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及其社会学意义分析

《格尔尼卡》及其社会学意义分析
《格尔尼卡》及其社会学意义分析

《格尔尼卡》及其社会学意义分析

摘要:西班牙画家帕勃洛?毕加索

(1881.10~1973.4)是20世纪西方美术诸流派中影响最卓越的人物,从立体主义开始(包括分析性立体主义和综合性立体主义)到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以及波普艺术,他无不涉及,并且随着生活和时代的变迁,他经常在他所钟爱的流派实验中不断出现。

关键词:毕加索《格尔尼卡》社会学意义

西班牙画家帕勃洛?毕加索(1881.10~1973.4),是20世纪西方美术诸流派中影响最卓越的人物,其一生创作丰富,涉及范围广泛,油画、版画、雕塑、陶瓷、拼贴、素描等估计多达6万件以上。毕加索经过20

世纪前半个世纪现代流派各个方面的探索,又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生活考验,他的艺术与政治信仰得到锤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他从1891年开始学画,经历了大部分的变形时代,从立体主义开始(包括分析性立体主义和综合性立体主义)到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以及波普艺术,无不涉及,并且随着生活和时代的变迁,他经常在他所钟爱的流派实验

中不断出现。

早在15岁毕加索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旋即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之时,毕加索就开始洞悉欧洲各类艺术流派。之后大约从1900年10月初次来到巴黎期间,他开始注意观察贫民,专以他们的生活为描绘题材,此期作品还带有某种表现主义风格。同时运用塞尚的粗线条方法,视角直达下层人民生活中凄凉悲怆的一面。1904年,他决定迁居巴黎,住在了居民成分复杂的蒙马特尔地区,这进一步开拓了他了解法国底层人民生活的领域和机会。毕加索开始了他主要用来描绘马戏团杂技演员家庭、生活和工作的粉红色调时期。

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毕加索在维护人类正义与和平进步事业方面,用他的艺术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获得了西班牙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此时,毕加索接受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次年春天巴黎国际博览会的西班牙馆作装饰画。当他正在酝酿题材时,当年4月26日发生了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镇上的无辜居民惨遭屠杀。毕加索义愤填膺,随即拿起画笔,进行构思,终于以此事件为题,画出了这幅震撼画坛的《格尔尼卡》。在

创作的头几年里,他共画了25幅草图,至最后完成,画面已高达349.3厘米,长776.6厘米,刚好支撑满他的一个大画室。毕加索采用了多种风格和手法,以半写实的、立体主义的寓意的和象征的形象,把复杂的法西斯暴行的场面揭露出来。尽管是一些几何形人物,光用线条,寓意复杂,但观众都能领会。其强烈的感人之处不亚于一幅写实力作。在最右侧,一个女人高举双手,显然她是从一座着火的房子上跌落下来。另一个妇女向画面中央奔跑,惊恐与狂怒布于全身。左边有一母亲,她手托被炸死的婴儿,在悲恸哀号。右角一妇人的头从窗户中探出,她举着一盏油灯,向前平举,象征她把这一切揭露在光明照之下,让世人看个分晓。在画面的中央,高处有一眼睛似的灯光,可是眼睛的瞳仁却是个灯泡。地上到倒卧着战士们残缺的肢体。断臂上还握着被折断了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可能是对英雄的哀悼。靠中央上方有一只因受伤而嘶鸣着的马头,他张裂着口,由于爆炸声而受到惊吓。有几支箭自上落下,刺在痛苦地挣扎着的动物和人身上。靠左侧上方,有一只眼睛移了位的牛头,形象十分狰狞。

毕加索采用分解立体构成法,仅用黑白灰三色来绘画,调子抑郁,情景恐怖,画面充满悲剧的气氛。

这是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所有形象是超越时空的并蕴含着愤懑的抗议声。当《格尔尼卡》(实际350.5×782.3厘米)公展以后,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奔走相告,人民首先感到画家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所表现的觉醒。后来他在《法兰西文学报》上发表文章说:“你以为艺术家是什么?一个低能儿?如果他是一位画家,那就只有一双眼睛;如果是音乐家,只有一对耳朵;一个诗人,只有一具心琴;一个拳击家,只有一身肌肉吗?恰恰相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他会经常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并从各方面作出反应。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而使你同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隔离起来呢?不,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

