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地主观反映,按心理学分为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异常地精神活动通过人地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常见地精神症状如下:

【精神障碍地病因】

大多数功能性精神障碍至今未找到确切地病因,也无敏感、特异地体征,应用目前实验技术或手段也不能发现明显异常改变.但现代研究发现,精神疾病地发生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环境三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生物学因素

.遗传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地患者亲属中同类功能性精神疾病地发病率比正常人群有明显增高地趋势,是基因将疾病地易患性代代相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神经发育异常现代科学认为神经发育异常可能是重大精神障碍地共同发病机理.这些精神疾病共同表现为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如额叶、颞叶内侧及海马等脑区地灰质和白质减少和体积缩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损害脑地正常结构和功能,产生精神症状.

(二)心理素质

敏感多疑、性格内向等不良地心理素质,在外界致病因素地影响下,容易发生精神疾病. (三)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地急剧变化如战争、灾害等;生活事件如丧偶、丧子、离异等;工作和学习过度紧张、社会压力等均可影响心理健康而成为患病原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总之,精神疾病地病因非常复杂.

【精神障碍常见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地对事物个别属性地反映,如形状、颜色、温度等.常见地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癔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知觉障碍知觉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事物地整体反映.包括①错觉:对客观事物错误地感受,常见有错视、错听;②幻觉:没有相应地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而出现地虚幻知觉,按不同地感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性幻觉.意识清晰时出现幻觉一般是精神疾病地征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地反映,是人类认识过程地高级阶段.由感知获得地材料,经过大脑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在概念地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地过程.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及思维逻辑障碍.

()联想障碍:联想是大脑由一个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概念地心理活动.联想障碍可表现在联想地速度、数量、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如①思维迟缓:联想受到抑制,速度减慢、数量减少,表现为言语缓慢、反应迟缓,见于抑郁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②思维中断:在意识清醒、又无外界干扰时,思维过程突然中断,表现为说话时突然停止言语,经片刻后却以新地话题内容重新开始,患者无法自控或解释,多见于精神分裂症;③思维奔逸: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和转换速度快.表现为思潮澎湃、浮想联翩,患者讲话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思维内容随环境地变换而改变,且内在联系极简单,缺乏深思,给人信口开河地感觉,或音韵联想、字义联想,多见于躁狂症;④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词汇贫乏,病人沉默寡言,谈话言语简单空洞,见于精神分裂症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⑤病

理性赘述:思维进程停滞、迂回曲折,说话啰嗦和主次不分,在细节问题上过分详尽地描述,半天讲不到主题上,见于器质性、老年性及癫痫性精神障碍;⑥强迫思维:某一概念在病人脑中反复出现,病人明知不对,但又无法摆脱,还可伴有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洗衣、反复检查是否关门、上锁,多见于强迫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思维逻辑障碍:思维逻辑是指思维过程地规律性.常见地障碍有①思维松弛:或称思维散漫,思维过程缺乏目地性、逻辑性和连贯性,表现为整段话前后联系松散,缺乏主题,以至难以理解;②思维破裂:在意识清楚地情况下,其思维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严重时语不成句,仅是一些无关词汇地堆积;③象征性思维:以无关地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只有病人自己理解,如病人反穿衣服,表示自己“表里如一”;④语词新作:指患者自创一些文字、语言、图形、符号并赋予特殊意义,或对常用普通词语赋予新概念,有时把无关地概念或词拼凑创成新词,以代表某种新地意义,其含义往往只有患者才能知道,或连其本人也不能说明;⑤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离奇古怪,不可理解,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妄想是缺乏事实根据、与病人身份和处境不符而病人坚信不移、难以说服纠正地一种病态信念.临床按妄想地内容归类,常见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被害妄想:最常见.病人坚信自己被监视、跟踪、打击和陷害,病人受妄想地支配可采取拒食、逃跑、自伤和伤人行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系妄想:病人将环境中一些与他无关地现象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交织在一起.

()罪恶妄想: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地错误或不可饶恕地罪行,应该受严厉地惩罚,甚至死有余辜.病人常因之而绝食甚至自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物理影响妄想:病人认为自己地思维、情感和行为均受到外界某种力量(如无线电波、雷达、超声波、线等)地控制而不能自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夸大妄想:病人坚信自己有非凡地才智、高贵地地位和强大地权势,有很多财富和创造发明,或是名人地后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疑病妄想: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有躯体疾病甚至不治之症,如“内脏烂了”等,虽经各种仪器检查予以否定,亦不能改变其信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嫉妒妄想:病人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贞或另有新欢,因而经常跟踪监视配偶地日常活动. ()钟情妄想:病人坚信自己被某异性所钟爱,因而无端纠缠,虽遭对方严词拒绝也毫不置疑,反而认为是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是否忠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病人认为自己地内心秘密,未经语言表达已被周围地人所洞悉和掌握,都在议论其隐私,因而感到特别愤恨和焦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注意障碍

注意是指精神活动对一定对象地指向和集中.

