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章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章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章材料的基本性质

1、当材料的体积密度与密度相同时,说明该材料绝对密实。

2、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3、对于开口微孔材料,当其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不变。

4、软化系数大于0.85材料认为是耐水的。

5、对于开口微孔材料,当其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吸水性增强。

6、评价材料是否轻质高强的指标为比强度。

7、对于开口微孔材料,当其孔隙率增大时,材料抗冻性降低。

8、脆性材料最宜承受压力。

9、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用润湿边角来表示。

10、当材料的孔隙率一定时,孔隙尺寸愈小,保温性能愈好。

11、材料的吸湿性用含水率来表示。

12、材料的弹性模量反映材料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13、含水率为1%的湿砂202克,其中含水为2克。

14、材料的强度的确定视材料的种类的不同面而不同,对于韧性材料是以J/mm2作为指的。

15、选择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时,应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保证良好的室内气候环境。

16、材料的强度的确定视材料的种类的不同面而不同,对于脆性材料是以抗压强度作为强度的。

17、保温隔热材料应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18、一般来说,材料含水时比其于燥时的强度低。

19、比强度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的指标。

20、材料的开口孔隙率越大,则材料的吸声性越好。

1、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3、堆积密度是指粉状、粒状或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4、孔隙率指材料孔隙体积占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

5、密实度指与孔隙率对应的概念,即材料的实体体积占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

6、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容器的堆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7、吸湿性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8、吸水性指材料与水接触时吸收水分的性质。

9、耐水性指材料长期在水的作用下不破坏,而且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10、软化系数饱和吸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

11、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或液体渗透的性质。

12、抗冻性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结和融化作用而不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质。

13、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14、比强度材料强度与其体积密度之比称为比强度。

15、弹性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16、塑性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产生变形,外力取消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

17、脆性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无明显塑性变形而突然破坏的性质。

18、韧性指在冲击或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质。

19、硬度指材料表面抵抗其他物体压入或刻划的能力。

20、耐磨性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21、亲水性材料是指当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时,材料表面会被水浸润,此种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22、憎水性材料是指当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时,材料表面不会被水浸润,此种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23、气干状态骨料的含水率与大气湿度相平衡,但未达到饱和状态。

24、饱和面干状态骨料其内部孔隙含水达到饱和而其表面干燥。

25、润湿状态骨料不仅内部孔隙含水达到饱和,而且表面还附着一部分自由水。

26、热容量指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

27、导热性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28、比热单位质量的材料吸引或释放热量的能力。

29、耐热性是指材料长期在高温作用下,不失去使用功能的性质。

30、耐燃性是指在发生火灾时,材料抵抗和延缓燃烧的性质,又称防火性。

1、对于任何一种材料,其密度都大于其体积密度。(×)

2、将某种含孔材料分别置于不同的环境中,所测得密度值中以干燥状态下的密度值最小。(×)

3、材料的含水率越高,其表观密度越大。(×)

4、具有粗大或封闭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小,而具有细小或连通孔隙的材料吸水率大。(√)

5、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吸水率越高。(×)

6、凡是含孔材料其体积吸水率都不能为零。(×)

7、孔隙率相同、成分相同的材料,具有粗大开口孔隙的较具有细小开口孔隙的吸水率大。(×)

8、材料的吸湿性用含水率来表示。(√)

9、孔隙率大的材料,其耐水性不一定不好。(√)

10、材料的抗渗性主要决定于材料的密实度和孔隙特征。(√)

11、同种材料,其孔隙率越大,抗冻性越差。(×)

12、软化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抗渗性越好。(×)

13、软化系数越大的材料,长期受水作用后,其强度降低越多。(×)

14、在进行材料抗压强度试验时,大试件较小试件的试验结果值偏小。(√)

15、对保温材料,若厚度增加可提高其保温效果,故墙体材料的导热系数降低。(×)

16、材料受潮后,其保温隔热性能降低。(√)

17、对孔隙率相同的同种的材料,孔隙细微或封闭的材料其保温性能好,面孔隙大且连通的材料保温性能差些。(√)

18、绝热材料与吸声材料一样,都需要孔隙结构为封闭孔隙。(×)

19、耐燃性好的材料耐火性一定好。(×)

20、比强度是材料轻质高强的指标。(√)

21、材料的比强度值越小,说明该材料愈是轻质高强。(×)

1、对于某材料来说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其(密度)都是一个定值。

2、某材料含水率与环境平衡时的抗压强度为40Mpa,干燥时抗压强度为42Mpa,吸水饱和时抗压强度为39Mpa,则材料的软化系数为(0.93)。

3、降低同一种材料的密实度,则其抗冻性(不一定降低)。

4、含水率4%的砂100克,其中干砂重(96.15)克。

5、下列材料中可用作承重结构的为(轻骨料混凝土)。

6、材料抗渗性的指标为(渗透系数)。

7、用于吸声的材料,要求其具有(开放连通)孔隙的多孔结构材料,吸声效果最好。

8、原材料品质完全相同的4组混凝土试件,它们的表观密度分别为2360、2400、2440及2480kg/m3 ,通常其强度最高的是表观密度为(2480)kg/m3 的那一组。

9、某一材料的下列指标中为常数的是(密度)。

10、评价材料抵抗水的破坏能力的指标是(软化系数)。

1、简述孔隙及孔隙特征对材料强度、表观密度、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的影响。

答:孔隙率越大材料强度越低、表观密度越小;密实的材料且为闭口孔隙的材料是不吸水的,抗渗性、抗冻性好;粗大的孔隙因水不易留存,吸水率常小于孔隙率;细小且孔隙率大、开口连通的孔隙具有较大的吸水能力,抗渗性、抗冻性差。

2、对于开口微孔材料,当其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吸水性、抗冻性、导热性、强度分别怎样变化?

