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塔吉克斯坦大部分位于帕米尔高原上,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国土面积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以上,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读“塔吉克斯坦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塔吉克斯坦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深居内陆

②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③境内有大量冰川分布

④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塔吉克斯坦的城市集中分布在该国西南部,主要原因是这里()

A. 纬度较低,阳光充足

B. 地势较低、水源充足

C. 气候温和多雨

D. 平原面积广大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塔吉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熟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大部分位于帕米尔高原上,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其中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冰川广布,综上所述,本题A符合题意。(2)从图中可知塔吉克斯坦的西南部,地势较低,河流多,水源丰富,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塔吉克斯坦,全称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位于阿富汗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之间,是中亚五国中唯一主体民族非突厥族系的国家。

(2)一搬在地势地平、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聚落分布密集。2.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

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

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

(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

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

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2)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故选:D。

【点评】(1)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2)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等。

3.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 美国

B. 中国

C. 巴西

D. 印度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

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约占世界人口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活富足,人口迅速增长,成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后来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了很大的控制,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每年人口还是在不断增长。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从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4.我国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 16万(2010年数据),其人口密度约为()

A. 643.3人/平方千米

B. 0.001 6平方千米/人

C. 0.064人

D. 15.54平方千米/人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台湾的人口密度是23160000/36000= 643.3人/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A

【点评】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中国第一大岛,主要少数民族为高山族,主要地形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交界处,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它的主要工业类型为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

5.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A. 因纽特人的冰屋

B.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C. 东南亚的高脚屋

D. 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的冰屋是为了保温防寒,所以A错误;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所以窑洞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所以B错误;东南亚气候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所以C正确;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是为了便于拆卸和搬运,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

6.留尼汪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读下面相关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岛屿城市分布主要特点是()

A. 在岛上均匀分布公路

B. 沿海、沿交通线分布

C. 沿河、沿海分布

D. 沿交通线、沿河分布

(2)该岛对外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

A. 公路运输、海洋运输

B.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C. 海洋运输、航空运输

D.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3)下列有关该岛发展经济的做法,不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是()

A. 广泛种植温带水果

B. 大力发展热带海洋旅游业

C. 加大对西部班瑚礁景区的合理开发

D. 大力发展服务业

【答案】(1)B

(2)C

(3)A

【解析】【分析】(1)由图示信息可知,留尼汪岛上的城市分布沿海、沿交通线分布,故选B。(2)岛屿被海洋所包围,因此该岛对外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海洋运输、航空运输,故选C。(3)由图示及题干信息可知,留尼汪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不适宜广泛种植温带水果;留尼汪岛可加大对西部珊瑚礁景区的合理开发,大力发展热带海洋旅游业、服务业,故选A。

【点评】(1)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河流等,对早期城市的选址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政治、自然资源、宗教、科技和旅游等,对现代城市形成影响较显著。

(2)铁路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受自然条件限制小,连续性强。但建设投资大,占地多;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短途运输速度快,受地形气候条件限制小,适合短途的客运、货运;水运运量大,运输成本低,适合于运输距离长、运量大的物品。但运输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连续性差;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合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以及鲜活产品等货物的运输。

(3)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

7.图中景观所在国家居民多信仰()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犹太教【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图中景观是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埃及主要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B。

【点评】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南接苏丹,西连利比亚,东临红海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经地中海与欧洲隔海相通,东南与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相望,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8.某国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人口死亡率为7‰,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 10‰

B. 3‰

C. 17‰

D. 7‰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7‰=3‰;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9.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

A. 英语

B. 法语

C. 西班牙语

D. 阿拉伯语(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A。(2)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

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C。

【点评】(1)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几亚洲南部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2)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0.下图是老王在银川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中的建筑代表的宗教是()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印度教(2)银川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 川

B. 甘

C. 宁

D. 青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图中建筑为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是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结合题意。