.注意增强主动注意增强.如有妄想地病人特别注意与他妄想内容有关地对象;有疑病妄想者过分关注自己身体地细微变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注意减退主动和被动注意地兴奋性均下降.常易引起记忆障碍,见于神经衰弱等.

.注意涣散主动注意不稳定和不易集中.见于神经衰弱.

.注意转移主要是主动注意地稳定性下降,不能持久,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不停地更换注意地对象.见于躁狂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记忆障碍记忆是大脑对既往事物或经验地再现.常见地记忆障碍有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记忆错误(虚构和错构).见于神经衰弱、躁狂症、脑器质性和中毒性精神障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智能障碍智能是一个复杂地综合精神活动地功能.主要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获得地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地能力.智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六)情感障碍

情感是指病人对客观事物地主观态度和相应地内心体验,表现为喜、怒、哀、乐等情感反应.常见地情感障碍有:

.情感高涨表现为不同程度地病态喜悦,与环境不相符.病人自我感觉良好且有较强地感染力,易引起周围人地共鸣.见于躁狂状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情感低落病人心境苦闷、情绪低沉、愁眉不展、悲观绝望,常有消极自杀意念.见于抑郁症.

.情感淡漠病人对家人、亲友和周围事物漠不关心,表情冷淡呆板,内心体验贫乏.见于精神分裂症.

.情感倒错病人情感反应与外界环境极不协调,甚至相反.如听到令人高兴地事反而表现悲伤,叙说自己遭受迫害时却面呈喜悦.见于精神分裂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易激惹性表现为极易因小事而激动发怒,一般较短暂.见于神经症、偏执型精神病.

.焦虑病人在缺乏客观原因地情况下,产生紧张不安情绪,伴有心悸、胸闷、出汗、颤抖、尿频等自主神经症状.见于焦虑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七)意志障碍

意志指人们为达到预定目地所采取地自觉行动.

.意志增强病人出于病态地目地动机,表现出顽强地意志并为之终日忙碌.如受被害妄想支配而反复到处告状.见于精神分裂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意志减退对周围一切事物缺乏兴趣,不愿活动,甚至整日呆坐或卧床不起.见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

.意志缺乏患者对所有活动都缺乏动机和要求,个人生活极端懒散,行为孤僻、退缩,甚至对食物、性、自卫等本能要求也丧失.常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八)动作与行为障碍

简单地随意和不随意行动称为动作.有动机、有目地而进行地复杂随意运动称为行为.动作行为障碍又称为精神运动性障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言语和动作显著增多.言语和动作增多与外界环境相一致,见于躁狂症;如与环境不协调,行为杂乱或刻板单调,无目地性,见于精神分裂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精神运动性抑制指语言与动作迟缓或减少,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常见有木僵、蜡样屈曲、违拗症等.

(九)意识障碍意识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地识别能力及清晰程度.意识障碍可以表现为意识清晰度降低如嗜睡、昏睡、昏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十)自知力缺乏自知力指病人对自身精神疾病地认识、判断能力.精神病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地自知力丧失,常否认自己有病,拒绝诊治.当病情好转时,自知力恢复.自知力可作为判断病情和疗效地一项指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精神疾病的背景

精神病人的救助计划 精神疾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精神活动包括认识活动由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组成、情感活动及意志活动这些活动过程相互联系紧密协调维持着精神活动的统一完整。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病程迁延、病情波动易复发需要持续规则的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众多研究表明提高精神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控制精神症状改善精神病预后的关键。 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表现孤僻,不愿见人,常常发呆,独自发笑,悲观厌世,对人冷漠,对事物的兴趣降低,整天疑神疑鬼,情绪多变,对他人怀有敌意,无故发脾气或者紧张恐惧,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等。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比如表现长时间照镜子,整天不洗脸梳头,工作能力下降,睡眠日夜颠倒,走路爱靠墙根,穿着打扮怪异,不愿做家务,好对人和事纠缠不清,整日卧床不起,好管闲事,无故摔或者砸毁物品,收藏杂物、赃东西等。3. 言语异常。说话的方式方法变得不正常了,比如自己和自己说话,无

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与实际不存在的人对骂,爱说的人变不爱说了或者不爱说的人变爱说了,说的话或者深奥难懂,或者不符合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爱提一些"耳朵为什么不会吃饭"之类荒唐的问题,说背后有人议论自己,窗外有人说自己的坏话,广播电视节目是专门针对自己的等。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就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必须到专科医院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近年来,面对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精神病的患病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有些重性精神病人由于长期治疗,患者家属不堪重负,难以承担治疗费用,往往任由患者在社会上游荡,造成精神病人伤人、杀人事件频发,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2004年1月7日,东莞市公共汽车总公司的一辆公共汽车被一名精神病患者劫持,撞伤2人; 2004年 4月20日,甘肃一名精神病患者在一小学校手持菜刀将15名小学生砍伤; 2004年 9月30日,患有精神病史的任聘教师刘某在湖南广宜中心小学行凶,造成4死9伤,65人被劫持; 2008年10月10日,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郑州市南阳肉联厂下岗职工刘某,因嫌邻居装修房屋躁音大,持刀将装修工人穆某杀死;

