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结构图

糖代谢结构图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六章糖代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果糖(F),半乳糖(Gal),核糖 双糖:麦芽糖(G-G),蔗糖(G-F),乳糖(G-Gal) 多糖:淀粉,糖原(Gn),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各种组织细胞 门静脉 肠粘膜上皮细胞 体循环 小肠肠腔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SGLT 肝脏

过程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 调节。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 1、反应过程 ○1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 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acetyl CoA)。 总反应式: 关键酶 调节方式 ?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 乙酰CoA ATP ADP 胞液 线粒体 丙酮酸 乙酰CoA NAD + , HSCoA CO 2 , NADH + H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第10章 糖代谢答案

第十章糖代谢(编辑习题时删去答案即可) 一、名词解释 1.乳酸发酵: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形成乳酸的过程。 2.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3.糖尿: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糖代谢反常情况下,尿中有显著的葡萄糖或其它糖类出现的现象。 二、填空题 1. EMP途径中的第一个需要ATP参与的反应是__己糖激酶催化的,第一个产生ATP的反应是_甘油醛-3-磷酸激酶__催化的。 2.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净产生__2___个ATP,而有氧条件下净产生___8___个ATP,丙酮酸再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又可净产生___30___个ATP(NADH产生的ATP按整数计算)。 3.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4.丙酮酸脱氢酶所催化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是葡萄糖代谢中第一个产生__CO2__的反应。 5.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__柠檬酸______,是由___柠檬酸合酶___催化产生的。 6.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异柠檬酸脱氢酶____和__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__催化的。7.戊糖磷酸途径是__葡萄糖____氧化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在细胞的__细胞质___内进行。 8.通过戊糖磷酸途径可以产生_NADPH___和___核糖5-磷酸____等重要化合物。 9.糖酵途径中的三个调节酶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10.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和6种辅助因子。3种酶是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6种辅助因子分别是TPP、硫辛酸、 NAD、FAD、 CoA 、Mg2+。 11.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糖原分解的产物是D-葡萄糖和磷酸。 12.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__异柠檬酸裂解酶__和_苹果酸合成酶__。 13.经长期进化后,高等真核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被精确地局限在细胞的特定部位,戊糖磷酸途径在细胞的细胞溶胶部位进行,糖酵解过程在细胞的细胞溶胶部位进行,TCA循环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部位进行,氧化磷酸化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部位进行。 三、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试从其中选出一个) 1.下列激酶中哪些参与了EMP途径,分别催化途径中三个不可逆反应?( D ) (A) 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 (B) 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C) 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D) 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2.下列哪个途径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B ) (A) 糖酵解途径 (B) 三羧酸循环 (C) 戊糖磷酸途径 (D) 脂肪酸合成(从头合成) 3.糖原中一个糖基转变为2分子乳酸,可净得几分子ATP?( B ) (A) 1 (B) 2 (C) 3 (D) 4 4.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是丙酮酸脱氢酶组分?( C ) (A) TPP (B) 硫辛酸 (C) FMN (D) Mg2+ 5.下述哪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 D ) (A) ATP/ADP比值升高 (B) CH3COCoA/CoA比值升高 (C) NADH/NAD+比值升高 (D) 能荷下降 6.用于糖原合成的葡萄糖—1—磷酸首先要经什么化合物的活化?( D ) (A) ATP (B) CTP (C) GTP (D) UTP 7. 下列哪一个酶与丙酮酸生成糖无关? (C) (A) 果糖二磷酸酶(B) 丙酮酸激酶(C) 丙酮酸羧化酶(D) 醛缩酶 8. 磷酸果糖激酶的变构激活剂是:( D ) (A) ADP (B) 1,6-二磷酸果糖(C) ATP (D) 2,6-二磷酸果糖