(2)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行政中心银川市,银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说法,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城区内多穆斯林风格建筑,以鼓楼为中心,城南有大型的清真寺和承天寺塔等著名古迹;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B ;(2)C 。

【点评】(1)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2)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简称如下。

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北京市京北京上海市沪上海天津市津天津

重庆市渝重庆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吉林省吉长春

辽宁省辽沈阳内蒙古蒙呼和浩特河北省冀石家庄

新疆新乌鲁木齐甘肃省甘兰州青海省青西宁

陕西省陕西安宁夏宁银川河南省豫郑州

山东省鲁济南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

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江苏省苏南京

四川省川成都贵州省黔贵阳云南省滇昆明

广西省桂南宁西藏藏拉萨浙江省浙杭州

江西省赣南昌广东省粤广州福建省闽福州

海南省琼海口台湾省台台北香港港香港

澳门澳澳门

11.读下图,回答下列两题。

(1)某探险队于6月至7月,经如图所示路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途经

①、②、③、④四地,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探险考察过程中,探险队员曾遭遇“狂风暴雨”袭击,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自然环境影响人口的分布,从图中可知,②③④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疏,①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而且是热带季风气候,适合人居住,人口密集;故C符合题意。(2)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季,从图中可知,①是热带季风气候,6月至7月是当地的雨季,故A符合题意。

【点评】(1)目前世界大量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方,多属平原、丘陵,地势低平,土地利用率高,负载量大,人口往往集中。如中国沿海平原带、欧洲平原带、

南美平原带、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平原带都是世界人口集中地区。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等都是人口分布比较稀疏的地区。

(2)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西南季风不稳定,常发生水旱灾害。当西南季风强盛,来得早,退得晚时,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当西南季风风力较弱,来的晚,退得早时,则容易发生旱灾。

12.(西双版纳)下列景观属于乡村聚落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BD主要是高楼大厦,人口密度大,属于城市聚落。C为乡村聚落,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13.(宜宾)图中属于热带沙漠地区的景观图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图中民居B是西亚地区的碉堡屋。西亚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多沙漠,其房屋特点是墙厚、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14.下列不属于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的是()

A. 亚洲南部

B. 南美洲东部

C. 欧洲

D. 亚洲东部【答案】B

【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地区中,亚洲南部、欧洲和亚洲东部都属于人口稠密区,南美洲东部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而在高纬度高寒地区,高山高原地区,干旱沙漠地带和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比较稀疏。

15.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了不同人种,欧洲地区大部分是()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黑色人种

D. 混血人种【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将世界上的居民划分了三种不同人种,分别是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欧洲地区大部分人是白色人种。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人种的分布问题,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亚、欧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及部分美洲地区。

16.中国政府于2017年和2019年,在北京分别成功主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读下图“世界主要国家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参加“高峰论坛”的国家()

A.都是发展中国家

B.有世界上地广人稠的国家

C.多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

D.多分布在大西洋沿岸

(2)关于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以白色人种为主

B.②地区法语是代表性语言

C.③地区佛教为主要宗教

D.④地区发达国家集中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参加“高峰论坛”的国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故A错误;

有世界上地广人稀的国家,如俄罗斯、澳大利亚等,故B错误;

多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故C正确;

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故D错误。

故答案为:C。(2)读图可得,①是西亚地区,该地区以白种人为主,故A正确;

②是美国,主要语言是英语,故B错误;

③位于澳大利亚,主要宗教是基督教,故C错误;

④是南美洲,发展中国家集中,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1)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明显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以亚

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

(2)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17.如图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②气候③河流④交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游客发展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A.它能适应当地环境

B.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

【答案】(1)D

(2)D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图中聚落分布在山谷地带且沿公路线分布,所以说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交通。(2)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

【点评】(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军事、宗教、交通等。

(2)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一些古建筑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我们要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18.传统民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传统民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读下图,完成下列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福建土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建筑水平影响

C.四合院反映聚落主要受交通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2)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B.朝南阳光较充足