精神病学期末简答题

器质性精神障碍 谵妄: 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程短,病变发展迅速,又称急性脑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昼轻夜重;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事记忆障碍最明显;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白天嗜睡晚上活跃;感知障碍 诊断: 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向障碍伴波动性认知功能损害 痴呆 较严重、持续的认知功能障碍,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又称慢性脑病综合征临床表现 认知功能损害(记忆,智能,注意,定向):记忆减退是常见症状,早期可出现近记忆障碍(首发);对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越来越差(智能减退是重要判断标准);注意力日渐受损;可出现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 语言障碍 人格改变:社会性退缩,冲动、幼稚行为,情感不稳,并可有“灾难反应” 社会功能受损:晚期生活不能自理 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征) 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酒精滥用导致硫胺(Vit B1)缺乏是最常见

原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共同特点 1. 精神症状与原发躯体疾病在发生的时间有先后关系,病情在程度上有平行关系 2. 急性躯体疾病常引起意识障碍,慢性躯体疾病引起智能减退和人格改变 3. 精神障碍缺少独特症状,同一疾病可出现不同精神症状,不同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精神症状 4. 治疗原发疾病并及时处理精神障碍,可使精神症状好转

诊断要点 1. 有躯体疾病的依据,并且这种躯体疾病能引起精神障碍 2. 有证据显示躯体疾病与精神症状在发生、发展、转归上有时间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密切关系 3. 精神症状不典型,难以构成典型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诊断 治疗原则 1.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停用可能引起精神障碍的药物 2. 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维生素支持,脑功能保护 3. 控制精神症状:对于存在攻击行为或行为紊乱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起始剂量应更低,剂量逐渐增加,症状稳定后,应考虑缓慢减少剂量或停药。抑郁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但需要注意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 4. 护理:保持宁静和环境安全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 1. 单纯型:青少年起病,进展缓慢、持续,阴性症状为主,极少有幻觉妄想,逐渐加重的孤僻离群,预后差 2. 青春型:青少年起病,急性或亚急性,进展较快,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或解体为主要症状。思维破裂,喜怒无常,本能活动亢进,意向倒错、幻觉妄想,预后较好 3. 紧张型:青中年起病,起病急,发作性,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紧张性兴奋与紧张性木僵常交替出现,预后较好 4. 偏执型:最常见,中年起病,发现缓慢,相对稳定的幻觉妄想为主,关系、被害妄想多见,又称为妄想型。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未明,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11项研究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4.5倍,是一般人口患难与共病率的35-60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寄养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较小。以往的研究证明疾病并不按类型进行遗传,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方式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性遗传。Shields发现病情愈轻,病因愈复杂,愈属多源性遗传。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与分子遗传的研究相结合,可能阐明一些问题。国内有报道用人类原癌基因Ha-ras-1为探针,对精神病患者基因组进行限止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结果提示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的DNA序列。2.性格特征: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内向

型性格。3.其它: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1/2患者于20~30岁发病。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示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其它型为23岁。80年代国内12地区调查资料:女性总患病率(7.07%。)与时点患病率(5.91%。)明显高于男性(4.33%。与3.68%。)。Kretschmer在描述性格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时指出:61%患者为瘦长型和运动家型,12.8%为肥胖型,11.3%发育不良型。在躯体疾病或分娩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症是很常见的现象,可能是心理性生理性应激的非特异性影响。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或感染性疾病后发病;有报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病毒性物质;月经期内病情加重等躯体因素都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二)心理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①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③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2.心理因素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诸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张、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

重性精神病业务培训

重性精神病业务培训-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性精神病业务培训 通知 为提高玉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务人员、村卫生室及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重性精神病知识。我中心将组织一次业务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时间:2015年3月7日18:00-20:00 地点:玉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七楼会议室 培训内容:重性精神病相关知识 授课人:马主任 参加人员:玉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务人员、村卫生室及社区服务站负责人。 玉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0一五年三月五日

重性精神病业务培训总结 我中心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上级部署,组织我辖区乡村医生进行集体培训,具体培训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鉴于乡村医生是农村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特殊、责任重大,在培训内容上,我院精心安排,结合培训内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有针对的对乡医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重性精神病人筛查方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在培训期间,各村乡村医生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班纪律,认真学习培训班的课程内容,考勤率每次都在95%以上。培训班期间,大家就不懂的知识争相提问,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二、培训的初步成效 1、进一步增强了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培训,广大学员纷纷表示认识到了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培训内容都是乡村医生最急需的、最实用的,参加培训的广大学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玉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5年3月7日