这段话宣告了毕加索开始重视艺术的社会学意义。有人不理解他在这幅画中的隐晦含义,问他那匹可怜的马和那头牛是否代表着受难的人民和杀人的法西斯?他回答说:“那头公牛不是法西斯,但它是残暴和黑暗……马代表着人民……格尔尼卡壁画是象征的……寓意的。这就是我要用公牛、马等形象的原因。这幅壁画要明确表达和解决一个问题,因而我运用了象征主义。”

不过,毕加索对《格尔尼卡》的解释有时也不完全一致。在第一次展出时,他说画上所使用的象征性手法是“平凡的”东西,后来又补充说,“只有最广泛的平凡灌注着最强烈的情感时,一件伟大的、超越所有派别和种类的艺术作品才能诞生。”

1944年,毕加索毅然参加了法国共产党,并画出了一批反对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著名作品。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冰星川.《毕加索评传》.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

[3]齐兵.《世界美术名作鉴赏》.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

婚姻家庭社会学期末试题汇编

一.名词解释 1.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2.核心家庭是指夫妻和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夫妇中有一人死亡,但有未婚子女的家庭也应该归为此类。 3.家庭网一般是指有亲属关系的家庭之间所组成的社会网络.是以家长为内 容主线,以家长、家庭为服务对象,以育儿、家庭消费、家长社区为服务主导,全面涵盖家长、家庭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 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从法律上讲,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5.血亲和姻亲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血亲又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两种。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具体分为(1)血亲的配偶(2)配偶的血亲(3)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6.冷暴力一般是指当夫妻之间或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武力方 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侮辱等,如不理睬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程度、夫妻间停止或者敷衍性生活、不做或者尽量少做家务,或者冷嘲热讽、侮辱对方人格等,从精神上伤害虐待对方。 7.“普纳路亚”家庭人类家庭的第二种形式。由美国人类学家L H 摩尔根命名, 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普那路亚(punalua)是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伙伴”。这个名称是从最早发现实行这种家庭形式的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那里来的,由共妻的一群丈夫互称"普那路亚";共夫的一群妻子也互称“普那路亚”。这种 家庭制度是群婚发展的最典型的阶段。原始社会发展到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族群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合作和社会联系,于是便产生了各族群之间的通婚。同时,在人类本身的生产方面,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自然选择规律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族外通婚对后代体质发育有益,并形成了同母所生子女间不应发生性交关系的观念,于是在家庭内部开始排除兄弟姐妹间的婚姻关系,实行两个族群之间的通婚,这就是普那路亚家庭形式。 8.家庭生命周期指家庭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一般把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形成期(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扩展期(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稳定期(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到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收缩期(从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空巢期(从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配偶一方死亡)解体期(从配偶一方死亡到配偶另一方死亡)。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杜瓦儿将家庭

科学的社会意义

科学的社会意义 什么是科学?综合来说,科学就是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同时,它反映了人类意识对客观自然的一种正确的认识。它是来源于人类实践并且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改造自然的活动,它指导着人类进行新一轮的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进行具体有续的整理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科学就如霍金的黑洞,神秘而深奥。但是我们人类正有着夸父逐日般的执着,我们对科学的探索永不止步,并且趋于完美。但我们要注意到的是,科学仅仅是趋于完美而非达到完美。科学是个成长过程,而成长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错误,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正如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因此,没有探索的精神,没有敢于接受一切新观点的勇气,没有铲除一切旧观念的决心,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是无法存在的。 很多人总是片面的认为,科学只产生于近代,因为近现代的社会技术决定了科学的发展。其实不然,科学的诞生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700万年,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30万年前,原始人就在制造石器的过程中,开始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在距今一两万年前,原始人发明了新的劳动工具—弓箭。弓箭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弓箭有组织地狩猎,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剩余的猎物则被饲养起来,使人类由狩猎进入的畜牧时代;另一方面利用弓弦绕钻杆打孔的方法钻木取火,又发明了摩擦生热的制火技术,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生产的手段;用火炼制粘土,发明了制陶技术;用火熔化铜和铁,制造出金属农具,使人类结束了一万多

