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应用写作学教材.

自考应用写作学教材.
自考应用写作学教材.

绪论

应用文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具有固定格式和规范语言,直接用于处理公、私事务的文书。对应用文写作的规律、特点、要求、方法技巧等方面的研究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即应用写作学。

应用文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文体。“甲骨文”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原始文字,其内容主要是商代王室在大型政务活动之前进行占卜的记录,相当于今天的公务文书。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尚书》则是一部应用文专集。秦朝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文书制度更加规范,我们现在实行的公文用印制度以及提行、抬头、空格的书写格式都始于秦。汉代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应用文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最早的自荐信和较为严谨的经济合约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唐宋时期文学的兴盛为应用文创作注人了新的活力,“应用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苏試在一篇题为《为政之宽严》的策论中说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应用文”。明清时期,不仅应用文的创作平稳发展,应用写作理论的研究也渐趋深入,有不少影响广泛的文章学专著传世。

应用文也是当今社会各类文章中使用频率最髙、使用人员最广、产生数量最多的文体。自古以来,应用文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可以想像,在当今社会,如果没有行政公文、信函、合同等各类文书,整个社会就会处于完全无序的状态,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无法进行。因此,应用文是保证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

我国古代就有学者重视实用文体的研究,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就充分肯定了应用文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实用性强的特点,“虽艺文之末品,乃政事之先务也”,他还批评了当时一些文人“才冠鸿笔,多疏尺牍”的现象,认为这是本末倒置。我们今天生活的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而传播这些知识的最重要和最好的媒介和途径便是“文章”,新技术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给公共事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因此,不仅原有的应用文体需要承担更重要的作用,一些新的应用文体也在不断产生和急剧发展。来自国外的资料表明过去世界的图书资料每15年增长一倍,而近50年则增长了10倍以上。据联合国有关

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人均消耗纸张的数童是37公斤,而曰本则已超过120公斤。这些数字反映出人类运用“书面语言”所达到的文明水准,同时也说明应用写作能力在今天显示出更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所有大学,包括理工科大学,都设置写作一类的课程。哈佛大学明文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达不到规定要求要照章补课;普林斯顿工学院则把“语文”和“写作”列为必修课,在日本,无论升学、谋职都无一例外地要考“作文”,即考核“写作能力”。可以说,在当今世界,写作能力已成为一个从业人员必备的素养和技能,它同个人的就业、升迁和生活水平联系在一起,是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写作能力的缺乏则意味着生存能力的降低。另外,写作能力作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髙也有利于一个人在自己专业上的发展。学习写作,从本质上说是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而正确、严谨的思维能力不仅是表达(包括口头与书面)的基础,也是接受知识的基础。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必然使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迅速、更准确地阅读专业文章、接受专业知识,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搞好本专业的工作,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天地。

一、应用写作课的特点

写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通过系统的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必要的写作训练,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髙写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对非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则侧重于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深入了解写作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写作课的性质和意义。

写作的特点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1. 社会功能性

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了新的认识,获得了新的成果,于是就产生了表达的要求,把这些认识、成果加以整理,借助于书面语言和一定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就成为一种创造性精神产品。这一写作过程说明,人们写文章是一种自觉行为,它总是有一定动机,出于某种目的,或交流思想、或传递信息、或总

结成果、或抒发性情,具有明显的功用性。清代学者顾炎武认为,文章能够长久地存在于天地间,是因为它可以“明道”、“纪政事”、“察民隐”、“乐道人之善”,并且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也就是说写作不单纯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样的文章才有价值。应用写作则是以功用性为直接目的的,无论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在个人的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因此,社会功能性是应用写作的重要特点。

2. 知识综合性

写作是综合性的脑力劳动。从写作的过程看,积累材料阶段,涉及到观察能力、采集能力;构思阶段,涉及到感受能力、想像能力、理解能力;表述阶段,涉及到结构能力、表达能力等。从学科上讲,它旁及哲学、美学、思维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逻辑学、科学等。写好一篇文章,需要作者从多方面做好准备工作,诸如思想水平、生活阅历、知识积累、表现技巧以及才情禀陚等。对应用写作来说,还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因此,要提高写作水平,不仅需要学好写作的理论知识,还要长期地培养自己的思想文化素养,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加深知识积累。

3.实践性

叶圣陶说过写作是‘行’的事情,不只是‘知’的事情。要动脚,才会走;要举手,才会取;要执笔,才会写作。”写作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写作能力必须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学习写作理论,汲取前人的写作经验,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这些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转化为技能,而且要不断实践,反复锻炼,才能逐渐提髙写作水平。应用写作有其特定的规范,只有靠长期的实践才能熟练攀握这些规范,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二、写作课的学习要求

