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数据管理及应用论文

产品数据管理及应用论文
产品数据管理及应用论文

题目:P D M系统结构详解

PDM系统结构详解

摘要

产品数据管理(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是在一项新的信息管理思想和技术。PDM可定义为: 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 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技术。PDM明确定位为面向制造企业, 以产品为管理的核心, 以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PDM进行信息管理的两条主线是静态的产品结构和动态的产品设计流程, 所有的信息组织和资源管理都是围绕产品设计展开的。PDM继承并发展了CIM等技术的核心思想 , 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 , 用整体优化的观念对产品设计数据和设计过程进行描述, 规范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 保持产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跟踪性。PDM的核心思想是设计数据的有序、设计过程的优化和资源的共享。经过近些年的发展, PDM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字:PDM,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面向需求,变量配置,工程变更,工程

变更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工作流

概述

产品数据管理(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是在一项新的信息管理思想和技术。PDM可定义为: 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 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技术。PDM明确定位为面向制造企业, 以产品为管理的核心, 以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技术也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制造模式新概念 , 它与其它先进制造技术相比 ,无论在考察问题的角度和范围、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工程目的 , 都有其特点。它继承并发展了工程数据库、产品数据交换、企业业务重组等核心思想,强调产品数据与工作流程的集成 ,以产品数据和过程为中心, 科学合理地对企业业务过程、产品数据和过程进行描述和重组 ,把产品数据及有关的过程集成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 ,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协同的工作环境,保证产品数据在其生命周期内保持一致、最新和安全。自从 PDM 概念被提出以来 ,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成为CIMS的研究热点,目前 , PDM 技术发展迅速,许多大公司如Sherpa 、HP 、IBM 、DOCUMENTUM、PTC 等结合 PDM 技术 ,成功地推出了商业 PDM 软件, 国际上许多大型企业逐渐接受了 PDM ,并把 PDM 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企业竞争策略。

一.PDM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PDM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

1.1 配合CAD工具的PDM系统

早期的PDM产品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当时, CAD已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工程师们在享受CAD带来好处的同时, 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查找设计所需信息上 , 对于电子数据的存储和获取的新需求变得越迫切。针对此情, 各个CAD厂家配合自己的CAD软件推出了第一代PDM产品, 主要解决大量电子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问题, 提供了维护“电子绘图仓库”的功能。它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孤岛”问题, 仍然普遍存在系统功能较弱、集成能力和开放程度较低等问题。

1.2 专业PDM产品

通过对早期PDM产品功能的不断扩展, 最终出现了专业化的PDM产品, 如SDRC的 Metaphase和EDS的IMAN等就是第二代PDM产品的代表; 出现了许多新功能, 如对产品生命周期内各种形式的产品数据的管理能力、对产品结构的配置和管理、对电子数据发布和更改的控制以及基于成组技术的零件管理与查询等; 同时提高了软件的集成能力和开放程度, 少数优秀产品可以真正实现企业级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PDM走向商业化开始成为一个产业, 出现了许多专业性开发、销售和实施PDM的公司。

1.3 PDM的标准化阶段

1997年, OMG组织公布了其PDM Enabler标准草案( 第一个国际标准) , 本草案由许多PDM领域的主导厂商制订( 如IBM、SDRC、PTC等) 。PDM Enabler的公布标志着PDM技术向标准化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PDM Enabler基于CORBA技术, 就PDM的系统功能、逻辑模型和多个PDM系统间的互操作提出了一个标准, 为新一代标准化产品奠定了基础。PDM技术作为一门管理技术, 管理着企业的全部知识资产。随着PDM技术的不断更新, 为用户提供的功能越来越强, 又必须有效地保护原有的资源。一般来说, CAD系统的改变可以通过图形数据交换标准来保护原有资源。理

论上讲PDM系统的改变可以通过STEP标准来保护原有的资源, 可实际上由于PDM

系统有巨大的数据量, 这种转换往往是不可取的。因此, 用户在选择PDM产品时要慎重, 使用时要稳重, 更新时要保重。

二.文档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功能

目前传统的企业级 PDM 已经不能满足异地协同设计和远程信息共享的实际需求和基于 Web 的技术为全球化电子信息的共享提供了基础。基于Web的PDM 系统被认为是分布式产品数据管理的自然扩展。文档管理作为PDM的核心功能模块, 是确保 PDM 系统其他模块功能顺利完成的基础。围绕 PDM 中文档管理功能,进行了基于 Web的文档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 开发了PDM中基于Web 的文档管理系统。系统采用Web的三层 B /S(Browser /Server)计算模式,降低了企业的实施费用,加速了PDM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PDM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采用 Web三层B/S结构模式开发 PDM 文档管理系统 , 将商业逻辑从客户端分离出来集中在中间层服务器上,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 从而避免了传统 C /S 结构的局限。具有跨平台、低成本、维护与升级方便、良好的开放性与可扩充性等优点。 Web三层 B /S模式的系统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第一层为客户层, 它是一个图形用户界面。在这一层运行的程序是浏览器 , 不需要完成任何重要的业务逻辑 , 也不直接和数据库交互 ;第二层是中间层, 负责管理对用户请求的处理 , 将完成 PDM 中基于Web的文档管理全部功能;第三层是数据处理层 , 是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 ,存储和管理应用中的数据和文件。它和中间层共同完成业务逻辑、验证和存储的实现。