《格尔尼卡》的作品赏析

《格尔尼卡》的作品赏析 zhaohaijing 发表于2012-11-26 16:04:00 推荐 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巴斯克省的历史名城——格尔尼卡在西班牙内战的混乱中,遭到法西斯德军的突击,全城被炸为一片瓦砾,死伤数千人,而且大多是老弱妇孺时,激起了毕加索强烈的愤怒,因为他一想到德军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一个不设防的小村庄竟然进行这样残暴的轰击,就义愤填膺,於是开始动手绘制这幅壁画,要以画笔为枪来抵抗不人道的暴戾行为。 这幅《格尔尼卡》到底表现了什么呢?里面没有飞机、炸弹、坦克、枪炮,只有牛、马、女人、灯……等物体,然而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表象。毕加索把象征性的战争悲剧投入蓝色调中,那浅青、浅灰在黑色调的对照中表现正义的极点,它聚集了残暴、痛苦、绝望、恐怖的全部意义。这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吓得发呆的见证人……到底表现了什么呢? 毕加索对于他的作品经常保持沉默,希望给予观赏者自由的体验空间,但是对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他曾解释道画作中的牛、马和以生气勃勃的线条绘出的手的涵义,以及西班牙神话中那些象征的起源的涵义。他说:“……牛代表残暴,马则代表人民。不错,我在那画里用了象征主义,但并不是在其他画里都这样做……。”“那幅画是存

心向人民呼吁,是有意识的宣传……” 因为在西班牙一般人心目中,斗牛场上出现的公牛,往往代表着妖怪、恶魔等黑暗势力之文化因素下,所以毕加索会以牛来代表着无视人民疾苦的残暴政权。同时,在斗牛场上的斗牛士攻击下,公牛终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之西班牙斗牛文化下,这匹马乃为象征着面对公牛咆哮不屈服的人民,他们是对抗暴政的主力军。战士虽然已经倒下,但他仍然紧紧地握着那柄剑与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精神花朵,表达了人民的复仇的决心和决战到底的精神。 因为这幅巨画是毕加索为以进步和平为主题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之西班牙馆所绘制,并且曾到英国、美国等其它国家巡回展览,引发了全世界热爱自由、拥护民主人士的共鸣,同时在画家声明要将该画捐赠给结束佛朗哥政权后的西班牙祖国之种种动作下,使得该画的意义很快就超出了单纯事件的抗议范畴,而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文化***,甚至成为文化对暴力的一种对抗。 就其意义来说,这幅作品超过了这桩偶然事件,而正好是通过绘画技巧起了象征启示、重要契机的作用。这是由一个触目惊心的、狂暴的、尤其是缺乏色彩的形体所构成的画面;这色彩是指光影和立体感,也正是由於缺乏这一点,它就象征着死亡。这死亡不仅是轰炸受难者的死亡,而且也是文明的死亡。 戏曲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互动理论及其意义完整版

社会互动理论及其意义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 作为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社会互动理所当然地引起了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浓厚兴趣。马克思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交往这一概念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对社会互动有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继其之后布鲁默率先使用了“符号互动论”一词来指代以米德思想为核心的若干理论形态。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通过对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则的研究提出了常人方法论;还有社会学家如霍曼斯、布劳用交换的理论来解释人们之间的交往,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互动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互动理论,但这些理论极大的增加了人们对人与社会的了解,促进了社会化的进程,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正确有效的方式,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所有方式,这些交往是人的从事共同活动的过程。这里包括人们之间的生产活动和产品交换,人们之间思想的交流和沟通,也包括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战争等。交往对于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交往是个体生存的需要;第二,社会交往是人自我表现的方式,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展示自己真正的天性;第三,社会交往构建着社会,人们相互之间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发生交往的,同时由于这种交往又决定着生产和需要,所以人们之间的交往每天都在重新创立着现存的关系。 李芹女士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做过一个研究,她发现在年级间大三学生幸福感指数明显高于大生四学生,在独生间,非独生子女幸福感指数略高于独生子女。而在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差中,大四学生的心理状况远低于大三学生,在心理适应性和平衡性上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而乡村生源比起城市生源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敌对。这些充分显示社会交往对一个人正常生活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交流和交往才能了解其他人,才能将自己的特性展现出来被他人了解,这构成了了我们生活的基础。 二、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如文字、语言、物品、情境等。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有:第一,人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用符号表示各种体验的能力,人是符号的使用者;第二,人类运用符号彼此沟通,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发挥看中介作用;第三,人们通过解释他人行动中所具有的符号意义进行交流和互动;第四,在互动过程中由于互动情境的变化,人们也在不断地修改对事物的定义;第五,角色扮演是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在角色扮演中人们不断进行内部解释,即想象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行动的意义。