C.空气清新湿润

D.南面的地形比较平坦

(3)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亚洲人,他们在4万年和1万8千年以前通过白令海峡的“陆桥”从阿拉斯加进入了美洲大陆,据此推断,印第安人所属的人种是()

A.白色人种

B.混血人种

C.黑色人种

D.黄色人种

【答案】(1)D

(2)B

(3)D

【解析】【分析】(1)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而且降水多,比较潮湿;竹楼主要是适应于当地终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而建,所以D正确。故答案为:D。(2)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是因为朝南阳光较充足,采光好;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3)已知,亚洲东部主要是黄色人种,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亚洲东部跨过白令海峡(当时白令海峡处于冰封期)来到美洲大陆的,故印第安人所属的人种是黄色人种;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1)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热带地区炎热多雨,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而有的民居则是适应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而创造的,如中国福建客家人因聚族而居,创造出大土楼的特色建筑。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北回归线以北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北。

(3)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19.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②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气候湿热

C.③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燥

D.④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势高,高寒缺氧

(2)下列关于图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动物主要分布于①区,是当地居民饲养的唯一牲畜

B.图中所示景物主要分布于②区,该区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讲法语

C.③区有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D.④区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①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纬度高,气候寒冷,故A错误;②地区是干旱的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人口稀少,故B错误;③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故C错误;④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势高,高寒缺氧,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2)图中所示的动物为三河牛,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地区,而不是①俄罗斯东部地区,故A错误;图中所示景物为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主要分布于②地区,该区以白色人种为主,说阿拉伯语,故B错误;③亚马孙平原地区有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亚马孙河,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故C正确;④地区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而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1)目前世界大量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方,多属平原、丘陵,地势低平,土地利用率高,负载量大,人口往往集中。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等都是人口分布比较稀疏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很差,生存条件恶劣,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

(2)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是世界第2长河,世界流量第一的河流。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上游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著名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就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这里同时还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20.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形成聚落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 C

【解析】【分析】解: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读图可知,图中③处位于平原,地形平坦,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最有可能形成聚落。

故答案为:C。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

生存环境。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最新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高台民居是我国某地古代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厚度达1米。该建筑依山之势、傍水之边,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高台民居位于我国() A. 福建省 B. 安徽省 C. 内蒙古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 A. 登高望远 B. 防御洪水 C. 通风采光 D. 方便交通【答案】(1)D (2)B 【解析】【解答】(1)由题目可知,高台民居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以上四个省区中,该民居应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离水近,这样做可以更好防御洪水,对于登高望远和通风采光不是主要目的,故选B。 【分析】(1)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高台民居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 (2)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 A. 印度 B. 巴西 C. 澳大利亚 D. 美国【答案】A 【解析】【分析】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是位于南亚的印度,人口总数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美国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三。 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世界银行人口数量预测最新数据显示,在世界人口排名2018中,中国人口数量14.09亿(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13.75亿人),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以13.39亿为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印度很有可能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国家。 2.某地的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其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据调查,在五个古聚落中丁聚落保存得最为完好,其原因是丁聚落() A. 气候湿热 B. 地形平坦 C. 交通闭塞 D. 经济发展快(3)来到丙地的游客在地面上借助望远镜向其它四个聚落所在的方位观察,最可能见到的是() A. 甲地--海上明月 B. 乙地--炊烟袅袅 C. 丁地--小桥流水 D. 戊地--激流飞瀑 【答案】(1)A (2)C (3)D 【解析】【分析】(1)图中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入海处和公路线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此甲地是图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故选A。(2)图中丁聚落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河谷之中,地形较为封闭,且只有乡道与外界沟通,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丁地的古聚落保存的最为完好,故选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济宁)读漫画“苦难的母亲”,完成以下问题 (1)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B.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 环境污染严重 D. 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 (2)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些大洲() ①亚洲②欧洲③非洲④北美洲⑤南美洲⑥大洋洲。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漫画“苦难的母亲”正是人口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生动写照。故选:B(2)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故选:C 【点评】(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青岛)6月至7月,某探险队沿①到④线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沿途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途中探险队员们曾遭遇“狂风暴雨”的天气,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在①地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A. 排列整齐的橡胶林 B. 随风摇曳的椰子树 C. 一望无际的水稻田 D. 硕果累累的枣椰树 【答案】(1)D (2)A (3)D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①是东南亚地区,该地区人口稠密,②是高山高原气候,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④是寒带气候,图中的②③④三地人口稀疏。(2)图中所示的是气候类型中,④是寒带气候,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②是高山高原气候,这三种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最大的是①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多暴雨。(3)读图可知,图中①地为东南亚地区;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枣椰树是热带和亚热带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西亚的伊拉克是椰枣的主要出产国,其产量居世界首位。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亚洲气候和农作物的分布。