三.产品结构及配置管理的认识

产品结构是制造企业的核心文件,产品结构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得到产品是否按预期的目标执行所需的信息,它是企业产品开发中最实用的功能,是为了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接口,为PDM的产品配置提供结构数据及相应的支持文档。产品配置管理实质就是广义的物料清单表(Bill Of Material.BOM)管理,能够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共享统一的产品配置,并且对应不同阶段的产品定义,生成相应的产品结构视图,如设计视图、制造视图和工艺视图等,为给ERP提供有关产品全部数据的来源打下基础。

具体产品的产品结构是设计人员从已有产品零部件明细表(通用件、标准件、自制件、外购件、外协件、原材料等)和产品装配系统图等文件中提取,或是凭经验自己创建的,或是从已有的产品结构中得来的。产品结构建立起来后,就得到了产品的结构树,但这还不足以完全描述一个产品,这时需要设计人员给产品结构中的各个节点添加产品的其它信息(特征属性信息、图纸文档等引用信息,这样把产品结构和其相关的一些信息都联系起来了。但对于企业不可将所有的产品结构都独立地存储,而是通过分类进行管理。所以,对一个宏观的产品类只有经过配置才能得到具体的产品对象而且才有实际的意义。所以在不同部门必须对产品结构树的节点属性进行提取添加也就是通过一定的配置规则f例如变量配置规则、版本配置规则、有效性配置规则)对产品结构的变化进行控制和管理。这也是实现有序生产,大大提高生产、管理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的关键所在。

四.产品开发中的工程变更

4.1产品开发中的工程变更

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 制造型企业面临更多、更频繁、更复杂的变更, 这些变更始于不同的原因, 比如客户需求的改变、供应商或合作伙伴的改变、零部件制造和装配发生困难、产品原型测试和产品制造质量不合格、产品版本升级或新产品的引入等。对这些变更进行有效管理并加快响应速度, 将能提高企业产品开发过程

的敏捷性。因此, 工程变更管理( ECM ) 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业务。

4.2 PDM系统中变更的解决方法

ECM 功能与 PDM 的集成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 PDM 的产品信息管理模块和流程管理模块为 ECM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由于 EC 的复杂性, 目前大部分 PDM 系统的 ECM 部分功能仍相当有限, 一般需要定制。根据实际的工程变更需求, 可以将 EC 的过程分为请求、评估、实施三个基本环节( 如图 1) , 左边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 EC 流程: 首先获得详细的产品缺陷问题描述, 这些问题可以来自企业内部( 比如产品制造) , 或者企业外部, 比如产品销售或用户反馈, 然后根据问题的大小和紧迫程度, 决定是否提交正式的 EC 请求; 重要的 EC 请求在实施之前需要进行评估。评估包括问题调查、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分析和变更建议四个步骤。即将问题调查单和问题描述一起发给技术人员来定位问题起因, 组织专家进行讨论, 统一各方面的意见, 并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达成一致, 且方案可行, 则提出解决建议单, 并向相关的部门和技术人员发出正式的变更实施单。变更实施单的提出, 表明正式开始变更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更改流程, 最终完成产品信息的更改。

五.PDM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企业所使用的软件越来越多,如用于工程设计的CAD,CAPP,CAM,CAE,CAQ等软件:用于办公自动化的字处理和制表软件;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制造资源规划(MRP II)、企业资源规划(ERP)等。信息集成的深度和广度也从CAD/CAP/CAM的集成,发展到CIMS的信息集成。随着PDM系统的引入,用户一方面希望它能实现对各种应用软件所产生的数据和文档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希望在PDM环境中做到应用软件阳J的信息共享、用户间的协同合作、应用系统与PDM系统中数据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设计信息与经营管理信息间的集成。以上这些都要求改变过去基于数据库实现应用系统集成的传统办法,而改变为基于PDM的应用集成。集成是指将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及应用(计算机软硬件、接口及机器)聚集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集成包含功能交互、信息共享以

及数据通信三个方面的管理与控制。上述定义揭示了集成的内涵,即集成应包括信息与应用两方面的集成。应用集成涉及到结构、技术、用户需求等诸多因素,与软件的定制开发相比,对软件开发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有更高的需求。