家庭社会学复习资料

家庭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家庭社会学 2、家庭生命周期 3、择偶4、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 5、社区情理:由地区亚文化决定的某些为在该社区中生活的多数人所认可的行为规范及与此相适应的观念。 6、家庭: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 7、家庭关系: 8、家庭的核心功能 9、家庭策略:家庭面对生存环境的变动和社会变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它体现了家庭对社会的反作用。 10、离婚 二、问答题 (一)简述城乡家庭策略的共同特征 1,家庭生存策略(首先是经济策略)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城乡家庭在考虑自己应对措施的时候,首先是基于一种利害上的考虑。2,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发展策略呈现非理性色彩,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就形成了不惜代价这样一种态势。3,家庭策略在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家庭在确定了某项策略的时候,都会贯彻到底。 (二)家庭的性质有哪些? (1)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2)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3)家庭是一种最典型的初级群体。(4)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 (三)家庭的本质是什么? (1) 家庭的本质是经济关系(2)家庭的本质是人口生产关系 (3)家庭的本质是感情关系(4)家庭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四)简述城市离婚率高于农村的原因 1,农村受传统文化和传统家庭制度的影响比城市大得多,因此在婚姻的伦理责任纽带方面与城市有较大差异。2,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心理上的紧张,从而引发夫妻互动中的问题,加剧夫妻冲突。3,城市中社会流动的增加增加了异性接触和互相选择的机会。 (五)城乡家庭养老功能的差异有哪些? 1,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赡养仍是城乡家庭的重要功能。 2,城乡养老标准和实际水平都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3,农村中的养老标准是依照社区的养老情理建立起来的,所以城乡差距能为农村老人及子女所接受。 4,在抚育和赡养方面,城乡家庭均存在着不对等的情况。即老人抚育子女的付出远超过子女赡养老人的付出。 5,上述的不对等表现为老人进入老年期后,基本上是自己养自己。但城市与农村中自养的表现不同。 6,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而社会保障体系并未建立,城市家庭普遍增加了不安全感。因此城市家庭的赡养功能实际上是加强了。而农村家庭受影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的赡养功能可能也将有较大提高。 (六)简述社会变迁对婚姻家庭有怎样的影响 1)社会变迁带来的多元化,使家庭类型出现了多元化形式。除了核心家庭外,还有单身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同性恋家庭等形形色色的家庭形式。 (2)工业化的进程,使家庭的发展趋向一致。家庭普遍出现婚龄提高、离婚率增加、家庭核心化、功能减少等共同趋向。

格尔尼卡的作品赏析

zhaohaijing 发表于 2012-11-26 16:04:00 推荐 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巴斯克省的历史名城——格尔尼卡在西班牙内战的混乱中,遭到法西斯德军的突击,全城被炸为一片瓦砾,死伤数千人,而且大多是老弱妇孺时,激起了毕加索强烈的愤怒,因为他一想到德军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一个不设防的小村庄竟然进行这样残暴的轰击,就义愤填膺,於是开始动手绘制这幅壁画,要以画笔为枪来抵抗不人道的暴戾行为。 这幅《格尔尼卡》到底表现了什么呢里面没有飞机、炸弹、坦克、枪炮,只有牛、马、女人、灯……等物体,然而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表象。毕加索把象征性的战争悲剧投入蓝色调中,那浅青、浅灰在黑色调的对照中表现正义的极点,它聚集了残暴、痛苦、绝望、恐怖的全部意义。这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吓得发呆的见证人……到底表现了什么呢 毕加索对于他的作品经常保持沉默,希望给予观赏者自由的体验空间,但是对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他曾解释道画作中的牛、马和以生气勃勃的线条绘出的手的涵义,以及西班牙神话中那些象征的起源的涵义。他说:“……牛代表残暴,马则代表人民。不错,我在那画里用了象征主义,但并不是在其他画里都这样做……。”“那幅画是存心向人民呼吁,是有意识的宣传……”