任何一种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刻苦努力的精神。写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它自身的特点,要学好写作课,真正提髙写作水平,有这样几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1.端正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成为时下的一句流行语。对学习写作来说,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纠正错误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学习写作并不是为了将来当作家、诗人、学者,而是工作和谋生的需要。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科研人员需要用论文公布自己的成果;工商管理人员需要写计划、总结;政府工作人员需要撰写和处理各类公文;个人的谋职、晋升也需要写应聘书、述职报告等。可以说,写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备的谋生技能,一个人可以不会写小说、诗歌,但如果不具备起码的应用写作能力,他的生存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写作对知识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那么,仅凭几十个学时的写作课究竟能对写作能力有多大程度的提髙呢?写作课教授的是写作理论和应用文体的规范,同时提供各种形式的写作实践机会。写作课学到的是篇章结构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把握文体特征的能力等,而写作輯力的提髙,还有赖于综合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专业课的学习、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其他各类知识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2. 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也就是说,作者的理想、情操和审美眼光,对文章的特色和价值起决定性作用。学习写作,首先应当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积极自觉地参加有益于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实践活动,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思想,陶冶感情,更好地增强自己的写作激情以及发现新事物、看出新问题的能力。应用文往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载体,要写好应用文,应当对自己在政治理论素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3. 提高综合知识水平

知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

从根本上说,人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一切的写作材料也都来源于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直接观察和感受到宇宙间过去到现在的所有事物,必须吸取前人和他人的成果即书本。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所掌握的知识大部分都来自书本。因此要拓展知识,就必须博览群书。古人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刻阐明了深人实践和广泛阅读的关系。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而且有助于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西晋著名学者陆机说:“仁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他认为,观察事物可以激发文思,研究古代典籍也可以丰富文思,这是很有道理的。文章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行文流畅,与广泛的阅读有很大关系。其次,阅读又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痒的有效途径。别人的好文章读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的做法。鲁迅先生也特别提倡这一点,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效仿的多了,就会形成自己的方法,并有所创新。另外,阅读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古今中外一切巨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形成的规范化语言写成的,阅读名著,可以丰富我们词汇,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提髙语言运用的技巧。

4. 重视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写作理论来自于写作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所有会写文章的人都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各种途径,在写作规律性知识方面积累较高的理论素养。必须童视写作理论的系统学习,具备较髙的理论水平,实践中才能扬长避短,阅读别人的作品也才能更奸地分析精华、糟粕,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学习知识和理论,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要在能力的转化上下工夫,把对知识、理论掌握的重点放在运用其分析问题、说明问题上,而不以单纯地背诵概念或条条为满足。知识和理论的作用主要在于说明写作活动自身的矛盾运动及其变化规律,帮助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而不是提供一种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照搬无误的万能模式。所以,在重视学习理论知识和前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精神,以达到较髙的境界。

5. 重视基本功训练

写作的基本功就是多读、多写、多改。我们已经讲过读书的重要性,而要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靠自己的写作实践。有成就的作家在谈写作经验时,无不强调一个“做”字。清代唐彪曾说:“谅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

为之则难。”这段话,精辟地说明了写的重要意义。联系写作,首先要有信心,一开始写不好是正常的,持之以恒,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会取得进步的。其次,自卑和自负都是不正确的心理,不因失败而自卑,也不因自满而止步,才能不断提高。重视写作的基本功,还要注意从简单的文章写起,只有脚踏实地,由小到大,由简至繁,才能逐步掌握写作要领,真正有所成就。修改是写作的重要环节,要保证文章质量,就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怕麻烦,耐心修改。修改的过程中,还要能虚心求教,不仅要听取行家的指点,也要认真对待普通读者的意见,博采众长,文章才能长进。

思考和练习

1.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讨论会,讨论如何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提高写作能力。

2. 以《学好应用写作,提高应用写作能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上编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章写作要素

第一节主题

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有明确的目的,作者必须首先明确写什么内容,说明什么道理,表达什么思想,提出什么观点和主张,这些“道理”、“思想”、“观点”、“主张”表示着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工作中的应用文写作,常常是指派的任务或日常的事务,对作者来说并不存在主题选择的问题,但却要面临审题的问题。审题就是明确主题,把所命之“题”理解清楚才能围绕这个“题”来写作。

一、主题的含义与作用

(一)主題的含义

主题是文章用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目的、意图。它不是文章提出的主要问题,而是作者在文章中对主要问题所持有的观点、评价,或决定采取的解决措施。它也不是文章的内容(写作的对象、范围、材料),而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这些内容所表示的某种看法或主张。

主题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术语,指文艺作品的主题思想。现在,主题的概念被广泛地引用到各类文章的写作中,不过,它在不同的文体中有不同的名称,在记叙文中称“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称“中心论点”,在行政公文中称“主旨”。我国古代的写作理论中,文章的基本思想叫做“意”或“主旨”、“主脑”,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主题。

需要指出的是,应用文体由于其实用性强的特点,它的标题总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总要以某种方式显示主题,应用文的读者通常是限定的,因而也无需以生动的文字吸引读者,华丽的辞藻只会损害它的严肃性,这是我们在写作中必须注意的。

(二)主題的作用

淸代学者李渔曾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任何一种写作都是有一定目的性的,都要体现出作者的意图和观点,没有主题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一篇文章的好坏,对读者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首