在PDM系统开发中,抛弃原来独立使用无法相互通信的应用软件,完全丌发一套新定制的环境是不现实和低效益的。如何爿‘能有效地集成现有软件功能,尤其是满足以后扩展需要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现代个人计算机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分布式应用软件从可能演变到了需要和某程度上的必要。如何让不同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应用软件如一个整体般工作。OMG提出的CORBA可以用来解决这些问题。CORBA最初是0MG在1990年11月出版的《对象管理体系指南》中定义的。它既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规范,也可以被看为通信中间件。COIMA是分布式计算和对象模型的结合。它使应用程序能共享和访问其他应用程序的对象,不仅提供了可扩展性、可重用性的优点,还便于优化软件结构,特别方便了分布式应用软件的构建。CORBA使用代理器来处理系统中客户机和服务器间的消息。代理器能选中一个最符合客户机请求的服务器,并把客户机所看到的接口从服务器的实现中分离出来。接口和实现分离的好处是可以采用灵活的、积木式的开发方法,实现对客户机隐瞒服务器的变化。只要接口及其行为不变,就可以构造一个新的服务器或修改已有的服务器而无需改变客户机。使用代理器,CORBA能够支持灵活的服务器和客户机构件技术及其PDM系统集成方法的研究关系,某个软件既可作为客户机提出请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请求的实现。不但基于CORBA开发的软件能够平滑通信集成,一般的用户软件,尽管是非面向对象的软件,也能通过CORBA实现集成。CORBA 通过将需要集成的软件包裹在符合自己标准的一套接口中来实现。CORBA的接口清晰、易理解、基于编程层次的特点使一切成为可能。CORBA的IDL(接口数据结构定义语言),使软件的开发不用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编程语言。OMG定义了c、C++、SMALLTALK的语言联编,使得用户能从OMG IDL源文件或直接从接口仓库生成这编

程语言的源代码。

图4-2给出利用CORBA软构件技术实现外部系统(CAX、MRPII

等)与PDM系统集成的体系结构模型。

图用CORBA技术实现外部系统与PDM系统集成的体系结构底层的分布式异构计算机网络环境构成了信息通信的硬件平台;PDM系统环境支持异构网络间的通信。异构操作系统间的互操作和异构数据库的集成管理。基于CORBA的中间件服务系统则在PDM系统环境的基础上,为其它外部系统提供应用互操作服务。它由实现系统提供的公共设施、通用对象服务及结合应用需求开发的一系列功能代理组成。功能代理是通过对外部系统功能的封装及其组合而形成的面向对象的功能实体,由于其基于CORBA软构件技术,对外提供了一致的功能接口。给应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带来了方便。外部应用系统通过接口适配器与PDM系统发生交互。适配器实质上就是对服务与请求的封装集成,可以具体划分为外部应用系统端封封装和PDM端封装两部分。

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学校综合管理系统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3、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 4、物资的购、销、存管理 5、电子商务管理系统 6、库存与成本核算管理 7、人事综合管理系统 8、交通管理系统 9、超市管理系统 10、高校学生管理系统 11、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 12、基于或的事务查询系统 13、计算机动态网页的制作 14、基于网络的客运售票系统 15、高校科研与技术开发管理 16、高校教学与课表制作管理 17、城市居民户籍管理 18、商品销售与市场预测管理 19、电信业务管理 20、工商税务管理 21、计量标准化管理 22、银行储蓄业务管理 23、城市供电管理 24、餐饮业管理 25、房地产管理 26、股票行情分析管理 27、大中型医院管理 28、数字图书馆管理 29、辅助决策系统 30、生产过程管理系统 31、贷款业务管理 32、财务管理 33、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34、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的设计与研究 2、 2.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设计 3.在线就业招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5.超市在线交易系统一 6.超市管理系统 7.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站开发 8.试题采编系统 9.试题卷生成系统要求:在模式下根据试题卷生成系统生成的试卷进行在线考核,并进行实时 评测 11.稿件投稿及审阅系统

12.毕业设计学生选题系统 13.通用考试系统平台研究 14.房产信息管理系统 15.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16.邮件作业批改,管理系统 17.基于的高校学生选课系统 18.基于内容过滤的收发程序 19(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20.基于多层的软件体系设计分布式学籍管理系统. 21.教材管理系统设计 22.通用期刊稿件处理系统(网络,数据库) 23.网上购物系统 24.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25.基于技术的图书销售系统开发 1.工业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我国大中型建设工程监理研究 3.工业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框架研究 4.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5.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基于(大学资源计划)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及方法研究 8.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9.某省信息产业结构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10.某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 11.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12.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研究 13.中小企业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 14.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15.工业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16.某省(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17.某省(市)信息产业发展状态与趋势研究18.电子信息类企业信息化实施战略研究 19.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20.决策树模型在客户分类中的应用 21.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研究 21.企业客户价值研究 22.企业网络化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23.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实施研究 24.数据挖掘在某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25.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6.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27.某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方案设计 28.网络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29.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探讨