生物化学 糖代谢

糖代谢 一、多糖的代谢 1.淀粉 凡能催化淀粉分子及片段中α- 葡萄糖苷键水解的酶,统称淀粉酶(amylase)。 主要可以分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γ-淀粉酶、和异淀粉酶4类。 (一)α-淀粉酶 又称液化酶、淀粉-1,4-糊精酶 1)作用机制 内切酶,从淀粉分子内部随机切断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及与非还原性末端相连的α-1,4-糖苷键。 2)水解产物 直链淀粉 大部分直链糊精、少量麦芽糖与葡萄糖 支链淀粉 大部分分支糊精、少量麦芽糖与葡萄糖,底物分子越大,水解效率越高。 (二)β-淀粉酶 又叫淀粉-1,4-麦芽糖苷酶。 1)作用机制 外切酶,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依次切割α-1,4-糖苷键,生成β-型的麦芽糖;作用于支链淀粉时,遇到分支点即停止作用,剩下的大分子糊精称为β-极限糊精。 2)β-淀粉酶水解产物 支链淀粉 β-麦芽糖和β-极限糊精。 直链淀粉 β-麦芽糖。 (三)γ-淀粉酶 又称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 1)作用方式 它是一种外切酶。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依次切割α-1,4-葡萄糖苷键,产生β-葡萄糖。遇α-1,6和α-1,3-糖苷键时也可缓慢水解。 2) 产物 葡萄糖。 (四)异淀粉酶 又叫脱支酶、淀粉-1,6-葡萄糖苷酶。 1)作用方式 专一性水解支链淀粉或糖原的α-1,6-糖苷键,异淀粉酶对直链淀粉不作用。 2)产物 生成长短不一的直链淀粉(糊精)。 3)现象 碘反应蓝色加深 2.糖原 (一)糖原分解 糖原的降解需要三种酶,即糖原脱支酶,磷酸葡糖变位酶和糖原磷酸化酶。 (1)糖原磷酸化酶

该酶从糖原的非还原性末端以此切下葡萄糖残基,降解后的产物为1-磷酸葡萄糖。 (2)磷酸葡糖变位酶 糖原在糖原磷酸化酶的作用下降解产生1-磷酸葡糖。1-磷酸葡萄糖必须转化为6-磷酸葡糖后方可进入糖酵解进行分解。1-磷酸葡糖到6-磷酸葡糖的转化是由磷酸葡糖变位酶催化完成的。 (3)糖原脱支酶 该酶水解糖原的α-1,6-糖苷键,切下糖原分支。糖原脱支酶具有转移酶和葡糖甘酶两种活性。在糖原脱支酶分解有分支的糖原时,首先转移酶活性使其3个葡萄糖残基从分支处转移到附近的非还原性末端,在那里它们以α-1,4-葡萄糖苷键重新连接的单个葡萄糖残基,在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被切下,以游离的葡萄糖形式释放。 补充: 1.糖原磷酸化只催化1,4-糖苷键的磷酸解,实际上磷酸化酶的作用只到 糖原的分支点前4个葡萄糖残基处即不能再继续进行催化,这时候就 需要糖原脱支酶。磷酸吡哆醛是磷酸化酶的必需辅助因子。 2.糖原的降解采用磷酸解而不是水解,具有重要的生物意义。 (1)磷酸解使降解下来的葡萄糖分子带上磷酸基团,葡萄糖-1-磷

能量代谢(思维导图)

