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建设项目河道演变

堤防工程建设项目河道演变
堤防工程建设项目河道演变

堤防工程建设项目河道演变

1.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潇湘大道景观道南延线堤防工程段下游段的靳江河在左岸处注入湘江,河道为一自然弯道,凹岸冲刷、凸岸淤积,经过长期的演变,在工程河段有巴溪洲等洲滩。河势基本稳定,河床由沙石、卵石组成,河势基本稳定。

1.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该堤岸工程地处长沙市洋湖垸内,随着水利建设的不断投入和治水思路的改变,该河段两岸的堤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高加固,局部易受冲刷的河段已护岸。左右岸均为土质防洪堤,由于河底坡降不大,河道在近期基本保持稳定,河床也无任何显著变形。

河流经过长期的演变,工程河段的河势和形态处于平衡,只有沙洲的局部变化。工程处断面规则,湘江中泓靠右岸,工程河段内无人为改道、分流、筑坝等现象。

1.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该堤岸工程实施后,占用过洪断面较少,堤线基本上沿原有堤线布置,因此不会对河道现有流向和流态造成大的影响,也不会改变河道岸线走向。工程段河道经过长期的演变

过程,已基本稳定,河道的岸线、洲滩、断面、河床冲淤均不会有大的变化。该工程建成后对原来的河道自然演变带来的总体影响较小,基本不会对河道坡岸的演变和变迁构成影响,对河床稳定和变形同样也无显著影响,所在河段的水流携沙能力无显著变化,河床冲淤平衡状态不会受到影响,工程建设不会对河道演变和河床稳定造成显著性影响。

另外,位于项目区下游蔡家洲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建设,该工程实施后,项目区范围内的河道均处于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回水范围内,河道泥沙淤积将有所加剧,过洪断面将有所减少。但流量较大时电站停机,泄水闸全开泄流,受水流的带动,泥沙影响程度降低,故河道整体格局变化不会太大。

河道演变规律

河道演变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我国河流分布广泛,与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河道演变是河流动力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相关研究对于整治河道,航运,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河道演变基本概念入手,对河道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各种不同天然河道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并对河道整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河道演变;关键因素;演变规律 引言 天然河流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治河工程或其他工程后,受建筑物的干扰,河床变化将更为显著。人类在开发利用河流的过程中,要有成效地兴利除弊,必须采取整治措施。要有效地整治河流,必须充分认识河道演变的基本原理及各类河床特殊的演变规律。 1.河道演变的基本概念 河道演变系指在自然情况下或者在受人工建筑物干扰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水流和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河床影响水流结构,水流促使河床变化,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经常处于运动和发展的状态之中。水流和床沙的相互作用是以泥沙运动为纽带的。在一种水流的情况下,通过泥沙的淤积使河床升高;在另一种水流的情况下,通过泥沙的冲刷,使河床降低。因此,河道演变的规律是以泥沙运动的规律为基础的。但是,自然河道的演变过程极为复杂,往往不能直接从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得到充分解释。因此我们必须更进一步对河道演变的基本规律进行探讨,才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河道演变的预测问题。 河道演变的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方面在时间应包括河道生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空间上应包括河道所流经的河谷的各个部分;而狭义的方面只限于近代的、河道本身的变化。河道演变发生演变的根本原因是输沙的不平衡造成的河床变形长期积累的结果。所谓的输沙平衡是对时间或空间的平均情况而言,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的的输沙平衡,也只是相对的,绝对的输沙平衡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河床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2.河道演变的影响因素 影响河道演变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但归结起来,最主要的因素不外乎气象、地质、地理等方面。在研究这些因素最河道演变的影响时应该区别两个问题。一个是河流形成的历史过程,另一个是河流目前的河道演变特性。 就河流形成的历史过程来看,其主要作用的动力因素有如下四种:地壳的构造作用、水流作用、冰川作用和风化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水流作用,其他因素不能单独创造河道,它们只能在在河道形成过程中配合水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对河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就河道目前的演变特性而言,与河道的形成不同,完全取决于上述动力因素在现阶段的情况。由于冰川作用仅限于部分河流的河源地区,地质构造运动和风化作用进行的异常缓慢,因此在研究河流目前的河道演变特性,可以只着眼于现阶段的水流作用,尤其是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 对于任意具体河段,影响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四点: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2月21日宁波市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经过3月17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73号公布自 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保护和改进城市水环境,确保城市河道功能完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的整治、利用、保护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区城市河道,是指东至世纪大道,南至杭甬高速,西至机场路,北至北外环路(其中江北片区向东拓展至江北区行政边界即宁波大学东侧)范围内除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以外的所有河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市区城市河道的建设与管理,在满足防洪调蓄的前提下,应当结合城市周边环境,注重生态景观建设,综合布置生态绿化、人文景观、休闲娱乐等设施。 第四条市区城市河道划分为市管、区管河道。市、区两级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