信息管理学论文

对撰写论文 “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的过程中信息需求与满足过程研究

对撰写论文“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的过程中 信息需求与满足过程研究 【摘要】撰写论文是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最初尝试,也是一次对大学生在校期 间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以及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集中考查。网络化是20世纪末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目前,Internet已成为通达世界所有国家和绝大部分地区的国际性网络。用户信息雷求多样而复杂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与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传统文献不再是主要的信息艰,电子型、数字型文献的利用比例上升很快,加之用户个人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和条件的优化,决定了信息爵求的复杂性和基本形态的变化。因此,对于论文“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论文的撰写,我们除了《信息管理基础》课本以外,最重要的信息需求的满足过程是借助网络进行的。 【关键词】信息管理人才人才的培养与研究网络环境信息需求的产生信息需求的满足 【正文】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信息管理专业与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有着卓越的贡献。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各高等院校纷纷创办"经济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培养信息管理类人才。1998年,国家通过专业目录调整,将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统一名称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适应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原来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和档案学系也大多更名为信息管理系,除继续设立原有专业之外,还增设新的信息管理专业。例如,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更名为"信息管理系",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5所院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相继易名为"信息管理系"或相关系名,并纷纷增设新的专业方向,调整课程结构。缺少有效的实践和实习环节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最大的缺陷之一.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所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还比较难以找到好的实习机会,而学校的实验设施能同时支持很多学生进行实践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个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逐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专业的培养方向不明确,学生"无特长".事实上,正是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广,学习的课程多,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看起来好像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专长。在大部分受访对象看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是什么都会一些,而又什么都不是特别精深.在大多数学校,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培养的专业性更强一些;而对本科生的培养一般比较注重知识面的拓展,在适应社会需要的某些专长方面的培养力度还不够。这种培养模式的直接结果是很多本科毕业生

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大自然、大社会和幼儿本身就是幼儿教育的源头活水,只要我们以现代幼儿教育观念辩证地去开发和整合,定能做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不仅应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注重幼儿的在园教育,还应树立大的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多方位、多渠道对幼儿产生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这里,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方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充分认识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整合、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了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效地促进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该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环境、自然、家庭、社会以及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等方面。通过反复地学习《纲要》,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社会资源促进幼儿发展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幼儿年龄虽小,却仍然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为幼儿生来就具有的几乎本能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是其他年龄段的儿童无法比拟的。生活本身就是学习学习即成长:他们兴致勃勃、不知疲倦地探索环境;尝试各种活动对自己充满信心,不知何谓“失败”。每一种经验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而受欢迎的,正是这种对经验的开放态度使他们乐于并善于学习,逐步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慢慢“成人”。幼儿园内既有显性资源,又有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隐性资源。幼儿园所拥有的人、财、物是显性资源,时间、信息、校园文化、组织精神是幼儿园的隐性资源。 1.注重园内的环境创设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这是新《纲要》中的要求。在二期课改后的今天,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幼儿活动室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如何确立环境主题,让生动、形象的环境展示反映孩子的真实情况,让环境活起来,发挥孩子与环境互动作用,让环境与孩子对话,充分发展孩子所想、所知、所做,成为他们与活动对话及信息沟通平台。 首先,我觉得教师应该通过对孩子仔细、全面的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并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一起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例如: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情绪十分焦虑。我们利用想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访等方式了解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最喜欢吃的东西、最喜欢的人等等,向家长收集相关的照片,展示在低低的墙面上,让孩子触手可及,借以消除孩子的焦虑感。另外,我们在活动室内适当提供多部玩具电话机。小班的孩子在幼儿园特别想家人,他们常常会让老师打电话给亲人,让他们接自己回家。电话机可以成为他们倾诉的工具,他们常常会拿上电话机,和想象中的爸爸妈妈说上好一会话,这时如果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幼儿的焦虑心理就能得到充分的缓解。因此,小班开学初,我们的环境布置主题确定为“我的家――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幼儿园也是我的家,从而愿意愉快的上幼儿园。 其次,我觉得适宜的区域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很多学习的机会。活动室内,我们会根据班内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将整个活动室分成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为幼儿制作许多不同层次、不同操作要求的材料。例如:美工区――孩子们可以在那里涂涂颜色、撕撕面条、剪剪薯条......益智区――孩子可以送卡片回家、找相同的物品、比比大小多少......娃娃家可以模仿爸爸妈妈烧饭、做菜、洗衣服、玩玩具......我们把要求设计成简单的步骤图,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选择相应的区域,尝试大胆进行活动。这样,老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得对个别孩子进行指导。 另外,我认为环境还可以成为孩子收集资料、活动和成长的记录。孩子每天来园后都要进入区域活动,等到他们成功后,把他们的作品保留下来。例如,结构区的孩子搭建的高楼我们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系别:信息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 班级:计应0233班 姓名:周广宝 教师:于静 日期:2005年4月24 前言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库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使我们使用易于与数据库连接的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库窗口这一功能强大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形,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分析,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每个学校教育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内容对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所以该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他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校园网络、如今的web宽带网都为我们共享数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由此,建立高性能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是科学化、正规化的体现。因此,开发这样的软件系统是很必要的。 摘要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经过分析,我们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VISUAL BASIC6.0开发工具,以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系统的后台操作,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 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关键字:控件、窗体、域。 ABSTRACT The system of managing student file is a typical application of 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 (know as MIS),which mainly includes building up data-base of back-end and developing the application interface of front-end. The former required consistency and integrality and security of data. The later should make the application powerful and easily used.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同名13313)