答:随着材料孔隙率增大,材料的密度不变,而对于开口微孔材料,随着材料孔隙率增大,材料的吸水率增大,抗冻性降低,导热性增大,强度降低。

3、何为材料的耐久性?包括哪些内容?

答:材料的耐久性是指用于构筑物的材料在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下,能长久地保持其物理性能的性质。物理作用,环境温度、湿度的交量变化,使材料在冷热、干湿、冻融的循环作用下发生破坏;化学作用:紫外线或大气及环境中的酸、碱、盐作用,使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而使性能恶化;机械作用:材料在长期荷载(或交替荷载、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破坏;生物作用:材料受菌类、昆虫等的侵害作用,发生虫蛀、腐朽等破坏现象。4、脆性材料与韧性材料有何区别?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破坏而无明显塑性变形,其不能承受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下;而韧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有明显塑性变形,在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的能量,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破坏。脆性材料在使用时应避免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下,应尽可能使其处于受压状态;对于受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的构件要选用韧性材料。

5、某石材在气干、绝干、水饱和情况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74,178,165MPa,求该石材的软化系数,并判断该石材可否用于水下工程。

答:该石材的软化系数为KR=fb/fg=165/178=0.93 ∵该石材的软化系数为0.93>0.85,为耐水石材,∴可用于水下工程。

1、某石灰岩的密度为2.68 g/cm3,孔隙率为1.5%,今将石灰岩破碎成碎石,碎石的堆积密

度为1520kg/m3,求此碎石的表观密度和空隙率。

2、料的密度为2.68g/cm3,表观密度为2.34 g/cm3,720克绝干的该材料浸水饱和后擦干表

面并测得质量为740克。求该材料的孔隙率、质量吸水率、体积吸水率、开口孔隙率、闭口孔隙率。(假定开口孔全可充满水)

3、将卵石洗净并吸水饱和后,用布擦干表面称1005g,将其装入广口瓶内加满水称其总重

为2475g,广口瓶盛满水重为1840Gr,经烘干后称其重为1000g,试问上述条件可求得卵石的哪些相关值?各是多少?

4、已知某材料的密度为2.50g/cm3, 表观密度为2.00g/cm3,材料质量吸水率为9%。试求该

材料的孔隙率、开口孔隙率和闭口孔隙率。

5、一块普通标准粘土砖,烘干后质量为2420g,吸水饱和后为2640g,将其烘干磨细后取

50g用李氏瓶测其体积为19.2 cm3,求该砖的开口孔隙率和闭口孔隙率。

6、一块普通标准粘土砖,烘干后质量为2500g,吸水饱和湿重为2900g,其密度为2.7 cm3,

求该砖的表观密度、孔隙率、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

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答案: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3-2 略。 3-2试述位错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解:位错主要有两种: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刃型位错特点: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符号⊥,有多余半片原子面。螺型位错特点: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与位错线垂直的面不是平面,呈螺施状,称螺型位错。 3-3非化学计量化合物有何特点?为什么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n型或p型半导体材料? 解: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特点: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产生及缺陷浓度与气氛性质、压力有关;可以看作是高价化合物与低价化合物的固溶体;缺陷浓度与温度有关,这点可以从平衡常数看出;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半导体。由于负离子缺位和间隙正离子使金属离子过剩产生金属离子过剩(n型)半导体,正离子缺位和间隙负离子使负离子过剩产生负离子过剩(p型)半导体。 3-4影响置换型固溶体和间隙型固溶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解:影响形成置换型固溶体影响因素:(1)离子尺寸:15%规律:1.(R1-R2)/R1>15%不连续。 2.<15%连续。 3.>40%不能形成固熔体。(2)离子价:电价相同,形成连续固熔体。( 3)晶体结构因素:基质,杂质结构相同,形成连续固熔体。(4)场强因素。(5)电负性:差值小,形成固熔体。差值大形成化合物。 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影响因素:(1)杂质质点大小:即添加的原子愈小,易形成固溶体,反之亦然。(2)晶体(基质)结构:离子尺寸是与晶体结构的关系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结构中间隙的大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晶体中空隙愈大,结构愈疏松,易形成固溶体。(3)电价因素:外来杂质原子进人间隙时,必然引起晶体结构中电价的不平衡,这时可以通过生成空位,产生部分取代或离子的价态变化来保持电价平衡。 3-5试分析形成固溶体后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解:影响有:(1)稳定晶格,阻止某些晶型转变的发生;(2)活化晶格,形成固溶体后,晶格结构有一定畸变,处于高能量的活化状态,有利于进行化学反应;(3)固溶强化,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4)形成固溶体后对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固溶体的电学、热学、磁学等物理性质也随成分而连续变化,但一般都不是线性关系。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往往高于各组元,而塑性则较低, 3-6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V Na,V Na',V Cl˙,(V Na'V Cl˙),Ca K˙,Ca Ca,Ca i˙˙解:钠原子空位;钠离子空位,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氯离子空位,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最邻近的Na+空位、Cl-空位形成的缔合中心;Ca2+占据K.位置,带一个单位正电荷;Ca原子位于Ca原子位置上;Ca2+处于晶格间隙位置。 3-7写出下列缺陷反应式:(l)NaCl溶入CaCl2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2)CaCl2溶入NaCl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3)NaCl形成肖特基缺陷;(4)Agl形成弗伦克尔缺陷(Ag+进入间隙)。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材料的孔隙率: 2.堆积密度: 3.材料的比强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的性质。材料的吸湿性大小用()表示,吸水性大小用()表示, 2.材料的抗冻性以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抵抗的()来表示。 3.水可以在材料表面展开,即材料表面可以被水浸润,这种性质称为()。 4.材料地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5.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6. 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在长期()作用下,()不显著降低的性 质,材料的耐水性可以用()系数表示,其值=()。 7.同种材料的孔隙率越小,其强度越高。孔隙率越大,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其材料的绝热性越() 8.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渗透性质,材料的抗渗性的好坏主要与材料()和()有关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_______降低。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2.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_______。 A、吸水性 B、吸湿性 C、耐水性 D、渗透性 3.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A、19.8g B、22g C、20g D、20.2g 4.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A、表观密度 B、堆积密度 C、密度 D、强度 5.当材料的润湿边角θ为________时,称为憎水性材料。 A、>90° B、≤90° C、0° 6当材料的软化系数为________时,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 A、>0.85 B、<0.85 C、=0.75 7.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表观密度为ρ0,堆积密度为ρ0′,则存在下列关系________。 A、ρ>ρ0′>ρ0 B、ρ0>ρ>ρ0′ C、ρ>ρ0>ρ0′ 8.含水率表示________ A 耐水性B吸水性 C 吸湿性D抗渗性 9.下列材料不是亲水性材料的是________ A 陶器B石材 C 木材D沥青 10 当孔隙率一定时,下列构造________吸水率大。 A 封闭大孔B封闭小孔C开口贯通大孔D开口贯通微孔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下列性质属于力学性质的有________。 A、强度 B、硬度 C、弹性 D、脆性 2.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_。 A、钢筋混凝土 B、沥青混凝土 C、建筑石油沥青 D、建筑塑料 五、是非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软化系数越大的材料,其耐水性能越差。( )

