法。常 用安全预评价方法有: 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专家现场问询、观察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 能够提供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风险矩阵评价法;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得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我国化工厂危险程度分析法;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 金尼法)。 可以提供事故后果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蒸汽

接入式涉路工程安全影响评价报告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概述 .. (3) 1.1项目基本情况 (3) 图1-1项目区域位置图 (3) 图1-2 项目设计平面图 (4) 1.2评价依据 (5) 1.3评价范围 (7) 1.4评价内容 (7) 1.5评价思路 (7) 1.6项目调研 (7) 1.7评价过程 (8) 第二章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定 (9) 图2-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整体式)建筑限界 (14) 6.7.2 公路用地范围规定 (16) 10.1.2平面交叉设计原则 (16) 10.1.3交通管理方式 (17) 10.1.4平面交叉设计速度 (18) 10.1.5平面交叉交角与岔数 (18) 10.1.6平面交叉渠化设计 (18) 10.2平面交叉处公路的线形 (19) 10.3视距 (19) 表10.3.2 安全交叉停车视距 (20) 表10.4.3 路面内缘的最小半径 (21) 10.5附加车道及交通岛 (21) 表 4.0.4-1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警告区最小长度 (21) 第三章工程概况 (23) 3.1项目工程区域概况 (23) 3.2项目工程处公路现状及设计概况 (24) 图3-2 道路现状图 (24) 图3-4 收费站连接线断面设计图 (25) 第四章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评价 (27) 4.1设计方案概述 (27) 图 4-1 新老路拼接大样图 (28) 4.2设计方案评价 (29) 本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前向公路管理机构提交了申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XX省省公路条例》规定的材料,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9) 表10.4.3路面内缘的最小半径 (29) 图 4-2 交安平面布置图 (31) 4.3施工方案论证 (32) 4.4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论证 (36) 图4-1 施工期交通组织图 (38) 综合评价,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安排基本合理,工序分明,方案可行。建议:(1)建设单位应通过社会新闻媒体、XX省交通广播网、96777、 (41) 第五章安全保障措施 (42) 5.1施工期安全保障措施 (42)

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正式版)

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 编制规定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 范围 1.1 为了规范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 确保安全预评价报告质量, 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 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 2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含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建设项目概况等)、危险及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等。 2.1 编制说明 1)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一般以设计文件包括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由于客观条件限制, 也可把合同规定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 但不得将重要危险、有害因素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 2)评价依据

编制预评价报告依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资料、批准文件、预评价工作合同书, 较详尽地列举预评价依据的国家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部门规章、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技术标准、水电水利行业技术标准、行业管理规定、参考资料等。 3)建设单位简介 对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组成、业务范围等做简单概述。 2.2 建设项目概况 介绍建设项目的任务、水文泥沙、工程地质、工程规模、工程布置及建筑物、机电及金属结构、消防设计、施工组织、工程主要设备等概况。 2.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对建设项目在工程选址和枢纽总体布置、主要生产建(构)筑物及设备事故、生产过程中和生产作业场所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列出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 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部位、方式, 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明确预评价中要评价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 而不是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 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 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

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

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 1范围 1.1 为了规范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确保安全预评价报告质量,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 2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含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建设项目概况等)、危险及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等。 2.1编制说明 1)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 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范围。一般以设计文件包括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也可把合同规定的范围作为评价范围,但不得将重要危险、有害因素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 2)评价依据 编制预评价报告依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资料、批准文件、预评价工作合同书,较详尽地列举预评价依据的国家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部门规章、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安全生产行业技术标准、水电水利行业技术标准、行业管理规定、参考资料等。 3)建设单位简介 对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组成、业务范围等做简单概述。 2.2建设项目概况 介绍建设项目的任务、水文泥沙、工程地质、工程规模、工程布置及建筑物、机电及金属结构、消防设计、施工组织、工程主要设备等概况。 2.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对建设项目在工程选址和枢纽总体布置、主要生产建(构)筑物及设备事故、生产过程中和生产作业场所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列出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明确预评价中要评价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不是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 2)系统性 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 3)全面性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场址、自然条件、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设施、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辨识;不仅要分析设备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辨识设备启动、停运、检修和设备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通过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基础。 4)预测性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 2.4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 依据水电建设工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结合水电行业特点和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说明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及确定的评价单元。水电建设工程习惯上评价单元划分为:枢纽总布置单元、水库近坝库岸单元、挡水建筑物单元、泄水建筑物单元、引水建筑物单元、厂房及生产设备单元( 水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其它电气设备、水电厂自动装置、监控系统等) 、安全监测系统单元、作业环境单元等。 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水电建设工程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对于不同的评价单元,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和单元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选定的评价方法应做简单介绍,并阐述选定此方法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