重性精神疾病分类

重性精神疾病分类 一、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 1、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 (1)联想障碍(2)妄想(3)幻觉(4)情感障碍(5)行为障碍(6)被动体验(7)意志减退 3、严重程序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 4、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家病史。 三、双相情感障碍 诊断要点: 1、必须符合躁狂或轻噪狂发作,混合性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 (一)噪狂发作:(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2)思维奔逸(3)意志增强(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 (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2)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 (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四、偏执性精神障碍 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五、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1、癫痫史或癫痫发作的证据。 2、呈发作性精神障碍,一般历时短暂,有不同程序意识障碍,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3、持续性精神障碍,如智能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六、严重精神发育迟滞 1、智力比正常人同龄人显著低下,标准智力测评的智商<70。 2、社会适应能力较相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低下。

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

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探索和描述精神分裂症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依据。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状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地域差异,各国以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都不尽相同。美国1986年以前,以初次去各精神病院患者计算,估计年发病率为0.11‰ ~ 0.70‰。英国Nottingham城市1983 ~ 1984年的平均发病率为0.16‰,另两个城市为0.11‰和0.14‰。德国Mannheim的发病率较高,为0.54‰。七十年代中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达0.09‰~ 0.35‰,其中发病率最低的地区是山东崂山(0.09‰),最高的地区是上海(0.27‰)和四川(0.35‰)。大庆地区基层防治机构的调查资料表明,1986 ~ 1990年间发病率为0.17‰~ 0.26‰,平均发病率为0.22‰。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1992年公布的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平均发病率为0.07‰~ 0.14‰,患病率大约为1.4‰ ~ 4.6‰。就年龄而言,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多在15 ~ 45岁,发病年龄跨度为30年;就性别而言,两性间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有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要早5年左右。 根据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报道,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差异也比较大,其范围在1‰ ~ 11‰之间。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的危险性约为7‰ ~ 13‰,不论城乡,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美国的报告数据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 ~ 1.5%,NIMH则报告为0.9% ~ 1.9%,但美国某些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1‰。1982年和1993年我国两次全国协作调查以及各地区调查结果均显示在各类精神障碍(不包括神经症)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居首位。1982年,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9],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4.75‰,终身患病率为5.69‰,城市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06‰,农村为3.42‰,总患病率城市为7.11‰,农村为4.26‰。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患病比例为1.6:1。1993年,应用相同的方法和标准在其中7个地区进行第二次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80],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5.31‰,终身患病率为6.55‰,总患病率城市为8.18‰,农村为5.18‰。较前次调查略有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城乡患病率相比较,城市精神分裂症患病率(1982年7.11‰,1993年8.18‰)明显高于农村(1982年4.26‰,1993年5.18‰),两次调查结果一致。1991年在北京地区16个区县进行的大样本调查显示,在超过15岁的人口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7.2‰,其中城市为8.04‰,农村为6.21‰,城乡差异显著[81]。山东省(1990 ~ 1994年)对社区47万人口中精神分裂症5年发病的动态观察资

6种重性精神疾病

6种重性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分裂”是什么?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为特征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起病多隐袭(少数患者急性发作),病程多迁延;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可伴有认知功能损害,一般无意识障碍。 症状演变趋势,病程: 分型:偏执型(妄想型)━━疑(幻觉妄想为主,患病人数最多,预后较好) 青春型━━乱(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 紧张型━━僵(木僵与兴奋交替) 单纯型━━懒(起病缓慢,阴性症状为主,预后最差,容易衰退) 未分型(又称其它型) 精神分裂症的I型和II型分类 诊断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

精神病的种类及其症状

精神病的种类及其症状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精神病的种类及其症状 常见的精神病种类有功能性、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人格 障碍及性心理障碍等。 功能性精神障碍: 重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儿童精神病、双相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抑郁症、感应性精神病等。 轻型精神病:神经衰弱、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 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 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颅内与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疾 病所致精神障碍、低血糖所致精神障碍等。 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有机磷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与非依赖性精神障碍、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镇静催眠剂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等。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精神病的早期症状是精神病明朗化之前的异常精神 状态,具体表现如下: 感觉障碍: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错视、幻觉和感知综合症。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驰、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形象性妄想。思维插入等。 注意障碍:包括主动注意障碍和被动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和似曾相识症。 智能障碍:分为先天性智能能低下,后天获得性痴呆。 情感障碍: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悲、忧等的体验和表情。常见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欣快、低落、焦虑、脆弱、激动,迟钝、淡漠、倒错、恐怖,矛盾等。 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增强、减退、缺乏、倒错、矛盾、木僵、违拗以及动作刻 板、模仿、作态与行为怪异等。 1、性格改变: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 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 2、神经症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如回忆和联想增多,对需要思考的问题感到费力,而不需要思考的问题却很活跃,常因难以控制而感到痛苦和不快),有时对声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 觉醒节律紊乱。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完整版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1 联想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思维联想散漫,缺乏目的性、连贯性,具体性和现实性;严重者甚至表现句与句,词与词之间无任何逻辑关系,显破裂性思维,或表现为中心思想无法捉摸,缺乏实效的空洞议论(诡辩症);或病理象征思维和语词新作。2、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起特点是内容离奇荒谬,缺乏系统性,具有泛化趋势,或呈原发性妄想。常见的妄想有关系、被害、夸大、嫉妒和钟情妄想等。 3、幻觉:较常见,以言语性幻听多见,如经常出现评论性或争论性 幻听,命令性幻听和思维化声,则更具有特征性和诊断价值。 4、情感障碍多为情感淡漠,也常出现与客观刺激和内心体验不相称或截然相反的情绪反应,即情感不协调或情感倒错。 5、行为障碍可表现为行为愚蠢、幼稚、怪异,或出现紧张症状群(如缄默、刻板动作、模仿动作、违拗、作态、或木僵),无目的冲动行为。 6、被动体验如内心被揭露感,被控制体验,思维被播散,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夺和思维中断,常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7、意志减退较发病前明显孤僻、懒散、退缩、被动,对社交、工作和学习缺乏要求,对基本的日常活动缺乏主动性。有的还可出现意向倒错或矛盾意向。 【诊断要点】 临床上患者首先要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学诊断标准,且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单纯型起病缓慢,病程至少2年。若精神病症状学标准符合,而病程不符合上述病程标准时,则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严重程度标准要求患者的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因此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个人史和现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精神检查。诊断时应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以及由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精神疾病的病因题库1-0-4