建筑材料练习题-基本性质讲解学习

建筑材料练习题-基本 性质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铁块的表观密度ρ = m /___________。A A.V 0B.V 孔 C.V D.V′ 2.某粗砂的堆积密度ρ′0/=m/___________。D A.V 0B.V 孔 C.V D.V′ 3.散粒材料的体积V′0=___________。B A.V+V 孔B.V+V 孔 +V 空 C.V+V 空 D.V+V 闭 4.材料的孔隙率P=___________。D A.P′ B.V 0C.V′ D.P K +P B 5.材料憎水性是指润湿角___________。B A.θ< 90° B.θ>90° C.θ=90° D.θ=0° 6.材料的吸水率的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A A.W 体B.W 含 C.K 软 D.Pk 7.下列性质中与材料的吸水率无关的是___________。 B A.亲水性 B.水的密度 C.孔隙率 D.孔隙形态特征 8.材料的耐水性可用___________表示。D A.亲水性 B.憎水性 C.抗渗性 D.软化系数 9.材料抗冻性的好坏与___________无关。C A.水饱和度 B.孔隙特征 C.水的密度 D.软化系数 10.下述导热系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 C A.水 B.冰 C.空气 D.发泡塑料 11.下述材料中比热容最大的是___________。D A.木材 B.石材 C.钢材 D.水 12.按材料比强度高低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__。 D A.木材、石材、钢材 B.石材、钢材、木材 C.钢材、木材、石材 D.木材、钢材、石材 13.水可以在材料表面展开,即材料表面可以被水浸润,这种性质称为__。A A.亲水性 B.憎水性 C.抗渗性 D.吸湿性 14.材料的抗冻性以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抵抗的__来表示。D A.抗压强度 B.负温温度 C.材料的含水程度 D.冻融循环次数 15.含水率4%的砂100克,其中干砂重_______克。C A.96 B.95.5 C.96.15 D.97 16.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________。B A.闭口孔隙体积 B.开口孔隙体积 C.实体积 D.孔隙体积 17.某岩石在气干、绝干、水饱和状态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72MPa、 178MPa、168MPa,该岩石的软化系数为________。C A.0.87 B.0.85 C.0.94 D.0.96

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1)

1.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密度,孔隙率,含水率,几何尺寸。力 学性质:强度,弹性模量,抗冲击,抗剪性,抗扭曲性。耐久性能: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等。 2.胶凝材料:是在物理,化学作用下将其他物理胶结为具有一定力学强度的整 体物质。 3.石灰:石灰的主要原料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矿物,天然岩石,常用的有 石灰石,白云石或贝壳等。 4.水泥:水泥是制造各种形式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物或 构筑物的基本材料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建筑,道桥,铁路,水利和国防等工程中。 5.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是以砂为主体材料,加入一定量的水泥或其他掺和料和 水经拌和均匀而得到的稠状材料。根据用途可分为:砌筑砂浆,抹灰砂浆,锚固砂浆,补修砂浆,保温砂浆等。 6.水泥混凝土:它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由粗细集料,水混合而成,必要时也 可以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掺和料以及其他改性材料改变其性能。 7.防水材料:是指能够防止雨水,地下水,工业污水,湿气等渗透的材料。应 具有防潮,防渗,防漏的功能,以及良好的变形性能与耐老化性能。分为刚性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柔性防水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等) 8.绝热材料:是用于减少建筑结构物与环境热交换的一种功能材料。按化学成 分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按材料构造分为纤维状,松散粒状,多孔组织等。 9.装饰材料:装饰材料不但应具有良好的装饰性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学 性能,施工与加工性能以及房屋建筑所需的绿色环保特色。装饰材料包括木,石,砖,石膏,石棉玻璃,陶瓷,金属等。 10.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土木工程自身发展与其材料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 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社会对工程安全,低碳,可持续额发展的需要,土木工程材料需向高强,轻质,耐久以及节能,环保,生态等方向发展。 11.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的那一部分土层成为地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 下部结结构称为基础。地基与基础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和满足使用要求的关键之一。12.基础:基础形式多样,设计时应该选择能适应上部结构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符合使用要求,满足地基基础设计基本要求以及技术上合理的基础结构方案。 13.地基勘察报告书的编制:勘察工作结束后,把取得的野外工作和室内试验的 记录和数据,以及搜集到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检查校对、归纳总结后作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评价,最终要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和图表变成报告书。 14.浅基础: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埋置深度较浅,用料较省,无需复杂的施工设 备,在开挖基坑,必要时支护坑壁和排水疏干后对地基不加处理即可修建,工期短,造价低,因而设计时宜优先选用天然地基。 15.浅基础的结构形式:扩展基础,条形基础,伐形基础,箱型基础。 16.箱型基础:为了使基础具有更大的刚度,大大减少建筑物的相对弯曲,可将基础做成由 顶板,底板及若干纵横隔墙组成的箱型基础。他是伐片基础的进一步发展,一般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基础顶板和底板之间的空间可以作为地下室。 17.桩基础:桩基础是一种古老的基础形式。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 均匀的特点。 18.采用桩基础的条件:一般对采用天然地基而使地基承载力不足或沉降量过大时,宜考虑 桩基础,比如高层建筑物,纪念性或永久性建筑,设有大吨位的重级工作制吊车的重型单层工业房,高耸建筑物等。