2.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 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 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 (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 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 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2)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故选:D。 【点评】(1)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2)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等。 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法语 B. 阿拉伯语 C. 汉语 D. 英语【答案】 C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黑龙江)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中,属于意大利的是() A. 平遥古城 B. 丽江古城 C. 皖南古村落 D. 威尼斯城【答案】 D 【解析】【分析】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都属于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2.读“世界部分区域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大洲面积最大,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B. 乙大洲发达国家集中,人口稠密,增长快 C. 丙大洲大部分位于热带,人口稀疏,增长慢 D.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说法,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乙大洲是欧洲,该大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大洲,但人口增长缓慢,许多国家出现了负增长;丙大洲是非洲,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人口分布较稠密,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故答案为:A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3.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 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 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 (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 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 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2)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故选:D。 【点评】(1)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2)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等。 4.我国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 16万(2010年数据),其人口密度约为() A. 643.3人/平方千米 B. 0.001 6平方千米/人 C. 0.064人 D. 15.54平方千米/人

2019中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五:世界的居民

2019中考地理汇编五世界的居民、发展与合作 世界的居民 (2019株洲) 【解析】21选B,22选B。本题组考查读图析图能力。第21题,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世界人口的数量先增后减,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粮食先增后减,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减少。第22题,世界人口数量的激增很可能会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人均粮食持续减少,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等问题。 (2019滨州)下图为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巴西 B.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C.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 D.中国人口总量最大,自然增长率最低 10.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B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领土面积更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 D.人口总数更少 9.C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知识点。读图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利亚;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日本;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中国人口总量最大,自然增长率较低,高于图中的英国、日本,综上所述,C项正确。 10.B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由该区域的人口数和面积决定的。由于中国领土面积更大,人口密度比印度低。人口密度与A、C两项无关,D项叙述错误,故选B 项。

5.(1分)(2019连云港)下列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是() A.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B.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 C.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 D.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 【解答】解: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过于干热; 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 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 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经济发达,人口分布较为稠密。 故选:D。 5.(2019德州)读不同宗教风格建筑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世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基督教 B. 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最多 C. 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 D.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均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5.【答案】C 【解析】 解: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A错误; 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最多,B错误; 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C正确;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D错误。 (2019·衡阳)认识世界,读下组图3,回答6~8题。 6.(2019·衡阳)上组图3中表示马六甲海峡的是图 A.① B.② C.③ D.③ 7.(2019·衡阳)上组图3中的图②所示区域的主要人种、通用的语言和信仰的宗教分别是 A.黄色人种、英语、基督教 B.黑色人种、西班牙语、佛教 C.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敬 D.黄色人种、阿拉伯语、基督教 8.(2019·衡阳)上组图3中有关图②所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常住居民为因纽特人、拉普人

初中地理经典试题( 居民与聚落)