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办法。市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受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做好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 各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和管理机构由本区人民政府确定,负责区管河道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规划编制、防汛调度和水资源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市区城市河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统一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市区城市河道水质监测及定期报告工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中具有通航功能的航道的管理工作。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及河道两岸的畜禽养殖管理工作。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内渔业养殖管理工作。 建设、海事、规划、国土资源、发改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应符合市区河网水系规划的要求。 与市区城市河道相关的其它各类专业规划应当与城市河道保护与

渭河变迁

渭河形成的历史变迁 程俊珊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摇篮,渭河是文明文化摇篮中的摇篮,是摇篮中的宝贝,是条最关注的“母亲河”,“三源出鸟鼠,一水兴八朝”,孕育了中国最早王朝,震兴了华夏民族。渭源是渭河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一河一城一路三山”的特色文化,即渭河、战国秦长城、古丝绸南路、鸟鼠山、首阳山、马武山。经祖祖辈辈口碑流传和丰盛浓墨的史载,是渭河文化展现得璀灿更辉煌。 地质变化造渭河渭河之水天上来 大地演变,造就渭河源头。据现代学者研究,距今500多万年以前,黄河是一条正直滚滚东流的大河。黄河从兰州向东,经渭源鸟鼠山,呈“一”字状,沿渭河流域向东流,渭河是黄河的古河道。从新生代起,新构造运动使西秦岭抬升,露骨山成为陇中屏峰,西延西倾山,低凹下陷,洮水向西流;北坡向东北凹陷。马啣山至鸟鼠山,发生南北长垣状隆起带,变成孤岛,尔后出现榆中、临洮、陇渭盆地坳陷,隆起带阻拦了黄河,使古黄河遇到障碍,改道向北流,迳贺兰山、阴山、鄂尔多斯高原绕一大湾,由晋北顺桑干河流入大海;后来,由于集宁地区隆起,黄河又南下,呈“几”字状形,在潼关和渭河交汇。隆起带造就古渭河发源地,历史上把古黄河流入的地方,称作渭河源头,也叫渭河发源地,源头鸟鼠山以低矮的分水岭与黄河另一洮河支流相隔,是

古黄河流入渭河的关键通道。彪炳史册,传承后世。 地貌确定,降雨溢注河流。渭河地堑雏形,发源地隶属中祁连地质褶皱带,地质力学观点属“陇西旋卷体”的一部分,为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地貌;南部边缘属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西延段,为中低山积石山地貌。在300万年前的第四纪时期,形成山岭、盆地、台原、低山丘陵、中高山地貌综合体系,加剧了渭河流域的完善。200万年前更新世早期,渭河上游属亚热带气候,向温暖带过渡,环境湿润,植被茂密,水源充沛,分布着内陆湖泊,渭河水主要由地下潜水供给。更新世中期,地壳再次断裂,湖洪积错断,沟谷继续下切,丘陵被黄土覆盖,地下潜水减少,渭河流量逐渐缩小。2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气候转为干寒,西北风盛行,源头大地堆积了马兰黄土,披覆于老黄土(红层)之上,展现出黄土地貌格局。此时,湖泊消失,渭河水系定型,大体形成由西向东的主河道,却南北支流均长于主干道,这就是渭河独有的特征。盆地下切,谷地出现侵蚀,形成二级冲洪积扇阶地,渭河主要以溪流泉水供给。1.2万年前的全新统时期,地壳继续上升,河谷再度下切,河流多形成峡谷,河两岸出现一级冲洪积扇阶地,渭河形成时段性河流,干旱少雨,流量减少,连续降雨、大暴雨河流上涨,形成渭河与黄河、长江不同的故有特点。黄河、长江源有很多天然内流湖泊和4000米以上高原冰川,地下潜水和冰融供济,源头就有充足的流量。而渭河却相反,主要靠多支流汇集,支流地下水少,靠天上降水补济。因而故有“渭河之水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变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变 历史1601班 160202138 翁静 江河水文是自然环境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历史时期的中国江河湖沼的地貌形态和水文状况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历史时期更是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其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公里,可被划分为上、中、下三个河段,从河源至内蒙古的托克托为上游,从托克托至河南省的桃花峪为中游,从桃花峪至河口为下游。黄河流经银川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汾渭平原等地,因而河水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水色浑浊,使得黄河具有洪水易于泛滥而河床不断抬高的特点。正是因为如此,黄河成为一条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于世的河流。 据统计,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泛滥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其中有6次重大的改道,史称黄河“六大徙”。 先秦文献中记载黄河下游河道有两条,一是“山经大河”,二是“禹贡大河”。这两条河道都是战国初期以前的河道,均由今河南省浚县附近指向东北,沿着太行山前平原行经华北大平原西部,至今天津附近注入渤海。另外一条河道是《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即“汉志河”。这条河道大约存在于战国中期至西汉末年,是历史时期一条可以确指其年代及具体流经的黄河下流河道。在“汉