能量代谢{ 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能量来源: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子结构蕴藏的化学能被氧化分解时释放出的化学能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糖:供给机体生命活动所需(50%?70%)能量脂肪:储存和供给(30%?50%)能量蛋白质:特殊情况下供能(微量)可利用能量形式{ATP 既是直接供能物质,又是能量储存的重要形式磷酸肌酸(CP )其它高能化合物(CP 可认为是ATP 的储存库)能量的利用:50%以上直接化为热能维持体温,其余部分以化学能形式储存于ATP 等高能化合物的高能键中能量平衡{摄入能量小于消耗能量,体重减少,负平衡摄入能量等于消耗能量,体重不变,“收支”平衡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体重增加,正平衡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大于24超重,大于28肥胖)能量代谢测定{ 食物氧热价:食物氧化时消耗1LO 2所产生的能量呼吸熵:RQ =CO 2产生量O 2消耗量食物热价:1g 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整体水平影响的主要因素{ 肌肉活动(通常可用能量代谢率作为评估肌肉活动强度的指标)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超过30℃,代谢率增加,化学反应加快。因需以出汗增多,呼吸、循环功能增强来进行散热)精神活动(平静思考问题时产热量增加不超过4%;处于精神紧张时,能量代谢率可增加10%以上)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后一段时间内,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调控能量代谢神经和体液因素{下丘脑对摄食行为调控激素对能量代谢过程调节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率(BMR):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量能量代谢率影响因素:{与体重不成比例关系,与体表面积成正比BMR 一般男性平均值比女性高,儿童比成人高,年龄越大代谢率越低BMR 正常范围相对值在±15%之内{甲状腺功能低下时,比正常值低20%?40%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比正常值高25%?80%体温每升高1℃,BMR 升高13%左右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小肠肠腔 第六章糖代谢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 )、果糖(F ),半乳糖(Gal ),核糖 双糖:麦芽糖(G-G ),蔗糖(G-F ),乳糖(G-Gal ) 多糖:淀粉,糖原(Gn ),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 ,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肠腔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吸收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CO 2 NADH+FADH 2 H 2 O [O] TAC 循环 ATP ADP 变 五、糖的有氧氧化 1、反应过程 -1 NAD + 乳 酸 NADH+H + 调节方式 ① 别构调节 ② 共价修饰调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乙酰CoA 胞液 线粒体

○1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 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acetyl CoA)。 总反应式: ③乙酰CoA 进入柠檬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概述: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 )也称为柠檬酸循环或 Krebs 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第一个中间产物是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 反应部位:所有的反应均在线粒体(mitochondria)中进行。 涉及反应和物质:经过一轮循环,乙酰CoA 的2个碳原子被氧化成CO 2;在循 环中有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可生成1分子ATP ;有4次脱氢反应,氢的接受体分别为NAD +或FAD ,生成3分子NADH+H+和1分子FADH2。 总反应式:1乙酰CoA + 3NAD + + FAD + GDP + Pi + 2H 2O2CO 2 + 3(NADH+H + ) + FADH 2 + CoA + GTP 特点: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生理意义:1. 柠檬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能的共同通路 。 2. 柠檬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丙酮酸乙酰CoA +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要点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基础知识点 第一节 食物与摄食 2.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主要有水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无机盐 、维生素 和粗纤维 等。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如缺 锌 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缺铁易贫血,缺钙易患佝偻症,缺碘易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 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 肝、鸡蛋黄、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脚气病 牛肉、肾脏、谷类种皮、豆类 维生素C 坏血病 蔬菜、水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肝脏、鸡蛋、鱼肝油(嗮太阳自身合成) 5(1)海葵——触手捕食 (2)昆虫——口器:舐吸式——蝇类 虹吸式——蝶类 咀嚼式——蝗虫、蚕 嚼吸式——蜜蜂、蜂类 刺吸式——蚊类 (3)鱼类——滤过方式(4)青蛙——舌(舌根倒生)(5)啄木鸟——喙 (6)猫——可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7)蛇——头部具有能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牙的组成:①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 ③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是:[1]牙釉质; ④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⑤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3)牙齿的作用: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发音和语言。 (4)牙的分类: ①形态和功能分:切牙(8颗)、尖牙(4颗)、前磨牙(8颗)、磨牙(12颗) ②存在时间分:乳牙(20颗)、恒牙(32颗)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 和 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1)消化道: 口腔 、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 肛门 。 (2)消化腺: 唾液腺 、 胃腺 、 肝脏 、 肠腺 、 胰腺 。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 流入部位 消化物质 唾液腺 唾液(淀粉酶) 口腔 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 胃液(蛋白酶)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脏 胆汁(不含消化酶) 暂存胆囊流入小肠 促进脂肪消化 胰腺 胰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小肠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一 二 三