因为在西班牙一般人心目中,斗牛场上出现的公牛,往往代表着妖怪、恶魔等黑暗势力之文化因素下,所以毕加索会以牛来代表着无视人民疾苦的残暴政权。同时,在斗牛场上的斗牛士攻击下,公牛终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之西班牙斗牛文化下,这匹马乃为象征着面对公牛咆哮不屈服的人民,他们是对抗暴政的主力军。战士虽然已经倒下,但他仍然紧紧地握着那柄剑与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精神花朵,表达了人民的复仇的决心和决战到底的精神。 因为这幅巨画是毕加索为以进步和平为主题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之西班牙馆所绘制,并且曾到英国、美国等其它国家巡回展览,引发了全世界热爱自由、拥护民主人士的共鸣,同时在画家声明要将该画捐赠给结束佛朗哥政权后的西班牙祖国之种种动作下,使得该画的意义很快就超出了单纯事件的抗议范畴,而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文化***,甚至成为文化对暴力的一种对抗。 就其意义来说,这幅作品超过了这桩偶然事件,而正好是通过绘画技巧起了象征启示、重要契机的作用。这是由一个触目惊心的、狂暴的、尤其是缺乏色彩的形体所构成的画面;这色彩是指光影和立体感,也正是由於缺乏这一点,它就象征着死亡。这死亡不仅是轰炸受难者的死亡,而且也是文明的死亡。 戏曲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一段豫剧表演。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四个方面: (1)理论可以提供解释的能力,藉此来预测介入的结果; (2)有理论的指导,使得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有比较明确的介入方向; (3)因为理论具有推论的意义,藉此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社会工作者可以因此而积累经验,并评估其他的理论,以便寻找出其他更为有效的理论,借此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 第一节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是向我们展示家庭变迁的动态过程,帮助我们从时间角度理解家庭的研究框架,又称为家庭发展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概念,表示家庭从成立开始,经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希尔和汉森提出。 一、家庭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 (1)家庭至少有四个组成因素: ①个别的家庭成员②家庭关系③家庭团体④家庭结构; (2)就发展理论本身而言,它有四个基本假设: ①人们的“发展”是如何受到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状态的影响;

②人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与他们的“发展”分开; ③个人与团体的“发展”如何,来自于其社会环境和个人的能力; ④家庭的在事件(非有形的),可以由家庭所发生的事件来解释;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 长期以来被广为传播、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的思想是由杜瓦尔提出的。家庭作为一个单位要继续存在下去,需要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包括:①生理需求;②文化规;③人的愿望和价值观。杜瓦尔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包括以下相互联结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发展任务

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与家庭系统理论的假设及观点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1、针对系统理论在家庭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杜赫提提出了家庭系统理论的主要假设: (1)家庭关系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人是否病态的主要因素; (2)家庭的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 (3)家庭的健康是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员是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即两者都要被重视); (4)家庭越有弹性,家庭就越有良好的功能; (5)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具有的婚姻和亲子关系角度探讨; (6)个人问题常和家庭的互动模式及家庭价值观有关; (7)任何家庭小系统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家庭主要系统的改变; (8)实务工作者介入到家庭,即成为家庭的一个新系统; 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1)家庭的每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

社会学答案

单选题 2.第2题 孔德的代表作是() A.《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B.《权力精英》 C.《实证哲学教程》 D.《神圣的帷幕》 C 4.第4题 下列关于角色的理解,正确的是 A.角色内含着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关系 B.角色与身份是相同的 C.角色与地位是相同的 D.角色与社会期待无关 A 10.第15题 个体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指() A.身份 B.地位 C.角色 D.角色丛 B 15.第22题 认为存在许多相互冲突的文化要素,不同文化要素代表不同群体或社会阶级的利益的文化分析视角是() A.生态学视角 B.互动论视角 C.功能论视角 D.冲突论视角 D 26.第50题 一般认为,最早使用“社会互动”的社会学家是() A.齐美尔 B.涂尔干 C.滕尼斯 D.帕累托 标准答案:A 28.第52题 如同们师兄弟这样群体成员对其有忠诚感的群体,属于() A.外群体 B.内群体 C.正式群体 D.次级群体 标准答案:B 4.第4题 以下沟通方式,属于语言沟通的是()A.借助面部表情的沟通 B.借助身体姿势的沟通 C.借助行为举止的沟通 D.借助文字的沟通 标准答案:D 16.第16题 家庭的本质关系是() A.婚姻关系 B.血缘关系 C.收养关系 D.同代关系 标准答案:A 18.第18题 社区发展的直接目标是() A.培养社区成员的民主意识 B.协助社区成员认识到自己的共同需要,协助社区运用外部援助和内部资源 C.提高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经济收入水平 D.建立良好的社区内部人际关系和合理的社会结构 标准答案:B 23.第23题 按照霍尔的观点,45至120厘米的距离属于() A.个人距离 B.公众距离 C.亲密距离 D.社会距离 标准答案:A 30.第30题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区别是() A.再社会化的环境相对开放,继续社会化的环境相对封闭 B.再社会化具有自主选择性,继续社会化具有强制性 C.再社会化在成年早期进行,继续社会化在成年之后进行 D.再社会化具有强制性,继续社会化具有自主选择性标准答案:D 1.第1题 假设教师、警察和消防员的职业声望分别是75分、70分和65分(满分100分),如果一个人从警察变成了教师,他的社会流动属于() A.向上流动 B.水平流动 C.向下流动 D.地理流动 标准答案:A 3.第3题 被假设为会对其他变量造成影响的原因变量是() A.控制变量 B.因变量