志河”存在期间,黄河下流两岸开始大规模修筑堤防,其避免了黄河下游多股分流、频繁改道,有利于下流河床的稳定,由此形成了春秋战国西汉大河。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但仅靠着两岸大堤维系的黄河下游,一遇洪水,就会决堤泛滥。因此在西汉时期,黄河下游决口泛滥就及其频繁。 西汉中期以后,河患日增。黄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决口,河水一直泛滥至清河郡以东数郡。当时王莽因为河决东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坟不受威胁就不主张堵口,听任水灾延续了近六十年,从而造成黄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至东汉时期,69年时,王景领导治理黄河决口,通过筑堤堵口,河汴分流、疏汴通漕等方法,疏浚河床,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河床淤积,使黄河出现了一个长期较为安流的局面。此时的黄河,从长寿津自西汉大河故道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西与古漯水分流,经今黄河与马颊河之间,至今利津人海。 东汉以后,黄河安流的局面仅维持到了唐代末年。宋初,由于黄河已经流行了800多年,王景治水后形成的河床淤高严重,水流不畅,黄河又进入了频繁决口泛滥的历史时期。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黄河决澶州横垅埽,久不复塞,形成了一条新的河道——横垅河。到了庆历八年(1048年),河决澶州商胡埽,向北冲出一条新道,经河南省内黄县,河北省大名、南宫、青县,至今天津入海,名为“北流”。景祐五年(1060年),黄河在魏县第六埽向东决出一支,向东北经山东堂邑、夏津、平原、在冀、鲁间入海,名为“东流”。至此形成了

浅谈水利工程河道堤防工程质量管理

浅谈水利工程河道堤防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摘要:本文结合对巴基斯坦Jhelum河道及Jandarbain Nullah河道堤防工程施工经验,分析了对河道堤防工程的相关质量控制。 关键词:河道堤防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堤防工程的施工主体是防洪大堤,在修建防洪大堤时有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工程成本,直接就地取材,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筑堤的筑堤材料、自然环境等等因素复杂,一些问题也被长期留下来,在洪水期就会涌现很多险情,难以收拾。 一、堤防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1、产生界沟。堤防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进行认真处理,那么在作业段就极有可能形成虚土,于是界沟、界墙就会出现。一旦出现界沟、界墙,就要将界沟、界墙一定范围内的填土挖开后重新分层铺土填筑,在施工阶段可以利用斜坡将这些填土与两侧填土相结合,使斜坡的坡度保持在1∶3~5之间,值得注意的是要在界沟、界墙的填土部分适当地增加碾压遍数。 2、刚性建筑物结合处。建筑物两侧的回填土在施工时一定要确保建筑物的混凝土强度,堤防在填筑时要先保证建筑物表面湿润,然后边涂泥浆边土、夯实,但是在填涂时一定要保证铺土厚度与涂泥浆高度相同,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泥浆干涸后再铺土、夯实,如果在泥浆干涸后进行铺土,就会在建筑物的结合处产生接触渗透和冲刷,这对于堤防工程的质量控制是极其不利的。 3、架空层。在堤防工程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如果作业段与段之间出现高差就会很容易出现大的块状土堆积。因此,如果作业段与段之间出现高差就要采用斜坡相接的方式,这里要强调的是斜坡的坡度一般不能陡于1∶3。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统一化的管理,配备平土机具参与整平作业,统一铺土和碾压。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土料的块状粒径,如果情况允许,就要先将那些块状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做破碎处理,杜绝架空层现象的出现。 4、土料的压实问题 (1)铺土厚度。每种碾压机具都有一定的影响深度限制,铺土的厚度无论太厚或太小都对堤防工程的质量控制有极大的阻碍。铺土厚度如果太厚,那么即使增加碾压遍数也没有意义,因为堤防的表层向下仍是疏松层,所以为满足堤防表层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在施工时一定要先将超厚的土层挖去,再进行碾压,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进行土料碾压试验。不同的设计部门对填筑干密度或压实度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在开工之前为了保证施工的合理性,就要用规定的土料和压实机在现场进行1次工地碾压试验。 一般的中小型堤防工程是很难使土料含水率严格按最优含水率控制,所以对于中小型堤防工程要根据实际料场土的自然含水率进行控制,然后通过现场碾压试验适当修正设计施工的参数,如果实验所得的参数与设计时的参数差别很大,那么就应该反思一下在设计阶段技术措施的有效性。 (3)采用碾压施工法。在施工过程中要格外重视碾压施工法中的两个土工指标,即土料的最优含水率及其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土中所含水分常常会使土颗粒表面裹有一层薄膜水,土颗粒的接触面上受薄膜水的润滑作用就会造成击实试验做功的挤压空隙率变小,即使所含水分没有多大改变,土的干密度也会变大,压实土会变得更加密实,饱和度就不可避免的增加。