精神疾病的病因题库 1-0-4

问题: [单选]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最可能与以下哪种因素有关() A.大脑皮层下边缘系统的DA功能亢进 B.大脑皮层内DA功能低下 C.5-HT系统功能亢进 D.5-HT系统功能低下 E.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不足 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与皮层下边缘系统的DA功能亢进有关;阴性症状与大脑皮层内,尤其是前额叶皮质DA功能相对低下有关。5-HT系统功能亢进或低下与患者的情绪、食欲、睡眠及内分泌功能变化有关。

问题: [单选]中隔导联V3和V4的主波应为() A.正波 B.负波 C.正负相等 D.正相波为主 E.等电位

问题: [单选]对于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锁是后牙的一种错位 B.锁多见于恒牙 C.正锁是上后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后牙颊尖的舌斜面相合 D.正锁的上牙弓宽度大于下牙弓 E.反锁的上牙弓宽度小于下牙弓宽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5407481.html,/ 和平精英手游

问题: [单选]下列哪种疾病,胸片上无"肺血减少"表现的是() A.肺动脉狭窄 B.法洛四联征 C.三尖瓣闭锁 D.肺动脉闭锁 E.高原性心脏病

问题: [单选,A型题]横纹肌肉瘤的特点错误的是() 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原发眼眶恶性肿瘤 B.病程短,发展极快,很快蔓及眶内甚至颅内 C.眼球突出发展迅速,伴明显的眼睑和结膜水肿 D.胚胎型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E.B超示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CT可见骨质破坏 横纹肌肉瘤病理分三型:胚胎型、腺泡型、多形型。胚胎型和腺泡型分化差,恶性度高,预后差。多形型分化和预后相对较好。

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回顾与发展趋势

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回顾与发展趋势(2006年发表于内部刊 物) 发表时间:2010-01-22 发表者:罗诚 (访问人次:375) 众所周知,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患者因疾病因素而影响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部分因未得到治疗而致精神残疾,丧失劳动力,给患者本人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要解决精神疾病带来的所有问题,首先要对其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在系统而科学的认识它之前,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流行病学,针对精神疾病的科学认识方法称精神疾病流行病学。通过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从而掌握 本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我国流行病学的开展比国外相对较晚,尤其在精神医学中更为突出,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才有明显的成就。 一、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 (一)、精神疾病流行病学(psychiatric epidemiology):是在临床医学中的精神病学领域里,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方法,从患者个体的诊治,扩大为对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健康有关的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探讨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治、预防及预后等临床规律,并着重对群体的特性进行研究;从而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精神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并通过科学的设计、测量和评 价方法评价其效果的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体系。 (二)、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特点 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特点,首先是精神病学的特点。本学科的学科基础是精神病学,其任务是采用现代精神病学研究的科学方法探讨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精神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规律。因此,本学科应以精神科临床实践为基础,为临床研究和诊治提供有创新性的方法学。同时,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患病个体及患病群体,这就需要突破传统的精神科临床医学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研究的局限,扩大为以人群为基础的社区研究,突出流行病学的宏观研究特点。将流行病学的方法学应用到精神病学的研究,对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的防治,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有着重要意 义和价值。 (三)、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首先是描述精神疾病在不同时间、地区、人群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精神状况、社会功能缺陷等情况;通过比较疾病在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的分布,寻找影响分布的原因,探讨疾病的危险因素、流行因素和病因;根据人群研究的结果估计某因素使个体罹患某病的危险性;通过对精神疾病自然史的研究评价涉及精神病的易感因素、保护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预后因素和生活事件等问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制订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对策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四)、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根据当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将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理论及方法的研究三大类。观察法包括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和分析性研究(anal