家庭社会学的概念

家庭社会学的概念 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家庭和家庭演化的客观规律;研究家庭和社会的诸种关系;研究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The aim of Sociology of Family There are great many issues concerning the family that we will consider. Our aim is to get an overall picture of what causes what. Why has the family taken particular forms in the past? What is happening to it today? What can we expect for families in the future? These issues are important, for men and women as groups, for the larger society as a whole, and for each of us as individuals. We all experience families. Virtually everyone has been brought up in one, and most of us will have a family of our own. The family has, to a considerable degree, shaped what we are, and it will be a major part of our life experience in the future. The sociological theory of the family has personal and practical relevance that virtually no other part of sociology shares.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sociology is capable of drawing faultless guidelines on how to live a happy family life. Many of the issues are too powerfully embedded in the social world we live in for us to manipulate them easily. But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gives us some insight. If it cannot let us evade many of the conflicts, it can at least alert us to what they are and present some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m. The sociology of the family is also relevant from a third point of view. Increasingly, the family is a subject for professional practitioners. Most of the work of psychiatrists and clinical psychologists as well as counselors and social workers deals with the family or its effects on individuals. Although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one witness are psychological, in the sense that we can see them in individuals, they are not necessarily psychological in their origins.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sociology of the family to see how many issues arise. For example, there was a time when women struggling for some autonomous roles in a male-dominated system were diagnosed as merely having psychiatric problems; today,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gives better insight into the causes of their situation and possible courses of action. The family also has a major effect on how children succeed in school, and indeed on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ir subsequent careers. Professional educators as well as career counselors and personnel managers thus would also benefit from some lessons in the sociology of the family.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issues around the family makes it of practical relevance for all of us to know what aspects of the surrounding world affect the inside of the family and vice versa. Purpose of the Sociology of Family 1, One important set of topics in the book covers the concerns of a course on contemporary marriage. It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what to expect in their own family life: what information is worth knowing, what problems may be expected, what practical techniques are available for dealing with issues that arise. 2, A second kind of course focuses more on the family as an institution in society. Here we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_30-40_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_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_综合性_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_描述功能_、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8、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_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_初级群体_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_婚姻_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_社会成员_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_农村_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_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 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 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 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 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 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 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 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对社会学几个方面的认识

认识社会学 1、对于社会学的接触 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我才接触到这门被人关注甚少的专业——社会学,然后又阴差阳错的进入了这门专业,带着我的憧憬与好奇,我开始走进社会学的世界。 2、对于社会学几个方面的认识 (1)什么事社会学。这是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在我脑中,社会学的概念很是模糊的,更谈不上中形成具体的内容了,所以首先我思考的是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的概念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具体社会科学,并且,它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我对这个概念是这样理解的,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看这个概念就能够理解,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因素,所以社会学是会借鉴了很多其他学科来研究怎么解释这些问题的产生以及如何解决。从老师口中我也了解到,社会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有社会学原理,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统计这几门最核心的课程,而要想真正的研究社会学,还必须对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有深刻的认识,否则也就无法真正掌握社会学。 (2)学习社会学的意义所在。每一门科学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社会学的价值和人们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又何在呢?我觉得其意义之一就是社会学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客观的认识社会,并且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认识社会是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将来会怎样变化,社会学会提供社会知识,而且通过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其意义之二是社会学的实践功能和实践意义。社会学帮助人们