先取决于文章的主题。如果主题正确、深刻,加上很好的表达,就能对读者起到良好的作用。反之,如果主题偏颇、肤浅,即使有好的表达,也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因此,人们常把文章的主题比作军队的统帅,没有统帅的军队是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没有主題的文章,不过是一堆亳无意义的文字材料。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从无到有地写出来,选取什么样的材料,安排什么样的结构,组织什么样的语言,都是由主题来决定的,都是按照表现主题的需要来确定的。

主题是通过具体的材料来表现的,而材料的选择取舍取决于主题。写作前,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广泛收集材料,认真加以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写作时,面对已有的材料,使用什么,舍弃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以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原则;成文后,现点和材料要统一,做到主题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

文章的结构布局是根据主题的需要形成的,一篇文章开始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围绕主题来安排。军队的行动要服从统帅的号令,文章的谋篇布局也要服从主题的需要。军队没有统帅的核心而各自为战就形不成战斗力,文章离开主题去安排结构,就难以凝成有力的整体,就不可能结构严密、层次淸晰、布局合理。

种类不同的应用文往往有着不同的写作目的、受文对象和行文规范,在语言的使用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为适当地表现主题就必须选择和运用适当的语言,以满足不同文体特定的表现主题的需要。例如,指令性公文在语言的表述上要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和强制性;企业间商业洽谈的往来信函要平和、委婉;礼仪性文书要适度得体等。

二、主题的确立

主题的确立包括明确主题和提炼主题两个方面。

(一)明确主題

作者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对自己的写作任务有准确的理解,明确写作中心。应用文的主题,除具有一般文章共有的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性,应用文的作者必须对这些特性有所了解,才能正确地确立写作的主题。

1. 正确性

主题的正确,是指它在反映客观社会的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时,没有偏颇和错说,能经受住实践的考验。应用文主题的正确性不仅在于它要正确反映客

观规律,还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具有预见性。但是,主题的正确性是相对而言的,时代前进了,形势发展了,原有的认识、结论也要随之修改和完善。这就要求应用文的作者坚持学习,深人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

2. 单一性

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是复杂的、多重的,读者由于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对一部文学作品的理解存在差异也是正常的。应用文则不同,主题必须单一、明确,古人所谓“立意要纯”,“意多乱文”即是这个意思,在一篇文章中什么都想说,结果什么都说不清楚,什么都不突出。应用文由于其实用性的特点,它通常都是为着一个目而写作的,因此它的主题原本就只有一个,如企业的市场调査总是为着或投资、或技术改造、或设备更新这样的目的而做的,不可能是漫无目的的。因此,作者在写作前,必须明确写作意图和行文目的,以明确主题,不能有贪多求全的心理。

3. 显露性

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隐含于曲折动人的情节之中,通过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来,平铺直叙的写法则会使其失去艺术性。应用文必须直截了当地点明主题,开门见山地亮出观点,明白清楚地表明态度,具体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要在文章中明白淸楚地表达主题,要求作者不仅要明确主题,还要有淸晰的思路和敏锐的认识,要善于使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述,任何为卖弄学识而堆砌辞藻或滥用修辞手法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4. 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文章的思想深度,也就是文章在反映客观社会的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时所达到的深度。任何一种文章都需要有一个意义深刻的主题,通过事实材料的叙述、说明,揭示出蕴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意义,达到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效果,才能影响读者的观念、觉悟和行动。作者需要有丰富的学识,开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方式,才能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如果只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观察,按照简单的思维模式进行推理,得出的结论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5. 新颖性

主题的新颖性是指文章的主题不落俗套,不蹈袭前人,不人云亦云、老生常

谈,而是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使文章具有新颖性,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包括人们经常遇到、却没有注意的问题,或者是人们已经注意到、却不以为然的问题;其次是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提炼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呈现不同的思想意义,它不一定是对原有结论的否定,却一定是对这一事物认识的丰富;另外还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时代前进了,事物发展了,对它的认识也不应停留在原有的高度。在学术研究中,研究者在确定一个选题?之前,必定要首先了解这一课题目前的研究状况,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是否有价值。为保证文章的新颖性,写作之前也须做类似的工作,要对自己论述的问题有广泛的了解。

(二)提炼主題

提炼主题,就是作者针对主题所涉及的全部写作素材,并结合相应的理论进行反复研究,逐步获得明确认识的过程。写文章不能没有主题,对于命题写作来说,主题是已经确定了的,作者只要做好审题工作就可以开始写作了。而自选题写作时,就会遇到提炼主题的方法问题。尽管在应用写作中,命题写作所占的比重较大,但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工作和学习中,选题写作的机会也不少。因此,掌握提炼主题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1. 从翔实的材料出发

材料是主题赖以产生的基础,没有材料主题就无从产生。因此,从材料出发是提炼主题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t而且,实践告诉我们,从部分材料出发还不行,必须从所掌握的全部材料出发,才有可能获得深刻的主题。如果仅以局部材料去判断整体,就如同瞎子摸象,必然要犯片面性的错误。所以,写作之前,不仅要熟悉已经掌握的全部资料,并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还要确定此前的资料收集工作是细致全面的。其实,即使是“主题先行”的写作,先行的主题也来自社会生活的现实材料,也产生于对这些材料的分析研究。