揭开精神分裂症病因(发病机制) 之谜

揭开精神分裂症病因(发病机制) 之谜 摘要】目的:揭开精神分裂症病因(发病机制)之谜。方法:通过采用追溯病因法、反复思考法和不断认识法,对一例典型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的全过程进 行了详细、反复和长期多年的分析和研究。结果:经过研究,显示本病病因(发 病机制)为:患者由于性格上的弱点,又由于受到一些精神刺激的诱导,滑入了 一个难于自拔的精神“陷阱”。该“陷阱”分为心理病因层和生物病因层。心理病因 引发生物病因。心理病因决定能否发病和预防;生物病因决定能否根治。结论: 本研究已明确该病具有包括心理病因和生物病因的两个病因,即是一个双层的精 神“陷阱”。揭示了引发本病的关键的假暗示机制和“倒刺”效应。本研究发现该病 是可以预防的。发现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该病的精神疫苗。本研究证明该病是不 遗传的。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病因(思维陷阱);生物病因(大脑损伤); 可预防;不遗传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243-03 长期以来,精神分裂症具体病因(发病机制)一直是个谜。虽然经过国内外 研究者长期的不懈努力,从心理、社会和生物三方面解释了本病的初歩病因。但 对具体的、细节的病因(发病机制)还无从知晓,所以本病病因(发病机制)一 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进而影响了本病的预防与治疗等工作。本研究经过长期 多年对一例典型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详细、具体的研究,使本病病因(发病机制)实现详细化和具体化。发现本病存在心理病因和生物病因两个病因,即是一 个双层的精神“陷阱”。发现了引发本病的发病机制和精神疫苗。发现并证明了本 病可预防,不遗传。本研究主要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病例,男,现年55岁,患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 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990年10月发病入 院治疗,三个月后出院。1996年2月因自行停药,又入院三个月。之后一直维持药物治疗,后来接种了预防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疫苗,效果很好,再未复发。 1.2 方法 1.2.1追溯病因法。发病原因何在?对本病例发病的思维全过程的细节进行深 入探讨、分析和研究。来回答这个为什么?最后答案被一个个找到,病因之谜被 一点点揭开。 1.2.2反复思考法。对本病例发病的细节进行反复思考,有了思路就记录下来;对已有的结论也反复推敲、证实,不断完善。最后,一个完整的病因被揭示出来,心理病因与生物病因的关系也逐歩地清晰起来了。 1.2.3不断认识法。这里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深入 的过程。记录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最后经过反复梳理和研究,取得了一个较深入 的认识结果。 2.结果(病因及发病机制揭秘)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性格多是孤僻、敏感、多疑和胆怯等。这样的性格在 遇到外界刺激时,有可能诱发本病。外界刺激是患病的诱因,但不是患病的决定

30种精神病名称、特征及症状

1、第欧根尼综合症: Diogenes又名肮脏混乱综合症或众议院综合征 症状特点: 1.生活脏乱, 2.极度自卑感 3.又强迫性的囤积行为,无法舍弃财物,过度的购买欲 4.有强烈的隐居欲望,拒绝他人帮助 5.主要出现在老年人上,有时伴随老年痴呆症 2、外地口音综合症: Foreignaccentsyndrome:外国口音综合症(Foreignaccents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很罕见的病症通常伴随着严重的脑损伤,此病导致患者说母语时如同带有外国口音,例如:一个美国人可能说话带着法国口音 3、科塔尔综合症 科塔尔综合征(Cotardsyndrome):以虚无妄想(nihilisticdelusion)和否定妄想(delusionofnegation)为核心症状患者主要是认为自身躯体和内部器官发生了变化.部分或全部已经不存在了如某患者称自己的肺烂了肠子也烂了甚至整个身体都没了. 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不复于人世或者五脏六腑已经被掏空即使正和外人说话也不认为自己是活着的 4、卡普格拉妄想综合症: 卡普格拉妄想症(Capgrasdelusion)命名自第一个介绍这个心理疾病的法国心理医师, 患有这种病的人会认为,自己的爱人被一个具有同样外貌特征的人取代了 5、Fregoli妄想综合症 又名人身变换症和卡普格拉妄想症(Capgrasdelusion)相反,这类患者认为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的伪装,以上都属于错觉认知综合症的一种 6、被爱妄想症(Erotomania) 是一种少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陷入另一个人(通常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他谈恋爱的妄想之中。被爱妄想症又被称为克雷宏波综合症,“oldmaid’spsycho si s”、“eroticparanoia”、“eroticself-referentdelusions以纪念法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宏波(1872-1934)于1921年发表了题目为“LesPsychosesPassionelles”的一篇论文。 7、幻肢症phantomlimb 做过截肢手术的或意外丧肢的人有时会觉得失去的肢体仍然长在身上甚至感觉到冷暖,痒,挤压,气密性和刺痛,通常还会觉得不见的肢体比正常变短或处在扭曲的位置上。这种感觉间歇发生,会随着时间消失。