第十章 糖类代谢习题

第十章糖类代谢习题 一、填空 1.由6-磷酸葡萄糖进入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的趋势主要取决于细胞对己糖激酶和葡萄 糖-6-磷酸两者的相对需要量。 2.糖异生的原料是甘油、丙酮酸、乳酸,生糖氨基酸等 3.糖酵解中,丙酮酸加氢变成乳酸时,其中2H由NADH提供。 4.每一轮三羧酸循环可产生1分子GTP,3分子NADH和1分子FADH。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积累?(C ) A、丙酮酸 B、乙醇 C、乳酸 D、CO2 2、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 A )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3、磷酸戊糖途径中需要的酶有(C )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转氨酶 4、下面哪种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 B ) A、丙酮酸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1,6-二磷酸果糖激酶 D、已糖激酶 5、生物体内ATP最主要的来源是( B ) A、糖酵解 B、TCA循环 C、磷酸戊糖途径 D、氧化磷酸化作用 6、在TCA循环中,下列哪一个阶段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B )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延胡索酸→苹果酸 7、下列化合物中哪一种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B ) A、生物素 B、FAD C、NADP+ D、NAD+ 8、糖酵解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的。( B ) A、线粒体基质 B、胞液中 C、内质网膜上 D、细胞核内 9、糖异生途径中哪一种酶代替糖酵解的己糖激酶?(C ) A、丙酮酸羧化酶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葡萄糖-6-磷酸酯酶 D、磷酸化酶 10、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键是(C ) A、a-1,6-糖苷键 B、b-1,6-糖苷键 C、a-1,4-糖苷键 D、b-1,4-糖苷键 1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C ) A、FAD B、CoA C、NAD+ D、TPP 12、酵解过程中的脱H反应是( C ) A.F-6-P→F-1,6-BP B.3-P-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C.3-磷酸甘油醛→1,3-DP-甘油酸 D.3-P甘油酸→磷酸烯醇或丙酮酸 E.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13、.糖在体内的主干代谢途径是( A ) A.有氧氧化 B.酵解途径 C.戊糖途径 D.合成糖原 E.转变成脂肪 14、糖原中一个葡萄糖残基转变成两分子乳酸净生成的ATP数是(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生化糖代谢练习题

糖代谢练习题 第一部分填空 1、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__异柠檬酸脱氢酶____和___α- 酮戊二酸脱氢酶_____催化。 2、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___1、3二磷酸甘油酸________ 和________磷酸烯醇式丙酮酸________ 3、糖酵解途径中的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分别由_____磷酸甘油酸激酶 ________ 和______丙酮酸激酶_______ 催化。 4、三羧酸循环在细胞____线粒体_______进行;糖酵解在细胞___细胞质(或胞液)________进行。 5、一次三羧酸循环可有____4____次脱氢过程和_____1___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 6、每一轮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____1个_____分子GTP,____3个_____分子NADH和____1个_____分子FADH2。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H+来自的氧化。 8、糖酵解在细胞内的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转变为,同时生成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9、许多非糖物质如______,______,以及某些氨基酸等能在肝脏中转变为糖原,称为___________ 10、线粒体内部的ATP是通过载体,以方式运出去的。 11、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代谢途径转化为_________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

分子ATP。

12、糖酵解在细胞_________中进行,该途径能将_________转变为丙酮酸。 13、三羧酸循环脱下的_________通过呼吸链氧化生成_________的同时还产生ATP。 14、糖酵解过程中有3 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15、由非糖物质生成葡萄糖或糖元的作用,称为__________作用。 16、糖是人和动物的主要物质,它通过而放出大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17、lmol 葡萄糖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净生成__________mol ATP。 18、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步反应产物是___________。 19、蔗糖是由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它们之间通过 糖苷键相连。 1、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2、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4、线粒体,细胞质(或胞液) 5、4,1 6、1个,3个,1个 7、3-磷酸甘油醛 8、细胞质,葡萄糖,丙酮酸,ATP和NADH 9、甘油,丙酮酸,糖原异生作用10、腺苷酸,交换11、2,2 12、浆,葡萄糖13、氢,水14、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生物化学三大代谢重点总结