2. 从分析矛盾人手

分析矛盾是为了抓住事物的本质,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能获得深刻的主题。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程里和人们的思想里,都包含着这样带矛盾性的方面,无一例外。单纯的过程只有一对矛盾,复杂的过程则有一对以上的矛盾。各对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

人们的思想,并推使它们发生运动。”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矛盾分析的过程。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事物的本质往往隐含于复杂纷繁的表面现象的背后,我们的分析工作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只有勤于思索,勇于发掘,善于做矛盾分析,才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而不求深人、浅尝辄止,写出的文章只能是平麻之作。

3.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主题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双重属性,它源于社会生活的客观材料,而它的形成又受到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制约。因此主题的提炼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在正确全面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群众的呼声,从全局出发,以大局为重,使文章的主题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群众的需求。应用写作是实际工作的需要,无论是宣传一种主张,还是解决具体问题,都必须体现正确的思想路线。

4. 以实际需要为目的

文章来自于社会生活,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应用文的写作目的在于实用,主题的提炼也必须以社会生活的需要为目的。因此,应用文的作者必须贴近生活,紧跟时代,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了解社会的需要,使自己的文章融入时代的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材料

任何一种写作都是从收集材料开始的,拥有充分的材料是写作活动的基础,也是文章产生的依据。材料的来源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要写出有分量的文章,必须做好材料的收集、选择工作,要明确材料对文章的作用,用好已有的材料。

一、材料的含义和作用

(一)材料的含义

如瑪把写文章比作盖房子,那么文章的材料就好比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文章的材料是作者为着一定的写作目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各种途径,从社会生活中搜集到的各种生活现象和文字资料,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意识形态中的理、识、情、欲等。在不同的文体中,材料的概念也有所不同。

在文学创作中,一般将收集到的未经加工整理的材料称为素材,而把写人作品的材料称为题材。而在应用写作中,材料通常是指写入文章的、用来表现主题或阐明事理的一系列事实和道理,至于收集来的、未经加工整理的事实和道理,通常被称为资料。应用写作中的材料和资料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资料是产生材料的源泉,而材料则是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筛选和加工整理的结果。

应当指出的是,未写入文章的大量资料对文章的写作来说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它同样支持着文章的观点,同样是文章主题产生的依据,只是为了写作的要求而没有出现在文章中。比如在大量相同或相似的事实和数据中,我们只选用最具特征、最有说服力的,而未被使用的资料不仅是文章观点的佐证,也是文章全面性的保证,同时它也是我们提炼和确立主题的凭据。

(二)材料的作用

材料是写作的基础。人们常把主题比作人的灵魂,结构比作人的骨骼,语言比作人的细胞,而把材料比作人的血肉。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应该有高尚的灵魂、健全的骨骼、活跃的细胞,而且应该血肉丰满,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一篇文章不仅需要主题深刻、结构完整、语言生动,而且应该材料丰富,才有说服力。也就是说,文章不仅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还应当言之有“物”。宋代朱熹在论述文章写作时说:“作文须是靠实……不可架空纤巧。大要七分实,只要三分文。”是很有见地的。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材料的作用主

最新自考现代管理学名称解释

1、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日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合理高效地协调和使用管理组织的人、财、物等资源,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包括对各种资源在使用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问题。 3、现代管理学——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4、行为科学——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5、例外原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般日常事务处理权授给下级管理人员,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 的决策与监督权 6、管理的人本原则——就是要求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并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系统——是指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其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并和一定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8、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 9、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是通过提高经济活动的效果而得到的实际经济利益。 10、社会效益一一是人们的各种活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或有益的效果。 11、道德——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12、管理人格——就足管理者的人格,足管理道德的最高实现,是管理规范在管理者心灵中的内化。 13、行政手段——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力,运川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方法 14、法律手段——(广义)是一种运用法律规范和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各种行为规则进行管理的方法(人到国家的宪法,小到学生守则,村民公约); 15、经济手段——是一种通过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去刺激组织和个人行为动力的管理手段。 16、思想教育手段——是,是一种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把管理意志传达给被管理者,以求得到被管理者的响应和配合的管理方法; 17、目标——是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状态或期望获得的成果,它包括组织的目的和任务,而这些目的和任务也包括时间的的限制: 18、目标展开——是目标确定过程的继续,是目标更接近于实现的一个重要步骤。 19、组织——是指由若干因素构成的有序的结构系统:二是指一种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一些事物进行安排和处理的活动或行为; 20、职能型组织——是一种通过对管理职能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刊的管理职能来设立一些相应的部门,共同承担管理工作的组织结构形式 2l、矩阵型组织——也称作“规划一目标”结构,这是较新的组织结构形式,它既保留了职能型组织的形式,又成立了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项目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 22、部门制——是提高组织效率的主要途径,它通过把组织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位,确实组织中各项任务的分配与责任的归属,以求分工合理、职责分明,有效地达到组织的同标: 23、组织设计——是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各个部门进行总体的规划,以保证这些要素和部门所构成的组织足一个有机整体,能够协调地运作。 24、组织规模——是指一个组织所拥有的人员数量以及这些人员之间的斗相互作用的关系; 25、组织技术——是指组织能够把输入资源转化为产出的整个过程中的信息决策和沟通系统、机器设备、工艺及流程的总和 26、组织的权力体制——也就是它的权力控制方式,它是由那些与组织职位联系在一起的权力所组成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权力运行模式;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考现代管理学_过关宝典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现代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答: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 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 简单的管理机构 4 人格化的管理权利 5 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3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 1 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 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 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 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任占主导地位 4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特征; 1 科学管理 2 分权管理 3 法制管理 4 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5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 系统化管理 2 民主化管理 3 科学化管理 4 法治化管理 5 以人为本 6 追求效率 6.现代管理的划分: 1.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2.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管理7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 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三简述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 答:(1)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2 )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等特点。 四简述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简述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答:( 1 )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 )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 )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二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 比较研究法 2 定量分析法 3 历史研究法 4 案例研究法 5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 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2 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3 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 行政管理思想2生产管理思想 3 教会管理思想