淮安市城市河道管理暂行办法

淮安市城市河道管理暂行办法 (淮安市人民政府2004年1月13日淮政发(2004)12号文印发)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河道管理,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美化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发挥城市河道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防洪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淮安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河道(包括骨干排涝、排污河道、滞涝水塘)及其配套工程。 第三条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主管机关,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四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河道,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河道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所辖河道及配套工程设施的管理、维修和养护,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河道工程安全高效运行。 第六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河道的管理范围,按照《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淮安市水利工程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划定。 (一)大运河管理范围:大运河南岸,背水坡堤脚向外50米;大运河北岸,韩泰轮胎(原橡胶厂)至金凤集团、1605粮库至清安泵站,以清安河为界;其余为背水坡堤脚向外50米。 (二)里运河管理范围:里运河南岸,西安路桥至利民家化厂,河口向外80米,其余为背水坡堤脚向外50米;里运河北岸,西安路桥至老坝口小学,河口向外80米,其余为背水坡堤脚向外50米。 (三)废黄河管理范围:废黄河南岸,活动坝上游,河口向外100米;活动坝至富强大沟,背水坡堤脚向外30米;富强大沟至淮海北路桥,以富强北路为界;淮海北路至沈阳路桥,河口向外100米;沈阳路桥至京沪公路桥,背水坡堤脚向外30米。废黄河北岸,河口向外100米。 (四)盐河管理范围:河口向外50米。 (五)清安河、文渠河、外城河、红旗河、洪福中心沟、团结河、大治河、柴米河、丰收河、跃进河、苏州河、大寨河、小盐河、古盐河、沿总排河、老涧河、老泗河、新泗河、孙大泓等城区骨干排涝河道管理范围,有堤段堤脚向外10米,无堤段河口线向外15米。 (六)大口子、越河大塘、南园水塘、西窑汪水塘、石塔湖水塘、勺湖、肖湖、月湖等滞涝水塘管理范围,塘口线向外5米。 第七条确需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及设施,各类建筑物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设单位在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前,必须先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涉及航道的还需经交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建设单位占用的水利工程,其土地使用权属不变。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必须将批准文件和施工安排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核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涉及航道的,还应送经交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建设项目竣工后,必须经河道主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启用。

中国古代河湖水道变迁

xx 古代xx 水道变迁 第一节xx 河道变迁及其主要原因 一历史xxxx 的重大改道 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 次,较大的改道二、三十次,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战国前黄河基本呈漫流状态,自战国开始在下游筑堤形成河道。 1 第一次重大改道: 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下来的河道是《汉书?地理志》河(简称“汉志河”),结束了多股分流局面,可称第一次改道。由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为“大河故渎”,或“王莽河”、“王莽故渎”。汉志河走向: 古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今濮阳西南—今馆陶县东北-临清南-德州东南-东光东-孟村北-黄骅西南入海。 2 第二次重大改道: 公元11 年(王莽建国三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东决口,造成第二次重大改道。公元69 年王景治河,固定了河道。王景河走向: 今濮阳西南-范县北-莘县东-聊城南-禹城西-滨州北-利津东南入海。 3 第三次重大改道:1048 年(北宋庆历8 年)河决澶州商胡埽(今濮阳东),为第三次重大改道。河分北、东两条河道。 xx 走向: 今濮阳东-清丰东-馆陶东-临清西-故城东-武强东-青县东-静海西-天津西入海。 东流走向: ①xx 故道: 基本与隋唐同。 ②横陇故道:

自今清丰县东与京东故道分出-南乐东-高唐西-陵县东-乐陵南-沾化北入海。 ③二股xx: 今南乐西-莘县西-入西汉大河故道-平原西-陵县北-乐陵南-庆云北-无棣入海。 4 第四次重大改道:1128 年(南宋建炎二年)人为决河于今滑县李固渡,大河由泗入淮,这是第四次重大改道。 干流走向: ①1128 年决口河道(xx): 滑县-濮阳南-鄄城西-巨野东-嘉祥东-入泗水-由泗入淮。() ②1168 年(金大定八年)黄河再次决口于李固渡,形成南流: 长垣东北-东明南-定陶西-曹县南-砀山北-萧县北-经徐州,于邳县由泗入淮。() ③1180 年(金大定二十年)河决卫州,东南经延津北-封丘南-兰考北-睢县南-商丘南-砀山北-经徐州由泗入淮。 5 第五次重大改道:1232 年人为决河于归德凤池口(今商丘西北),构成黄河第五次重大改道。这次改道形成多条河道,主要如下:1 夺濉入淮。2 夺涡入淮。3夺汴入淮。4夺颍入淮。此前黄河南徙不超过唐宋汴河一线,至此夺颍、夺涡入淮,黄河下游河道已经到达了这个扇形平原的西南极限。 1351 年贾鲁治河,挽河东南走由泗入淮的故道,这就是“贾鲁河”。 xx 走向: 今兰考县东-曹县南-商丘北-砀山西-萧县北-经徐州入泗,由泗入淮。 明初黄河基本以贾鲁河为干流,明中叶以后多股并存,其中主要有① 夺颍入淮(大黄河)。② 贾鲁河(小黄河)。③ 夺涡入淮。④ 夺濉入淮。⑤ 由曹县、沛县入运河。⑥ 曹县、鱼台入运河。