第八章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彻底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 2.生物氧化中的主要氧化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 3.CO2的生成方式:体内有机酸脱羧 4.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NADH →复合物I→ CoQ →复合物III →Cyt c →复合物IV →O 产2.5个ATP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3-磷酸甘油穿梭 琥珀酸→复合物II→ CoQ →复合物III → Cyt c →复合物IV →O 产1.5个ATP 含血红素的辅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5.细胞质NADH的氧化:胞液中NADH必须经一定转运机制进入线粒体,再经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转运机制 (1)3-磷酸甘油穿梭: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的快肌,产生1.5个ATP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主要存在于肝、心和肾细胞;产生2.5个ATP 6.ATP的合成方式: (1)氧化磷酸化: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偶联部位:复合体Ⅰ、III、IV (2)底物磷酸化:是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通过高能基团转移合成ATP。 磷/氧比: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0.5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磷酸的摩尔数或合成ATP的摩尔数。 7.磷酸肌酸作为肌肉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 第九章糖代谢 一、糖的生理功能:(1)氧化供能 (2)提供合成体内其它物质的原料 (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吸收速率最快的为-半乳糖 二、血糖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整理

一、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七大类。(1)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2)糖类——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类包括淀粉、蔗糖、麦芽糖、葡萄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中含量较多,是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3)蛋白质——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材料 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材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脂肪——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 当人体内的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能量时,才会分解脂肪提供能量。(5)无机盐——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它们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粗纤维(食物纤维)——促进消化 食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消化吸收的物质,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7)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它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关系极大。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二、热量价 动物的生命活动消耗能量,能量是由食物供给的。那么,食物中是否真的含有能量?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一样多吗?究竟哪种物质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呢?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前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食物种类应具有典型性,如富含糖类的、富含脂肪的、富含蛋白质成分的等,以便进行比较。 (3)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焦的热能。 (4)为比较不同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对实验原料应进行必要的称量。 实验进行时,要注意燃烧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时的着火点,一般燃烧2分钟~3分钟材料会燃尽,而试管中的温度会明显上升。 通过实验,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从而得出热量价的概念: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叫热量价。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三类物质中,热量价最高的是脂肪。 三、动物的摄食 动物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各种动物获取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各自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和捕食器官。 (1)海葵——用触手来捕食 (2)昆虫——取食的器官是口器 ①蝶类的虹吸式口器; ②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③密封的嚼吸式口器;

生物化学 糖代谢小结

糖代谢知识要点 (一)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 步反应降解为2 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 分子NADH+H+与2 分子ATP。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与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 及磷酸变成丙酮酸, 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 (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 分子NADH+H+。乙酰辅酶 A 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2 与H2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与乙醇。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三)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连续两次脱羧与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 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 分子GTP 与琥珀酸;琥珀酸再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及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次放出2 分子CO2,产生3 分子NADH+H+,与一分子FADH2。 (四)磷酸戊糖途径: 在胞质中,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磷酸葡萄糖经氧化阶段与非氧化阶段被氧化分解为 CO2,同时产生NADPH + H+。其主要过程就是G-6-P 脱氧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6 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与转醛反应生成5 分子6-磷酸葡萄糖。中间产 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就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 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与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糖异生作用不就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就是在线粒体与细 胞液中进行的。2 分子乳酸经糖异生转变为1 分子葡萄糖需消耗4 分子ATP 与2 分子GTP。 (六)糖原与淀粉的降解与生物合成 糖原磷酸化酶与脱枝酶就是糖元降解过程的主要酶类,糖原磷酸化酶作用于糖原的直链部分,从 糖原的非还原端分解末端葡萄糖残基,生成1- 磷酸葡萄糖与少一个葡萄糖分子的糖原,脱枝酶就是具有双重功能的酶,一种起转移葡萄糖残基作用的酶,称糖基转移酶。另一种就是水解葡萄糖α-1,6-糖苷键作用的酶,称糖原脱枝酶,又称α-1,6-糖苷酶。 淀粉则在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α-1,6-糖苷酶的作用下淀粉切断成分子量较小的糊精、麦芽糖或葡萄糖。 在蔗糖与多糖合成代谢中糖核苷酸起重要作用,糖核苷酸就是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在植物体中主要以UDPG 为葡萄糖供体,由蔗糖磷酸合酶催化蔗糖的合成;淀粉的合成以ADPG 或UDPG 为葡萄糖供体,小分子寡糖引物为葡萄糖受体,淀粉合酶催化直链淀粉合成,Q 酶催化分枝淀粉合成。 糖代谢中有很多变构酶可以调节代谢的速度。酵解途径中的调控酶就是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与丙酮酸激酶,其中6-磷酸果糖激酶就是关键反应的限速酶;三羧酸反应的调控酶就是柠檬酸合酶,柠檬酸脱氢酶与α-酮戊二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就是关键的限速酶。糖异生作用的调控酶有丙酮酸羧激酶,二磷酸果糖磷酸酯酶,6-磷酸葡萄糖酶。 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酶就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它们受可逆共价修饰、变构调控及能荷的调控。二、习题