学生管理系统 摘要 学生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系统的主要构件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现代化水平,系统的先进性将引领学校教学质量向前飞速发展。 学生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 (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经过分析,我采用微软公司的visual studio 2,005.中的c#语言平台开发,后台建立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基础上,尤其是数据窗口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高可行性系统。通过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了解,来论证本系统的解决方案。另外对学校等领域进行调研和分析,参照相关各种资料进行数据库编程实践。在指导老师的大力帮助下,基本上完成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用户模块和管理员模块。对于用户模块来说,只能浏览属于本用户(学生)的相关信息;而管理员模块,则可以添加、查询、修改、删除、查看所有学生的信息,并且可以对班级信息、课程信息、学生成绩和教师信息进行简单的管理。 关键词:MIS;信息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The student information system Abstract The stud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one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system primary members, will manifest a school teaching modernization level in some kind of degree, system advanced has eagerly anticipated the school teaching quality to the front rapid development. The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system is the typ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IS), Its development mainly includes the backstage database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as well as front end the application procedure development two aspects. Establishes the data uniformity and the integrity regarding former request is strong, the data security good storehouse. But regarding latter then the request application procedure function is complete, Easy to use and so on the characteristicAfter the analysis, This system adopt c# language flat roof of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5031677.html, to be developed, the backstage establishment in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foundations, the data window gift of gab convenience but succinctly operates the database in particular the intellectualized object, first establishes the system application prototype in the short time, then, carries on the demand iteration to the initial prototype system, revises and the improvement unceasingly, until forms the high feasible system. Through to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aspect understanding, Proves this system the solutionMoreover to domain and so on school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d the analysis, the reference is connected each kind of material to carry on the database programming practice. In instructs under teacher's vigorously help, basically has completed the design project description request. This system has two modules, user module and administrator module. For user module, it just can browse information itself, but for administrator module, it can add, query, modify, delete and browse information of all students, and can manage the information of classes, student's result management, subjects and teachers simply. Key word: MI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探讨与对策 容摘要:该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和防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策 Abstract:The article on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existing in-depth discussion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Strategy

目录 容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前言...............................................4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52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因素.............................5 2.1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不安全因素.......................52.2计算机网络维护的人为不安全因素....................6 2.3数据库储存的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72.4其他的不安全因素.................................7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73.1提高系统自身的防御力.............................73.2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8结论................................................9

课程资源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课程资源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从一堂公开课谈课程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既包括校内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必须活用教材,利用信息网络提供资源性的支持,开发学生身上的潜在资源,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极大关注。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既包括校内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都可以看作是非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

土资源、家庭资源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 要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必须改变对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走出对课程资源观念僵化的思维定势,改变教师对课程性质的看法,使课程由狭隘变广阔,由沉静变活跃。我们要了解课程不只是学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等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只有使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但是目前,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许多认识与操作上的误区。笔者曾听过一堂公开课:人教版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unit 7教学片段。 1.播放帕瓦罗蒂的歌曲《重归苏莲托》,教师设问:who is the singer?出示帕瓦罗蒂的照片,指导学生描述其外貌,导入本课。 2.出示一些国家领导人的照片,教学curly,straight,medium,build,heavy,height 等描述外貌的单词。 3.完成la 部分的匹配,听录音,完成这部分所缺内容。 4.听录音,完成2a、2b的练习,学会正确使用“is”和“has”来描述外貌。 5.出示lily的照片,通过对话描述其外貌。

南大信息管理毕业论文

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欧密格光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作者: 焦长平 学号: 12090111144 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习中心: 常州分中心 指导教师: 朱庆华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廿日