历年《管理学原理》自考真题和答案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管理学的发展史上,对于管理中人性问题的关注开始于() A.霍桑实验 B.泰勒的科学管理 C.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D.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是() A.供应商 B.顾客 C.竞争者 D.经销商 3.下列因素中,不属于 ...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是() A.人口 B.营销组合 C.人均国民收入 D.产业政策 4.一家公司在2007年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在本年度实现利润2亿元。如果从计划工作的表现形式看,此计划是() A.战略 B.宗旨 C.使命 D.目标 5.某电脑生产厂商针对女性顾客开发了一款色彩鲜艳、体积小的笔记本电脑。这种战略在理论上被称为() A.差别化战略 B.市场细分战略 C.市场渗透战略 D.集中化战略 6.企业以过去的统计资料为基础推算未来市场需求,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以已知预计未知的工作是() A.计划 B.策划 C.预算 D.预测 7.有家工厂最近进行车间布局的重新规划,根据工艺流程和现有厂房的条件共有10种方案可供选择,厂长办公会上提出要选择一种最经济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车间布局的安排问题属于()A.非肯定型决策 B.肯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纯计划问题,与决策无关 8.石墨与钻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两者的性质有天壤之别。同样地,组织中分工协作体系的构建不同,其效率也不同,这种作用效果可以用下列哪个选项解释?() A.组织战略 B.组织结构 C.组织变革 D.组织文化 9.某贸易进出口公司设有:市场开发部、人力资源部、公关部、质检部、财务部等,该公司部门设置的依据是() A.区域划分部门 B.职能划分部门 C.顾客划分部门 D.生产工艺划分部门 10.以下几种做法中,哪一种最能说明该组织所采取的是较为分权的做法?() A.采取了多种有利于提高员工个人能力的做法 B.努力使上层领导集中精力于高层管理 C.更多、较为重要的决定可由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做出 D.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负担 11.对企业来说,组织变革是() A.应该避免的 B.可以避免的 C.无法避免的 D.引起混乱的根源 12.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A.没有历史包袱 B.能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具有广告效应 13.采用职务轮换法培训管理人员的好处不包括 ...下列哪一项?() A.使受训者了解企业各部门的业务内容和所需技能,并熟悉各部门的人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考本科00107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复习资料 现 代 管 理 学 (刘熙瑞主编) 课程代码:00107 [2007年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5个具体方法 4.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5.定量分析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规律的方法。 6.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7.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8.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二、填空 1.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管理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 2.现代管理的划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3.在资本主义以前,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是国家管理。 4.一个乐队要有乐队的指挥,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强调的是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5.现代管理学的特征: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三、简答 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社会)的管理特征: (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2015年自考0054管理学原理测试题及其答案

2015年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主体是(B) A.战略 B.管理者 C.员工 D.信息 2.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D)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3.在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中,从根本上支配企业及职工行为倾向的企业文化是指(B)A.表层 B.深层 C.中层 D.高层 4.计划工作的核心是(A) A.决策 B.制定目标 C.拟定方案 D.配置资源 5.目标管理适合于管理(A) A.管理者 B.一般员工 C.组织 D.工作 6.能够找到最优方案的决策属于(B) A.满意决策 B.理性决策 C.有限理性决策 D.合理决策 7.下列哪一项因素不利于企业实现组织的分权(D) A.组织规模很大 B.活动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C.高层对低层的决策控制程度低 D.企业内部政策具有统一性 8.对于规模较小、任务单一且人员较少的组织,一般适宜于采用(B) A.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B.直线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C.事业部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D.矩阵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9.现代大公司广为采用的组织形式是(D)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10.面向过程的组织变革,主要是打破(B) A.部门界限 B.职能堡垒 C.纵向层次 D.沟通障碍 11.某组织中设有一管理岗位,连续选任了几位干部,结果都是由于难以胜任岗位要求而被中途免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的是(C) A.组织设计上没有考虑命令统一的原则 B.管理部门选聘干部上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C.组织设计忽视了对干部的特点与能力要求 D.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到责权对应的原则 12.让管理者全面了解组织的不同工作,得到不同经验,有助于培养管理人员的方法是(B) A.理论培训 B.职务轮换 C.提升 D.辅导