材料工程基础总结

1 铝合金强化途径有哪些?答:固溶处理 +时效强化、细晶强化 2.铜合金强化机制主要有几种? 答:固溶强化、时效强化、过剩相强化 3.铝镁合金配料计算? 例1:为了获得以下成分铸造铝合金1Kg,熔炼时应如何配料? 8.0wt%Si,2.8wt%Cu,0.5wt%Mg,0.15wt%Ti,其余为Al; 注:1)可供选择的原材料包括:纯铝,Al-30wt%Si 中间合金,Al-25wt%Cu 中间合金,Al-30wt%Mg 中间合金和Al-10wt%Ti 中间合金;2)不考虑铝、硅和铜元素的烧损;3)镁元素的烧损率为15wt%,钛元素的烧损率为5wt%。 ●1000g×8.0%=XAl-30Si×30% ?XAl-30Si =266.7g ●1000g×2.8%=XAl-25Cu×25%?XAl-25Cu =112g ●1000g×0.5%= XAl-30Mg×30%×(1-15%)? XAl-30Mg =19.6g ●1000g×0.15%=XAl-10Ti×10%×(1-5%) ? XAl-10Ti=15.8g ●1000×(1-0.08-0.028-0.005-0.0015) = XAl +266.7× (1-0.3) -112×(1-0.25)-19.6×(1-0.3)-15.8×(1-0.1) ?XAl = 586.9g 例2、为了获得以下成分的铸造镁合金1Kg:熔炼时应如何配料?8.5wt%Al,1.2wt%Zn,1.20wt%Si,0.25wt%Mn,0.15wt%Sr,其余为Mg 注:1)可供选择的原材料包括:纯镁,纯铝,纯锌,Al-30wt%Si 中间合金,Mg-2wt%Mn 中间合金,Mg-10wt%Sr 中间合金;2)不考虑镁、铝、锌、硅和锰元素的烧损;3)Sr 元素的烧损率为15wt%。 1000g×1.20%=X Al-30Si×30% ?X Al-30Si =40g 1000g×1.2%=X Zn?X Zn=12g 1000g×0.25%=X Mg-2Mn×2%?X Mg-2Mn=125g 1000g×0.15%=X Mg-10Sr×10%×(1-15%) ?X Mg-10Sr=17.6g 1000g×8.5%=X Al+ X Al-30Si×70%?X Al =57g X Mg =1000-40-12-125-17.6-57=748.4g 1000×(1-1.2%-1.2%-0.25%-0.15%-8.5%) = X Mg + X Mg-2Mn× (1-2%)+ X Mg-10Sr×(1-10%) ?X Mg =748.6g 4.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合金,在合金熔炼时一般要进行哪些工艺处理? 答:变质处理,细化处理,精炼处理。 5.镁合金阻燃抗氧化方法有哪几种? 答:熔剂保护阻燃法、气体保护阻燃法、添加合金元素阻燃法。 6.根据石墨存在形态不同,灰口铸铁可分为哪几种? 答:灰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球墨铸铁。 7.什么是金属的充型能力?充型能力影响因素有哪些?答: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 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为金属的充型能力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主要取决于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还受外部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全部作业

(一) 1 谈谈你对材料学科及材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2 金属键与其它结合键有何不同,如何解释金属的某些特性? 3 说明空间点阵、晶体结构、晶胞三者之间的关系。 4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标定有何不同?其中有何须注意的问题? 5 画出三种典型晶胞结构示意图,其表示符号、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各是什么? 6 画出立方晶系中(011),(312),[211],[211],[101],(101) 7, 画出六方晶系中(1120),(0110),(1012),(110),(1012) 8. 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 9.在立方系中绘出{110}、{111}晶面族所包括的晶面,及(112)和(120)晶面。标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a)立方晶系(421),() 123,(130),[211],[311];

10.在立方系中绘出{110}、{111}晶面族所包括的晶面,及(112)和(120)晶面。 11.计算面心立方结构(111)、(110)与(100)面的面密度和面间距。 12. 标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a)立方晶系(421),()123,(130),[211],[311]; b)六方晶系()2111, ()1101,()3212,[2111],1213????。 13 在体心立方晶系中画出{111}晶面族的所有晶面。 14 画出<110>晶向族所有晶向

15.写出密排六方晶格中的[0001],(0001),()1120,()1100,()1210 16. 在一个简单立方晶胞内画出一个(110)晶面和一个[112]晶向。 17. 标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立方晶系(421),()123,(130),[211],[311]; 18.计算晶格常数为a 的体心立方结构晶体中八面体间隙的大小。 19.画出面心立方晶体中(111)面上的[112]晶向。 20.已知某一面心立方晶体的晶格常数为a ,请画出其晶胞模型并分别计算该晶体 的致密度、{111}晶面的面密度以及{110}晶面的面间距。 21.表示立方晶体的(123),[211],()012 22. 写出密排六方晶格中()1120,()1100,()1210[2111],1213???? 23. 画出密排六方晶格中的[0001], ,()0110,()1010,[2110],[1120] 2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的(1 1 1)晶面上画出[110]晶向 25 指出在一个面心立方晶胞中的八面体间隙的数目,并写出其中一个八 面体间隙的中心位置坐标。假设原子半径为r ,计算八面体间隙的半径。 26.画出密排六方晶格中的(0001),()1120,()1100,()1210 27.立方晶系中画出(010),(011),(111),(231),[231],[321] 29.计算晶格常数为a 的面心立方结构晶体中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的大小。(4分) 30.写出立方晶系{}110、{}123晶面族的所有等价面 31.立方晶胞中画出以下晶面和晶向:()102,(112),(213) ,[110], 32.六方晶系中画出以下晶面和晶向:(2110),(1012),1210????,0111???? 33.写出立方晶系{}100、{}234晶面族的所有等价面 34.画出立方晶胞内(111),[112], 35.画出六方晶胞内(1011),[1123]