摘要 江苏欧密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刚挂牌成立,即将新三板上市,其前身是常州欧密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正处于管理规范升级的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为欧密格光电实现系统化管理,提供最有力的保证。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主管,有责任对企业信息化现状做一些分析。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的观察研究,找出企业信息化的问题所在,总结过去,放眼未来,为企业信息建设做好长远的打算,同时能结合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与支持,积极寻求解决思路与方法,引入各方参与,招资引智,实现欧密格光电的两化融合战略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 欧密格光电, 民营企业,两化融合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一、常州欧密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化基本状况 (1) (一)欧密格光电信息化硬件建设情况 (1) (1)主干网络建设情况 (1) (2)机房的硬件建设情况 (2) (二)欧密格光电信息化业务情况 (2) (2)电子邮件服务 (3) (3)ERP系统 (3) (4)WEB服务 (3) (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情况 (3) (三)信息化管理人才情况 (3) 二、欧密格光电的信息化的问题分析 (4) (一)信息化投入问题 (4) (二)信息化目标问题 (5) (三)信息安全问题 (5) (2)数据安全 (6) (3)保密制度与措施 (6) (四)信息战略规划 (6) (五)欧密格光电信息化方法与途径 (7) 三、欧密格光电未来信息化发展方向 (7) (一)数据中心建设问题即需解决 (8) (二)网络安全需要防范 (8) (三)业务整合需要加强 (8) (四)重视两化融合战略 (8) 四、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竹类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校选课课程论文 广西大学 《竹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论文题目:竹材资源利用现状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学号:XXXXXXXXXXX 姓名:XXX 填写日期:2014年5月24日

竹类资源利用现状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子种类、竹林面积和竹资源蓄积 量均居世界之首。竹子,南方常见的植物之一,不仅有着常绿的姿态,还有着令人心情 宁静的功能。竹,中国古代诗人诗歌中的常见植物之一,寓意高清亮洁,为人真正。由 此可见,竹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无法取代。中国竹子品种繁多,论文主要概述叙述中 国竹类资源的利用现状。 关键词:竹类资源利用现状竹类家具竹纤维竹纺织 一.建筑领域方面的应用 我国竹类资源比较丰富,而木材、钢材等建筑材料紧缺的问题将日益突出,中国木材 资源相对贫乏,人均产量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到2015年我国木材缺口将达到 1.4一1.5亿耐。随着我国天然森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资源紧缺的问题将日益突出,在 这种形势下,竹材作为一种速生的森林资源,其性能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对 其进行处理将获得更高性能的材料,可以应对目前的建筑材料的紧张形势,将竹材制成 各种不同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竹材的高效利用 不仅会带动广大低收人竹产区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来讲,这种以竹代木、减少木材 []1 资源的利用将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竹子在食品、房屋、家具等许多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在许多国家,竹子以多种方 式得以巧妙利用,一生都可为人类服务。竹子是房屋建造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作为 品质优良的建筑材料,竹子比较便宜,且容易加工。近年来,竹子作为房屋建筑材料的 重要性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在亚洲,许多低收入家庭利用竹子搭建房屋构架,即便使 用其它材料,竹子也是建筑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制成房屋的屋顶桁架、檩子、 椽子、柱子、地板、墙体、门窗等各种部分,有时为了隔声的需要可以结合水泥、石膏 等材料。竹子建筑除了环保外,还具有造价低、便于安装的优点。在中国和日本的文化 []7 中,竹子具有重要的地位。 当然,竹子在人造板材上的运用更加广泛。竹材人造板具有幅面大、刚性好尺寸稳 定性好等特点!并能按使用要求调整产品的结构和尺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工程结构材 料"而且!通过竹质人造板加工可使竹材的产值增加为原来的倍以上"多年来!我国对竹 材工业性开发利用!特别是在竹材人造板的研制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以竹代 []6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我国的竹材工业在规模和水平上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东南亚,竹子几乎覆盖了那里的乡间和很多太平洋小岛 ,如孟加拉国90%的农村房屋都是用竹子建造的。南美洲用本土适合的竹子Guadua建成

信息管理毕业论文(范文8篇)

信息管理毕业论文(范文8篇) 如今我们正身处于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典型特点之一就是数据信息暴涨,大量的信息处理给各行各业的工作带来了挑战,信息管理变得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8篇“信息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供该专业的毕业生参考研究。 信息管理毕业论文(范文8篇)之第一篇:试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摘要:计算机早已普及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管理领域亦是如此,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同信息管理工作相整合存在极大的便利性,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加以分析,以期为深化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认识,强化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建言献策。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整合 伴随科技的飞速进步,各行各业的工作模式也在与时俱进,怎样行之高效地强化信息管理的质量和速率,是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计算机应用技术同信息管理的有机整合,有助于协调当下信息管理及归类工作中的难题,下面笔者主要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展开分析: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优势所在 其一强化信息管理的效率,身处于高速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信息数据海量庞杂,这给信息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负担,