河道堤防水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定稿

河道堤防水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定稿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湖南·长沙 xxxxxxxx 水毁堤防恢复工程实施方案 xxxx 二零一二年十月 项目名称:xxxxxxxx水毁堤防恢复工程实施方案 委托单位:xxxxxxxx 编制单位:xxxx 完成时间:二零一二年十月 批准: 审定: 审查: 校核: 编写: 目录 附表:预算附表

附图:水毁堤防恢复工程设计图(1/2~2/2)

1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基地位于xxxx北部,距xxxxxxxx本部(长沙市xxxx) 45km,南距xxxx镇2km,距长沙黄花机场30km,省道S207高速公路紧邻园区西部通过,xxxx自北向南穿过园区,河岸东部有村级公路通过。xxxx试验基地占地面积1493亩,其中茶叶种植面积625亩,水稻及油菜种植面积696.2亩,柑橘种植面积171.8亩。该基地主要承担xxxxxxxx各研究所开展xxxx技术创新的试验任务。其目标为瞄准xxxx技术创新试验支撑条件的发展趋势,高标地准承担南方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创新任务。 该试验基地境内植被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自然条件良好,属山区丘陵地貌,总体地势平缓,适宜试验基地建设。基地所在xxxx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项目区境内无气象站,采用长沙市马坡岭气象站1951~2008年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 41.1℃(2003年8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11.3℃(1972年2日9日)。多年平均风速2.4m/s,主导风为西北风,汛期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为14.0m/s,实测最大风速20.7m/s(1980年4月13日,风向NNW),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585h,多年平均降水量138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315.6mm。 xxxx虽然降雨充沛,但降雨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降雨在时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年内降雨多集中在4~7月份,雨量占全年雨量的51.5%左右。 xxxx流经本试验基地河段局部河床狭窄,河道蜿蜒曲折,由于受近年台风、暴雨袭击,该试验基地水利水毁严重。多处河堤出现坍塌现象,河床障碍物较多导致行洪不畅,主要灌溉取水、排涝设施水毁殆尽,部分农渠被洪水冲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2010年2月21日宁波市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0年3月17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73号公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确保城市河道功能完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的整治、利用、保护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区城市河道,是指东至世纪大道,南至杭甬高速,西至机场路,北至北外环路(其中江北片区向东拓展至江北区行政边界即宁波大学东侧)范围内除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以外的所有河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市区城市河道的建设与管理,在满足防洪调蓄的前提下,应当结合城市周边环境,注重生态景观建设,综合布置生态绿化、人文景观、休闲娱乐等设施。 第四条市区城市河道划分为市管、区管河道。市、区两级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办法。市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受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做好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 各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和管理机构由本区人民政府确定,负责区管河道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规划编制、防汛调度和水资源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市区城市河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统一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市区城市河道水质监测及定期报告工作。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中具有通航功能的航道的管理工作。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及河道两岸的畜禽养殖管理工作。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内渔业养殖管理工作。 建设、海事、规划、国土资源、发改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应符合市区河网水系规划的要求。 与市区城市河道相关的其他各类专业规划应当与城市河道保护与管理规划相衔接,有关专业部门在编制专业规划前,应当征求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八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与市、区两级管理的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涉河建设项目的规划、扩初、设计、施工等会审会议。 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参与区管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各类涉河工程项目会审会议。 第九条市区城市河道的规划和建设,应当满足河道防洪排涝、蓄水调水、通航等基本功能的要求,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促使河道水质改善、水体畅通。 第十条市区城市河道上修建桥梁、过河管道缆线和其他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省和市规定的防洪要求及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河宽标准。桥梁和过河管线的标高应当符合防洪和通航的要求。 市区城市河道的河床底标高应当符合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在市区城市河道涉河建设项目实施时,建设单位应当将流经该项目区域范围内河段的整治工程纳入项目计划,并与建设项目同步实施。

河流演变

第六章河流演变 第一节河流地质作用及其发育过程 一、河流地质作用 1.侵蚀作用 河道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冲刷破坏河谷、加深河床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按侵蚀作用方向,又分垂向侵蚀(下蚀)、侧向侵蚀(旁蚀或侧蚀)和向源侵蚀(溯源侵蚀)三种情况。 2.搬运作用 河流携带大量的物质(泥沙),不停地向下游方向输送的过程,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的搬运能力巨大。据统计,全世界河流每年输入海洋的物质总量约200亿吨。 3.沉积作用 河水在搬运过程中,一部分泥沙从水中沉积下来,此过程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其堆积物叫河流的冲积物。 二、河流的发育过程 在地貌学领域,河流发育和水系形成的时间尺度一般是以地质年代计。一条完整的河流水系,从初生到趋向成熟,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缓慢形成的。河流的发育过程,大致可分为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三个阶段。 图6-1可用来说明河流的一般形成过程。其中,图(a)表示在陆面上受近代地壳活动的地形控制而形成的一条河流,水流在阶梯状瀑布中,强烈地磨蚀着基岩河床,此时的河流发育属于幼年期阶段。随着流水侵蚀的均夷作用的进行,湖泊、沼泽消失,峡谷加深,支谷延展,河床坡降逐渐减缓(图(b)),河流发育处于青年时期。往后,泛滥平原逐渐发育,河谷进一步拓宽,干流显现均衡河流特征,此时接近壮年期阶段(图(c))。随着侧蚀的不断进行,泛滥平原带宽扩大,形成冲积性准平原,曲流河型形成,河流地貌发育进入相对成熟期或称老年期(图(d))。再往后,又可能由于地壳运动、气候等因素影响,使河流侵蚀作用而重新“复活”,河谷地貌又现出幼年期的特征,表现出地貌上的“回春”现象。 (a)幼年期(b)青年期 (c)壮年期(d)老年期 图6-1 河流形成一般过程示意图