智慧树知到《材料工程基础》章节题答案

智慧树知到《材料工程基础》章节题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高炉炼铁时,炉渣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哪项不属于炉渣的作用? 答案:添加合金元素 2、常用的脱氧剂有锰铁、硅铁、( ) 答案:铝 3、为什么铝的电解在冰晶石的熔盐中进行? 答案:降低电解温度 4、冰铜的主要成分是( ) 答案:FeS和Cu2S 5、( )是炼钢的最主要反应 答案:脱碳 第2章单元测试 1、通过高压雾化介质,如气体或水强烈冲击液流或通过离心力使之破碎、冷却凝固来实现的粉末的方法称为( ) 答案:雾化法 2、粉末颗粒越小,流动性越好,颗粒越容易成形。 答案:错 3、国际标准筛制的单位“目数”是筛网上( )长度内的网孔数 答案:1英寸

4、粉体细化到纳米粉时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的功能,主要是由于粉体的总表面积增加所导致的结果。 答案:对 5、雾化法制粉增大合金的成分偏析,枝晶间距增加。 答案:错 第3章单元测试 1、高分子材料之所以具备高强度、高弹性、高粘度、结构多样性等特点,是由( )结构所衍生出来的。 答案:长链 2、高分子聚合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产生活性中心,并且一个个向下传递的连续反应称为( ) 答案:连锁反应 3、悬浮聚合的主要缺点是( ) 答案:产品附有少量分散剂残留物 4、聚合物聚合反应按反应机理分为加聚和缩聚反应。 答案:错 5、工业上悬浮聚合对于悬浮分散剂一般的要求是( ) 答案:聚合后都可以清洗掉 第4章单元测试 1、将液态金属或半液态金属浇入模型内,在高压和高速下充填铸型,并在高压下结晶凝固获得铸件的方法是( ) 答案:压力铸造

2、铸铁的充型能力好于铸钢。 答案:对 3、在易熔模样表面包覆若干层耐火材料,待其硬化干燥后,将模样熔去制成中空型壳,经浇注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成形工艺方法是( ) 答案:熔模铸造 4、下列不属于铸造缺陷的是( ) 答案:收缩 5、熔融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表现为液体体积减小,是应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错 第5章单元测试 1、冷变形过程中,材料易产生( ) 答案:加工硬化 2、轧辊的纵轴线相互平行,轧制时轧件运动方向、延伸方向与轧辊的纵轴线垂直,这种轧制方法为( ) 答案:纵轧 3、挤压变形时,( ) 答案:金属在变形区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 4、缩尾是挤压工艺容易出现的缺陷,它出现在挤压过程的哪个阶段? 答案:终了挤压

《材料科学基础》总复习(完整版)

《材料科学基础》上半学期容重点 第一章固体材料的结构基础知识 键合类型(离子健、共价健、金属健、分子健力、混合健)及其特点;键合的本质及其与材料性能的关系,重点说明离子晶体的结合能的概念; 晶体的特性(5个); 晶体的结构特征(空间格子构造)、晶体的分类; 晶体的晶向和晶面指数(米勒指数)的确定和表示、十四种布拉维格子;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缺陷 晶体化学基本原理:离子半径、球体最紧密堆积原理、配位数及配位多面体; 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离子晶体结构,鲍林规则(第一、第二);书上表2-3下的一段话;共价健晶体结构的特点;三个键的异同点(举例); 晶体结构缺陷的定义及其分类,晶体结构缺陷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举例); 第三章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相的定义 相结构 合金的概念:

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1)晶体结构 无限互溶的必要条件—晶体结构相同 比较铁(体心立方,面心立方)与其它合金元素互溶情况(表3-1的说明) (2)原子尺寸:原子半径差及晶格畸变; (3)电负性定义:电负性与溶解度关系、元素的电负性及其规律;(4)原子价:电子浓度与溶解度关系、电子浓度与原子价关系;间隙固溶体 (一)间隙固溶体定义 (二)形成间隙固溶体的原子尺寸因素 (三)间隙固溶体的点阵畸变性 中间相 中间相的定义 中间相的基本类型: 正常价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表示方法 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种类 原子尺寸因素有关的化合物:间隙相、间隙化合物 二元系相图: 杠杆规则的作用和应用; 匀晶型二元系、共晶(析)型二元系的共晶(析)反应、包晶(析)

型二元系的包晶(析)反应、有晶型转变的二元系相图的特征、异同点; 三元相图: 三元相图成分表示方法; 了解三元相图中的直线法则、杠杆定律、重心定律的定义; 第四章材料的相变 相变的基本概念:相变定义、相变的分类(按结构和热力学以及相变方式分类); 按结构分类:重构型相变和位移型相变的异同点; 马氏体型相变:马氏体相变定义和类型、马氏体相变的晶体学特点,金属、瓷中常见的马氏体相变(举例)(可以用许教授提的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金属、瓷马氏体相变性能的不同――作为题目) 有序-无序相变的定义 玻璃态转变:玻璃态转变、玻璃态转变温度、玻璃态转变点及其黏度按热力学分类:一级相变定义、特点,属于一级相变的相变;二级相变定义、特点,属于二级相变的相变; 按相变方式分类:形核长大型相变、连续型相变(spinodal相变)按原子迁动特征分类:扩散型相变、无扩散型相变