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效引入,可以助推信息管理走向科学化、体系化,信息管理日常事宜更为便捷,工作速率得以全面强化。其二信息管理工作质量的加强,二者的整合于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信息管理的精准性和稳定性和安全性,数据库以及信息管理体系繁荣构建有助于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有效避免了以往信息传输历程中容易出现的偏差、遗漏问题,进而促进信息管理不断走向高质化。其三信息获取渠道的扩充,二者的整合,有效扩充了信息管理人员获取各项信息数据的途径,不但可以从以往固有的途径搜寻信息,也可以利用拥有海量资源数据的网络资源库搜索所需的信息素材,但需强调的一点是,利用网络搜寻信息时必须要谨慎细致,确保信息的完善性、无误性和安全性[1]。其四信息保存、更新事宜更为便捷,二者的有机整合将全部信息统一成数据化形式,数据形式的信息保存、补充、更新操作更为简单便捷,用户只需通过相应的操作软件等计算机工具便可及时、有效地做好各项操作。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方式 (一)信息化管理观念的培养 深入强化信息管理观念是促成计算机同信息管理有效整合的先决基础,现今时代处在一个互联网科技高速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大众的日常生活被庞杂繁复的信息所填满,如果想于日趋激烈的行业争夺中抢占一隅之地,促进自身的长效发展,便需及时得到业界最新最及时的讯息。所以,首先便要从源头观念处着手,逐步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观念,并适时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同信息管理的最新发

毕业论文资源开发利用探析

【内容提要】文章探讨了开发利用硕士研究生学位资源的有关问题,分析了学位论文的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的前景和可能,并提出初步的思考与设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自1980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以来,我国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不断在改革中发展、完善,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对促进教育、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2000年6月止,全国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单位共65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共8361个,学位点专业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等12个学科门类。截至1999年我国共培养硕土486558人。另外全国还有388个单位开展了授于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硕士学位工作,通过这条途径已有25599人获得硕士学位,特别是近两年来,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更是连续以30%年增长率递增,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为我国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大批专业人才,而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学位论文的水平。 1现状分析 学位论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献类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学位制的出现而产生、发展,经过导师的指导、论文答辩和学位委员会的评审等步骤,是研究生获得学位的主要依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信息源;二是这种文献经过打印,数量有限,一般限于内部交流,属非卖品不易获得,由于极其分散,不利于科学信息的交流。 硕士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所作的学位论文,不同于本科毕业生作的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有专业研究方向,并有专业导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也不同于博士研究生所作的学位论文,博士论文大多数已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社会可利用的资源。而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就业与原学习的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已经加入WTO,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科学技术和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对此,如何进一步作好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显得尤其重要。 一、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劳动力资源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员。近几年来,我们在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只注重物资资源的投入、管理、配置和生产,而忽视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 二是企业在劳动力资源管理上,仍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下传统的用人观念,只重视对干部、大中专生的管理和开发,而忽视对全体员工的职业技能管理和开发; 三是片面认为企业减员就是减工人,而对非生产人员减员力度不够; 四是忽视劳动力的商品特性,不重视劳动者的经济价值的实现,使劳动者的培养、使用、开发、配置、管理等脱离

了经济规律,致使劳动力价格与价格严重背离,导致劳动力浪费严重。 2.人才流动机制不完善,造成劳动力资源分布的不合理。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许多人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流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人才流动机制还不完善,人才流动者的后顾之忧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致使人才流动困难,造成一些单位人才积聚,人才无法施展才能,而另一些单位人才缺乏,又得不到自己所需人才,从而导致劳动力资源分布的不合理。 3.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备,造成劳动力的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备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性新进人员。如目前按现行政策任何企业都有安置复退转军人的义务,实际上复退转军人安置任务几乎全部落在了自身富余人员都无法安置的国有企业身上,而其它类型的企业有许多经济效益很好,却不按其承受能力确定安置任务。另外,现仍在执行的老工人从农村轮换子女进厂当工人的轮换工制度以及个别行业仍然实行顶班制等,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企业劳动力队伍结构不合理。 4.劳动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这主要体现在部分劳动者知识陈旧、观念落后、应变能力差、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面对经济转轨中的各种竞争、下岗分流等,无所适从。再有

企业信息化管理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销售管理系统 所在系部:软件系 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 姓名:颜晓匡 学号:200900010458 指导教师:王维伟 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完成日期:2012-3-2