脂代谢思维导图

脂质代谢是指人体吸收的大部分脂肪被胆汁乳化成小颗粒。胰腺和小肠分泌的脂肪酶将脂肪中的脂肪酸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单甘酯(有时完全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如甘油,短链和中链脂肪酸,被小肠吸收到血液中。单甘油脂和长链脂肪酸被吸收后,甘油三酯在小肠细胞中重新合成,乳糜微粒由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形成,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基本情况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人体脂肪酸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人体自身合成;另一种是人体自身合成。另一个是食物供给,特别是一些人体无法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它们被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和α-亚麻酸。 磷脂:由甘油和脂肪酸、磷酸和氮化合物制成。 鞘磷脂:结合鞘磷脂和脂肪酸的脂类。磷酸被称为鞘磷脂,糖被称为鞘磷脂。 胆固醇脂质:胆固醇是由胆固醇和脂肪酸结合形成的。 甘油三酯代谢

甘油三酯的合成与代谢 1合成零件和原材料 甘油三酯代谢 甘油三酯代谢 肝脏、脂肪组织和小肠是重要的合成部位。肝脏的合成能力最强。注意:肝细胞可以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合成后,应与载脂蛋白和胆固醇结合形成一种极低密度脂蛋白,可输送到血液中,输送到肝外组织储存或利用。如果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及时转运,就会形成脂肪肝。脂肪细胞是人体合成和储存脂肪的仓库。甘油三酯合成所需的甘油和脂肪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谢提供。其中,甘油由糖酵解产生的二羟丙酮磷酸酯转化而成,脂肪酸由糖的氧化分解产生的乙酰辅酶A合成。 2合成的基本过程