第二章建筑材料基本性质试题

第二章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材料的耐水性可用软化系数表示,软化系数是() A.吸水率与含水率之比 B、材料饱水抗压强度与干燥抗压强度之比 C、材料受冻后的抗压强度与受冻前抗压强度之比 D、材料饱水弹性模量与干燥弹性模量之比 2、已知普通砖的密度为2.5g/cm3,表观密度为1800kg/cm3,则该砖的密实度为 ( ). A、0.85; B、0.73; C、 0.72 ; D、0.65 3、含水率为5%的砂220kg,将其干燥后的重量是()kg。 A、209 B、209.5 C、210 D、211 4、当材料的润湿边角。为()时,称为憎水性材料。 A、>90° B、<90° C、=0° D、≥90° 5、用于吸声的材料,要求其具有()孔隙的多孔结构材料,吸声效果最好。 A、大孔 B、内部连通而表面封死 C、封闭小孔 D、开口细孔 6、通常,材料的软化系数为()时,可以认为是耐水的材料。 A、≥0.85 B、<0.85 C、>0.85 D、0.95 7、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表观密度为,堆积密度为,则存在下列关系( ) A、ρ >> B 、>ρ> C、ρ>> D、 >ρ> 8、当材料的润湿边角为( )时,称为亲水性材料。 A、>90° B、<90° C、≤90° D、≥90° 9、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为V,开口孔隙体积为V K,闭口孔隙体积为V B ,材料 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为m,则材料的表观密度为ρ‘( )。 A、 m/V B、m/(V+V k ) C、m/(V+V k +V B ) D、m/(V+V B ) 10、将一批混凝土试件,经养护至此28天后分别测得其养护状态下的平均抗压强度为23Mpa,干燥状态下的平均抗压强度为25Mpa,吸水饱和状态下的平均抗压强度为22Mpa,则其软化系数为()。 A、0.92 B、0.88 C、0.96 D、0.13 11、在100g含水率为3%的湿砂中,其中水的质量为()。 A、3.0g B、2.5g C、3.3g D、2.9g 12、下列概念中,()表明材料的耐水性。 A、质量吸水率 B、体积吸水率 C、孔隙水饱和系数 D、软化系数13、密度是指材料在()单位体积的质量。 A、自然状态 B、绝对体积近似值 C、绝对密实状态 D、松散状态 14、经常位于水中或受潮严重的重要结构物的材料,其软化系数不宜小于()。 A、0.75-0.80 B、0.70-0.85 C、0.85-0.90 D、0.90-0.95 15、某材料吸水饱和后的质量为20Kg,烘干到恒重时,质量为16Kg,则材料的()。 A、质量吸水率为25% B、质量吸水率为20% C、体积吸水率为25% D、体积吸水率为20% 16、材料吸水后将材料的()提高。 A、耐久性 B、强度和导热系数 C、密度 D、体积密度和导热系数 17、软化系数表明材料的()。 A、抗渗性 B、抗冻性 C、耐水性 D、吸湿性 18、如材料的质量已知,求其体积密度时,测定的体积应为()。 A、材料的密实体积 B、材料的密实体积与开口孔隙体积 C、材料的密实体积与闭口孔隙体积 D、材料的密实体积与开口及闭口体积 19、对于某一种材料来说,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其()都是一定值。 A、体积密度 B、密度 C、导热系数 D、平衡含水率 20、当材料的润湿边角θ为( )时,称为憎水性材料。 A、>90° B、≤90° C、0° 21、当材料的软化系数为( )时,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 A、>0.85 B、<0.85 C、≥0.85 D、≤0.85 22、材料的吸湿性用()表示 A. 吸水率 B. 含水率 C .抗渗系数 D .软化系数 23、材料的吸水性用()来表示。 A. 吸水率 B. 含水率 C .抗渗系数 D .软化系数 24、原材料品质完全相同的4组混凝土试件,它们的表观密度分别为2360、2400、2440及2480kg/m3,通常其强度最高的是表观密度为()kg/m3的那一组。 A、2360 B、2400 C、2440 D、2480 25、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之为()。 A、密度 B、相对密度 C、表观密度 D、堆积密度 26、材料吸水后,将使材料的()提高。 A、耐久性 B、强度 C、保温 D、导热系数 27、亲水性材料的润湿边角θ()。