目录 1.前言 (2) 2.系统需求分析 (3) 2 要求分析: (3) 2.1 用户定位分析: (3) 2.2 功能需求分析 (3) 2.2.1 问题定义及可行性研究 (3) 2.2.1.1 问题定义 (3) 2.2.1.2 (4) 2.2.2 (4) 2.3 性能需要分析 (4) 3.环境平台分析 (5) 3.2程序的功能设计 (5) 3.3程序流程设计 (6) 3.4 系统设计 (6) 3.5 数据库设计 (7) 4. 系统的详细设计 (9) 4.1系统模块设计及程序流程图 (9) 4.2程序单元设计以及编码及其开发 (11) 5. 系统实现 (11) 5.1 应用程序主界面的实现 (12) 5.1.1添加菜单 (13) 5.1.2系统与数据库的连接 (14) 5.1.3添加公共模块入引用 (15) 5.1.4添加代码 (16) 5.2 交易管理的实现 (16) 5.2.1进货登记的实现 (16) 5.2.2 销售登记的实现 (18) 5.2.3 退货登记的实现 (18) 5.3 进货统计的实现 (19) 6. 结论与展望 (20) 7.参考文献 (21)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引进已彻底改变了许多公司的经营管理。甚至附近的一个小店主也可能正在用计算机来控制销售、记账以及其他活动。在一些大公司里,电子信息处理系统监测全部工作设备的操作与运行。 销售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销售管理机制进行调查研究,开发了销售管理系统。本系统中解决了企业管理事务中的进货、销售、退货等情况的问题以及相关统计工作。本系统中包含七个功能模块:系统登录、交易管理、进货统计、销售铳计、业绩查看、报表查看和帮助。 本系统使有Microsoft公司推出的visual basic 进行前端开发,VB是基于WINDOWS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它采用了当今软件设计的最新技术,具有开发效率高、设计灵活、生成的软件界面友好美观等特点。本系统中通过VB 的ADO和数据库进行无缝连接,大量应用了VB中的控件和触发事件。后端的开发工具是Microsoft Access 2000,整个数据库都是相互关联的,使数据库具有较高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在现代化企业中,信息管理工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信息管理工作已经渗透到企业日常工作的许多方面,无论是其自身还是所发挥的作用,都为企业的创新、发展以及经济效益,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企业基础数据的信息化、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及实施控制过程的信息化、人的行为规范管理等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工程,确保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坚实的管理基础和繁殖内核,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销售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销售管理体制将给企业带来很可观的经济效益。无论是一个销售公司还是一个销售商店,都有很多的销售数据需要管理。手工管理这些纷繁复杂数据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潮流,实现数据规范化、自动化的电脑管理,是一个管理规范、动作高效的企业单位的必然要求。

竹类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竹类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校选课课程论文 广西大学 《竹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论文题目:竹材资源利用现状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学号:XXXXXXXXXXX 姓名:XXX 填写日期:2014年5月24日

竹类资源利用现状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子种类、竹林面积和竹资源蓄积 量均居世界之首。竹子,南方常见的植物之一,不仅有着常绿的姿态,还有着令人心情 宁静的功能。竹,中国古代诗人诗歌中的常见植物之一,寓意高清亮洁,为人真正。由 此可见,竹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无法取代。中国竹子品种繁多,论文主要概述叙述中 国竹类资源的利用现状。 关键词:竹类资源利用现状竹类家具竹纤维竹纺织 一.建筑领域方面的应用 我国竹类资源比较丰富,而木材、钢材等建筑材料紧缺的问题将日益突出,中国木材 资源相对贫乏,人均产量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到2015年我国木材缺口将达到 1.4一1.5亿耐。随着我国天然森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资源紧缺的问题将日益突出,在 这种形势下,竹材作为一种速生的森林资源,其性能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对 其进行处理将获得更高性能的材料,可以应对目前的建筑材料的紧张形势,将竹材制成 各种不同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竹材的高效利用 不仅会带动广大低收人竹产区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来讲,这种以竹代木、减少木材 []1 资源的利用将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竹子在食品、房屋、家具等许多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在许多国家,竹子以多种方 式得以巧妙利用,一生都可为人类服务。竹子是房屋建造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作为 品质优良的建筑材料,竹子比较便宜,且容易加工。近年来,竹子作为房屋建筑材料的 重要性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在亚洲,许多低收入家庭利用竹子搭建房屋构架,即便使 用其它材料,竹子也是建筑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制成房屋的屋顶桁架、檩子、 椽子、柱子、地板、墙体、门窗等各种部分,有时为了隔声的需要可以结合水泥、石膏 等材料。竹子建筑除了环保外,还具有造价低、便于安装的优点。在中国和日本的文化 []7 中,竹子具有重要的地位。 当然,竹子在人造板材上的运用更加广泛。竹材人造板具有幅面大、刚性好尺寸稳 定性好等特点!并能按使用要求调整产品的结构和尺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工程结构材 料"而且!通过竹质人造板加工可使竹材的产值增加为原来的倍以上"多年来!我国对竹 材工业性开发利用!特别是在竹材人造板的研制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以竹代 []6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我国的竹材工业在规模和水平上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东南亚,竹子几乎覆盖了那里的乡间和很多太平洋小岛 ,如孟加拉国90%的农村房屋都是用竹子建造的。南美洲用本土适合的竹子Guadua建 成的房屋很受欢迎,如在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山地区,竹子被用来建造结构柱或劈裂制 成板条,用来覆盖在墙体表面、天花板和地板上。世界上许多高级饭店越来越多地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