①单甘酯途径:这是肠黏膜细胞合成脂肪的途径。甘油三酯是由单甘酯和脂肪酸合成的。②甘油三酯途径:肝细胞和脂肪细胞的合成途径。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不能利用游离甘油,只能利用葡萄糖代谢提供的3-磷酸甘油。 分解代谢 在脂肪细胞中激素敏感的甘油三酯的作用下,脂肪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释放到血液中氧化其他组织。甘油激酶>甘油磷酸>磷酸二羟丙酮>糖酵解或好氧氧化。它还可以转化为乙醇酸,然后通过β-氧化作用输送到各种组织。 脂肪酸分解代谢-β-氧化 在充足的供氧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成乙酰辅酶a,完全氧化为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除了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都能氧化脂肪酸,因为脂肪酸不能穿过血脑屏障。具体氧化步骤如下: 1脂肪酸被激活形成酰基辅酶A。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食物与营养 【中考考点】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牙的结构和功能等 【常考题型】选择题、资料分析题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外完全燃烧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不同物质的热量 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千焦,糖类为千焦,脂肪为 千焦。 2. 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 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 和粗纤维等。 3 ?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 : 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占人体细胞干重的 50鳩上;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没有蛋白质就 脂肪: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 (2) 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f 微生物发酵f 产生酸性物质 f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f 破坏牙骨质 f 牙髓腔受到破坏 f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食物残留在牙面上 f 牙釉质受破坏 f 牙本质受破坏 f 牙髓受破坏 (3) 牙齿的作用: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发音和语言。 (4) 牙的分类: ① 成分上分:牙本质、牙骨质(牙根部分)、牙髓腔 (牙髓、神经、血管) ② 形态和功能分:切牙(8颗)、尖牙(4颗)、前磨牙(8颗)、磨牙(12颗) ③ 存在时间分:乳牙(20颗)、恒牙、智牙 无机盐:构成组织(如磷一细胞膜)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缺Ca 、P —骨质疏松症;缺 Fe —缺铁性贫血;缺 Zn —食欲下降,影响生长发育;缺 I —甲状腺肿大。 维生 粗纤维:促进消化。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 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4 ?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 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 肝、鸡蛋黄、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脚气病 牛肉、肾脏、谷类种皮(麦麸)、豆类 维生素B2 口角炎、唇裂症 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B12 恶性贫血 肝、奶、肉、蛋 维生素C 坏血病 蔬菜、水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肝脏、鸡蛋、鱼肝油(嗮太阳自身合成) 维生素E 肌肉萎缩 谷物胚芽、绿叶 5.动物的摄食: (1) (2) 海葵——触手捕食 昆虫一一口器:舐吸式一一蝇类 虹吸式一一蝶类 咀嚼式一一蝗虫、蚕 嚼吸式——蜜蜂、蜂类 刺吸式——蚊类 鱼类 滤过方式(4)青蛙 舌(舌根倒生)(5)啄木鸟 喙 猫一可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 7)蛇一头部具有能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 (3) (6)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 牙的组成:①一: 牙冠 牙根。 ② 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③ 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是 ④ 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⑤ 保护牙齿要做到饭后漱口, ;二: 牙颈 ;三 牙本质 ; :[1]牙釉质; 病菌 已侵入[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 早晚刷牙 。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糖代谢

糖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糖异生 (glycogenolysis) 2.Q酶 (Q-enzyme) 3.乳酸循环 (lactate cycle) 4.发酵 (fermentation)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三)填空题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 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2分子乳酸异升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8.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_________酶类。 9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两种脱氢酶是 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 11 12 13酶 14 15 16 17和 18 19.参与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0.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_____________,其辅酶为______________;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___________。 21.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__________,它需要______________和

脂代谢思维导图

脂代谢思维导图 甘油三酯代谢过程合成代谢 1、合成部位及原料 肝、脂肪组织、小肠是合成的重要场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注意:肝细胞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合成后要与载脂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入血运到肝外组织储存或加以利用。若肝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及时转运,会形成脂肪肝。脂肪细胞是机体合成及储存脂肪的仓库。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甘油及脂肪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谢提供。其中甘油由糖酵解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转化而成,脂肪酸由糖氧化分解生成的乙酰CoA合成。 2、合成基本过程 ①甘油一酯途径:这是小肠粘膜细胞合成脂肪的途径,由甘油一酯和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②甘油二酯途径:肝细胞和脂肪细胞的合成途径。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因而不能利用游离甘油,只能利用葡萄糖代谢提供的3-磷酸甘油。 分解代谢

即为脂肪动员,在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的酶作用下,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化。甘油甘油激酶-->3-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糖酵解或有氧氧化供能,也可转变成糖脂肪酸与清蛋白结合转运入各组织经β-氧化供能。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β-氧化 在氧供充足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大多数组织均能氧化脂肪酸,但脑组织例外,因为脂肪酸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其氧化具体步骤如下: 1.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CoA。 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因为脂肪酸的β-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这一步需要肉碱的转运。肉碱脂酰转移酶是脂酸β氧化的限速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是脂酸β-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如饥饿时,糖供不足,此酶活性增强,脂肪酸氧化增强,机体靠脂肪酸来供能。 3.脂肪酸的β-氧化。丁酰CoA经最后一次β氧化:生成2分子乙酰CoA,故每次β氧化1分子脂酰CoA生成1分子FADH2,1分子NADH+H+,1分子乙酰CoA,通过呼吸链氧化前者生成2分子ATP,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1~3节)