考点3 居民与聚落 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 1.(2010·山东济南)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 ①亚马孙河流域②尼罗河流域③长江流域④恒河流域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选B。 2.(2010·湖北宜昌)上海某公司专门为黑种人配方生产的日用化妆品,你认为该公司今后在下列哪个地区的市场销售可能最好() A.欧洲西部 B.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C.非洲的北部 D.东亚、东南亚 【答案】选B。 3.(2009·福建南安)该地区是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其人种是() A.黑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白色人种 D.混血人种 【解析】选C。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以白色人种为主。 4.(2009·湖南常德)亮亮同学学习了”世界的人口”这一节后,对人口的增长、分布、人口问题、密度等方面作了如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人口的增长要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中纬度近海地区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稀少 D.一个国家人口越多,人口密度就越大 【解析】选D。此题综合考查了世界的人口的相关知识,人口密度只是表示一个地方人口的疏密程度,与人口总数,人口增长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在世界各大洲中,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由于高寒地区气候恶劣,不适合居住,人口少。

5.(2009·贵州黔东南)欧洲、瑞典等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A.居民就业困难 B.社会经济贫困 C.劳动力短缺 D.居住条件较差 【解析】选C。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经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则出现了居民就业困难,居住条件较差,社会经济贫困等问题。 6.(2009·山东滨州)下列地区人口比较稠密的是() A.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B.干旱的沙漠地区 C.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D.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 【解析】选C。中纬度近海平原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适宜工农业生产,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人口比较稠密。 7.(2009·湖南长沙)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稀少 C.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 【答案】选B。 8.(2009·山东菏泽)下图是甲、乙、丙三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三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A.30‰ 10‰ 5‰ B.20‰ 10‰ 10‰ C.50‰ 20‰ 1 5‰ D.70‰ 30‰ 25‰ 【解析】选A。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自然增长率的概念理解和应用的题目。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解答此题先要阅读图例,分别读出三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然后进行计算,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50‰-20‰=30‰;乙国:20‰-10‰=10‰;丙国:15‰-10‰=5‰。9.(2009·福建泉州)有“黑人故乡”之称的是()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及答案5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西双版纳)如图中的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地区,他们属于什么人种() A. 黑色人种 B. 白色人种 C. 黄色人种 D. 混血人种【答案】B 【解析】【分析】居住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故选:B 【点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四类国家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 A. I B. Ⅱ C. Ⅲ D. Ⅳ (2)关于乙图中图示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A. 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 B. ②地区属于Ⅳ类国家,这里种族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C. ③地区主要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 ④地区既属于Ⅱ类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只有Ⅱ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2)Ⅳ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的人口增长较慢,属于发达国家,图中②地区的国家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故答案B错误。 故答案为:(1)B;(2)B; 【点评】(1)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问题以及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难度。(2)考查几个地区和国家的人口问题,一般主要考查几个大国,学生要特别注意。 3.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 A. 英语 B. 法语 C. 西班牙语 D. 阿拉伯语(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A。(2)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C。 【点评】(1)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几亚洲南部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2)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爱护聚落,人人有责。结合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 A. 林海雪原 B. 沟壑纵横 C. 高楼林立 D. 大漠辽阔(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A. 禁止焚烧秸秆 B. 珍惜每寸土地 C. 杜绝乱扔乱放 D. 实行达标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测试讲评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或实践才是最有效的。根据上面的教学内容,结合这一需求,在本节课上,我采用分层次分小组,指导学生自行解决,教师辅助指导的教学方式,明确的责任分工,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教学难以顾及众多学生差异性的不足,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者,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观点,实现教与学和谐发展。当遇到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加以指导、示范。而对学生来讲,不论对与错,都有一个思维过程,所以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首先让学生课前进行试卷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到考试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重建学生思维,进而重建或完善解题思路。并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 1、对试卷中自己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 2、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做题方法。 3、针对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有的放矢的复习相关知识点; 4、总结经验,掌握考试方法。 【教学关键】 重视更改试卷中的错误,并对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关注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与应用,初步理解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二、教学媒体和课前准备 【针对学生】 课前下发试卷及“卷后感悟”,查找自己易错题型,并完成通过努力可以改错的部分。【针对教师】 应对学生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将学生分小组,使每组内有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统计解答题的得分,计算各题的平均分,以此衡量全班对此类题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及相关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制订措施,并设计好针对训练题。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纠错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下列对世界人口、人种、宗教,语言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总体上看,世界上的人口增长越来越慢,人口越来越少; B.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以及分布最广的语育,我国使用的就是汉语; C. 基督教是世界最大宗教,教徒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 D. 亚洲东部、东南部的居民以黄种人为主;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世界上的人口增长越来越慢,人口数量确实还在增长,选项A错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是英语,选项B错误。伊斯兰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1)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黑直脸形宽平,鼻梁和身材中等。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身材较高。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西亚、南亚、北非、大洋洲;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梁扁平,嘴唇较厚,下巴较低,四肢较长。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不管任何人种都是相互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4)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2.某地的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及答案10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贵港)下列民居建筑与其地点搭配不当的是() A. 窑洞﹣贵阳 B. 竹楼﹣西双版纳 C. 吊脚楼﹣湘西 D. 土楼﹣福建 【答案】 A 【解析】【分析】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上;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吊脚楼是湘西地区的传统民居;土楼是福建省的传统民居。 2.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A. 因纽特人的冰屋 B.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C. 东南亚的高脚屋 D. 