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基础,帮助人们在维持和改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等方面避免了盲目性,增强了自觉性,制定出正确的社会政策,为社会改革服务,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最终为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就是可以利用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去认识、分析、解决我们周围的问题,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 (3)社会学这门学科的优势所在。首先是讲对于社会学这个专业学科来说在中国还是比较年轻的学科,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对我们的学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是经济学唱主角的话,现在和未来20年应该是社会学和相关学科可以更多的发出声音来。因为当我们强调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时候,我们会更多的涉及到非经济因素,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各种统筹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的进入我们的视野,进入政府决策的过程,老百姓也会越来越关注。所以我们的学科还是处在非常好的发展时期,对于刚进大学学习这门专业的同学来说可能有很多机会在等着我们。 (4)社会学这门专业的职业去向是什么。我们所学习的专业和我们以后的就业有着直接或间接上的联系,那社会学的就业趋势也是我们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必须考虑的问题。社会学在国内还没有被大多数的用人单位所理解,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学科正在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为今天的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迁的时期,社会结构分化加剧,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因素更趋复杂,现实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始出现困难。而这一切,都需要社会学来逐一解决。社会学专业的职业去向主要有哪些呢?目前,在社会领域还没有一个部门是必须由社会学来提供专门人才的,但是除了纯技术性职业(比如会计),大多数的社会领域,如新闻机构、政府部门、市场运销、企业管理、公共关系等部门,社会学毕业的学生都时能够胜任的。因为社会学的训练不但赋予我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一、对社会学的认识 (一)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社会学的研究问题无一不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社会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是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而变化,因此,社会学是从系统的社会整体出发,综合地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动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整合、社会冲突和社会变迁等社会事实的学问。 1、社会学是研究整个社会的科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这一完整体系 以及论述与整个社会有关的各种社会法规、过程和人群的学科。 2、社会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通过研究社会 发展情况以及其方法和规律,来促使社会良性运行。 3、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它研究人们的社会 性行为规律的科学。 4、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群体或群体生活的科学,以其科学的社会 观,寻求社会生活的系统联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5、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成或社会制度的科学,是研究社会关系 的科学。

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一)社会学的功能 每一学科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社会学在其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功能不断完善,其作用不断得以发展,社会学的作用在于描述、解释、预测、规范社会的发展。社会学可以客观、完整地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现状资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图景,社会学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方法,帮助我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这使得我们能够客观的认识社会。社会学说明了社会事实发生的主客观原因,揭示了事物的现象和过程。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的方法去预测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社会学是在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并且规范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方法。 (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1、对人自身的作用 首先,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社会知识,促进个人的社会性发展,帮助人们制定出正确的社会政策,为社会改革服务,最终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能够使我们利用所学的社会学基础知识,更加科学的分析以及解决我们周围的问题,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社会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理解他人,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对整个社会世界进行探究,从而使我们更

毕加索《格尔尼卡》赏析_(2)

战争之罪——毕加索《格尔尼卡》赏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画家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所表达出的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 之情。 教学难点: 象征性与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具体运用。 课前准备: 学生:A4纸、课本、铅笔等。教师:自制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5分钟) 1、播放一段战争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思考:影片中哪些形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此时的心情?感受?印象深刻的形象? 3、尝试表现:以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形象为素材,用徒手画尝试勾画一个艺术形象,可作变形或夸张处理,不必画的太具体。(时间:2分钟) 4、出示一幅与战争有关的大师作品——《格尔尼卡》(不出示作者及作品名) 5、提问: ① 谁知道这幅画的作者?题目?(《格尔尼卡》毕加索1881—1973) (注:毕加索,现代西方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画家) ② 第一次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乱、看不懂、支离破碎、恐怖……) 小结:刚才,大家都说的很好,都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的感受。其实,第一次看到这幅作品,老师也觉得“乱”,有点看不懂。 6、导入新课。

欣赏美术作品,感觉固然重要,但是有时候也要注意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对于这幅画,我想大家头脑中一定有了很多的问号?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幅大师的作品。 出示课题:战争之罪——毕加索《格尔尼卡》赏析(板书:战争之罪) 二、自主探究、描述作品(5分钟) 1、首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学课本P36-37,思考问题: ⑴《格尔尼卡》是怎样诞生的?毕加索想表达什么?(控诉、愤慨、抗议、同情) ⑵ 找一找画面中都有哪些形象?看谁找的多? (抱孩子的母亲、举灯的女人、倒地的战士、奔跑的人、呼救的人、马、牛、灯) 2、思考: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毕加索是怎样画的? (以“马头”、“牛头”、“人头”为例,从动作表情、象征意义上加以分析) 马——仰头嘶鸣、痛苦——代表人民——象征手法,即用一种形象来代表某种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