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3.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 二填空题 1.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_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_的性质。 2.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用__润湿边角 来表示,材料的吸湿性用_含水率_ 来表示。材料的吸水性用_吸水率_来表示。 3.同种材料的孔隙率越_小_ ,其强度越高。当材料的孔隙一定时,_密闭 孔隙越多,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 4.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在长期_水_ 作用下,_强度_ 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材料的耐水性可以用_软化 系数表示,该值越大,表示材料的耐水性_越好 。 三 判断题 1.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 ) 2.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吸湿性 3.材料比强度越大,越轻质高强。(√ ) 4.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其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5.材料的孔隙率越小,密度越大。(×) 6.材料受潮或冰冻后,其导热系数都降低。(×) 7.渗透系数K越大,表示材料的抗渗性越好(×)。 8.软化系数不大于1。(√ ) 9.具有粗大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较大;具有细微连通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较小。(×) 10.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四 选择题 (1)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 B 降低。 A 密度 B 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2)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_ A 。 A 吸水性 B 吸湿性 C耐水性 D渗透性 (3)有一块砖重2625g,其含水率为5% ,该湿砖所含水量为_ D ___。 A 131.25g B 129.76g C 130.34g D 125g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全)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要点 第一章粉体工程基础 粉体:粉末质粒与质粒之间的间隙所构成的集合。 *粉末:最大线尺寸介于0.1~500μm的质粒。 *粒度与粒径:表征粉体质粒空间尺度的物理量。 粉体颗粒的粒度及粒径的表征方法: 1.网目值表示——(目数越大粒径越小)直接表征,如果粉末颗粒系统的粒径相等时 可用单一粒度表示。 2.投影径——用显微镜测试,对于非球形颗粒测量其投影图的投影径。 ①法莱特(Feret)径D F:与颗粒投影相切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②马丁(Martin)径D M:在一定方向上将颗粒投影面积分为两等份的直径 ③克伦贝恩(Krumbein)径D K:在一定方向上颗粒投影的最大尺度 ④投影面积相当径D H: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⑤投影周长相当径D C:与颗粒投影周长相等的圆的直径 3.轴径——被测颗粒外接立方体的长L、宽B、高T。 ①二轴径长L与宽B ②三轴径长L与宽B及高T 4.球当量径——把颗粒看做相当的球,并以其直径代表颗粒的有效径的表示方法。(容 易处理) *粉体的工艺特性:流动性、填充性、压缩性和成形性。 *粉体的基本物理特性: 1.粉体的能量——具备较同质的块状固体材料高得多的能量。 分体颗粒间的作用力——高表面能,固相颗粒之间容易聚集(分子间引力、颗粒间异性静电引力、固相侨联力、附着水分的毛细管力、磁性力、颗粒表面不平滑引起的机械咬合力)。 3.粉体颗粒的团聚。 第二章粉体加工与处理 粉体制备方法: 1.机械法——捣磨法、切磨法、涡旋磨法、球磨法、气流喷射粉碎法、高能球磨法。 ①脆性大的材料:捣磨法、涡旋磨法、球磨法、气流喷射粉碎法、高能球磨法 ②塑性较高材料:切磨法、涡旋磨法、气流喷射粉碎法 ③超细粉与纳米粉:气流喷射粉碎法、高能球磨法 2.物理化学法 ①物理法(雾化法、气化或蒸发-冷凝法):只发生物理变化,不发生化学成分的 变化,适于各类材料粉末的制备 ②物理-化学法:用于制备的金属粉末纯度高,粉末的粒度较细 ③还原法:可直接利用矿物或利用冶金生产的废料及其他廉价物料作原料,制的 粉末的成本低 ④电解法:几乎可制备所有金属粉末、合金粉末,纯度高 3.化学合成法——指由离子、原子、分子通过化学反应成核和长大、聚集来获得微细 颗粒的方法

材料工程基础习题

上篇 第一章金属结构 1、试画出纯铁的冷却曲线,分析曲线中出现“平台”的原因。 2、室温和1100°C时的纯铁晶格有什么不同?高温(1000°C)的铁丝进行缓慢冷却时,为什么会发生伸长的现 象? 3、为什么单晶体有各向异性,而实际的金属(未经过塑性变形的)通常是各向同性? 4、指出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在晶体结构、含碳量和性能上有何不同。 5、根据铁碳合金状态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含碳量为1.0%的钢比含碳量为0.5%的钢的硬度高。 (2)在1100°C,含碳量为0.4%的钢能进行锻造,含碳量为4.0%的白口铁不能锻造。 (3)钢适宜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而铸铁适宜通过铸造成形。 6、分析在缓慢冷却条件下,45钢和T10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第二章金属的工艺性能 1、什么是结晶过冷度?它对金属的结晶过程、铸件的晶粒大小及铸件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 2、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并解释原因。 (1)金属型浇注与砂型浇注; (2)铸成薄件与铸成厚件; (3)浇注时采用震动与不采用震动。 3、铅在20°C、钨在1100°C时变形,各属于哪种变形?为什么?(铅的熔点为327°C,钨的熔点为3380°C)10、有四个材料、外形完全一样的齿轮,但制作方法不同,试比较它们中哪种使用效果最好?哪种最差?为什么? (1)铸出毛坯,然后切削加工成形; (2)从热轧厚钢板上取料,然后切削加工成形; (3)从热轧圆钢上取料,然后切削加工成形; (4)从热轧圆钢上取料后锻造成毛坯,然后切削加工成形。 11、金属经冷变形后,组织和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加工硬化存在的利与弊。有何办法来消除加工硬化? 12、提高浇注温度可以提高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但实际中为什么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 13、试用图中轨道铸件分析热应力的形成原因,并用虚线表示出铸件的变形方向。 14、“趁热打铁”的含义何在?碳钢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是如何确定的? 15、某种钢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0.12%,Mn=1.5%,V=0.15%,Mo=0.5%,试分析其焊接性及焊接时应采取的工 艺措施。 16、碳钢在锻造温度围变形时,是否会有加工硬化现象?为什么?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答案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 绝对密实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 (p= m/V )。 自然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 (Q= m/V0 )。 3.材料的外观体积包括(固体物质)和( 孔隙)两部分。 4. 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大小与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 料的(体积密度 6.材料内部的孔隙分为( 开口)孔和(闭口)孔。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孔隙率越大,且连 通孔隙越多的材料,则其强度越( 低),吸水性、吸湿性越( 大)。导热性越(差)保温隔热性能 越(好)。 (0. 1 75Wm*k )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二、名词解释 1. 软化系数:材料吸水饱和时的抗压强度与其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比值。 原有性能的性质。 2.材料的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 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 5.材料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是( P 切 ),式中P 为材料的( 实际密度 ),P 为材 7.材料空隙率的计算公式为( P '二1 一 po 为材料的(体积)密度,0为 材料的(堆积)密度。 8.材料的耐水性用( 软化系数)表示,其值越大,则耐水性越( 好)。一般认为,(软化 系数)大于(0.80 )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 9.材料的抗冻性用( 抗冻等级)表示,抗渗性一般用( 抗渗等级)表示,材料的导热性用 (热导率)表示。 10.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 则材料的导热性越( 差),保温隔热性能越( 好)。常将导热系数 2.材料的吸湿性: 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3.材料的强度: 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 也不易失去其 )。式中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附答案)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材料的实际密度是指材料在( 绝对密实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 ρ=m/V )。 2.材料的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 自然 )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ρ0=m/V0 )。 3.材料的外观体积包括(固体物质)和( 孔隙 )两部分。 4.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纤维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 单位体积 )的质量,其大小与堆积的( 紧密程度 )有关。 5.材料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是( 01 ),式中ρ为材料的( 实际密度 ),ρ0为材料的( 体积密度 )。 6.材料内部的孔隙分为( 开口 )孔和( 闭口 )孔。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孔隙率越大,且连通孔隙越多的材料,则其强度越(低),吸水性、吸湿性越(大)。导热性越(差)保温隔热性能越(好)。 7.材料空隙率的计算公式为( ''001 )。式中0为材料的(体积)密度,0ρ'为材料的( 堆积 )密度。 8.材料的耐水性用( 软化系数)表示,其值越大,则耐水性越( 好 )。一般认为,( 软化系数 )大于( 0.80 )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 9.材料的抗冻性用( 抗冻等级 )表示,抗渗性一般用( 抗渗等级)表示,材料的导热性用( 热导率 )表示。 10.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则材料的导热性越( 差 ),保温隔热性能越( 好)。常将导热系数(k m w *175.0≤)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二、名词解释 1.软化系数:材料吸水饱和时的抗压强度与其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比值。 2.材料的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3.材料的强度:材料抵抗外力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长期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也不易失去其 原有性能的性质。 5.材料的弹性和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 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尺寸, 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称为塑性。 三、简述题 1.材料的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采用体积吸水率来反映材料的吸水性? 答:质量吸水率是材料吸收水的质量与材料干燥状态下质量的比值; 体积吸水率是材料吸收水的体积与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的比值。 一般轻质、多孔材料常用体积吸水率来反映其吸水性。 2.什么是材料的导热性?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密实程度、含水状态等因素有关。 3.材料的抗渗性好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提高材料的抗渗性? 答:材料的抗渗性好坏主要与材料的亲水性、憎水性、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特征等因素有关。 提高材料的抗渗性主要应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减少材料内部的开口孔和毛细孔的数量。 4.材料的强度按通常所受外力作用不同分为哪几个(画出示意图)?分别如何计算?单位如何?