精神病学试题及答案72653

精神病学选择题 1.精神疾病的概念是: A.受精神创伤后的情绪悲观 B.未达到个人目的的内心矛盾 C.以精神活动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D.精神疾病实际上是思想病 E.以上都不对 2.意识模糊综合征最主要特征是: A意识清晰度降低 B.动作紊乱 C.兴奋激动 D.呓语 E.思维不连贯 3.精神分裂症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 A.情感障碍 B.感知障碍 C.思维障碍 D.意志活动障碍 E.缺乏自知力 4.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意志薄弱、富于依赖性 B.情感变幻莫测 C.学习能力差 D.智力水平较同龄的人低 E.整日忙碌不停、伤人毁物 5.电休克治疗最适宜的疾病是: A.燥狂症 B.精神分裂症 C.抑郁症 D.癔症 E.强迫症 6.每次上街不能控制地数电线杆,自感痛苦,要求治疗,应属: A.恐怖症 B.强迫症 C.精神衰弱 D.抑郁症 E.癔症 7.症状性精神病治疗的根本方法是: A.病因治疗 B.中药治疗 C.小剂量镇静剂 D.促脑细胞代谢药物 E.支持疗法 8.抑郁症具有严重自伤倾向时,最好慎重应用: A.静脉注射氯丙嗪 B.肌肉注射氟啶醇 C.电抽搐 D.强刺人中,足三里 E.胰岛素昏迷 9.慢性器质性精神病早期记忆障碍主要为: A.错构或虚构 B.顺行性遗忘 C.逆行性遗忘 D.近事遗忘 E.远事遗忘 10.精神活动主要指: A.饮食、起居、待人接物 B.工作、生活、娱乐 C.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 D.思维、理想、情操 E.以上都不是 11.患者感到地球上各种客体都比原来小,是属于: A.幻觉 B.幻想 C.妄想 D.错觉 E.知觉综合障碍 12.反应性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鉴别在于前者: A.精神因素明显 B.有焦虑症状 C.情绪抑郁 D.妄想不泛化 E.常急性起病 13.精神治疗为首选的疾病是; A.精神分裂症 B.药瘾 C.神经官能病 D.精神发育迟滞 E.更年期精神病 14.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妄想为: A.疑病妄想 B.被害妄想 C.原发性妄想 D.罪恶妄想 E.嫉妒妄想 15.自觉心慌心悸,多次内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患者仍认为自己患心脏病,应属: A.焦虑症 B.抑郁症 C.疑病症 D.恐怖症 E.强迫症 16.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临床主要为: A.木僵 B.思维迟钝 C.思维破裂 D.意识障碍 E.情感淡漠 17.治疗抑郁症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 B.少活动而引起合并感染 C.自责有自伤观念 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 E.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疑病 18.老年前期痴呆有代表性的疾病为: A.Wilson氏病 B.Alzheimer氏病 C.Parkinson氏综合症 D.肺脑综合症 E.动脉

精神病有哪些常见病因

精神病有哪些常见病因 一个人的行为失控,或者是表现为一种疯疯傻傻的外部特征,很多人都知道,这就是典型的精神病发作症状,精神病的发作没有特定的症状,但是通过对无数精神病发病患者的总结,得出了关于精神病的症状。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一旦发现精神病发作之后,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找到精神病的发病原因,及时进行治疗即可,那么精神病有哪些常见病因呢? 精神病的常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环境因素。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并非贫困阶层的居民易于罹病,而是在这一阶层中的人群生活条件很差,接受治疗不及时和不彻底,再加上易与家人发生冲突,引起反复住院,终造成疾病迁延不愈,因而影响着本病的是病程而非病因,同样属于精神病的常见病因。 二、精神刺激。刺激性生活事件是主要的精神病的病因之一。有的学者认为,刺激性生活事件可触发具备精神分裂症患病倾向者的症状,并使其出现得更为明显。精神刺激是精神病的常见病因。 三、遗传因素。临床实践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精神病的常见病因,遗传因素与精神病的病因关系重大。家系调查及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研究表明,患者亲属中的本症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且与患者血缘越近者,患病的机率越高:其中子女、同胞及父母为高,而且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因素作用就越明显。 四、生理病因。伴随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神病的病因与人体的生理因素有关,这也是精神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五、精神病在患病前的一些性格:精神病在患病前,患者通常孤僻不合群或具有分裂性人格,如孤僻退缩、沉默寡言、不与人交往、缺乏进取心敏感害怕、性格怪僻的人,常做白日梦,适应能力差的人患病后可迅速走向衰退和慢性病程,预后差,这就是精神病的常见病因。 精神病是一类原因未明的大脑功能性紊乱的疾病,发病早期往往突出表现在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行为等方面精神活动异常,常见的症状和表现有: 1、睡眠障碍:睡眠好坏是精神患者病情变化的晴雨表,为发病较早的信号,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及早醒,而且多为无明显原因,无痛苦体验,更不会主动求医。有的即使彻夜不眠,次日依然毫无倦意,表面上精力过人,但仔细观察便可发现患者注意力难集中,语无伦次,情绪易变,做事有始无终,随时间推移病情就明显暴露。 2、敏感多疑:患者表现疑心重重,对别人的言行特别敏感,看到他人碰头谈话,则认为是谈论自己;热情的招呼如饮茶、吃饭则怀疑对其下毒;甚至连电视、广播、报纸的内容都觉得与其有关;身体某些不适,则怀疑被人用先进仪器控制了自己或自认为患了某种不治之症,且难以解释,不听劝说,对自己的怀疑坚信不移。 3、情绪反常:表现为毫无原因的情绪波动,本来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变得终日忧心忡忡,长吁短叹,愁眉不展;性格温和的,变得易发脾气,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发雷