水利部河道堤防工程管理通则

水利部河道堤防工程管理通则 发文号:[1980]水管字第98号 发布单位:[1980]水管字第98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点击数:325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河道和堤防(江河堤防、湖堤、垸堤、海塘以及滞洪、蓄洪、行洪区围堤,以下统称堤防)的工程管理,维护工程完整,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河道和堤防工程行洪、排涝、输水、抗潮、抗风浪能力,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本通则。 第二条本通则适用于国家管理的河道、调洪湖泊和堤防工程。集体管理的河道堤防工程,可参照本通则进行管理。 堤防上的涵闸、泵站等工程,应根据水闸工程管理通则进行管理。 第三条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均应根据本通则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制订或修订本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办法,应根据本通则规定的要求,给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制订外,还应包括工程概要、设计指标、管理体制、人员编制、分工职责,护堤范围,管理范围等内容。 第五条本通则由水利部批准颁发,修改时同。 第二章管理单位的任务和职责 第六条河道堤防管理单位的任务是:确保工程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河道和堤防工程行洪、排涝、输水、抗潮、抗风浪能力和效益;开展绿化等综合经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其主要工作内容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 二、对工程进行检查观测,掌握河道护岸、险工、堤防工程管理以及河势、流势变化情况。 三、对工程进行养护修理,消除缺陷、维护工程完整,确保工程安全。 四、制定和执行防汛、防凌和岁修计划。 五、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做好高度运用工作。 六、督促和帮助群众性护堤组织,做好群众性护堤工作。 七、组织进行沿堤绿化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经营。 八、做好工程安全保卫工作。 九、监测水质。 十、有条件的和有历史习惯的,可以向受益区征收堤防管理费等。 十一、结合业务,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 十二、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加强职工培训,关心职工生活。 十三、其他应进行的工作。 第七条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应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工作制度: 一、计划管理制度。 二、技术管理制度。 三、经营管理制度。

关于河道演变的探讨性分析

关于河道演变的探讨性分析 摘要:河道的演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运动过程,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到精确的推断。但从河流的分类、河床的组成及形态特性,并利用现有的资料进行对比及综合性分析,还是可以预测其变化过程,对特殊河段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洪灾损失造福于地方百姓。 关键词:河流演变;形态;分析;建议 一、河流的特性 1、河流分类 河流按其流经的地区,可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两大类型。较大河流的上段多为山区河流,下游段多为平原河流,中间段往往兼有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的特性。 山区河流流经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的山区,其河谷由水流不断纵向切割和横向拓宽逐步形成。 平原河流在地势平缓、土质松软的平原地区,其形成过程主要表现为水流的堆积作用。河谷形成深厚的冲积层,河口淤积广阔三角洲。 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不同,其特性有自己的特点。 2、河床的组成及形态 山区河流的河床多为基岩、乱石或卵石组成,抗冲性能强,不易冲刷。尽管长时间不断下切,从短时间来看,变形却十分缓慢。 山区河流发育以下切为主,其河床的横断面往往成“V”字形或“U”字形,河槽狭窄,中水河床与洪水河床之间无明显分界线。沿程多为开阔段与峡谷段相间,平面形态极为复杂,岸线极不规则,两岸、河心常有巨石突出,急弯卡口。 山区河流的河床纵坡面比较陡峻,形态极不规则,常出现台阶形,在落差集中处,往往形成跌水甚至瀑布。 平原河流的河床由冲积层的冲积物组成,冲击层一般比较深厚。最深处多为卵石层,在上为粗砂层、中砂及细砂层,在枯水位以上的河漫滩表层有粘土和壤土存在。 平原河流的横断面形式随河段的不同类型而异:顺直过渡段多为抛物线形或