广东自考行政专科现代管理学模拟试卷A

2013年广东自考行政(专科)现代管理学模拟试卷A 自考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次通过,顺利通关到底的,想要发出“把牢底坐穿”的狂语是要有功夫的。不管我们是不是能如己所愿顺利通过,还是得每天去啃啃自考这块还被盖着棘草的金土地,这个“啃”就是自考的全部过程。坚持就是胜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1.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德鲁克 B. 卡斯特 C. 奥唐奈 D. 菲德勒 答案:A 解析:(P54)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考生须牢记各个管理学派的代表。 2.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把一般日常事务处理权授给下级管理人员。这 就是() A. 分权原则 B. 例外原则 C. 集权原则 D. 民主原则 答案:B 解析:(P40) 提出例外原则是泰勒的又一重大贡献,其目的是解决总经理的职责权限问题。他认为,在设置了 计划层和实行职能制后,总经理应避免处理工作中的细小问题,只有“例外”情况和问题才由自 己处理。 3. 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是() A. 战略决策 B. 战术决策 C. 程序化决策 D. 非程序化决策 答案:B 解析:(P74)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决策类型的了解与把握。要求考生掌握决策类型的划分标准,把握不同决策 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特征。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 术决策。战略决策是指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战术 决策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4. 提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A. 科曼 B. 埃文斯 C. 吉赛利 D. 波斯纳

历年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这一论述表明了管理的() A.一般性B.多样性C.历史性D.实践性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不断变化,娱乐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这一因素属于()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技术因素3.《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看,这里的“算”主要是指()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4.某生物制品企业运用原有技术优势,开发了一种固定资产投资极大的新产品,投产后非常畅销。许多竞争对手看到该产品的巨大潜力,也跃跃欲试。此时,有资料证实,该产品可通过其他途径加以合成,而投资只是原来的三分之一。从计划过程来看,该企业有可能在哪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 () A.估量机会,确立目标 B.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 C.提出备选方案,经过比较分析,确定最佳方案 D.拟定派生计划,并通过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5.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属于() 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C.肯定决策D.程序化决策 6.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最不适于 ...采取程序化决策?()A.车间作业安排 B.常规物资的订购C.财务报表的分析D.组织结构的改变 7.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B.外界环境 C.组织战略 D.产业状况 8.一家超级市场分为以下几个部门:日用杂物、肉类、冷冻食品、瓜果蔬菜、乳制品。该超市划分部门的标准是()A.职能 B.产品 C.地区 D.顾客需求 9.某公司财务经理授权会计科长管理应付账款,会计科长由于太忙,不能亲自处理,便授权下属一位会计师负责此事。会计科长对应付账款的管理是() A.不再负有责任 B.仍然负有责任 C.责任虽没消除但是减轻了 D.不再负主要责任 10.人员配备的工作包括() A.培训、提升和考核组织成员B.选拔、培训和考核组织成员C.选拔、培训、提升组织成员D.选拔、培训、考核和提升组织成员 11.美国的丹尼逊提出的依据8个考评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8个等级,对管理者进行考评的方法属于() A.考试法B.成绩记录法C.对比法D.自我考评法12.具有系统的全面管理的技能是指管理者的()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学习技能13.某企业多年来生产任务完成的一直不太好,员工收入也不算很高,但经理与员工的关系却很好,员工也没有对领导表示不满。该领导很可能是管理方格中所说的()A.贫乏型B.俱乐部型C.任务型D.中间型14.团队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的外部支持条件,包括团队推进者、团队结构、领导和成员以及() A.企业最高领导者B.指导委员会C.管理专家 D.上级主管部门15.下列沟通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有利于分权?()A.链式沟通 B.全通道式沟通 C.轮式沟通 D.环式沟通 16.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激励就是指激发人的()A.需要B.积极性 C.动机 D.行为 17.双因素理论指出:与工作环境、条件相关的是保健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其本身相关的是激励因素。前者会产生不满,后 者会产生满意。下述哪一项不是 ..保健因素?()A.某工程师刻苦钻研技术获得尤里卡奖 B.一位MBA学员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新工作,单位分给他100平米的住房 C.某单位效益较好,全体员工年末人均奖金1万元 D.某公司为网罗人才决定把在异地的“电脑大王”小李及妻子调到大连,公司负责代他们交纳城市增容费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前馈控制的情况?() A.猎人把瞄准点定在飞奔的野兔的前方 B.企业根据现有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决定改变产品结构C.汽车在上坡时,驾驶员要提前做好准备,以防止溜车D.根据虫情预报,农业物资供应公司做好农药储备 19.对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进行的预算是() .