六大类精神病的诊治

第一章六大类精神疾病概述 1、精神分裂症 2、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 4、偏执性精神障碍 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6、精神发育迟滞 第二章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一、流行病学 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在1%左右。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高峰集中在成年早期这一年龄段:男性为15~25岁,女性稍晚。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可能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子宫内感染与产伤;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社会心理因素等。 三、临床表现 1、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或评论性的,幻听还可以以思维鸣响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患者所进行的思考,都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 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1)妄想妄想的荒谬性往往显而易见。 (2)被动体验患者常常会出现精神与躯体活动自主性方面的问题。被动体验常常会与被害妄想联系起来。患者对这种完全陌生的被动体验赋予种种妄想性的解释,如“受到某种射线影响”、“被骗服了某种药物”、“身上被安装了仪器”等等。 (3)思维联想障碍直觉同精神分裂症患者交谈“费劲”。患者在交谈时经常游移于主题之外,尤其是在回答医生的问题时,句句说不到点子上,但句句似乎又都沾点儿边,令听者抓不住要点(思维散漫)。病情严重者言语支离破碎,根本无法交谈(思维破裂)。 (4)思维贫乏根据患者言语的量和言语内容加以判断。语量贫乏,缺乏主动言语,在回答问题时异常简短,多为“是”“否”,很少加以发挥。同时患者在每次应答问题时总要延迟很长时间。即使患者在回答问题时语量足够,内容却含糊、过于概括,传达的信息量十分有限。 3、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或平淡。 4、意志与行为障碍 (1)意志减退患者在坚持工作、完成学业、料理家务方面有很大困难,往往对自己的前途毫不关心、没有任何打算。

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地主观反映,按心理学分为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异常地精神活动通过人地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常见地精神症状如下: 【精神障碍地病因】 大多数功能性精神障碍至今未找到确切地病因,也无敏感、特异地体征,应用目前实验技术或手段也不能发现明显异常改变.但现代研究发现,精神疾病地发生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环境三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生物学因素 .遗传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地患者亲属中同类功能性精神疾病地发病率比正常人群有明显增高地趋势,是基因将疾病地易患性代代相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神经发育异常现代科学认为神经发育异常可能是重大精神障碍地共同发病机理.这些精神疾病共同表现为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如额叶、颞叶内侧及海马等脑区地灰质和白质减少和体积缩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损害脑地正常结构和功能,产生精神症状. (二)心理素质 敏感多疑、性格内向等不良地心理素质,在外界致病因素地影响下,容易发生精神疾病. (三)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地急剧变化如战争、灾害等;生活事件如丧偶、丧子、离异等;工作和学习过度紧张、社会压力等均可影响心理健康而成为患病原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总之,精神疾病地病因非常复杂. 【精神障碍常见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地对事物个别属性地反映,如形状、颜色、温度等.常见地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癔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知觉障碍知觉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事物地整体反映.包括①错觉:对客观事物错误地感受,常见有错视、错听;②幻觉:没有相应地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而出现地虚幻知觉,按不同地感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性幻觉.意识清晰时出现幻觉一般是精神疾病地征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地反映,是人类认识过程地高级阶段.由感知获得地材料,经过大脑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在概念地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地过程.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及思维逻辑障碍. ()联想障碍:联想是大脑由一个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概念地心理活动.联想障碍可表现在联想地速度、数量、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如①思维迟缓:联想受到抑制,速度减慢、数量减少,表现为言语缓慢、反应迟缓,见于抑郁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②思维中断:在意识清醒、又无外界干扰时,思维过程突然中断,表现为说话时突然停止言语,经片刻后却以新地话题内容重新开始,患者无法自控或解释,多见于精神分裂症;③思维奔逸: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和转换速度快.表现为思潮澎湃、浮想联翩,患者讲话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思维内容随环境地变换而改变,且内在联系极简单,缺乏深思,给人信口开河地感觉,或音韵联想、字义联想,多见于躁狂症;④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词汇贫乏,病人沉默寡言,谈话言语简单空洞,见于精神分裂症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⑤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