青岛市河道管理条例

青岛市河道管理条例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青岛市河道管理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改善水环境,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河口水工程等)。 其中,城区河道在防汛统一调度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适用市政工程设施管理的有关规定。 河道名录由市、区(市)河道主管机关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布。 第三条市、区(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主管机关。 市政、建设、环保、海洋与渔业、国土与房屋、规划、发改、农业、林业、交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河道管理工作。 第四条河道管理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大沽河、小沽河由市河道主管机关直接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由市大沽河管理机构负责。其他跨区(市)和区(市)边界河道,在市河道主管机关的组织协调下,由河道所在区(市)河道主管机关管理,但河道的有关规划、防汛、整治和涉及两个以上区(市)的事项,应当报市河道主管机关批准。 非跨区(市)和区(市)边界河道,由区(市)河道主管机关管理,或在区(市)河道主管机关的组织协调下,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 第五条根据河道管理需要,大沽河河道可以依据省政府的有关规定设立公安派出所,必要时可以组织民兵警卫防守。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河道、维护水环境和依法参加防汛抢险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河道保护与清障 第七条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两岸堤防及堤脚外侧5至10米护堤地;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历史最高洪水位或河道防洪规划确定的设计洪水位之间。 大沽河护堤地以外100米范围内为堤防安全保护区。其他河道护堤地以外50米范围内为堤防安全保护区。

苏州古城区河道的历史变迁

苏州古城区河道的历史变迁 苏州市北枕长江,西临太湖,东连吴淞江,南达杭嘉湖。运河绕城而行,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自公元前514年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斯城,凿斯水”,营建阖闾大城开始,苏州城市河道就开始了自己的历史。 盘门外城河 经过一代代人千百年锲而不舍的努力,至唐宋时,苏州古城内河道体系就已相当完备。这从唐代诗人咏唱苏州的诗篇中能得到有力的佐证。白居易有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反映了唐朝时期苏州河道“河如缎带,桥似繁星”的盛况。据宋《平江图》测算,当时城内河道长达82公里,除内城河一环外,有主干河道横河14条,直河6条,尤以城北河道最为密集,整个城区河街并行,几乎是一街一河,即前门是街,后门是河,呈著名的“双棋盘格局”。明吴中水利全书载“城内河流三横四直之下,如经如纬者数以百计。皆自西趋东,自南趋北,历唐、宋、元不湮”。纵横交错、如网似织的城市河道使我们生活的城市充满灵气,小桥流水的风貌更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这是我市的一个重要特点和独特风貌,是一个具有高度城市建筑科学和文化艺术相互交融并有着两千余年悠久历史的遗产。苏州古城构筑了功能上科学合理、使用上方便适用、形态风貌上秀丽柔雅、空间环境上亲切宜人的水城格局,实现了适用、方便与美观的统一和“人、城市、水(自然)之间和谐融合”。 苏州市河道管理处在2003年2月份启动了古城区“一河一档”调查工作,测量统计得出古城市河道约长35公里(不包括护城河),“三横三纵”主河道约长18公里,平江、南园、阊门支流约长17公里。历史上各个时期河道数据见下表。 历史各个时期河道情况表

surfer河道演变分析

Surfer在河道演变分析中的应用 1.2绘制数字高程模型图 经过前期数据处理后,就可以绘制数字高程模型图了。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数据文件转换成grd文件:①打开菜单“网格|数据”在open对话框中选择数据文件;②打开“网格|数据”对话框.在“数据列”中选择要进行grid的网格数据(X和Y坐标)以及格点上的值(Z列)(不用选择,因只有3列数据且它们的排列顺序已经是X,Y,Z了,如果是多列数据,则可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要的列数据)。选择好X,Y,Z值后,在“插值模式”中选择一种插值方法(如需要比原始数据的网格X和Y更密的Z数据,或网格为非均匀),则在grid的过程中,Surfer会自动插值计算,生成更密网格的数据。如果只是想绘制原始数据的图,不想插值,则最好选择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nverse Distance To A Power)或克里金法(Kriging Method)。因为这两种方法在插值点与取样点重合时,插值点的值就是样本点的值,而其他方法不能保证如此。在Output Grid File中输入将输出的文件命名,然后在“网格点几何分布”中设置网格点数,确认,画图所需要的grd文件就生成了。不过,为了便于后面对各年地形进行比较分析或冲淤分析,尽量使每个grd文件的几何分布一直,即同样的XY坐标范围和插值的网格密度。 步骤二,将河道边界白化。在Surfer中默认的插值区域为数据文件中离散点坐标x,y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所围成的矩形,经过插值生成的图形边界为矩形,但在实际情况下,河道边界可能是不规则的,或者需要显示某些特定区域的形态(如潜洲)、添加图签等,这时就用到Surfer的白化(Grid Blank)功能。 白化文件[.bln]格式 [.bln]文件是以ASCII文件格式存储的用来描述白化边界及白化信息的文件,其格式如下: length,flag″Pname 1″ x1,y1 x2,y2 ... xn,yn x1,y1 length,flag″Pname 2″ x1,y1 x2,y2 ... xn,yn x1,y1 其中,length是一个用来表示组成白化区域定点X,Y坐标对的整数;flag取值为0或1,若flag为1,则白化指定区域内部,若flag为0,则白化指定区域外部;Pname是一个用来指定白化区域ID的可选参数;以下是组成白化区域定点的X,Y坐标对,每行存储一对X,Y坐标,最后重复x1,y1表示所描述的对象是封闭区域。在河道演变分析中,白化边界一般是河道的岸线,通常将DWG格式的河势图存为DXF文件,然后在Surfer中选取地图│基面图(map│base map)命令,将该DXF文件导入Surfer,然后用CS Scripter编程