自考《管理学原理》练习题 第2章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说明:(P*)表示答案在《管理学原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主编:李晓光)课本的第*页 一、单项选择题 1、(P22)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 A、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B、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C、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梅奥的霍桑试验理论 2、(P23)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形成于() A、20世纪初 B、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末 3、(P23)六西格玛方法属于() A、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B、战略管理理论 C、学习型组织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4、(P26)首先承认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的人是() A、泰罗 B、萨伊 C、马歇尔 D、亚当斯密 5、(P31)著名的“搬运生铁块”是下列哪位做的? A、法约尔 B、甘特 C、泰罗 D、萨伊 6、(P3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7、(P3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8、(P32)科学管理理论之父是() A、泰罗 B、韦伯 C、梅奥 D、法约尔 9、(P33)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 A、管理培训 B、管理实践 C、劳动竞赛 D、心理革命 10、(P33)实行职能工长制是属于()要点 A、管理过程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人际关系学说 D、科学管理理论 11、(P34)20世纪初,提出图标系统法的人是() A、泰罗 B、甘特 C、维纳 D、穆登 12、(P35)被人们称为“动作专家”的是() A、甘特 B、泰罗 C、李维特 D、吉尔布雷斯 13、(P37)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是() A、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B、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D、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14、(P37)法约尔管理理论的代表作是() A、车间管理 B、管理决策新科学 C、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D、全面质量管理 15、(P38)提出管理十四项原则的是() A、泰罗 B、韦伯 C、梅奥 D、法约尔 16、(P38)“管理机构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指的是法约尔管理十四项原则中的哪一项?() A、统一指挥原则 B、统一领导原则 C、等级链原则 D、集中化原则 17、(P40)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法约尔 B、泰罗 C、韦伯 D、厄威克 18、(P40)韦伯认为,组织的有序来源于作为其基础的() A、制度 B、管理 C、权力 D、职位 19、(P42)下列著作属于厄威克与古利合编的是() A、管理的要素 B、组织的科学原理 C、管理备案 D、管理科学论文集

最新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选项】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B 【解析】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 2.【题干】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选项】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常常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特点,可以用价值计算、价格衡量。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述 3.【题干】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自考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简答汇总

管理学原理 名词解释 管理突破: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人才生命周期: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主管人员培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零期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为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直线职权:指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涡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沟通: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义务。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控制工作:指管理者通过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拟订标准,对下发工作成交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结果。 1.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愿景和使命陈述,第二项内容是战略环境分析,即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第三项内容是战略选择,选择企业合适的发展途径。最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战术性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 2.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3.标杆管理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秀的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 4.风险型决策: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风险性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各种决策方案未来的若干种状态是随机的。 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管理主体有效整合组织资源,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过程。

自考现代管理学真题

自考现代管理学真题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1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凡事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机动”,这体现了管理的() A.科学性 B.艺术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2.下列管理行为中,属于私人管理的是() A.依法征税 B.市场监管 C.颁发工商执照 D.组织生产经营 3.小李和小王是同事,最近心理上却是冰火两重天。小李因圆满完成工作定额任务,不仅领到了全额工资,还得到了相当于月工资25%的奖励。小王则因未完成月工作定额任务,只领到了80%的月工资。他们所在企业的工资制度即泰勒所倡导的() A.绩效工资制 B.计件工资制 C.岗位结构工资制 D.差别计件工资制

4.老王当了5年的总经理,工作富有成效。他的基本经验是: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把日常事务处理权授给下级,自己只保留重要事项的决策权与监督权。其理论依据就是科学管理理论倡导的() A.统一指挥原则 B.跳板原则 C.例外原则 D.标准化方法 5.查尔斯·巴贝奇是科学管理的先驱者,他特别重视劳资关系,并为实现劳资协作提出了() A.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B.岗位结构工资制度 C.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D.固定工资加绩效工资制度 6.一个由9人组成的决策群体对A、B、C方案进行投票,结果为:A方案4票,B方案3票,C方案2票,最后A方案胜出。这说明该决策群体采用的是() A.全体一致规则 B.过半数规则 C.简单多数规则 D.绝对多数规则 7.某公司通常由公司高层做出决策,普通职工很少参与。这说明该公司采用的是() A.理性决策模式 B.渐进决策模式 C.精英决策模式 D.集团决策模式 8.职位是组织的构成要素之一。下列对职位特征的描述,错误的一句是() A.职位是依据目标设立的工作岗位 B.职位是以工作为中心设置的

自考现代管理学完整版

自考现代管理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资本主义以前,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是() A.社会管理 B.国家管理 C.经济管理 D.文化管理 2.公共管理主体广泛,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政府 B.非政府公共组织 C.企业 D.非营利性组织 3.梅奥等人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采集者退散 A.严格劳动纪律 B.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C.加强监督制约 D.完善组织机构体系 4.查尔斯·巴贝奇是科学管理的先驱,他特别强调劳资协作,并提出了() A.计件工资制度