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的冰屋是为了保温防寒,所以A错误;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所以窑洞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所以B错误;东南亚气候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所以C正确;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是为了便于拆卸和搬运,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传统民居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 3.读不同宗教风格建筑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世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基督教 B. 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最多 C. 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 D.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均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A. 乡村,这里有河流 B.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 城市,这里有田野 D. 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A. 地表崎岖的山区 B. 冰天雪地的高原 C. 干旱缺水的荒漠 D. 灌溉便利的平原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解:(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题干中描述该聚落表示乡村聚落,田野、小河、炊烟、村庄、冬麦等等,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工作。故答案为:B。(2)从题干中的描述来看(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该地区应该是我国东部的种植业地区,故排除ABC选项,D灌溉便利的平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A. 便利的交通 B. 平坦的地形 C. 自然资源贫乏 D. 水源充足 【答案】C 【解析】【分析】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聚落形成的条件一般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沿河沿岸),自然资源丰富等。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对学生来讲比较简单,生活化教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3.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 美国 B. 中国 C. 巴西 D. 印度 【答案】 B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下列四种语言中,不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是() A. 汉语 B. 阿拉伯语 C. 日语 D. 英语【答案】C 【解析】【分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故日语不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故答案为:C。 【点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是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2.下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A. 城市聚落 B. 工业生产 C. 乡村聚落 D. 农业生产(2)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 A. 水运发达 B. 商业落后 C. 水流湍急 D. 全年少雨(3)苏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产生于丝绸之乡—江苏。苏绣() A. 能体现出西北大漠的地域特点 B. 作品都反映了江南水乡的景观 C. 是我国蒙古族女子的传统技艺 D. 原料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蚕丝 【答案】(1)A (2)A (3)D 【解析】【分析】(1)图中商铺、熙熙攘攘的人群等景观符合城市聚落的特点,且根据材料“北宋都城”可知,图中景观反映的是城市聚落。 (2)据图可知,该地区商业多依靠河流进行运输,水流平稳、航运发达;该地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该地区地势平坦,高低落差小,水流平稳;该地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3)江苏属于南方地区,苏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反映的内容众多,例如:人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1999年10月12日) ⑵人口的增长速度: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P66中的图4.5) 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亚洲东部、南部 ②欧洲 ③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 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 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 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 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 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3、人口问题 ⑴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 ①衣——需求量大 ②食——粮食紧缺 ③住——住房紧张 ④行——交通拥挤 ⑤上学、就业、看病难 ⑵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⑵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昆明)关于世界人种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B. 黑色人种的故乡是南、北美洲 C. 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 D. 佛教建筑物为清真寺 【答案】 A 【解析】【分析】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A正确; 黑色人种的故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B错误; 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C错误; 佛教建筑物为佛塔或寺庙,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D错误。 故选:A 【点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2.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 美国 B. 中国 C. 巴西 D. 印度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约占世界人口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活富足,人口迅速增长,成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后来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了很大的控制,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每年人口还是在不断增长。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从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3.读聚落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盐城)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读下列四幅聚落景观图,完成小题。 (1)下列聚落与分布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A. 蒙古包﹣青藏高原 B. 竹楼﹣西双版纳 C. 窑洞﹣云贵高原 D. 冰屋﹣东北平原 (2)目前,图中窑洞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湿地破坏 C. 森林砍伐 D. 河流污染【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竹楼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冰屋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故选:B(2)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A 【点评】(1)我国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2)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法语 B. 阿拉伯语 C. 汉语 D. 英语【答案】 C 【解析】【分析】解: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是英语;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3.认识世界,读下组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组图中表示马六甲海峡的是图( ) A. ① B. ② C. ③ D. ③(2)上组图中的图②所示区域的主要人种、通用的语言和信仰的宗教分别是 A. 黄色人种、英语、基督教 B. 黑色人种、西班牙语、佛教 C. 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D. 黄色人种、阿拉伯语、基督教 (3)上组图中有关图③所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区域常住居民为因纽特人、拉普人 B. 站在A处,面北而立,该海峡西侧为太平洋,东侧为大西洋 C. 该区域气候酷寒,地面全被冰雪覆盖,没有植物能够生长 D. B所在的大洲淡水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答案】(1)A (2)C (3)B 【解析】【分析】(1)马六甲海峡地处东南亚,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图①表示的是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②表示的是西亚地区,③表示的是南极地区,④表示的是白令海峡。 (2)图②是西亚地区,西亚主要以白色人种为主,通用阿拉伯语、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 (3)图③是南极地区,南极地区无定居人口,北极地区常住的居民是因纽特人、拉普人,A错;图③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区域,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因此站在A德雷克海峡处,面北而立,该海峡西侧为太平洋,东侧为大西洋,B正确;南极地区气候酷寒、烈风、干燥,南极地区的暖季,在大陆边缘的沿海地区是无冰区,这里生长着主要以地衣、苔藓、藻类为主的植物,C错;B所在的南极洲淡水资源丰富,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存在。南极地区降水稀少,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洲,D错。 故答案为:(1)A;(2)C;(3)B; 【点评】(1)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黑直脸形宽平,鼻梁和身材中等。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皮肤呈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教案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教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世界的人口 内容与分析 内容: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 内容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950年开始,并预测到2005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