双休课堂——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同步测试卷(十九)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1~3节)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4分) 1.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在抽取静脉血时,护士常用橡皮条扎住上臂,小臂上的静脉血管往往会变得格外明显。这与下面哪项生物学知识没有直接联系…………( ) A.静脉内的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 B.静脉都分布得很浅 C.静脉血管腔较大 D.静脉内有瓣膜 2.血液经过肺循环后,其主要变化是……………………………………………( ) A.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B.血液中的养料变成了废物 C.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D. 血液中的废物变成了养料 3.在血液循环系统中,位于左心室和股动脉之间的血管是……………………( ) A.肺动脉 B.主动脉 C. 上、下腔静脉 D.肺静脉 4.在膳食中,需要量小,但对人体的作用却是很大的是……………………………( ) A. 糖类和脂肪 B.无机盐和维生素 C.无机盐和蛋白质 D.维生素和蛋白质5.有一同学在小烧杯中倒人l0毫升植物油,加人一组消化液,并充分振荡,置于37℃的温水中1小时左右,植物油不见了,你认为这一组消化液是…………………( ) A.唾液、胆汁、胃液 B.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唾液 D.胰液、肠液、唾液 6.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催化作用大大降低,原因是……………………( ) A.酶发挥催化作用只有一次 B.胃蛋白酶被小肠稀释 C.小肠内的温度高于胃内的温度 D.小肠的酸碱度比胃内的酸碱度高 7.能促进人体小肠对钙、磷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促进儿童骨骼正常发育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8.最近,旅美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合作研究,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就能进行治疗,而不必注射胰岛素。关于文中“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 ) A.该化合物应该是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 B.该化合物应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C.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D.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 9.下列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图解中,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依次是…………( ) A.消化、吸收、运输、分解、能量 B.消化、吸收、合成、分解、氨基酸 C.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 D.消化、吸收、合成、排泄、能量 10.龋齿的形成过程是………………………………………………………( ) A.食物残留在牙面上→牙釉质受破坏→牙腔受破坏→牙质受破坏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各种组织细胞 门静脉 肠粘膜上皮细胞 体循环 小肠肠腔 第六章糖代谢 糖(ca rb ohyd rates)即碳水化合物,就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得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果糖(F),半乳糖(Gal),核糖 双糖:麦芽糖(G —G),蔗糖(G -F),乳糖(G —Gal) 多糖:淀粉,糖原(Gn),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 ,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得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得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得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得骨架 一、糖得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得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得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三、糖得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得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 +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 SGLT 肝脏

过程 第二阶段:丙酮酸得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CO 2 NADH+H + FADH 2 H 2 O [O] TAC 循环 ATP ADP 四、糖得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 TP数量:2×2-2= 2AT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得调节主要就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 变构调节。 生理意义: 五、糖得有氧氧化 1、反应过程 错误!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 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yl Co A)。 总反应式: ③乙酰C oA进入柠檬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概述:三羧酸循环(Tric arbox yl ic ac id Cy cle, TAC )也称为柠檬酸 循环或Krebs 循环,这就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第一个中间产物就是含三 个羧基得柠檬酸。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 反应部位:所有得反应均在线粒体(mito cho ndr ia)中进行。 涉及反应与物质:经过一轮循环,乙酰CoA 得2个碳原子被氧化成CO 2;在循环 中有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可生成1分子A TP ;有4次脱氢反应,氢得接受体分别为NAD +或FAD,生成3分子N ADH+H +与1分子FADH2。 总反应式:1乙酰CoA + 3NAD + + FAD + GDP + Pi + 2H 2O 2CO 2 + 3(N ADH+H +)+ FAD H2 + Co A + G TP 特点: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生理意义:1、 柠檬酸循环就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能得共同通路 。 E1:己糖激酶 E2: 6-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关键酶 ① 己糖激酶 ② 6-磷酸果糖激酶-1 ③ 丙酮酸激酶 ① 别构调节 ② 共价修饰调节 ?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得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 就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得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得细胞② 代谢活跃得细胞白细胞、骨髓细胞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Gn) 丙酮酸 乙酰CoA ATP ADP 胞液 线粒体 丙酮酸 乙酰CoA NAD + , HSCoA CO 2 , NADH + H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