B.计时工资制度 C.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D.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5.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被称为() A.决策模式 B.决策规则 C.决策方法 D.决策要素 6.在决策体制中,负责组织决策方案设计任务的是() A.决策中枢系统 B.决策咨询系统 C.决策信息系统 D.决策辅助系统 7.在管理思想史上,马克斯·韦伯被誉为是() A.现代管理之父 B.组织理论之父 C.科学管理之父 D.人际关系之父 8.格林纳认为,组织在聚合阶段后期,层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组织将陷于()A.失控危机 B.硬化危机 C.领导危机 D.自主性危机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历年真题整理

管理学原理历年真题整理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2016.10] 1.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答案:A P39 [2016.10] 16.下列属于高层管理者的有()。 A.董事长 B.首席执行官 C.总经理 D.项目经理 E.车间主任 答案:ABC P42 [2016.04] 1.管理者所拥有的生产技能、财务技能、营销技能属于()。A.概念技能 B.人际技能 C.技术技能 D.学习技能

答案:C P44 [2016.04] 26.简述管理四项基本职能的含义。 P41 4点先答是哪4项5分 [2015.10] 1.依据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 答案:A P43 [2015.10] 21.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中个人目标的活动。()×P39 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2015.10] 30.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管理的必要性。10’ [2015.04] 1.对整个组织负有全面责任的管理人员是()。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专业管理者 答案:A P42 [2015.04] 21. 效率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是衡量管理有效性的唯一标准。()×P41 由效率与效果衡量 [2015.04] 26.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P41 4点5分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2016.10]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属于()。 A.行为科学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一般管理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答案:A P64 [2016.10] 21.科学管理研究的核心是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P58 提高劳动生产率 [2016.04] 2.第一次提出管理五要素的是()。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见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者: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管理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社会责任: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决策: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计划: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政策:组织对成员作出决策或处理问题所应遵循的行动方针的一般规定。 规划: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摄像,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回答了“追求什么”的问题。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什么价值的问题,它有三个特点: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 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战略计划: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 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设计: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 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工作人员中间所拥有的级数。 职权:是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利。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 授权:指上层管理者将适当的权利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作出决定和支配资源。 人员配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核等。 甄选: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应聘者的任职资格、工作胜任程度等进行测量和评价到录用的过程。 绩效考核:组织定期测量、评估和检验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及其业绩的一种正式的制度。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笔记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 管理: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其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论的学问。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A管理影响着生产力的存在状况,B管理规定着生产力的实现程度)。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它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它是一门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4、它是一门软科学, 5、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现代管理学新的学科特征: 1、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 4、实用性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有助于 1、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3、有助于面向未来,实现管理的国际化与管理创新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历年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为了广大自考考生充分备考,本人特意把历年考题整理了一下,希望考生们能方便学习,不足之处请提出,且不断更新中,向大家索要财富值实属无奈,因为我整理资料下载也要财富值,敬请谅解! 自考考生:缘定今生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8.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9.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 ) A.利用—命令 B.温和—命令 C.集体参与 D.商议式 10.管理的核心是( ) A.决策 B.领导 1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12.头脑风暴法属于( ) A.外推法 B.直观法 C.因果法 D.德尔菲法 13.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 )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人是社会人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14.控制活动应该( )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15.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 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 B.法律的规定 C.组织规模 D.管理宽度的限制 16.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 ) A.管理培训 B.管理实践 C.劳动竞赛 D.心理革命 17.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 ) A.信息系统管理员 B.高层管理者 C.一线员工 D.主管人员 18.一般说来,组织越稳定,管理宽度应该( ) A.越小 B.越大 C.无法判断 D.无影响 19.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20.使科学、技巧、艺术和人的属性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的是( ) A.指导与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控制工作 D.计划工作 21.个人管理与集体管理相比,据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制定决策方面( )

2018年4月自考《现代管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现代管理学》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 A.计划、组织、指挥、沟通和控制 B.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C.计划、领导、指挥、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与私人管理相比较,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 A.以“善治”为模式的管理 B.以盈利为目的的管理 C.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 D.以竞争为原则的管理 3、私人产品即通过市场交换而获得的产品,其特点可概括为 A.排他性、非市场性 B.市场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可分割性 D.市场性、非排他性 4、继承“上下俱富”思想,提出善因论的人是 A.苟子

C.韩非子 D.司马迁 5、古典管理理论是管理科学的奠基性理论,它主要由 A.科学管理理论、双因素理论和人群关系理论构成 B.强化理论、科层组织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构成 C.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科层组织理论构成 D.强化理论、科层组织理论和人群关系理论构成 6、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提出的企业基本战略是 A.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蓝海战略 B.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C.蓝海战略、平均成本战略、专一化战略 D.差异性战略、专一化战略、平均成本战略 7、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匿学者彼得·圣吉,他于1990年出版了 A.《第五顶修炼》 B.《企业再造》 C.《经理人员的职能》 D.《竞争战略》 8、近代人事品位分类制度始于 A.英国 B.法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