苏州市河道管理条例

苏州市河道管理条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苏州市河道管理条例 时间:2006-10-27来源:作者: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改善城乡水环境,发挥河道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河道(含湖泊、荡、漾)的整治、利用、保护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本市行政区域内长江防洪工程设施、湖泊等的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河道内的航道,同时适用航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市和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道管理工作的领导,统一制定和组织实施河道规划,维护河道水环境,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发挥河道综合功能。 镇人民政府按照其职责权限,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市和县级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市河道管理机构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市区城市河道的日常管理;县级市、区河道管理机构受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日常管理。 交通、建设、规划、环保、城管、国土、农林(渔业)、城市绿化等有关部门按照

各自职责,做好河道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河道、维护水环境和依法参加防汛抢险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河道管理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对保护河道、维护水环境和防汛抢险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河道规划与整治 第六条本市河道综合规划和市区河道专业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根据流域、区域等水利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级市、区河道专业规划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市河道综合规划以及县级市、区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编制河道规划涉及航道、渔业等管理活动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编制航道、渔业等专业规划和沿河城镇总体规划,有关部门应当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七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河道规划提出河道规划控制线方案,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水流向、保护堤岸的工程,以及各类涉及河道的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河道规划控制线实施。 第八条河道规划控制线范围内的土地,由国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并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划定为规划保留区。 规划保留区内不得建设与防洪无关的工矿工程设施。确需建设的,应当按照基

历史时期文峪河的变迁 及其该流域水利事业的开发

历史时期文峪河的变迁 及其该流域水利事业的开发 王尚义 1 河名由来及流域概况 文峪河,史称文水,史籍记载最早始于《水经》:“文水出大陵县西山文谷。”故又称文谷水。明清以来,地方志中多称文峪河。据光绪《文水县志》载:“其水多文,因以名焉,盖文谷乃交永各境诸山之委,上历榆城百余里,丛峰交错,重水奔注,溪流湍激,至文谷汇成河,地势渐平,水亦稍文,故名,峪谷义同,土人读谷为峪,故又以文峪名河。”此乃文峪河名之由来。 文峪河是汾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交城县西境的关帝山东麓。源头为中西河,流至岔口与胡芦河交汇后,始称文峪河。其主流全长155公里,总流域面积4161.2平方公里,北峪口村的文峪河水库以上为上游,长90.4公里,流域年纪1876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柏叶沟、三道川、二道川、西冶川,区内植被良好,为文峪河清水流量的主要来源区。文峪河水库以下为下游,为文水、汾阳、孝义三县边山及平川区,厂64.4公里,流域面积2285.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头道川、峪道河、禹门河、虢义河、孝河等,流至孝义郑家营附近注入汾河。 文峪河流域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其中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流域内水资源总量为4.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迳流量208立方米/秒,已利用量为1.0亿立方米,地下水可来量2.1亿立方米,已来量为1.4亿立方米。到目前为止,全流域共大小支流二十七条,大中型水库各一座,小型水库16座,万亩自流灌区四处,灌溉面积75万亩,小型水电站10处。 文峪河流域主要流经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县,共有五十乡镇863村,7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3万,总土地面积624.2万亩,耕地152.9万亩,是吕梁区唯有的四个平川县和主要粮食产区,认真研究文峪河的历史变迁及该流域水利事业的开发,对发展这四县的农业和水利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文峪河的变迁 文峪河上游流经于两山峡谷之间,古今河道变迁不大。出文峪口后,地势变缓,河床

河道堤防工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河道堤防工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0.1 工程质量目标 10.1.1 本工程质量目标:确保本工程质量等级达到合格。 10.1.2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有效地进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明确施工时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10.1.3 为达到工程质量合格等级标准,施工执行ISO9001 质量标准。严格工艺,精心操作,逐项检查,确保质量。特别做好工程材料、设备以及工程的所有部位及其施工工艺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做好日常记录,编制质量报表定期报送监理工程师。 10.2 质量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 10.2.1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建立项目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部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和副经理任副组长,成员有质检、技术、综合办、质量管理工程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其职责是: (1)策划本工程的质量管理,针对本工程的施工阶段的重要性,讨论、决策本工程的重大质量关键问题; (2)制定本工程的质量管理办法,以及检查、奖罚措施; (3)研究、解决本工程中可能遇到的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 (4)研究、决策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附:项目部质量管理机构图

10.2.2 主要领导人员的质量职责 (1)项目部经理 a) 本工程质量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对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负终身责任; b) 建立质量管理机构,组织制订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制定奖罚措施,完善质量管理机制; c) 组织施工中所需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正确处理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d) 定期召开质量领导小组和质量工作会议,针对施工中存在或出现的问题,及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 质检办公室 业主、监理 各相关办公室 达标及质量管理 质量检查 施工队质检 试验室 各施工队 各施工班组 接受指示 汇报交流 统筹兼顾 内部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