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1.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2.结合地图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了解人口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并能对人口数据进行基本的计量分析。 2.目标分析 通过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人口数据,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学会计算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四大人口密集区和四大人口稀疏区,并适当分析其原因。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人口出现负增长不是人口问题,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学生认为人口也少也好。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通过分析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会导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下图是波斯湾沿岸灯光图。该地区城市大致分为能源城(能源开采、冶炼为主:其工业区昼夜开工)、消费港口城(贸易、金融等非能源产业为主)和沙漠新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常年彻夜灯火通明,此处城市多属于() A. 能源城 B. 消费港口城 C. 沙漠新城 D. 旅游城市(2)丙地灯光较少,原因可能是() A. 农田广布,民居分散 B. 高温多雨,没有城市 C. 炎热干燥,人烟稀少 D. 畜牧业发达,城市少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地常年彻夜灯火通明,说明此处城市多属于昼夜开工的能源城,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故选A。(2)由图可知,丙地位于阿拉伯半岛,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生存条件恶劣,人烟稀少,故选C。 【点评】(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经霍尔木兹海峡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中一些大型油轮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的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等。 (2)“中东”是指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的控制,终年炎热干燥,使得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水资源成为制约中东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2.某国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人口死亡率为7‰,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 10‰ B. 3‰ C. 17‰ D.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