材料基本性质练习题

3-4-1-4 首页及保证声明作业首页(学生填写)

材料基本性质 一、判断题 1、玻璃体材料就是玻璃,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2、多孔材料吸水后,其保温隔热效果变差。() 3、材料的吸水率就是材料内含有的水的质量与材料干燥时质量之比。() 4、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其抗渗性就越差。() 5、耐久性好的材料,其强度必定高。() 6、凡是含孔材料,其干表观密度均比其密度小。() 7、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始终为一定值。() 8、材料受冻破坏,主要是材料粗大孔隙中的水分结冰所引起的。() 9、承受冲击与振动荷载作用的结构需选择脆性材料。() 10、新建的房屋感觉会冷些,尤其是在冬天。() 二、名词解释 1、吸水性与吸湿性 2、强度 3、亲水性与憎水性 4、脆性材料与韧性材料 5、耐水性及软化系数 6、耐久性 7、比强度 8、孔隙特征 三、填空题 1、材料吸水后其性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使材料强度,保温性,体积。

2、在水中或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下使用的材料,应考虑材料的。 3、材料的吸水性大小用表示,吸湿性大小用表示。 4、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 5、材料的组成包括、和;材料的结构包括、和等三个层次。 6、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和等三种形式。 四、选择题 1、同一种材料的密度与表观密度差值较小,这种材料的()。 A.孔隙率较大 B.保温隔热性较好 C.吸音能力强 D.强度高 2、为了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在选择墙体材料时,要求()。 A. 导热系数小,热容量小 B. 导热系数小,热容量大 C. 导热系数大,热容量小 D. 导热系数大,热容量大 3、测定材料强度时,若加荷速度过()时,或试件尺寸偏小时,测得值比标准条件下测得结果偏()。 A.快,低 B. 快,高 C. 慢,低 D. 慢,高 4、某一材料的下列指标中为固定值的是()。 A.密度 B.表观密度 C.堆积密度 D.导热系数 5、现有甲、乙两种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相同,而甲的质量吸水率大于乙,则甲材料()。A.比较密实 B.抗冻性较差 C.耐水性较好 D.导热性较低 6、某材料100g,含水5g,放入水中又吸水8g后达到饱和状态,则该材料的吸水率可用()计算。 A.8/100 B.8/95 C.13/100 D.13/95 7、评定材料抵抗水的破坏能力的指标是()。 A.抗渗等级 B.渗透系数 C.软化系数 D.抗冻等级 8、孔隙率相等的同种材料,其导热系数在()时变小。 A.孔隙尺寸增大,且孔互相连通 B.孔隙尺寸增大,且孔互相封闭 C.孔隙尺寸减小,且孔互相封闭 D.孔隙尺寸减小,且孔互相连通 9、用于吸声的材料,要求其具有()孔隙。 A.大孔 B.内部连通而表面封死 C.封闭小孔 D.开口连通细孔 10、材料处于()状态时,测得的含水率是平衡含水率。 A.干燥状态 B.饱和面干状态 C.气干状态 D.湿润状态 五、问答题 1、材料的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如何影响材料的强度、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保温性?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 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 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10. 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和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其中能量最低的结构称为稳态结构或平衡太结构,而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则称为亚稳态结构。所谓的热力学条件是指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过程才能自发进行。热力学条件只预言了过程的可能性,至于过程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考虑动力学条件,即反应速度。动力学条件的实质是考虑阻力。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取决于何者起支配作用。如果热力学推动力起支配作用,则阻力并不大,材料最终得到稳态结构。从原则上讲,亚稳态结构有可能向稳态结构转变,以达到能量的最低状态,但这一转变必须在原子有足够活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而常温下的这种转变很难进行,因此亚稳态结构仍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32)与[236]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2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解:(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